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合集下载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体系

4.形成二十四项国家标准草案
•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 电子政务术语 •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 第1部分 总体框架 – 第2部分 技术要求 – 第3部分 核心元数据 – 第4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 – 第5部分 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编码方案 – 第6部分 技术管理要求
4、形成二十五项国家标准草案(续)
3、建立电子政务标准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 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
2002年1月7-8日:国 信办和国标委组建了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组”
组织机制
2
总体组
1 领导小组
Text
3
T专ext 题组
以专题标准项目组和工作组为实施主体开展工作
一期工程情况
• 工作结果:可归纳为“四个一”:
– 形成了一个电子政务标准体系 – 建立了一个“一电”子系政列标务准标宣准贯化、工应作用服务平台
•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编码与应用研究 • 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指标研究
3、发布了九项国家标准
• GB/T19486-2004 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 GB/T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 GB/T 19488.1-2004 电子政务数据元素标准 第1部分:
2、完成九份研究报告
• 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标准明细表 • 强制使用和推荐使用的标准目录
完• 整提地出研急需究的分标析准了目录国并内制外定实技施术计标划准及 政•策电法子规政,务互反操复作征框架求(各eG方IF)意见,基本 形•成标了准我符国合性电检子测政机制务的标研准究体系框架!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 1 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数 据 维 护 与 管 理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1 数据元标准
元数据 描述数据的数据 关于数据的结构化处理、描述一个资源的属性的数据、关于 数据的信息
数据元 又称数据类型,是指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 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由三部分组成: (1)对象类:数据元定义的对象 (2)特性:数据元标识描述的对象 (3)表示:数据元被表达的方式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 电子政务应用标准
• 电子政务应用标准,又称为电子政务应用业务标 准,是对电子政务中传输的各种数据、信息的技 术规定,决定了电子政务系统中传递的数据格式
应用标准
数 据 元 标 准
信 息 分 类 编 码 标 准
业 务 建 模 标 准
电 子 公 文 标 准
信 息 资 源 元 数 据
信息分类的要素 分类对象 分类依据
信息分类的原则 科学性 系统性 可扩延性 兼容性 综合实用性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2 编码标准
信息编码
• 信息编码是将事物或信息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 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所形成的代码元素集合。
信息编码的原则 唯一性 合理性 可扩充性 简明性 适用性 规范性
上互联
• 国内的标准化机构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局) ◆ 国家质检总局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概述
什么是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 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包括制定、发布及 实施标准的过程。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宗旨
第8讲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8.2.1 数据元标准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

电子政务教学大纲(Electronic Government)课程编号:XXX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其他专业可选修先行、后续课情况:先行课:公文写作与处理; 后续课:无。

学分数:3 学时数:48 理论学时:16 实验学时:32执笔人:杨馨论成员:XXX XXX XXX 等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选修课程之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建设“电子政府”已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建设将会极大地提高政府部门管理与服务社会的效率和效能。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日益深入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公民对政府各项服务提出高效率、优质量、快节奏和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无缝隙"服务要求。

而政府机关的改革和职能转换,也要求开展网上施政、优化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

开展电子政务的教学,加强电子政务的人力资源培育,有利于拓宽眼界、培养人才,总结经验教训,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民众、企业服务。

二、课程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明确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了解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和基本内容,了解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使学生认识到实施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

了解电子政务规划与实施的全过程,明确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中要做的具体工作以及重点和难点。

了解电子政务的一般流程和简单应用,对信息安全和电子政务的安全技术有概念性的了解。

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有足够的了解,对应用软件熟练掌握,要有比较全面的通讯和网络知识。

对通讯网络技术概念,网络语言、符号等要有了解.了解电子政务平台的使用方法。

2。

能力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利用计算机辅助办公,并通过网络协同工作。

能利用计算机搜集、索取、存储、展示、交流政务信息;学会政务资源的分析、共享和交流、能利用网络进行协同工作;能在网络上实现政务信息简单的交互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进行政务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统计、制作报表。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概况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概况

标准的贯彻与实施机制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作用只有通过标准的贯彻实 施才能达到。因此,各地方应全力作好标准化基 础建设及宣贯工作。特别是共性标准、基础性标 准,各地方应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电子政务的相 关标准,并积极作好标准的应用试点工作。各地 方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贯彻国家电 子政务标准体系,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对于目前尚无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各行业、 各地方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统一制定的国家标准 项目建议。
2、完成九份研究报告
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及主要标准明细表 强制使用和推荐使用的标准目录
完整提地出研急需究的分标析准了目录国并内制外定实技施术计标划准及 政策电法子规政,务互反操复作征框架求(各eG方IF)意见,基本 形成标了准我符国合性电检子测政机制务的标研准究体系框架!
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 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是我国电子政务建
1
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
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逐步制定电子政 2 务建设所需的标准和规范:是“十五”期
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电子政务标准化宗旨
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联系 紧密、相互协调、层次分明、构成合理、相互支 持、满足需求的标准体系并贯彻实施,以支持电 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和工程建设
3、建立电子政务标准贯彻实施机制,为标准 的实施提供有效服务。
2002年1月7-8日:国 信办和国标委组建了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 化总体组”
组织机制
2
总体组
1 领导小组
Text
3
Text专题组
以专题标准项目组和工作组为实施主体开展工作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及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目录前言电子政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

