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落款怎么写36条

书画落款怎么写36条
书画落款怎么写36条

书画落款怎么写36条

1. 書畫上落款蓋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蓋大印,小幅蓋小印,理所當然。

2. 國畫橫幅落款,左右兩頭角邊,不可蓋閒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方形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方形閒章。此處如不須要蓋閒章,而勉強蓋上,反而弄巧成拙。

3. 國畫直幅落款字下蓋印,直下底角,不可再蓋壓角閒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蓋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蓋閒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閒章就不須蓋了。

4. 方形閒章不可蓋在書畫上端空白處,喧賓奪主。

5. 長方形、圓形、長圓形閒章,不可蓋在下角方形壓角閒章處之地位。

6. 國畫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與他行末字長短,不可整齊,蓋印亦如此。

7. 蓋二印,一長方形、一橢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8. 蓋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樣大小可匹配。

9 . 蓋二印,一方形、一圓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10. 蓋二印,上陰文,下陰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1. 蓋二印,上陽文,下陽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2. 蓋二印,上陽文,下陰文,不可匹配。而上陰下陽可匹配。

13.蓋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異,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14. 蓋二印,距離不可太遠太近,相隔一個印距離正好。

15. 落款蓋印之下,不可再題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現象。

16. 已經落款蓋印字畫,款後不可再落上款贈人,就失敬了。

17.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書畫上,須用藝術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8. 花頭、鳥尾、樹枝、山頂上,不可落款蓋印。這是畫家最起碼的常識,不可不懂。

19. 普通印泥不適用於書畫上,要用八寶印泥。

20. 小畫不可題大字,大畫不可題小字。小空不可題字多,大空不可題字少。

21. 書畫上姓名印,不可連蓋三印以上,應蓋二印,或一印妥當。

22. 書畫上下左右,不可任意蓋印。蓋多不當,不如少蓋,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蓋好。

23. 蓋二印,不可東倒西歪,如何蓋法,用力輕重,印章印泥保養,一切要潛心研究。

24. 畫上不可題上粗俗字體,致影響畫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25. 書法四聯首幅,右上可蓋小印章。其餘不可蓋,如統統蓋上,行氣就破壞了。

26. 畫上不可題打油詩,一來識者奚落,二來作品就貶為低俗。

27. 上款上端不可蓋閒章,壓在人名頭上。一來失禮,二來破壞畫面。

28. 蓋壓角閒章,不可太小,宣紙四開,用方形石印,大約3公分比較適中。

29. 蓋壓角閒章,不可蓋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與邊距離約1公分適中。

30. 落款字下不蓋印,而偏要蓋在款字左右,脫離字行,而成畫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31. 書畫上,不可蓋上劈頭大印,即成巨印炸彈,毀滅了美麗的畫面。

32. 貯藏印泥宜用瓷缸,晶玉亦可,最忌紫砂煨瓷,因期能吸取油分,易使印泥乾燥。又銅錫銀漆器犀象及石制者,皆不相宜。

33. 每隔十日或半月,以骨簽翻調一次,因砂體下沉,油性浮上,故須常調使之勻和也。

34. 圖章蓋印泥時,手勢宜輕,輕拍印面所黏之朱已逾而勻,乃蓋於紙上,須將印持正按下,切勿動搖,紙下宜墊以薄書一本。

35. 圖章宜隨用隨揩,以免積垢,而影響色澤。

36. 印泥用過後,即須將缸蓋蓋好,防塵埃侵入,有損色澤。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临帖与创作笔记

齐作声教授:临帖存在问题

1。不知道临什麽帖 2。没有写进去 3。不得技法,不是临而是抄 4。离帖就忘

临帖笔画弊端

1。以描代临 2。以划代笔 3。以作代意

创作存在问题

1。体式面目不清楚,难入创作 2。只有自己没有古法,自我习气 3。以个人想法改变古帖 4。通篇不统一,不能成为作品

关于临帖

1。探索古人传统审美意向,用笔方法,先于古人合,后于古人离 2。临帖两步走:先看外形审美关系,大小,粗细,长短,疏密,曲直,欹正,开合。再看点画内部结构,体会起伏,走留,使转,虚实,关于用笔

1。用笔锋的三分之一着纸,使笔自己的弹性易于发挥,笔势利于起伏 2。能走起来,能留得住 3。使转,转园折方 4。体会轻重虚实,张力弹性

关于创作

1。书法是可品味的东西,细看应有品位。从集字集联渐至臻 2。十曲五直,十藏五放,十起五伏,十走五留

齐作声教授:楷书的流变与代表作家

含义: 可作楷模之书也. 与篆,隶,草并行的书体.也叫正书,真书. <<四体书势>>: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

由隶入楷可以,由楷入隶不可.

至三国钟繇(河南长葛人)者,乃有<<贺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楷法乃以端庄秀丽为重,如<<荐季直表>>,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洛神赋>>玉版十三行,等.....

注意从形态,韵味和结构中体会创作,注意横折与驻笔的取势)

应该说楷书始于汉魏而盛于晋,于南北朝形成高峰,魏碑就来了.....

二.南北朝书迹与技法

-----始于钟繇,卫罐(此字为王字旁).後分南派北宗:南派有王羲之,王僧虔(晋),智永(随)的婉约秀丽派为代表. 北宗有索靖(晋),卢谌,高遵,沈馥,姚元博的壮气派为代表.至南北朝时书法多姿多采,楷书虽趋成熟,但楷法尚未定型.

南北朝书法种类:北碑有摩崖,墓志,碑刻,造像石,浮屠,经幢. 南碑有<<爨宝子>><<爨龙颜>>

南碑用笔多圆,北碑用笔多方.(下笔铺豪,不可回头做作.提倡下笔就写)

北碑帖有<<嵩山高灵庙碑>>(法接二爨)<<石门铭摩崖(圆笔,初学不提倡)>><<元珍墓志>><<崔敬邕墓志>><<张黑女墓志(秀美深厚)>>,龙门十二品中的<<杨大眼造像>><<始平公造像>><<孙秋生造像>>等......

