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产业scp分析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SCP分析

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SCP分析摘要:2011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到达1.9亿。
而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已达到4.751亿。
可见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迅速。
本文根据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状况,以SCP分析法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对当前中国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阐述。
并就现阶段竞争激烈智能手机市场环境,给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能手机 SCP分析法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根据《中国手机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3年第4季度》显示,4季度中国手机(不含水货和山寨机)销量为10683万台,环比增长4.06%,同比增长54.8%。
其中,智能手机销量为9763万台,整体手机市场所占比例达到91.3%。
中国手机市场整体增量现阶段由智能手机主导,从增长率放缓这一现象来看,智能手机市场已呈现出成熟市场的表现。
图一时2011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整体销量的结构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所占的比重。
手机整体销量增长放缓,但智能手机的比重仍将有所上升。
图1. 2011年第二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手机整体销量(来自易观智库)在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有一些突出的品牌,如三星、苹果、诺基亚。
但是近年来,随着国产手机品牌如小米、联想、华为、中兴、酷派等的迅速发展,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有了较大的改变。
一、市场结构1.1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类型图2.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来自易观智库)根据图2.的数据显示,排名前四的三星、联想移动、华为、酷派的集中度(CR4)为45.89%,为寡占四型。
可以分析出,虽然近年来市场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市场还是一定程度得集中在相对实力强、发展较快的品牌之间。
1.2产品差异2002年,自诺基亚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诺基亚这一品牌就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但是在2012年,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几乎被苹果与三星控制。
加之安卓系统的升级发展,塞班系统的诺基亚逐渐走向没落。
网红产业经济的SCP框架分析

网红产业经济的SCP框架分析SCP框架即结构-行为-绩效框架,是一种用于分析产业结构和产业绩效的理论工具。
利用SCP框架对网红产业经济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机制、市场竞争格局和效率状况。
本文将通过对网红产业的结构、行为和绩效进行分析,揭示其发展状态和特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一、结构分析1.1 市场结构网红产业是以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社交媒体和视频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和营销的新型产业形态。
其市场结构呈现出高度集中的特点,头部平台垄断了大部分的用户流量和广告资源。
在短视频领域,抖音、快手等平台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直播领域,斗鱼、虎牙等平台同样处于垄断地位。
这种市场集中度极高的情况,使得头部平台具有强大的市场话语权和议价能力,对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产业链结构网红产业的产业链包括内容生产、平台传播和商业变现等环节。
内容生产环节包括网红创作、视频拍摄与剪辑等活动;平台传播环节则是内容通过社交平台传播和推广;商业变现环节则是网红通过粉丝经济、广告代言、产品销售等方式实现商业变现。
这一产业链结构,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平台传播环节所处的集中度较高,直接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运行和格局。
二、行为分析2.1 产业竞争行为网红产业的竞争行为主要表现在内容创作、受众吸引和商业变现等环节。
在内容创作领域,网红们通过不断创新、迭代和碰撞,力争在同质化的内容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的粉丝和关注。
在受众吸引环节,各大平台通过算法推荐、流量运营等手段,争夺用户时间和精神注意力。
在商业变现方面,网红们通过签约代言、直播带货、个人IP等方式,开展商业合作,实现商业价值。
2.2 产业合作行为网红产业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合作行为。
内容创作者与MCN机构合作,可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和商业机会;平台与内容创作者合作,可形成良性的内容共创生态;网红与品牌商合作,可实现共赢的商业目标。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手游产业分析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手游产业分析作者:蔡清舟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1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不断升级以及端游市场的增长放缓和日趋饱和,手机游戏成为游戏领域的新增长点,并以迅猛的速度发展。