标准化是支撑电子政务的重要手段。

为了加强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总体组”(简称总体组)。

总体组适时编写了《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并组织有关单位起草制定了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以指导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促进其健康发展。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总则概括描述电子政务标准体系及标准化的机制。

第二部分:工程管理概括描述电子政务工程管理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三部分:网络建设概括描述网络建设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四部分:信息共享概括描述信息共享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五部分:支撑技术概括描述支撑技术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第六部分:信息安全概括描述保障信息安全须遵循或参考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定。

六项电子政务标准分别是:①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第二部分:公文体;②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③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④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⑤电子政务数据元第一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⑥电子政务主题词表编制规则。

希望各单位结合实际应用和工程实践进行试用和验证。

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一部分总则目录第1章概述1.1 标准化在电子政务中的作用1.2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指导思想与工作原则1.2.1 指导思想1.2.2 工作原则1.3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总体目标与工作任务1.3.1 总体目标1.3.2 工作任务第2章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2.2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2.1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结构2.2.2 总体标准结构与明细表2.2.3 应用标准结构与明细表2.2.4 应用支撑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5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6 信息安全标准结构及明细表2.2.7 管理标准结构及明细表第3章电子政务标准化管理机制3.1 组织机构3.2 项目管理3.2.1 项目申报3.2.2 项目评审3.2.3项目实施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附录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附录3: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附录4:行业标准管理办法附录5:地方标准管理办法附录6: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附录7: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管理规定附录8:国内外与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化组织光盘:电子政务国家标准全文库V1.0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二部分信息工程管理目录第一章引言1.l 目的l.2 范围1.2.1工程建设的相关方1.2.2 相关方的责权第二章工程管理的基本流程2.l 基本工作流程2.2 基本工作流程说明2.2.1 立项阶段2.2.2 确定监理公司及签订监理合同2.2.3 招标投标阶段2.2.4工程设计阶段2.2.5 工程实施阶段2.2.6 工程测试验收阶段2.2.7 运行及维护阶段第三章立项及可行性研究阶段3.1 立项申请报告3.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l 项目背景介绍3.2.2 现状分析3.2.3 项目的建设目标3.2.4 项目实现的功能3.2.5 项目建设投资、运营维护费用估算及资金筹措3.2.6 项目的效益分析3.2.7 项目风险评估3.2.8 结论性意见第四章招标投标阶段4.l招标投标阶段的工作流程4.2招标阶段的工作划分4.2.1 招标子阶段4.2.2 投标子阶段4.2.3 开标、评标和中标子阶段4.2.4 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子阶段4.3 招标的方式和原则4.3.1 招标的方式4.3.2 招标的原则第五章工程设计阶段5. 1 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5.2 工程设计相关的标准第六章工程实施阶段6.1 机构设置及其作用6.1.l 工程管理机构的设置6.1.2工程管理机构的作用6.2 实施阶段的管理工作6.3 工程实施的相关标准第七章工程测试验收阶段7.1 工程测试验收阶段的工作划分7.2 工程测试验收的原则7.3 工程初验的管理工作7.4 系统试运行的管理工作7.5 工程终验的管理工作第八章运行及维护8.l 人员保障8.2 建立完善的系统日常维护管理制度8.3 系统运行监测和故障预警8.4 系统故障的处理办法8.5 运营服务费预算附录:相关的参考标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三部分网络基础设施目录前言第一概述第一节编写背景第一节指南内容第二章网络基础设施在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中定位第三章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关键问题和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结构第一节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与标准第二节网络基础设施体系结构第三节网络基础设施系统组成第四节网络基础设施协议基础第四章网络基础设施标准明细表第一节总体标准标准明细表4.1.1 ISO/OSI 标准明细表4.l.1.1 ISO/OSI模型明细表4.1.1.2 ISO/OSI应用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3 ISO/OSI 表示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4 ISO/OSI会晤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5 ISO/OSI传送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6 ISO/OSI网络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7 ISO/OSI 链路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1.8 