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建筑结构形式及广州地区标志性建筑介绍

合集下载

广州小蛮腰建筑结构分析

广州小蛮腰建筑结构分析

广州小蛮腰建筑结构分析首先,广州小蛮腰的整体建筑结构呈现塔式结构。

塔式结构是一种古老的建筑结构形式,它具有高度、垂直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广州小蛮腰由一个圆柱形的主体建筑组成,整体高度约为40米。

这种塔式结构使得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独具特色,成为广州的一张名片。

其次,广州小蛮腰的建筑材料选择也非常独特。

主体建筑采用了金属材料,外立面打造成银灰色,给人一种现代感和科技感。

这种材料具有轻巧、坚固和耐腐蚀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高层建筑的外墙装饰。

同时,塔顶采用了玻璃材料,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更加明亮通透。

这种材料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美观度,还能够满足建筑功能上的要求。

再次,广州小蛮腰的结构设计也非常精妙。

建筑主体由三个大圆筒相连接组成,每个大圆筒中间都有圆孔相连,使得整个建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在结构设计方面,建筑采用了混合结构,主体采用钢结构,内部则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混合结构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承重要求,还能够增加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最后,广州小蛮腰在建筑结构上的创新也值得关注。

建筑主方向为纵向,通过强调垂直元素,使得建筑呈现出笔直的线条感。

这种创新的建筑形态在广州的城市景观中非常醒目,成为广州的地标之一、与此同时,建筑还在顶部设置了观景平台,使得游客能够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增加了城市的观光价值。

总之,广州小蛮腰的建筑结构独特而精妙。

从整体塔式结构到建筑材料的选择,再到结构设计的创新,都展现出了建筑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广州城市发展和文化的象征,为广州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广州塔的原理

广州塔的原理

广州塔的原理广州塔,又称小蛮腰,是一座位于中国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

它不仅是一座具有现代科技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地标建筑,更是一座集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塔。

那么,广州塔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广州塔的建筑结构采用了世界上独特的双曲面超高塔结构。

它的主体结构采用了“腰身”和“蜘蛛网”两大结构形式。

其中,“腰身”是指塔身的主体结构,由8根斜向外倾的钢柱和钢桁架组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双曲面结构,使得整座塔呈现出优美的曲线和流畅的线条。

而“蜘蛛网”则是指塔顶的钢结构平台,它由多根钢梁和钢索组成,支撑着塔顶的主体结构,起到了支撑和稳定的作用。

其次,广州塔的原理还体现在其独特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

广州塔的主体结构采用了大量的高强度钢材,这些钢材不仅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而且还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结构性能。

此外,广州塔的建筑结构还采用了先进的焊接和拼装工艺,通过精密的计算和精准的加工,使得每一根钢柱、钢梁和钢索都能够精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坚固的整体结构。

最后,广州塔的原理还体现在其独特的功能和设计理念上。

广州塔不仅是一座城市地标建筑,更是一座集观光、通讯、广播、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塔。

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室外观景平台和世界最大的旋转餐厅,还拥有先进的通讯设施和广播设备,能够为广州市民和游客提供高品质的观光、娱乐和通讯服务。

总的来说,广州塔作为一座标志性的现代城市建筑,其原理体现在其独特的建筑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上,以及其独特的功能和设计理念上。

它不仅是一座城市地标,更是一座集现代科技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塔,展现了中国现代城市建筑的风采和魅力。

如何介绍广州塔

如何介绍广州塔

如何介绍广州塔广州塔,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新城,是一座标志性的超高层建筑。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功能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介绍广州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主要功能以及对广州市的贡献。

一、历史背景广州塔的建设始于2010年,是为了庆祝广州亚运会而修建的。

亚运会是亚洲地区的综合性运动会,举办一次是一个城市的荣誉和机遇。

为了打造一个具有瞬间辨识度的标志性建筑,广州市政府决定修建一座超高层建筑,即广州塔。

二、建筑特点广州塔的高度达到了600米,是亚洲第一高塔,也是世界第四高塔。

它的外形犹如一支巨大的迎风舞蹈的丝带,寓意着广州作为开放、现代、国际化都市的形象。

广州塔由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组成,看上去宛如一座流动的水晶宫殿。

夜晚,塔身灯光绚丽多彩,如同一颗巨大的明珠镶嵌在珠江新城上空,成为广州夜景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主要功能广州塔不仅是一座观光塔,还兼备了众多功能。

