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定学法指导.doc

高中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定夏茂林 阳宾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断,在解遗传题时,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些同学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往往不知如何入手,致使答案出错,为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该方法,下面对此作一归纳介绍:1. 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高茎×矮茎→高茎,则高对矮是显性性状,矮是隐性性状。
可用公式表示为A ×B →A ,A 为显性性状、B 为隐性性状。
2. 性状分离法:据“杂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高茎×高茎→高茎、矮茎,则矮茎是隐性性状。
可用公式表示为A ×A →A 、B ,B 为隐性性状。
例1. 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
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 、b 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 、a 和B 、b 表示),请回答:(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本中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a 、白色抗虫b 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显隐性的定义,2号紫色与白色杂交,后代只有白色,则白色相对于紫色为显性性状;不抗虫与抗虫杂交,后代只有不抗虫,则不抗虫相对于抗虫为显性性状。
(2)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确定了显隐性性状,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及亲代的性状表现就可推知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
[答案:(1)白色不抗虫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aaBB Aabb AAbb ]例2. 兔的毛色有灰色、青色、白色、黑色和褐色等,其中灰色由显性基因B 控制,青色(b1)、白色(b2)、黑色(b3)、褐色(b4)均为B 基因的等位基因控制。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纳答案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方法和题型归纳答案解析1 某植物的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下列杂交组合一定可以达成目的的是( )A. 抗病株感病株B. 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 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 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答案】B【解析】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方法有:①定义法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代为显性性状。
故选:B。
1 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基因(和)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子代()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自交产生的性状表现类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亲本中黄果的基因型是B. 中白果的基因型为和C. 由图中③可以判定白果为显性性状达标检测1××××××——例题1A a F 1F 1F 2aa F 1AA AaD. 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答案】B【解析】A、③白果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白色是显性性状,所以亲本中黄果的基因型是,A正确;B、亲本白果的基因型为,黄果的基因型为,所以白果的基因型为,B错误;C、由③出现性状分离可知白果是显性性状,C正确;D、中白果基因型为,中黄果()占;白果()也占,中黄果自交得到的全部是黄果, 中的白果自交得到的中,黄果:白果,所以中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是,D正确。
故选:B。
1 玉米的甜粒与非甜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用杂合非甜粒亲本杂交,去除中的甜粒植株,让非甜粒植株自交,则中非甜粒与甜粒植株的比例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由亲本为杂合非甜粒,杂交后代出现甜粒知,非甜粒为显性性状,甜粒为隐性性状,设这对性状由基因、控制,让非甜粒植株自交,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而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即、、三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是、、,三种基因型之比为,所以中非甜粒与甜粒植株的比例是。
高中生物必修2 生物遗传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遗传规律有关题型及解题方法遗传规律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高考的必考点,下面就遗传规律的有关题型及解题技巧进行简单的认识。
类型一:显、隐性的判断:1、判断方法②杂交:两个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则为显性性状。
②性状分离: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F1出现性状分离,则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原性状为显性性状;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多于隐性性状;④分析遗传系谱图时,双亲正常生出患病孩子,则为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双亲患病生出正常孩子,则为显性(有中生无为显性)⑤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2、设计杂交实验判断显隐性类型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1、测交:用待测个体和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2、自交:让待测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类型三、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1、自交:指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问的是第几代,然后利用图解逐代进行计算,如图2、自由交配(随机交配):自由交配强调的是群体中所有个体进行随机交配,以基因型为23AA 、13Aa 的动物群体为例,进行随机交配的情况 如 ⎭⎬⎫23AA 13Aa ♂ × ♀⎩⎨⎧ 23AA 13Aa欲计算自由交配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概率,有以下几种解法:解法一 自由交配方式(四种)展开后再合并:(1)♀23AA ×♂23AA →49AA (2)♀23AA ×♂13Aa →19AA +19Aa (3)♀13Aa ×♂23AA →19AA +19Aa (4)♀13Aa ×♂13Aa →136AA +118Aa +136aa 合并后,基因型为2536AA 、1036Aa 、136aa ,表现型为3536A_、136aa 。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8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判断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8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判断1.类型(1)显性突变:如aa →Aa ,该突变一旦发生即可表现出相应性状。
(2)隐性突变:如AA →Aa ,突变性状一旦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aa ),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2.判断(1)方法一:自交法①过程:将变异个体进行自交,观察子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
②判断:若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显性突变;若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隐性突变。
③图解:变异个体⇒自交实验⇒⎩⎪⎨⎪⎧ 子代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突变 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隐性突变(2)方法二:杂交法①过程:将变异个体与野生型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②判断:若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则为显性突变;若子代全为野生型,则为隐性突变。
