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提升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合集下载

谈谈情绪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谈谈情绪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谈谈情绪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关乎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但是在安全生产中,除了技术、设备的保障,情绪因素也不容忽视。

情绪对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情绪与事故情绪因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员工情绪激动或缺乏安全意识时,就会忽视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轻易犯错,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在高风险行业,如煤矿、化工、建筑等,更需要员工保持正常的情绪状态,时刻清醒地意识到安全风险,避免情绪产生误导。

心理健康与安全生产心理健康是员工保持良好情绪的关键。

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往往与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紧密相连。

如果员工存在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就会丧失积极性和判断力,无法确保安全操作。

因此,企业需要关注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降低员工情绪因素对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

情绪管理与安全生产情绪管理是维持员工情绪稳定的一种有效途径。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督导等方式,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情绪管理观念,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对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

此外,企业也可以提供一些安排活动,如文娱、运动等,帮助员工放松心情,提高心态意识,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情绪鼓励与安全生产情绪鼓励是企业激发员工积极情绪的一种方式。

企业可以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学习和思想交流,鼓励员工分享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和安全经验,从而增加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鼓励员工坚持安全生产标准是转化良好情绪的关键。

同时,企业也要尊重员工的情绪诉求,尽量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总结情绪因素是影响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生产管理中加强情绪管理教育,提高员工的情绪管理意识。

同时,也应该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为员工提供舒适、和谐的工作环境,减少员工情绪因素对安全生产的负面影响。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煤矿井下作业安全心理教育与心理促进

煤矿井下作业安全心理教育与心理促进

煤矿井下作业安全心理教育与心理促进煤矿井下作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矿工们在井下工作时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

因此,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心理教育和心理促进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矿工们需要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才能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通过安全心理教育,可以提高矿工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安全规定,主动避免危险行为。

安全心理教育还可以帮助矿工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关注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那么,如何进行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心理教育和心理促进呢?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心理教育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安全心理教育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估机制。

课程内容应该涵盖安全意识培养、安全价值观教育、安全行为规范等方面。

教育方法可以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以提高矿工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评估机制可以通过安全心理测试、安全行为观察等方式进行,以评估矿工们的安全心理素质和安全意识水平。

我们需要加强安全心理教育的实施。

煤矿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安全心理教育培训班,让矿工们接受系统的安全心理教育。

同时,企业还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安全心理讲座,为矿工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企业还应该注重安全心理教育的实践环节,让矿工们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再次,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心理促进机制。

这个机制应该包括心理辅导、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等方面。

心理辅导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进行,帮助矿工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心理评估可以通过心理测试、访谈等方式进行,了解矿工们的心理状态,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针对矿工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帮助。

煤矿井下作业的安全心理教育和心理促进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安全心理教育和心理促进,可以提高矿工们的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矿工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与关怀

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与关怀

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与关怀在煤矿行业中,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压力,井下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煤矿井下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心理健康管理与关怀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与关怀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一、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的必要性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恶劣,长期处于封闭、潮湿和高温的条件下,加之井下作业的危险性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容易对井下人员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健康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安全生产:井下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工作中的反应速度和决策能力。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协助他们更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事故的发生。

2. 促进工作满意度:井下人员面临着单调乏味的工作和长时间的劳作,容易导致工作厌倦和情绪低落。

通过心理健康管理和关怀,可以增强井下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生产效率。

3. 预防心理疾病:井下人员由于长时间的压力和心理负荷,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及早开展心理健康管理和关怀,可以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二、煤矿井下人员心理健康管理的策略为了有效管理和关怀井下人员的心理健康,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有效应对各种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1. 定期心理健康评估:定期开展井下人员的心理健康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2. 心理疏导和辅导:针对井下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疏导和辅导活动。

组织心理专家和咨询师进行井下人员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3.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井下人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应对能力。

4. 建立井下人员心理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井下人员心理服务体系,包括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健康工作站等。

提供全天候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为井下人员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5. 井下环境改善:改善井下工作环境,提高井下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满意度。

浅析影响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及其管理

浅析影响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及其管理

浅析影响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及其管理作者:王旭昆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28期摘要:我国现有煤矿职工人数已达700万,是一个庞大的特殊职业群体,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依然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本文则注重从矿工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矿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探索改善矿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加强矿工生产安全管理,制定合理的保障矿工安全生产政策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矿工煤矿安全生产心理因素矿工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

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

因此,为了保障矿工的生产安全,就要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学这个手段可以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

因此,煤矿安全管理中,对人员的安全心理的管理是有必要的。

1.我国煤矿工人安全生产现状和事故发生率据国家安监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减少213起、198人,分别下降了13.2%和7.5%。

全国煤矿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6%和17.5%,其中,特别重大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0%和70.9%。

