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乙胺冷芯盒工艺
三乙胺法冷芯盒制芯工艺的应用及探讨

三乙胺法冷芯盒制芯工艺的应用及探讨潍坊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邹化仲=摘要>为进一步推广应用三乙胺法冷芯盒制芯工艺,对在此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1国内外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的发展应用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即酚醛氨基甲酸乙酯工艺,是冷芯盒制芯工艺方法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开发于1968年。
其制芯工艺过程是,在定量原砂中按工艺配比加入组分Ñ酚醛树脂和组分Ò聚异氰酸酯的双组分粘结剂,在混砂机中混均匀后得到冷芯砂,利用射芯机紧实到芯盒中,再藉助气体发生器,以干燥的压缩空气或氮气等为载体将定量的雾化或汽化的三乙胺催化剂通过吹气板吹入芯盒,将双组分粘结剂中的羟基和异氰酸催化变成尿烷而硬化,继而靠载体气体清洗出芯砂中残余的三乙胺,得到具有一定强度、满足工艺要求的砂芯。
冷芯盒法制芯工艺用的芯盒不需加热,免去了芯盒热变形,砂芯精度高,芯盒寿命长,芯盒材质可视生产批量大小等条件选用钢、铸铁、铝、塑料、木材等。
冷芯盒制芯工艺化学反应迅速,固化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砂芯发气量较低,溃散性好,易清砂,铸件表面光洁,废品率低,综合成本低,易于组织自动化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因此,在近20年的发展中,日益取代油砂法、热芯盒法、壳芯法等传统制芯工艺。
在欧美等有些工厂采用三乙胺法冷芯盒制芯工艺生产的砂芯重量达砂芯总重量的70%以上。
为适应铸造工艺各方面的不同要求,特别是提高现行三乙胺法冷芯盒砂芯的热强度,防止在浇注金属高温作用下,砂芯过早溃散、变形、开裂造成废品,美国有关部门研究出高热强度三乙胺冷芯盒工艺,将现行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用的粘结剂组分Ñ酚醛树脂改为酚醛多元醇树脂,其他不变。
这样,溃散时间从不到100s延迟到400s。
另一方面,德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各国对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配套设备,射芯机、气体发生器、芯砂混砂机、空气干燥器、砂加热冷却器、废气净化装置等的研究逐步深入,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专利形成各具特色的系列化生产。
三乙胺法冷芯盒树脂工艺及三乙胺环保

三乙胺冷芯盒法[酚醛-异氰酸盐-胺气固化(冷芯盒)]法原理:粘结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组分为溶剂基的酚醛树脂,第二组分为聚异氰酸脂,MDI(4,4'一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将树脂同砂子进行混合并把混合物射入芯盒,把胺气(TEA三乙胺或DMEA 二甲基乙胺)吹到砂芯里,经催化使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之间产生聚合反应生成脲烷(氨基甲酸树脂),使之硬化,这种反应几乎是瞬间的。
砂子:通常用洁净的,AFS50-60[50/100]硅砂,但是锆砂和铬铁矿砂也可以用。
砂子必须干燥,超过0.1%的水分会降低型砂混砂料的存放期。
高PH值(高酸耗值)也会缩短存放期。
理想的温度约为25°C:温度低会造成胺气冷凝和不均匀固化;温度高会造成溶剂从粘接剂中过快散失而使强度降低。
氮含量:第二部分,异氰酸盐含11.2%氮。
[注:兴业树脂二组分异氰酸盐含氮量为:7.5% —8.8%][注:当组分I加入量高于组分H时,砂芯即时抗拉强度提高,砂芯发气量减少,含氮量相对降低,将组分I、组分H之比确定为:55:45。
另外,组分I的价格较组分H便宜,亦能降低一些成本]混砂方法:可用间歇式混砂机或连续式混砂机。
先加入第一组分再加入第二组分。
不要强力搅拌以免砂子受热而使溶剂挥发。
存放期:如果型砂干燥,可存放1-2h。
[混好的芯砂存放时间一般为:2-3h,夏季为:1-2h。
][兴业供一汽轻发的冷芯树脂,可使用时间大于4h,气温高时要缩短][注:可使用时间:将混制好的树脂砂放入塑料桶内,放置一定时间(如30min、60min、120min、180min、240min、480min)后, 射制“8”字形抗拉试样,吹气硬化后1min内,测其初始强度,直至射制的工艺试样初始强度低于工艺要求下限为止,此时到混砂完毕的时间即为冷芯盒树脂砂的可使用时间。
生产中的工艺强度下限值,对于复杂砂芯一般定为0.15MPa;对于形状较简单的厚壁砂芯可定为0.06%MPa。
行业标准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解读