ISO/OSI物理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明细表4.1.2.1 IP组网总体技术协议标准明细表4.1.2.2 IP网络应用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3 IP网络传送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4 IP网络层协议标准明细表4.1.2.5 IP网链路层与物理层(IP over X(以太网、SDH、DWDM))标准明细表4.1.2.6 IP网络传输性能标准明细表第二节总体标准使用说明4.2.1 ISO/OSI 标准使用说明4.2.2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使用说明4.2.2.1 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的技术说明4.2.2.2 IP网络应用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3 IP网络传送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4 IP网络层协议标准使用说明4.2.2.5 IP 链路层与物理层(IP over X(以太网、SDH、DWDM))标准使用说明4.2.2.6 IP网络传输性能标准使用说明第五章虚拟专用网(VPN)组网与设备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VPN组网与设备标准明细5.1.1 基于IP技术的VPN(IP-VPN)标准明细表5.1.2 基于A TM技术的VPN(ATM-VPN)标准明细表5.1.3 基于帧中继的VPN(FR-VPN)标准明细表5.1.4 基于MPLS技术的VPN(MPLS-VPN)标准明细表第二节VPN组网与设备标准使用说明5.2.1 基于IP技术的VPN(IP-VPN)标准使用说明5.2.1.1 IP VPN标准技术说明5.2.1.2 IP VPN 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5.2.1.3 IP-VPN关键技术5.2.2 基于A TM技术的VPN(ATM-VPN)标准使用说明5.2.2.1 A TM-VPN协议标准技术说明5.2.2.2 A TM-VPN协议标准使用场合5.2.3 基于帧中继的VPN(FR-VPN)标准使用说明5.2.3.1 FR-VPN标准技术说明5.2.3.2 FR-VPN协议标准使用场合5.2.4 基于MPLS技术的VPN(MPLS-VPN)标准使用说明5.2.4.1 MPLS VPN协议标准技术说明5.4.2.2 MPLS-VPN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5.2.4.3 MPLS-VPN关键技术5.2.5 VPN技术综合比较第六章IP组网与设备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IP组网与设备标准明细表6.1.1 网络协议标准明细表6.1.2 IP Over SDH/ATM/以太网/DWDM标准明细表6.1.3 IP设备标准明细表6.1.4 MPLS标准明细表6.1.4.1 MPLS组网协议标准明细表6.1.4.2 支持MPLS的设备业务与应用协议标准明细表第二节IP网络总体技术要求标准使用说明6.2.1 IP总体标准使用说明6.2.2 IP网络标准使用说明6.2.2.1 IP网络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2.2.2 IP网络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2.2.3 IP网络标准使用关键技术第三节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标准使用说明6.3.1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标准技术说明6.3.2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使用条件和场合6.3.3 IP OVER Ethernet6.3.4 IP over SDH/A TM/以太网/DWDM关键技术第四节IP网络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五节IP设备标准使用说明6.5.1 IP设备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5.2 IP设备关键技术6.5.2.1 总体关键技术6.5.2.2 高端路由器关键技术6.5.2.3 低端路由器关键技术第六节IP设备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6.1 IP设备测试系统6.6.2 IP设备测试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6.3 测试关键技术第七节MPLS组网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7.l MPLS网络协议标准技术说明6.7.2 MPLS网络协议使用条件和场合6.7.3 MPLS网络关键技术第八节MPLS设备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8.1 MPLS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2 BGP/MPLS VPN(MPLS L3 VPN)标准条件和场合6.8.3 MARTINI方式MPLS L2 VPN标准条件和场合6.8.4 KOMPELLA方式MPLS L2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5 VPLS方式MPLS L2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6.8.6 CCC方式MPLS VPN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第九节MPLS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6.9.1 MPLS测试标准6.9.2 MPLS测试关键技术第七章A TM帧中继标准及其使用就明第一节A TM帧中继标准明细表7.1.1 A TM组网协议标准明细表7.1.2 A TM设备协议标准明细表7.1.3 A TM测试协议标准明细表7.1.4 帧中继设备协议标准明细表7.1.5 帧中继测试协议标准明细表第二节A TM、帧中继标准使用说明7.2.1 A TM设备协议标准使用说明7.2.2 A TM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7.2.3 帧中继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八章网络接入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接入标准明细表8.1.1 以太网技术标准明细表8.1.2 无线局域网标准明细表8.l.3 xDSL标准明细表8.l.4 接入服务器标准明细表第二节以太网技术标准使用说明8.2.1 以太网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2.2 以太网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2.3 以太网关键技术8.2.4 以太网测试标准使用说明第三节无线局域网标准使用说明8.3.1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3.2 无线局域网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3.3 无线局域网关键技术8.3.3.1 IEEE802.11关键技术8.3.3.2 IEEE802.11b关键技术8.3.3.3 IEEE802.11a关键技术8.3.3.4 IEEE802.11g关键技术8.3.3.5 IEEE802.1x关键技术8.3.4 