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区洪涝灾害规律分析

合集下载

江西山洪灾害系统特征以及区划防治初步研究

江西山洪灾害系统特征以及区划防治初步研究

江西山洪灾害系统特征以及区划防治初步研究摘要分析了江西省山洪灾害系统的总体特征以及山洪灾害高发区灾害产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并根据其发生特征,结合地形、地貌以及气候因子,通过综合分析将江西划分为三大山洪灾害特征一致性的区域。

山洪灾害风险性以江西省东北部怀玉山区,西部的罗霄山和九岭山区以及江西省东南部的武夷山区的危险度较高,而中北部的湖区平原地区则危险性较小,其他区域则介于两者中间。

关键词山洪灾害影响因子灾害特征风险区划一、引言由于区域性防洪的需要,山洪灾害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山洪灾害的全国性规律研究。

其他国家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相关研究。

我国目前对山洪灾害的规律性和危险度的评价方法比较少,仅对一种特殊的山洪灾害——泥石流有部分研究。

本文对江西省山洪灾害系统特征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江西省山洪灾害危险度区划的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二、江西省山洪灾害系统的整体特征江西省多山的地形和处于季风区的暴雨气候,使得山洪灾害在江西省发生的强度、频度和危害程度具有一定特点,整个江西省山洪灾害系统具有如下的特征:1.灾害范围广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边缘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北部平原坦荡,四周渐次向鄱阳湖倾斜,形成南窄北宽以鄱阳湖为底部的盆状地形。

江西省山地以及丘陵面积广大,约占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二。

几乎江西省大部分的县市都有过山洪灾害发生的记录。

根据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技术大纲中对山洪灾害的定义,将地形平坦,历史上山洪灾害很少的区域,如赣北鄱阳湖平原分为非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46436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7.8%。

其它地区则为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120511km2,占江西省全省总土地面积的72.2%。

2.暴雨频发江西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654mm。

由于受季风环流和地形影响,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均较大,最多年降雨量可达最少年降雨量的2~3倍。

2014全国高考地理真题整理——自然灾害(有答案)

2014全国高考地理真题整理——自然灾害(有答案)

专题九 自然灾害特训一.选择题1.【2014高考天津卷】在图2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水资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C.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解析:图中所示的月份是5月份,此时正值华北地区春耕时节以及冬小麦生长旺盛季节,对水需求量大。

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

水源短缺,容易造成旱灾,对农业生产不利,故B 项正确。

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但这些并不一定会造成旱灾,故A 、C 项错误。

植被的多少对旱灾的影响较小,故D 项错误。

2.【2014高考天津卷】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B.震中距C.烈度D.震源深度[解析]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建筑物等影响的强弱程度。

一个地区的烈度,与该次地震的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有关,因此,城市制定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烈度,【2014高考重庆卷】图1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l ,完成3~4题。

3. 图1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 .年降水量少B .夏季降水多C .冬季降水少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 .流速减小B .流速加大C .水位涨落D .水位稳定此题需要发挥联想,水位的涨落会加速库岸的风化,同时涨水时水体对库岸有支撑作用,而退水是这个作用消失,从而引起库岸滑坡。

【2013高考重庆卷】图1是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问题 月均降水量 滑坡频月均降水量滑坡频率图1 2520151050 0 60 50 40 30 20 10 0100 200300400500600 700 800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800 125 127 129131 133 135 东经(°) 年降水量(m m ) 海拔(m )降水量 海 拔 图1 甲 乙 5.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 .虫害B .冻害C .滑坡D .洪水 乙地纬度高春季北方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而冬季的积雪不足以产生洪水的危害;纬度高 气温低 病虫害少;春季降水少,平原地形更不会发生滑坡。

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11 自然灾害 学生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 (新高考)2021届小题必练11 自然灾害 学生版

小题必练11: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020·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为A.3到5月B.6到9月C.10月到12月D.12月至次年2月2.下列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完善抗洪排涝系统B.培育推广耐涝作物C.改变熟制和土地利用方式D.开展防灾减灾教育2020年2月13日,澳大利亚燃烧了7个月的森林大火终于熄灭了。