: 三:随唐以来的书家与墨迹

随:智永,山阴永欣寺僧人(浙江绍兴人),王羲之七世孙,南派书风,长画轻细,短画教粗重,

<<龙藏寺碑>>结构方正,字画挺拔,<<董美人碑>>............以上开创唐书风

唐:欧阳询<<礼泉碑>>结构平中寓险,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潇散洒落.楮遂良<<雁塔圣教序>><<孟法师碑>>得真书之媚趣.钟绍京<<灵飞经>>飘然洒脱.颜真卿<<多宝塔>>勤礼碑>>颜家庙碑>>,师承楮遂良,张旭自成一家.柳公权<<神策军碑>>,于颜并提,融欧,颜而自成一家.骨硬气朗,四边伸张.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列为行楷之中,可参照体会.

宋:蔡襄,苏东坡,李建中.

元:赵孟俯,一代大家.

辽:用笔方圆,(出土碑被馆藏,不传世).

明:文征明小楷<<後赤壁赋>>,王宠,黄道周,何绍基

守住一家之法,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

于曙光讲行书的入帖与出帖

怎样入帖(要明白从帖中学甚麽):

1.要读董点画结构之美

2.要理解运笔使转之方法

3.要审视结字用笔变化之妙:在结构上讲究布白的疏蜜,笔画的粗细变化.在用墨运笔的速度上讲究燥润疾徐.在笔势结构上讲究摇曳多姿.在笔法和使转上讲究转换流利.

4.要体会帖中风神气质所在:体会魏晋风骨,天人合一,儒道糅合,`不激不励,潇散生动,自然静穆,大至风神,小至精微.----总而言之:气韵生动.

5.要掌握章法布局的自然和谐乃是重中之重:风神使转求契机.

怎样出帖

1.四要;要注意晋人风格的潇散与古意.要体会鼠须笔的弹性.要掌握麻茧纸的性能(用四川夹江纸).要掌握尺牍,手卷的写法与特点.

2.四不要: 不要馆阁化,不要甜美化,不要丑恶化,不要抄写化.

3. 关于脱俗:忌粗俗平庸之风气,防拘谨刻板之习气,去轻佻柔媚油滑做作之痼疾,克服犹豫用笔及笔病.

4.背临和意临是出帖的比经之路,心与手的领悟才是出帖的方法,出帖时加上工具书的运用.

5.行书名帖:王羲之<兰亭序>(姿态多变),颜真卿<祭侄稿>(大风气势),苏东坡<黄州寒食诗>(多侧锋),杨凝式<韭花帖>(兰亭嫡传精巧别致),米芾<苕溪诗.>帖.

于曙光砚边点滴

临帖要心摹手追,先求印象,久之,则笔法结构谙於胸中,然后,通临背临,品味碑帖中全貌.如食佳肴美馔,尽其口福之乐也.然而此时,往往食而不消,正如学艺之始,未得一着拳棒.故于实临之后,必须意临.或曰临其大意.尽可见捡验心手所成,必有所得,所谓创作便可由此而始矣!

刘绍刚讲篆书与篆刻

一:正确使用工具书

<说文解子>主要保存小篆资料,首次使用部首分类法.首创六书论.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俊声<说文解字定声>

二:古文字学的几本书

裘钧圭<文字学概要>.<中国古文字通论>.陈世辉<古文字学概要>.朱俊声以声序排序的<说文通训之声>.<甲骨文编>.<金文编>.<古文字字形表>.<古文字类编>.<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何琳仪<战国古文字典>.<古陶文类编>.孙慰祖<秦汉金文汇编>.<古篆汇编>.<汉简古文四声论>.<六书统>等...

<汗简>指秦前竹简,写字时将竹片烘干出汗,故名之.

<汉简>指出土的汉代竹简.

三:篆书临习

写篆的笔要粗壮多毛,临金文是再创作,而临其它碑帖只能是临摹.临<大盂鼎>,<毛公鼎>要提笔,要厚重,不要抖笔.(严格说周宣王前的籀书为大篆)四:篆书创作

写甲骨文不要太讲究对称,重在活拨. 写金文笔划连接要稍顿笔. 印刻难在设计.

张继讲隶书的临与创

隶书的主要碑帖:汉碑有<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衡方碑><鲜于璜碑><朝侯小子碑><张景碑><熹平石经>等......摩崖石刻有<石门颂><石门铭><封龙山碑>等......汉简有<居延汉简><汉帛书>等......清隶有伊秉绶,邓石如,赵之谦,金农,梁同书等......

笔法:逆入,涩行,紧收.扁方, 左右结构相对独立,错位.造型丰富.

临摹与创作交替进行.从专到精至博,再由博到专.

周持讲隶书创作

隶从篆来,学隶需学篆,写隶要古朴,简切

林岫讲诗词,书与印

类别: 楚词,乐府,古体,近体,词,散曲,联语

创作: 才情与生活,立意与炼句,律诗绝句与词之章法,

作法: 列锦,比喻,倒置,夸张,连环,用数,比拟,设色,省略,问答

在书法作品中的解读: 句读法,韵读法,析读法搞文化的人出现诚信危机是可悲的

人可一时不知不可一世不知

若要超越必有丰厚的文史知识

行草最忌规划工整,一字一格,左右对齐,如

填瓦当.书法犹如音乐,节奏最为重要

印的种类: 读印, 藏印,斋印,诗印,评印,传印,闲印,生肖与干支印

作用: 补白,连辍,补虚,代款,代字,破势,补救,结句

用法: 印章如眼,宁小勿大,宁少勿多,宁朱勿白. 距离相当, 压角宁白勿朱, 引首应小巧, 大小自在, 不可字印同形, 印泥也要讲究

中书协创作培训班笔记

△作品风格取向一定要明显。写字首先要明确自己想要追求什么样的风格,千万不要让人看不到你想要表现什么或追求什么样风格。

△小字要有文气,大字要有气势。写小楷要有空灵之气。

△粗细反差要大,用墨要有变化。

△写《石门颂》宜用粗笔浓墨。

△曾翔:

1、书法是造型艺术。

2、蘸一次墨要写数个字。

3、书写内容不要太大众化了,要写些生僻的。

△刘文华:

1、会写字的人提着笔写,不会写字的人摁着笔写。

2、写字要用脑子去写,不仅仅是用手。

3、要解决好临摹这个问题。时时警醒自己,不要回到老路上。

4、参加比赛,投递作品最好用特快专递。

△聂成文:

1、写字要排除杂念,放开手脚,自然流露,管它(作品)像谁呢,爱像谁像谁!