行业标准《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解读1 标准概况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工艺由于其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约能源、芯(型)强度高、尺寸精确、芯(型)砂溃散性好等优点,已经得到了铸造业的广泛使用。
根据2011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下发的2011年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行业标准由苏州兴业材料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在2011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中,标准名称为《铸造用三乙胺法冷芯盒树脂》,在标准征求意见时,经标准起草小组一致同意,将标准名称确定为《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
2 标准的主要内容2.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制芯(型)用树脂。
2.2 术语和定义参照GB/T 5611《铸造术语》“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 TEA cured cold-box resin for foundry”,将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定义为“在室温下吹入三乙胺等叔胺类催化剂气体,使双组分粘结剂的酚醛树脂和聚异氰酸酯交联成固态的氨基甲酸酯,从而使砂芯(型)硬化的冷芯盒用树脂。
”2.3 分类和牌号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制芯、造型用有机粘结剂,在用户现场使用时主要根据强度判断产品优良,因此标准以强度等级分级为普通型、抗湿型和高强度型。
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按使用条件不同分类及分类代号见表1。
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的牌号表示方法如下:示例SLⅠ-G:表示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组分Ⅰ高强度型树脂。
2.4 技术要求2.4.1 铸造用三乙胺冷芯盒法树脂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因为组分Ⅰ刚生产出来时为淡黄色,遇光易变棕红色,但不影响性能,所以本标准规定组分Ⅰ为淡黄色至棕红色透明液体。
为促进技术进步,出于对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同时考虑到国内有代表性厂家的现状,对组分Ⅰ中的游离甲醛进行了分级规定,≤0.5%为合格品,≤0.3%为优级品。
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工艺的特点是什么

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工艺的特点是什么三乙胺冷芯盒树脂砂工艺的特点是什么此工艺的主要特点是:? 硬化速度快,硬透性好,生产效率高;? 芯盒不需要加热;劳动条件好,芯盒生产成本低。
三乙胺冷芯盒法的原材料主要有:硅砂、树脂和催化剂。
此法对硅砂要求甚严,特别是含水量要求,0.2%, 含泥量要求,0.3%(均为指质量分数)。
所用的树脂由两个组分组成:组分?为聚苯醚酚醛树脂,组分?为聚异氰酸酯。
为了降低树脂对硅砂及环境湿度的敏感性和适用于低温浇注铝合金铸件的需要,近年来,又开发了抗吸湿性树脂和铝合金专用树脂(多元醇)。
催化剂为液态的三乙胺或二甲基乙胺。
为了能使砂芯均匀硬化,液态三乙胺需要先雾化或汽化,再与载体气混合(常用空气或氮气),吹入芯盒,使砂芯硬化,以防止三乙胺浓度过大而引起爆炸。
胺雾化主要有两种方法:? 吹泡法。
直接向胺液吹载体气,使胺激烈搅拌而雾化。
此法设备简单,缺点是硬化气中胺的浓度难以控制。
? 喷雾法。
使胺液在压力作用下喷出并雾化于经脱湿的压缩空气(或其载体气)管道中,然后送往芯盒。
三乙胺冷芯盒法制芯均在专用的冷芯盒射芯机上完成,所用射芯机的结构与普通射芯机相似,但增加了吹气机构和前后工序配套设备。
前工序配套设备有:混砂机、砂加热器、气体发生器、压缩空气干燥除湿系统、三乙胺雾化装置等。
后工序配套设备包括废气净化系统。
制芯工序为:硅砂加热至25~35摄氏度,将组分?加入砂中,混制1~2分钟,再加入组分?,继续混制1~2分钟。
通常两组分加入量各为砂的质量分数的0.75% 。
然衙在0.3~0.35MPA射砂压力下,把砂子射入芯盒,再将与载体混合\体积分数为2%的三乙胺气体在于0.2MPA压力下吹入芯盒,使砂芯迅速硬化,硬化时间一般为几秒或几十秒.砂芯硬化后,紧接着通过原来吹气系统,再吹入洁净干燥的空气,以便清洗砂芯中的残胺,并可进一步提高它的强度.最后,打开芯盒,取出已硬化的砂芯,使可进行下一轮程序.吹气硬化时经芯盒排出的气体和硬化后用压缩空气清洗残存硬化气时排出的气体统称尾气.尾气中含有胺,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大气中.胺是碱性的而且易燃,故可用酸洗涤吸收法或燃烧法除去尾气中的胺.酸洗涤塔是最常用的处理装置(见图5-17).含胺的尾气从下部进入洗涤塔,在向上方流动的途中,经2或3 层硬塑料块构成的阻尼层,结果使气流分散而且路径曲折.浓度为8%~10%的稀硫酸自上而下喷淋,也通过阻尼层.这样,尾气中的胺充分和酸作用,到达塔上方时,胺浓度很低,可大气排放.。