无线局域网测试标准使用说明第四节XDSL标准使用说明8.4.1 XDSL协议标准技术说明8.4.2 xDSL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4.3 xDSL关键技术第五节窄带接入服务器标准使用说明8.5.1 窄带接入服务器协议标准8.5.2 窄带接入服务器使用和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5.3 窄带接入服务器关键技术8.5.4 接入服务器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六节宽带接入服务器标准使用说明8.6.1 宽带接入服务器协议标准8.6.2 宽带接入服务器使用和设备协议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8.6.2.1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安全保密8.6.2.2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多种接入手段8.6.2.3 接入服务器在政务网中的应用场合—支持语音、视频业务8.6.3 宽带接入服务器关键技术8.6.4 宽带接入服务器测试协议标准使用说明第九章综合布线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综合布线标准明细表第二节综合布线标准使用说明9.2.1 标准技术说明9.2.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9.2.1.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9.2.1.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9.2.2 标准使用条件和场合9.2.2.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9.2.2.2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验收规范9.2.2.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9.2.3 关键技术第十章网络安全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安全标准明细表10.1.1 网络安全总体技术框架标准明细表10.1.2 网络安全协议标准明细表10.1.3 网络设备安全技术要求标准明细表10.1.4 物理与环境安全标准明细表第二节网络安全标准使用说明10.2.1 IP网络安全总体要求使用说明10.2.2 网络接入安全标准使用说明10.2.3 网络代理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使用说明10.2.4 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10.2.5 防火墙标准使用说明第十一章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及其使用说明第一节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内容说明第二节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1 网络管理与维护总体标准11.2.2 IP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3 VPN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4 MPLS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5 A TM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6 SDH传送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11.2.7 WDM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明细表第三节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1 IP管理网(SNMP)总体协议系列标准使用说明11.3.2 网络管理测试总体标准使用说明11.3.3 IP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3.1 《IP网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11.3.3.2 《接口组管理信息库》11.3.3.3 《路由器相关管理信息库》系列标准11.3.3.4 服务器管理信息库》系列标准11.3.3.5 《多媒体管理信息库》11.3.4 VPN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5 MPLS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5.l《MPLS管理接口》相关标准11.3.6 A TM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7 SDH传送网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7.1《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技术规范》11.3.7.2《SDH传送网网络管理测试规范》11.3.8 WDM网络管理与维护标准使用说明11.3.8.1 《WDM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11.3.8.2 《WDM网络管理测试规范》第十二章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示例示例一:安全、可靠、可管理的电子政务网络2.1.1 项目总体设计2.1.2 项目具体实施2.1.3 安全、管理和运营2.1.3.1 业务应用示例二:路由器组网和VPN示例三:城域电子政务网解决方案1.1 总体规划设计1.2 核心层设计1.3 业务汇聚层设计1.4 接入层设计示例四:基于MPLS VPN的多业务解决方案1 MPLS VPN解决方案2 三网融合的解决方案2.1 数据、语音、视频2.2 三网融合业务特性——QoS策略2.3 三网融合业务特性——IP组播技术示例五:基于VPN的电子政务网络网络需求解决方案一技术体制与网络架构二IP地址规划三VPN实现四路由设计示例六:构建安全保密IP VPN系统11.6.1 系统方案11.6.2 技术特点11.6.3 采用的标准示例七:ATM网络与业务示例八:利用信息交换技术,构建安全的信息交换网络示例九:公众服务呼叫中心1. 网络结构2. 主要技术3. 适应标准示例十:VoIP网络组建实例:总体图、技术特点、采用标准、关键技术示例十一: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系统l. 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结构图2. 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系统技术特点3. 流媒体业务网络管理功能示例十二:综合布线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四部分信息共享(待制定)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五部分应用支撑技术目录1引言1.l 目的1.2适用范围2 电子政务应用支撑技术体系概述2.1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2.2应用支撑层2.3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参考模型2.3.1基础架构平台2.3.2支撑服务2.3.3领域框架2.4 电子政务支撑技术标准体系3应用支撑关键技术3.1基础架构平台3.1.1传统中间件架构3.1.2基于组件的架构3.1.3 面向服务的架构3.2 支撑服务3.2.1 信息表示3.2. 