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分离提取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一、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一)纯提取法适用:大黄中总蒽醌类成分溶剂:甲醇、乙醇提取物:醌苷、苷元均可注意:①含脂质较多的药材:需脱脂在提取②含糖量较高的药材:避免升温过高③对苷类的提取:避免酶、酸和碱的作用,防止水解④对游离的多羟基蒽醌:先考虑其存在形式(以盐的形式存在,则先酸化为游离态,再用醇提取)(二)有机溶剂提取法游离的蒽醌苷元一般极性较小,可用极性较小的有机溶剂提取(氯仿、苯等)(三)碱提酸沉法对于含酸性基团(酚羟基、羧基)的醌类,可以通过调节PH成碱性,将含酚羟基或羧酸与碱成盐溶于水中,而后通过加入酸溶液调PH到酸性,使其游离而沉淀析出。
(四)水蒸气蒸馏法适用: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小分子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五)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作溶剂、萃取效率和选择性高、省时、萃取溶剂易挥发、萃取物干净、对环境污染小、操作条件以改变二、醌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一)游离蒽醌的分离方法1、PH梯度萃取法:此法是基于化合物的酸性强弱的差别进行分离,也是分离游离的含酚羟基、羧基蒽醌类化合物的经典方法。
流程图:A:重结晶获得含—COOH或两个β—OH羟基蒽醌成分的结晶B:重结晶获得含两个a—OH羟基蒽醌成分的结晶C:重结晶获得一个β—OH羟基蒽醌成分的结晶D:不溶物E:用5%的NaOH溶液萃取,得到碱液层和残留物,碱液层酸化得到沉淀,沉淀重结晶得到含一个a—OH羟基蒽醌成分的结晶2、色谱法:是中药化学成分分离的最常用的技术方法,优点是分离效率高、快速简便。
蒽醌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是吸附色谱法。
常用吸附剂:(1)硅胶:酸性极性吸附剂吸附原理(2)聚酰胺:双重色普原理氢键吸附(3)氧化铝:吸附原理需慎重选择(与蒽醌中酚羟基形成络合物)(二)蒽醌中苷类与蒽醌苷元的分离由于两者极性差别较大,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可以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初步分离。
(三)蒽醌苷类的分离蒽醌苷类化合物中含有糖基团,水溶性较好,极性较大,通常分离和纯化比较困难,一般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

有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是有机化学中基础而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分离纯化有机物,去除杂质,得到纯度较高的目标化合物。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有机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一、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分离和提纯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溶液中温度的变化或添加不同溶剂,在适当条件下使目标化合物逐渐析出结晶。
常用的结晶溶剂有水、醇、醚等,其选择需要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溶解性来确定。
结晶法对于溶解度较高的化合物或纯化程度较高的化合物特别有效。
二、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根据不同化合物的蒸汽压差异来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蒸馏方法包括简单蒸馏、分批蒸馏和真空蒸馏等。
蒸馏法通常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特别适用于挥发性物质的纯化。
但对于沸点差异较小的化合物,则需要较高的蒸馏技术要求。
三、萃取法萃取法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萃取方法包括单次萃取、反复萃取和连续萃取等。
其原理是利用目标化合物在溶剂中的亲和性,使其转移到溶剂中,从而实现目标物的分离与提取。
萃取法适用于固液、液液或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可以有效地去除杂质。
四、析出法析出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化合物的物理状态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析出方法包括气相析出、液相析出和超临界流体分离等。
其原理是根据显著的相态差异或溶解度差异,使目标物从混合物中析出。
由于析出法能够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对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特别有效。
