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肺纤维化策略

合集下载

肺纤维化中药治疗方法包括单味中药、二仁汤、补肺汤以及益肺化纤汤

肺纤维化中药治疗方法包括单味中药、二仁汤、补肺汤以及益肺化纤汤

肺纤维化中药治疗方法包括单味中药、二仁汤、补肺汤以及益
肺化纤汤
但具体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

1.单味中药:川芎、虎杖、黄芪等单味中药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合理应用可减轻血管内皮的损伤,也能清除自由基,对保护肺功能有帮助,可改善肺纤维化的病情。

2.二仁汤:主要原料有桃仁、杏仁、半夏以及陈皮,可活血化瘀以及宣肺平喘。

若患者伴有淤血或痰浊症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仁汤治疗,有助病情改善。

3.补肺汤:适用于虚症引发的肺纤维化。

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芍、白术、党参等,具有健脾宣肺及止咳化痰的功效,可控制肺纤维化的病情进展。

4.益肺化纤汤:包括黄芪、太子参、五味子、麦冬等中药,具有益气养阴以及化瘀祛痰的功效,可缓解咳痰咳喘的症状。

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方法

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方法肺纤维化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随时威胁着患者的生命,被誉为“不是癌症的癌症”。

该疾病会出现干咳少痰或少量白痰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蜂窝肺”的形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对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专家说,肺纤维化现在主要靠中医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来看看肺纤维化的中医治疗方法:西医治疗此病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但副作用较大,患者痛苦。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此病的记载,近年来一些研究报道中称此病为“短气”、“咳嗽”、“肺萎”、“肺胀”等。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病理改变特点,将此病称为“肺痹”。

痹者,痹阻不通之意也。

从其微观的变化看,肺间质慢性炎症、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肺间质,成纤维细胞和胶原蛋白增生最终导致肺组织破坏,此乃痹阻于肺的毒邪。

由于毒邪闭阻于肺间质,肺络不通,肺失宣降,失于主气,故而出现呼吸困难、气不得吸、气短动则加重、干咳、喘憋等症状。

该病呈慢性进展,临床表现出缓解期和急性发作期;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又是病情加重的条件。

缓解期症状表现为气虚血瘀、络脉不通、肺失宣降的特点;急性发作期以湿热瘀阻、肺失宣降为特点。

由于患者体质因素及病程长短,常伴有气虚、阴虚等不同,此外该病还与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状态有关。

中医辨证治疗主要分为湿热内阻、肺络不通型,气虚血瘀、肺失宣降型,阴亏血瘀、肺气闭郁型等,辨证治疗常选择现代药理中具有明确的逆转肺纤维化的药物及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相结合,能够做好这种多方面治疗的只有“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

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是以中医腧穴理论为基础,通过拔罐、药物熏蒸、针灸、外贴等多种手法对疾病进行综合的治疗和调理。

通过这种特殊的治疗方法,以绿色(不产生副作用,不伤及其他器官功能)、自然(按照事物的变化规律)为治疗原则,让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又达到了“治未病”的目的。

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在进行调整,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治疗和药物方法组合,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如何治疗肺部纤维化

中医如何治疗肺部纤维化

中医如何治疗肺部纤维化肺部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部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目前,现代医学在治疗肺部纤维化方面虽然有一定的方法,但效果往往有限。

而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为肺部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中医认为,肺部纤维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基础。

正气亏虚,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受外邪,如风、寒、湿、热等,导致肺气不利,宣降失常。

其次,情志失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的忧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气滞血瘀,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再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也可能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上犯于肺。

此外,久病体虚、肺肾亏虚等也与肺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体质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肺部纤维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肺气亏虚型的患者,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以益气补肺;对于肺阴不足型,常用的有麦冬、沙参、百合等,以滋阴润肺;对于痰热壅肺型,常用的有黄芩、鱼腥草、瓜蒌等,以清热化痰;对于血瘀阻肺型,常用的有丹参、赤芍、桃仁等,以活血化瘀。

