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的合成工艺

合集下载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水解聚马来酸酐(PMLA)是由聚乙烯亚胺(PEI)和马来酸(MA)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它具有优异的性能,包括耐碱性、耐酸碱性和机械性能,可用于汽车行业、石油行业和石化行业。

因此,合成水解聚马来酸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在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单步法、多步法和底物溶液法。

其中,单步法将聚乙烯亚胺(PEI)、邻氯苯甲醛(PVDF)和马来酸(MA)混合搅拌,使马来酸(MA)与聚乙烯亚胺(PEI)发生缩合反应,并加入钠氢化物进行水解,得到水解聚马来酸酐(PMLA)。

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条件简单,反应温度较低,控制较容易。

多步法首先将聚乙烯亚胺(PEI)、马来酸(MA)和邻氯苯甲醛(PVDF)混合搅拌,伴随着不断加热,将马来酸(MA)与聚乙烯亚胺(PEI)发生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体,再加入钠氢化物进行水解,得到水解聚马来酸酐(PMLA)。

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时间较短,合成效率较高,同时可以产生高分子量的产物。

底物溶液法是一种用于合成水解聚马来酸酐(PMLA)的有效方法。

该方法将聚乙烯亚胺(PEI)、马来酸(MA)和邻氯苯甲醛(PVDF)混合溶解为溶液,伴随着加热,在缩合反应的同时,将溶液加入钠氢化物,使其发生水解,得到水解聚马来酸酐(PMLA)。

该方法的优点是反应时间短、合成效率高,减少了反应过程中的副反应,保证合成物的纯度,并且可以产生高分子量的产物。

在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反应过程中,分子量的控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改变添加底物的浓度,进行单一或多步反应,以改变反应溶液比例。

此外,温度、pH值和添加剂种类也可以用于控制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布。

总之,水解聚马来酸酐(PMLA)具有优越的性能,是用于汽车行业、石油行业和石化行业的理想材料,合成水解聚马来酸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对常用的多种水解反应方法进行了回顾性介绍,即单步法、多步法和底物溶液法。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秦增全,尹宝霖,温路新,刘道杰申请号:CN93112137.X
申请日:19930830
公开号:CN1099762A
公开日:
199503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处理剂水解聚马来烯酸酐 (HPMA)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是将马来酸酐加热熔 化,控制一定温度,加入HO引发聚合,就可制备出 HPMA,其质量指标符合GB10535-89要求,该法工 艺简单,无污染,生产效率高,投资小,易于实现工业 化。

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申请人:聊城师范学院
地址:252059 山东省聊城市文化路34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山东省高等院校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郭逢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1聚马来酸酐的概述聚马来酸酐(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是一种原子结构安稳的热塑性树脂,由马来酸甲酯经聚合反应而成,是一种透明树脂,性能优异,此物体重量轻、耐热、耐冻、耐腐蚀及无毒、无污染,密度远低于金属,施工方便,且具有抗冲击性能好、耐紫外线强度高等特点,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聚合反应合成聚马来酸酐PMMA的合成反应要求使用高纯度的马来酸甲酯、清水、醋酸钠作为原料,在容器内充分搅拌,加入液体活化剂(如丙酮),用铣削小研磨机研磨到颗粒度小于1mm,在容器内进行热加热以加速反应,使之达到热加热剂的低温催化反应,从而得到PMMA。

当PMMA的分子量到达所要求的时候,就可以停止反应,使PMMA变得更稳定,以便后续的涂层等处理。

3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主要是指对PMMA的分子结构进行处理,使其可以被水解分解。

水解PMMA的过程主要包括聚酯基金属联合水解法和混合催化水解法。

聚酯基金属联合水解法,其原理是将PMMA分子与金属离子结合后,形成PMMA-金属共价键,使金属离子稳定催化水解,从而可以得到水解后的低分子量的聚酯物质。

混合催化水解法,是指将PMMA在催化剂(如硫酸)的作用下,形成PMMA-催化剂共价键,使其可以水解分解,从而使低分子量聚酯物质被分离出来。

4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应用水解聚马来酸酐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医疗器械,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器械,如植入式硬件、定位植入物、器官外科诊断仪器及内窥镜;也可以用于制造电子散热器、吸声材料和光学元件;也可以用于制造涂饰性的薄膜,如食品包装薄膜、家用品用薄膜及硬度膜;可以用于造纸、印刷和织造等行业的涂料和胶粘剂,以提高产品的抗氧化性、耐酸碱性能。

5结论聚马来酸酐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热塑性树脂,在多方面,如电子散热、医疗器械制造以及涂饰性薄膜等有着广泛的应用。