五、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通过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吸附能力差异来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薄层色谱、柱层析和气相色谱等。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固体次级代谢产物、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以及药物分析等领域,能够高效地分离、纯化复杂混合物。
六、电泳法电泳法是一种利用分子在电场中迁移速度的差异来进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电泳方法包括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和等电聚焦等。
电泳法适用于DNA、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有机物的十种分离提纯方法

有机物的十种分离提纯方法
有机物的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将混合物中的目标有机物从杂质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有机化合物。
下面列举了十种常用的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
1.晶体分离:适用于存在结晶性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在适当溶剂中溶解样品,通过逐渐降低温度或加入杂质抑制结晶来分离出目标物质的晶体。
2.萃取:利用两相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差异,将目标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到另一相中。
常见的有机溶剂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
3.蒸馏:根据不同有机物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加热至沸腾,通过冷凝再液化得到不同沸点的有机物分离。
4.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根据溶解度、分配系数、吸附性质等原理,将混合物中的有机物在固定相或移动相中按照一定顺序分离出来。
5.结晶分离:通过溶解混合物,加入合适溶剂后的缓慢结晶,从溶液中分离出结晶纯净有机物。
6.真空干燥:通过在低压下升高温度,将溶液中的溶剂蒸发,得到纯净有机物。
7.洗涤:用溶剂或其中一化合物在混合物中溶解目标物质,然后将其分离出来。
8.冷冻分离:通过低温处理对有机物具有较低溶解度的杂质,使其相对分离出来。
9.蒸发浓缩:通过加热溶液使其溶剂部分蒸发,获得更浓缩的有机物。
10.过滤分离:使用不同孔径的滤纸、滤膜或滤网,将混合物中的悬
浮物或杂质分离出来。
这些分离提纯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更高的纯度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混合物的成分、性质以
及目标有机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分离化合物的方法是

分离化合物的方法是
有多种方法可以分离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蒸馏法:利用不同物质的沸点差异,将物质加热后蒸发,然后将蒸发出的气体或蒸馏液收集起来。
例如,可以通过蒸馏将水和酒精分离开来。
2. 萃取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将物质分离开来。
例如,可以使用氯仿将咖啡因从咖啡中萃取出来。
3. 晶体化方法:将化合物溶于溶剂中,随后升温或降温使其晶体化,从而将化合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例如,通过结晶可以从盐水中分离出晶体盐。
4. 气相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气相载体中传递速率的差异,分离气体混合物中的组分。
例如,可以通过气相色谱法分离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5. 液相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液相载体中传递速率的差异,分离溶液中的组分。
例如,可以通过液相色谱法分离药物中的不同成分。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 1、羟基蒽醌的酸性差别很大时,采用PH梯 、羟基蒽醌的酸性差别很大时,采用PH梯 度萃取法。 由于蒽醌羟基位置、数目及羧基的有无, 其酸度大小是有区别的,可分别溶于不同碱 性的水液,故可采用梯度PH萃取法。此法为 性的水液,故可采用梯度PH萃取法。此法为 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的经典方法,也为常用 方法。
实例
大黄 药材 粗粉 70% 70 % 甲醇 提取 提 取 液 LHLH - 20 葡 聚糖 凝胶 柱色 谱 70% 70 % 甲醇 洗脱 分 段收 集 二蒽 酮苷 (sennoside A~D) 分子 量由 大至 小依 次洗 脱 蒽醌 二葡 萄糖 苷 蒽醌 单糖 苷 游离 苷元