三乙胺吹气冷芯盒法是应用最早和最普及的一种

三乙胺吹气冷芯盒法是应用最早和最普及的一种。
在这种工艺中,芯砂粘结剂由两部分液体组成:组分I 为酚醛树脂,组分II 为聚异氰酸酯;催化剂为液态三乙胺。
在冷芯盒射芯机上将树脂砂射入芯盒后,通过三乙胺气体发生器向芯盒内吹入三乙胺和载体的混合气体,使砂芯在数秒至数十秒内硬化,达到满足脱模和搬运的强度。
对三乙胺和载体气体进行加热,促进三乙胺和载体气体充分混合均匀,可以缩短硬化时间和降低树脂的用量。
三乙胺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三乙胺气体发生器的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如下3 个阶段:高压吹胺低压吹胺清空三乙胺,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为N,N-二乙基乙胺,是具有有强烈的氨臭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在空气中微发烟。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
水溶液呈弱碱性。
易燃,易爆。
有毒,具强刺激性。
工业上主要用作溶剂、固化剂、催化剂、外观与性状:无色油状液体,有强烈氨臭。
熔点(℃):-114.8相对密度(水=1):0.726沸点(℃):89.5折射率:1.4010黏度(30℃):0.32mPa·s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8饱和蒸气压(kPa):8.80(20℃)燃烧热(kJ/mol):4333.8临界温度(℃):259临界压力(MPa):3.04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45闪点(℃):<0爆炸上限%(V/V):8.0引燃温度(℃):249爆炸下限%(V/V):1.2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毒性:有毒,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LD50 460mg/kg。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30mg/m3。
胺法冷芯盒制芯工艺研究

胺法冷芯盒制芯工艺研究三乙胺冷芯盒工艺自1968年在美国铸造学会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以来,因其很高的生产率颇具竞争性和实用性,而且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制芯中心,型芯的尺寸精度进一步提高,受到了铸造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汽车、拖拉机、内燃机等大批大量生产行业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据报道,美国铸造行业所用的各类铸造粘结剂中,冷芯盒树脂的年用量最大,约占粘结剂总量的44%。
我国七十年代初,一拖工艺材料研究所和安阳塑料厂率先开始了胺法冷芯盒制芯树脂及工艺的研究,但当时国内无专用设备及配套材料供应,使该工艺无法推广。
1985年,常州有机化工厂从美国Ashland公司引进了胺法冷芯树脂生产技术,一汽铸造一厂从美国B﹠P公司引进了全套冷芯盒制芯设备,接着一拖、上柴又分别从德国、美国引进了两套冷芯盒制芯专用装备,使胺法冷芯技术在国内获得生产性应用。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形成了冷芯盒全套设备、工艺装备、树脂及配套辅料等近百家设计、制造单位的年产值数十亿元的产业链。
1.冷芯盒树脂砂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特性1.1冷芯盒树脂砂工作原理冷芯盒树脂有二个组份,即:Ⅰ组份是宽分布线性酚醛树脂。
它是用苯酚、甲醛经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含有羟甲基(-CH2OH)与醚键(R-O-R)的线性聚合体。
适量的羟甲基数,可保证型芯获得必要的初强度,适当的醚键可保证充分的终强度。
Ⅱ组份是用高沸点的相溶性优良的溶剂而改性的含有适量(—N=C=O)基团的聚异氰酸酯。
冷芯盒工艺的固化原理是酚醛树脂中的羟甲基(-CH2OH)和聚异氰酸酯中的(—N=C=O)基团在三乙胺的催化作用下,数秒内反应生成固态的尿烷树脂。
实际使用时,需要混砂和制芯两个过程:首先是树脂的两种组分通过混砂过程均匀地包覆在砂粒表面;然后将混好的混合料射入芯盒,再吹入三乙胺气体,使均匀包覆在砂粒表面的树脂膜从液态变成固态,在砂粒与砂粒之间建立粘结桥,形成强度。
1.2冷芯盒树脂砂的化学特性1.2.1 Ⅱ组份聚异氰酸酯中—N=C=O基团在碱性或微碱性环境中容易水解,放出CO2生成胺化合物,其反应活性受浓度、温度、催化剂的影响。
冷芯盒树脂培训

一般的芯砂混砂机…均….. 适用于冷芯砂的混制,不过以选 择间歇式快速搅拌混砂机为更佳。若用连续式混砂机,必 须经常对原砂、组分Ⅰ树脂、组分Ⅱ树脂的定时流量进行 核对,保证定量准确。
二、制芯材料选择和制芯条件设定
5.制芯操作
制芯操作前,应先检查芯盒内是否清洁干净,排气塞
……..