经水解聚马来酸酐处理后,其低分子量聚酯物质有着更优越的性能,可以满足更多应用需求。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工艺及其性能测试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工艺及其性能测试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工艺及其性能测试
水解聚马来酸酐合成工艺的简单介绍
聚马来酸酐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它可以用于生产各种结构复杂的高精密复合材料,
如橡胶件、皮革件、厨具等。

聚马来酸酐的生产主要是通过水解的方法来实现的。

水解聚
马来酸酐的合成工艺包括:用低盐度水解高纯度聚马来酸,并使用聚合破坏剂和存在温度
调节器、搅拌器、分散剂和乳化剂的一系列参数,使得水溶液变得充分混合均匀,然后使
用核酸酶和解离酶调节PH值。

最终得到溶液聚马来酸酐。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性能测试
一般来说,水解聚马来酸酐的性能测试主要有:结构参数测试、分子量测试、晶型测试、
热属性测试、溶解性测试、延伸性测试和粘度测试等。

在分子量测试中,一般使用分子量
分析仪进行测试,以确定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分子量。

在晶型检测中,使用X射线衍射仪来
检测,以确定它的晶体类型。

在热属性测试中,使用热重量分析仪来测试,以确定它的热
属性,如熔点、融点、灼点、熔融温度等。

在溶解性测试中,通常使用溶解度仪来检测,
以确定它的溶解性。

在延伸性测试中,使用哑铃法定义的延伸性,以确定带屈曲的延伸性。

最后,在粘度测试中,使用粘度计来检测,以确定聚马来酸酐的粘度。

综上所述,水解聚马来酸酐合成工艺通过水解,并且通过多种参数的优化,可以得到优质
的聚马来酸酐,而聚马来酸酐的性能测试则主要着重其结构信息、分子量、晶型、热属性、溶解性、延伸性和粘度等性能。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的研究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的研究

摘要由于工业用水循环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浓缩造成水中矿物质含量增加,给管道和设备带来了腐蚀问题,需要投加缓蚀剂以保证循环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聚合物缓蚀剂是缓蚀剂中最重要的一种。

然而,目前应用于工业中的缓蚀剂,大多数是生产过程有毒的环境非友好型的化学品,这与提出的“绿色化学”的理念相悖。

因此,研制生产过程清洁,对环境无毒无害的缓蚀剂是当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重点。

水解聚马来酸酐过去一直采用有机溶剂法制备,其工艺存在反应周期长,需要大量的溶剂和昂贵的引发剂,产品成本高,溶剂回收困难,对环境有污染等缺点。

本文针对水解聚马来酸酐传统生产工艺的缺点,以水为溶剂,过氧化氢为引发剂,硫酸亚铁为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了水解聚马来酸酐。

同时通过设计正交实验对HPMA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合成条件:聚合反应温度为120℃,马来酸酐用量为40g,蒸馏水用量为30ml,催化剂用量为0.0300g,引发剂用量为30ml。

在此条件下合成产品的固体含量为最大。

利用红外光谱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了表征,发现谱图上具有HPMA的特征基团的波长。

利用静止挂片失重法研究HPMA在标准腐蚀实验水中对A3钢和黄铜均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基本上可以作为工业循环水中的缓蚀剂使用;同时采用极化曲线对HPMA的缓蚀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研究,从实验数据分析出:HPMA对A3钢和黄铜均有较好的耐点蚀作用,而HPMA对A3钢和黄铜有阴极缓蚀作用。