2消息服务3.2.3事务服务3.2.4流程控制3.2.5数据访问3.2.6 目录服务3.2.7安全服务3.2.8管理服务3.3 领域框架4 应用支撑技术重要标准简介4.1 XML标准4.1.1 XML核心和基础标准4.1.2 XML 标准4.1.3 XML 应用标准4.2 数据访问类标准4.3 消息服务标准4.3.1 SOAP4.3.2 XML-RPC协议4.3.3 ebXML MS4.4 分布式事务处理标准4.5 流程处理标准4.6 目录服务标准4.6.1 X.500目录服务4.6.2 LDAP4.6.3 DSML4.7 Web服务标准4.7.1 WSDL4.7.2 UDDI4.7.3 Web服务安全标准4.8 组件标准4.8.1 J2EE/EJB4.8. 2 COM十4.8.3 CORBA/CMM附录1:参考文件附录2:缩略语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第六部分信息安全目录1 引言l.1 目的1.2原则1.3适用范围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目标2.l 概述2.2 政务业务安全需求2.2.1 政务业务概述2.2.2 政务业务安全需求2.3 电子政务系统构成2.4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威胁2.4.l 概述2.4.2 安全威胁的种类2.4.3 威胁/攻击者2.5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目标3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及其标准化3.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基本原则3.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护范围3.4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一般步骤3.5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实施的标准化3.5.1 安全法规3.5.2 安全策略3.5.3 安全管理3.5.4 安全风险分析3.5.5 安全测试与评估3.5.6 安全技术与产品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4.2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4.4 电子政务相关信息安全标准明细表4.4.1 信息安全管理标准4.4.2 信息安全技术标准4.4.3 信息安全运行标准5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化推进5.1概述5.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5.2.1 标准成果5.2.2 标准成果的取得5.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的实施和监督附件政务机关基本运行体制与电子政务A、政务机关架构B、政务机关职责权限C、政务机关运行机制六项电子政务相关标准(征求意见稿)目录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第一部分:总则目次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3.1 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3.2 基于XML的电子公文electronic official document based on XML 3.3 公文体document body3.4 显现display3.5 命名空间namespace3.6 文档类型定义DTD3.7 模式Schema3.8 元素element3.9 属性attribute4符号和缩略语4.1 DTD4.2 UML4.3 W3C4.4 XML5 电子公文基本要素6电子公文特性6.1 真实性6.2 可靠性6.3完整性6.4可用性7 电子公文分类7.1 党的机关公文7.2 行政机关公文7.3 其它机关公文8 电子公文处理过程8.l 过程模型8.2 创建8.3 显现8.4 办理8.5 交换8.6 归档8.7 销毁9标准各部分内容和相互关系9.1 各部分综述9.2 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9.3 各部分依赖关系模型10 电子公文XML描述规则10.1 字符集10.2 命名方法10.3 映射规则10.4 命名空间第二部分:公文体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符号和缩略语5 组成要素6 结构模型6.1 公文体6.1.1 眉首6.1.2 主体6.1.3 版记7 描述7.1 电子公文7.2 公文体7.2.1 眉首7.2.2 主体7.2.3 版记7.2.4 扩展要素7.3 电子公文的DTD定义7.4 电子公文的Schema定义7.5 公文体的DTD定义7.6 公文体的Schema定义7.7 公文体的XML实例附录A(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的DTD定义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子公文的Schema定义附录C(规范性附录)公文体的DTD定义附录D(规范性附录)公文体的Schema定义附录E(资料性附录)公文体的XML示例附录F(资料性附录)层次结构图中所用的图符说明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电子政务框架4.1 电子政务概念4.2 电子政务标准技术参考模型4.2.1 网络基础设施层4.2.2 应用支撑层4.2.3 应用层4.2.4 信息安全4.2.5 管理5 XML技术介绍5.1 XML概念和核心技术5.1.1 XML基本概念5.1.2 XML相关概念与技术5.1.3 XML的一般应用过程5.2 XML相关的标准和规范5.2.1 服务相关语言和协议5.2.2 元数据标准5.2.3 工作流相关的语言5.2.4 事务处理和协作相关5.2.5 XML安全相关5.2.6 XML处理与表现5.2.7 XML开发相关5.2.8 其它相关领域的XML标准6 XML在电子政务应用体系架构中的应用指南6.1 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综述6.2 应用支撑层6.2.1 数据访问6.2.2 信息交换6.2.3 流程控制6.2.4 事务处理6.2.5 目录服务6.3 应用层6.3.1 公文处理6.3.2 业务处理6.3.3 信息发布6.3.4 信息采集6.3.5 服务调用6.4 信息安全6.4.1 典型应用场景6.4.2 应用需求分析6.5 管理6.5.1 典型应用场景6.5.2 应用需求分析6.5.3 技术方案参考文献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目次前言引言1 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建模符号5业务流程设计的过程——业务建模过程5.l业务建模与流程设计的关系5.2业务流程设计过程的层次框架5.3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原则与主要阶段5.3.1业务流程设计的目的5.3.2 业务流程设计的原则5.3.3业务流程持续改进的主要阶段5.4参加业务建模的人员5.5业务建模的主要环节5.5.1 确定建模范围和业务种类框架5.5.2通过调查收集业务素材进行分析5.5.3利用基本建模过程建立业务模型5.5.4根据主要建模指标对模型进行评审5.5.5完善和完成整个业务模型,形成建模文档5.6基本建模过程5.6.l 以职能分工分析为出发点的建模过程5.6.2以业务流程分析为出发点的建模过程5.6.3相关建模图形和说明5.6.4建模的主要指标5.6.5建模的主要文档6 业务流程设计的结果——业务图形6.1业务模型的构成6.2 基本建模图形之间的集成关系6.3分工组成树6.3.1机构中的部门组成6.3.2部门中的岗位组成6.3.3岗位中的职责组成6.3.4岗位职责中的活动步骤组成6.3.5 