名称
沸点℃
优缺点
三乙胺
87~89
兴业环保催化剂 64~66 固化速度快、价格较贵、气味比TEA较低
一、什么是冷芯盒工艺
4.工作原理
冷芯盒工艺的固化原理是酚醛树脂中的酚羟基和聚异氰 酸酯中异氰酸根在三乙胺的催化作用下,数秒内反应生成固 态的聚氨酯树脂。 ……..
R
R
OH + OCN
TEA
R"
OH
O CN
R"
R'
R'
一、什么是冷芯盒工艺
4.工作原理
实际使用时,需要混砂和制芯两个过程:首先是树脂的 两种组分通过混砂过程均匀地包覆在砂粒表面,然后将混好 的混合料射入芯盒,再吹入三乙胺气体,使均匀包覆在砂粒 表面的树脂膜从液态变…成…..固态,在砂粒与砂粒之间建立粘结 桥,形成强度。
一、什么是冷芯盒工艺
二、制芯材料选择和制芯条件设定
2.树脂和催化剂
a)树脂加入量:0.8-2.0% 在铸铁件上通常加入量为1.7%左右,但砂芯的复杂程
度、砂的质量等因素,树脂加入量在1.0-2.0%之间,薄壁型 芯(如发动机挺杆室、…水….. 套䓁型芯)在1.5-2.0%之间,厚大 型芯(如气缸盖底座型芯、上盖型芯、机体主轴箱型芯)在 1.2-1.8%之间。砂的质量较差时,加入量也有超过2.0%的。
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技术

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技术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金属铸造工艺,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机械工程等领域。
该工艺的主要原理是利用三乙胺在铸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使其快速气化,在模具中形成均匀的气泡,从而形成轻质的铸件。
首先,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技术要求选用适合的模具材料。
由于三乙胺气化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模具材料需要具备高温耐受性和耐蚀性,一般选择耐火材料或特种合金。
其次,该工艺要求在铸造前将三乙胺喷涂在模具表面。
这一步骤需要将三乙胺与稀释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喷涂到模具内壁上,并迅速将模具合拢,使其均匀覆盖在模腔表面。
然后,进行金属液浇注。
在模具内喷涂三乙胺后,需要迅速将金属液浇注到模腔中,由于三乙胺的快速气化,使得金属液不被三乙胺冷凝,从而形成轻质的铸件。
接下来,进行冷却和凝固。
在铸造完成后,需要将铸件进行冷却,使其凝固定形。
冷却速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铸件的性能。
最后,取出模具,完成整个冷芯盒工艺。
一般来说,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技术可以提高铸件的密度、减少缺陷和气孔,使得铸件的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值得注意的是,三乙胺在铸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气味和有害气体,因此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确保工人的安全。
总的来说,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铸造工艺,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优势。
通过合理的应用和控制,可以实现高质量的铸件生产,并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金属铸造工艺,它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工艺技术的相关内容。
