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特等奖论文翻译

2007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特等奖论文翻译
2007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特等奖论文翻译

1.序言

定义的国会选区在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争论的来源。由于district-drawers都是由当前的执政者选择,边界被用来将不支持的少数人口和支持的大多数分成一组来影响未来的选举,这一过程称为徇私。各选区普遍呈现出奇特的形状,以一种随意的方式跨多城市和农村的纤细部门,唯一合法的立法边界的限制规定选区必须含有相同的人群,但各区的构造是完全留给district-drawers。

在英国和加拿大,各地区都更加紧凑和直观的。他们在缓解徇私上的成功归因于将边界划分任务交给无党派顾问小组。然而,这些独立的委员会可以采取2-3年才能最终确定一个新的划分方案,要求其有效性问题。它似乎很清楚,美国应该建立类似的公正委员会,但应做出一些努力,以提高这些群体的效率。因此,我们的目标是过程中,开发有助于选区重划得一个小的工具箱。具体来说,我们将创建一个模型,使用简单的几何结构划定合理的边界。

1.1当前模型

大多数用于创建选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是依赖于当前分界线布局(最常用县)和另一是那些不依赖于当前的分界线。多数属于前一类。通过使用当前的选区分界,问题归结为通过使用多种数学程序将选区分界以一个理想的方式分组。特拉等人使用图形分割理论来聚集总人口的变化在2%左右的平均选区规模。赫斯和韦弗使用一个迭代的过程来定义人口的重心,使用整数规划将各县分组成相等人口的选区,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的质心达到一个极限。Garfinkel和Nemhauser的使用迭代矩阵操作搜索的选区组合,是连续和紧凑。凯撒开始系统地用当前选区和相邻地区进行人口交换。所有这些方法都使用县为他们的分界,因为它们将国家分割成数量相对较少的部分。这是必要的,因为当使用更多分界时,大多数的他们使用的数学工具变得缓慢,不精确。(这就像是说,当国家被划分为更多的连续部门,在极限状态下他们变得不可用。)因此,使用小的部门,如邮政编码,平均比纽约的一个县小5倍,变得不切实际。

其他类别的方法是不常见的。出于我们所有的研究论文和文档,只有两个方法不依赖于当前状态分界线。福雷斯特的方法不断地将国家分成两部分,同时保持人口平等,直到所需数量满足。硬朗,赎金和拉姆齐创建人口中心的扇形图。这将创建同质化行政区,它包含了部分大的城市,郊区和人口较少的地区。这些方法因较小偏见而出名,因为他们唯一的考虑是人口平等和不使用预先存在的分界。此外,他们是直接应用的。然而,他们不考虑任何其他可能重要的考虑因素区,如:地理freaures的状态以及他们如何围绕城市。

1.2发展我们的方法

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创造新的方法,增加多种型号可供给一个委员会,我们应该专注有关创建的独立于当前分界的选区分界。这种方法不仅没有被最充分的开发,同时为什么县是一个很好模型的起点也不是很明显:正如行政区用随意的方式创建,县也是一样,由于县通常不比行政区更小,因此它们也包含偏见。许多依赖模型的分界,为了保持相等的人群,最终以放松县际分界线结束。这使得初始假设使用县级分界变得没用,也考虑到徇私,如果这种宽松的方法没有良好的监管。

把国家看成是连续的(即没有预先存在的分界)不会招致任何特定类型的方法。它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但同时,我们可以处理更多的情况。如果阿甘和海尔等人方法有任何迹象显示,我们应着眼于保持选区内的城市,引入地域因素。(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条件不必须考虑到,如果我们具体对待这些问题,因为目前的分界,像县一样,很可能是依赖于

突出的地理特征。)

目标:通过把国家当作连续地来创建重新规划选区的方法。我们要求的最后选区含有相同的人口和连续的。此外,各区应尽可能简单(见§2简单的定义)和最佳考虑到国家重要的地理特征。

2,符号和定义

连续的:集合R是连续的,如果它是连接路径。

紧凑:我们想定义紧凑直观。一种方式是将紧凑看成的有界区域的面积周长的平方之比。换句话说

其中,CR是区域R的致密性,AR是面积, PR是周长,Q是等参商。我们没有明确的使用这个公式,但当我们评估我们的模型,我们做记着这个想法。

简单:简单的地区是紧凑型和凸。请注意,此描述了一种相对质量,所以我们可以比较该地区的简单。

Voronoi图:RESP等平面分区在平面上n个节点,如果它们更接近,使得在平面上的点是在同一个区域的没有,没有比任何其他的点到点(详细说明,请参阅§4.1)

初始点:一个节点Voronoi图

简:一个初始点所代表地区

Voronoiesque图:基于平等的集体Voronoi图的变化

区域(见§4.2)

人口中心:人口密度高地区。

3我们的模型理论评价

我们如何分析我们的模型的结果是一个棘手的事情,因为在重新划分选区的文献关键问题上有分歧。人口平等是最好的定义。根据法律规定,选区内的人口与各区平均人口的百分之几是相同的。没有给出具体的百分比,但被认为是5%左右。

创建一个成功的选区重划模型也需要连续性。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各区需要路径明智连接,以至于不能是,选区的一部分是国家的一端,而另一部分在国家另一端,此要求是为了维持地区内的地区和社区。但是,它并没有限制离岛区包括岛屿,岛上的人口是否低于所需的人口水平。

最后,有一个对地区的愿望,一个字,简单。这里有一特点没有争议,最常见的术语是紧凑。泰勒将简单作为衡量紧凑的分歧,并给出了一个有关的地区的边界非自反和自反内角的方程。Young提供了另七种紧凑措施。该·勒克测试是地区最大可刻圆的面积和另一个地区的面积的比例。施瓦茨贝里测试将区域可调的周长和区域相同的面积的圆的周长之

比作为区域的面积。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布局的瞬时惯性,瞬间惯性测试测量相紧凑。博伊斯 - 克拉克测试比较区的边界上的点与点之间和质量的中心区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偏差为零,是最可取的。外围的测试通过不同计算每个区总周长来比较不同的选区布局。最后,还有就是视觉测试。该测试决定简单地基于直觉。

Young指出:“衡量[紧凑]时,只表示计划比另一个“紧凑。因此,不仅是有没有共识,如何分析重新分区建议,也难以对它们进行比较。

最后,我们要注意的,上述名单只限制产生的区的形状。我们没有提及任何其他潜在的相关功能。例如,它不考虑如何以及人口分布或新建小区边界符合其他的界限,如县或邮政编码。即使它是个短名单。