分工组成树的拆分6.3.6活动单元的编码规则6.3.7分工组成的分解原则6.3.8分工组成的描述范围6.3.9活动单元类型划分的相对性6.4 业务协作流程图6.4.1 业务种类与业务协作流程的分类6.4.2 业务协作流程图的内容6.5 职责执行流程图6.6 业务信息关系图6.6.1 业务信息的描述方法6.6.2 业务信息之间的关系6.7 业务信息与组织单元作用关系的建模图形6.7.1 数据接口图6.7.2 数据流图6.7.3 业务信息操作权限图6.7.4 业务信息共享图6.8 信息化的需求定义附录A(资料性附录)业务建模技术的作用A.1 业务建模技术有助于业务管理规范化A.2 业务建模技术从源头上为有效益的信息化提供技术手段A.3 业务建模技术为业务建模、需求建模和软件建模平滑过渡提供技术支持A.4 业务建模技术用于提取数据元,设计电子文档,进行数据标准化附录B(资料性附录)业务调研表格示例B.1业务调研表格的来源与用途B.2 业务分工调查表格示例B.2.1 岗位分工调查表示例B.2.2岗位信息调查表示例B.2.3 岗位职责调查表示例B.3业务协作流程调查表示例B.4业务信息调查表示例附录C(资料性附录)业务调研报告大纲要素C.1单位组织的基本要素C.1.1 机构要素C.1.2业务要素C.1.3安全要素C.2业务流程要素C.2.1业务目标C.2.2业务起始点C.2.3业务办理过程C.2.4业务的终止点(归档)附录D(资料性附录)业务建模案例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4规范框架4.l规范技术参考模型4.2规范技术参考模型的具体内容4.2.1监理支撑要素4.2.2监理阶段4.2.3 监理对象4.2.4监理内容4.2.5信息安全5监理支撑要素5.1监理合同、监理规划与监理实施细则5.1.1监理合同5.1.2 监理规划5.1.2.1 监理规划编制的要求5.1.2.2 监理规划编制的程序5.1.2.3 监理规划编制的依据5.1.2.4 监理规划的内容5.1.3 监理实施细则5.1.3.1 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要求5.1.3.2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程序5.1.3.3监理实施细则编制的依据5.1.3.4监理实施细则的内容5.2监理机构5.2.1监理机构的设置5.2.2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5.3监理设施5.3.1监理单位为监理机构配备的设备5.3.2业主单位为监理机构提供的设施5.4监理人员5.4.1监理人员的构成5.4.2 监理人员的职责5.4.2.1总监理工程师职责5.4.2.2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的职责5.4.2.3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职责5.4.2.4监理员的职责5.5 质量管理6监理阶段及其目标6.1监理阶段6.2工程招标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6.3工程设计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6.4工程实施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6.5工程验收阶段的主要监理目标7监理实施7.1 工程招标阶段7.1.1工程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7.1.2工程招标阶段的进度控制7.1.3 工程招标阶段的投资控制7.1.4工程招标阶段的合同管理7.1.5工程招标阶段的信息管理7.1.6工程招标阶段的协调7.2工程设计阶段7.2.1 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7.2.2工程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7.2.3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7.2.4工程设计阶段的合同管理7.2.5工程设计阶段的信息管理7.2.6工程设计阶段的协调7.2.7工程设计阶段的监理流程7.3工程实施阶段7.3.1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7.3.2工程实施阶段的进度控制7.3.3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控制7.3.4工程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7.3.5工程实施阶段的信息管理7.3.6工程实施阶段的协调7.3.7工程实施阶段的监理流程7.4工程验收阶段7.4.1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7.4.2工程验收阶段的进度控制7.4.3工程验收阶段的投资控制7.4.4工程验收阶段的合同管理7.4.5工程验收阶段的信息管理7.4.6工程验收阶段的协调7.4.7工程验收阶段的监理流程附录A(规范性附录)监理流程图附录B(资料性附录)承建单位用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监理单位用表附录D(资料性附录)通用表格参考文献图A.l工程设计阶段监理流程图图A.2 工程实施阶段监理流程图图A.3 工程验收阶段监理流程图表B.1 方案/计划报审表表B.2 分包单位资格审查申请表表B.3 开工申请表B.4 复工申请表B.5 付款申请表表B.6 工程阶段性测试验收(初验、终验)报审表表B.7 工程阶段施工申请表表C.l 监理日志表C.2 监理通知单表C.3 复工令表C.4 工程款支付证书表C.5 工程备忘录表C.6 会议纪要表C.7 开工令。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2.1.1 数据元 2.1.1 数据元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1部分:数据元规范和标准化框架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2 GB/T XXXX 2部分:数据元分类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3 GB/T XXXX 3部分:数据元的基本属性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4 GB/T XXXX 4部分:数据定义格式的规则和指南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5 GB/T XXXX 5部分:数据元命名和标识规则 信息技术 数据元的规范和标准化 第 6 GB/T XXXX 6部分:数据元的注册 7 GB/T 15191-1997 贸易数据元目录标准数据元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 8 GB/T 15635-1995 的复合数据元目录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 9 GB/T 15635.1-1999 的复合数据元目录 第1部分: 批式电 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 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电子数据交换 10 GB/T 15635.2-XXXX 的复合数据元目录 第2部分: 交互式 电子数据交换复合数据元目录 11 电子公文数据元目录 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 1 GB/T 7026-1986 规定 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基本原 2 GB/T 7027-XXXX 则和方法 1 GB/T XXXX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2.1.2 代码标准