面对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产业,文章利用 SCP范式,研究分析我国手游产业存在的问题,立足于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手游产业;SCP范式;产业链[DOI]10.13939/ki.zgsc.2018.11.0481 引言2016年中国手游用户规模达5.23亿人,市场规模达783.2亿元,预计到2017年底,中国手游市场将突破千亿元。
[1]中国手游产业的发展迅猛,我们更需要对其发展脉络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总体来看,目前学界研究远远滞后于手游产业发展的步伐。
现有理论研究主要涉及手游传播、手游硬件技术支持、手游产业的文化属性、娱乐属性等。
运用SCP范式对手游产业进行研究的文献尚未找到,仅有白硕源从产业链角度对手游产业进行了分析[2];以及赵守艳、李志强运用SCP范式[3]对我国网络游戏产业进行了分析。
而用SCP范式分析我国手游产业的文献目前基本没有。
为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本文运用SCP范式对我国手游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以及市场绩效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其中手游产业主要包括游戏开发商(CP)、游戏发行商(SP)、移动运营商、手机终端制造商以及用户。
[4]2 中国手游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2.1 产业集中度分析由表1可以发现,该产业的CR4、CR8 2015—2017年逐年上升,分别从0.616上升至0.784和从0.667上升至0.841。
可见我国手机游戏产业的绝对集中度近年来呈现增强的趋势。
基于当前所获得数据可以得出:我国手机游戏产业已经逐渐由寡占Ⅲ型发展到寡占Ⅱ型,而且属于寡占程度最高的一类,属极高寡占型。
同时根据上表计算出该产业HHI值,不难发现我国手机游戏产业的HHI均在1800以上,且增长较快,2015—2017年,从1973上升至2559,预计不久将突破3000,由此可见,我国的手机游戏产业是属于高寡占型。
对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_杨寒

对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西南民族大学杨寒摘要:本文立足于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现状,从SCP框架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综合阐述了当前智能手机产业在中国市场条件下的发展状况。
在此基础上,文章就中国智能手机需求旺盛、产品价格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给出智能手机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智能手机SCP分析市场集中度进入壁垒智能手机进入中国较晚,但近年来由于政府的政策性支持、手机生产商的战略调整以及中国巨大的潜在用户需求,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发展也相当迅速。
智能手机销量从2002年开始逐年递增,2010年迅速增长到6079.2万台,增长率达到180.9%。
根据《2011年Q4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监测报告》,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保有量已达2.23亿,占总手机用户的23.2%,并有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将达到1.6亿部。
一、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反映该产业内的竞争和垄断关系。
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市场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
(一)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反映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程度,以及考察最大企业个数的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产品差异化。
数据显示,排名前四的三星、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的集中度(CR4)达到80%以上。
不难看出,中国的智能手机行业是典型的寡占市场。
虽然近一年多来市场结构有所变化,不过都是几大品牌间的洗牌,大体结构没有变化。
(二)产品差别化智能手机的在位企业相对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产品差别化优势:中国第一台本土品牌手机于2000年才诞生,智能机的起步相对更晚,而在位厂商的产品和品牌经过多年的信誉积累和广告宣传,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和较高的知名度,而新厂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资金进行研发和促销,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三)进入壁垒在智能手机领域,在位者相对于潜在进入者所具有的绝对成本优势:一方面,国外厂商拥有成熟的技术,而国产手机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得到的只是终端的少许利润;另一方面,绝对成本壁垒还体现在元件的采购上,随着整个手机产业的急剧发展,当手机元件紧缺时,供应商一般都会优先满足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大厂商的需要,国产品牌需要花更多的采购成本才能满足对元件的需求,在位厂商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潜在进入者了。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11

