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研究与战略思考
太湖流域水问题及对策探讨'

水生态环境堪忧’ 河网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平原地区由于地下水超采严重, 引发大面积地面 沉降’ 水资源总量不足, 水资源污染严重, 水生态环境恶化, 用水需求的不断增长, 使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 突出’
# 流域水问题原因分析
太湖流域存在的上述水问题, 究其原因, 虽然有流域自然地理、 气候等客观原因, 但主要是在经济快速 发展过程中, 人类对水土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对水污染防治、 节约和保护重视不够所带来的负面效果, 是未 能很好地处理人水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也是缺乏统筹兼顾、 协调发展、 水利发展滞后的 客观反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 流域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 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担负着提供防洪安全、 供水安全和良好水生态环境的重任, 本 应适度超前发展, 但从太湖流域现状看, 反而滞后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流域经济 社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流域经济总量已从 +" 年代初的不到 *""" 亿元, 增长为 !""( 年的 *#*"" 亿元, 但
!" #$%& ’()" ( 湖泊科学) , !""# , !" ($) : !%& ’ !&( )**+ ,""( ’ #$!- ;./0123:4315678 92:317; 1<; <9 =>?@A2:BC !""# D@ !*+,-$. */ #$%& ’()&-(&0 E
太湖流域水问题及对策探讨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涉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其发展和保护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和不合理利用,太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已经成为该区域的突出问题。
本文将就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新的治理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化学污染:太湖流域的废水排放量大,不同类型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水体。
其中,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过多,使得太湖流域的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和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另外,工业废水排放的有机物、重金属物质等也对太湖的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二、生物污染:过量的养分物质导致太湖水域内的蓝藻和水华暴发频繁,这种水华不仅影响了水质,还严重影响了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
水华繁殖期间释放的有毒物质可能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永久性损害,以及相关产业的损失。
此外,太湖流域的非法捕捞和不合理养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植被造成了极大破坏。
针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应采取以下治理建议:一、加强水体监测与控制: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太湖流域水质变化,为治理提供准确数据。
同时,加强与长江局的协调,对流域内的排污口进行跟踪监控,并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标准,对违规排放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农田排水网络的优化调整,减少农业养分和农药物质的流失。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合理利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
三、加强工业企业环保治理:对截留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推动企业提升污染物处理技术,减少重金属和有机物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绿色制造,减少水环境污染。
四、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加强太湖流域湿地的保护,通过恢复湿地功能来净化太湖周边环境。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

论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近年来,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太湖的环境和改善水质,综合治理水污染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污染源控制、生态修复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找到一种综合治理水污染的可行方法。
首先,污染源控制是治理水污染的关键。
太湖流域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
在农业方面,应推行科学断肥、施肥量精确施用和合理使用农药的农业生产模式,同时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在工业方面,应加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产业的环保水平。
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应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污水处理的能力,减少污水直排太湖的现象。
其次,生态修复也是综合治理水污染的一项重要工作。
太湖流域的生态系统已受到了严重破坏,很多湖泊已经成为富营养化的“绿水青藻”景象。
