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及有关资料
有关人才强国的参考文献

有关人才强国的参考文献一、引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科技、新技术,以及精英人才的强大支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延续,人才作为现代社会发展战略资源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建设人才强国早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
本文试图从历史发展、发展途径、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和讨论建设人才强国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建设人才强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二、研究参考文献1、李益江等:《建设实施人才强国的准备工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2、孙文湃、应振江:《思考人才强国》,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2月。
3、刘洋等:《在当代社会如何建设人才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4、王全国等:《人才强国的构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
5、陈维年:《人才强国的构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6、郑江平、汪勇:《中国人才强国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
7、马学军主编:《中国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7月。
8、陆洋:《建设海外优质人才输出体系研究》,海外出版社,2005年8月。
9、刘志和、谢玲玲:《“人才强国”战略框架下的高等教育革新》,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
10、王钰:《美国人才强国建设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1、陈博研究员:《建设“有温度”的人才强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
12、朱静等:《从科学发展角度看人才强国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12月。
13、余利军:《人才强国建设的培养模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14、李益江、刘洋:《建设人才强国的主要途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
15、彭瑞华:《建设人才强国的理论框架及实践实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
三、结束语以上是有关人才强国的参考文献,这些文献中涵盖了建设人才强国的历史发展、发展途径、国际比较等方面的内容,可供学者在此领域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于国防的参考文献

关于国防的参考文献在写关于国防的参考文献时,可以参考以下这些相关内容:1. 《国防白皮书》:国防白皮书是国家军事部门发布的重要文件,它详细记录了国家国防政策、军力构成、国际军事形势等信息,是了解国防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资料。
2. 《中国国防历程:1949-2019》:这本著作是对中国国防历史的较为全面描述,包括国防政策、军事建设、军事改革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研读该书可以了解中国国防发展的演变过程。
3. 《国家安全法》: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全面规范国家安全领域法律制度的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了对国防安全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该法律可以了解国家对国防安全的法律保障和管理。
4. 《军事学》:军事学是研究军事理论与军事实践的科学,其中包括了有关国防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通过学习军事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加深对国防的认识。
5. 《国际关系学》:国际关系学是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学习该学科,可以了解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与冲突对国防的影响。
6. 《军事技术与军事装备》:这本书介绍了军事技术和军事装备的相关内容,包括了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军事装备的分类、作战能力评估等,对了解和评估国防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帮助。
7. 《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是国家在面对安全挑战时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其中包括了对国防安全的重要原则和指导方针,通过研读国家安全战略可以了解国家对国防安全的整体思路和目标。
8. 《中国军队改革纪实》: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军队改革的过程和成就,包括了军队组织结构的调整、作战力量的优化、军事科研与装备发展等方面内容,通过学习该书可以了解中国军队改革对国防的影响。
9. 《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一门专门培养国防意识和国防能力的学科,通过学习国防教育可以加深对国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国防素养,了解国家安全的底线和责任。
10. 《国防科技发展报告》:该报告总结了国防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包括了军事科技的研发、应用以及对国防能力提升的影响,通过阅读该报告可以了解国防科技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部署。
关于博物馆的参考文献