图1:矢量Voronoi图与欧氏度量。注意各区域的紧凑性和简洁性。

明确指出,我们不是在一个位置定义一个严格的定义简单。然而,我们可以做是识别我们所提出的简单和不简单的地区的特征。这是符合被限制在1.2秒我们的目标。因为此列表可以提供到选区划分委员会决定有关这些简单的功能如何。我们这样做没有明确的定义简单,我们松散评估基于整体简单,连续性,紧凑性,凸性和直观模型的地区。

4方法说明

我们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Voronoi图。我们以一个定义,其功能,并推动其应用到选区重划。

4.1Voronoi图

Voronoi图是一组称为Voronoi多边形,多边形,形成包含在平面内n个不同的点。每个生成的Pi被包含在一个绘制Voronoi多边形v(Pi),有以下属性:V ( pi )= {q |d( pi,q ) ≤ d( pj,q ), i 6= j }其中,d(X,Y)是从点X到点y的距离。即,集合中所有这样的q为到pi的距离比任何其他P?的点近的集合。然后由下式给出的关系图(见图1)V = {V ( p1) ,...,V ( pn)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我们使用假设的公制。除了许多可能的选择,我们使用最常见的三种:

1 欧式度量: d( p, q)=q( xp ? xq)2+(yp ? yq)2

2曼哈顿度量:d( p, q)= |xp ? xq| + |yp ? yq|

3统一度量:d( p, q) = max {| xp ? xq|, |yp ? yq|}

4.1.1 Voronoi 图的实用功能

下面是相关属性的摘要:

?对于一个给定的发生器点的Voronoi 图是唯一的,并产生多边形的路径连接。

?最近的发电机点到pi 确定V (圆周率)的边缘

? Voronoi 多边形的多边形线不相交发电机点。

?当工作在欧氏度量,凹凸有致的所有地区。

这些属性对我们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第一个属性告诉我们如何选择我们的发起点这方面来产生独特的地区。这是好当的,考虑到徇私政治。第二个属性意味着每个地区被限制在周边发起点,而反过来,每个区域是相对紧凑。 Voronoi 图,有效地满足这些三个标准分割区域的两个的功能:连续性和简单。

4.2 Voronoiesque 图

我们用它来创建区域的第二种方法是

Voronoi 图的直观的结构的调整。该方法不属于Voronoi 图的定义,但由于是类似于Voronoi 图,我们称之为他们Voronoiesque 图。一种可视化Voronoi 图的结构是,想象形状(由度量),以恒定的速率从每个发生器点径向向外生长。在欧氏度量这些形状是圆。在曼哈顿度量他们的架构。在统一的度量标准中,它们是正方形。这些形状的内部形成的区域图。作为区域相交时,它们形成区域的边界线。脑中有这么张图,我们定义Voronoiesque 的图是所定义十字路口这些日益增长的形状的边界。 Voronoi 图和Voronoiesque 图的根本区别是,Voronoiesque 图以恒定的速率沿径向向外生长的形状,这和Voronoi 图一样。他们的径向生长被定义一些相对的实函数的一个子集R2(代表的空间,在其上图是产生)。见图2。

图2:一个人口密度图来说明相对于日益增长的Voronoiesque 图的进程。只有三个发起点。图从左至右代表迭代时间。所有VI ,VJ 代表不同的地区。

()t i v “的种植方式沿

径向从一次迭代到下一个判定所使用的度量值。

Voronoiesque 图有用之处是,在每一次迭代中,为每个区域下的面积的函数f ,他们

的生长是可以控制的。在我们的模型中,我们采取的f 到国家的人口分布。因此,上述方程是一个人口平等的状态。此外,当f 是恒定的,地区的增长以恒定的速度,因此产生的Voronoi 图。

最终代价使用Voronoiesque 图确定的位置发起点。

4.3确定发电机 更严格的是,我们定义了一个Voronoi 图的交点的

()t i v ,其中 ()t i

v 是Voronoiesque 区域,或者仅“区域”,所产生的发起点pi ,在 迭代 t 。随着每一个迭代,

()(1)t t i i v v +? 和 (,)(,)vi vj f x y dA f x y dA =?

?

人口密度分布点 现在,我们已经定义了如何生成给定的一组发起点区域。这里我们考虑如何定义发起点来创建的VoronoiVornoiesque 图。 Voronoi 图的情况下,这是我们唯一的自由度,因为根算符点产生独特的Voronoi 区域。我们发现没有良好定义的算法做,而是想出了一个功能完备的程序。

我们的第一种方法是把发起组m 个广泛分布的状态的最大的峰点,,(其中m 是所需该地区状态的数量)。选择这种方式的发起点,我们保持边界范围内更大的城市,我们将生成与Voronoi 图或Vornoiesque 的图,我们要确保发起点都分散在整个国家。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当城市是如此之大,为了让区持有相同数量的人,一个城市必须分为区。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纽约市,其中包含足够人们持有13个区。大城市需要额外的考虑。

我们的第二个方法是选择人口分布最大峰值,分给每个高峰的权值。每个发起点的权重是周围人口高峰需要分为区的个数。我们简化发起点的权重。我们开始分配发起点来相应的简化人口最多的城市,直到所有的总和发起点和它们各自的简并等于m 。换句话说,直到:

图3:创建部门首先细分地图。左:人口假想图五区的密度分布。中:细分成两个区域产生的两个未示出的产生点的地图。右:决赛从中间数字到所需的最终部门各次区域的划分。

.pt m =∑

正如我们将要看到,当我们将我们的模型运用到纽约,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它应当指出,虽然,这不是定义发起的位置点唯一的方式,但它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4.4程序使用的Voronoi 和Voronoiesque 图的创建区 一旦我们有了我们的发起点,我们可以有两个步骤生成我们的图表:首先生成使用给定的点生成图。每个生成的区域内,叫拆细,一些简?,创建?的新的生成点内分部门找到的r 人口密度最大的山峰和创建另一个图。见图3

5在纽约州选区重划 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描述的一般程序,用Voronoi 图来产生政治辖区,这似乎是有效的。现在,我们把我们的注意力用纽约来测试我们的模型。

?具有人口密度大的地区。

?具有与约束地理区域。

?必须分成许多区域(29)。

图3:地图的细分。左:假设的人口密度的分布图与5个理想区域。中:由两个未显示的初始点将地图划分为两个区域。右:各个区域的分裂形成所需的最终分裂。

简并的初始点

=m

所有的初始点

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当我们将我们的模型应用到纽约的时候,该方法行之有效。应该指出,虽然这不是唯一的定义点的位置的方法,但是这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

4.4 在纽约州重划选区

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描述了一个似乎有效的生成政治区和森泰多边形法的通用程序。现在我们将注意力转向测试我们在纽约的模型。

·有最大的人口密度

·有地理区域的限制

·必须被分成许多(29)个区域

我们首先解释在人口集中地区选取初始点的方法,因为这些点将唯一的确定一个森泰多边形法的状态。然后我们描述从这些点和提供的相应的结果中生成森泰多边形法和Voronoiesque图的几种方法。最后,我们讨论如何使用这些图来为纽约州创建实际的政治区。