为了恢复太湖的生态平衡,应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水质净化工程建设,定期清除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有害藻类,恢复湖泊的水质清澈度。
同时,要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受损湿地,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此外,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强化也是综合治理水污染的保障。
太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执行力度不够,水污染治理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污染行为,形成治理水污染的强大合力。
综合治理太湖流域水污染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
政府部门应加强组织和统筹,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强大的合力。
同时,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污染治理的意识和参与度。
企业应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生产工艺,促进绿色发展。
市民应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水污染的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修复生态系统和强化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加强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共同为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

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的新建议太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其水环境质量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然而,近年来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峻,不仅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还对周边地区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实现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有效治理和恢复,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建议。
首先,应加强水污染源监管和管理。
要加强对太湖流域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力度,切实履行企业环境责任,加强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限制,并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确保污染源的减排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此外,还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限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加强耕地保护,减少农田径流中的污染物输入量。
其次,要强化太湖流域水体水质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太湖流域水体监测网络,包括实时监测站点和定点监测站点,并且实时共享监测数据和信息。
通过监测体系,能够及时获得水体水质变化信息,更好地判断水污染的来源和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同时,还要加强科学研究,加深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演变规律的认识,以指导后续的治理工作。
第三,要加强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
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方面,应注重防治结合,综合运用各种工程手段。
例如,建设雨水径流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负荷;修建湿地和人工植物滤池,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建设水质净化设施,如实施生态补水工程和修建取水口远离污染源等。
通过这些治理工程的建设,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水体污染物的输入,实现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一直比较紧张,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压力。
因此,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机制,合理规划和管理太湖流域的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应提倡节约用水的理念,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推广节水器具、制定水资源税收政策等措施,降低水资源消耗量。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

有关苏州太湖水污染治理与保护的问题调研古人苏轼曾对太湖有过这样一段描写“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幽幽八百里太湖,总给人们心旷神怡的清新与滂沱。
昔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已然烟消云散,如今的太湖正面临着一个持久的嘴边话题――水环境污染。
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素有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
对于当前太湖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太湖流域人口、工业咼度密集,水质型缺水、水量型缺水现象并存,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落实供水安全应急职责。