关键词绿色化学缓蚀剂水解聚马来酸酐AbstractThe corrosion of equipments and pipelines is caused by the mineral content increased in the industrial circulating water, which has been circulated to use and concentrated. For evenly normal operation, corrosion inhibitors should be applied in the circulating water system. Polymer corrosion inhibitors are a most important kind in all corrosion inhibitors. Then, the most corrosion inhibitors applied in the industry are the chemical substances, which contain poisonou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non-environmental-protection chemicals at present. The phenomenon is contrary to the view of green chemistry put forward recently. So it is current orientation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the corrosion inhibitors, which are yielded clearl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rrosion inhibitors at homed and aboard.Hydrolyzed poly maleic anhydride(HPMA)was produced in an organic solvent in the presence of an oil-soluble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at industrial scale. However, this process had disadvantages as following: it needed long period time, high production cost because it needed a great deal of organic solvent and expensive oil-soluble initiating agent and causing severel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having potential fire dangers and so on.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HPMA was Synthesized in water as the only polymerization medium in the presence of iron (Ⅱ)sulfate as catalyst, by the aid of hydrogen peroxide as the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At the same time, orthogonal experiment was adopted to optimize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synthesis process. The optimal synthesis condition are as followings: polymeric reaction temperature 120℃, the dosage of maleic anhydride 40g,the dosage of distilled water30ml,the dosage of catalyst 0.0300g, the dosage of initiating agent 30ml. In this condition, solid content of synthesis product was the largest one. Synthesis product was analyzed by infrared spectrum, and the result states that the product has characteristics with HPMA group of wavelengths.HPMA has certain corrosion inhibition performance to the A3 steel and brass in the standard experimental water by static coupon test. So it would be applied in the industrial circulating water. At the same time, the mechanism and corrosion inhibit- tors performance are researched with polarization curve. From theexperimental data,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HPMA has the pitting resistance effect on A3 steel and brass, and cathode inhibition influence on A3 and brass.Key words green chemistry corrosion-inhibitorhydrolyzed poly maleic anhydrid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 (1)1.2工业循环水中缓蚀剂的简介 (3)1.2.1缓蚀剂的定义和特点 (3)1.2.2缓蚀剂的分类 (3)1.2.3缓蚀剂的作用机理 (6)1.2.4缓蚀剂的研究方法 (8)1.2.5缓蚀剂的开发方向 (9)1.3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及应用简介 (10)1.3.1水解聚马来酸酐的性能 (10)1.3.2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方法 (11)1.3.3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应用 (13)1.3.4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发展前景 (15)1.4论文的主要工作 (15)第2章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 (16)2.1实验目的 (16)2.2实验药品及仪器 (16)2.2.1实验药品 (16)2.2.2实验仪器 (16)2.3实验原理 (17)2.4实验步骤 (17)2.5正交实验设计 (17)2.6产品固体含量的测定 (19)2.6.1实验目的 (19)2.6.2实验原理 (19)2.6.3实验仪器 (19)2.6.4实验方法 (19)2.7实验结果及分析 (20)2.7.1合成实验现象总结 (20)2.7.2固体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20)第3章水解聚马来酸酐的红外光谱 (24)3.1实验目的 (24)3.2实验原理 (24)3.3实验仪器 (24)3.4实验步骤 (24)3.5实验结果及分析 (24)第4章水解聚马来酸酐缓蚀性能的研究 (26)4.1静止挂片失重法研究水解聚马来酸酐缓蚀性能 (26)4.1.1实验目的 (26)4.1.2实验原理 (26)4.1.3实验药品及仪器 (27)4.1.4实验条件 (27)4.1.5实验步骤 (28)4.1.5实验结果及分析 (29)4.2极化曲线法研究水解聚马来酸酐的缓蚀性能 (30)4.2.1实验目的 (30)4.2.2实验原理 (30)4.2.3实验仪器和实验条件 (31)4.2.4实验步骤 (32)4.2.5实验结果及分析 (32)结论 (43)致谢 (44)参考文献 (45)附录1中文译文 (47)附录2外文文献 (55)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造成了世界水危机的加剧,因此必须保护水体环境,合理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

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
徐景峰;傅春霞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13(40)12
【摘要】以水为溶剂,以Fe2+、Cu2+以及金属M氧化物的混合物为催化剂,以30%的过氧化氢为引发剂,合成了分子量在700以上的水解聚马来酸酐;以阻垢率为指
标确定了催化剂、引发剂的量及反应温度等合成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
m(Fe2+)∶m(Cu2+)=2∶1,m(Fe2++Cu2+)∶m(马来酸酐)=5∶106~
7∶106,m(金属M氧化物)∶m(马来酸酐)=2∶105时,反应温度105℃,反应时间
4~5 h,产品性能最好;产品质量浓度为10 mg/L时,阻垢率达40%以上,阻垢性能优于同类市场商品.
【总页数】2页(P71-72)
【作者】徐景峰;傅春霞
【作者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系,江苏常州213164;常
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技术系,江苏常州21316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
【相关文献】
1.水解聚马来酸酐合成聚羧酸盐助磨剂 [J], 张海波;师广岭;李东敏;尚海涛
2.水解聚马来酸酐绿色合成工艺及其在合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J], 王雨;韩剑宏;
田颖
3.绿色阻垢剂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及其复配物性能研究 [J], 郭莲梅;唐建华;龙军;游宇坤;陈科
4.水解聚马来酸酐合成工艺研究 [J], 刘凯;吴志康;刘建平
5.水解聚马来酸酐合成中催化和引发体系的优选 [J], 李东升;徐景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解聚马来酸酐结构式

水解聚马来酸酐结构式

水解聚马来酸酐结构式
聚马来酸酐是一种由马来酸酐分子通过醚化反应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它具有两个酸酐基团和两个醚基团,是高分子化学中的重要基础化合物。