此外,还有一些具有通络散结作用的中药,如地龙、僵蚕等,也常用于肺部纤维化的治疗。

除了中药内服,中医的外治法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比如艾灸,通过艾灸肺俞、膻中、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中药熏蒸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将具有活血化瘀、化痰止咳等作用的中药进行熏蒸,药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发挥治疗作用。

中医还注重调理患者的饮食起居。

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多食用一些具有润肺、滋阴、清热作用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绿豆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在起居方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治疗策略中医啊,对于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那可是有一套独特的治疗策略。

先来说说啥是肺部纤维化。

这就好比咱们肺里头的那些组织,本来应该是舒舒服服、整整齐齐的,结果不知咋的,变得乱糟糟、硬邦邦的,就像一块失去了弹性的旧抹布,影响了肺正常的工作。

中医认为,肺可是个娇贵的“小家伙”,容易受到各种邪气的侵袭。

比如说,长期吸烟,那烟里的有害物质就像小恶魔,不停地伤害着肺。

还有空气中的灰尘、雾霾啥的,也都不是善茬儿。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病人,是个烟不离手的大叔。

他总觉得自己身体棒着呢,抽烟不算啥事儿。

结果呢,慢慢开始咳嗽,起初他没当回事儿。

后来咳嗽越来越厉害,去医院一查,发现有肺部纤维化的迹象。

这可把他吓坏了,赶紧来找中医帮忙。

中医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讲究的是整体调理。

首先得辨清病因,是外邪入侵,还是自身正气不足。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开出合适的方子。

用药方面,会用一些能润肺、化痰、通络的药材。

就像百合,那可是润肺的好东西,能让肺变得滋润起来。

还有丹参,能活血通络,把肺里那些堵塞的小通道都给打通。

除了吃药,中医还有一些特别的疗法。

比如说艾灸,在一些穴位上点上艾柱,让温热的力量渗透进去,激活肺的活力。

另外,饮食调理也很重要。

多吃些白色的食物,像雪梨、银耳,就像是给肺做了一场温柔的滋养。

那位大叔听了中医的建议,开始戒烟,按时吃药,还经常给自己熬点润肺的汤。

一段时间后,咳嗽明显减轻了,复查的时候,肺部纤维化的情况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总之,中医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就像是给肺来一场精心的呵护和修复,让它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

但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需要病人的配合和坚持,才能战胜这个“小恶魔”,让肺重新欢快地工作起来。

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
从中医的角度看,肺纤维化可分为肺气虚损、气阴两虚,痰瘀阻肺和脾肾阳虚,淤血内阻三种。

以下为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分型疗法。

(1)肺气虚损:咳喘声低、易疲乏,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定喘。

方药:生黄芪30克,生白术、杏仁、紫菀、款冬花、地龙各10克、防风6克,太子参15克,炙麻黄6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2)气阴两虚,痰淤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喘息气短,动则加甚,神疲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腰酸膝软,舌淡红、首薄白或少苔,脉细滑或细弱。

治法:补肺滋肾,化痰活血。

方药:太子参、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各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生黄芪30克,百合30克,胡桃肉15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六味地黄丸。

(3)脾肾阳虚,淤血内阻:咳喘无力,动则加甚,呼多吸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面灰唇紫,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健脾温肾,化痰活血。

方药:熟附于10克、肉桂5克、熟地15克、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泽泻,0克、生黄芪30克、丹参30克、紫菀10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仙灵脾10克。

中成药:人参健脾丸,金匮肾气丸。

温馨提示: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到医院就诊。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防治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防治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的防治肺部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部组织逐渐被纤维瘢痕所取代,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日益加重。

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司呼吸,与人体的气机升降和津液代谢密切相关。

因此,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医认为,肺部纤维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外感六淫之邪,如风、寒、暑、湿、燥、火等,侵袭肺脏,导致肺气失宣,津液输布失常,凝聚为痰,痰瘀互结,久则肺络瘀阻,形成纤维化。

