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在学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其目的在于: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际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使学生熟悉和掌握运用有关设计资料(如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进行设计计算和绘图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查阅资料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如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的组合,或者其他简单的机械结构。

具体的设计任务如下:1、设计题目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和工作条件,确定传动装置的类型和结构形式,并进行总体方案设计。

2、设计内容(1)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根据给定的工作条件和要求,确定传动装置的总体布局,选择合适的传动比,计算各轴的转速、功率和转矩。

(2)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根据总体设计方案,对主要传动零件(如带轮、齿轮、链轮、蜗杆蜗轮等)进行设计计算,确定其主要结构参数和尺寸。

(3)轴的设计计算根据各轴所传递的转矩和转速,对轴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确定轴的直径、长度、键的尺寸等。

(4)轴承的选择和计算根据轴的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轴承类型和型号,并进行寿命计算。

(5)连接件的选择和计算选择合适的联轴器、键等连接件,并进行强度计算。

(6)箱体及附件的设计设计箱体的结构和尺寸,选择合适的润滑和密封方式,确定附件(如观察孔、通气孔、放油孔等)的位置和尺寸。

3、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包括设计任务、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过程、设计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等内容。

说明书应书写工整、条理清晰、计算准确、图文并茂。

(2)装配图一张(A1 或 A0 图纸)装配图应能正确表达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和结构形状,标注必要的尺寸、配合、公差和技术要求等。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机械零件的设计4. 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机械设计的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机械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机械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2. 第二课时: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第三课时:机械零件的设计4. 第四课时:机械系统的总体设计5. 第五课时:机械设计的优化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设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设计任务: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内容6. 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7. 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8. 传动系统设计9. 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10. 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材料选择、力学分析、传动系统设计、强度计算和可靠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相关设计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设计任务,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2. 第七课时:机械设计中的力学分析3. 第八课时:传动系统设计4. 第九课时:机械结构的强度计算5. 第十课时:机械设计的可靠性分析九、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材料选择、力学分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1. 引言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通过运用工程学、材料学、力学、数学等知识来设计和分析机械系统。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并提供参考。

2. 设计背景本课程设计旨在设计一个机械装置,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背景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例如设计一个自动化的咖啡机、设计一个智能门禁系统等等。

设计背景应当具有现实意义,并能对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提出一定的挑战。

3. 设计要求根据设计背景,明确设计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要求应当包括机械装置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外观要求等。

功能需求指机械装置需要完成的具体功能,例如咖啡机需要实现自动冲泡、储存咖啡豆等功能;性能需求包括机械装置的工作效率、稳定性等;外观要求涉及到机械装置的外形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等方面。

4. 设计过程4.1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机械设计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定义机械装置的整体结构和功能。

在系统设计中,需要明确各个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可维护性。

可以使用流程图、框图等方法进行系统设计。

4.2 零部件设计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零部件设计。

零部件设计包括对各个部件的结构、尺寸、材料等进行详细设计。

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零部件的制造工艺、装配方式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可实施性和经济性。

4.3 仿真与分析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对机械装置进行仿真与分析。

通过虚拟仿真,可以验证设计是否满足各项要求,并进行性能优化。

常用的仿真分析包括运动学分析、结构强度分析等。

4.4 制造与装配根据设计的零部件,进行制造与装配。

制造过程应当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等。

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零部件的配合精度、装配顺序等问题,确保装配质量。

5. 结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培养机械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加深对机械设计的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zdl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zdl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zdl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zdl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

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中的相关计算方法和公式,如强度计算、刚度计算等。

3. 引导学生掌握机械设计中常用的材料选择、传动方式及零部件设计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机械设计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动手实践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3.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追求卓越。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zdl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重点讲解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要求。

2. 机械零件设计:涵盖传动系统、连接件、轴、轴承、联轴器等常见零部件的设计方法,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详细讲解。

3. 强度与刚度计算:介绍强度、刚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典型机械零件进行实例分析。

4. 材料选择与应用:讲解常用机械设计材料的特点、性能及应用,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5. 传动方式:分析各类传动方式(如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的优缺点,并进行比较和选用。

6. CAD软件应用:结合教材内容,教授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设计与绘制的技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zd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zdd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zdd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机械结构、材料、传动和力学分析等;2. 使学生了解并能够运用机械设计的相关知识,如公差配合、强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3.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制图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绘制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进行机械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计算的能力;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和优化设计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使其认识到机械设计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力学和工程制图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任务,为后续专业课程和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设计、传动系统设计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一章。