首先,广州塔内设有旋转餐厅,游客可以边品尝美食边欣赏广州市区的壮丽景色。

其次,塔楼内还设有展览馆,向游客展示广州市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广州塔还有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和无线电通信等功能。

总之,广州塔成为了广州市的新地标,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体验和娱乐活动。

四、对广州市的贡献广州塔的建成给广州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首先,它成为广州市的新名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消费,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广州塔的建设也带动了珠江新城的发展和改造,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此外,广州塔还促进了周边商业的发展,带动了酒店、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因此,广州塔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更是极具经济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建筑。

综上所述,广州塔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功能成为了广州市的新地标和重要景点。

它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广州市的形象和名誉,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和娱乐活动。

广州塔的成功建设也为广州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让我们一同感受广州塔的魅力,领略这座城市的现代化与魅力。

广州小蛮腰建筑结构分析

广州小蛮腰建筑结构分析
高度却达250余米.
• 外 :外框筒位于功能层外侧,因此施工时不能依靠楼层作操
作面,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东京"天空树" 干掉 广州"小蛮腰"
天空树、 广州塔、 CN电视塔、奥斯坦金诺电视塔、东方明珠塔、米拉德电视塔、 吉隆坡电视塔
多伦多
莫斯科
德黑兰
建筑特点
• 外筒节点 • 外筒节点斜柱和斜撑相交,环杆通过与斜柱相
广州塔
小蛮腰
走近小蛮腰
• 1.建筑大师 • 2.风水宝地 • 2.建筑理念 • 3.建筑风格 • 4.建筑特点 • 5.建筑内容
建筑大师
• 姓名:马克•海默尔 • 职业:荷兰一所建筑事
务所的 • 董事和总建筑师
其他塔的钢管是直的,这个塔外围的钢管是斜着的, 这可以不遮住游客的视线,确保他们看到下面的风景.
贯的Φ1000×40 • 牛腿连接,形成封闭倾斜椭圆环未交在斜柱形
心,存在偏心距 • 和对牛腿的面外剪力.由于夹角的变化,节点区
高度在3~7.9m, • 与楼面梁不连接的为典型节点,与楼面梁连接
的为非典 • 均为刚性节点.
建筑特点--细腰
• 它从一个圆柱体通过拉伸,变成一个椭圆柱, 椭圆柱体通过上下变化,下面变大,上面变 小,再通过一个点,上下扭转45度.但这时候, 连接上下两个椭圆的线是垂直地面的.再把 上面椭圆的中心和下面椭圆的中心偏离了 10米,不对称的扭腰形状终于成型.
建筑特点
• 作为地标建筑,广州塔还进行了小规模的再生能 源示范.越高的地方风速越强,400米左右比地面风
速高一倍,用来风力发电,则产出电力是地面的8
倍.在广州塔的高区空腔中,装设了若干组风力发
电设施,而功能区的南侧面幕墙,则装了太阳能 板.这些用电并不能解决高塔本身的主要用电,但

广州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有哪些

广州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有哪些

广州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有哪些广州,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在建筑风格上展现出了多元而迷人的魅力。

从古老的传统建筑到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和发展。

岭南传统建筑风格是广州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陈家祠为例,其建筑布局严谨,装饰精美。

陈家祠采用了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的院落式布局,严谨对称,主次分明。

建筑的屋顶造型独特,有硬山式、悬山式等多种形式,屋脊上装饰着精美的陶塑、灰塑和木雕,色彩鲜艳,造型生动。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观的作用,还蕴含着吉祥如意的寓意。

满洲窗也是岭南传统建筑风格的一大特色。

满洲窗通常采用彩色玻璃镶嵌而成,图案精美,色彩斑斓。

在阳光的照耀下,满洲窗投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影,为室内增添了独特的氛围。

此外,岭南传统建筑还注重通风和遮阳。

例如骑楼,一楼留出公共通道,既能遮阳避雨,又方便行人行走和购物。

骑楼的二楼以上向外伸出,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外观。

西方建筑风格在广州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沙面岛上的建筑就是典型的代表。

这里有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等多种西方建筑风格。

新巴洛克式建筑注重装饰,大量运用曲线和椭圆形元素,强调华丽和动感。

仿哥特式建筑则高耸挺拔,尖顶和尖拱窗是其显著特征,给人一种神秘而崇高的感觉。

券廊式建筑以连续的拱券为主要特色,营造出优美的韵律感。

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在广州也有所体现。

中山纪念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中山纪念堂采用了八角形的宫殿式建筑形式,外观宏伟壮观。