5.1 人口密度图

在纽约应用我们的森泰多边形法,我们首先获得一个近似的人口密度图。美国人口普查局维护一个包含了人口普查统计水平的数据库[2];结合边界数据[1],可以生成一个分辨率不超过8000人/地区[7]的密度图。不幸的是,根据我们有限的经验,我们无法直接访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格式,我们得到我们的近似到792×660像素的人口密度图[6]。我们加载此光栅图像到MATLAB得到一个每一个点表示高密度人口的曲面图。为了通过使用粗栅格表示法为精细分布的数据去除工件介绍,我们应用一个平均移动6像素的滤波器到密度图。

5.2 基于图像的密度图的限制

我们使用了一个每三分之一平方英里一个密度值的人口密度图像,有以下设置(以每平方英里的人口为标准):

{0, 10, 25, 50, 100 , 250 , 500 , 1000, 2500, 5000} .

这提供了一个密度小于5000人/平方英里的近似地区。然而,由于纽约的平均人口密度是26403人/平方英里。[0]近似在庞大的人口中心将被打破。

5.3 选择发生器

我们国家标准规定重划区域的选区必须包含平等的人口。纽约州必须被分为29个国会选区来支持各自的代表,所以每个地区必须包含≈3.45%的国家人口。因为一个国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城市,我们使用人口密度图的局部最大值作为候选的初始点。

如果我们简单的从人口密度图选择29个最高的山峰最为我们的初始点,结果集将被完全包含在最大的人口中心,不会均匀分布于国家。关于最大的人口中心,我们指定一个初始点如简并4.3所述。在所有的初始点已经选取后,我们生成一个森泰多边形法图。然后我们回到包含简并初始点的地区再重复此过程,并生成一个森泰多边形法图。见图3,其中说明了分解之前和之后的子部门。

(a)顶视图:白色区域代表超过纽约的高人口密度

(b)角度变化:关于纽约人口分布的清晰视图

图4:纽约州人口密度图。从一个792×660像素的光栅图像获得的数据颜色和高度表示每一个点的人口密度。

(a)在指标实现之前使用曼哈顿度量创建区域

(b)在指标实现后使用曼哈顿度量创建区域。子区域被创建在纽约市、

水牛市、罗契斯特市、奥尔巴尼市。

图5:曼哈顿的森泰多边形法度量的实现分为三个步骤:简并后分配到初始点,利用森泰多边形法图生成简并点。只描述最后两个步骤。Voronoiesque图的过程是相同的。(在每个区域代表初始点的位置)

基于纽约州的密度数据,我们把纽约周边地区分为12个亚区,水牛市分为3个亚区,罗契斯特和奥尔巴尼各分为2个亚区。注意,对于当前的配置,在纽约布法罗收到14个区。

得到3,罗契斯特和奥尔巴尼得到大约2。在这里,纽约市的人口密度被低估了,它的自平均密度远远超过我们的密度存在的范围。利用一个更详细的数据集,我们的方法将得到正确的数目。

5.4 在纽约采用森泰多边形法

我们认为产生国会选区最简单的方法是由一组初始点生成离散森泰多边形法图。为此,我们反复寻找区域外的函数f常数。这样的地区生长速率恒定。因此生成的是森泰多边形法图。在某种度量的每一步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有限的;我们认为欧几里得,曼哈顿和统一的标准度量。一旦最初的图已经被创建,选择密集区域的一套新的初始点,这些区域是使用相同的方法得到的子划分。未经提炼的分解可见图6。每个指标产生一个相对简单的分解的状态尽管曼哈顿的度量有简单的边界和收益率略小的地区之间的总体方差。

5.5 在纽约应用Voronoiesque图

虽然我们的简单的森泰多边形法图提供了近似人口的简单区域,但是地区之间总体方差是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的森泰多边形法不满足选区重划的一个主要的目标。然而,使用森泰多边形法划分区域如此简单,我们希望选取有用的步骤而不是完全放弃它。随着两个地区的两倍以上细化的子划分的爆炸视图的图表的生成图,7显示了分解的结果。表1中总结了每一个地区包含的人口

地区人口地区人口地区人口

1 3.03

2 3.02

3 6.15

4 3.51

5 3.43

6 3.45

7 3.43 8 3.22 9 3.50

10 3.19 11 2.78 12 3.33

13 3.21 14 3.00 15 3.43

16 3.38 17 4.43 18 4.76

19 3.24 20 3.12 21 2.97

22 3.17 23 3.17 24 3.21

25 2.44 26 2.12 27 3.66

28 3.79 29 3.71

表1:每个国会选区人口比例

(a)再细分前使用曼哈顿度量创建的区域。平均人口=(3.5±2.2)%

(b)在细分之前使用欧几里得度量创建的地区。平均人口=(3.7±2.6)%

(c)在细分前使用统一度量创建的区域。平均人口=(3.7±2.6)% 图6:在人口稠密地区细分之前,森泰多边形法图生成了三个距离度量。(每个区域中的点代表初始点的位置)

(a)纽约Voronoiesque地区整体

(b )Buffalo 地区分解图 (c) Long Island 地区分解图

图7:由Voronoiesque 地区视图创建纽约州区域。每个区域的平均人口=(3 .34± 0.74)%(每个点代表不同的区域)。

5.6精确定义边界行

我们的模型确定的区域并不能最终确定边界区域,至少边界区域可以被调整,而使边界上无房屋。但是,鉴于Voronoi 和Voronoiesque 视图的规模,假设他们的边界可以修改现有的边界跟踪且对他们的一般形状和平均人口无明显影响,例如县线、邮政编码、城市街道。例如,纽约州平均面积的邮政编码约为

210m ,在曼哈顿每平方英里大约两百个街区,然而Voronoiregions 区域的最小值为273m ,平均值为22000m 。因此我近似认为Voronoi 和 Voronoiesques 区域图的边界为现有边界。

6.分析

6.1纽约州的结果

我们现在就讨论一下我们前一节的结果符合我们对重划选区的原始规范。在简洁性方面,我们的泰森多边形法图方法生成的地区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曼哈顿的度量上的应用:生成的区域是连续的和紧凑的,而他们的边界,是公用的的线段,这是预测到的最简单的可能。但是,这种方法在达到区域人口的平均分布上有一定的不足,因为每个地区平均人口的方差和该地区的人口是相似的。

同其它多维最优化问题一样,本问题在立法选区的简单性和数量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折衷。因此,在改进泰森多边形法生成加权Voronoiesque 区域图时,我们从一个因子的四个方面削减了总体的方差从±2.8%到±0.7%,并且并没有增加问题的复杂性。特别地,