其次,情志失调,如忧思恼怒、抑郁悲伤等,可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肺阴,导致肺失濡润,进而引发纤维化。

再者,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也可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

此外,久病体虚,肺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血瘀内阻,亦可形成肺部纤维化。

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中医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一、宣肺平喘肺气郁闭是肺部纤维化早期常见的病理表现。

患者常出现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

此时,应采用宣肺平喘的方法,使肺气得以宣发,恢复其正常的呼吸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杏仁、紫苏叶、桔梗等。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杏仁能降气止咳平喘;紫苏叶可解表散寒、行气宽中;桔梗开宣肺气、祛痰利咽。

在方剂方面,如麻黄汤、麻杏甘石汤等,均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运用。

二、清肺化痰肺部纤维化患者常伴有肺热痰盛的症状,表现为咳嗽、咯黄痰、发热、口渴等。

此时,需要清肺化痰,以清除肺热,化解痰浊。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桑白皮、鱼腥草、瓜蒌等。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方剂如泻白散、清金化痰汤等,可根据病情进行选择和调整。

三、补肺益气肺气亏虚是肺部纤维化中后期常见的证候。

患者多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易感冒等。

治疗应以补肺益气为主,增强肺气的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等。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疾病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疾病

中医如何从肺论治肺部纤维化疾病肺部纤维化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其特征为肺部组织的纤维化改变,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对于肺部纤维化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当各种因素导致肺的生理功能失调时,就可能引发肺部纤维化疾病。

从病因病机来看,肺部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多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久病体虚等因素有关。

外感六淫之邪,如风、寒、暑、湿、燥、火,尤其是燥邪和寒邪,最易侵袭肺脏,损伤肺气,导致肺失宣降,津液输布失常,进而聚湿生痰,痰瘀互结,痹阻肺络,形成纤维化。

内伤七情,如忧思恼怒、悲哀过度等,可使气机郁滞,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气血运行不畅,久则瘀阻肺络。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生痰,上渍于肺。

劳倦过度,久病体虚,可导致肺气不足,无力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从而形成痰瘀,阻于肺络。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证型有肺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痰热壅肺证、痰瘀阻肺证等。

肺气亏虚证,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声低,自汗畏风,容易感冒等。

治疗以补肺益气为主,常用方剂如玉屏风散加减。

药物如黄芪、白术、防风等,可增强肺气,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肺阴亏虚证,常见咳嗽少痰,或痰中带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症状。

治疗以滋阴润肺为主,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其中沙参、麦冬、玉竹等药物,能滋养肺阴,润肺止咳。

痰热壅肺证,多有咳嗽,咯痰黄稠,气喘,胸痛,发热等表现。

治法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常用方剂为清金化痰汤加减。

黄芩、栀子、知母等药可清热泻火,瓜蒌、贝母、桔梗等能化痰止咳。

痰瘀阻肺证,往往咳嗽,痰多质稠,色白或黄,胸部刺痛,唇甲紫绀。

治疗当化痰祛瘀,宣肺通络,可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半夏、陈皮化痰,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

肺纤维化如何治疗-中医疗法

肺纤维化如何治疗-中医疗法

肺纤维化如何治疗-中医疗法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

肺部组织遭受损害,细胞在长期不断的自我修复过程中,原有的功能组织被大量的没有任何功能的纤维化组织所替代,肺部组织出现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以及传统治疗无效的根本原因。

那么肺纤维化如何治疗-中医疗法?肺纤维化在中医隶属于肺痹范畴。

中医从脉象,舌象方面进行整体辨证施治后,针对不同个体给予中药汤剂口服,同时,中医可通过穴位拔罐、贴膏、气功康复等辅助手段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延长生命时间。

养阴益肺通络疗法治疗肺纤维化是董瑞院长历经三十年的中医生涯,运用中医药基础理论,汲取传统医学之精华,依据古书记载和收集民间中医治疗肺痿病的古方验方,针对肺痿病的诊治过程和理法方药的应用充分体现中医的思维理论,在肺痿病的不同病程阶段的中医症候和临床表现特点及中医辨证施治。