全年共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2045处、淘汰落后产能2亿吨/年。

全国小煤矿发生事故970起、死亡1700人,同比分别下降14.1%和3.2%;小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1.417,同比下降6%。

2011年,在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国煤矿发生事故1201起、死亡1973人,同比减少202起、460人,分别下降14.4%和19.0%;较大事故同比减少25起、105人,分别下降21.7%和20.3%;重特大事故同比減少3起、182人,分别下降12.5%和34.2%;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24.7%。

2.矿工安全生产的心理因素分析及管理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以及劳动强度具有很强的特殊性,面临着比其他阶层大得多的生存压力和生活压力,使得影响心理行为过程的视觉听觉嗅觉等不良因素无处不在,导致矿工对安全的需求表现比其他行业更为强烈。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三篇)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三篇)

解析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煤矿工人心理与安全生产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问题,涉及到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以及工作环境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从煤矿工人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和安全生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煤矿工人的心理压力煤矿工人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首先,煤矿工作环境复杂、危险,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常常导致工人体力和精神消耗过大,对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

其次,煤矿工人的工作压力也较大。

由于煤矿工作的特殊性,工人需要面对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任务,要求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决策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些要求给工人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再者,煤矿工人的工资待遇也不尽人意,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也会增加工人的心理负担。

二、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于煤矿工人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首先,煤矿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工作上的压力给工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容易引发工人的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工人的健康,还可能导致工人的工作质量下降,影响安全生产。

其次,长期处于高风险环境下工作也容易导致工人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加工人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

因此,关注和维护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是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

三、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煤矿行业的核心任务。

首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前提。

煤矿企业应该加强设备设施的维修和更新,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为工人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工作平台。

同时,提供充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紧急事态处理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

其次,加强安全监管。

政府和煤矿企业应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安全制度,确保煤矿工人的安全权益。

再者,要重视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

通过开展心理疏导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工人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工作热情。

煤矿区队长的工作思路: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促进矿山稳定发展

煤矿区队长的工作思路: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促进矿山稳定发展

煤矿区队长的工作思路:关注员工心理健康,促进矿山稳定发展【前言】煤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煤炭生产的稳定运营、煤炭安全生产的保障意义重大。

而煤矿队长作为煤矿企业的重要管理者,其工作思路的优化和升级,对于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矿山稳定发展的促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关注员工心理健康】1、尊重员工作为队长,首先要向员工展示尊重和信任。

在日常管理中,要关注员工的真实想法,不要把员工当做工具来使用。

要学会倾听员工的想法,尊重员工的工作和成果,并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2、关注员工的情绪变化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并关注员工的情绪变化。

在员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员工心理压力较大时,需要及时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了解员工的情况,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帮助。

3、建立员工心理咨询体系煤矿队长还应建立员工心理咨询体系,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教育等服务,并推广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增强员工的心理素质。

【二、促进矿山稳定发展】1、强化安全管理作为煤炭企业的队长,安全是首要的任务。

队长需要加大对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力度,规范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确保矿山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创新管理模式队长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运用信息化手段,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推动煤炭企业向先进、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3、优化工作流程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队长需要深入了解煤炭生产流程,并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煤炭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环境污染。

【三、未来展望】在2023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煤炭工业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此,煤矿队长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借助新技术、新模式实现煤炭的高效利用,保障煤炭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队长还应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为员工提供专业、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服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矿工心理与安全生产_魏志强

矿工心理与安全生产_魏志强

科技信息我国现有煤矿职工已超700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特殊工种群体。

我国矿井96%是地下开采方式,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矿工们常年所处的工作环境阴暗、潮湿、狭窄,而且劳动强度非常大,这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比一般人的大。

而且众多的研究也表明,我国煤矿工人的心理问题显著高于其他一般人群。

而在所有导致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中,人为因素所占比例高达九成。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培养矿工良好的心理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工作、生活和健康与心境的关系非常大。

心境好时,我们就会心情舒畅,非常兴奋;心境不好时,我们就会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来。

所以,当生产条件和环境舒适时,人的精神就会很好,精神饱满,进而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当生产条件和环境不好时,就会出现意外,造成损失,甚至会酿成事故。

1、矿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煤矿井下开采工作是一种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有80%以上的矿区TSP(总悬浮颗粒物)超标,35%的矿区大气SO2超标。

更应引起重视的是,如果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中,矿工容易因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心理负担增加,进而导致对所处环境产生厌恶感和恐惧感。

同时,这样的环境还会对人产生不良的感官刺激,造成对心理潜在的危害,出现焦虑、压抑、心理失衡,日积月累,形成心理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煤的技术设备越来越先进,但井下作业存在的潜在危险性仍然不可避免。