首先,三乙胺法冷芯盒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三乙胺在铸造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三乙胺,也被称为N,N-二乙基甲酸酰胺,是一种液体化合物。
当在铸造过程中,将三乙胺喷涂在模具表面后,它会快速气化,形成大量气泡,进而形成轻质的芯盒。
该工艺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模具材料。
由于三乙胺在气化时会产生高温,因此模具材料需要具备耐高温和耐蚀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乙胺冷芯盒工艺自1968年在美国铸造学会举办的展览会上展出以来,因其很高的生产率颇具竞争性和实用性,而且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制芯中心,型芯的尺寸精度进一步提高,受到了铸造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汽车、拖拉机、内燃机等大批大量生产行业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据报道,美国铸造行业所用的各类铸造粘结剂中,冷芯盒树脂的年用量最大,约占粘结剂总量的44%。
我国七十年代初,一拖工艺材料研究所和安阳塑料厂率先开始了胺法冷芯盒制芯树脂及工艺的研究,但当时国内无专用设备及配套材料供应,使该工艺无法推广。
1985年,常州有机化工厂从美国Ashland公司引进了胺法冷芯树脂生产技术,一汽铸造一厂从美国B﹠P公司引进了全套冷芯盒制芯设备,接着一拖、上柴又分别从德国、美国引进了两套冷芯盒制芯专用装备,使胺法冷芯技术在国内获得生产性应用。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形成了冷芯盒全套设备、工艺装备、树脂及配套辅料等近百家设计、制造单位的年产值数十亿元的产业链。
1.冷芯盒树脂砂的工作原理和化学特性1.1冷芯盒树脂砂工作原理冷芯盒树脂有二个组份,即:Ⅰ组份是宽分布线性酚醛树脂。
它是用苯酚、甲醛经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含有羟甲基(-CH2OH)与醚键(R-O-R)的线性聚合体。
适量的羟甲基数,可保证型芯获得必要的初强度,适当的醚键可保证充分的终强度。
Ⅱ组份是用高沸点的相溶性优良的溶剂而改性的含有适量(—N=C=O)基团的聚异氰酸酯。
冷芯盒工艺的固化原理是酚醛树脂中的羟甲基(-CH2OH)和聚异氰酸酯中的(—N=C=O)基团在三乙胺的催化作用下,数秒内反应生成固态的尿烷树脂。
实际使用时,需要混砂和制芯两个过程:首先是树脂的两种组分通过混砂过程均匀地包覆在砂粒表面;然后将混好的混合料射入芯盒,再吹入三乙胺气体,使均匀包覆在砂粒表面的树脂膜从液态变成固态,在砂粒与砂粒之间建立粘结桥,形成强度。
1.2冷芯盒树脂砂的化学特性1.2.1 Ⅱ组份聚异氰酸酯中—N=C=O基团在碱性或微碱性环境中容易水解,放出CO2生成胺化合物,其反应活性受浓度、温度、催化剂的影响。
水份浓度和反应温度增加可使水解反应速率增大。
三乙胺在催化羟甲基与—N=C=O基团反应的同时,也使—N=C=O基团的水解反应加速,在无三乙胺的条件下水解相对速率为1.1,在吹三乙胺以后,水解相对速率则提高到47。
因此,整个工艺过程中对水份须进行严格控制。
1.2.2 Ⅰ组份和Ⅱ组份树脂一旦混合后,即会发生缓慢的聚合化学反应。
但在胺、铁、钙、镁等碱性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下,反应速率极快。
催化效果取决于催化剂的种类、浓度、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
1.2.3 Ⅰ组份和Ⅱ组份树脂的聚合反应过程存在前、后两期固化,在催化剂作用下快速固化形成的初强度仅占整个终强度的50~75%,还有25~50%的强度需在后期形成,为保证已成型型芯不被破坏和终强度顺利形成,须对上涂料的时间、烘干温度、仓储时间、温度、湿度进行控制。
