2013年高一语文全面学案第四单元17《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学案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学案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诗海拾贝饮酒(其四)陶渊明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赏析】这首诗以失群鸟依孤松,比喻自己隐居守志,终身得所。

诗的前六句极言孤鸟的失意,鸟既失群,自然恓惶不安,加之在暮色苍茫中独自飞翔,令人倍感凄凉。

“因值孤生松”以下陡然折回,敛归息荫,自然有无限乐趣,更何况在举世无繁荣之木的情况下,得一挺拔劲直、浓荫铺地之青松作为栖息之地,自为理想的乐土,故欲托身于此,千载不离。

这首诗可以说是陶渊明对他本人下决心归隐的一种解释:在“失群”亦即脱离了官僚阶层以后,必须找一个“托身”之所来安身立命,他很荣幸地找到了,于是下决心在这里坚持下去,千载而不相违。

◎语林撷英课文名句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曹操名言1.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2.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机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3.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4.生于乱世是为不幸,但如能变乱为治,岂非不幸中之大幸!陶渊明名言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3.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作者卡片姓名曹操生卒年155~220朝代东汉字号称谓字孟德籍贯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相关资料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等姓名陶渊明生卒年365~427朝代东晋字号称谓字元亮,一名潜籍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相关资料著名田园诗人。

学案《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必修一]

学案《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必修一]

教案《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必修一 ]17.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自主【走进作者】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

作者为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也真切地记录和反应了失落文人宦途碰钉子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实时行乐等颓丧情绪。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

刘勰尊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怀诗的最高成就。

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怀诗的技巧,又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把抒怀诗推向一个新的顶峰。

短歌行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乳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征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渐扩大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此后用其名义发号布令,先后削平吕布等盘据权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盘据权力袁绍后,渐渐一致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志向,并反应汉末人民的磨难生活,气势宏伟,大方凄凉。

散文亦清峻整齐。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归园田居陶渊明( 365~ 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

一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身世于衰败的仕宦家庭。

因为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犹豫不决。

后期( 41 岁此后)陶渊明因时势动乱,宦途邪恶,以及政界政治腐败,门阀制度威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断然辞官归隐,与政界完全分裂。

陶渊明的创作包含诗歌和文章两大多数,而此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 年间最优秀的诗人。

粤教版-语文-高一-4.17《汉魏晋诗三首 归园田居》教案 粤教版必修1

粤教版-语文-高一-4.17《汉魏晋诗三首 归园田居》教案 粤教版必修1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

2、做农民,平平淡淡。

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

舍和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

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

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

《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

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三、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四、诵读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汉魏晋诗三首》学案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汉魏晋诗三首》学案

《汉魏晋诗三首》学案教学目标:1.读懂诗意2.学会鉴赏与分析诗歌的形象与情感重点难点:掌握鉴赏分析诗歌的一般步骤学习过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迢迢牵牛星》为“五言之冠冕”,请朗诵一遍,感受诗中的情感。

(一)整体感知: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二)逐句赏析:请从景、事(物)、人、情四方面赏读诗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描绘织女怎样的形象?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描写了织女怎样的情状与心绪?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表达出怎样的情感?5.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作结有何表达效果?(三)手法归纳:1.起兴:2.叠音词:1(四)背诵二、曹操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奸雄?枭雄(骁勇雄豪)?请读此诗《短歌行》,抛开小说里的印象去重新了解曹操。

(一)整体感知:请找出诗眼,请你解读曹操的忧思及愿望。

(二)逐层赏析:1.第一层: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

请在这一层感受曹操的忧愁。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曹操的“忧思”是什么?2.第二层: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

这一层作者抒发自己的什么愿望?3.第三层: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

这一层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2)“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写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四句,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赏析第四层: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

(1)这层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勾画出一幅月夜鹊飞图,有何暗喻?2(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表示作者拥有怎样的胸怀?(三)手法归纳:1.抒情、写景、与叙事交融:2.用典贴切:(四)背诵三、你向往《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田园生活吗?为什么中国文人会常在诗文中表达这样的向往呢?请读《归园田居》,解读淘渊明的人生理想。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一、课堂导入对联猜诗人醉乱世,念故园,桃李是否罗堂前赏柳菊,乐世源,南山依旧悠然见。