蓝色的琉璃瓦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白色的墙壁和红色的门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广州的发展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信广场是广州早期的现代化高楼之一,其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展现出了现代建筑的高效和简洁。

而广州塔则是现代建筑的杰作,它独特的“小蛮腰”造型成为了广州的新地标。

广州塔的外观线条流畅,充满了动感和科技感。

其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不仅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还能提供广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观景体验。

广东的建筑文化类型

广东的建筑文化类型

广东的建筑文化类型广东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类型。

这些建筑体现了广东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广东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传承。

1. 四合院建筑四合院是广东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是一种四边围合的庭院式建筑,通常由四面围墙和一个中央庭院组成。

四合院的设计考虑了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可以提供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在广东的农村地区,四合院是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空间,展现了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 潮州建筑潮州建筑是广东地区独特的建筑类型,以其精美的木雕和砖雕工艺而闻名。

潮州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以悬山顶为特色,屋顶上有独特的雕刻和装饰。

这些建筑注重对称和比例,注重细节和装饰,展示了潮州人民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观念。

3. 粤剧大戏楼粤剧大戏楼是广东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供粤剧演出的专用剧场,是广东传统戏曲文化的代表。

粤剧大戏楼通常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外观华丽,内部装饰精美。

它不仅是表演的场所,也是广东民众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中心。

4. 鲤鱼门建筑鲤鱼门是广东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以其独特的形状和结构而闻名。

它是一种类似拱门的建筑,通常由两个半圆形的门柱组成,形状像一条鲤鱼。

鲤鱼门的设计考虑了重量分配和结构稳定性,是广东传统建筑工艺的杰作。

5. 筹码楼筹码楼是广东独特的建筑类型,主要分布在潮汕地区。

它是一种独特的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而闻名。

筹码楼通常采用砖木结构,具有独特的屋顶形状和精美的雕刻。

它是潮汕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的体现。

6. 古村落建筑广东拥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的建筑体现了传统的农村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

古村落建筑通常采用木结构和青砖墙,保持了原始的风貌和历史特征。

这些古村落是广东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的建筑文化类型丰富多样,反映了广东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展示了广东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传承。

这些建筑不仅是居住和生活的场所,也是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中心,体现了广东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广州5大地标建筑

广州5大地标建筑

广州5大地标建筑
广州是很多人前往珠三角的必经之地,不少人到了广州,都会到各处走走看看,那广州哪些地方的建筑比较有特色呢?下面介绍一下5个广州的地标建筑吧:
1、广州塔:广州塔是新世纪广州新地标,高度600米,不少广州的活动以及介绍都是以广州塔为中心亮点的。

广州塔位于海珠区阅江西路,处在广州东站-天河体育中心的新中轴线上。

2、中信广场:在广州塔没有建设好之前,中信广场是广州的地标建筑,不少途经天河区的人,都会看到中信广场。

中信广场地处天河商务区,周边有天河广场、广州东站等重要的设施。

3、五羊石像:广州的象征,羊城也就成为广州的别称。

石像位于越秀山,是很多外内外宾馆前往怀旧的著名景点。

4、双子塔:学习纽约,广州也建设了双子塔,西塔高440米,东塔530米,是矗立在珠江北岸的超高层建筑。

5、琶洲展馆:位于海珠区琶洲岛,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大的会展中心。

广州除了这5个名气较大的地标建筑外,还有一些建筑知名度也是很高的,如镇海楼、天河体育中心、市长大厦等。

你都去过广州哪些地标建筑呢?对它们的印象如何?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吧。

广东十大地标建筑

广东十大地标建筑

⼴东⼗⼤地标建筑⼴东⼗⼤地标建筑介绍1、⼴州市⼴州塔景区⼴州塔⼜称⼴州新电视塔,昵称⼩蛮腰。

位于⼴州市海珠区⾚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

⼴州塔塔⾝主体⾼454⽶,天线桅杆⾼146⽶,总⾼度600⽶。

是中国第⼀⾼塔,世界第⼆⾼塔,仅次于东京晴空塔,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州塔有5个功能区和多种游乐设施,包括户外观景平台、摩天轮、极速云霄游乐项⽬,有2个观光⼤厅,有悬空⾛廊,天梯,4D和3D动感影院,中西美⾷,会展设施,购物商场及科普展⽰厅。