关于博物馆的参考文献博物馆参考文献引言:博物馆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机构,用于收藏、展示和研究文化和自然遗产。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艺术和科学的宝贵机会。
在进行关于博物馆的研究时,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提供给我们有关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和学术观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博物馆参考文献的格式和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博物馆研究的发展和趋势。
文献一:作者:Smith, John标题:博物馆与社会:一种社会学的视角出版年份:2006出版地:伦敦出版商:Routledge页面范围:35-58这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分析了它们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书中还探讨了博物馆展览的主题、观众对展览的参与程度以及博物馆与其他社会文化机构的合作关系。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对博物馆的全面理解,对博物馆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二:作者:Johnson, Mary标题:博物馆展馆设计:理论与实践出版年份:2012出版地:纽约出版商:Thames & Hudson页面范围:82-103这本书主要关注博物馆展馆设计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作者通过案例研究,讨论了博物馆展览空间的设计原则,包括布局、展示方式和互动性设计。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实用的技术和材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博物馆展馆设计。
这本书为展馆设计师、博物馆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文献三:作者:Wang, Li标题:数字化时代的博物馆:机遇与挑战出版年份:2015出版地:北京出版商:北京大学出版社页面范围:112-135本书讨论了数字化时代对博物馆的影响。
作者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收藏、展览和教育方面的应用,探讨了数字化对博物馆展示方式和观众体验的改变。
除此之外,书中还阐述了数字化时代博物馆面临的挑战,包括版权问题、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等。
这本书为了解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趋势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海洋能参考文献

海洋能参考文献
本栏目制作过程中参照了有关专业教科书,也从网上找了一些参考资料,非常感谢这些资料的原创作者。
现把一些主要的参考书推荐给大家,供需要深入学习有关技术的朋友参考。
可再生能源概论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太阳电池、生物质能、风能、小水能、潮汐能、海浪能、地热能、氢能、燃料电池等。
本书对上述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重点介绍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开发利用的方式。
本书作为理工科大学的教材,对于从事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的相关科技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基础部分通俗易懂,可供初学者阅读。
主编:左然施明恒王希麟主审:葛新石黄素逸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7年8月
平装:462页开本:16
海洋能源开发
《海洋能源开发》对海洋能源的资源量、潮汐能开发、潮流能及海流能开发、波浪能开发、温差能开发、盐差能开发、海洋风能及生物质能开发进行介绍,并对各类相关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进行介绍。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大学的参考书,对于从事海洋能的科技人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通俗易懂,可供初学者阅读。
主编:李允武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第1版(2008年3月1日)
平装: 278页开本: 16。
建筑材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建筑材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建筑材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建筑材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一建筑材料管理摘要材料是形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合理确定材料的进场时间与采购数量是控制材料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有效措施;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材料成本;批量采购;管理;效益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建设。
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设成本的匹配关系,是建筑行业要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1.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
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
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2.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
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
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
与近视有关的参考文献

与近视有关的参考文献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远视力不足,近视眼的人在看远处的物体时会感到模糊或不清晰。