Voronoiesque图中的区域看起来并不紧凑,边界虽然仍保持接触,但与泰森多边形法相比却复杂很多。

最后,我们在上一节中指出,有我们的四种方法生成的任何实际应用图都必须做一些小的、局部的修改,以确保从实际意义的角度看地区边界有意义。尽管这看起来和我们方法首先要避免的政治歧视区操作不符,但我们认为同泰森多边形法或Voronoiesque法相比(必要偏差的约为几百英里)必要偏差的大小(约为几英里)足够小,这也使得这些微小变化对净效应的影响微乎其微。虽然我们只能提供一个一阶近似的国会选区,但我们却解决了不公正的选区划分问题。

6.2 生成结果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方法在纽约应用的效果,也知道了一般来说它的应用结果如何。我们做出了在任意状态下的结果,包括每一标准下的最坏情况。

人口平等

当我们试图将区域简单化时,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泰森多边形法最易出现错误。如果一个国家有一个系列高人口密度的峰值,而在远离峰值的点人口密度均匀降低,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口比率大致等于地区面积之间的比率。因此,我们最后的方法主要集中在人口,这样人口平等就容易调节了。

邻接性

如果一个州不够紧凑(像弗罗里达)或者这个州有类似于华盛顿的声音,那么在邻接性上就会经常出现问题。前两种方法更关注人口密度问题忽略了州的边界问题,因此一个州可能会被类似于水体或山脉的地理结构分开。最终的方法通过增量的增长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允许边界的定义。

紧密度

不幸的是,最终的方法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最不可能生成紧密的地区图。前两种方法在这两方面是最成功的。第一种方法创建了所有的凸区域,尽管第二种方法不能保证凸性,但它生成的图形在形状和尺寸上都比第一种方法简单。而且,第一种方法生成的图像

有一个很好的属性,即对边界的微小改动不会影响其凸性,这有利于在重划选区期间考虑人口跨区转移。

7模型改进

在确定问题后,我们就要采取措施来减小这些问题的影响。

7.1边界的重新定义

先考虑泰森多边形法。我们知道这种方法在生成多边形上很有优势,但在保持人口平等上却并不成功,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是定点重新定位法。我们注意到这种方法生成的相邻区域都共享一个顶点,这个顶点至少属于三条边界线。从这个顶点延伸有限数目的线段,给这些邻区划定了局部的边界。连接这些部分的端点生成一个多边形,这时可以在多边形的内部自由移动这些公共的顶点而仍保持其凸性。这样,我们可以画出人口规模和做法上有很大不同的区域的边界,以此来使各区平衡。

图8: 考虑地理障碍的泰森多边形

地理障碍

我们的方法不适应于如河流、山脉、峡谷和有其他突出的特点的地理区域。但是Voronoiesque法却有在这些地区应用的潜力。检测vornoiesque之间的十字路口地区的相同的算法,可以检测一个已定义的地理边界并它在那个方向的延长。这种方法的分析见图8。这些地理障碍有重划选区委员会选择。

8纽约州选民公报

阅读关于你的代议制政府重要的信息

你的国家的政府当局最近意识到,在重新分配这个过程(你所在州的国会议员的数量变化)中现任政治领导人往往会划分国会选区的界限,他们在为影响未来选举的支持率而忙。对所有公民而言,它会破坏代表的平等,为此纽约州委托一个由数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跨学科的团队来为选区的重划创建一个客观的程序,未来它可以应用于阻挡政党对国会选区边界划分的影响。

团队得出的结论是,公平起见,国会委员选区应该:

★相连

★有相同数量的人口

★尽可能紧凑

★没有不必要的子划分大城市

他们想出了一种满足以上要求的简单的方法,该方法基于一种叫泰森多边形法的几何机构,描述由一些初始点生成的一个州的紧密、连接的部分区域(例子见图1--9)。因为要满足各区域人口平等,因此初始点要选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之后满足条件的区域就会生成(如图2)直到整个州都划分完毕。为了保证每个区域的人口大致相等,一个区域面积的增长速度受该区域所含人口的限制。这就会出现最后的图中人口变化不大,但区域紧凑、相连的情况。换言之,这种方法生成的区域图满足了公平划分竞选地区的条件。

新的竞选区域图见图7。这个图有29个不同的国会选区,每个都包含接近3.4%的总人口。比每个区域包含相同人口更重要的是这些区域都是客观地由计算机生成的,因此政党在这个结果中不发挥作用。这就确保了在边界线确定后选取划分的公正性,不公正的选区划分将无处遁形。

9 结论

确定区域边界有很多种方法,大多数方法都能成功地着手,但很多都依靠当前州的划分来划定选区。我们的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只需要使用一个州的人口分布作为一个可以合并县、财产、地理因素的选项。

我们的Voronoiesque满足了我们预定的目标,我们提供一个模型让重新分区委员会来生成区边界是简单的、连续的且有平等人口的区域。并且,我们的方法在纽约州得到了很好的

应用。该方法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它的直观性和公众开放性,不用十秒整个区域划分过程即可由电脑完成。

参考文献:

[2] U.S. Census Bureau. Summary 1 file: Census 2000, Feb. 2007.

[3] Garfinkel, R. S. and Nemhauser, G. L. Optimal p olitical districting by implicit enu-meration techniques.Management Science, 16(8):B495–B508, apr 1970

美国数学建模大赛比赛规则

数学中国MCM/ICM参赛指南翻译(2014版) MCM: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MCM:数学建模竞赛 ICM:The InterdisciplinaryContest in Modeling ICM:交叉学科建模竞赛ContestRules, Registration and Instructions 比赛规则,比赛注册方式和参赛指南 (All rules and instructions apply to both ICM and MCMcontests, except where otherwisenoted.)(所有MCM的说明和规则除特别说明以外都适用于 ICM) 每个MCM的参赛队需有一名所在单位的指导教师负责。 指导老师:请认真阅读这些说明,确保完成了所有相关的步骤。每位指导教师的责任包括确保每个参赛队正确注册并正确完成参加MCM/ ICM所要求的相关步骤。请在比赛前做一份《参赛指南》的拷贝,以便在竞赛时和结束后作为参考。 组委会很高兴宣布一个新的补充赛事(针对MCM/ICM 比赛的视频录制比赛)。点击这里阅读详情! 1.竞赛前

A.注册 B.选好参赛队成员 2.竞赛开始之后 A.通过竞赛的网址查看题目 B.选题 C.参赛队准备解决方案 D.打印摘要和控制页面 3.竞赛结束之前 A.发送电子版论文。 4.竞赛结束的时候, A. 准备论文邮包 B.邮寄论文 5.竞赛结束之后 A. 确认论文收到 B.核实竞赛结果 C.发证书 D.颁奖 I. BEFORE THE CONTEST BEGINS:(竞赛前)A.注册 所有的参赛队必须在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2月6号(星期四)下午2点前完成注册。届时,注册系统将会自动关闭,不再接受新的注册。任何未在规定时间