水解聚马来酸
酐是将这种大分子化合物通过水解反应转换为马来酸和其他低分子量的物质。

具体的化学反应如下:聚马来酸酐+水→马来酸+其它低分子物质。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聚马来酸酐作为反应物,在水的作用下被分解为马来酸以及其他低分子物质,完成了水解的过程。

结构式也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聚马来酸酐的水解反应具有一定的条件要求,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催化剂的存在,这样才能使聚马来酸酐充分地与水反应,生成马
来酸和其它低分子物质。

在实际的化工生产中,聚马来酸酐的水解反应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使聚马来酸酐更好地分解,得到更多的马来酸,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化工
生产的效率。

聚马来酸酐的水解反应过程,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化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199705-水解聚马来酸酐生产新工艺研究

199705-水解聚马来酸酐生产新工艺研究

试验研究收稿日期:1996-09-20 3鲍其鼐教授现为金山石化研究总院副总,本院水组同志参加部分研究工作,在此一并致谢!水解聚马来酸酐生产新工艺研究金陵石化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 朱城临 邱靖 鲍其鼐3 摘要 以水为溶剂,2715%H 2O 2为引发剂,在特制催化剂作用下,生产出符合国标要求的澄清透明棕黄色水解聚马来酸酐产品,产品溴值小于150mg/g ,存放期超过3年,产品收率达98%,产品性能优于老工艺,而成本下降20%,彻底改变了原工艺中大量使用甲苯和BPO 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4h 缩短至4h ,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水解聚马来酸酐 水法聚合 催化剂 聚马来酸(俗称水解聚马来酸酐)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垢分散剂,广泛应用于循环冷却水、油田注水、原油脱水和锅炉水处理,具有良好的抑制水垢生成和剥离老垢作用。

目前国内厂家基本采用甲苯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简称BPO )作引发剂,先聚合,后水解的生产工艺。

该工艺生产周期长、能耗大、产品溴值高、残留单体含量高、存放易分层、操作复杂、环境污染大、生产成本高。

据不完全统计,1991~1994年全国十个生产厂家仅一家产品达到国标要求,往往表现为产品溴值高,存放易变质分层,严重影响了该产品的使用推广,造成生产厂家和用户的很大损失。

针对水解聚马来酸酐传统生产工艺的缺点开发出一种新工艺,该工艺以水作溶剂,2715%双氧水作引发剂,在特制催化剂作用下,一步反应生产高质量水解聚马来酸酐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标要求。

该工艺克服了传统工艺大量使用有机溶剂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 实验111 原料 顺丁烯二酸酐(工业品) 马鞍山化工厂 双氧水 (2715%) 太仓化肥厂 催化剂 (工业品) 自制112 工艺路线O C CH CH COO+H 2O △CH COOH CHCOOHm CH COOH CH COOH+nOC CH CH COOCat +H 2O 2△OC αCHCH φCOCH εCOOH αCHCOOH O113 合成步骤 首先将200份顺酐、80份水、一份催化剂加入釜内,加热回流后,在确定温度下3h 内滴完100份双氧水,反应完成后,加热回流30min ,即可得到400份固含量为50%、溴值小于160mg/g 、分子量(vpo )大于300,澄清透明棕黄色水解聚马来酸酐产品,存放三年不分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的合成工艺
摘要: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对CaCO3和Ca3(P04)2的阻垢效果好,是非常适合工业循环冷却水的阻垢剂;本工艺合成水解聚马来酸酐(HPMA)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成本低、绿色无污染;所用催化剂及引发剂价兼易得、用量少、活性高;该工艺工序较为简单,安全系数较高,生产周期较短,能耗较低,产量较高,有利于批量生产;原材料利用率高、无污染环境的废物产生。

关键词:水解聚马来酸酐;阻垢;水处理;
1、理论依据
以《应用化工》、《21世纪水处理剂发展战略[J ]环境工程》为依据。

2、反应原理
反应式:见右式。

其合成原理是:在引发剂、催化剂作用下将马来酸酐分子内不饱和双键断裂,从而自身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水解聚马来酸酐。

3、生产工艺简介
由于马来酸酐碳碳双健的电子云密度低、空间位阻大,难以均聚,是合成反应的瓶颈。

目前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以生产聚马来酸酐:1、辐射聚合法,它需要一个辐射源设备,条件高,多用于科学研究,在工业上应用基本没有。