图a表示澳大利亚不同地区最容易发生火灾的季节,图b是达尔文市气候统计图。

完成下面小题。

3.澳大利亚火灾分布的特点是A.3-5月火灾分布的范围最广B.12-2月火灾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C.30°S大陆东西两岸火灾易发季节相同D.12-次年5月火灾主要分布在南部沿岸4.达尔文市在火灾易发季节A.盛行东南风,降水较少B.盛行西北风,气温较高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5.统计发现,每一次森林火灾过后,澳大利亚森林中的某些树种占比都会有所提升,其原因最可能是A.大火把枝叶烧成灰,提高了土壤肥力B.大火清除地面有害病菌,减少病虫害C.该树种种子坚硬需要高温的刺激才能够萌发,大火减少了与其竞争的物种D.该树种树干枝叶含油脂少不易燃烧,大火对其危害小易成活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主要是因为A.纬度较高,冷气团势力较强大B.地势较高,暖湿气流难以到达C.冷空气南下时受地形阻挡并在此堆积D.其西侧高大山地对冷空气有明显阻挡7.我国受冷冻灾害影响较严重的季节是A.初春B.夏末C.初秋D.隆冬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

1956—2022年鄱阳湖枯水情势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1956—2022年鄱阳湖枯水情势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2024年3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55卷 第3期文章编号:0559-9350(2024)03-0313-12收稿日期:2023-06-05;网络首发日期:2024-03-22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1882.TV.20240319.1732.008.html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2BAB214066);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21KFJJ02)作者简介:熊斌(1991-),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

E-mail:xiongbin@ncu.edu.cn1956—2022年鄱阳湖枯水情势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熊 斌1,2,卓云强1,许崇育2,熊立华3,陈泽强4,田逸飞5(1.南昌大学工程建设学院,江西南昌 330031;2.挪威奥斯陆大学地球科学系,挪威奥斯陆 N-0316;3.武汉大学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2;4.中国地质大学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5.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北武汉 430010)摘要:鄱阳湖枯水情势变化将极大影响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状态。

复杂条件下鄱阳湖水文极端事件成因分析与灾害预警是当前亟待突破的难点。

本文基于湖区年补水-退水水文过程分析,运用“江湖关系”分期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湖区枯水情势演变规律和驱动机制。

结果显示:(1)后三峡时期,湖区枯水情势显著加剧,星子站年最低水位平均下降5.7%,低水烈度、低水天数平均增加36.9%、26.6%;(2)单因素分析中,湖区低水天数受长江水流条件的影响大于湖区最低水位、低水烈度;多因素分析中,6个解释因子综合解释了上述3个湖区枯水特征量的演变,相应回归模型的R2依次为0.83、0.83、0.70;(3)贡献分析表明,近20年的枯水整体加剧趋势主要源于长江水流条件改变的综合影响,以湖区年最低水位减小为例,江湖水位流量关系变异贡献138.0%,三峡水库蓄水期汉口径流减小贡献8.4%,三峡水库补水期汉口径流增加(缓解)贡献-34.2%。

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分析

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分析

2020洪涝调研INVESTIGATION ON FLOODS IN 2020Feb.2021NO.2VOL.312021年2月第2期第31卷0引言长江中下游宜昌站至大通站干流河段长约1183.0km ,其中宜昌站至湖口站为中游河段,长约955.0km ,其间接纳清江、洞庭湖四水(湘、资、沅、澧)、汉江、鄱阳湖五河(赣、抚、信、饶、修)及其他支流入汇;宜昌站至枝城站河段长约60.8km ,属山区性河道向冲积平原河道过渡河道,枝城站至城陵矶河段(俗称荆江河段)全长约347.2km ,城陵矶至湖口站河段长约547.0km ;湖口站至大通站河段长约228.0km ,大通站受潮汐影响不大(图1)。

2012年8月,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复了《2012年度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进行水库群联合调度;2019年,联合调度范围已扩展至全流域,包括40座控制性水库、46处蓄滞洪区、10座重点大型排涝泵站、4座引调水工程等在内的100座水工程,充分提高了武汉防洪调度的灵活性。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汛期水库拦洪削峰引起坝下游洪水过程发生一定的改变[1-3],大量学者研究了三峡水库汛期调蓄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有的学者利用数学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不同调度方案对长江中下游洪水过程的影响[4-6],也有部分学者采用还原计算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汛期调蓄的防洪效益[7-9]。

尹志杰等[10-11]以实时报汛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长江“2012.7”“2017.7”暴雨洪水特性,认为三峡水库防洪效益十分明显。

1雨情概况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统计的长江流域雨情概况(图2),2020年6—8月,长江流域累计面雨量636mm ,其中长江中下游面雨量735mm ,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800mm ,中游干流北部部分地区超过1200mm 。

