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量记录

合集下载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示范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示范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示范摘要:一、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概念与意义1.出入量记录内容2.临床意义二、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1.摄入量记录2.排出量记录3.特殊情况处理三、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1.重症患者管理2.液体补充与纠正正文:一、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概念与意义1.出入量记录内容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主要包括两部分:摄入量和排出量。

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排出量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2.临床意义准确地记录24小时出入量是反映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能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1.摄入量记录摄入量记录时,需注意记录每种液体的溶质名称。

如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其他液体依此类推。

若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

2.排出量记录排出量记录时,以毫升为单位,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3.特殊情况处理夜班12点以后来的病人可以不反馈到体温单,总结要写。

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三、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1.重症患者管理对于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的患者,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起到关键作用。

2.液体补充与纠正通过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医护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出入量情况,根据需要调整补液方案,避免水中毒或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Leabharlann 范记录第8页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03
出入量统计方法
第9页
统计内容
每日摄入量
饮水量 食物中含水量 输液量 输血量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0页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1页
每日排出量
尿量 大便量 咳出物量(咯血、咳痰) 呕吐物量 出血量 引流量 创面渗液量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2页
第22页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4.完善统计、查对、监控制度 将出入量统计单夹于病人床尾,便于值班护士巡视病房 时及时填写,每班总量汇总前与病人或陪护共同查对本 班出入数据,汇总后值班护士署名,交接班时护士查对 上一班汇总数据是否准确,每日早晨夜班护士查对完成 将前一日统计单回收。护士长每日对统计单进行监控填 写是否清楚、是否漏填、错填,定时进行质量讲评。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4页
非显性失水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水分,每日约 850ml。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 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千克体重将增加失水 3-5ml,显著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 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正常时2-3倍,大面积烧 伤和肉芽创面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大便中水分
便秘:含水量约5-15%,硬度类似老玉米粒 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似面团或香蕉 糊状便:含水量约50-80% 稀便(水样便):含水量达80%以上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第13页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04
出入量统计误差原因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依据您需要自由拉伸文本框大小
第14页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一、出入量记录的内容:1.出量:记录患者排尿量、呕吐量、排便量、引流液量、呼吸道分泌物量、伤口引流液量等。

-排尿量:记录患者每次排尿的时间、量和性状(如颜色、清澈程度等)。

-呕吐量:记录患者每次呕吐的时间、量和性状。

-排便量:记录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量和性状。

-引流液量:记录患者每次引流的时间、量和性状。

-呼吸道分泌物量:记录患者每次抽吸呼吸道分泌物的时间、量和性状。

-伤口引流液量:记录患者伤口引流液的时间、量和性状。

2.入量:记录患者饮食摄入量、静脉输液量、血制品输注量、药物液体剂量等。

-饮食摄入量:记录患者各餐的进食量、进食时间和性状。

-静脉输液量:记录患者静脉输液的种类、速度和输液时间。

-血制品输注量:记录患者输注血浆、红细胞等血制品的时间和数量。

-药物液体剂量:记录患者口服或静脉给药的药物液体剂量。

3.其他相关内容:记录患者发热情况、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二、出入量记录的方法:1.出量记录方法:-排尿量:使用尿量容器收集每次排尿的尿液,并记录尿液量和性状。

-呕吐量:使用呕吐袋或量杯收集每次呕吐的物质,并记录呕吐量和性状。

-排便量:使用便盆或便布收集每次排便的粪便,并记录排便量和性状。

-引流液量:使用引流袋或容器收集每次引流的液体,并记录引流液量和性状。

-呼吸道分泌物量:使用抽吸管收集每次抽吸的呼吸道分泌物,并记录分泌物量和性状。

-伤口引流液量:使用引流袋或容器收集伤口引流的液体,并记录引流液量和性状。

2.入量记录方法:-饮食摄入量:记录患者每餐进食的量和性状,可以使用餐具或量杯进行量值估计。

-静脉输液量:记录输液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输液速度,可以使用滴定器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

-血制品输注量:记录输注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输注数量,可以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注。

-药物液体剂量:记录给药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给药剂量,可以使用口服药杯或静脉注射器进行给药。

3.生命周期体征记录方法:根据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生命体征测量设备,如体温计、血压计、脉搏计等,记录患者的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一、出入量记录的内容:1.输入量:包括各种液体的饮食、静脉输液、输血等。