第8章电子政务实施标准

第8章电子政务实施标准
美国政府也非常重视本国的电子政务标准 化问题。美国的政府信息标准化工作是美 国联邦政府统一发起和组织的。联邦政府 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政府技术推动小组。 政府技术推动小组负责全国的政府信息化 管理指导工作,包括技术推动、政策法规 建议、投资管理、改善服务也业绩评估等。 美国政府在电子政府标准化方面有以下经 验值得借鉴:(1)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领 导;(2)邀请企业界的专家参与;(3) 以市场的方式驱动
环境安全目标: 环境安全目标 系统管理员必须保证有效地使用和管理审计设备 系统责任人须保证每一个系统用户帐户的鉴别数据是安全 的,不会泄露给未授权使用该帐户的人。 统的责任人员必须保证没有为可能削弱IT安全的外部系统 或用户提供连接。 必须保证系统是在一种可保持IT安全的方式下进行分发、 安装、管理和运行的。 必须保证系统的那些对安全策略增强非常重要的部分都受 保护以防止可能危及IT安全的物理攻击。 必须保证有代替的程序和/或机制 必须保证系统与因特网进行隔离
网络接入标准
网络接入方式有拨号接入、专线接入或其 它接入方式等。基于因特网的接入系统标 准 有 PPP 、 HDLC 、 FDDI 、 DDN 及 IEEE 802.3等;基于EDI的网络接入系统标准有 X.32、X.28、X.25等。
8.3 电子数据交换标准
8.3.1 EDI概述 : EDI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六十年代末,欧洲和美国几 乎同时提出EDl概念。1968年美国运输业的许多公司,联 合成立了一个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TDCC)研究开发电 子通讯标准的可行性,他们的方案形成了当今EDI的基础。 EDI的概念: EDI是E1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在中国大陆译 为“电子数据交换”,在港台地区一般译为“电子资料联 通”或“电子文件交换”。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 发票等商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由于其发展和实施方法各 有不同,因此并无统一的解释。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

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服务和决策,以提高政府效率、服务水平和透明度的一种新型政务模式。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则是保障电子政务运行的基础和保证,下面我将对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数据标准、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等几个方面。

技术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网络通信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

数据标准是指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所需遵循的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等方面的标准规范,以确保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共享。

安全标准是指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以确保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服务标准是指政府在电子政务服务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标准化要求,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科学、合理、完善的。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科学的,即应当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先进标准和规范,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电子政务发展需求的标准体系。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合理的,即应当符合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

最后,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应当是完善的,即应当包括全面、系统、连续的标准体系,能够全面覆盖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再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对于推动电子政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能够规范和统一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标准,提高政府信息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其次,电子政务的标准体系有利于促进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能够规范和统一政府各部门的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项目风险评估
auctor fermentum. Integer pulvinar augue a
arcu aliquet convallis. Mauris acc
监理与验收管理
1.软件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 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受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
依据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经建设主管部门批 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及其他建 设工程合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专业化监督管理。 2.监理内容 (1)工程项目的目标控制(管理),就是控制经过科学的 规划所确定的建设项目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及工程造价 三大目标。 (2)建设工程的合同管理和工程信息管理 (3)监理方为实现工程目标,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 盾,需在甲方的支持下,通过监理工程师同有关各方进行 组织协调工作,使问题逐一得到处理。
电子政务数据元标准
电子政务数据元设计和管理规范
电子政务数据元公共目录











