2、评自己临摹的王铎草书作品:起笔强调过分(重按了),没有放开。不要过分强调局部,要大胆、放开、不要拘束。要多领会王铎,要学平正一路的行书。

△李松:

尺八屏写大三行为好。

△刘洪彪:

1、写条幅要四面到边,不要留有余地,多看作品集就明白。

2、个人展的作品要与众不同,所有作品都要有差别。△张继:

隶书中竖化画(包括其他书体)长了就会使字显得“秀”。反之,如果短了,就会显得“拙”。

△白煦:

1、写扇面要追求精致。原大为好。

2、临摹一定要像。

3、书体要选个冷门。

4、纸张(材料)要选择好。

5、投稿书写的内容要与展览的主题相一致。

6、中国书协的评审标准:继承传统,鼓励创新,风格多样。

△张旭光:

提的要求有三点:

一:坚持传统

把握书法艺术的规律.必须临帖,从传统吸取营养,坚持传统不能动摇.有人追求新奇险绝,那是玩杂技的标准,不是书法的标准.

真正明白书法是民国过来的如沙孟海.林散之.启功等人,,但应该说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才真正清楚.30年的书法发展历史证明了对传统深入才是可行的

当你字写不好的时候,向传统要答案,向经典要答案

好的书法讲究性情的表达

二:鼓励创新

笔墨当随时代

学传统为创新培养能力

好作品是必须要有个人性情表达的作品

书法的创新难,难其太简单又太丰富,

书法是需要才情悟性的

到底怎么创新呢?要在坚持传统的情况下,要"到位"和有"味道",具备了这两点就是好作品.1.到位:就是对传统的把握,当然具备了这点,在全国展上只能是入初评,根本进不了复评和终评.

自然创新是有的,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书法家,和以前是不同的,如何表达自己的性情,唯有用书法

2.味道:

书法要有自己的追求,全国展的评选坚持"到位"和"味道"这两点

要有性情,要把临的东西化掉,而自己的东西要有传统的东西来支撑

三:多种风格

整个书坛上来讲,需要有多种风格

但是从专业上和心理上的问题来看,越有个性就越排斥别人,但是艺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取法的重要性,不能都写一种,前几年小行书写米的很多,近几年写王的很多,其实可以写其他的虽然全国展上行草的占60%以上,其他含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到一半,但是还是写自己最钟情的东西二王也是多种风格,仅代表魏晋时期,包含王(洵)等,王羲之和王献之就有不同,大王折笔内掖,二王献之在用笔上改了,气势就上来了,后来学其的有怀和张

写真正能表达自己性情的东西,没有他的思想就不要写他的东西

这是书法思想的道路问题

以上是我国当前书坛大的形势和感觉状态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人文精神

表现在整个社会各行各业,而且其他都比书坛严重

有些功利思想很重,比如跟风,抄人的,代笔的.例:四届妇女展,某地有四个同一人代笔

2.传统文化积累不够

新文化运动后,国学道学佛学等大多人都没有积累,缺乏儒.道体系上的训练

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的土壤

当代出不了大师的根本原因,就是传统文化积累不够,传统文化的断裂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国学啊等

有些现在的企业都开易经了,这很好的

魏晋时期的哲学是玄学,有魏晋风流之说,潇洒<周易><庄子><老子>等

宗白华说,东晋,所以的艺术唯书法表达其状态,人的生命内在的一种状态

要对儒道理解才能理解王羲之遁世的思想

近来恢复王羲之都只停留在其表面上

错别字的问题,很多没有看懂就写,一定要看懂才写,不要只是抄还不对

文学常识:诗词曲的问题,繁简通篇

读书,临帖,创作,悟道

一个人学养胸襟等都影响其作品,不够就读书临帖来补救.例子<皇帝内经><易经>等(启发)学经典的东西,哲学经典,书法经典

3.现代书法审美不够

现在的书法和以前的书法是两回事,也就是使用和审美的问题,以前写尺牍等等都推动了书法的发展

展厅效应是时代潮流

因为以前看书法作品很容易,现在不同了,牌匾是电脑制作,也没有写信,更不用说书法了,要看书法只有到展厅,展厅里就要讲究展览效果,讲形式感,氛围所以可以做一定的形式考究

书信没有了,牌匾没有了,书法越来越走向艺术,要增加审美因素

现代审美心理现代美学(主要是西方美学)

书法美学,艺术心理学和传统美学,过去讲对称,现在讲均衡,均衡更有意义,是运动中的感觉,等量异形,更鲜活,讲韵律(讲究变化),

培养现代审美意识,经典的东西蕴涵很多现代审美的,现代感,以现代审美意识到传统(经典)中去开掘.例子:<得示帖>里面的韵律

<二谢帖>轻重关系

<自叙帖>等

书法不是写字

看看其他方面的书,如建筑啊家具啊等

审美要跟上时代的发展

北师大书法教学:写字是以传达书写内容为主,以审美为辅

书法是以审美为主,以传达内容为辅

书法感染力一定要强

境界,品位,性情(作品要具有可专业视读性)不断提高书法审美意识:一方面要临帖一方面要传统及审美

4.多样化问题

现在写二王的越来越多,但是二王的书法确实表达了最高境界,是最高峰,有很高的格调和品位。从文雅境界来说是其他没法比的。所以写他的很正常,有一段时间的回归是很好的

四、论气韵与神彩

55、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王僧虔《笔意赞》

①神彩——指导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风采等。

②形质——指构成字的形体的基础,如点画的长短、肥瘦、方圆、刚柔。它与“神彩”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古代书画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③绍——继承。

56、深识书者, 唯观神彩,不见字形,若精意玄鉴,则物无遗照,何有不通?张怀瓘《文字论》

①玄鉴——即“玄镜”,本指明镜,后用以比喻高超的见解。

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强方通神。王安石《王临川集》

①但——只,不过。

②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

【按】这时所说的“不必勉强”,是自然、天然的意思,反对牵强附会或装腔作势。王安石认为只有写得自然得体、不矫揉造作,才能写出字的精神来。这一观点是反映了所有艺术的共同的内在规律的。

57、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苏轼《东坡集》

①神——指神彩。②气——指气韵。③阙——同“缺”。

58、书画以韵为主。……收书画者,观予此语,三十年后当少识书画。黄庭坚《北齐校书图题跋》

①少——稍、略微。

【按】黄山谷在论书画时多次用“韵”作为评判作品高下的标准。看来,“韵”是他的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韵”的含义十分丰富,有绝俗、传神、含蓄、味外之旨、情感与表现方法之渗透等多重语义。对此,可参看日本学者中村茂夫的文章《美学史论》11期。