• 品牌:品牌是一个最具有价值和 核心竞争力的元素。波导在进入 手机市场后,就在国产手机中第一 个使用了“美女秀”,请当时的当 红艺人李玟打造自己的品牌,让 “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深入人 心。但目前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 为了抢占市场,一般采用贴牌方式 进入,很少去制定品牌发展策略。
针对智能手机行业我们特指产品差异化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分 析
目录
• • • • 第一节 历史 第二节 市场结构分析 第三节 市场行为分析 第四节 市场绩效分析
第一节 历史
• 手机的定义
移动电话,或称为无线电话,通常称为 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 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 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苏联工程师 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于1957年发明 的。迄今为止已发展至4G时代了。
1.产品品种
• 市场内产品种类的多元化反映产业创新和 技术进步的程度。在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 初期,市场上仅有 3 0 余种智能手机产品, 而现在市场上的智能手机已经有好几百种, 产品品种极大丰富。
2.产品成本
• 智能手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产业内 及上下游产业的技术创新,具体表现为产 品成本的不断下降。这种成本的下降可以 通过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的变化来体现。 “艾媒市场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 中国智能手机的平均价格为2401元,2010 年降为2200元,价格下降201,预计2013 年中国智能手机平均价格将降至1630元。
策法规壁垒的存在,加大了进入手机行业的难度,许多厂商只能
对中国手机市场“望证兴叹”。
(2)技术壁垒
核心技术的缺失,至少在两个方面不利于国产厂商竞争力的提 升。其一,由于在核心技术领域研发储备不足,无法及时掌 控产品创新和演变的趋势,甚至在功能配置、关键零配件
基于SCP范式对我国移动游戏产业的研究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1342017年3月 基于SCP范式对我国移动游戏产业的研究大连理工大学 刘杰儒 葛怡麟 李昕桐 周彤摘 要: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自2013年开始,中国移动游戏迎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
截止至2015年末,中国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已达到514.6亿元人民币,市场增速依旧处于高点。
本文运用SCP范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角度分别剖析我国移动游戏产业的发展。
最后通过分析总结我国移动游戏产业的现有表现,并为其未来良性发展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SCP模型 中国移动游戏产业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b)-134-021 绪论1.1 研究背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移动游戏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前提,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则对娱乐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整体行业环境来看,移动游戏以其便携、占用零碎时间的特点使得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并预计在2018年超过PC 端游。
在这种情况下必定促使游戏厂商将重点转移至移动游戏,以保证企业的竞争力及预期利润。
1.2 研究意义为移动游戏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移动游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急需经济学视角下的相关理论分析,本研究可以对这一领域进行丰富和拓展,并可以通过研究为产业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3 国内研究现状任众(2014)认为行业中最具投资价值的环节是渠道商,且移动游戏的本质是文化产品创造,故游戏开发不能仿照发行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风险。
李晓雪(2015)认为平台商之间的竞争会随着手游产业的发展更加激烈,竞争力来源重点在于企业创新能力和对用户资源的吸引和占有。
李鹤群(2015)认为应该从产品概念和产品构造两方面实行差异化策略。
白硕源(2016)以产业链为切入点,分析中国手游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和发展变化。
2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2.1 移动游戏产业概念的界定我国的移动游戏拥有一条完备的产业链,产业上游为游戏研发商,向下至游戏发行商,经过发行渠道商,最后到达产业链下游玩家群体,并围绕这条主链形成了提供硬件支持等辅助链条的蓬勃发展。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

我国手机行业的SCP分析一、引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国的手机市场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