二是太湖流域水污染形势严峻,直接影响到流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比其他流域更严格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流域排污总量控制。
三是太湖流域不同行政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矛盾突出,破坏太湖岸线、占用太湖水域等现象比较突出,湖区淤积严重,需要通过立法建立有效的流域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对太湖水域、水资源的保护。
四是各部门、各地方在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例如加强流域防汛抗旱调度、以流域为单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行地区间生态效益补偿、实行流域水资源统一分配和调度等,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化、法制化。
曾今的碧水蓝天,湖光倒影已经成为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太湖不再拥有往日的游客熙攘,泊船瓜洲,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泛舟湖上,你会发现眼前的湖面没有那么晶莹剔透、清澈见底。
鱼儿不再有它们往日嬉戏的水上天堂,茂密的芦苇、疯长的蓝藻(俗称水葫芦)挤占了它们的生活空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今太湖水质的下降呢?随着环太湖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太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由于工业和城乡生活污水量及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增加,处理水平较低,致使水资源污染严重。
如太湖流域的大量化工、印染、电镀、制药等高风险企业,还有一部分规模不大但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都没有将污水的处理标准放在首要的位置,工业废水没有完全达到有关部门的规定,就时不时的往太湖里排放,这就必然导致水质的不断下降,,当然,农业方面的农药化肥还没有得到合理的排放与处理,这也是导致太湖水质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于太湖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的探讨

3.水生植被被破坏情况严重。太湖的水生植被可以吸收沉 积物中的营养盐,提高水体对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的净化能 力,抑制藻类的过度生长,维持太湖流域的营养平衡,防止太 湖出现富营养化的状况。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污染和营养盐的过 度输入,使得太湖流域的水生植被被破坏,导致太湖的水体富 营养化情况严重,以蓝藻为代表的藻类过度生长,使得太湖生 态环境的平衡被打破,其水质状况、渔业资源和交通运输等各 个方面收到的影响十分严重。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接第64页)
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开封饮食文化的开发,必须明确开封旅游 餐饮业在建立旅游强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开封成立旅游饮 食文化开发相关部门,开展旅游餐饮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提出 扶持政策,促进其发展壮大,最终使饮食文化产品成为开封的 旅游中的拳头产品或品牌。当然还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应采 取“政府政策主导,多方配合,企业主角”的操作模式进行。
相结合的策略,让太湖的生态环境始终处于良性的休养生息循 环状态,在丰富渔业资源的基础上,维持其长久的发展。
3.恢复和保护太湖流域水生植被,发挥其净化水质和抑制 藻类的作用。水生植被对太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 地方政府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恢复和保护太湖流域的水生植被, 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
依据水生植物生长需要充足光照条件的特点,地方政府可 以采取降低水位的方法,为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合适的光照条 件,以利于水生植物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减少太湖流域悬浮 物的浓度。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制造较小风浪的措施,以 去除附着在水生植物叶片与根茎上的生物,避免其对水生植物 的光合作用造成不利影响,并增加水生植物的叶片和水体之间 碳交换的频率,从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效果得到强化,促进 其有力生长,进而净化太湖流域水质。
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太湖流域河网水质污染及湖泊富营养化严重,规划进一步分析流域水环境存在问题及成因,以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为目标,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提出入河排污总量和断面水质浓度“双控制”要求。
从流域和区域层面出发,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湖泊治理与河网治理相结合、污染源治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切实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
一、水功能区划(一)地表水功能区划及限制排污总量流域水功能区划380 个,其中保护区14 个,主要分布在湖西及湖区;保留区 6 个,全部分布在西部山丘区;缓冲区76 个,主要集中在省际边界和太湖、黄浦江、望虞河、太浦河等重点水域上下游功能差异的地区;开发利用区二级区划284 个。
流域水功能区COD、NH3-N、TP 纳污能力分别为547055t/a、37487t/a、3567t/a。
2030 年,流域水功能区COD、NH3-N、TP 限制排污总量分别为528750t/a、36918t/a、3529t/a。
(二)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太湖流域浅层地下水一级功能区划分为保护区和保留区。