翻译类论文题目

翻译类: 1.On Formal Correspondence of C/E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Hypotaxis &. Parataxis从形合和意合看汉英翻译中的形式对应 2.How to Decode and Translate the Ambiguous Structures歧义结构的解码与翻译 3.Pragmatics and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E/C Cultural Differences英汉文化差异与广告的语用翻译 4.Context and Business Discours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5.On the Peculiar ways of Expression in Dicken’s Novels试论狄更斯小说独特的 艺术手法 6.Female Images in the Sun Also Rises 论《太阳又升起了》小说中女性形象 7.Standarization of English: The Necessity and Feasility in an Age of Globaliztion 全球化时代英语标准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8.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Chinese 再谈汉英公示语翻译----以 2010年亚运会主办城市广州为例 9.Brief Appreciation on “Venice Merchant” 10.The Mannered Language of English 11.On the Properties of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English 12.The Differences and Samilarities Between Structural Ambiguity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3.Time Conception in Different Cultures 14.On American Religion 15.On Titl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and Disc 16.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hetorical Roles of English Reduplicatives Neiteratives https://www.360docs.net/doc/6d12260894.html,parisons of Multiplicit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Its Translation 18.A Study of Hmorous Utterances Form the Perspective 19.The Current State and Prospects for English Teaching 20.The usage of “And” 21.A Survey on Culture and Social Life in USA 22.Inhere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Language and Culture 23.Implicitness and Explicitness in Translation 24.谈英语谚语的翻译 25.谈英语幽默的翻译 26.地方名胜古迹汉译英 27.翻译中常见错误分析 28.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9.会话含义的推导与翻译 30.词汇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31.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 32.商标词翻译 33.广告语言的翻译 34.论英汉互译中的语义等值问题 35.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36.英汉谚语的理解和翻译

翻译类论文模板

摘要(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教学研究在西方世界已获得大力发展。受此影响,国内的外语文化研究也取得一些进展, 研究人员日益关注如何把对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贯穿于第二语言和外语的教与学中。语言学家伊利欣克尔教授(Eli Hinkel)主编的《第二语言教与学的文化因素》一书讲述了关于第二语言文化的研究。该书重点讲述文化因素在语言研究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成果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阐明了第二语言的学习以及人们的世界观是如何在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化的背景中影响其学习、理解及交流的。 在该书引言部分,原作者简要介绍了文化研究与文化教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对每个章节加以评述,从而揭示了文化因素是如何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如何理解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并通过对香港大学学生课堂行为的研究, 追溯到东西方课堂文化差异的渊源。另外,对苏格拉底与孔子有关教育和生活、教育目标、教育的作用、课堂活动的框架等内容进行了讨论。本论文作者在对以上部分进行翻译与思考之后,得出这样一个观点和结论:学生的课堂行为与教师的期望存在差距,是源自不同的教学思想和哲学根源。这就给外语教学提出了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即要把对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始终贯穿在外语教学中。 (中文摘要内容不少于500汉字,为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加粗):(冒号)翻译;第二语言;教与学;文化因素;讨论(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

(此处另起一页,方法:点出“插入”---分隔符---分页符---确定即可) Abstract(三号,Times New Roman,居中)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become hot in research, and culture in teaching research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Researcher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ware of how to promot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language professor Eli Hinkel has published a book named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gives advice about the research of foreign language culture. This book focuses on culture as it is applied to language research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its findings in language pedagogy. In addition, it focuses o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s worldviews affect their learning,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Then, the author continues to introduc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wo chapters translated. The introduction part mainly talks about some important conceptions and fundamental theories about culture and language in teaching research, and the original author’s comment. It points out how culture factors have influenced many different aspect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ing. Then Chapter One touches briefly on just a few of the studies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nguage, Through researches on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 in Hong Kong University, the origin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has been explored. Besides, Chapter One also details the viewpoints of Confucius and Socrates in education and life, the role of education, teacher’s role, and arrangement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 conclusion can be made by the author of the thesis that t he reason why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s and teachers’ expectations disparate is that they have different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roots. This has caused a serious problem with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culture has to run throug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actice all along. (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Key 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冒号)translating;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ulture; discourse (与中文关键词对应,小四号Times New

艾柯:大学生如何写论文

1,论文应该是单一主题还是面面俱到? 大学生碰到的第一个诱惑是想在论文里写很多东西。比如有个学生对文学感兴趣,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给论 文起一个《今日文学》这样的标题。如果迫不得已要缩小范围,他会选择《从战后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学》。 这类论文是非常危险的。这种题目会让即使是成熟得多的研究者们也直挠头的。对一个20多岁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它要么会变成各种名字和主流观点的简单罗列,要么对原始材料的引用会有失 偏颇(这常常是由于省略了不该省略的东西引起的)。1961年,当代作家冈萨罗·托兰特·巴雷斯特写了一本《当代西班牙文学面面观》(瓜德拉玛版),然而,如果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的话,人们是一定会把它毙 了的,虽然它厚达几百页。它被指责出于疏忽或者无知而没有提到一些被认为非常重要的人物的名字,或 者他有时会花一整个章节来写一些“不怎么样”的作家,而对于一些被认为是“重要人物”的则只给了寥寥数笔。当然,我们知道该作者的历史学识以及批评能力都是得到认可的,所以这些遗漏或者比例失调都是有意为之,对某个人物避而不谈比为他洋洋洒洒地写上一整页更能够说明问题。不过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 二十二岁的大学生身上,谁又能保证他的沉默背后不是别有用心呢?或者他的避而不谈是因为会在其他地 方花上几页纸来讨论这个问题?或者这个作者到底知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啊? 写这种论文的学生常常会向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抱怨说他们没看懂自己的意思,但是那些成员实际上“无法” 看懂他的意思,所以一篇面面俱到的论文常常被看作是傲慢的表现。并不是说(论文中所体现的)学术上 的傲慢就一定要被否定掉,我们甚至可以说但丁是个糟糕的诗人,但必须至少先写个300页,对但丁的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才能说。而这些在一片面面俱到的论文中是看不到的。正因为这样,对于一个大学 生来说,与其写什么《从战后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学》,还不如选一个更切实际的低调一点的题目。 我可以很直接地告诉你什么才是好题目,它并不是《阿尔代科阿的小说》,而是《“天堂鸟”的两种不同版本》。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无趣?可能吧,不过那会是更加有趣的挑战。 只要好好想一想你就会看到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如何讨巧的问题。如果写一篇关于四十年的文学的面面俱到 的论文,学生将会面对各种可能的反对声音。如果有个提案人或者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正好想要标榜自己知