2、深圳地王⼤厦地王⼤厦,正式名称为信兴⼴场。

⼤厦⾼69层,总⾼度383.95⽶(实际建筑⾼324.8⽶),建成时曾是亚洲第⼀⾼楼,也是全国第⼀个钢结构⾼层建筑,坐落于深圳中央商务区。

1995年6⽉9⽇,地王⼤厦主楼封顶。

主题性观光项⽬“深港之窗”,就坐落在巍峨挺拔的地王⼤厦顶层,是亚洲第⼀个⾼层主题性观光游览项⽬。

在此可以俯览深圳市容,远眺⾹港市容。

地王⼤厦信兴⼴场由商业⼤楼、商务公寓和购物中⼼三部分组成。

是深圳的重要标志。

3、港珠澳⼤桥港珠澳⼤桥,原称伶仃洋⼤桥,是连接⾹港、珠海、澳门的超⼤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其中主体⼯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海底隧道长约6.75公⾥,是世界建筑史上⾥程最长、投资最多、施⼯难度最⼤,也是最长的跨海⼤桥。

2009年12⽉15⽇,港珠澳⼤桥正式开⼯建设;⼤桥于2018年10⽉24⽇上午9时正式通车。

港珠澳⼤桥造价超过720亿元⼈民币,由中央以及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计划收费50年。

4、珠海⼤剧院珠海⼤剧院总建筑⾯积约5万平⽅⽶,位于珠海情侣路野狸岛海滨,建设⼯期为4年左右,珠海⼤剧院是⼀⼤⼀⼩两组“贝壳”的形体,构成了歌剧院的整体形象,珠海市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却是以海天相连的横纵式设计取胜,这种横纵式的设计使两馆成为⼀个和谐⽽有机的整体。

珠海⼤剧院项⽬将采⽤世界先进声、光学设计和舞台⼯艺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我的报告题目是:常见建筑结构形式及广州地区标志性建筑介绍报告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常见建筑结构形式和应用,二是广州塔主要施工过程介绍,三是鲁班奖及广州地区标志性建筑介绍。

第一部分:常见建筑结构形式和应用,主要分9种一是砖混结构。

砖混结构是混合结构的一种,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

适合开间进深较小,房间面积小,多层或低层的建筑,对于承重墙体不能改动。

施工技术与施工设备简单,隔音和保温隔热性能好,住宅建设中应用普遍。

但整体性差,容易产生裂缝。

为了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砌体内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圈梁连接,构造柱可以抗剪,圈梁可以抵抗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二是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钢筋相连接,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框架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

框架结构一般不超过15层。

三是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体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

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最好,但受墙体限制空间不能灵活布置,适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和旅馆等。

在180m高度范围内都可以适用。

四是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设置适当剪力墙、利用建筑物的墙体作为竖向承重和抵抗侧力的结构。

它具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空间较大的优点,又具有侧向刚度较大的优点。

适用于不超过170m高的建筑。

五是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封闭式筒体。

分为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以及多筒结构等。

内筒一般由电梯间、楼梯间组成。

基本上每个超高层建筑(高度大于100m)都有一个核心筒,其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楼建筑。

例子:广州圆大厦是广东塑料交易所总部大楼,结构类型为混凝土核心筒+钢支撑结构,内墙为加气混凝土。

六是桁架结构。

桁架是由杆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可利用截面较小的杆件组成截面较大的构件。

桁架的设计、制作、安装均为简便;适应跨度范围很大,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厂房、桥梁和展览馆。

例子:海珠桥为简支钢桁架桥,建于1933年,是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

七是网架结构。

网架是由许多杆件组成的网状结构,结构稳定整体性好,所有杆件标准化生产,安装工期短,速度快。

主要应用于跨度较大的建筑物、例如大型展览馆、体育馆、机场、车站等等。

例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钢结构网架。

八是拱式结构。

拱是一种有推力的结构,它的主要内力是轴向压力,可利用抗压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建造大跨度的拱式结构。