横批:陶渊明(学生回答判断依据)回顾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诗文,包括《饮酒》《桃花源记》,当场背诵《饮酒》。

由对联“桃李是否罗堂前”导入今天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二、作者和背景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死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为何好好的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七品芝麻官)不当,如此干脆的辞去县令一职?他是不是疯了?这只是他一时冲动吗?肯定不是,他已经忍无可忍了,早就有此打算。

如果我们把当时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他的这个决定就不足为奇了。

时代背景: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三、朗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7 汉魏晋诗三首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7 汉魏晋诗三首

汉魏晋诗三首教学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辞格、练字等。

品味《迢迢牵牛星》诗的爱情美,《短歌行》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辞格、练字等,结合自己的体会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品味《迢迢牵牛星》诗的爱情美,《短歌行》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迢迢牵牛星教学目标: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特点;品味《迢迢牵牛星》的爱情美;学习叠词的用法以及体会其效果。

教学重难点:品味《迢迢牵牛星》诗的爱情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一位同学朗诵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作品《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这首诗描写两个相爱的人不能表达彼此爱意的痛苦之情,相爱相见却不能够在一起的距离是人世间最遥远的距离。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这诗歌,主人公所遭遇到的痛楚与这首现代诗表达的情感是很相似的。

二、解题:注释一,《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第十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都采用第一句话作为题目。

从题材内容分,它主要分为失志伤时诗和相思离别诗。

课文是属于相思离别诗,诗吟咏男女爱情的最早又完整的篇章。

三:齐读一遍课文(正音)。

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课文的朗读应该是“二三”,大家把节奏给标出来,再读一遍。

四、研读课文: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牵牛合织女起兴,点出描写的对象。

迢迢,遥远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

遥遥的牵牛星和明亮的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

它们为什么分隔两地呢?相传牛郎是一个贫苦之人,有一天得到了老牛的指点,拿走了正在河里洗澡的天上下凡的织女的衣服,两个人就这么认识了,结成夫妻生子耕作。

后来被王母娘娘跟知道了,她遥带回织女回天庭,牛郎上天快要追到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相对哭泣流泪。

粤教版-语文-高一-4.17 汉魏晋诗三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粤教版-语文-高一-4.17 汉魏晋诗三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17汉魏晋诗三首薤露行曹操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咏荆轲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登楼赋王粲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词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暧暧.(ài)迢迢.(tiáo)呦.呦(yōu)B. 机杼.(zhù)羁.鸟(jī)阡陌..(qiān mù)C. 擢.升(zhuó)吐哺.(bǔ) 三匝.(zhā)D. 衣衿.(jīnɡ)掇.取(duō)脉.脉(mò)解析:B.阡陌mò;C.三匝z;D.衣衿jīn。

高中语文《汉魏晋诗三首》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汉魏晋诗三首》教案粤教版必修1

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一、教课目的1.学习领会汉魏晋期间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宽泛、表现技巧丰富的特点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差别;2.剖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品尝其艺术成效;二、教课课时: 3 课时。

第一课时【教课步骤】一. 导入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相遇是舒适的,相守的温馨的,但是等候他们的倒是无情的分离,难得的相会。

这样一个传说早在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具雏形,一同学习《迢迢牵牛星》二.文学知识介绍(一)、五言诗古诗的流行西汉至东汉400 年间的诗歌创作,包含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概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怀诗的发展过程。

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组成的诗。

汉代从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好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第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好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记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期间,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 ( 钟嵘《诗品》) ,成为最流行的诗体,出现了大量名作。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拥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而且发展为泛指此后拥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此后 , 产生了近体诗 , 此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朝从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终究产生于何时,由何人所作,有种种不一样的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汉魏晋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①,兰泽②多芳草。

采之欲遗③谁?所思在远道④。

还顾⑤望旧乡⑥,长路漫浩浩⑦。

同心⑧而离居,忧伤以终老⑨!注释: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③遗(wèi):赠。

④远道:犹言“远方”。

⑤还顾:回顾,回头看。

⑥旧乡:故乡。

⑦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⑧同心:指感情深厚。

⑨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赏析:本诗是游子思乡之作,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