二级功能区22 个,其中水源涵养区8 个,主要位于宁镇丘陵岗地区、宜溧低山丘陵区及浙西北山地丘陵区;储备区12 个,主要位于苏锡常、杭嘉湖及上海市平原地区;生态脆弱区1 个,主要位于杭州西溪湿地及其周边地区;不宜开采区1 个,主要位上海市南汇、奉贤东南部沿海地区。
二、水资源保护(一)总体对策坚持治污为本,加强水功能区管理,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实施入河湖限制排污总量控制,强化入河排污总量的监控,严格重要水域断面的水质控制浓度目标考核。
通过加强污染源治理,控制外源污染;开展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减少内源污染;完善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提高水环境容量;利用水利工程,促进流域水体有序流动,加快水体置换速度,提高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监督管理,强化流域上游地区水资源保护,以及太湖、望虞河、太浦河等重要供水水源地和引供水河道的保护;强化流域管理和水资源统一管理,完善水资源保护法规、体制,为水资源保护提供保障。
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

04
太湖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农业 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强化政策引导,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制定激励政策
通过政府补贴、税收减免等措 施,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技 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建立示范基地
在太湖流域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 地,展示生态农业的优越性,带 动周边农民参与。
加强培训与教育
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对生 态农业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科普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太湖流域 水环境和生态农业的认识和关注度。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信息公开和决策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到太湖流 域水环境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中来。
加强社会监督
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 态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推动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
生态修复困难
03
一旦出现水土流失,生态修复工程量大,周期长,投入成本高
。
水资源短缺问题
人口密集
太湖流域人口密集,水资源需求量大,供需矛盾 突出。
水资源分布不均
流域内水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 难以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水资源浪费
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如农业漫灌、工业用水浪 费等,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技术水平
01
研发与推广绿色农业技术
加大对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力度,包括生物农药、有机肥料、节水灌
溉等,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02
开展联合攻关
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攻关,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03
强化技术推广
通过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传播到农民手中
,提高应用效果。
推动绿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太湖富营养化程度依然 十分严 重 自 19 .. 9 0年代 出现大规模 藻类 水华并诱 发严 重 的环 境 问题 以来 ,
太湖 富营养化 引起 了各级政府与科 学界 的高度重 视.先后 开展 了“ 零点 行动”、 磷洗 涤剂禁 用 、 引 江济 含 “
p an n ew r fw tr y h n e a c ftp c c o h t a e e oo ia ee o a in s o l er c l i sa d n t o k o ae wa .T e p d r n e o ia ma r p yi l k c l gc d tr r t h u d b e — o y l c l i o onz d g ie .W e n e o o t z a h tc nq e u e n lk c lgc e t rt n a d e h i n t e rc mb n — e d t p i e e c e h i u s d i a e e oo ia r soa i n mp a z o h i o ia mi l o s e
T iuB i.Wepo oe cnq ecm i t na dpoet e nt tno w o ai p l t teu tnad a a n h s rpsdt h iu o bn i n rjc dmos ao f h l bs o u d c o n e ao ri e n la r n i eo g a rs rt no rpeet i ir t f r kn a rsucs n s ugs dtedvlp e t n cl c et ai f ersn t ed tc o d nigw t o re,ada osget ee m n d o l i o o a v s i i e l e h o a
oo ia e tr t n,o t o i g la ig,e 1 Al t e e se s c u d a c l rt h mp o e n fw t rq ai n lgc r s a i l o o ut w n e d n l ta. l h s t p o l c e e ae t e i r v me to a e u t i l y
ec f ae ev omet a ae n i te1 f eya r et a u ma zd ts r oe a pl tn neo t n i n na m ngmetn h 0 i —er o c W sm r e.I ipo sdt t o uat w r r l v p j s i p h l