59、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 书不变化,匪足语神也。……规矩入巧,规矩入巧,乃名神化,固不滞不执,有圆通之妙焉。况大造之玄功。宣泄于文学;神化也者,即天机自发、气韵生动之谓也。项穆《书法雅言》

①匪——同“非”。

②大造——即造化;指天地。

60、写字之法,在心不在手,在神不在心;神则妙矣,不可知矣,故曰“规矩可以言传、神妙必由悟入”。何谓“悟入”?悟其所以立规矩之前,故多在规矩烂熟之后。周显宗《感寓录》

凡字、画、诗文,皆天机浩气所发。……无机无气,死字、死画、死诗文也,徒苦人耳。汉隶之不可思议处,只在硬拙。初无布置等当之意,凡偏旁、左右、宽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机。”傅山《杂记》

①天机——此处指人的灵性。旧时一般人认为它是先天的。

②硬拙——硬,这里主要是力感强、气势大;拙,这里主要是形态古朴、自然。

【按】傅山在这里强调书法创作中的“天机”、“浩气”,是在力求打破当时陈腐的造作风气,追求个性、率真之情。“信手行去,一派天机”,才能独于笔情墨趣之外,而获得高格高调的具有自然之美的艺术作品。

61、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刘熙载《艺概》

①士气——读书人的气息,即人们常说的书卷气。

②伧气——粗野之气。③俳气——油滑之气。

62、学书通于学仙: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

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刘熙载《艺概》

【按】刘熙载把书法的神彩分为高低两个层次:“我神”和“他神”。“他神”是经过学习而得前人之神,这是阶梯,也可能成为桎梏;“我神”则是最高阶段,是书家个性的自然流露。只有完成了从“他神”向“我神”的飞跃,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家。由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确实是一种以手写心、以墨迹显示人的精神、个性的神妙艺术。

63、执笔稳,下笔轻则自有一种秀逸之气。高二适《题曹娥碑》

64、王羲之写字,为什么不观太湖旁的石头而观庭间的群鹅?吴道子画《地狱变》又为什么要请裴将军舞剑?这些都证明一切艺术的真正要素乃在于有生命,且丰富其生命。有了生命,时间空间都不能限制他。傅抱石《傅抱石论美术论集》

①吴道子——唐代大画家,擅画佛道人物。

②裴将军——即唐代舞蹈家裴旻,擅剑舞。唐玄宗时,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裴旻舞剑,合称“三绝”。

③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现代杰出的国画家和美术史论家。兼工诗、书、印,成就极高。有多种美术史论著作行世。

五、论继承与创新

65、(王羲之)今始年十六,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书画法,……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王廙《历代名画记》

①王廙(276-322)——东晋书画家,字世将,山东临沂人。元帝时,为左卫将军,封武康侯。善诗工书画。

【按】王廙的“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历来被视为论述艺术创新的千古名句。书画是艺术,失去了作者的个性便失去了艺术。“自书”正是要求书者写出自己的面目,别具一格,不断创新。

66、那么,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的“我”与西方现代绘画理论中的“自我表现”是不是一回事呢?当代著名学者伍蠡甫认为:同为一个“我”字,其内容、涵义却不相同。倘若以西方现代派强调个人主义的“自我”,来解释我国古典书画理论的“我”,就会违背历史主义。当然,倘若一见到“我”字,便看作是资产阶级的货色,而予以否定,那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见《艺术评论》第二集)

67、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是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也。米芾《海岳名言》

68、古人书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则奴书也。米芾《自述学书》

69、怀素所以妙者,虽率真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故也。后人作草,皆随俗交绕,不合古法,不识者以为奇,不满识者一笑。赵孟睢栋匣乘芈凼樘

①率意——随着自己的意愿。

②不满识者一笑——不够内行人一笑,即不值一笑。

【按】上乘的草书作品是既千变万化、自出新意,而又不失优秀传统之法的。如果既缺少工夫、又不懂法度,而是乱缠乱绕、信手涂抹,只能骗骗“不识者”——外行人。用赵孟畹奈袄炊哉盏苯袷樘车哪承┫窒螅匀皇悄芄环⑷松钍〉摹

70、自书学不讲,流习成弊,聪达者病於新巧,笃古者泥於规模。……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按张融自谓“不恨己无二王法,但恨二王无己法”,则古人固以规模为耻矣。文征明《甫田集》

①笃古——笃,专一,信奉古人。

②规模——这里指规则、模式。

71、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帖,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自成家数。今人不闻古法,不同古帖,妄以小慧,杜撰为书;或体势俗恶,或锋劲侧戾,邪气洋溢,流俗慕其时名,更相效习,转成画虎,此古法之所以益泯也。丰坊《笔诀》

①家数——指学术或文艺上的流派。②杜撰——没有根据和来源地编造。

③戾——猛烈、劲疾。④画虎——典出《后汉书*马援传》,本为“画虎类狗”。这里用来比喻模仿得不成功,不伦不类,不象样子。

72、必须明师指授,八法、八病、运笔、撮襟等法,逐一讲究,意中了了,然后落笔,则一点一画都从规矩中来……临写时,更得精通书法者,提掇点化,则心益明,见愈长,临池之业,日异而月不同,骎骎骚到古人佳处矣。明代费瀛《大书长语》

73、书家未有学古而不变者也。

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①致——指风度或意趣。

②不主故常——(《庄子》:“变化齐一,不主故常。”)故常,指旧则、先例。

74、学书者竞言钟、王,顾古人何师?撷诸家法、意,自创一体。陈洪绶《宝纶堂集》

书法落款格式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一)单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9、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 11、加作者地名者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13、加作者官名者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二)双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书法作品中常用落款用词 长辈: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 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 敬,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

绘画的基础知识1-书画的落款方法

绘画的基础知识1 书画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後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二字款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叁字款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四字款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五字款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六字款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七字款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加作者斋轩号者加作者地名者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加作者字或别号者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加作者官名者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二、双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受者官衔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受者称谓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敬词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 2书画题款常识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形或称为款识。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