然而,伴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手机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手机行业的现状,本文将采用SCP分析法来对其竞争格局进行探究,以期为手机行业的参与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市场结构分析(一)市场构成我国手机行业市场主要由三大类企业组成,分别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其中,国有企业主要针对高端市场,根据国产而设计的手机厂商。
民营企业较为灵活、创新、适应市场变化较快,由于此类企业产品和技术优秀,在市场上面非常抢手。
而以外资企业为代表的跨国公司,则主要侧重在综合性能好的高端产品上,并在产品研发中强调技术创新。
(二)市场结构市场结构直接决定了企业数量、企业规模、产品定位和价格级别等,是了解市场竞争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手机市场处于寡头垄断格局。
我国的手机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是能够真正打响品牌并有实力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只有五六家企业。
这些企业包括华为、中兴、小米、三星、苹果等等。
三、市场行为分析(一)市场价格产品价格是市场竞争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我国手机行业,市场价格水平呈现出波动较大的特点,由于各品牌产品在性能、技术、品质、设计等方面差异较大,价格定位也相应差异。
而且手机市场产品更新快速,市场价格也受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在波动。
(二)市场推广策略市场推广是各家手机行业企业比拼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我国手机行业,广告宣传和口碑传播依然是主流推广策略。
另外,网络市场的发展,也使得各家手机生产企业纷纷加入了网络营销中心,通过各类网络广告、活动和网上口碑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
(三)市场竞争策略在市场竞争策略中,手机生产企业主要采取产品升级、创新、自主研发等方式来推动竞争。
其中,华为公司以自主研发、创新为代表,不断推出具有较高性能的产品,成功打响品牌,获得了市场份额。
四、市场绩效分析市场绩效是衡量企业市场竞争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表现为市场份额、收益率等。
中国手机产业现状的SCP分析

中国手机产业现状的SCP分析【摘要】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结合我国的手机产业相关统计数据以及当前该行业的相关政策,从我国手机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入手,全面分析了我国手机行业的产业组织特征。
【关键词】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国产手机自从移动通信诞生之日起,手机就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智能手机。
近年来智能手机发展势如破竹,其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入的局面,鉴于Android系统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智能终端这个战场中。
为抢占市场份额,吸引用户的眼球,在手机硬件的开发上厂商们花尽心思,产品性能越来越强大,新品更是层出不穷。
随着操作系统的不断升级和硬件配置的一再革新,各大厂商为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激烈竞争。
这个过程中,我国手机产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发展,近年来手机出货量一直高速增长,全球手机产业也逐渐向中国转移。
一、市场结构分析1、市场集中度我国国产手机曾有着辉煌的过去,波导、科健、熊猫、夏新等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经历了一段光辉岁月。
2003年前后,波导、夏新等十余家本土厂商一度拿下国内半壁江山。
国产品牌波导、TCL的销售量分别为969.64万和749.96万,排名第一和第二;迪比特手机曾凭借彩屏机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夏新曾在2002年创下了单款手机盈利超过8亿元的奇迹。
而目前,第一代国产手机波导、科健、首信、夏新等手机品牌已不见踪影,但自2012开年以来,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陆陆续续迎来了十年前的旧面孔,TCL、步步高、金立等传统国产手机高调重现,预示着国产手机在3G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集体回归。
在竞争态势上,这些2G时代的手机厂商开始转攻智能手机,加强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高端有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中档有HTC以及“中华酷联”等国产领头羊,低端市场除了国产一线品牌,还有新入局的互联网厂商。
从我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度对比情况来看,国产手机关注度占据整个中国手机市场品牌关注度的比例最大,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技术壁垒
核心技术的缺失,至少在两个方面不利于国产厂商竞争力的提 升。其一,由于在核心技术领域研发储备不足,无法及时掌控产品 创新和演变的趋势,甚至在功能配置、关键零配件采用上受制于人, 使供应链管理陷入被动,也影响了新品的及时推出和生产上市速度。 其二,由于不具有相当的核心知识产权,因此在整个手机专利池中,
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期(2000年至今)