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学习目标1.学习体会汉魏晋时期五言诗体裁的特点。

2.分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并注意品味其艺术效果。

3.体会三首诗中的人物情感。

作家作品《古诗十九首》简介:为汉末一群中下层知识分子创作的抒情短诗。

这组诗长于抒情,善于比兴,语言浅近自然,风格委婉含蓄,感情缠绵曲折,韵调和谐流畅,是我国古代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作品,代表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艺术上是对《诗经》《楚辞》及汉乐府民歌的继承和发展,直接开启了建安时代五言诗创作的繁荣局面。

曹操简历:生于公元155年,逝于公元220年,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雅好诗章,好作乐府歌辞。

诗章主要描写汉末的战乱和劳动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政治思想,充满了昂扬进取的豪迈精神,有力地表现了建安时代的特色。

诗风慷慨悲凉,沉雄豪壮。

代表作:《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陶渊明简历:生于公元365年,逝于公元427年,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伟大的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成就很高。

他的咏怀诗语言朴实,直抒心志,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征。

归隐后的田园诗,或写乡村风光,或写劳动生活,情景兼备,淡而淳厚,白而不俗,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代表作:《归园田居》(五首)和《饮酒》(二十首)课文背景:《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

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无罪无辜,而亡命是效”。

这些士子往往一事无成,落得满腹牢骚和乡愁。

加以东汉末年已是大乱将临的时候,到处农民起义,严重地威胁着剥削阶级的每一个人。

在此危机四伏、朝不保夕的环境中,那些感到人生短促、没有出路的游子,眼看京洛等地的繁华,又不禁生发一连串的纵情享乐思想。

主要就是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致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短歌行》: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

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曹操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歌辞就是这首《短歌行》。

《归园田居》: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到任八十一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这一年他41岁。

归来一年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教材选的是第一首。

字词广场★通假字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掇”通“辍”,停止。

★一词多义素⎩⎪⎨⎪⎧ 纤纤擢素.手:白色的,形容词。

吴广素.爱人:一向,副词。

十三能织素.:白绢,名词。

章⎩⎪⎨⎪⎧终日不成章.:文中指整幅的布帛,名词。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乐曲的段落,名词。

归⎩⎪⎨⎪⎧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归附,归依,动词。

返璞归.真:复归,回复,动词。

不图子自归.:回娘家,动词。

不久当归.还:回来,返回,动词。

★词类活用去日苦.多:形容词作动词,苦于。

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古今异义山不厌.高:古义:满足。

今义:讨厌。

方.宅十余亩:古义:周围。

今义:方形。

★特殊句式开荒南野际:省略句,开荒(于)南野际。

狗吠深巷中:省略句,狗吠(于)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省略句,鸡鸣(于)桑树颠。

何以解忧: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用什么。

暧暧远人村:主谓倒置,正常语序为“远人村暧暧”。

依依墟里烟:主谓倒置,正常语序为“墟里烟依依”。

[1]一、二两句用了什么表迢迢牵牛星第一层:描写织女的悲伤情状,她因与牛郎不得相聚,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

第二层:交代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

短歌行第一层(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作者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并要借酒来浇愁。

第二层(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作者抒发自己对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

第三层(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这一层继续写对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是对前两节的强调和照应。

第四层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第一层(从“少无适俗韵”到“守拙归园田”):写归园田前的情况。

第二层(从“方宅十余亩”到“虚室有余闲”):写回归园田后的生活情况,描写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第三层(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写出了归园田后的愉悦心情:像久在笼子里的鸟儿一样,又能重返大自然。

图构课文迢迢牵牛星⎭⎪⎬⎪⎫所见:秋夜星空中的牛郎织女星所想:织女的相思之苦所思:分离的痛苦现实和愿望的矛盾 短歌行借酒抒情⎩⎪⎨⎪⎧ 年华易逝功业未成 求贤若渴⎩⎪⎨⎪⎧ 宴饮嘉宾尊重贤才 思念贤才⎩⎪⎨⎪⎧ 忧从中来促膝相谈 自比周公⎩⎪⎨⎪⎧渴慕人才统一天下 归园田居摈弃世俗 回归本性↓田园美景 村居之乐↓本性复苏 心境闲适 中心思想《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尤其是借织女的相思之苦,抒写了男女相思却不得相聚、咫尺天涯的哀怨痛苦,表达了渴望团聚的强烈感情。