近视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了解近视,以下是与近视有关的参考文献。
一、《近视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研究》该文献对近视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眼轴长度的改变、晶状体和角膜的变化等方面。
同时,文献还提出了一些预防近视的措施,如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等。
二、《近视眼镜矫正的效果与副作用分析》该文献探讨了近视眼镜矫正的效果和副作用。
研究表明,近视眼镜可以有效矫正近视,提高视力,但长期佩戴眼镜也可能导致眼部肌肉的衰弱和依赖。
因此,在使用近视眼镜时需要注意适当休息和眼部锻炼。
三、《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的研究进展》该文献介绍了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的研究进展。
角膜屈光手术通过改变角膜曲率来矫正近视,具有手术简便、恢复快等优点。
然而,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也需要考虑,因此在选择角膜屈光手术时需要权衡利弊。
四、《近视对儿童学习影响的研究》该文献研究了近视对儿童学习的影响。
研究发现,近视会影响儿童的注意力和阅读速度,进而影响学习成绩。
因此,及早发现并正确管理近视对儿童的学习至关重要。
五、《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病中的作用》该文献探讨了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病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近视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在近视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近视的遗传机制有助于预测个体患病风险,为近视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六、《近视激光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该文献评估了近视激光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研究表明,近视激光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但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
因此,在选择近视激光手术时需要充分考虑个体情况和手术风险。
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近视的矫正方法有眼镜、角膜屈光手术、近视激光手术等。
然而,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优缺点和风险,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慎重考虑。
有关土力学的参考文献

土力学的参考文献综述一、引言土力学是研究土壤性质及其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地基稳定性问题的一门学科。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关于土力学的重要参考文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来源。
二、参考文献1. Verruijt, A., & van Bars, S. (2007). Soil Mechanics.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土体的物理性质、土的应力状态、土的压缩性、土的剪切强度等。
2. Terzaghi, K. (1943). Theoretical soil mechanics. John Wiley & Sons Inc.这是一本经典著作,作者是土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如有效应力原理、固结理论等。
3. Das, B. M. (2010). Principles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engage Learning.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土力学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4. Casagrande, A. (1936).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preconsolidation load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101(2), 557-586.这篇文章首次提出了预压强度的概念,对土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结论以上只是土力学领域的一部分重要参考文献,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优秀书籍和文章值得我们去阅读和学习。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有关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

有关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高质量发展是指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注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以及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下是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参考文献及其内容:1. 《中国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这份报告系统性地研究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报告中强调了高质量发展需要均衡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进步,以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做法。
2. 《高质量发展:中国的道与术》这本书主要探讨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实践和道路选择。