5%NaHCO3液 5%NaHCO3液 → 含-COOH及两个以上β-酚OH COOH及两个以上 及两个以上β 5%Na2CO3液 5%Na2CO3液 → 含一个β-酚OH蒽醌类 含一个β OH蒽醌类 1%NaOH液 含两个a OH蒽醌类 1%NaOH液 → 含两个a-酚OH蒽醌类 NaOH液 含一个a OH蒽醌类 5% NaOH液 → 含一个a-酚OH蒽醌类
(一)有机溶剂提取法 1、用于提取苷元(游离醌类)。 2、可用苯、氯仿等极性较小的溶剂提取。 (二)碱提酸沉法 1、用于提取带游离酚羟基的醌类化合物。 、用于提取带游离酚羟基的醌类化合物。 2、利用酚羟基与碱成盐溶于碱水中,酸化后 沉淀析出。 (三)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分子量小的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 适用于分子量小的苯醌及萘醌类化合物 (四)其它方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 既提高蒽醌苷类的分离 常用色谱法。 这类成分水溶性强,分离及精制工 作都较为困难,色谱前用铅盐法或溶剂 法处理,除去大部分杂质,得较纯总苷 后,再进一步用色谱反复分离。
化学物质的提取方法

化学物质的提取方法化学物质的提取方法是一个关键的科学技术领域,它涉及到从天然材料中分离出所需的化学物质。
这些化学物质可以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制药、食品加工、化妆品、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提取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一、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常见的提取方法,它基于不同化合物的沸点差异来分离物质。
在蒸馏过程中,将混合物加热到使其中一个或多个成分汽化的温度,然后通过冷凝收集蒸馏液。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提取易挥发的化合物,如酒精、精油和溶剂等。
二、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广泛应用于从天然材料中提取化合物。
它利用了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首先将混合物与适当的溶剂混合,使目标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然后通过分离漏斗等装置将溶液层与混合物分离。
常用的溶剂包括乙醇、醚类、酸和碱等。
三、萃取法萃取法是一种依靠两相(通常是液相和固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来进行物质分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广泛用于提取天然产物中的活性成分。
一般来说,将混合物与适当的溶剂进行萃取,使目标组分转移到溶剂中,然后通过蒸发或吸附剂将目标物质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四、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通过溶解液中的化合物进行结晶来分离和纯化物质的方法。
通常将混合物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控制温度和浓度来逐渐结晶出目标物质。
结晶法常用于制备高纯度的药物、金属盐和无机晶体等化学物质。
五、离心法离心法是一种利用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来将混合物中的物质分离的方法。
通过调整离心机的速度和离心时间,可以实现不同密度或粒径的物质的分离。
离心法常用于分离细胞、蛋白质和细菌等生物材料,以及微小固体颗粒和液滴等。
综上所述,化学物质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对于分离目标化合物并获得高纯度的产物非常重要。
通过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萃取法、结晶法和离心法等方法的合理组合和调整,可以实现对化学物质的高效提取与分离。
这些提取方法在化学工业、制药、生物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萜类化合物的分离

不饱和化合物和薁类衍生物: 溴/CHCl3——红色褪去→含不饱和化合物 蓝、紫或绿色→含薁类成分 内酯类化合物: 挥发油/ + 亚硝酰铁氰化钠/NaOH → 红色逐渐消失 (吡啶液) (legal反应) (含αβ不饱和内酯)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三、挥发油的提取
㈢冷压法
此法适用于新鲜原料,如桔、柑、柠檬果皮含挥发油较多的原料。 捣碎→冷压→静置分层→粗品 优点——保持原有的新鲜香味 缺点——可溶出原料中不挥发性物质。 如:柠檬油常溶出原料中的叶绿素,而使柠檬油呈绿色。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冷冻处理、分馏法、化学法、色谱法
㈢化学方法 2.利用官能团特性进行分离
⑵醛。 ①亚硫酸氢钠法(NaHSO3) ②吉拉德法(Girard)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㈢化学方法
2.利用官能团特性进行分离 ⑵醛、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①亚硫酸氢钠法(NaHSO3)