2.输出量:包括尿量、排出物、呕吐物、引导排尿的尿袋等。

3.出血量:包括术后出血、创伤出血、鼻出血等。

4.排便情况:记录病人的大便次数、性状、质地等。

5.其他漏出物:如呕吐物、引流物等。

二、出入量记录的方法:1.使用专用记录表格:可以使用纸质或电子表格,准备好记录项目的名称、单位和记录时间点。

2.记录频率:根据病人的状况和需要,通常每4小时或8小时记录一次。

对于重症和需要严密监测的病人,可以每小时记录一次或更高频率。

3.准确记录:护士在记录的时候需要准确、详细地记录,特别是关键数据,如输液量应该准确点滴滴数,尿量应该准确记录到毫升。

4.迅速反映变化:出入量记录是一个监测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累计和统计:根据每次记录的数值,把输入和输出的数值进行相加累计,或者进行统计处理,以及时评估体液平衡的情况。

6.交班记录:出入量的记录也是交班的重要内容之一,交班时应该把当天的出入量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变化、异常情况以及相关处理情况。

三、注意事项:1.注意卫生:在记录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好手套等,以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隐私:在记录出入量的时候,护士需要注重保护病人的隐私,如拉好窗帘,避免他人的窥视。

3.出入量数据的准确性:出入量数据的准确性对于评估病人病情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护士在记录的时候要认真仔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4.了解仪器操作:一些医疗设备如尿袋等,需要护士掌握正常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总结来说,科学、准确地记录病人的出入量是护士重要的工作之一、只有通过准确的出入量记录,医护人员才能及时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范文(通用十篇)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范文(通用十篇)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范文(篇一)工程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和工、料消耗的文件,是考核工程投资经济合理的依据。

所以做好工程预算的审查工作,将有利于提高设计水平和投资效益。

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

一、重视搜集完备的依据性文件审查人员必须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搜集完备的编制预算的依据文件、材料,包括:1、建筑和结构专业提交的全套土建施工图;2、总图专业提交的土石方工程和道路、挡土墙、围墙等构筑物的平立剖图;3、工程所在地区的综合预算定额、建筑材料预算价格、间接费用和计取费用的有关规定文件;4、工程所在地的类似工程预算文件及技术经济指标(供参考)。

二、抓住审查重点工程量计算、单价套用和间接费的计取是审查工作的重点,应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1、工程量和单价的审查审查时应注意:A、编制预算时所使用的综合预算定额是否适用于本工程;B、预算书中不得重列综合定额中已包含的工程量范围;C、是否按定额规定的规则计算工程量;D 、防止出现张冠李戴,错套单价的现象。

各分部审核的重点不同,现按分部分述如下:(1)土石方分部应注意、本分部仅适用于土石方、满堂基础及基础定额中未综合的土石方项目。

运土数量中,是否已扣除了回填土数量。

如有地下室土石方工程时,在计算承台或砼基础时应扣减挖、填、运土的含量。

计算挖土高度时,不得把底板(或承台)的底标高作为挖土高度,应扣除原泥皮线标高。

地下室土方量要计入工作面的土方量。

要辨明挖土的土壤类别,以防止套错单价。

对高地下水位地区应注意增列地下水排水费用。

(2)基础分部:打桩分部的定额仅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陆上桩基工程,不适用打试桩及在室内或支架上打桩。

审查时应注意有否忘列各类桩基所对应的机械进、退场费用及组装、拆卸费用。

对于冲(钻)孔桩、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1米内的砍桩头费用,定额已包括,不得重列。

超过1米砍桩头及吊运机械费用,不得漏计。

人工挖孔桩定额已包含扩孔5cm砼工程量,预算中不得重计,人工挖孔桩的弃土工程量不得漏列。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以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为标题,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巧。

一、什么是出入量统计及记录方法出入量统计及记录方法是指对人体的液体出入量进行统计和记录的方法。

液体的出入量是指人体通过各种途径摄入和排出的液体的总量。

出入量统计及记录是医护人员在照料患者时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患者出入量的统计和记录,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出入量统计的方法1. 尿量计算法:通过收集和测量患者的尿液量来统计出入量。

通常使用尿量容器进行收集,并使用毫升为单位进行计量。

每次收集尿液后,将尿量记录在病历表格上,并进行累加计算。

2. 体重法:通过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来统计出入量。

每天固定时间称量患者体重,并将体重变化量转化为液体量。

例如,每100克的体重变化对应着多少毫升的液体摄入或排出。

3. 输液计量法:通过统计和记录患者的输液量来计算出入量。

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准确记录每次输液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输液速度。