《短歌行》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归园田居》生动细致、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平静恬淡的田园风光,抒发了作者回归田园后悠然欣喜的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写作特色1.《迢迢牵牛星》的艺术手法首先,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

诗作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

诗的联想也十分丰富,写人、写景、写情、写感,几乎是句句明写织女,而又句句不离牛郎。

看似随意,实则匠心独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中国文化小百科》)。

其次,抒情和写景的结合。

诗不拘于神话传说的故事,而立足于写织女的感情。

不仅通过织女怅望牛郎、无心弄机杼、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场景描写来揭示织女的心情感受,抒发织女的离情别绪,也注意与景物描写结合起来,通过“皎皎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等景语的衬托和渲染,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

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

全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却又协调一致,浑然一体。

再次,诗的语言优美自然、精练而又富于韵味。

尤其诗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等叠词,不论是对写景还是对抒情,都十分精练准确,韵味无穷,妙不可言。

景新意深,全诗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不愧为古五言诗成熟之作。

因而,古人在读《古诗十九首》时说:“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笔下高妙。

”(宋·何汶《竹庄诗话》)2.《短歌行》的艺术技巧《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达到了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诗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如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水喻胸怀宽广,皆具体、贴切。

另外,全诗化用典故,援引成语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如两用《诗经》成句,化用《管子》中的语意,皆恰到好处,浑然一体而不露痕迹。

3.《归园田居》的艺术手法《归园田居》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之后的愉悦心情。

诗歌运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喻为一只久在笼中的鸟,现在辞官归隐就像鸟逃脱樊笼到大自然中去一样轻松愉快;用“尘网”、“樊笼”喻官场的庸俗、黑暗;以“旧林”、“故渊”喻乡土,贴切形象。

诗歌还运用白描手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南野”、“园田”、“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远村”、“深巷”,好一片田园风光,颇有情趣的农村图景,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生机盎然。

难点聚焦1.《迢迢牵牛星》的创作目的是什么?提示:《迢迢牵牛星》表面是写织女和牛郎相隔在天河两岸,可望而不可即的相思哀怨之情,实则是借此来表达人间夫妻像牛郎和织女那样,也因人为的原因而离别难聚的相思之苦。

人间和天上不也是一样吗?有多少夫妻,距离遥远,难以相见!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直接叙述,而是通过神话故事来抒发深闺的怨思。

2.《短歌行》中后三个问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提示:诗中使用问句“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枝可依”增强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本诗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易逝的感慨和求贤若渴的心情。

“何以解忧”句承前“人生几何”来发问,显示诗人对年华易逝的追问和感慨,“何时可掇”则表现了对人才难得的惶惑,而最后“何枝可依”又表现了独自往来难觅贤才的孤独感。

3.《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陶渊明鄙弃污浊的官场,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投身到清新的大自然中去。

作者对农村普通的事物倾注了全部的深情,感情深挚热烈,并将这些普通的事物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描绘出田园生活的恬静、安宁、祥和,表现出自己愉快的心情和乡居的乐趣,又通过“尘网”、“樊笼”两个比喻,表明自己对虚伪欺诈、钩心斗角的官场生活的憎恨。

所以诗人写此诗的心情是激动而愉悦的,同时也有对误入“尘网”的懊悔。

名家点评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也好,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

在文学史上,曹操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给后人留下了虽然数量不多却质量上乘的诗篇。

他登高必赋,且多悲凉之句,诗作以慷慨悲凉之风骨见长。

其中《短歌行》就是他的一篇代表作。

《短歌行》集中展现出了曹操作为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传诵不衰。

曹操堪称人生的斗士。

全诗开头就有所不俗,从人生短暂、时不待我的角度巧妙入笔,“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开篇就让人一震,曹操一定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昂扬的基调。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诗人的忧患,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是对人才的渴求,所以借杜康酒消愁,没想到借酒消愁愁更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