书中分析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建议,并举了中国的一些成功案例作为参考。
3.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路径选择》这篇论文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路径选择。
论文中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根据中国国情,注重均衡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实践。
4. 《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及其实践意义》这篇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了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内容和实践意义。
论文中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议,并通过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比较研究,总结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5. 《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篇综合性研究报告分析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报告中认为,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人民群众的福祉改善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面临着资源压力、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
6. 《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这篇研究报告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实践。
以上是关于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参考文献及其内容。
这些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实践路径,从而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及有关资料一、参考文献1、《中共栖霞地方史》第一卷2、《栖霞党史资料第一辑》3、《栖霞第一个共产党员李子民》4、栖霞县志、民政志5、政协文史资料(第4-15辑)6、栖霞党史大事记(1931-1949)7、《中共胶东地方史》二、有关资料抗战时期栖霞县日伪军修建工事情况表(一)抗战时期栖霞县日伪据点分布情况表(二)抗战时期栖霞县日伪据点分布情况表(三)三、重要历史事件背景及过程简介灵山阻击战1940年1月10日凌晨,驻寺口镇灵山村的栖霞七大队70多人,获悉观里据点日伪军80余人向寺口方向进犯,并已到达邴家附近。
为掩护当地群众转移,连长吴志修决定在灵山南山阻击敌人,并从全连挑选出25人分三个组阻击,由连长吴志修和指导员朱凤彩亲自指挥,部队埋伏在灵山南山东临寺口河一带,其他战士则负责保护群众安全转移。
阻击的部队刚布臵好,日伪军已由灵山村东之寺口河向北扑来,3个阻击组立即向来敌开火,遭打击的日伪军立即散开队形进攻三连阵地,并以骑兵分两路包抄三连,三连指战员英勇顽强,在激烈的交战中打退了日伪军多次进攻,日伪军的进攻遭到打击后,便分出一股从邴家村西向西北包围三连阵地。
3个阻击组在互相失去联系失去统一指挥的情况下,灵活机动,各自为战,英勇打击进攻之敌,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中午时分,在群众安全转移后,三连才撤出战斗。
连长吴志修负重伤,指导员朱凤彩壮烈牺牲,战士19人伤亡,毙伤日伪军20多人,残敌东窜栖霞城。
大韩家伏击战1940年1月下旬,从栖霞城出动日伪军200多人,到县城西北的艾崮山区根据地扫荡抢掠。
我北海警卫四营获此情报后,于1月27日凌晨两点从黄县闫家沟出发,跋涉40余里于拂晓前赶到大韩家南山。
营长高明轩对战斗作了具体安排部署:一连和营部抢占大韩家南山制高点,二连埋伏在南山庙西的山头上,三连埋伏在南山最西的矮山坡上,待敌人进入伏击圈,三连先行动手后,一连则在制高点拦截先头之敌。
战斗打响后由二连攻击中部之敌,使敌人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顾。
上午八时许,日伪军进入我伏击阵地,二连按原计划让过了敌之先头部队,朝敌之后续部队开了火。
随即一连和二连也相继向敌人发起了攻击,日伪军5挺重机枪和5门迫击炮,以猛烈的火力掩护其部队进攻我一连和二连阵地,在进攻连连不能得手后,又集中兵力和火力向我三连阵地扑来,营长高明轩见我简陋的武器难敌日伪军的精良装备,根据战斗态势,为避免严重伤亡,给这支刚组建不久的部队造成更大损失,果断决定撤出战斗,由三连留下一个班,阻击掩护。
北海警卫四营刚撤出,数倍于我之敌便包围了一班阵地,战士们的子弹和手榴弹都打光了,在班长的带领下,端起刺刀冲出掩体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至战斗结束,我北海警卫四营三连一班7名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日伪军伤亡14人。
观里围歼战1940年5月3日,我八路军五支队十三团在观里附近正围歼由栖霞城开往观里的三辆载有50多名日伪军的日军汽车,战斗正在激烈进行的时候,已背叛抗日统一战线并与日伪军勾结在一起的国民党胶东顽固派赵保原部,派其所属的邓学良团配合日伪军从背后向我八路军五支队十三团的阵地进攻,致使观里据点的日伪军乘机逃窜。
国民党顽固派赵保原部的这种公开资敌行为激起我八路军五支队参战指战员的极大愤慨,并被迫对赵部的邓学良团进行自卫还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毙伤邓学良团数百人。
史称“观里事件”,胶东《大众报》于5月12日发表了题为《论观里事件》的社论,严厉谴责国民党顽固派赵保原部的这种破坏抗日,反共反人民的叛逆行径。
雷山伏击战1940年6月初,驻胶东的日军纠集青岛、烟台、招远、掖县、黄县、、蓬莱、栖霞、平度、潍县等地的日伪军5000多人,在日军官秋山少将的指挥下,兵分多路,对我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蓬(莱)、黄(县)及栖霞等抗战根据地,进行了20多天的拉网合围式“六〃一”大扫荡。
在县西部“扫荡”艾崮山区雷山的1000多日伪军,对前寨、后寨、曹高家村实施了烧杀抢掠后,于6月15日向东扑来。
为挫败日伪军的“扫荡”计划,我八路军五支队从十三团和十五团各抽调一个营与北海独立团及栖霞县大队等相配合,由十三团团长于得水统一指挥,在雷山北麓设下埋伏。
下午3时许,日伪军进入伏击圈。
一声令下,我主力部队与我地方武装一齐向日伪军开火,战斗异常激烈。
日伪军集中炮火攻击十三团阵地,并组织几次进攻,均被我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击退,战斗持续到深夜方结束。
这次伏击战毙伤日伪军80多人,我五支队十三团前沿阵地一个班13人全部壮烈牺牲。