2、有机溶剂聚合法,该法采用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苯甲酰等为引发剂,用苯、甲苯、二甲苯等为有机溶剂,早期合成聚马来酸酐的工业化生产,多采用此法,此法的缺点是由于有机溶剂的使用和回收,能耗大且易燃易爆,工艺复杂,引发剂价格昂贵且用量较大,造成生产成本高。

3、水溶液聚合法,该法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优点是消除了苯类有机溶剂潜在的危险,安全卫生,工艺简化,但缺点是引发剂用量大,需要合适的催化剂,目前已经有一些工业化的生产。

通过实验研究,找到一类廉价易得的有效催化剂,通过实验室合成和工业试生产证明了水溶液聚合法工艺已经成熟,能够合成出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4、产品合成实验过程
本实验主要是温度及回流时间的控制,这两项因素控制得成功与否决定了产品的质量:
4.1温度控制
将顺酐、水、硫酸铁铵加入四口瓶后开始升温,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反应1小时,将温度分别取80、90、100、110、120℃,实验中发现,当温度到达105℃
时经化验产品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产品的外观为棕红色透明药剂、密度为1.22g/cm3(国家标准为 1.18g/cm3)、固体含量53%(国家标准为48%),在105--110℃时产品各项指标基本不变,超过110℃时,投加双氧水反应剧烈并且喷出瓶外,实验无法进行。

所以,为了节约时间及能源,最高控制温度试验点取为105℃。

得到产品指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表1:
表1 产品指标随反应温度变化
4.2回流(反应)时间控制
当温度达到105℃后开始缓慢滴加过氧化氢,保温回流反应。

根据资料:反应温度105℃左右时回流理论时间为60-90分钟,我们在实验室将回流时间从60、70、80、90取了4个点进行实验,发现反应时间为70-80分钟时已经得到棕红色产品水解聚马来酸酐。

经过检测,产品指标均达到最好,所以,反应时间定在75分钟。

产品指标随反应时间变化情况如表2:
表2 产品指标随反应时间变化
结论:该实验反应温度为105℃;反应时间为75分钟。

为了更加接近生产,我们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05℃,反应时间控制在75分钟又进行了工业化中试实验,中试产品的各项指标经过检测均超过了国家标准。

5、产品阻垢效果实验
本工艺目的是合成能够应用于生产的合格产品,为了检验其对生产的适用性,我们在实验室做了产品的模拟生产阻垢实验,取回用工业补充水进行动态阻垢实验,对实验室产品、外买某公司产品、终试产品同步进行阻垢实验,经实验,产品阻垢率分别为96.6%、95.8%、97.4%。

这说明本产品性能合格,可以适应生产需要。

6、工业化生产流程
本课题如果正式实施,需要建一条生产线:
6.1厂房:本生产流程比较简洁,要求不高,厂房面积不需很大。

6.2设备:本生产线设计使用一个500L的反应釜。

反应釜由釜体、釜盖、夹套、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等组成,含电加热装置和冷凝回流装置,使用压力:0.2~0.4Mpa,使用温度为0~200℃。

6.3操作:本工艺操作简单,具体如下:a、加料及反应过程:由操作人员将原料马来酸酐从反应釜的加料孔一次性加入,再加入定量的水和催化剂,接着打开电加热升高温度到100℃,停止电加热,打开阀门缓慢滴双氧水,控制反应温度为105℃,75分钟后,反应结束;b、出产品:产品合成结束后,自然冷却到室温,打开反应釜下端的出料口出料;c、产品装置:由于本产品产量不大,用25L的塑料桶装置就可。

6.4 存储:本产品显酸性,所以可以用塑料罐存储。

设计存储一个月,存储量为125÷12=10.4吨,产品密度以1.22g/m³计,通过了解,一个3m³的塑料罐价值1000元,则10.4÷3÷1.22=2.84只,即需要4个塑料罐(其中一个备用),价值4000元。

7、经济核算:
通过生产,每生产1吨水解聚马来酸酐需要原材料成本3555.2元,水电能源动力费用126.2元,人工成本720元,设备成本(以10年折旧计算)12.2元,合计总成本4413.6元。

以每吨7200元/吨(含票价)销售,同时扣除附加税及管理成本,可达到利润每年20.6万元。

8、结论:
本工艺操作简单、投入少、见效快,是一个成功的合成工艺方法,而且利润可观,而且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增加反应釜容量从而增加产品产量以进一步增加效益。

参考文献
[1]熊蓉春.绿色化学与21世纪水处理剂发展战略[J]环境工程,2000
[2]张洪利.魏丹.徐飞.蔡鹏.张家梁水解聚马来酸酐的最新合成工艺研究-应用化工2008
[3]严瑞宣水溶性高分子应用化工,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