6—7月,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分析姚仕明郭小虎陈栋刘心愿(长江科学院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10)摘要: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0年长江流域出现了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7月3日至8月17日,长江流域共发生5次编号洪水,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

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成因及旱涝规律

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成因及旱涝规律

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成因及旱涝规律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成因及旱涝规律作者:郭华;HU Qi;张奇;王艳君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Schoo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 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Lincoln, NE 68583-0987;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南京210044来源:地理学报ISSN:0375-5444年:2012卷:067期:005页码:699-709页数:11正文语种:chi关键词:旱涝规律;气候;水文;长江;鄱阳湖;江湖作用摘要:本研究分析了1960-2008年鄱阳湖流域的气候和水文变化特征,用水量和能量平衡关系解释和印证了这些特征,并由此揭示了鄱阳湖流域水文变化特征的成因及干旱和洪涝发生的规律.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正常或偏湿年份鄱阳湖流域6月份容纳水量能力已达到饱和,若6-7月降水量超出正常年份,则流域超饱和,洪涝发生.长江中上游降水量7月份的异常偏多会对鄱阳湖流域的洪涝起触发和强化作用.2)鄱阳湖流域7-10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特别是7-8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一倍以上,所以若4-6月流域降水量少于平均年同期量的20%以上,则累积效应使秋旱发生.当初冬(11月)降水偏少时,秋旱可持续到来年的初春,形成严重的春旱.长江中上游降水量对鄱阳湖流域的春旱没有直接影响,但7-8月降水量偏少时则对秋旱起重要的强化作用.3)长江对鄱阳湖流域的水文过程和旱涝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主要在7-8月的“长江与鄱阳湖耦合作用”时期和9-10月的“弱长江作用”期.。

地理答题技巧

地理答题技巧

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技巧高考考纲中明确提出了对“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严密的思维综合分析地理问题;能用所学的地理知识、用简洁而规范的语言答题。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地理综合题似乎已成为学生提高成绩的主要障碍,学生在答题时总感觉有话可讲,却无从下手,或者回答了很多,但却得不了高分,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综合题答题的技巧。

本文在分析综合题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的技巧与方法。

一、综合题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通过分析近几年高三模拟考试综合题的答题情况,发现学生在答题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偏题)审题是正确解答综合题的关键,例如“造成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是什么”,问题问的是春旱产生的自然原因,有的学生却答成了人为原因“农业春播需水量大”,这就是典型的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降水:锋面雨带尚未到达,降水少。

(2)蒸发:春季回温快,多大风,蒸发旺盛”。

因此审题不清,同时导致答非所问是综合题答题中的一个问题,由此失分是非常可惜的。

2.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掌握不牢地理基础知识是正确解答综合题的基础,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

不少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常常出现错用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现象,例如“某地的地形是什么”,学生答成向斜、背斜、断层或沙漠等。

因此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不牢也导致综合题答题出现偏差。

3. 读图、表能力不强,信息获取能力弱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重要手段。

不少学生图表信息提取能力较差,不能从图表中获得解题的基本信息,从而影响答题的质量。

另外,部分学生还存在图文信息转换能力差的问题,即即使获取了图表中的信息,再加工和再表达成文字答案的过程中出现信息遗漏、误用、错用从而影响答题质量。

鄱阳湖历史大洪水有关情况分析

鄱阳湖历史大洪水有关情况分析

鄱阳湖历史大洪水有关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鄱阳湖发生多次大洪水,主要有1954、1983、1995、1996、1998、1999年,进入新世纪,以枯水为主,2010年水位相对较高。