与其他桥梁相比拱桥施工难度更大。

例子:广州新光大桥,是一座三跨连续钢架拱桥,2008年度获鲁班奖。

九是悬索结构。

悬索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是受拉的钢索,在桥梁中广泛应用。

悬索结构能充分利用高强材料的抗拉性能,可以做到跨度大、自重小、材料省、易施工。

悬索屋盖结构主要用于体育馆、展览馆中。

例子:猎德大桥主桥为独塔双索面空间自锚式悬索桥。

此外,常见的建筑基础型式及选择有以下6种:一是柱下独立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土质较好的框架结构。

二是交叉梁基础(条形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土质一般的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

三是片筏基础(筏板基础),适用于层数不多、土质较弱或层数较多土质较好时用。

四是箱形基础,适用于层数较多、土质较弱的高层建筑。

五是桩基础,适用于地基持力层较深时采用。

六是复合基础,适用于层数较多或土质较弱时采用。

第二部分:广州塔主要施工过程介绍(一)基本情况:广州塔(英语:Canton Tower)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

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

功能楼层:37层(地面以上);塔体面积:4.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

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仅次于东京晴空塔。

(二)结构形式:广州塔属于筒中筒结构,由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结构外框筒以及连接两者之间的组合楼层组成。

其中钢结构外框筒由24根钢柱、46组环梁和1104根斜撑组成。

(三)施工过程,重点介绍基坑支护(地下连续墙加锚索)、桩基础(人工挖孔桩)、核心筒钢筋混凝土施工、外框筒钢结构施工4个部分。

1.基坑支护过程。

基坑支护主要采用600mm厚地下连续墙+预应力锚索支护形式。

连续墙要求入风化岩大于 1.5m。

锚索要求入强风化岩15~19m, 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安全。

第一步,修筑导墙。

首先挖导墙槽,然后按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导墙,内、外导墙之间的宽度即是地下连续墙的宽度。

第二步,泥浆护壁,液压抓斗(成槽机)抓土成槽。

第三步,安装钢筋笼,用导管法灌筑水下混凝土。

第四步,浇筑冠粱,增加连续墙的整体刚度,也为设置内支撑梁做准备。

下一步进行预应力锚索施工,完成基坑支护。

下面是基坑支护的全景,蜘蛛网状的是基坑支护的内支撑梁。

2.桩基础(人工挖孔桩)。

广州塔工程采用桩-筏基础,外筒24根塔柱采用直径3.8米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外筒与核心筒之间采用筏板基础。

人工挖孔桩,是指用人力挖土、现场浇筑的钢筋混凝土桩。

人工挖孔桩直径一般在800毫米以上。

桩的上面设置承台,再用承台梁拉结、连系起来,使各个桩的受力均匀分布,用以支承整个建筑物。

施工要点是,为了防止塌方,人工挖孔桩采取分段挖土、分段护壁的方法施工。

每一节深约一米,每节挖好后再浇注钢筋混凝土护壁,往下施工时以每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

3.核心筒钢筋混凝土施工。

核心筒设在塔的中央,由电梯井、楼梯、通风井、电缆井、公共卫生间和部分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

核心筒先于钢结构施工,原则上核心筒高于钢结构施工面25~35米左右。

核心筒筒壁采用高强混凝土,这样既有利于核心筒自身结构的稳定,又能确保M900D外挂内爬塔吊的爬升、使用安全。

内置14根截面为工字形的劲性柱。

第一步,14根劲性柱吊装到位后临时支护,开始绑扎钢筋,支内模板。

第二步,核心筒外的模板采用爬模,它由爬升模板、爬架和爬升设备三部分组成。

架体系统自带操作平台,模板系统包括混凝土浇筑用全钢大模板和隔热养护模板。

第三步,高压泵送混凝土。

高层混凝土采用一泵到顶的施工方法,能以每秒30米的速度把混凝土泵送到塔顶,时速将近110公里,这种特殊设计的混凝土称为自充填混凝土,很容易流动摊铺开来,靠本身的重量沉淀,是目前高层建筑通用的建材。