③图解:变异个体×野生型⇒子代性状⇒⎩⎪⎨⎪⎧ 子代出现1:1性状分离⇒显性突变 子代全为野生型⇒隐性突变【典例2】 (2021·广东·高考真题)果蝇众多的突变品系为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摩尔根等人选育出M-5品系并创立了基于该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可通过观察F 1和F 2代的性状及比例,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如显/隐性、是否致死等),确定该突变基因与可见性状的关系及其所在的染色体。
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棒眼(B )对圆眼(b )为显性、红眼(R )对杏红眼(r )为显性,控制这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X 染色体上,其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
(2)图示基于M-5品系的突变检测技术路线,在F 1代中挑出1只雌蝇,与1只M-5雄蝇交配,若得到的F 2代没有野生型雄蝇。
雌蝇数目是雄蝇的两倍,F 2代中雌蝇的两种表现型分别是棒眼杏红眼和___________,此结果说明诱变产生了伴X 染色体___________基因突变。
该突变的基因保存在表现型为___________果蝇的细胞内。
(3)上述突变基因可能对应图中的突变___________(从突变①、②、③中选一项),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使胚胎死亡。
遗传与变异讲解

遗传与变异讲解1.把握遗传各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2.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1)根据定义直接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依据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来判断:若两亲本的性状相同,后代中出现了不同的性状,那么新出现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而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这可简记成“无中生有”,其中的“有”指的就是隐性性状。
(3)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表现型相同的两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3∶ 1 的性状分离比,则“3”对应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4)假设法: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隐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另一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
3.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1)基因填充法。
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2)隐性纯合突破法。
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它往往是逆推过程中的突破口,因为隐性个体是纯合子(aa),因此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 a 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做进一步的判断。
(3)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Bb)。
即Bb×Bb→3B_∶1bb。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Bb×bb→1Bb∶1bb 。
1③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BB×BB或BB× Bb或BB×bb。
④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bb)。
即bb×bb→bb。
4.“三法”验证分离定律(1)自交法: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探讨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探讨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冯路生摘要: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因此,它们对控制的生物性状也就有显隐性之分。
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是生物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学生往往不懂得如何判断,往往较容易失分。
因此,教会学生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借助遗传图解可以帮助学生准确而迅速地解题。
关键词:性状; 遗传; 规律性; 遗传图解;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引言有一天路过邻居家,听见邻居夫妇在激烈争吵,丈夫说:“你我都是双眼皮,怎么会生下单眼皮的孩子呢?”妻子委屈地在那一个劲地哭。
哦!原来是为这个而吵,我忙上前劝解道:“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
你们都是双眼皮,也有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的。
”然后我耐心地运用画遗传图解的方法来分析基因组成和性状表现间的关系,终于化解了他们一直困扰的疑惑。
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1.2.比较亲代与子代的性状:在子代中“无中生有”的性状和“凭空消失”的性状都是隐性性状。
1.“无中生有”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比如邻居夫妇都是双眼皮,孩子是单眼皮,那么孩子的单眼皮是亲代中没有的,在子代中“无中生有”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用字母A、a表示),我就是这样借助遗传图解来帮助邻居夫妇弄明白这个问题的,当亲代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体时:双眼皮 x 双眼皮→双眼皮、单眼皮,亲代均为双眼皮,而子代为单眼皮的话,那么单眼皮就是“无中生有”,是隐性性状,那么双眼皮就是显性性状。
邻居孩子为单眼皮就是“无中生有”,是隐性性状。
1.2.“凭空消失”的性状是隐性性状比如: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用字母A、a表示)。
已知双亲中有一个是有耳垂,另一个是无耳垂,生下有耳垂的孩子。
那么如何判断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呢?运用遗传图解来分析。
有耳垂 x 无耳垂→有耳垂,亲代中的“无耳垂”在子代中凭空消失了,凭空消失的是隐性性状,所以“无耳垂”是隐性性状,那么“有耳垂”就是显性性状。
高考生物备考-遗传相关知识考点解析

2021年高考生物备考-遗传相关知识考点解析知识点一、豌豆杂交实验(一)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遗传学基本概念(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2)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如毛色)的不同表现类型,(如黄、白)。
(3)显性性状:高茎(DD)×矮茎(dd)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4)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的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
(5)隐性性状:高茎(DD)×矮茎(dd)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6)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7)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8)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0)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AAdd、XbY。
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能稳定遗传。
(11)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aaBb。
(12)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DD×Dd等。
(广义的杂交指生物体间的交配行为)。
(13)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Dd×Dd等。
植物体中指雌雄同花的植株自花受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也是最简便检测是否是纯合子的方法。
(14)测交:遗传因子组成未知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
隐性纯合体只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这种配子与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受精,能够让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所携带的基因表达出来,故测交能反映出待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从而推知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必修二遗传基础知识