根据输液液体的种类和输液时间,计算出输液的总量,并将其记录在病历表格上。

4. 饮食计量法:通过统计和记录患者的饮食量来计算出入量。

医护人员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包括每餐的食量和饮水量。

根据患者的回答,计算出每天的饮食总量,并将其记录在病历表格上。

三、出入量记录的要点1. 准确记录:出入量的记录要准确无误,避免因记录错误导致的液体平衡计算错误。

医护人员在记录时应仔细核对数据,确保没有遗漏或重复记录。

2. 及时记录:出入量的记录应及时进行,不要拖延或忽视。

特别是在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液体平衡的情况下,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记录,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3. 详细记录:出入量的记录应详细完整,包括每次出入量的时间、种类、数量和媒介等信息。

这样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的信息,帮助他们判断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4. 标准化记录:出入量的记录应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以便于医护人员查阅和分析。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方法出入量记录是指对患者每日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的一种护理工作。

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之前,首先要准备好记录表格、笔、尺子等工具,以及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

同时要对记录表格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2. 准确记录液体摄入。

患者的液体摄入包括饮水、饮料、流食等,护士在记录时应当准确记录患者每次摄入液体的种类、时间和数量,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摄入情况。

3. 准确记录尿量。

尿量的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尿量的增减往往能够反映患者的肾功能和水盐代谢情况。

护士应当使用尿量杯进行准确的尿量记录,每次记录尿量的时间和数量,并及时清空尿量杯,以便下次记录。

4. 注意精确计量。

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时,护士应当注意精确计量,尤其是液体摄入的数量,可以使用专用的量杯或注射器进行计量,避免因为估算或不准确的计量导致记录错误。

5. 及时记录。

出入量的记录应当及时进行,不能拖延或遗漏。

特别是在患者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当加强对出入量的记录,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6. 定期汇总。

护士应当定期对患者的出入量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向医生进行汇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注意卫生。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时,护士应当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污染记录表格或患者的食物和饮水,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结,出入量记录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重要依据。

希望大家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出入量记录,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患者的出入量记录是评估患者体液平衡和液体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准确记录和监测患者的出入量有助于医护人员合理判断患者的水电解质代谢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干预。

以下是关于患者出入量记录的规范内容和要点。

1.出量记录出量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物量、胃引流物量、胸腔引流物量、切口引流物量、鼻饲/腹腔引流物量、皮下组织渗液量等。

记录时需详细标明产生出量的部位和性质,具体表达出量的颜色、量数、性状等信息。

出量的记录频率应根据患者病情而定,通常在每班交接时和重要转抄时进行一次记录。

2.入量记录入量包括饮食摄入量、饮水量、静脉输液量、胃肠道营养液量、血制品恢复液量等。

详细记录患者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饮水量、各种输液药物和溶液的名称、用量和流速等信息。

特别是静脉输液,需记录静脉通道的位置和名称,注意记录负平衡或正平衡项目。

3.尿量记录尿量是评价患者排尿情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患者肾功能和液体代谢平衡的重要依据。

准确记录的尿量可及时发现尿量异常的情况,及时处理。

每次记录尿量时,要注意测量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气味、容器的量表读数等信息。

尿量的记录应频繁进行,可以根据患者病情,每2小时、4小时或8小时进行一次记录。

4.注意事项(1)出入量记录要详细、准确,不可随意估计和模糊不清。

尽量使用标准量杯、升斤两等准确的量杯,避免使用眼测。

出入量之外,对于发生体外流失非生理性的患者,需同时记录体内失血量。

(2)出入量记录要及时,防止遗漏。

发生重大出入量改变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3)出入量记录要连续,具有时间序列。

对于时间序列的记录,患者出量和入量的起始和终止时间要清晰标明,有助于时序分析和疗效评估。

(4)输液泵的使用和调校:在对需要使用输液泵的患者进行输液的时候,配备有此类设备的护士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揭相关操作规程操作,如发生输液泵拒输或异常情况将及时处理。