书法提款、落款常识

书法提款、落款常识 书法提款、落款常识[图片] ­ 一幅较为成功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的结构是主要的。在行,草书中,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行、草书变化多端,丰富奇彩,意到笔随。一副得意之作,更是书写者苦心经营的结果。在这里我们谈到的章法是书法艺术欣赏的总体观。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巧布虚阵,寓情寄意,都是章法的组成部分。当你站在这样一幅法不越于理,妙不超乎真的作品面前,真会让你陶醉神往。­ 书法作品有中堂、条幅、对联、横匾、手卷、横幅、扇面等多种幅式,这些幅式中有少字数,又有一手诗(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或一首词(卜算子、泌园春、天净沙等)不同字数的内容。怎样安排,怎样题款,怎样盖章,这些都是章法的内容。有的书法爱好者单个字已经写的不错了,临帖也有一定基础了,然而,一接触书法创作便束手无策了。还有一种情况,评选书法作品时,正文书写的水平还可以,一看题款,简直很草率,印章也不考究,于是落选了。这些弊病必须认真对待。­ 在临习古今书法作品的实践过程中,我将章法归纳为四十字总则。­

一总则­ 浓淡、干湿、萦带、连绵、疏密、大小、长短、粗细、远近、向背、虚实、顾盼、错落、肥瘦、首尾、起运、­ 偃仰、起伏、款识、印章。­ 二题款­ 宽识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占有相当主要位置,如对正文几十遍上百遍地琢磨,反复构图,而到题款时却草草收笔,形成虎头蛇尾,神气韵味会大为失色。由此可见,款识的好坏是不可忽视的。­ (一)上款­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如只是一张参加展览的作品,就没有必要题名字的上款。此称单款。上款所包括的内容:­ 姓名+称呼+谦辞­ 1、长辈:­ 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法一称某某同志,某某先生,某某方家,某某女士,某某老师,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某某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某某翁。­ 书写者是少辈,对长辈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

书画落款吟印36忌

书画落款吟印36忌 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6.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7.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8.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9.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10.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1.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2.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3.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4.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5.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6.匠刻印章,不可用于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7.普通印泥不适用于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18.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19.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20.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21.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22.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比较适中。 23.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公分适中。 24.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25.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

书法绘画题款落款常识

书法绘画题款落款常识 一副较为成功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的结构是主要的。在行,草书中,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行、草书变化多端,丰富奇彩,意到笔随。一副得意之作,更是书写者苦心经营的结果。在这里我们谈到的章法是书法艺术欣赏的总体观。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巧布虚阵,寓情寄意,都是章法的组成部分。当你站在这样一幅法不越于理,妙不超乎真的作品面前,真会让你陶醉神往。 书法作品有中堂、条幅、对联、横匾、手卷、横幅、扇面等多种幅式,这些幅式中有少字数,又有一手诗(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或一首词(卜算子、泌园春、天净沙等)不同字数的内容。怎样安排,怎样题款,怎样盖章,这些都是章法的内容。有的书法爱好者单个字已经写的不错了,临帖也有一定基础了,然而,一接触书法创作便束手无策了。还有一种情况,评选书法作品时,正文书写的水平还可以,一看题款,简直很草率,印章也不考究,于是落选了。这些弊病必须认真对待。 在临习古今书法作品的实践过程中,我将章法归纳为四十字总则。 一总则 浓淡、干湿、萦带、连绵、疏密、大小、长短、粗细、 远近、向背、虚实、顾盼、错落、肥瘦、首尾、起运、偃仰、起伏、款识、印章。 二题款 款识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占有相当主要位置,如对正文几十遍上百遍地琢磨,反复构图,而到题款时却草草收笔,形成虎头蛇尾,神气韵味会大为失色。由此可见,款识的好坏是不可忽视的。 (一)上款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如只是一张参加展览的作品,就没有必要题名字的上款。此称单款。上款所包括的内容: 姓名+ 称呼+ 谦辞 1、长辈: 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法一称某某同志,某某先生,某某方家,某某女士,某某老师,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某某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某某翁。 书写者是少辈,对长辈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词,如:指正 法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请赏、雅属、斧正、正笔、正书。 如:玉楼先生清赏、治贤方家正笔。 2、同辈: 为同辈所书的作品,一般称某某同志,某某书友,某某仁兄,某 某同窗,某某大兄,某某贤弟,某某小妹,某某小弟,某某学友等。这里应注意,一般俗称不宜题款,如:某某大姐,某某二哥等。 在称呼的后边还可以加上谦词,如:存念,惠存,留念,留存,清赏,嘱书,命书,雅书等。如:晓华书友惠存 . 永明贤弟雅属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 书法作品格式、落款、尺寸简介 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

书法题款落款常识

书法题款落款常识 一幅较为成功的书法作品,笔法和字的结构是主要的。在行,草书中,整幅作品的章法(布局)显得尤为重要。行、草书变化多端,丰富奇彩,意到笔随。一副得意之作,更是书写者苦心经营的结果。在这里我们谈到的章法是书法艺术欣赏的总体观。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态,气运流动,起伏随势,笔毫捻转,巧布虚阵,寓情寄意,都是章法的组成部分。当你站在这样一幅法不越于理,妙不超乎真的作品面前,真会让你陶醉神往。 书法作品有中堂、条幅、对联、横匾、手卷、横幅、扇面等多种幅式,这些幅式中有少字数,又有一手诗(五言、七言绝句律诗)或一首词(卜算子、泌园春、天净沙等)不同字数的内容。怎样安排,怎样题款,怎样盖章,这些都是章法的内容。有的书法爱好者单个字已经写的不错了,临帖也有一定基础了,然而,一接触书法创作便束手无策了。还有一种情况,评选书法作品时,正文书写的水平还可以,一看题款,简直很草率,印章也不考究,于是落选了。这些弊病必须认真对待。 在临习古今书法作品的实践过程中,我将章法归纳为四十字总则。

一总则 浓淡、干湿、萦带、连绵、疏密、大小、长短、粗细、远近、向背、虚实、顾盼、错落、肥瘦、首尾、起运、 偃仰、起伏、款识、印章。 二题款 宽识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占有相当主要位置,如对正文几十遍上百遍地琢磨,反复构图,而到题款时却草草收笔,形成虎头蛇尾,神气韵味会大为失色。由此可见,款识的好坏是不可忽视的。 (一)上款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如只是一张参加展览的作品,就没有必要题名字的上款。此称单款。上款所包括的内容: 姓名+称呼+谦辞1、长辈: 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上款的题法一称某某同志,某某先生,某某方家,某某女士,某某老师,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某某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某某翁。 书写者是少辈,对长辈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词,如:指正,法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请赏、雅属、斧正、正笔、正书。如:玉楼先生清赏、治贤方家正笔。