文学翻译论文

从形合与意合辩证法角度观古诗翻译策略 (潘静20084033042 英语师范三班) 摘要:形合( hypotaxis ) 和意合(parataxis)是英语和汉语篇章组织的常用手段,也是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区别所在。本文提出应当运用哲学中的辩证法原理看待语言中的形合与意合,真正做到学术研究全面、客观、严谨以及科学。一方面,要重视句子及其以下层面的语言特点:英语侧重形合,汉语侧重意合;另一方面,更要研究英汉语的意合与形合在句子层面以上(段落、篇章)所具备的不同作用:英语篇章使用词汇手段等意合组织方式,而汉语篇章中则采用重复和骈偶等形合手段【1】。本文利用对《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英译研究分析,强调辩证地、动态地看待英汉语中的形意合问题,改进汉语古诗翻译策略,使译作体现并契合原诗作者的思想与内容,使译作读者明白并理解原诗的内涵与文化。 关键词:形合意合辩证法古诗翻译 Abstract: The very common mean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are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differenc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hypotaxis and parataxis in a language should be researched in a dialectic way. Only in this way, can academic research become more complete and objective. On the one hand, our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entences and structures below the sentences leve l–English is more hypotactic while Chinese is more paratactic.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hypotactic and paratactic structures at the level of paragraphs in the two languages. Lexically paratactic structures are often found in English paragraphs, and hypotactic structures in the form of repetition and parallelism are frequently employed in Chinese. The author attaches the high importance to research languages in a dialectic way by the analysis of Mooring at night by Maple Bridge. So that we can find some strategies about the poem translation and make the successful exchange of two kinds of people with various background. Key words: hypotaxis, parataxis, dialectic way, poem translation 1.引文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对比研究和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英汉语篇组织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变化形态,词汇的衔接等)将语言符号由“散”(个体的词)到“集”(组织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具有外显性和刚性;而意合则是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的手段,具有内隐性和柔性。

大学生怎么发表学术论文

大学生怎么发表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在本学校的学报最好发。还可以投一些学术期刊,网上找也行,从学校的图 书管找也许。学术会议也行,就是版面费高点。投稿可以从网上投,多投几个试试。一般 审稿时间在半年左右。学术会议的周期短,也好发表。 关注大学生犯罪 [摘要] 大学生犯罪的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造成了严重损失,如何减少和预防大学 生犯罪,已逐渐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入手,从而探寻减少 和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犯罪;预防 大学阶段是青春勃发、奋发有为的黄金阶段。当代社会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里不乏精英和骄子,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但是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报道频现各类媒体,且犯罪案件及人数逐年上升,犯罪类型也逐步走向多样化和智能化。一些被人们视为 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的大学生却因触犯刑律而锒铛入狱,应该说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本文试图从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和如何来预防大学生犯罪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个体行为都要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化文 化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 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新的变化,价值取向呈文化多元、选择多样、思想多变的 发展 态势。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影响下,物质利益成为现实生活的重头戏,一些大学生 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就诱发了个别大学生进行抢劫、盗窃、诈骗 等违法犯罪活动。拜金主义,盲目追求高消费,对物质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党内腐败现 象以及社会上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对大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诱发犯罪的动机和 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等新兴传播媒介不断冲击传统的文化载体,国内出现了多种文化,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 估的影响。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健康向上的,对大学生起着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但像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 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则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

3分钟完整了解·HiMCM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

眼看一年一度的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就要到来了,聪明机智的你准备好了吗? 今年和码趣学院一起去参加吧! 什么是HiMCM HiMCM(High School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美国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COMAP)主办的活动,面向全球高中生开放。 竞赛始于1999年,大赛组委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作为赛题,通过比赛来考验学生的综合素质。

HiMCM不仅需要选手具备编程技巧,更强调数学,逻辑思维和论文写作能力。这项竞赛是借鉴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模式,结合中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的。 为什么要参加HiMCM 数学逻辑思维是众多学科的基础,在申请高中或大学专业的时候(如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参加了优质的数学竞赛的经历都会大大提升申请者的学术背景。除了AMC这种书面数学竞赛,在某种程度上数学建模更能体现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比赛形式 注意:HiMCM比赛可远程参加,无规定的比赛地点,无需提交纸质版论文。重要的是参赛者应注重解决方案的设计性,表述的清晰性。 1.参赛队伍在指定17天中,选择连续的36小时参加比赛。 2.比赛开始后,指导教师可登陆相应的网址查看赛题,从A题或B题中任选其一。 3.在选定的36小时之内,可以使用书本、计算机和网络,但不能和团队以外的任何人 员交流(包括本队指导老师) 比赛题目 1.比赛题目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两个真实的问题,参赛队伍从两个选题中任选一个。比赛 题目为开放性的,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案。 2.赛事组委会的评审感兴趣的是参赛队伍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不太完整的解决方案也 能提交。 3.参赛队伍必须将问题的解决方案整理成31页内的学术论文(包括一页摘要),学术 论文中可以用图表,数据等形式,支撑问题的解决方案 4.赛后,参赛队伍向COMPA递交学术论文,最终成果以英文报告的方式,通过电子 邮件上传。 表彰及奖励 参赛队伍的解决方案由COMPA组织专家评阅,最后评出: 特等奖(National Outstanding) 特等奖提名奖(National Finalist or Finalist) 一等奖(Meritorious)

[关于,美国,大学生,其他论文文档]关于美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启示

关于美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启示 ” 论文关键词:美国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美国是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具有丰富的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借鉴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经验,加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对于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大学 生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由美国波尔于1974年提出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信息素质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从狭义上看,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 能力。从广义上看,信息素质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它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内容。 信息素质可以分为:(一)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软 件等;(二)资源素质,掌握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三)社会结构素质,了解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四)研究素质,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五)传媒 信息素质,运用文本或多媒体报告研究结果。 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素质。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必须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精确地创造使用信息。 二、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第一,制定信息素质教育标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标准的制定是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 显著特点:①应具备明确信息需要的内容及范围的能力。主要包括:形成信息需要,识别多 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获取信息产生的效益,对所需信息内容及范围进行评价的能力; ②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构 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改进检索策略,获取、记录、管理信息与信息源;③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及信息源,并将其纳入 信息库与评价系统。主要包括: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评估信息及信息源形成的标准,复合 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确定信息的附加值和新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通过交流, 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修订初始的查询;④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主要包括: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修订 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⑤掌握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使