(5)出入量谨慎调整:对于出、入量调整时,必须慎之又慎,认真评估患者的病情、体液状况、血流动力学状况和临床表现,以避免患者水电解质失调和体液平衡紊乱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h出入量记录
新生儿室:方丽芬
主要内容
1、出入量的概念 2、记录出入量的意义 3、出入量的准确记录中常见问题及 对策。
出入量的概念
一、出量的概念及内容。 1、出量的概念:从体内排除的所有液体. 2、出量的内容包括: (1)显性失水: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 穿刺液、引流液、伤口渗出液等。 (2)非显性失水:皮肤不显汗或出汗及呼吸道 呼出的水分。
1大碗(2两)100
馒头
花卷
1个
1个
50
50
25
25
牛奶
豆浆
1大杯
1大杯
250
250
1个
50
100
20
25
蒸鸡蛋
牛肉
1大碗
60
100
260
69
医院常用食物含水量
食物 单位 原料重量(g) 含水量(g) 食物 单位 原料重量(g) 含水量(g)
豆沙包
菜包 水饺 蛋糕
1个
1个 1个 1块
常见问题
4、液体计算错误:如重复记录或者累加记录。 5、其他因素:如不熟悉食物的含水量,不重视 静脉注射或者口服药等。
应对措施
1、护士要以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完成 工作。不能单靠经验,要依据真实数据记录。
称重法
2、认真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解释 记录出入量的必要性。教会他们记录的具体 方法,取得他们的配合。 3、使用标准的量具。
24小时出入量记录单
常见问题
1、人员因素: (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大多依靠家属和陪护 人员提供;没有认真测量单凭经验估计出入 量。 (2)护士不能一直陪伴病人,需要家属提供, 家属由于缺乏知识或疏忽而造成漏记、多记、 或者少记。
常见问题
2、使用不准确的测量工具:临床引流袋虽有刻 度 ,但实际数量并不准确,尤其是在量刻度 之间难估计准确。 3、对于容易收集的记录也相对容易,但对于难 收集的或需要进行换算的,记录起来就比较 困难。如:尿失禁、出汗、切口渗液、发热、 气管切开、呕吐、腹泻等。
非显性失水
1、人体在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 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 故称不显性失水。
2、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 (1)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 1度,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 (2)明显出汗,汗水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 1000ml. (3)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的2-3 倍。 (4)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 更为惊人。
37
记录出入量的意义
意义:1、了解病情
2、 协助诊断 3、 指导治疗
哪些病人需要严格记录出入量
出入量记录的方法
(一)记录的内容:
1.每日摄入量
饮水量 食物中的含水量 输液量 输血量
医院常用食物含水量
食物 米饭 大米粥 大米粥 面条 单位 1中碗 1大碗 1小碗 原料重量(g) 含水量(g) 食物 100 50 25 240 400 200 250 松花蛋 藕粉 鸭蛋 馄饨 1大碗 单位 1个 1大碗 原料重量(g) 含水量(g) 60 50 100 100 34 210 72 350
正常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平衡量
来源量(ml)
饮水或饮料 食物 内生水
摄入量 (ml) 1200
1000 300
排除器官
肾脏(尿)
排出量(ml)
1500
皮肤(蒸发) 500 肺(呼吸) 350
大肠(粪便) 150 合计 2500 合计 2500
出入量的概念
二、入量的概念及内容: 1、入量的概念:进入体内的所有液体。 2、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和输 血量。
50
150 10 50
34
80 20 25
猪肉
羊肉 青菜 大白菜
100
100 100 100
29
59 92 96
饼干
油条 煮鸡蛋
1块
7
50
2
12 30
冬瓜
豆腐 带鱼
100
100 100
97
90 50
1个
40
出入量记录的方法
尿量 大便量 咳出物量(咯血、 咳痰) 呕吐物量 出血量 引流量 创面渗液量
固定容器测量法
4、认真评估病人的出入量,改进操作方法,提 高准确性。鼓励病人使用固定容量的水杯、 餐盒、便器等。记录时每次写上时间并且列 表记录。以免出入量混淆。队已经记录的做 好标记,以免重复记录。 5、加强制度管理,使用出入量专用表格,护士 长加强检查,并加以指导和督促。
The end
2017/3/15
1、每日排出量
出入量记录的方法
(二)记录方法
用蓝色钢笔填写眉栏各项,包括患者姓名、
科别、病室、床号、住院号、诊断及页码。 日期7-19时用蓝色钢笔记录,夜间19时至次 日7时用红色钢笔记录。
记录同一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在同
一横格上开始记录;对于不同时间的摄 入量和排出量,应各自另起一行记录。 24小时或12小时将患者的出入量做一次 总结或小结。根据病情必要时分类总结, 并填写在体温单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