境 领 域 ) 国务 院 《 于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加 强 环境 保 护 的 决 定 》 “ 一 五 ” 间 水 体 污 染 的控 制 与 治 理 , 和 关 对 十 期
・
撰写人 : 孔繁翔 , 胡维平 , 范成新 , 王苏民 , 薛滨 , 高峻峰 , 谷孝鸿 , 李恒鹏 , 黄文钰 , 陈开宁( 排名不分先后 )
维普资讯
k c ( Si 湖泊科学 ) 2 0 1 ( ) 13—18 . , 0 6, 8 3 :9 9
ht: w w j k sog — a : lks ng .c c t / w .l e. r.E m i j e@ ia a .n p / a l a l s
确保供水安全 和人体健康 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在剖析太湖及其流域水环境质 量现状与趋势 , 总结“ 五” 十 水环境治理经验 的基础 上 , 根据社会 经济发展 规划 , 出太湖流域 水污染控 制技术 与水体 生态修 复工程 示 提
范的总体思路 与建议 .
1太 湖及 其流域 所面 临 的主 要水 环境 问题 与原 因分 析
Ta hu Ba i i sn
N nn stt o G orpyadLm ooy C i s A ae yo Si csP . hn aj gI tue i n i egah n in l ,hn e cdm c ne, R C ia f g e f e
Absr t t ac :The sta in o t re v r me alqu lt nd isc us to n Tah sn wa n lz d.The e ei iu to fwae n ion nt a i a t a ai n i iu Ba i s a ay e y xp r—
为源头控制需要长期不懈 的努力 , 太湖流域的湖泊 治理要 针对太湖平原 河网与湖荡 水系特色 , 要重 视太湖东部 草型湖 区 生态 环境恶化的严 重性 , 必须加强生态修复单项技 术间的效应优化和 有效集成 .根据 太湖流 域的社会 经济发 展规划 , 提 出了太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水体生态 修复工程示范的总体思路 是: 污染 源头到湖泊 出口, 次通过 污染 源控制 、 从 依 河 道截污 、 湖荡调节、 口净化 、 河 湖泊生态修复 、 出湖疏导等多道防线 , 有效促 使太 湖水环境 向 良性方 向转化 .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具体实施建议 : 全流域污染源削减和太湖水源地典型水域生态修 复技术集成与 工程示范 , 同时进 行全流域水 环境治
s ure c nto e i plme t d f ra lng tme M a g m e ti iu Ba i s o sde he c rc e sis o t o c o r lb m e n e o o i . na e n n Tah s n mu tc n i rt haa t r tc fis i
d m o sr t n o tre io m e tlma a e ntpoiy a u po td tc i e . e n tai fwae nvr n na n g me lc nd s p re e hnqu s o
Kewod : a uB i; a r l tncnrl clg a r t a o ;sae ctik g y rs T i a n w t l i ot ;eoo cle o t n t tg n i h s e p uo o o i s ri r i h n
t n ae nsc l cnmi d vl met rga nT iuB i, ep t rado r t tg ikn rh i .B do oi — o o c ee p n porm i a a n w u w r u r e ct n igf e o s ae o h s o f sa i h o t
济 快 速 发展 和 人 口迅 猛 增 加 , 果 不 加 大 治 理 力 度 , 取 有 效 措 施 , 环 境 污 染 问题 将 会 更 加 突 出.如 何 在 如 采 水
未来 的“ 十一五” 期间 , 面加强 太湖及其流域水环境综合整 治与水质改 善 , 全 解决 社会经济 发展与水 资源利 用、 水环境保护 的矛 盾已成为政府与公众 日益关注 的焦点.国家 中长期科 学和技 术发展规 划纲 要 ( 资源环
@ 20 yJunlfL k c ne 0 6b ora o aeSi c e s
太 湖 流 域 水 污 染 控 制 与 生态 修 复 的研 究 与 战 略 思 考
中 国科 学 院南京地 理 与 湖泊研 究所
摘 要: 在分析了太湖及 其流域所 面临的水 环境质 量问题及其 原 因基础 上 , 回顾 总结 了“ 十五” 0 1 s L上 升 到 0 10 /L; 荡 湖 近 3年 来 T 由 12 / .8 / m .5 ms 长 N .3 mgL上 升 到 18 m L T 由 0 16 / L上 .2 s ,P / .3 ms
升到 0 14 /L .9 ms .上游入湖河流 和湖荡 地 区水 质持续 恶化 直接 导致太 湖入 湖污 染物 总量 不断 增加 . 统 据 计 ,9 7年 , 18 入湖 T P仅为 12 .9 ,N为 20 0 ; 36 6 tT 6 2 t 而到 2 0 0 2年 , 分别达 19 t 4 60 J受 入湖污染 物 80 和 40t .
c nr lo lu in a tr r me ai n i h utr o to fpol to nd wa e e dito n t e f u e, wh c s mplme t d s c s i ey y ol t ts ur e i h Wa i e n e uc e sv l b p lu a o c n c nr l wae c u s o l a tc le to o to , tr o r e p lutn o lci n,s l lk n a h sr g ai n,e t a y i e st urfc to mal a e a d m r e e ulto s su r ntn i p i iai n,l k c y a ee—
太湖是 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 太湖流域是我 国举足轻重 的经济 核心区和城市密集 区.土地 面积和人 口不 足全 国的 0 4 . %和 3 %的太湖 流域 , 创造 了 1%左右 的国 内生产 总值和 2 %左 右的财政收入.到 2 1 3 0 0 0年 , 太湖流域预计 G P将从 20 D 00年 的 9 1 7 7亿增加 到 2 3 0亿 , 口则 由4 6 08 人 24万增加 到 4 1 7 0万 .因此 随着经
理 强 化 管理 政 策 与 决 策 支 持 技 术 的 研 究 与 示 范 .
关键词 : 太湖流域 ; 水污染控制 ; 生态修复 ; 战略思考
R sa c n t tgc tikn o a r p l t n cnr la d eoo c lrs rt n i ee rh a d s aei hn ig fr w t ol i o to n clg a et ai n r e uo i o o
20 0 06— 4—1 0收稿 ;0 6— —1 20 0 4 7收修改稿. 联系人 :薛滨 ; — albu @rg  ̄ a.n E m i xe ,l .c c . :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