2010年12月养阴益肺通络疗法治疗肺纤维化获得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在郑州颁奖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凯先教授亲自为董瑞院长颁奖。

2012年2月25 日,养阴益肺通络疗法的代表方剂“养阴益肺通络丸”经过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层层评审,最终被批准为首都十病十药中医药研发项目。

2012年2月29日,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又被国家十二五肺病重点专科,北京康益德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肺病专家组成员又将养阴益肺疗法列为医院肺纤维化防治重点方案之一。

养阴益肺通络疗法已经成为董瑞院长治疗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的首席方案。

上文中提到了肺间质这个词,相信很多患者朋友在阅读本文时都对这个词不太了解,下面就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下:什么是肺间质?什么是肺实质?肺组织是由肺实质与肺间质组成。

肺间质是指肺泡上皮细胞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底膜之间间隙,间隙中有肺泡膈内血管和淋巴周围组织,以及细支气管和支气管周围组织。

肺实质为肺部具有其他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管、肺泡囊、肺泡与肺泡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l NE sE C0M M UNi T Y 00cToR S
沦著 ・ 社 区巾 药
玉液 , } f l 血 2~3滴 , 直刺 廉泉 0 . 6_ 4 - 0 . 2 寸; 面平刺 鱼腰 0 . 7±0 . 1寸 ; 尿闭 或尿 失禁: 向中极斜剌关元 1 . 2±0 . 2寸 , 直刺
1 訾明杰. 针 灸 治 疗 中 风 痉 挛 瘫 痪 疗 效 平 定 标准述评. 中 困针 灸 , 2 0 0 6, 2 6 ( 8 ) : 5 9 9 . 2 中医研 究院. 针 灸研究进 展. 北京: 人 民 卫
生出版社 , 1 9 8 1 : 2 8 7 .
药期问禁炯酒 , 忌食辛辣 , 刺激性食物。注 意休息, 保持心情舒畅 , 避免过度刺激 。 针 灸操作方 法 : 常规 消毒后 , 选 用 2 8~3 0号毫 针 进行 针 刺 治疗 。失语 : 向 下斜刺 哑 门 0 . 8±0 . 2寸 , 直刺廉 泉 0 . 6
证施治 。取穴 中合谷 、 曲池 、 肩 禺、 足 里 为阳明经 穴 , 阳明经 是多气 多血 之经 , 古 有“ 治痿 独 取 阳明 ” 之说, 阳明经 穴 可调 气『 舡以营养肢体 。与三 阴交 、 委中 、 风 市、
环跳 、 阳陵泉等 穴相 配 , 具 有益 气活 『 f f 【 祛
瘀通络之功效 。头 面部诸穴可舒筋通 络 ,
有 助 于 消 除 症 状 。施 以平 补 平 泻 法 , 虚 实
寸。两组 穴位交替使用 。
结 果
症 均 可 应 用 。 在 治 疗 中 注 意 一 般 在 强 直 性瘫痪 多用 泻 法 , 在 迟 缓 性 瘫 痪 中 多 用
补法 。
右, 每剂煎煮 2次 , 将 2次药液混合后均分 ,
三阴交 1 . 4± 0 . 2寸 。 直 NA, 髂1 . 2± 0 . 2 络、 血 脉 。病 因 以 内 伤 积 损 为 主 , 加 之 肾
绎中药配合针 灸治 疗脑 血栓 患者 5 0例 , 疗效 显著 。