- 结构设计基本概念与分类- 常用机械零件的构造及功能- 传动系统原理及类型2. 机械设计方法与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制图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 设计需求分析方法和步骤- 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详细设计及制图的要求和技巧3. 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与稳定性分析:包括公差配合、强度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三章。

ZDD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ZDD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ZDD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ZDD机械设计基础理论,包括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的选用与设计方法;2.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3. 了解机械设计中的工程标准和规范,能够遵循相关要求进行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2. 能够运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进行机械结构的分析与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 通过课程项目实践,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负责的工作态度,注重工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其在机械设计中考虑可持续发展,关注绿色设计。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设计项目,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机械系统的组成、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流程等,参考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机械零件的选用与设计: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类型、性能、选用原则,以及设计方法,涉及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内容。

3. 机械结构分析与计算:包括力学基础、受力分析、材料力学性能等,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进行教学。

4.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介绍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与设计,参考教材第六章内容。

5. 机械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机械设计案例,讲解设计思路、方法和技巧,结合教材第七章内容。

6. 课程项目实践:分组进行机械设计项目实践,涵盖设计、分析、计算、绘图等环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机械设计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机械零件的选用与设计(一);第三周:机械零件的选用与设计(二);第四周:机械结构分析与计算;第五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第六周:机械设计实例分析;第七周至第八周:课程项目实践。

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书

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书

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设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 学习并了解常见的机械传动系统、机械连接方式以及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3.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机械系统进行设计和分析。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机械设计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等)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建模。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机械设计方案。

3. 学会使用机械设计手册和相关资料,具备查阅和运用工程技术标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团队项目中能够有效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领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针对的是高中年级学生,他们在物理和数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思维。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机械设计的概念、意义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2.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力学基础:力学基本概念、力学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 材料力学:材料的力学性能、应力与应变、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

- 机构学:机构的分类、运动副、机构运动简图。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力学基础、第三章 材料力学、第四章 机构学3. 常见机械传动系统:- 传动方式: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

- 传动系统设计:传动系统选型、传动比计算、传动零件设计。

- 教材章节:第五章 传动系统设计4. 机械连接方式:- 螺纹连接:螺纹基本概念、螺纹连接的选用与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理解机械结构的功能与构成。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连接方式及机械零部件的设计方法和应用。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机械装配图的设计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手册和资料进行机械设计计算和参数选择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关注工程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设计的整体框架。

- 教材章节:第1章 机械设计概述2. 常用机械传动机构设计:讲解齿轮传动、带传动、链传动等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 教材章节:第3章 机械传动设计3. 机械连接设计:介绍螺纹连接、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的设计方法和选用原则。