由于井下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差别极大,井下煤矿工人长期在特定的劳动环境下工作,生产方式、运输条件、地理条件、煤层顶板的牢固性以及井下的通风、照明、煤尘、湿度、炮烟、机械声、噪声等都会影响矿工的精神状态及身体状况。

在不好的环境中工作的时间越长,矿工不良的身体素质越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慢慢的便会讨厌他的工作环境。

如果让矿工的心理长期处在一种潜在危机状态下,势必会影响生产的安全性。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的研究

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的研究《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引言安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对安全相关问题的影响的学科。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安全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矿工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策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理解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煤矿工人长期在高压、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心理状态和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可能面临焦虑、恐惧、疲劳等问题,这些心理状态会影响其行为和决策,进而影响安全生产。

了解和理解煤矿工人的心理状态对于安全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3.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3.1 建立健康的组织文化通过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煤矿企业建立健康的组织文化,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矿工克服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提升其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3.2 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煤矿企业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减少煤矿工人的心理压力和疲劳。

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工作时间的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可以帮助煤矿工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安全生产水平。

3.3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时,煤矿工人往往需要面对极大的心理压力,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煤矿企业提高煤矿工人的应急处置能力,使他们在逆境中保持冷静和理智,正确应对危机,降低事故损失。

4.个人观点和理解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煤矿工人心理状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煤矿企业应充分重视安全心理学的应用,为煤矿工人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协助,共同营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5.总结安全心理学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对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康的组织文化、设计人性化的工作环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2000年的7.09万张上升到2010年10.87万张,超过2010年实有床位10.51万张,年增长量为3779.8张,年均发展速度为104.36%,年均增长速度为4.36%,略高于卫生机构床位发展速度,与常住人口数急增相关。

病床周转次数从2000年的17次上升到2010年的23.14次,年均增长量为0.61次,年均发展速度为103.12%,年均增长速度为3.12%。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从2000年17日缩短到2010年的14.24日,年均缩短0.28日。

缩短平均住院日是有效解决“看病贵”的手段之一。

从医生人均担负诊疗人次看,2000年是6.9人次上升到2010年12.3人次,虽然每年有大量医生投入临床一线工作,但涌入上海的人数更多,医生工作量逐年增加,工作量年均增长0.6人次,年均发展速度为106.63%,年均增长速度为6.63%。

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一名医生具备理论知识至少需要5年时间、具备临床经验需要5年时间,周期长见效慢,医疗行业的投入跟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产出较投入高。

社会应更多地理解、包容对待每位成长中的医生,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医疗行业,缓解医患关系,双方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2.3患者人均医疗费用情况分析从图6和表1知,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从2000年的132.19元上升到237.2元,年均增长量为11.67元,年均发展速度为106.71%,年均增长速度为6.71,门诊人均医疗费用来算高。

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从2000年的6654元上升到11276.1元,年均增长513.57元,年均发展速度为106.04%,年均增长速度6.04%,从住院费用来说,虽然发展速度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但对城乡中低收入者来说[1],仍然是笔不菲的款项,而疾病是不问人出生的高低贵贱。

因此,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就显得尤其重要,保障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

另外,在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中,医药费用年均增长量242.52元,年均发展速度107.32%,年均增长速度7.32%,2010年达4638.6元,占总医疗费用的41.14%,较2000年提高了4.23个百分点。

新一轮医改中,医药如何分家,如何保证医院正常运营,如何控制医药费保护患者的利益?4小结市场经济下,医院要保证公益性、福利性,又要保证经营性,使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因此,全社会应正确看待医患矛盾,应鼓励、引导、吸引、培养更多的优秀青年加入医疗卫生行业,人力与物力投入力度加大,使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速度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

合理医药分家改革,建立健全三级医疗体系,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医疗卫生行业的社会职能。

参考文献:[1]上海市统计局编.2011上海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25-36,161-166.[2]鲜祖德.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4月第一版:94-98.[3]石义全,钱振华,成刚.指标选择对医院效率评价的影响—以2010年省级数据DEA 模型为例[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03):67-72.[4]刘华辉,田振明.广州三甲医院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第12期.[N/OL]./p-96116181207.html.0引言很久了,煤矿企业很多都安排在偏远的山区,工作条件不好,井下工作面小,地质上也不简单,制约矿工人身安全的因素还有很多,如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

就算是在井上矿区和生活区工作,大部分条件都不好,缺少必要的投入。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时间长了,不只不利于矿工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矿工的心理健康,某些矿———————————————————————作者简介:杨相海(1965-),男,陕西澄城人,采矿工程硕士,副教授,现工作于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工程系,研究方向为煤矿企业安全、高效开采。