电子政务数据元标准的应用场合和主要作用
支持信息系统的集成
b
在信息系统建设中,
a
规范和统一数据采集
与应用标准。
提供数据的规范描述,保
c
证数据的一致性,为数据
唯一性
合理性
可扩充性
无序码编码
简明性
适用性
规范性
缩写码编码
组合码编码
A
信息编码的基本原则
B
编码方法
电子公文标准
电子公文的主要内容 (1)收文处理的公文和材料 (2)发文处理的公文
电子公文标准的主要内容 (1)电子公文界定 (2)电子公文管理制度标准 (3)电子公文元数据标准 (4)电子公文显现、打印标准
网 络 建 设 规 范
(2)YD/T 1171-2001 (4)YDC 007-2002
网络设备标准
高端路由器标准 低端路由器标准 MPLS 标准
以太网交换机标准 无线局域网标准 xDSL 标准
网络维护管理标准
(1)网络维护管理总体标准
SNMP
NMS 管理信息应用
管理主机(manager)
SNMP
描述业务流程 描述业务信息
业务建模过程的基本类型 (2)以业务流程分析为出发点的基本建模过程
描述业务信息
描述业务分工
描述业务流程
描述业务分工
描述业务信息
(3)以业务信息分析为出发点的基本建模过程
描述业务分工
描述业务流程
描述业务信息
描述业务流程
描述业务分工
应用支撑标准
03
信息交换标准
1.消息服务 消息服务的作用: (1)统一封装信息 (2)统一编址 (3)可靠传输信息 (4)高效传输信息 2.信息格式转换 实现信息格式的转换,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统一元数据 (2)统一信息标识语言 (3)统一语言结构
置标语言标准
(1)XML核心和基础标准 (2)XML相关标准
数据处理标准
1.数据库技术 (1)数据描述的对象 (3)数据库
(2)数据结构 (4)关系数据库
2.数据库系统 (1)数据库系统 (2)数据库管理系统 (3)数据库应用系统
3.中间件技术 (1)消息中间件 (2)交易中间件
(3添)加数据标访题问文中间本件
(4)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
支撑服务标准
1 信息表示 3 事务处理 5 数据访问 7 安全服务
2 消息服务 4 流程控制 6 目录服务 8 管理服务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04
组网标准 (1)IP over SDH 组网标准 (2)IP over 以太网标准
网络基础标准 (1)YD/T 1170-2001 (3)YD/T 1190-2002
业务建模标准
业务建模的标准过程 (1)确定建模范围和业务种类框架 (2)通过调查收集业务素材进行分析 (3)利用基本建模过程建立业务模型 (4)根据建模指标对模型进行评审 (5)完善整个业务模型,形成建模文档
业务建模过程的基本类型 (1)以业务分工分析为出发点的基本建模过程
描述业务分工
描述业务信息 描述业务流程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结构
总体标准 应用标准 应用支持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 管理标准
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的意义
避免重复建设
减少盲目建设
2
1
3 指导建设管理
应用标准
02
数据元标准
数据元,又称数据类型,是指通 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 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 在特定的语义环境中被认为是不 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
代理(agent) 管理信息库
代理(agent) 管理信息库
网络节点A
网络节点B
SNMP管理模型示意图
网络维护管理标准
2.网络维护管理标准协议 (1)SNMP协议 (2)CMIP协议
3.网络维护管理新技术 (1)RMON技术 (2)基于Web的网络维护管理技术
信息安全标准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 准体系
基础标准
技术与机制标准
管理标准
评估标准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框架示意图
密码技术标准
管理标准
05
软件工程管理
1.项目可行性论证
(1)现状分析
(2)项目的建设目标
(3)项目的实现功能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4)遵循的标准体系
adipiscing elit. Donec lectus turpis,
的共享和交换提供基础。
编码标准
信 息 分 类
信息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 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 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
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
系统性
兼容性
01 02 03 04 05
科学性
可扩延性
综合实用性
信息编码:信息编码是给事物或概念(信息)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 所形成的代码元素集合。
系统测试与评估管理
1.测试阶段管理工作 2.试运行阶段管理工作
项目审计管理
1.审计的作用 2.审计内容
谢谢观看
电子政务
标准体系
PPT制作:张胜旺
目录
电子政务
01标准体系概述 02应用标准 03应用支撑标准 04网络基础设施标准
05管理标准
标准体系概述
01
标准化与电子政务标准化
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的佳秩序,对实
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 电子政务的标准化 (1)标准化总体设计 (2)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 (3)加强标准贯彻实施 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必要性 电子政务的建设依托于电子政务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有效 降低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投入。 电子政务标准化对电子政务的建设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consectetur ac(po5rtt)itor项vita目e, fe建rme设ntu投m 资、运营维护费用估算及资金筹措
eget turpis. Vivamus auctor eu dui pulvinar
(6)项目的效益分析 finibus. Quisque eget eros ullamcorper liber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