书法作品中地落款格式

书法作品落款基本常识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 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 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书法作品落款位置没有固定格式,也无绝对的位置,它是与正文互为关联的。落款的内容视情形可长可短,但字体不能大小悬殊,要有相应比例。题款所用字体按照传统惯例,原则上遵守“今不越古”、“动不越静”的规矩。一般来说,如以大小篆为正文者,落款就用隶书、章草书写; 以隶书、魏碑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楷、草书书写; 以楷书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书、楷书书写。 这叫做“文古款今”、“文正款活”。 双款:款式不仅有单双之分,也有上下之别。双款,就是在右上位置书写赠送对象,在左下位置书写自己的名字等内容。如对联,则须将上款写在右联的右上方,下款落大左联的左下方,以示礼貌谦逊。书法作品的题款一般不用俗称而用别称(也叫雅称),如:“书于二OO二年”是俗称,应该为“书于壬午年”。 一、上款 上款所包括的内容:姓名+称呼+谦词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

书法作品落款常识

书法作品落款常识 时指二○一四年一月十日,按阴历说法年没过就还是癸巳年,不然的话,我们为什么会有周岁和虚岁之说呢。 昨天在笔会看到一位书法朋友落款:甲午年一月某某书。今天在网上又看到一位书法朋友,在网上落款:甲午冬。按照这样推算,十二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从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对组合,故称为六十年一甲子。朋友刚写的作品,落款当然不准确了。前者是阴、阳历错,后者是阴历错。 由此想到了这个题目,写出来,与同道共商榷,共学习。我们都知道书法讲究的是字外功,一个好的书法家,应该是集文学、诗词、歌赋,韵律,国学、汉语常识,汉字结构,简繁变化等知识为一身,不能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起码不能说外行话。否则,一幅好的作品,往往会引词不达意,或者书法硬伤而伤大雅。 所以,谈到书法作品落款这个话题,对不学书法的人也许会觉得是侥幸,然而对学习书法的人还是知道一些的好,不然会闹笑话。 落款也是与时俱进,也在不断变化,但无论怎么变,规矩不能变。什么是规矩,哪就是阳历就是阳历,阴历就是阴历,原则性的问题是绝对不能混淆的。 一、阳历 如果为了明了,使所有人一看就知道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写,哪就用阳历。如:二○一四年一月二十日上(下)午。或者:二○一四年一

月上旬书。或者:二○一四年一月二十日夜等。简单明了,是认识汉字的人都能知道。 二、阴历 阴历的落款讲究大了,它是让有学问人看的,让行家看的。所以,这些人大都对中国的年历有所了解,对书法了解,所以就存在着严谨性,不能随意而为,故此讲究也多些,稍不小心就会出错。具体如下:一月: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首岁、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发岁、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正阳、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月正、新正、初月、早月、太月、十三月 二月: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婚月、媒月、小草生月、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夹钟、仲钟、仲春、酣春、中春、仲阳、大壮、竹秋、花朝 三月: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三春、香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禊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笋月、五阳月、桃李月、花飞月、小清明、姑洗、桃浪、雩风、竹秋四月: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和月、仲月、榎月、正阳月、麦秋月、花残月、清和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仲侣、纯阳、纯乾、麦候、麦序、六阳、梅溽、中吕

书画题款常识

书画题款常识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 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形或称为款识。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内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 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

(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干支:ganzhi 甲子(阏逢困敦)乙丑(旃蒙赤奋若)丙寅(柔兆摄提格)丁卯(强圉单阏)戊辰(箸雍执徐)已巳(屠维大荒落)庚午(上章敦戕)辛未(重光协洽)壬申(玄难)癸酉(昭阳作噩)申戌(阏逢阉茂)乙亥(旃蒙大渊献)丙子(柔兆因敦)丁丑(强圉赤奋若)戌寅(箸雍摄提格)己卯(屠维单阏)庚辰(上章执徐)辛巳(重光大荒落)壬午(玄敦戕)癸未(昭阳协洽)甲申(阏逢君滩)乙酉(旃蒙作疆)丙戌(柔兆阉茂)丁亥(强圉大渊献) 戊子(箸雍困敦)己丑(屠维赤奋若)庚寅(上章摄提格)辛卯(重光单阏)壬辰(玄执徐)癸巳(昭阳大荒落)甲午(阏逢敦戕)乙未(旃蒙协洽)丙申(柔兆君滩)丁酉(强圉作噩)戊戌(箸雍阉茂)已亥(屠维大渊献)庚子(上章困敦)辛丑(重庄赤奋若)壬寅(玄摄提格)葵卯(昭阳单阏)甲辰(阏逢大荒落)乙巳(旃蒙大荒落)丙午(柔兆郭)丁未(强协洽)戊申(箸雍滩)己酉(屠维作噩)庚戌(上章阉茂)辛亥(重光大渊献)壬子(玄困敦)葵丑(昭阳赤奋若)甲寅(阏逢摄提格)乙卯(旃蒙单阏)丙辰(柔兆执徐)丁巳(强大荒落)戊午(箸雍郭)己未(屠维协洽)庚申(上章滩)辛酉(重光作噩)

中国书画作品落款称谓基本常识.