4. 外框筒钢结构施工。

预制的外框筒钢结构,环梁、斜撑和柱子是空心的,是用钢板卷成的钢管,焊接完成后,再往钢立柱里面灌混凝土。

做一层,浇一层。

第一步,在人工挖孔桩中预埋柱脚螺栓。

第二步,钢管立柱吊装,与人工挖孔桩连接。

第三步,为保证安装过程中结构的稳定性,斜撑和环梁同步吊装。

第四步,钢管立柱浇筑混凝土,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

钢管上预制的法兰接口,可以将混凝土泵入,钢管柱混凝土按自密实混凝土设计。

第五步,楼层结构安装,本工程共有37层楼层,核心筒和外筒之间通过楼层主梁相连。

第六步,按照顺序,分46段(环梁)依次安装立柱、斜撑、环梁,浇筑钢管混凝土。

立柱截面逐渐递减,底层直径为2米,顶层直径1.2米。

第七步,天线桅杆安装,本工程钢天线桅杆总长度156m,其中格构部分长92.2m,实腹箱型部分长63.8m。

其中格构结构利用塔吊进行安装。

实腹式一体化天线杆,总重约180t,采用“钢绞线承重,液压千斤顶集群作业,计算机同步控制”的提升工艺完成。

第八步,钢结构超声波探伤及除锈涂装作业。

第九步,减震措施,在400到600米的高空,因为强风导致的建筑摇摆位移可能达到一两米。

位移是不怕的,就怕来回猛烈摇荡。

引起来回猛烈摇荡的,是加速度。

减震措施有两个,一是在天线上安装两个18吨的钟摆式金属球,用来缓和天线的摆动;二是利用靠近顶层的中央核心筒安装的两个各540吨容量的铁制消防水箱,用来减少塔体振动的加速度。

如此高空的水池,当然不能“兜头泼下来”。

这样的高度,意味着有极大的水压,对需要扑救的地点和途经管道的破坏力惊人。

因此,在每一个功能区,都设置了分区减压水箱,这些18吨的分区水箱缓冲了高空的压力,并提供了更多的储水量。

此外,从2014年年底开始,广州塔有了新变化:每天19时起,会出现“我爱广州”等各类广告文字。

这些广告位是一个个如手表大小的LED灯片组成的。

第三部分:鲁班奖及广州地区标志性建筑介绍鲁班奖创立于1987年,全称为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该奖项是国内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

诞生之初奖励数额为每年20个。

1996年起,奖励数额每年45个。

2010年起,该奖项每年评审一次,两年颁奖一次,奖励数额约每年100家,均授予创建出一流工程的企业。

截至2015年,广州市获鲁班奖项目共54个。

我从中挑选了10个做介绍,从中不难看出,随着1987广州全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举办,广州城市建设的重心转移到了天河北和珠江新城,形成了新的城市中轴线,中轴线上的建筑也成了新的地标。

1.广州花园酒店,1987年度建筑工程鲁班奖获奖工程。

1985年8月,花园酒店全面开业,成为我国最早的五星级酒店之一;2005年花园酒店收归广州市政府全资国有,成为岭南集团核心企业。

作为“岭南派”建筑的代表作,花园酒店被注入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2.天河体育中心,1988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天河体育中心始建于1984年,毗邻广州东站,与广州第三高楼中信广场(83层)相对。

3.天河城广场,1997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天河城广场是包括天河城购物中心、甲级写字楼-粤海天河城大厦粤海喜来登酒店三位一体的地标性商业地产项目。

4.广州城市大厦,1996年度特别鲁班奖获奖工程。

也叫中国市长大厦,原用于在广州举办东盟市长峰会。

建筑外墙采用金色玻璃幕墙,璀璨生辉,十分醒目。

5.广州东站地铁站,2006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广州东站地铁站是广州地铁一号线及三号线北延段的换乘车站,分别于1999年及2005年启用。

从图片上看,从天河城广场向北,从左至右分别为广州城市大厦、火车东站、中信广场、天河体育场。

6.广州塔,2011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作为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屹立在城市中轴线的珠江南岸,是国内最高、也是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最高的塔桅建筑。

7.广州西塔,2013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IFC),规划报建名称为西塔,位于珠江新城的核心金融商务区,处于城市新中轴线上,主塔楼地面以上103层,高432米。

是目前广州第二高楼。

8.广州东塔,2016年通过竣工验收。

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C F C),规划名称为广州东塔,位于西塔东侧,主塔楼地面以上1016层,高530米。

是目前广州第一高楼。

9.广晟国际大厦,2015年度鲁班奖获奖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