㈠冷冻处理 将挥发油置于0℃以下使析出结晶,如无结晶析出可将温度降至-20℃,继续放置。取出结晶再经重结晶可得纯品。 例:薄荷油制备薄荷脑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薄荷油
析出粗脑
油
析出粗脑
较纯薄荷油
-10℃放置12小时
(第一批)
(第二批)
-20℃冷冻24小时
加热熔融
0℃冷冻
四、挥发油成分的分离
㈡分馏法
例:请比较展开结果Rf值的大小:
五、挥发油成分的鉴定
㈠物理常数的测定——比重、旋光、折光等 ㈡化学常数的测定 1.酸值:指中和1克挥发油中的游离羧酸和酚性成分所需要的KOH毫克数。(单位 mg/g) 2.酯值:1克挥发油中的酯水解时所需要KOH毫克数。 3.皂化值:酸价 + 酯价,即1克挥发油所需KOH的总量。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之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考点复习

第三部分 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第三部分 化合物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 主要考点: 1.提取分离方法 2.结构鉴定方法 1.不同提取方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1)不同溶剂提取法要点总结(2018A)提取方法优点缺点浸渍法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2)适用于提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1)提取率低;2)提取时间长;3)以水为提取溶剂时,提取液容易发霉渗漉法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2)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1)溶剂消耗量大;2)费时长煎煮法1)可以明火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2)操作简单1)提取溶剂只能用水;2)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回流提取法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2)提取效率高1)溶剂消耗量大;2)操作麻烦连续回流提取法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2)提取效率高;3)节省提取溶剂1)提取液受热时间长;2)受热易分解的成分的提取不宜用 (2)其他提取法要点总结提取方法要点适用范围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多用于脂溶性成分,挥发性成分,尤其适用于提取不稳定、易氧化、受热易分解的挥发性成分升华法用于提取具有升华性的成分·游离的醌类成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属于单萜的樟脑等超声法不会改变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最佳选择题 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中药,宜采用的提取方法是 A.冷浸法 B.连续回流提取法 C.煎煮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升华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中药一般采用浸渍法与渗漉法,A选项冷浸法为浸渍法的一种,故当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生物碱碱性的差异进行分离
即在不同PH条件下进行分离——pH梯度法,有两种操作:
1.方法1
总生物碱/酸水溶解
│
│用碱调节PH由低到高
│每调一次用氯仿萃取一次
┌────┬───┴───┬─────┐
↓ ↓ ↓ ↓
氯仿液氯仿液 氯仿液 氯仿液
PH值:低─────────────────→高
5、还有,你可以用事先配制的、用水饱和的氯仿代替直接使用氯仿,乳化现象会有所好转。
┌──────┴───────────┐
↓ ↓
不溶物 酸水液
(非碱性脂溶性杂质) │
│碱化,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
┌───┴───┐
↓ ↓
有机溶剂层水层
│
│浓缩
↓
总生物碱
2.将生物碱粗分为弱碱性生物碱、中强碱性和强碱性生物碱、水溶性生物碱三部分,再根据结构中是否有酸性基团(主要指酚羟基),分为酚性和非酚性两类。
水溶性生物碱还可采用与生物碱沉淀试剂如雷氏盐(硫氰化铬铵)、磷钨酸等生成不溶的复盐而从水溶液中析出。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的沉淀可溶于丙酮,再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用氢氧化铵洗脱即得游离的生物碱,生物碱与磷钨酸生成的沉淀可与固体碳酸钾研磨使干燥,再用无水乙醇热提。
实际上,每种分析法的建立都要对上述三类溶剂作比较,以优选出最佳提取溶剂。
2、冷冻和加热相比,加热快速,容易实现,在我们公司采用加热较多,也很有效。一般我们将混合液加热到60~70census,能够很好分层。
3、如果你是实验室小量操作,轻轻的颠倒7~8次就好了,没有必要象作鸡尾酒一样用力,否则自讨苦吃哦!