中国书画作品落款称谓基本常识 (一)落款写法 1、落款可写成单行或数行。 2、落款书体一般不能与正文雷同。字体须明显小于正文。 3、落款题字不能与正文上下两边对齐(右边为上款,应略高于左边下款)。 4、落款称谓必须准确无误,词语宜尊重、谦逊。 (二)落款分类 单款:一般只写作者姓名、书作时间、地点以及谦词,亦有附写年龄、籍贯等。 双款:(上、下款) ●上款-----题写对方姓名、字号、称谓以及有关说明(是指应对方之嘱而作或请对方指导之词语),写在正文右上方。 ●下款-----题写内容与“单款”基本一致,写在正文左下方。 (三)落款称谓 雅属(雅玩)-----“属”与古用“嘱”相同,意即应对方高雅之嘱咐 清属(清玩、清赏)-----(同上)只供对方赏玩而已 大雅之属 ----- (同上)乃谦逊之词 斧正----- 意即请对方象呈地匠人用斧头削正,乃尊重、客气之词 斧政----- (同上) 削正----- (同上) 呈政----- (同上) 哂正(音“审”)------“哂”含有笑的意思,让对方见笑而修正 粲正(音“灿”)-----“粲”含有笑的意思 法正 ----- 意为请用法则来纠正(多用于对方是内行人,行家)

指正 ----- 意为请指出错误、指导校正(一般尊称) 正腕 ----- 意为请矫正作者手腕的谬误(因书写要用手腕) 正谬(指谬)----- 请对方指出谬误 匡谬 ----- 请对方对谬误加以匡正 指疵 ----- 请对方指出谬误、毛病 校正 ----- 语气庄重,用于对方为年长或有书画造诣者 诲正 ----- 语气庄重,用于对方为师长者 督正 ----- 语气庄重,用于对方为年老而又教导过自己的老师 双正(两正)-----是指字、画、诗词等均系自己之作,都请对方指正 俪正 ----- 俪者,伉俪也。是指对方夫妇都是行家,请一起指正 属正 ----- 是指应对方嘱咐而作,同时又请对方指正(“属”= 嘱) 雅正 ----- 是指请对方指正。 补壁 ----- 是指作品只供挂在墙壁上补补空白而已 惠存 ----- 是指作品赠给集体单位的。 收览 ----- 是指作品送给直系幼辈(子女、侄儿)(览=“揽”) 一件书法作品除了正文之外还需要其他文字说明,它的字径小于正文,我们通常称之为题款。题款有上、下款之称。题写受书者的姓名称之为上款,如“某某先生指正”、“某某同志雅属”之类。题写作者本人的姓名、创作年月、创作地点,则可称为下款。一般地说,上款位置高一些,以示对受书者的尊敬,而下款位置相应低一些,以示谦虚诚恳。下款的文字可以根据位置大小而增删,甚至可以简约到只落作者姓名。 题款中的年份,一般运用农历,干支纪年,如“辛未年”,“壬申年”等也可用“一九九三年”之类。 题款中的月份,自古以来就有多种别称、雅称。这就使题款中的月份写法丰富多彩,不至与单调地填写一月、二月......。譬如“一月”,就可称“正月、端月、早春、孟春,初月;”“六月”可称“荷月、暑月、季夏;”、“十二月”又可称“嘉平、腊月、严月、岁秒”等等。类似这样的别称,每月份都有许多,作者可以适时而选用。 作品赠送他人,作者要根据对方的情况题写称谓,一般称“同志”。对年老者称“先生”,有专长者可称“方家”,同辈可称“兄”,同行称“同道”、“道长”,

书法、绘画题款落款常识

书法、绘画题款落款常识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中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绘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画家借以表达感情、抒发个性、増强绘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诗文、书法和绘画的结合,历来有“三美”和“三绝”之称,“三美”、“三绝”是对诗文、书法、绘画艺术结合的赞誉,也中国画普遍追求的艺术境界。题款,就是实现诗文、书法、篆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题款,又称落款、款题、题画、题字。形或称为款识。 中国画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容:在画面上题写诗文,叫做“题”。题画文字,从体裁上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别号和钤盖印章等,称为“款”。有的款文还记写籍贯、年龄以及作画所等等,如系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字号、称谓以及应酬语和谦词等等,容与格式变化纷繁。 题款不仅要求诗文精美,同时也要求书法精妙,因此,题款必须在文学和书法上同时具备较高的修养。 中国画的题款除讲究诗情画意外,一般书年号一般用中国历干支(岁阳、岁阴)题款,至于季令,月令,时令、节令,异名甚夥,代相沿用,遂成风尚。特别是古书画多采用岁阳、岁阴(即所谓大干支),故列表附于卷末,以备检索。 干支:gan zhi 甲子(阏逢困敦)乙丑(旃蒙赤奋若)丙寅(柔兆摄提格)丁卯(强圉单阏)戊辰(箸雍执徐)已巳(屠维大荒落)庚午(上章敦戕)辛未(重光协洽)壬申(玄难)癸酉(昭阳作噩)申戌(阏逢阉茂)乙亥(旃蒙大渊献) 丙子(柔兆因敦)丁丑(强圉赤奋若)戌寅(箸雍摄提格)己卯(屠维单阏)庚辰(上章执徐)辛巳(重光大荒落)壬午(玄敦戕)癸未(昭阳协洽)甲申(阏逢君滩)乙酉(旃蒙作疆)丙戌(柔兆阉茂)丁亥(强圉大渊献)戊子(箸雍困敦)己丑(屠维赤奋若)庚寅(上章摄提格)辛卯(重光单阏)壬辰(玄执徐)癸巳(昭阳大荒落)甲午(阏逢敦戕)乙未(旃蒙协洽)丙申(柔兆君滩)丁酉(强圉作噩)戊戌(箸雍阉茂)已亥(屠维大渊献) 庚子(上章困敦)辛丑(重庄赤奋若)壬寅(玄摄提格)葵卯(昭阳单阏)甲辰(阏逢大荒落)乙巳(旃蒙大荒落)丙午(柔兆郭)丁未(强协洽)戊申(箸雍滩)己酉(屠维作噩)庚戌(上章阉茂)辛亥(重光大渊献) 壬子(玄困敦)葵丑(昭阳赤奋若)甲寅(阏逢摄提格)乙卯(旃蒙单阏)丙辰(柔兆执徐)丁巳(强大荒落)戊午(箸雍郭)己未(屠维协洽)庚申(上章滩)辛酉(重光作噩)壬戌(率阉茂)葵亥昭阳大渊献) 月令 : yue ling 一月:正月,孟陬,春王,陬月,孟春,肇春,端春,早春,初春,上春,初月,三正,十三月,新正,华岁,肇岁,月正,太簇,岁岁,芳岁,献岁,寅月,开岁,月,首阳,春阳,妆阳,三之日,泰月,征月,端月,孟阳,三微月。 二月:仲春,仲钟,大装,花进,卯月,竹秋,夹钟,丽月,杏月,甜春,四之日,令月,中春。 三月:季春,暮春,杪春,花月,辰月,姑洗,月,桃月,月,晚春,末春,蚕月,嘉月,桃浪,桐月,雩风,尖月,樱笋时,小清明。 四月:孟夏,初夏,首夏,槐夏,梅月,维夏,麦月,槐月,纯阴,乏月,阴月,麦侯,余月,麦秋,巳月,中吕,清和月,。