在这一时期内,手机定点厂家不断增多,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技术研发成果显著。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达2.06亿户,占全球用户总 数的12%,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手机用户数第一的国家。其中新增移动电话用户 6139.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6.19%。移动通信业务量占电信业务总量的55%, 增长率保持在80%以上,发展速度已经超过固定通信业务。移动运营业的繁荣为通 信制造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2002年全年手机产量达到12000万部。 近几年来国内手机企业的市场表现不断增强,不仅国内品牌手机的份额不断 提升,而且出现了大批市场表现优秀的国内手机企业。中国手机厂商依靠低成本、 定制化进军海外市场。中兴、华为、夏新、波导等国产手机厂商纷纷转战海外市 场,通过终端定制等方式不断扩大份额。截至目前,中国3G终端厂商已经进入中 东、北非、拉美、亚太,甚至欧洲、北美市场,并与世界领先的运营商如 Vodafone、Telefonica等建立了普遍的合作关系,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国产手 机厂商抢占了全球3G终端市场近10%的份额。2010年,智能手机将继续茁壮成长, 智能手机拉动行业持续升温,其全球市场份额有望继续扩大,智能手机市场影响 将越来越大,手机销量将不断增加。智能手机的风靡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高端消费 的升温,更是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体现。
市场结构
市场集中度分析
产品差异化分析
进入壁垒分析
退出壁垒分析
手机市场集中度分析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我国手机行业的CR4逐年下降,05年开 始不降反升,而且升幅较大。根据贝恩对市场集中度的分类,CR4>30的 市场即为寡占市场结构。
(下图为贝恩根据CR4值对市场结构进行的分类表 )
因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手机市场CR4水平始终大于30%,因此可 以判断是典型的寡占市场。
战让没有核心技术的部分国产厂商不得不纷纷转产或者退出。然而,从开
始国产手机的低价进入到2004年的国外厂商的降价竞争,到目前各大厂 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激烈的价格战,国外厂商的暴利时代结束,国产品牌 遭受一度亏损后的重振,目前,我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已经体现为厂商综合 实力的竞争。但一味通过降价来竞争并不能提高厂商的竞争力,反而一度
2010最新领先公司排行
1 IPhone-苹果 (世界500强企业,1976年美国,多媒体时尚智能高端手机品牌,苹果公司) 2 诺基亚NOKIA (世界500强企业,1957年芬兰,世界手机巨头,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产品 制造商) 3 三星Samsung (于1938年韩国,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全球消费电子领域龙头企业,三星 集团) 3 索尼爱立信SE (Sony Ericsson,世界500强企业,组建于2001年,全球领先手机制造商) 5 摩托罗拉Motorola (世界500强,1928年美国,中国驰名商标,全球芯片制造/通讯行业 的领导者) 6 多普达Dopod (台湾宏达HTC旗下,中国智能手机第一品牌,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7 LG (世界500强,1947年韩国,世界品牌,全球大型企业集团,LG(中国)有限公司) 8 黑莓Blackberry (移动电脑键盘式邮件系统终端手机,世界知名高端商务手机品牌) 9 HTC宏达-Google (台湾宏达HTC,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 限公司) 10 联想Lenovo (世界500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全球PC领军企业,联想集团有限公 司)
国产厂商处于不利地位,一方面需要支付巨额的专利授权费,另一
方面也使得国产厂商国际化的道路上多了一道非常麻烦的技术壁 垒。
(3)专利壁垒
近两年国外企业加快了手机专利申请的步伐,出现了1995 年手机专 利申请小高潮之后的巅峰时期,仅2005 年1~8 月份,诺基亚、爱立信、西 门子等8 家国外企业新申请专利数就高达595 件,比2004年全年还多出200 多件。诺基亚从591 件专利增长到了744 件,西门子从307 件增长到392 件,摩托罗拉从307 件增长到392 件。与此相比,在全球目前共8 000 件的
壁垒。为扶持国内自主的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改变移动通信系 统和终端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国务院办公厅于1999 年初颁布了 《关于加快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国内 生产和销售手机必须经过信息产业部批准,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这样的确帮助了国产厂商迅速崛起,然而由于这种政策法规壁垒 的存在,加大了进入手机行业的难度,许多厂商只能对中国手机市 场“望证兴叹”。
供应、前端开发、设计等多个环节合作
市场绩效:
行业利润:
根据结构主义学派的SCP范式,市场集中度作为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市场
行为和市场绩效有很大的影响:市场集中度越高,大企业的支配市场的势力越强, 从而行业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2007年,我国的手机产量比2006年增长了 14.4%,达5.49亿部,其中,CDMA手机产量为6944万部,占全球手机产量11.44 亿部的48%。2007年我国手机出口也比2006年增长14%,涉及金额达356亿美元。 国产手机品牌出口5500万部,比2006年增长62%。虽然2007年我国手机行业的用 户数量和手机产量都在迅速增加,但我国本土手机厂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却没有 得到长足的发展。首先,2007年我国出口均价为每部73.7美元,而2006年为每部 81美元,2005年每部90美元,成逐年降低之势。因此虽然去年手机出口两增加了 27%,但出口金额只有14.1%的增长。2007年手机产业的销售利润为4%,而国产