资 料 与 方 法
气衰 弱 , 阳气不足 , 致气 血运行 受阻 , 肌肤 筋 脉失于濡养 而为病 。病 情轻 者仅 限 于 血脉 经络 , 重者常波及有关脏腑 。从临床
±0 . 2寸 ; 乔 咽困难 : 用 i棱针点 刺金 津 、
历代 医家对 本病的病 因病机 、 辩证 论 治有着全 面 的记 载 。本病 的病 变部位
以头 部 为 主 , 常涉及 心 、 肝、 肾、 脾 以 及 经
3 阁家中 医药管理 局. 中 医 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南京 : 南 京 大 学 出版 社 , 1 9 9 5: 1 8 9 .
4 5 。 角斜刺 肾俞 、 气海俞 0 . 8土 0 . 2寸 , 向
脊椎方 向 4 5 。 角 斜刺 大肠 俞 、 关 元俞 1 . 0
± 0 . 2寸 。 直 刺 绝 骨 1 . 4±0 . 2寸 , 直 刺 足 里 2 . 0 -0 4 . 5寸 , 直 刺 三阴交 1 . 4± 0 . 2寸 , 直 刺 陷谷 、 太冲、 太溪 0 . 8±0 . 2
上 看 脑 血 栓 患 者均 有 不 同程 度 的偏 瘫 、 麻
本组患 者 5 0例 , 男3 0例 , 女 2 0例 ;
年龄 4 O~5 O岁 6例 , 5 0~ 6 0岁 2 8例 ; 6 0 岁以_ I : 1 6例 。 其 中 完 全 偏 瘫 8例 , 不 完
寸, 向脊柱方 向 4 5 。 角斜刺 肾俞 0 . 8± 0 . 2
寸; 上肢 瘫 痪 : 向上平 刺 臂 孺 2 . 5±0 . 5 寸, 直 刺 曲池 1 . 2 4 - 0 . 2寸 , 直刺 天井 0 . 8 ± 0 . 2寸 , 斜刺温 溜 1 . 2 -0 4 . 2寸 , 直 刺 合 谷、 内关 1 . 2±0 . 2寸 ; 下 肢瘫 痪 : 直 刺 秩
木、 畏寒 , 乃一 派气 虚 、 血行 痹阻 、 肢 体失
于温 煦 之 象 , 故 认 为 气 虚 衰 弱 是 导 致 本 病 发 生 的 内在 因 素 。气 虚 m 瘀 、 经 脉 瘀 阻 为 主要 的病 理机 制 。 因此 , 针 对 病 机 采 取 益 气 活 、 祛瘀通 络 , 滋 阴 潜 阳 熄 风 之 法 辩
血、 祛瘀通 络为原 则 , 采用 补 阳还五 汤加 减 。方 剂如下 : 生黄 茛 5 0 g ( 根 据 患者 病情逐 渐 增 加 到 1 0 0 g ) , 当归 1 5 g , 川 芎
1 0 g , 红花 1 0 g , 桃 1 0 g , 赤芍 1 5 g , 地 龙 1 0 g , 丹参 2 5 g 。临证加减 : 头痛 、 眩 晕 加 石 决明 1 5 g , 天麻 7 . 5 g , 钩藤 2 0 g ; 口眼 喁 斜 加儒 蚕 1 0 g ; 言 语 不 利加 石菖 蒲 1 0 g 。 服 用方 法 : 每 剂 药 用 冷 水 浸 泡 1~2小 时 后 煮沸 , 文火煎 煮 2 0分 钟 , 取药液 1 0 0 m l 左
早晚饭后 4 o分 钟 服 药 , 1 0 0 m l / 次 左 右 。 服
治 愈 3 0例 ( 5 0 %) ,显 效 8 例
( 1 3 . 3 %) , 好转 1 9例 ( 3 2 %) , 无 效 4例 ( 4 . 7 %) , 总有效率 9 5 . 3 %。
讨 论
参 考 文献
全偏瘫 3 8例 , 共 济失 调 2例 。患者 均 以 病史 、 临床 症状 、 典 型体 征及 C T、 核 磁检
查结 果为诊断依据 , 确诊为本病 。 治疗方 法 : 中 药 治 疗 采 用 以 益 气 活
边 1 . 2± 0 . 2寸 , 直 刺环 跳 3 . 0 -0 4 . 5寸 , 直刺承扶 、 承山 1 . 4± 0 . 2寸 , 向脊椎 方 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