一、1954年洪水1954年,长江发生近百年来全流域性特大洪水。

长江自5月中旬起水位持续上涨,顶托倒灌,形成鄱阳湖区最大洪水。

7月16日,长江九江站和鄱阳湖湖口最高水位分别达22.08米和21.68米。

7月30日,星子站最高水位达21.85米。

17日,长江北岸湖北黄广大堤、同马大堤相继溃决,自然分洪113亿立方米,鄱阳湖水位略有下降。

九江20米以上的高水位自6月中旬持续到9月下旬,历时百余天;湖口自6月27日达1949年最高水位20.65米,直到9月7日才退到20.65米以下,历时73天。

洪量之大、水位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当时有记录以来所罕见。

6月下旬至7月初,沿江滨湖各县支堤民埝全部溃决。

6月15日,九江赛湖农场堤溃决。

16日,奉新、安义、靖安县城浸水,安义万家埠钢筋混凝土大桥冲断。

17日,永修县永北、三角、九合诸圩相继溃决,县城被淹,南浔铁路中断。

18日,余干五都圩(信江联圩东堤、县城所在地)、进贤东北复兴圩、新建新增圩、南昌三集圩等万亩以上圩堤相继溃决。

19日,新建二十四圩(下段)溃决。

30日,余干二四都圩(信江联圩内堤)、新建上丰实圩(二十四联圩上段)、鄱阳东朗圩、中洲圩、问桂道圩、南昌集义圩、九江蔡家洲圩等先后溃决。

7月1日九江永安圩、洗心圩(即长江大堤)和彭泽珠琅圩溃决。

2日,九江张家洲圩溃决。

8月1日零时,南昌大包圩漫决。

至此,鄱阳湖滨湖圩堤几乎全部溃决,只剩下南昌市富大有圩、九江兴中纱厂圩、南昌义城圩、新建新培圩、鄱阳宛子圩、余干二十八都、马当、茶园、中洲圩和湖口黄茅潭圩堤没有溃决,但堤内内涝严重,农田收获很少。