书法作品落款

书法作品落款的一般落款位置没有固定格式,也无绝对的位置,它是与正文互为关联的。落款的内容视情形可长可短,但字体不能大小悬殊,要有相应比例。题款所用字体按照传统惯例,原则上遵守“今不越古”、“动不越静”的规矩。一般来说,如以大小篆为正文者,落款就用隶书、章草书写;以隶书、魏碑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楷、草书书写;以楷书为正文者,落款就用行书、楷书书写。这叫做“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双款:款式不仅有单双之分,也有上下之别。双款,就是在右上位置书写赠送对象,在左下位置书写自己的名字等内容。如对联,则须将上款写在右联的右上方,下款落大左联的左下方,以示礼貌谦逊。书法作品的题款一般不用俗称而用别称(也叫雅称),如:“书于二OO二年”是俗称,应该为“书于壬午年”。 一、上款 上款是指某人或某单位请你写字。作品完成后,应题上索书者的名字,并将此名题在上款较高的位置,以示尊敬之意。上款所包括的内容:姓名+称呼+谦词 (1)写给长辈: 写给长辈的书法作品,是款的题法一般称××同志,××先生,××方家,××女士,××老师。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翁。书写者是少辈,对长者一般不称呼姓,还要加上谦词,如:指正、法正、教正、正字、正腕、正之、清赏、雅属、斧正、正笔、正书。如:世耐先生清赏、宝星方家正 (2)写给同辈: 为同辈所书的作品,一般称××同志,××书友,××仁兄,××同窗,××大兄,××贤弟,××小妹,××学友等。这里应当注意,一般俗称不宜题款,如:××大姐,××二哥等。在称呼的后边还可以加上谦词,如:存念,惠存,留念,留存,清赏,嘱书,命书雅属等。如:长生书友惠存 ,剑明贤弟雅属 (3)写给晚辈: 写给晚辈的书法,上款可题××学生,××贤契,××贤侄,××爱孙,××爱女等。如:丽珍侄铭记 (4)正文出处:作品的正文有诗词、文句、格言、警句等,这些正文的作者或文句题目,在题款时应这样写:王勃滕王阁序句,杜甫诗客至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诗和名句,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略正文出处题款。 二、下款 下款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姓名(号字)+谦词 (1)时间 ①、年份的别称 年份的别称是用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先后顺序搭配组成的,即“甲子年、乙丑年、丙寅年……”,60年才轮到一个“甲子年”,如2002年是壬午年,2003年就是癸未年,2004年就是甲申年,以此类推。 ②、季节的别称 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 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初冬、暮冬、九冬、暮冬、中冬 ③、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月:孟春、正月、初春、开岁、芳岁 二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关于书法作品落款的一些小常识

《关于书法作品落款的一些小常识》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 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 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 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 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 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 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 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 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 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 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 1 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上(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篆刻边款用:刻作、刻石、刊石、治石、篆刻、记、制

书画落款怎么写36条

书画落款怎么写36条: 1.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閒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閒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閒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3.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閒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閒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閒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閒章就不须盖了。 4. 方形閒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5.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閒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閒章处之地位。 6.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7.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8.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9 .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10.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1.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2.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3.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14.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15.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6.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7.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8.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9. 普通印泥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20.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21.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书画落款盖章常识

书画落款盖章36忌 1.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6.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7.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8.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9.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10.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1.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2.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3.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4.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5.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6.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7. 普通印泥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18.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19. 盖二印,印文、章法、刀法各异,不可匹配。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20. 画上不可题打油诗,一来识者奚落,二来作品就贬为低俗。 21. 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22. 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比较适中。 23. 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公分适中。 24. 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25. 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 26. 小画不可题大字,大画不可题小字。小空不可题字多,大空不可题字少。 27. 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28. 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29. 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 30. 画上不可题上粗俗字体,致影响画面美感,就未能免俗了。 31. 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 32. 贮藏印泥宜用瓷缸,晶玉亦可,最忌紫砂煨瓷,因期能吸取油分,易使印泥乾燥。又铜锡银漆器犀象及石制者,皆不相宜。 33. 每隔十日或半月,以骨签翻调一次,因砂体下沉,油性浮上,故须常调使之匀和也。 34. 图章盖印泥时,手势宜轻,轻拍印面所黏之朱已逾而匀,乃盖於纸上,须将印持正按下,切勿动摇,纸下宜垫以薄书一本。 35. 图章宜随用随揩,以免积垢,而影响色泽。

20XX书法落款怎么写

20XX书法落款怎么写 书法落款欣赏 书法落款1 书法落款2 书法落款3 书法落款4 书法落款5 書法的落款知识 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 (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作者姓名称为下款。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 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中堂、对联、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

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条幅这些竖式四周要留有空白。 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于两侧。一股上空又大于下空。譬如写条幅,天头留白十厘米,地头可留白七厘米,两侧可各留白三五厘米。横幅留空左右相当,但要大于天地,天地留白均等。斗方、册页留白四周大致相同。四边留白确定后,根据字数多少及纸的大小折行或叠格子。创作时,大字写完了换小笔写落款,落款竖写,可写两行,也可一行只写作者姓名(称穷款)。根据留空多寡落款,可写内容出处,还可写年代,最后写姓名,“某某人书”。 落款字小于正文的字,书体可于正文相同或带行意的楷书以示区别。最后盖章。钤印,指盖印章。印章分朱文印和白文印两种。朱文印又称阳文,即字是凸出的,印在纸上字是红色的;白文印又称阴文,即字是凹陷的,印在纸上字是白色的。从印章的内容来分,又有姓名印、斋号印及闲章。 人名后盖一姓名印,若嫌空还可再加盖一斋号印,不可连盖两方同一内容的姓名印。可盖一方姓印,一方名印,而往往又是一朱一白。 了使书作上下前后呼应,往往在书作右上方再盖一起首印,又称引首印,初学者闲章印的内容可选“学海”、“求索”、“学书”等。印章的大小与书作大小及所书字体大小相关。 作落款字大,印亦大,小幅书作落款字小,印亦小。 用印的忌讳: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