4、如果你的乳化层在水相和氯仿层中间,久久不散,你还可以将分液漏斗平放,小心超声振荡一会儿,会有较好的效果。
│方法一 │方法二
│氨液碱化树脂 │碱液洗脱
│晾干后,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 │
↓ ↓
亲脂性总生物碱 亲水性总生物碱
2.有机溶剂萃取法
提取液
│
│碱化,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
┌──────┴───────────┐
↓ ↓
有机溶剂层 碱水层
│
│浓缩
↓
总生物碱
•醇类溶剂提取液的净化
醇提取液
│
↓浓缩
浸膏
│
│酸水溶解
氯仿萃取水相乳化怎么办
/bbs/actions/archive/post/2169998_1.html
1、加入低分子溶剂,如楼上提到的乙醇,甲醇都可以。具体的量在1~2ml/100ml就有比较好的效果了。以前我做实验时,常常以为加入其他低分子溶剂后,改变了溶液的组成,萃取出来的东东可能不一样了,其实不然。现在我在一家比较大型的提取车间干过,知道了其实工业上的萃取过程不可能象实验室一样的精确,我们用70%乙醇提取的溶液,经过减压浓缩后,在乙醇含量还有3~5%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一道工序:萃取。其实最后产品的收率还是挺高的。
(2)分离:采用分配柱色谱法要比吸附柱色谱法好,常用硅胶为支持剂,以氯仿-甲醇-水为或乙酸乙酯-乙醇-水为洗脱剂。
氨基酸的分离
将氨基酸分离成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取酸水解氨基酸液适量通过阳离子交换的层析柱,碱性氨基酸就保留在层析柱上;而中性氨基酸和酸性氨基酸的混合液则进入滤液中。再将滤液通过阴离子交换的层析柱,一切酸性氨基酸就保留在层析柱上;而中性氨基酸就进入滤液中。吸附在阳离子交换层析柱上的氨基酸,用2 N HAc洗脱;吸附在阴离子交换层析柱上的氨基酸,用0.5 NNaOH洗脱。
分离:
1.净化
上述方法得到的总生物碱中常含有大量杂质,在分离之前一般需净化。净化的方法常依据提取方法及含有的杂质而定。
•水或酸水提取液的净化
1.离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换树脂法
提取液
│
│通过强酸型(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
↓ ↓
流出液 树脂柱
(非碱性物质)┌──────┴───────────┐
得到的生物碱碱度:弱─────────────────→强
2.方法2
总生物碱/氯仿溶解
│
│用不同pH缓冲酸溶液依次萃取
┌────┬───┴───┬─────┐
↓ ↓ ↓ ↓
缓冲液 缓冲液 缓冲液 缓冲液
PH值:高─────────────────→低
得到的生物碱碱度:强─────────────────→弱
│
└制备功能基衍生物——利用仲胺可与亚硝酸生成亚硝基衍生物,或与氯乙酰或氯甲酸
乙酯生成相应的酯等,与叔胺分离。
•利用色谱法进行分离
利用色谱法可以得到生物碱单体纯品。
┌吸附色谱法 ┌氧化铝
││
多用┤反相色谱法吸附剂┤硅胶
││
└分配色谱法└纤维素
┌吸附色谱法可用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洗脱剂┤
└分配色谱法可用缓冲液饱和的有机液。
(1)非极性溶剂:样品先用10%氢氧化铵溶液湿润,使中草药中与酸结合成盐的生物碱呈游离状态,然后用氯仿或乙醚等提取,一些与酸结合比较稳定的生物碱盐类和鞣酸盐或碱性较强的生物碱盐等,氢氧化铵不能将其完全分解,可用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钙或氧化镁,甚至氢氧化钠碱化,这个方法的缺点是不能提出水溶性生物碱。
生物碱与生物酸分离方法
/bbs/post/view? ... sty=1&age=0#4271305
差向异构体的分离
/bbs/post/view? ... 1&sty=1&age=0#62893
生物碱的提取:
由于各种生物碱的结构不同,性质各异,提取分离方法也不尽相同,主要是根据生物碱的溶解度而定。生物碱大都能溶于氯仿、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除季铵碱和一些分子量较低或含极性基团较多的生物碱外,一般均不溶或难溶于水,而生物碱与酸结合成盐时则易溶于水和醇。基于这种特性,可用不同的溶剂将生物碱从中药中提出,常用的提取溶剂有下列3种:
如:麻黄碱草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比伪麻黄碱草酸盐的溶解度小,可以自水溶液中先行析出。
•利用生物碱特殊功能基不同进行分离
┌有无酚羟基——利用酚羟基可溶于NaOH溶液,用NaOH溶液处理与无酚羟基者分离。
│
例如┤有无内酯或内酰胺结构——利用内酯、内酰胺在苛性碱溶液中加热可开环生成溶于水
│的羧酸盐,与无内酯、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分离。
(2)极性溶剂:极性较大的生物碱可用中性甲醇、乙醇、酸性甲醇、乙醇、酸水(常用0.1%~1%盐酸、硫酸、乙酸、酒石酸等)以及缓冲液等进行提取,该方法较简便,但提出的杂质较多,需进一步净化。
(3)混合溶剂: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较好地进行提取,如麦角用氯仿:甲醇:氢氧化铵(90:9:1),百部、粉防已用乙醚:氯仿:乙醇:10%氢氧化铵溶液(25:8:25:1)等。
皂苷的提取分离
皂苷部分极性较大,首先应该附集皂苷部位,通常可用正丁醇萃取或是大孔树脂得到总皂苷部位。
对于具体皂苷的分离,若使用硅胶柱层析,一般以氯仿:甲醇:水进行洗脱,氯仿:甲醇:水一般为9:1:0.1,8:2:0.3,7:3:0.5,同时应注意要加大柱层析硅胶的装柱量,减少样品的上样量;另外也可使用反相柱。
得到的缓冲液加碱碱化,用有机溶剂萃取,回收溶剂,即得到不同碱度的生物碱。采用pH梯度法分离前,通常先用多缓冲纸色谱法对总碱中各生物碱的碱度强弱作初步了解,据此调节pH值。
•利用生物碱或生物碱盐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
生物碱以及生物碱盐在不同溶液的溶解度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可用于分离。
如:氧化苦参碱是苦参碱的氮氧化物,极性稍大,不溶于乙醚。而苦参碱溶于乙醚,于两者的氯仿液中加入乙醚,氧化苦参碱即可析出。
此外有些皂苷类成分极性较大容易含有一些色素,不易结晶,可使用
Sephedex LH-20去除色素,进而使皂苷结晶。
类似物的hplc分离注意的问题
HPLC时生物碱对流动相的PH值很敏感。
三萜皂苷的提取与分离
(1)提取:三萜皂苷常用醇类溶剂提取,若皂苷含有羟基、羧基极性基团较多,亲水性强,用稀醇提取效果较好。提取物先用石油醚脱脂,然后再用正丁醇萃取,萃取物再经大孔吸附树脂,得粗皂苷。
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常用的有冷浸、渗漉、超声波、索氏提取、热回流提取,由于中药分析所涉及到的大部分内容是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故需要的样品量很少,因此,实际上是少量样品与大量提取溶剂,加上样品又经粉碎过筛,常常冷浸提取液中被测组分浓度与提取液中粉碎的样品内所含被测组分相当,即能提取完全。为了使提取更完全,也常常对上述方法进行组合如冷浸-渗漉,冷浸-超声波,冷浸-索氏提取,冷浸-热回流提取,因冷浸、冷浸-超声波提取操作简便,故使用较多,必要时,要对上述方法作比较,以优选出最佳提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在硅胶上的吸附较多,可以采取减压硅胶柱或者中压硅胶柱,上样量稍大一些(这样可以减小吸附量),将样品分段,然后采用sephadex LH-20进行细分。采用sephadex LH-20时,最好选择一个比较合适的水与甲醇的比例(样品不会毫无保留),进行等度洗脱。因为水甲醇梯度洗脱很容易产生气泡。个人认为经过硅胶和sephadex LH-20后,黄酮和多糖应该能够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