煤矿工人心理健康提升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The Effect of Improving Coal Min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on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杨相海YANG Xiang-hai(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咸阳712000)(Shaanxi Energy Institute ,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煤矿安全是一种系统工程,它包括的因素很多、环节也不少、动态也不那么简单。

据统计,我国工伤事故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煤炭工业,煤炭工业中低于20%的事故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无关,基本上都是这一原因造成的。

其中,导致煤矿事故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这种不安全行为的根本原因是煤矿职工的心理隐患。

因此,本文针对煤矿企业矿工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就如何减轻矿工的心理压力、及时疏导矿工亚健康情绪,提出具体有效的措施,以确保煤矿企业安全高效的生产。

Abstract:Coal mine safety is a dynamic and complicated systemic project of multifactor and multi-link.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the work accidents occur the most in the coal industry of China,among which 80%work accidents in coal industry are caused by giving directions against regulations and ordering miners to work at risk.In these accidents,unsafe behavior plays a decisive role and the hidden psychological trouble of the coal miners is the root cause of unsafe behavior.Therefore,in view of the actual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of coal miner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reliev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coal miners and to reduce mental sub-health in time in order to ensure safety production of coal mines.关键词:煤矿工人;心理健康;安全生产Key words:coal min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safety 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308-02·308·Value Engineering工会表现出不正常的精神状况,如情绪低落、抑郁、爱走神、反应缓慢等,不严重的话会影响生产效率,严重的话就会发生生产事故,目前,在矿区出现的人员伤亡事件非常多,这些悲惨的事实都给煤矿工作敲响了警钟。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工作、生活和健康与心境的关系非常大。

心境好时,我们就会心情舒畅,非常兴奋,心境不好时,我们就会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来。

所以,当生产条件和环境舒适时,人的心情就会很好、精神饱满,进而保障煤矿工作安全。

当生产条件和环境不好时,就会出现意外,造成损失,甚至会酿成事故。

1矿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煤矿井下开采工作是一种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采煤的技术设备越来越先进,但井下作业存在的潜在危险性仍然不可避免。

若在不好的环境中工作的时间过长,矿工不良的身体素质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慢慢的便会讨厌他的工作环境,甚至会觉得恐惧。

同时,这样的环境还会对人的感官刺激造成影响,让心理处于一种潜在危机状态下,导致一些心理疾病,如焦虑、压抑、心理不平衡等。

据调查,煤矿工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一般人,在强迫、恐怖、抑郁、偏执等因子上显著差异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其中存在心理障碍者约占三成,主要表现为:对长时间做井下重体力劳动产生排斥心理,工作效率就不会高;工作时,只是坐等下班,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对那些善于学习有上进心、成绩非常好的同事产生妒忌心理;缺乏个人成就感,认为自己工作能力差,对工作很消极;又怕吃苦,又怕工作中遇到困难,对“三违”现象熟视无睹;出了问题时只顾找别人的原因,使人际关系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中;甚至会出现只自保,不互保、联保的自私行为以及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极端行为。

2多种措施缓解压力矿工呈现的心理问题,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问题,也的确给当前的煤矿管理带来了新难题。

笔者认为,如果一直这样搁置着煤矿工人心理安全问题,矿难事故就会频频发生,为此我们不妨从以下六方面加强矿工的心理疏导,保障矿工的心理健康。

2.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减轻或消除恶劣工作条件给矿工带来的不适煤矿在注重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应开展对作业条件和环境的改善治理,尽可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花园式企业,让井下工作也变为繁花遍地,艳阳高照,小河流水,让工人感受不到自己就在几百米之下,就像在春天的草原上一样,空气新鲜,气候宜人。

给矿工提供一个悦目、爽心、舒适的工作空间,有利于达到矿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矿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2.2建设多层次的咨询队伍,全力做好矿工心理辅导和教育当前,矿工中大部分是农民工、单身的也不少、夫妻分隔两地时间长了,感情可能就不会像以前那样好了,会出现各种变化,有人会对生活、工作的自信心大大降低,缺乏幸福感,要是在这种不好的情绪下工作,就极易产生安全事故。

煤矿可以出资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企业职工心理咨询顾问”,作为单位心理工作的专家资源,保证心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煤矿单位还要以工会主席牵头成立职工心理驿站,建立企业心理工作的群众性组织,担负起大量的基础性心理疏导工作,搭建工人排解心理困惑的平台。

2.3开展矿工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要想使矿工拥有健康的心理,那就要先认识到矿工心理素质的状态,针对这种状态做一个合理方案,对矿工的心理进行疏导。

煤矿每年对工人的心理健康做检查是非常重要的,采用“心理健康问卷”的方式,然后找出有心理症状的工人,主动要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行面谈,据此,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将不一样的问题类型与程度分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治疗,确保矿工的心理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