- 教材章节:第4章 机械连接设计4. 机械零部件设计:包括轴、轴承、联轴器、弹簧等零部件的设计原理和选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机械零部件设计5. CAD软件应用: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绘制和装配图设计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6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6. 机械设计计算与图形表达:教授设计过程中的工程计算和图形表达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选择Y系列三相电动机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4
设计计算步骤
(1)功率选择
依据带式输送机总体方案,分析功率流传递路线, 在考虑效率的前提下,计算所需电动机的功率。
① 工作机功率 Pw= Fv /1000 (kW)
② 带式输送机总效率
带式输送机总效率为每一个传动副效率的乘积,即
1 2 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2
设计计算步骤
设计方案选择要求考虑的主要因素
使用性(有效性、可靠性)
经济性
安全性
工艺性
先进性
特殊性 等
建议采用方案1作为传动方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3
设计计算步骤
二、电动机选择及传动比分配
当带式输送机总体方案确定后,就可进行其参数设计。
1. 电动机选择
工业上一般采用三相交流电动机,Y系列三相 交流异步电动机由于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维 护方便等优点,得到最广应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sign Foundation )
辛荣生 何素芹 谭 伟
逯晓勤,张晓黎,孙玉福,张春香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
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二版) 唐增宝等 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 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工科专业学生 首次进行的真实设计,对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均是一个重 要的实践环节。
15
带式输送机总效率
设计计算步骤
联轴器
滚动轴承
v
F
圆柱齿轮
滚动轴承
带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6
带式输送机总效率
各种传动副的效率见指导书。 不必考虑滚筒的效率、 滚筒上轴承的效率。
设计计算步骤
v F
=联轴器 滚2 动轴承 圆柱齿轮 带传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7
设计计算步骤
③ 电动机功率
电动机所需功率:
圆柱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i2=3~6源自带传动的传动比: i1=2~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3
设计计算步骤
三、传动件的设计计算
根据电动机的计算功率、满载转速、传动比的
分配,计算出各级传动的输入功率、输入转速、
传动比,由此进行各级传动的传动件设计。(参
考指导书P.9~10)
传动件的设计计算参考《机械设计基础》教材
的内容。(带传动、齿轮传动、轴径初算等)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4
★ 注意事项
设计计算步骤
➢ 传动功率计算采用电动机所需功率Pd ; ➢ 圆柱齿轮传动中,大齿轮的直径尽量不超过250mm ;
➢ 圆柱齿轮传动中中心距、齿宽为整数,分度圆、齿顶圆 直径和螺旋角必须求出精确值,尺寸应准确到小数点后 两位,角度应准确到秒。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5
设计计算步骤
四、联轴器的选择
输出轴
类型:刚性可移式联轴器; 型号:由计算转矩、转速和轴径选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6
设计计算步骤
五、滚动轴承的预选
根据初算的轴径,考虑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和固定, 估计出装轴承处的轴径,初步定出滚动轴承的型号。待在减 速器装配草图设计中进行寿命验算后再行确定。
应控制在 20 以内。这样一来,电动机的具
体参数就可以确定下来。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1
设计计算步骤
2. 传动比分配
当电动机选择确定后,减速器的总传动比就可 计算出来。对于带传动--单级圆柱齿轮传动的 减速器,要考虑传动比的分配问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2
设计计算步骤
参考指导书。 对带传动--单级圆柱齿轮传 动减速器,建议带传动的传动比小于齿轮传动的 传动比,主要避免整个传动系统的尺寸过大。
Pd
Pw
查标准选取电动机额定功率Pm。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8
设计计算步骤
(2)转速选择
参考指导书选择Y系列电机,最为常用的Y
系列电动机的同步转速为3000rpm、1500rpm、 1000rpm、750rpm四种。
同步转速过低:减速器传动比减小,但是电动机 尺寸变大,成本上升;
同步转速过高:电动机较轻,成本下降,但传动比 变大,外形尺寸变大。
大功率 中小功率 输入轴 输出轴
圆锥滚子轴承 深沟球或角接触球轴承
轻系列 从转速考虑!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7
六、减速器装配草图的设计
1. 初绘减速器装配草图
画传动零件的中心线 画齿轮的轮廓 画箱体的内壁线
确定轴承座孔的宽度,画轴承座外端线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以机械中最为常 用的重要部分——传动装置即减速器为对象, 以课程教学中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进行 总体方案设计、部件方案设计、零部件设计计 算、零部件结构设计、装配图和零件图设计等, 特别是零部件设计计算几乎涵盖了《机械设计 基础》课程中的所有内容。
零件工作图设计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答辩。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8
任务要求
❖ 减速器总体装配图(1# 图 1 张)
❖ 减速器零件图 2 张
齿轮工作图(3 #图1张) 轴 工 作 图(3 #图1张)
❖ 减速器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约2万字)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9
设计任务书
带式输送机工作情况;
带式输送机工作参数;(多种参数) ➢ 带速 ; ➢带的张力; ➢滚筒直径;
带式输送机传动方案。
建议采用方案1作为传动方案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0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1
设计计算步骤
一、总体方案设计
根据给定的数据进行设计,发放的设计任务书 装订在设计说明书最前面。
设计方案选择的主要依据
➢ 传动的功率与效率 ➢ 传动速度 ➢ 外廓尺寸、重量和传动比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19
设计计算步骤
① 输出轴(滚筒)转速
nW
601000 v (r / min)
D
② 带式输送机总传动比
i nm nW
nm —电动机满载转速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20
设计计算步骤
n i m
n W
控制总传动比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传动方
案来定,各种类型传动的传动比范围见指导
书),对于带传动--单级圆柱齿轮传动系统,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4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5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6
➢齿轮设计 ➢带传动设计 ➢滚动轴承设计 ➢轴的设计 ➢螺栓联接设计 ➢键联接设计 ➢联轴器设计 ➢润滑密封设计等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7
总体时间安排
第一周:
布置任务,进行设计计算,并划出结构草图, 装配草图;
第二周:
总体装配图设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