此次洪水造成沿江滨湖16个重灾县无收的农田达279.7万亩,至9月底尚有150万亩浸在水中,约有80至100万亩不能冬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位于长江南岸的中下游交界处, 汇集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 5 条河来水, 经湖盆调 蓄后在湖口注入长江; 是我国最大淡水湖, 湖区水清土沃, 资源丰富, 物华天宝, 自古以来为我国著 名的鱼米之乡. 传统上, 鄱阳湖湖区是湖泊周边涉及南昌、九江、上饶 3 市的 15 县(市)区, 为长江中下 游五大平原之一, 总面积 26280km2, 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 15.7%[1]; 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江西省重 要工业基地. 2005 年末湖区有耕地 5556km2, 人口 1184×104 人, 分别占江西省的 26.5%、27.4%; 粮食产 量、生产总值分别占江西省的 29%、56%, 在江西省及长三角经济带乃至全国都有极为重要的经济地位.
Z湖口为湖口水文站水位; △Z湖口为湖口水文站水位涨落率; △t为计算时段. 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18]进行频率计算: 通过数学期望公式获得经验频率Pm, 采用最高水位均值 X 、
* 鄱 阳 湖区 生 态 环 境 与 资 源 研 究 教 育 部 重 点实验室 (江西师范大学 )开放基金 (PK2004003)资 助 . 2007-03-28 收 稿 ; 2007-11-05 收修改稿. 王凤, 女, 1980 年生, 硕士研究生.
** 通讯作者; E-mail: wudunyin@.
频繁的洪涝灾害严重的制约着湖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图1 鄱阳湖湖区范围及相关水文站点 的位置示意
Fig.1 Sketch map of Lake Poyang area showing the hydrometric stations mentioned in paper
甚至使经济发生倒退. 鄱阳湖区(含南昌、九江市区)1995-1997年的工业呈正增长率趋势, 1998年的特大洪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of flood peak levels and flood disaster losses in Lake Poyang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1950-2002,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correlation model between the annual flood peak levels and flood disaster losses, analysed the statistical pattern and regularity of flood disasters and flood disaster losses in Lake Poyang. A scheme of 6-grades was established for floods and areas of flooing in the Poyang region, which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floods occurred once every 2-5 year and are smaller than Grade 3 flood (once every ten year). Lake Poyang had 24 floods during 1950-2002, which accounts 1/3 of total flood disaster losses of this period. Although, Grade 4 floods (once every 5 year) were recorded only 7 times, they account 2/3 of total flood disaster losses. We believe, to low peak flood levels by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measures and management, and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flood prevention for the dyked lakeside farmland are the effective options for mitigation of flood damages and losses. Keywords: Lake Poyang region; flood grade; frequency of flood disaster; regularity of flood disaster loss
J. Lake Sci.(湖泊科学), 2008, 20(4): 500-506 . E-mail: jlakes@ ©2008 by Journal of Lake Sciences
鄱阳湖区洪涝灾害规律分析∗
王 凤 1,2, 吴敦银 1,2**, 李荣昉 1,3
Analysis on flood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in Lake Poyang region
WANG Feng1,2, WU Dunyin1,2 & LI Rongfang1,3
(1: Key Laboratory of Lake Poy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 Research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2, P.R.China)
(2: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9, P.R.China) (3: Institute of Water Science,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29, P.R.China)
素, 为使资料满足一致性的要求, 采用水文学洪水演进方法[2,17], 建立长江汉口—八里江(含鄱阳湖)江段
的洪水演算模型, 将历年最高水位还原到目前江湖环境条件下:
Q总入流 −Q出流 = ΔV Δ t
⎫ ⎪
V = f1(Z湖口)
⎪ ⎬
(1)
Q出流 = f2(Z湖口,ΔZ湖口Δ t)
⎪ ⎪⎭
式中, Q总入流为汉口流量、汉口—湖口支流流量、鄱阳湖五河七口控制站流量及区间流量等几部分考虑传 播时间叠加之和; Q出流为湖口以下、长江干流八里江断面出流; V为鄱阳湖容积与汉口—湖口江槽容积之和;
水导致工业经济负增长, 比1997年下降了35%, 直至2000年, 工业总产值仍未赶上1997年的水平. 粮食总
产粮变化情况与工业总产值变化相同(见表1).
表 1 1995-2000 年鄱阳湖区粮食总产粮与工业总产值变化情况比较 Tab.1 Total output of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in Lake Poyang area from 1995 to 2000
粮食总产粮(×104t) 工业总产值(×108 元)
1995 398.0 484.24
1996 468.0 415.38
1997 469.0 606.10
1998 316.4 391.73
1999 414.4 333.30
2000 410.1 431.98
因此, 研究鄱阳湖区洪水及洪灾发生规律, 对于鄱阳湖区的防灾减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不过, 目前长 江中下游仅有的共同承担着调蓄长江洪水作用的通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2], 前者已受到了极大关注, 对 其洪涝灾害特征、成因、灾情评估、减灾对策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3-8], 而对鄱阳湖 区的研究相对较少. 闵骞对鄱阳湖区 20 世纪 90 年代洪水特征做过一些分析[9], 窦鸿身等讨论过围垦对鄱阳湖 洪水位的影响[10], 吴敦银、闵骞等研究了退田还湖对降低鄱阳湖洪水位的作用[2,11], 云惟群、闵骞等使用鄱阳 湖超警戒水位的天数作为判别变量, 判断鄱阳湖地区灾害轻重程度[12-13]. 而对鄱阳湖区洪水、洪灾规律缺少系 统研究, 特别是将湖区水情与实际灾情作对应研究的则基本未见, 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显得迫切而必要.
21.71m, 滨湖地区 108 座圩堤溃决, 淹田 427km2、南浔
铁 路 中 断 行 车 16d. 1998 年 湖 口 站 实 测 最 高 洪 水 位
22.59m, 为有记录以来最高洪水位, 沿湖区的湖口、星
子、德安等城市严重受淹, 湖区 4 条国道交通中断, 京 九铁路昌北段中断行车 20h, 138 座圩堤溃决, 淹没耕地 460km2, 受灾人口 60×104 人, 该年江西省直接洪灾损 失 376.8×108 元, 主要集中于鄱阳湖区[1].
1954 年、1983 年、1995 年、1998 年、1999 年等. 1954
年湖口最高水位达 21.68m(吴淞高程, 下同), 鄱阳湖区
15 个县的绝大多数圩堤溃决, 淹没农田 2100km2, 无收
农田面积 1865km2, 受灾人口 330 多万人, 九江市区水深
3m 多, 南铁路中断行车 125d. 1983 年湖口最高水位
(1: 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22) (2: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南昌 330029) (3: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南昌 330029)
摘 要: 根据1950-2002年的鄱阳湖洪水与洪水灾害损失资料, 建立年最高洪水位与洪灾损失的相关模型; 运用概率统计的 理论与方法, 研究了鄱阳湖区洪涝灾害与灾害损失的统计规律, 将鄱阳湖洪水、鄱阳湖区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划分为6个等级, 揭示鄱阳湖区洪水主要集中于10年一遇(3级)以下; 一般洪水为2-5年一遇, 在统计资料内, 共发生过24次, 造成的损失只占到 历年总损失量的约1/3; 5年一遇以上的洪水虽然只发生过7次, 但是其损失却占历年洪灾总损失的约2/3.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降低鄱阳湖洪水位, 并进一步提高鄱阳湖区圩堤防洪能力是减轻鄱阳湖区洪涝灾害损失的有效途经. 关键词: 鄱阳湖区; 洪水等级; 洪灾频率; 灾害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