1.2.4 冷芯盒树脂砂的室温、高温强度随树脂加入量增加而增加,但并非始终是呈线性增加,一般树脂加入量都<2%。
1.2.5 冷芯盒树脂组份Ⅰ增加,初强度上升,韧性下降。
组份Ⅱ增加,终强度上升,发气量增加。
组份Ⅰ∶组份Ⅱ在(60~40)%∶(40~60)%之间变动。
2.冷芯盒树脂砂工艺控制冷芯盒工艺过程控制的总体要求是:以控制水份危害为主线;选择符合冷芯要求的工艺设备、原材料;正确把握温度、压力、时间主参数;注意工装的气路和配合尺寸。
“水份”主要是指硅砂、压缩空气、三乙胺、涂料、大气及型砂中的水份。
“温度”主要是指硅砂、树脂、压缩空气(射砂和吹胺)、三乙胺、涂料烘干时的温度。
“压力” 主要是指射砂、吹胺、清洗时的压力。
“时间” 主要是指树脂仓储、混砂、可使用、射砂、吹胺、清洗、上涂料、烘干、型芯仓储及型芯落入铸型后所经历的时间。
2.1水份控制:由于Ⅱ组份聚异氰酸酯中—N=C=O基团在碱性或微碱性环境中容易水解,如果在制芯过程中,某一工序受到水的浸害都将导致某种缺陷,有时,这种缺陷将会非常严重。
这是因为水份将消耗大量的Ⅱ组分聚异氰酸酯中—N=C=O基团,从理论上计算,1摩耳的水将消耗2摩尔的—N=C=O基团。
而Ⅱ组分聚异氰酸酯中含有—N=C=O基团一般在20%左右,也就是说,每克水与—N=C=O基团完全反应将消耗10克左右的聚异氰酸酯,这不仅严重削弱了型芯强度,其反应生成的胺化合物降低了型芯的高温塑性和发气量,而且使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
因此,冷芯盒工艺的优化控制应以控制水份的破坏作用为主线,从原辅材料(硅砂、树脂、三乙胺)的准备、混合料的配制、制芯、加工涂料、仓储、下芯、浇注等整个工艺过程都须对水份进行监控。
2.1.1 硅砂水份控制硅砂水份对冷芯盒型芯的强度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水份高,不仅降低芯砂强度和缩短芯砂可使用时间,降低型芯本身的质量,而且会使铸件产生气孔、起皮等由水份而导致的缺陷,因此须有效地将硅砂含水量控制在0.15%以内为宜。
经试验,含水量为0.15%左右的硅砂所制型芯初强度比含水量为0.05%左右的硅砂所制型芯初强度略低0.2Mpa,水份的影响与温度还有密切关系,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水份对强度的破坏程度将成倍增加,当水份达到0.30%时, 强度下降30% , 当水份达到0.50%时, 强度下降近60% , 且存放性大大降低。
2.1.2 压缩空气中的水份控制控制射砂和清洗过程所用压缩空气中的水份是冷芯盒工艺以控制水份为主线的又一个关键问题。
众所周知,冷芯盒所用三乙胺催化剂在常温下是液体,吹胺时,以压缩空气为载体,加热汽化。
如果压缩空气中水份含量高,其后果比硅砂中水份高还要严重得多,如前所述,三乙胺在催化两个组份树脂高速反应的同时,也是水与—N=C=O基团的反应速率提高了47倍。
据介绍,即使射砂和清洗过程所用压缩空气只含有中等含量的水份,就会使破坏型芯树脂粘结力所需的应力降为正常状态下打破树脂粘结桥所需应力的50~80%,型芯在存储、搬运过程中的破损率和浇注过程中的报废率将明显上升。
另外,含有水份的射砂用压缩空气作用于混制好的芯砂时,大量的水份会聚集在射砂网上,将会减少射砂循环后压缩空气从此处排除的流量,就增加了维护工作量。
为避免类似问题产生,需要对射砂和清洗用压缩空气进行去湿处理,使常压下压缩空气的露点应按型芯的种类、复杂程度来选择,薄壁高强度复杂型芯露点应尽量低,一般应≤-40℃,简单厚大型芯露点可以高一些,一般应≤-15℃。
2.1.3 涂料水份控制刚起模的冷芯盒型芯初强度一般为终强度的60~70%,此时树脂膜中憎水的溶剂开始从砂粒间隙中向外挥发,在挥发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阻止水份向型芯内部渗透,但是,这种挥发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一般小于2小时。
所以如需要上水基涂料的冷芯盒型芯应尽快涂覆,涂覆越快,憎水溶剂的阻碍效应越明显。
