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本第7课《短文两篇》的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与参考答案《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与参考答案学习目标1.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2.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阅历。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①理解两篇课文的深刻内涵。
②理解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基础学问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堕落()点缀()苦熬()贪欲()牙龈()雏形()丰硕()累累()沉甸甸()玲珑剔透()2.解释下列词语贪欲:堕落:冉冉:雏形:丰硕: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回味无穷:二、理解探究1.行道树的形象体现了什么精神?运用了什么写法?2.“第一次真好”,那么第一次好在哪里?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好”的含义。
3. 《第一次真好》在支配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好处是什么?三、合作释疑1.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从事“神圣的事业”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苦痛?既然苦痛,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2.《行道树》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3、《第一次真好》中为什么说坚固累累的柚子树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4. 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的含义是什么?四、课内精读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①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异。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尝?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行磨灭的印象?②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岛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突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
”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宠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七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这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引用孔子的话,更具有雄辩的力量。
“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最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忘记美好的品行,应努力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阅读健康的书籍,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既不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像世人那样追名逐利,而是能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处于污浊的环境中,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洁身自好、保持自我。
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提示]先熟读,再背诵。
默写时,字迹要工整,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

《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4分)(1)夸父与日逐走() (2)饮于河、渭()(3)怒而触不周之山() (4)地维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弃其杖,化为邓林。
(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3、从这两篇短文可看出夸父和共工性格中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答案1、(1) 跑 (2)到 (3)碰、撞 (4)断 (4分)2、(1) 他丢下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2分) (2) 天向西北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向移动。
(2分)3、他们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分)《短文两篇》阅读附答案2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仗,化为邓林。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夸父与日逐走欲得饮2、翻译句子。
(4分)(1)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3分)答:5、弃其仗,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参考答案:1、竞跑,赛跑想要2、(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九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
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谈读书》这篇随笔围绕读书的话题,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及读书的价值,引导人们通过认真读书完善自我。
《不求甚解》全面阐述了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反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二、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
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2.核心观点是“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是以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作者在文章中对这一认识有过三处阐发说明:其一,第5段“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其二,第6段“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其三,第7段“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结合这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有几个核心: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四、课文中有不少名言警句,读一读并摘抄下来。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doc

《短文两篇》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9题)1.《陋室铭》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唐文》唐代刘禹锡难度:中等知识点:作家作品2.__________________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__________________韵。
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答案】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难度:偏难知识点:字形3.《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难度:中等知识点:诗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
”《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难度:中等知识点:诗5.《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时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家,“元公”是他的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谥号难度:中等知识点:作家作品6.《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__________________为莲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短文两篇》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课前5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贪婪.____ 堕.落____ 点缀._____ 自豪._____ 冉冉..____ 苦熬._____ 玲珑剔.透_____ 雏.形______ 丰硕._____ 稀疏.______答案:lán duò zhuì haó rǎnrǎn á tī chú shuò2、下面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贪婪:贪得无厌,不知足。
点缀:可以衬托或装饰。
B、堕落:①沉沦、流落。
②指思想行为趋于下流。
文中是第一种含义。
C、冉冉:形容事情慢慢变化。
累累:连续不断。
D、低回:迂回曲折。
引申为情感或思绪。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解析: A、B、D三项都正确;C项词语解释不全面。
冉冉:形容事情慢慢变化或移动。
累累:连续不断;连接成串。
答案:C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2)我们(行道树)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解析:做此类题要抓住句中有典型特征的词语,以便来辨析修辞方法。
(1)题中六次出现“第一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2)题中“玩凉凉的云”是拟人。
答案:(1)排比(2)拟人4、文学(文体)常识填空。
(1)《行道树》作者是台湾女作家__________(2)《第一次真好》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3)从文学体裁看,这两篇文章都属于________答案:(1)张晓风(2)《无言歌》周素珊(3)散文课中10分钟1、下列每个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用找出来,并改正。
(1)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的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映象?(2)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呱独里。
但我们苦翱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语文作业本第7课《短文两篇》的答案

语文作业本第7课《短文两篇》的答案
短文两篇包括《行道树》(张晓风)和《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这篇文章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为方便大家学习,以下是分享语文作业本的答案,希望对你有用!
7短文两篇
1.yin lan fi chao chu ran
2.略
3.①存在是点缀。
②我们是树。
③装饰是烟尘。
4甲略
5.新鲜、刺激
6.第一次看到结实累累的抽子树,表现了心头的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看到刚出生的小鸟,表现了对新生命的期待。
7.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愈益多姿多彩。
8.变大或者变小:这是人们在行走时对树的感觉,当你走近时,树就显得高大了,反之,则变得矮小了。
幸运:因为它没有像别的树那样夭折,所以是幸运的;但失去了树林,只有孤独的树,这恰恰反映了人类的愚蠢与不幸。
9甲此题答案可以多样,合理即可,如:将欢快的虫与死亡的树作对比,突出树的不幸;使人产生联想,暗示人类的无知行为将导致家园的毁灭,使自己无处栖身。
10.突出树的孤独,从而反映作者对地球未来的担忧,引起人们对人类家园的警觉。
11.《行道树》采用拟人化的构思,托物言志;本文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树的形象表现自己的思考、忧虑。
12.略
以上是小编整理七年级人民教育版语文配套练习册的参考答案,欢迎阅读!。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答案《短文两篇》课后练习:训练一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冉冉 ( ) 丰硕( ) 姊妹 ( )沉甸甸( )2、贪ln( ) 点zhu( ) f小鸡( ) ch形( ) 污zhu(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3、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 )4、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 )5、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6、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 )7、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 )8、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
()三、填空简答。
9、《行道树》中行道树的形象就是-----------------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树的自述,书写了--------的襟怀,赞美了-----。
10、《第一次真好》详写了第一次看见结果的柚子树和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时的感受,告诉我们--------。
11、《行道树》末句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12、为什么说行道树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13、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训练二一、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1、固执( ) 贪婪( ) 污浊( )2、珍重( ) 稀疏( ) 装饰( )3、不见天日( ) 不可磨天(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作用。
4、这景色不见得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5、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6、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加入初一学习小组精品资料免费奉送!(1)小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平原,最喜欢骑自行车在路上无拘无束奔驰。
庄稼收割了,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
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地已不再平行。
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有树丛在那伏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作业本第7课《短文两篇》的答案
短文两篇包括《行道树》(张晓风)和《第一次真好》(周素珊)。
这篇文章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为方便大家学习,以下是分享语文作业本的答案,希望对你有用!
7短文两篇
1.yinlanfichaochuran
2.略
3.①存在是点缀。
②我们是树。
③装饰是烟尘。
4甲略
5.新鲜、刺激
6.第一次看到结实累累的抽子树,表现了心头的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看到刚出生的小鸟,表现了对新生命的期待。
7.生命中的第一次越多,生命也愈益多姿多彩。
8.变大或者变小:这是人们在行走时对树的感觉,当你走近时,树就显得高大了,反之,则变得矮小了。
幸运:因为它没有像别的树那样夭折,所以是幸运的;但失去了树林,只有孤独的树,这恰恰反映了人类的愚蠢与不幸。
9甲此题答案可以多样,合理即可,如:将欢快的虫与死亡的树作对比,突出树的不幸;使人产生联想,暗示人类的无知行为将导致家园的毁灭,使自己无处栖身。
10.突出树的孤独,从而反映作者对地球未来的担忧,引起人们对人类家园的警觉。
11.《行道树》采用拟人化的构思,托物言志;本文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树的形象表现自己的思考、忧虑。
1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