寺口、毕郭战斗1941年5月,日伪军为分割我抗日根据地,准备在栖霞城西的寺口和毕郭修建据点,为打破日伪军在寺口修建据点的计划,我八路军五旅某部于6月9日向寺口的日伪军发起攻击,迫使日伪军在寺口建不成据点,日伪被击溃逃跑,我军收复了寺口。
6月17日,我军又夜袭毕郭镇,毙伤日伪军50多名,缴获枪械10余支。
18日,驻莱阳的伪军赶来增援,我军乘敌立足未稳,不给其喘息的机会,立即向刚进入毕郭的伪军和日军发起攻击,日伪被消灭80余人后仓皇逃窜。
此次战斗,共缴获长短枪30多支,重机枪一挺、子弹千余发,夺回被抢小麦5500多斤。
我军无一伤亡。
南岩子口伏击战1942年9月上旬,栖霞县委获知情报,日伪军要出城北上“扫荡”。
县委立即组织县委特务连、十三区警卫队、四区区中队130余人,分别由解岐山、刘连东、康国询负责,在日伪军向北扫荡的必经之路南岩子口山岗上设伏。
拂晓,日伪军进入我伏击圈,将走在前头的日军骑兵炸死炸伤多名,日伪军见被我伏击,慌乱无措。
在我其他地方武装的联合攻击下,纷纷夺路而逃,打破了其扫荡计划。
此次伏击战斗,打死伤日伪军10多名,我方只有一人受轻伤。
李家沟保卫战1943年7月2日,栖霞日伪军400多人,携带两挺重机枪和数门迫击炮,出城后沿大霞址、范家庄、邴家、宋家沟向西北我八路军五旅十四团二营驻地的李家沟扑来,企图袭击消灭我这支抗日武装。
十四团参谋长贾平接到报告后,立即和二营长姚琪率领全营指战员抢先占领了村南山岭制高点。
日伪军进村扑空后,折向村南河,当来敌接近时,营长姚琪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一齐向敌人开火,日伪军慌忙后撤,而后又在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之下组织反扑。
位于阵地前沿的3营某排在排长的带领下,冲出阵地,杀向敌群,与日伪军展开了肉搏战,我五旅十四团三营从招远陈家赶来增援并抢占了李家沟村西制高点,向进攻南山阵地的日伪军射击,日伪军慌忙向村西北撤退。
整个战斗从下午一直持续到黄昏,日伪军以夜幕作掩护进行突围,又遭到我县大队的截击,双方伤亡惨重,日伪军死伤130多人,我军伤亡100余人,三营教导员王道一在此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长沙堡围歼战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日军为挽救其惨败命运,纠集拼凑4000多日伪军扫荡我抗日根据地桃村一带。
在我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溃不成军,四处逃窜。
11月17日,日军大岛部队600多人沿烟青公路南窜莱阳,我五旅十四团奉命在牙前长沙堡布下口袋阵,围歼这股南窜之敌。
17日下午2时许,日军大队人马钻入我军的伏击圈,我十四团三营和一营立刻以猛烈的火力射向敌群,遭到突然攻击的日军顿时乱了阵脚,但又在短时间内明白了我军的意图,便重新组织兵力在迫击炮、机关枪和掷弹筒的掩护下,开始疯狂地突围,山东军区一等战斗英雄三排副排长任常伦带领九班一直坚守在前沿阵地,并连续两次击退了日军的疯狂突围。
突然,几十个日军抢占了我军阵地右侧的一个小高地,并架起机枪向我阵地扫射封锁,严重地威胁着团指挥所和其它我军阵地的安全。
任常伦请示排长同意后,亲自带领九班战士机智地夺回和控制了这个小高地。
日军借着炮火的掩护,又蜂拥般地向小阵地扑来。
任常伦与九班战士们英勇地抗击着十倍于我之敌,连续打退了日军的五次疯狂反扑。
九班战士们的子弹和手榴弹都打光了。
我军的增援部队还没有赶到,日军又开始了新的进攻。
任常伦与九班战士们端起了刺刀,冲入敌群,英勇地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任常伦不顾一切地与日军搏斗,在拼死第七个日军时,不幸头部和腹部中弹,壮烈牺牲。
傍晚,总攻开始了,我五旅十四团的指战员们高喊着:“为任常伦报仇”的口号,从四面八方冲向了“困兽”般的日军,日军在被我消灭了238人后已溃不成军,仓皇而逃,我军乘胜追击百余里,彻底粉碎了日军这次冬季大“扫荡”。
抗大一分校进驻牙山1941年春,牙山刚一解放,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胶东支校(简称胶东抗大),随即进驻牙山。
起初,在校长聂凤智、政委廖海光的带领下,落脚于刁崖后、麻地、雀刘家等地,后来又分布在东夼(凤凰庄)、小庄(富庄)、上崖头、大庄头、桃林夼、宅头等数十个村庄。
抗大是一所培养军政干部的大学校,也肩负着保卫和建设牙山根据地的任务。
抗大的师生既是学员、战斗员,也是工作队员。
抗大的校园最大,村村有教学连队,户户住有学员;抗大的课程最广,树木、河套、场园处处设讲台。
抗大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贯穿于学习、劳动中,传播到平民百姓中,使牙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当年10月,抗大成立了“战旗剧团”,为根据地军民巡回演出《军民进行曲》、《烟路边》、《雨过天晴》、《归队》、《牙山颂》等剧目,极大活跃了根据地人民的文娱生活,并且鼓舞了广大青年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1942年,日伪军对牙山根据地进行了4次拉网大“扫荡”。
抗大师生在地方部队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同日伪军周旋,并抓住有利时机打击敌人,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经过战斗的洗礼,抗大取得了火线办学的经验和宝贵的军事实战课。
抗大还根据形势的需要,组织起民运工作队,深入到农村帮助宣传开展减租减息工作,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胶东抗大自进驻牙山以来,坚持流动办学8年,为我党我军和地方政府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指战员和地方干部,抗大也因此享有很高的声誉。
军民共建兵工厂1939年,五支队兵工厂从平度间里村随军迁到牙山,选址在老庙沟建厂。
200多名官兵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自己动手开山劈石,筑路修房,日夜奋战。
周围虎斑石、枣园、山西夼等9个村的群众自愿组织起来,自带干粮、赶着毛驴为建厂投工献粮。
每天有四五百人助工,历时月余,130间宿舍、厂房、办公室等竣工,并尽快投入生产。
生产规模达到月产迫击炮5门,炮弹200多发,复装子弹1万发,手榴弹4000枚,地雷300多个。
1941年牙山解放后,又在河东、苏家疃等村建成了第二兵工厂,人们称“牙山兵工厂”。
产品除生产地雷、手榴弹、子弹外,还有“八二”、“七五”迫击炮和炮弹,以及日式“四一”、“三八”钢炮炮弹等。
其生产设备和技术日渐改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大批战斗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日前线,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众报》社在牙山《大众报》是胶东区党委的机关报,1938年8月,在黄县(今龙口市)院下村创办,贺改平任报社社长,李任吾任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