如在憎水溶剂基本挥发完毕以后上水基涂料,涂料中的水份会通过型芯的毛细管间隙渗透到内部,损伤树脂粘接桥,与未反应的二组分聚异氰酸酯发生水解而失效。
使用水基涂料,型芯就需要烘干,尽可能使型芯残余水份降至最低。
型芯烘干温度也是影响型芯最终质量和铸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原则是在保证型芯烘干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
尤其是烘干初期,因为水份浓度高,蒸发快,水蒸气饱和后,会形成饱和蒸气膜,不易于型芯内层水份烘干。
所以初期温度不宜过高,适当减缓水份蒸发,避免形成饱和蒸气膜。
如使用醇基涂料,则与水基涂料相反,不宜型芯出盒后立即涂覆,这是因为冷芯盒溶剂憎水但可溶于醇类有机物,醇基涂料常用溶剂为异丙醇或工业用乙醇,它们对型芯的渗透能力非常强,每秒钟渗透深度可达10毫米,渗入型芯的醇类有机物将树脂已经交联的缩聚物阻塞在体形结构中,使大量活性基不能参与反应破坏后期固化,所以上醇基涂料应在树脂溶剂基本挥发完毕后进行,涂好后需立刻点燃。
2.1.4 下芯以后的水份控制冷芯盒型芯落入湿型后,往往会由于铸型、型芯之间的温差发生水份迁移,在型芯表面发生水份结露,损伤树脂粘接桥。
使型芯表面水份增大,强度下降,而水份的发气量大约是冷芯树脂的100倍。
所以如果将冷芯盒型芯落入湿型铸型后,数小时不浇注,将特别容易使铸件产生冲砂、砂孔、气孔、粘砂等缺陷,存放时间越长,产生上述缺陷的机率就越大。
2.2 温度、压力和时间的优化控制:冷芯盒工艺的过程实际是一种化学、物理过程,其中化学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研究和分析其过程的影响参数,进行优化组合,达到预定的工艺目标。
冷芯盒工艺吹气固化是整个工艺过程中最主要的工艺过程,也即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催化剂“雾化”,历经一定的时间,充满并均布整个型腔,使型腔中的砂粒和树脂之间形成粘结力,即型芯固化成型。
这一过程可以再细分成“射砂”和“吹气”二个过程,合理设置这两个过程工艺参数将有助于使制芯生产平稳,废品率维持在最低水平,并使生产环境改善。
2.2.1硅砂温度控制砂温和大气温度对生产率和型芯成品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温度低,树脂粘度反而高,不易使树脂包覆在砂粒表面,导致混砂效率降低、混砂时间延长。
砂温影响遵循“10℃”原则,即砂温每增加10℃,将使树脂的反应速度加快1倍,同样砂温每降低10℃,将使树脂反应速度减慢1倍。
尤其是在高湿环境中,当砂温低于环境温度时,水份更易于聚集在砂粒表面,破坏树脂与砂粒建立粘结力。
但砂温过高,一方面加剧其中溶剂挥发恶化环境,一方面缩短混合料可使用时间。
所以必须采用砂温调节装置使砂温控制在20~30℃之间为宜。
2.2.2 射砂压力和时间的控制射砂,即将混制好的芯砂充填射砂筒、密封射砂筒(射砂头和芯盒间的通道除外)、使射砂筒充满压力后将芯砂射入芯盒中。
设计良好的射砂机构应该在较低的压力下使芯砂平稳充填型腔而不“沸腾”翻转。
较低的射砂压力不仅可以减少压缩空气用量,减少芯盒磨损,延长芯盒使用寿命;而且可以适当减少芯盒所需排气塞数量,降低芯盒制造费用和维护费用。
芯砂平稳充填型腔不仅可以使型芯密度及尺寸保持一致,而且可以适当延长芯砂的可使用时间。
当然,射砂压力的选取还与砂子的密度有关,对硅砂而言,通常的射砂压力取0.2~0.3Mpa即可。
增加射砂压力相当于增加了砂子从射砂筒射入芯盒中的速度,增加砂子的速度会使树脂“脱离”砂子而沉积在芯盒壁和排气塞处,这将加速粘模和影响排气,直接影响型芯质量。
所以,通常的经验是用较低的压力获取致密的型芯,这样就减少粘模、减少清理、延长模具寿命。
在实践中,采用低压射砂时,对于一些较难充型的复杂模型,或者是因为工作面要求,无法开设较多排气塞的模型,往往易出现射不满的情形,此时往往采用“二次射砂”进行补偿,结果却造成型芯表面射口附近凹凸不平。
经实践,在此情况下将射砂时间及排气时间从常规的3~5秒再延长3~5秒,即可获得表面良好的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