遗传基础知识一、基本概念(一).性状类:生物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知识点拨:⑴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故:①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不一定相同。
②显隐性关系不是绝对的,生物体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显性性状的表现。
⑵生物性状的鉴定: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合——测交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杂交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自交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测交⑶显性相对性: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杂种子一代中不分显隐性,表现出两者的中间性状(不完全显性)或者是同事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共显性)。
⑷显隐性的判断与实验探究:①根据子代性状判断ⅰ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ⅱ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②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③遗传系谱图中的显隐性判断若双亲正常,子代有患者,则为隐性遗传病;若双亲患病,子代有正常者,则为显性遗传病。
即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二). 交配方式类:杂交;自交;测交;正交与反交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传粉。
广义上讲,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均可称为自交。
知识点拨:(1)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例:某种植物同时具有A、B基因时能开紫花,否则都开白花。
把开紫花的植物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有一半开紫花、一半开白花。
若将测交后代中开紫花的植物自交,自交后代中开白花的比例是7/16。
(2)自交图解: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来测F1基因型的方法。
4、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
5、常用符号的含义: P;F1;F2; ×;;♂;♀;C、D等;c、d等(三).基因类:等位基因;相同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1)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家学(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442500)
生物遗传性状显隐性的判定是解遗传题的关键,只要掌握一些正确的判断方法,就能快速解题。
下面介绍几种判断显隐性的方法。
一、根据定义判断: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如亲本是高茎×矮茎→子一代只表现高茎,则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二、根据性状分离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和亲本相同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如亲本是高茎×高茎→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则新出现的矮茎是隐性性状,与亲本相同的高茎为显性性状。
三、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则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
如亲本是高茎×高茎→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且高茎:矮茎=3:1,则占3份的高茎为显性性状,占1份的的矮茎是隐性性状。
四、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在遗传系谱图中,“无中生有为隐性”即双亲都正常,其子代中有患病的,此遗传病一定为隐性遗传病(如图A );“有中生无为显性” 即双亲都患病,其子代中有正常的,此遗传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如图B )。
五、根据可能性大小判断:如果没有上述规律可循,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面推测。
若该病在系谱图中代与代之间呈连续性,最可能是显性遗传病;若该病在系谱图中隔代遗传,最可能是隐性遗传病。
【例1】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
① 紫花×紫花→紫花 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
③ 紫花×白花→紫花 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解析】根据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则占3
份A B
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可知②中紫花占3份即为显性性状,白花占1
份为隐性性状。
根据显隐性的定义,③是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只表现一种紫花性状,则紫花性状为显性性状,白花性状为隐性性状。
①④不能判断显隐性。
答案选B。
【例2】已知牛的有角和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
在自由放养多年的牛群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1头无角公牛和6
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一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理过程。
(2)为了确定有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一方面是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另一方面考查根据表现型来分析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答案:(1)不能确定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
6个组合后代合计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的基因型,即AA和Aa。
AA 的后代均为有角。
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
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
所以,只要母牛中含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和3头有角小牛。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
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例3】下图是一个遗传家图,该遗传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
请回答: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性基因。
(2)3号的基因型是。
(3)7号是纯合体的概率是。
(4)8号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所生孩子患遗传病的最大概率是。
【解析】本题考查系谱图的解法。
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的判断方法,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父母都是杂合体,据此可推知3号的基因型。
7号的表现型正常,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即AA 和Aa,由于父母都是杂合体,所以纯合体的概率是1/3。
8号是患者,基因型为aa,她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该男性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即AA和Aa。
如果男性的基因型为Aa,则后代的患病可能最大。
答案:(1)隐 (2) AA或Aa (3)1/3 (4)1/2
【例4】一匹雄性黑色与若干匹枣红马交配后,共生出20匹枣红马和23匹黑马。
下列叙述中最可能的是()
A. 雄性黑马是杂合体
B. 雄性黑马是纯合体
C. 黑马是隐性性状
D. 枣红马是显性性状
【解析】若雄性黑色是杂合体,枣红马为隐性纯合体,生出枣红马和黑马的比约为1:1,符合题意。
若雄性黑马是纯合体,枣红马为隐性纯合体,子代只有黑马无枣红马,不合题意。
若黑马是隐性性状,则若干匹枣红马为显性,既有纯合体又有杂合体,子代枣红马的数量明显多于黑马,于题意不太符合。
所以最可能的是雄性黑马是杂合体。
答案选A。
(作者:谭家学,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教师,善于对教学进行研究和总结反思,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生物专业报刊上发表。
联系电话:,手机:,通讯地址:湖北省郧县第二中学44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