美国数学建模比赛题目及翻译

PROBLEM A: The Ultimate Brownie Pan When baking in a rectangular pan heat is concentrated in the 4 corners and the product gets overcooked at the corner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at the edges). In a round pan the heat is distributed evenly over the entire outer edge and the product is not overcooked at the edges. However, since most ovens are rectangular in shape using round pans is not efficient with respect to using the space in an oven. Develop a model to show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 across the outer edge of a pan for pans of different shapes - rectangular to circular and other shapes in between. Assume 1. A width to length ratio of W/L for the oven which is rectangular in shape. 2. Each pan must have an area of A. 3. Initially two racks in the oven, evenly spaced. Develop a model that can be used to select the best type of pan (shape) unde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1. Maximize number of pans that can fit in the oven (N)

翻译论文集锦

影视标题翻译浅谈 影视翻译作为新时代文化交流的重要一环,作用越来越重要。其本身具有与其他形式翻译迥然不同的特殊性,例如语境的缺失,商业的诉求等等。本文将分别结合译例,从译法研究以及个案分析等多角度,结合影视标题翻译的特殊性,浅谈影视标题的翻译的现状以及作者的看法。 关键字:影视标题翻译,直译,意译,文化,商业属性

1.概说 电影自诞生以来,变革不断,历经百余年发展,逐步向世人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称其为建筑、绘画、诗歌、音乐、雕刻及舞蹈之外的“第七艺术”。时至今日,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各国之间的电影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在此过程中,翻译作为连接两种语言及文化的桥梁,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中国引进国外影片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48年,近年间红遍全球的新版《美国队长》系列(Captain America)就曾以《无敌大探长》的译名登陆过中国的大银幕。而在1994年,大陆则引进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进口电影《亡命天涯》,英文原名为The Fugitive。在众多的翻译之中,不乏许多大众耳熟能详,并被广泛称赞的典范,比如《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人鬼情未了》(Ghost),《这个杀手不太冷》(Leon)等等。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进度的加快以及中国进一步履行WTO各项义务,越来越多的外国电影尤其是美国电影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将更有机会接触到各种风格,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的电影标题翻译。为笔者做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的充足的资源及例证。 2.译法研究 2.1 “意译”的表现形式:影视翻译中的“重译”现象 谈及翻译,关于译法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有关“直译”和“意译”的利弊也势必提及。而在影视标题翻译这个文化负载比较大的领域,“直译”和“意译”的选择更是显得尤其频繁且重要。一般而论,所谓“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而“意译”(free translation)则更注重原文含义的表达,不苛求于形式的一致。 直译和意译之争由来已久,可以说从东汉起就断断续续地在进行,一直延至今日。各个时期,各个翻译家都根据自己的体会,提出不同的看法,各抒己见,言之成理。但始终未能达到一致的、合理的解决。所以,近来有些翻译家认为直译和意译根本没有明确的界线可分,这个问题谈不出什么结果来,不谈也罢。但是,直译、意译的问题可以不谈,而翻译界两种不同的倾向却始终是存在着的。一种是重视形式,要求译文与原文在词语、句法结构及表达方式各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一种是重视内容(意义),要求摆脱一切形式的束缚。(《中国翻译》, 1989(3):3-6,劳陇《从奈达翻译理论的发展谈直译和意译问题》) 而实际上,在影视翻译过程中,由于受众没有任何语境提示,传统意义上的“意译”已经不能适应翻译的需求。比如2015年国内上映的动画电影Inside Out,描述了一群人脑之中控制人类情绪的小人,显然这个标题的意思大概是“大脑内外”之意,意欲表达的是控制大脑小人以及其宿主的关系。在翻译这个标题的时候,显然无论如何翻译,在受众没有任何语境的前提之下,都不能传达电影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的的含义。这时,译者就会经常将意译更进一步,采取影视翻译中经常采取的方法,那就是“无中生有”,完全撇开原标题,而基于电影内容,重新赋予电影一个适应国内市场以及大众接受程度的译名。所以,这部电影最后的官方译名定为《头脑特工队》,网络译名还有《脑中小小人》等。 其实本质上讲,这种翻译方法依然属于“意译”的范畴,只不过由于标题翻译(包括书籍标题翻译)的特殊性,而将标题的翻译建立在整个电影的基础之上,而不拘泥于标题本身,这一点在标题翻译时会被经常性地使用到,我们不妨将之称之为“重译”现象。 类似的翻译还有《末日崩塌》(San Andreas),《逃离德黑兰》(Argo),《爆裂鼓手》(Whiplash)等等。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类论文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翻译 类论文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毕业论文(设计)Title: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题目:象似性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应用 学生姓名孔令霞 学号 BC09150201 指导教师祁晓菲助教 年级 2009级英语本科(翻译方向)二班 专业英语 系别外国语言文学系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摘要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近些年不断受到质疑,来自语言象似性的研究是最大的挑战。语言象似性理论是针对语言任意性理论提出来的,并在不断发展。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本文以中国诗歌英译为例,探讨象似性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应用,从以下几个部分阐述:(1)象似性的发展;(2)象似性的定义及分类;(3)中国诗歌翻译的标准;(4)象似性在中国诗歌翻译中的应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声音象似、顺序象似、数量象似、对称象似方面。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究,探讨了中国诗歌翻译中象似性原则的重大作用,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有助于得到“形神皆似”和“意美、音美、形美”的理想翻译效果。 关键词:象似性;诗歌;翻译

Abstract The arbitrariness theory of language signs proposed by Saussure is severely challenged by the study of language iconi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theory of iconicity is put forward in contrast to that of arbitrariness and has been developing gradually. Iconicity, which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research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refers to a natural resemblance or analogy between the form of a sign and the object or concept.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The paper is better described from the following parts: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conicity; (2)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3) The standards of the translation to Chinese poetry; (4)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conicit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oetry, mainly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ound iconicity, order iconicity, quantity iconicity, and symmetrical iconicity. Through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above aspects, this paper coul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iconicity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translation of poetry. It is conductive to reach the ideal effect of “the similarity of form and spirit” and “the three beauties”. Key words: the iconicity; poetry; translation

大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大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导读:大学毕业论文怎么写一 毕业论文怎么写上交的每份论文都一律采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外封面(装订线一律在左面)。另附自制内封面一份(A4纸张电脑打印),内容为中外文论文标题、作者的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的姓名与职称、论文完成时间。 封面要求 上交的每份论文都一律采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外封面(装订线一律在左面)。另附自制内封面一份(A4纸张电脑打印),内容为中外文论文标题、作者的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的姓名与职称、论文完成时间。 一、开题陈诉要求心得体会 开题陈诉内容包罗: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对与选题有关的海内外研讨近况、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选题的研讨意义),课题研讨的主要内容、要领、技术路线,课题研讨拟办理的主要问题及创新之处,课题研讨的总体摆设与进度,参考文献等方面。开题陈诉表格至教务处网站下载。毕业论文怎么写 二、论文择要 (一)字数:中、外文择要一般各为300~500字。 (二)择要内容:要求概括地表述论文的研讨背景、目标、研讨要领、研讨重点、效果和主要结论。

(三)字体:中外文均是五号,中文使用宋体。 一级标题左对齐全部字体:宋体标题巨细:四号 注释巨细:小四号插图和表格:加编号以及说明(5号字)毕业论文怎么写 注释包罗媒介、质料与要领、效果、讨论。主要包罗序论、本论文、结论三个主要部分。序论要对论题的宗旨、写作的动机和来由、研讨的要领以及论文的内容加以扼要说明,通常几百字即可。本论是全篇论文的核心,在篇幅上占得最多,写时必需慎重对待,这一部分,作者要对所研讨的问题进行阐发、论证、阐发本身的观点和主张。结论,要把这部分写得长篇大论,既要考虑与序论部分相照应,还要考虑与本论部分相接洽。结论应是本论部分阐述的一定效果。讨论部分可以睁开写,写前人的研讨情况与本身的研讨效果比力,提出本身的观点和主张,提出值得进一步研讨的偏向和偏向性意见。 5. 结论: 主要包罗:结业设计中主要结论(设计工作、发明性的效果、验证结论等);存在不足。 论文的装订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颠末查抄,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封底可用一张白纸,然后装订成册。 大学毕业论文怎么写二 一、毕业论文格式及撰写要求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队和比赛流程

数学模型的组队非常重要,三个人的团队一定要有分工明确而且互有合作,三个人都有其各自的特长,这样在某方面的问题的处理上才会保持高效率。 三个人的分工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 数学员:学习过很多数模相关的方法、知识,无论是对实际问题还是数学理论都有着比较敏感的思维能力,知道一个问题该怎样一步步经过化简而变为数学问题,而在数学上又有哪些相关的方法能够求解,他可以不能熟练地编程,但是要精通算法,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程序员想算法,总之,数学员要做到的是能够把一个问题清晰地用数学关系定义,然后给出求解的方向; 程序员:负责实现数学员的想法,因为作为数学员,要完成大部分的模型建立工作,因此调试程序这类工作就必须交给程序员来分担了,一些程序细节程序员必须非常明白,需要出图,出数据的地方必须能够非常迅速地给出;ACM的参赛选手是个不错的选择,他们的程序调试能力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提高在有限时间内工作的工作效率; 写手:在全文的写作中,数学员负责搭建模型的框架结构,程序员负责计算结果并与数学员讨论,进而形成模型部分的全部内容,而写手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将所有的图表,文字以一定的结构形式予以表达,注意写手时刻要从评委,也就是论文阅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在全文中形成一个完整地逻辑框架。同时要做好排版的工作,最终能够把数学员建立的模型和程序员算出的结果以最清晰的方式体现在论文中。一个好的写手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模型中重要和次要的部分,这样对成文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因为论文是评委能够唯一看到的成果,所以写手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获奖的高低,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了。 三个人至少都能够擅长一方面的工作,同时相互之间也有交叉,这样,不至于在任何一个环节卡壳而没有人能够解决。因为每一项工作的工作量都比较庞大,因此,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应该按照这个分工去准备而不要想着通吃。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团队协作的效果。 比赛流程:对于比赛流程,在三天的国赛里,我们应该用这样一种安排方式:第一天:定题+资

如何准备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

如何准备美赛 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功能大致有三种:评价、优化、预测。几乎所有模型都是围绕这三种功能来做的。比如,2012年美赛A题树叶分类属于评价模型,B题漂流露营安排则属于优化模型。 对于不同功能的模型有不同的方法,例如 评价模型方法有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熵值法等; 优化模型方法有启发式算法(模拟退火、遗传算法等)、仿真方法(蒙特卡洛、元胞自动机等); 预测模型方法有灰色预测、神经网络、马尔科夫链等。 在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站上有许多关于这些方法的相关介绍与文献。 软件与书籍: 软件一般三款足够:Matlab、SPSS、Lingo,学好一个即可。 书籍方面,推荐三本,一本入门,一本进级,一本参考,这三本足够: 《数学模型》姜启源谢金星叶俊高等教育出版社 《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Mark M. Meerschaert 机械工业出版社 《数学建模算法与程序》司守奎国防工业出版社 入门的《数学模型》看一遍即可,对数学模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把握,国赛前看完这本再练习几篇文章就差不多了。另外,关于入门,韩中庚的《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也是不错的,两本书选一本阅读即可。如果参加美赛的话,进级的《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要仔细研究,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可以算是所有数模书籍中最好的了,没有之一,建议大家去买一本。这本书中开篇指出的最优化模型五步方法非常不错,后面的方法介绍的动态模型与概率模型也非常到位。参考书目《数学建模算法与程序》详细的介绍了多种建模方法,适合用来理解模型思想,参考自学。 分工合作:数模团队三个人,一般是分别负责建模、编程、写作。当然编程的可以建模,建模的也可以写作。这个要视具体情况来定,但这三样必须要有人擅长,这样才能保证团队最大发挥出潜能。 这三个人中负责建模的人是核心,要起主导作用,因为建模的人决定了整篇论文的思路与结构,尤其是模型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了论文的结果与质量。 对于建模的人,首先要去大量的阅读文献,要见识尽可能多的模型,这样拿到一道题就能迅速反应到是哪一方面的模型,确定题目的整体思路。 其次是接口的制作,这是体现建模人水平的地方。所谓接口的制作就是把死的方法应用到具体问题上的过程,即用怎样的表达完成程序设计来实现模型。比如说遗传算法的方法步骤大家都知道,但是应用到具体问题上,编码、交换、变异等等怎么去做就是接口的制作。往往对于一道题目大家都能想到某种方法,可就是做不出来,这其实是因为接口不对导致的。做接口的技巧只能从不断地实践中习得,所以说建模的人任重道远。 另外,在平时训练时,团队讨论可以激烈一些,甚至可以吵架,但比赛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不必激烈争论,大家各让3分,用最平和的方法讨论问题,往往能取得效果并且不耽误时间。经常有队伍在比赛期间发生不愉快,导致最后的失败,这是不应该发生的,毕竟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种经历是很难得的。所以一定要协调好队员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正常发挥,顺利进行比赛。 美赛特点:一般人都认为美赛比国赛要难,这种难在思维上,美赛题目往往很新颖,一时间想不出用什么模型来解。这些题目发散性很强,需要查找大量文献来确定题目的真正意图,美赛更为注重思想,对结果的要求却不是很严格,如果你能做出一个很优秀的模型,也许结果并不理想也可能获得高奖。另外,美赛还难在它的实现,很多东西想到了,但实现起来非常困难,这需要较高的编程水平。 除了以上的差异,在实践过程中,美赛和国赛最大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点区别当然是美赛要用英文写作,而且要阅读很多英文文献。对于文献阅读,可以安装有道词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