手机产业发展的起步期(1998年-1999年)
在这一时期,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实现了零的突破,并掌握了一定的 自主知识产权。90年代曾先后有少数几家公司和科研机构开始了相关的研 发工作,如熊猫、拓普等公司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的手机产品。但是没有掌 握核心技术导致制造成本比较高,产品竞争力弱,最终没能占领市场。 1999年我国开始确定大力扶持国产手机市场的政策,相继出台了一系 列优惠政策。1999年初,信息产业部制定与实施了手机生产许可证制度。 确定了东方通信等10家国内企业作为手机生产重点企业,加以扶持。在核 心技术方面,除了芯片尚不能自主开发外,中兴、科健、南方高科等国内 厂家已掌握了手机协议层软件开发、手机基带芯片的逻辑电路设计、手机 结构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等关键技术。另外像中国电子集团公司、中兴、 科健等已经开展了GSM核心芯片初步的设计工作。1999年我国首次生产出 了自有品牌的手机,当年产量为113万部,国产品牌占有率实现了零的突 破,达到5.3%。
GSM 手机专利池中,包括中国内地、中国台湾省、中国香港在内的我国专
利总数才327件。 国外厂商专利申请的加速,对国产厂商的威胁显而易见,一旦国产厂商
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提升到一定份额,或是更大范围地渗透到海外市场,尤
其是北美、西欧等国际大厂商的“根据地”,持有核心专利的国外企业将 会以收取专利费为由限制国产厂商的壮大。以上所分析的进入壁垒在一 定程度上限。
手机企业仅为2%。显然,与06年相比,国产厂商绩效有所下降。
市场绩效:
行业经济效益: 我国手机行业产能过剩、利润趋薄。自从波导创造了1000万台的神话后,国产手机 就开始在规模产量的追逐中乐此不彼,波导、TCL、熊猫、南方高科、中科健等纷 纷大响规模战,早在2005年我国手机厂商已经超过30家,年产能达2.5亿部,约占
我国手机产业发展的特点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地区相对集中,已初步形成了以北 京、天津九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北方基地,以广东地区为 主体的南方基地,以长三角洲地区六家生产企业为主体的 华东基地等三大手机生产地。
2、国产手机企业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3、手机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 4、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在技术研发上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基于SCP框架下的手机产业分析
小组成员:黄日敏、冒亚明
中国手机产业发展历程和特点
手机产业发展的萌芽期(1987-1997年)
手机产业发展的起步期(1998年-1999年)
手机产业的快速发展期(2000年至今)
手机产业发展的萌芽期(1987-1997年)
1987年之前,由于国内尚不动通信时代,摩托罗拉公司凭借着强大的 技术实力占据着世界手机销量第一,并垄断 了中国手机市场的大 部分份额。 而在这一时期,市场格局由摩托罗拉垄断转变为摩托罗拉、诺基 亚、爱立信共同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1995年中国的GSM移动系统 仍处于建设期,用户规模就超过了模拟网,全年国内共销售数十万 台GSM手机。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国外的几家跨国公司凭借着强 大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占据着中国全部的市场份额,摩托罗拉、诺基 亚、爱立信三种品牌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而国产品牌的市 场占有率为零。
退出壁垒
退出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资产的专用性(沉没成本) 二、退出的固定成本(主要是毁约) 三、战略性退出壁垒(影响其他产品和股价) 四、政府和社会壁垒(就业问题) 五、解雇费用
价格策略
价格行为仍然是手机市场竞争的手段之一,数据显示,2007年前三 季度,手机平均售价比2006年同比下降4到7个百分点。硝烟四起的价格
对于CR4值在2004年出现趋势转折点的原因,我们认为与我国手机市场上内资 品牌与外资品牌所占市场份额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数据来自赛迪顾问
产品差异化分析
机型:这是2003 年国产手机后来居上,超过洋品牌而制胜的法宝。国内品牌在不掌握手机核 心、次核心技术的局面下,采取了从机型、铃声等产品边缘突破的方式,小巧玲珑的造型非常 适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到目前为止,追求外形设计突破还是国产手机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面对越来越短的流行周期,手机厂商只有加大马力生产出“新一代产品”才能赶上市场节奏。 功能:除了时尚漂亮的机型,手机企业也纷纷向智能化进军,CDMA、GPRS、3G、双模、彩屏 和弦、可拍照手机、智能手机、多功能手机等功能机纷纷出现,满足了中国市场日益多样化 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手机的差别化,提高了手机企业的利润。从2003 年开始,国内可拍照手 机品种激增,全部机型加起来不下30 款,2003 年全球就销售了5500 万部拍照手机。而从 2005 年开始,全球手机市场的主要趋势还是彩屏、拍照、智能手机和3G手机。 品牌:品牌是一个最具有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元素。波导在进入手机市场后,就在国产手机中 第一个使用了“美女秀”,请当时的当红艺人李玟打造自己的品牌,让“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 深入人心。但目前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商为了抢占市场,一般采用贴牌方式进入,很少去制定品 牌发展策略。尽管2003年,国产手机已抢占了50 %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市面上叫得响的品牌 却只有波导、夏新、联想、TCL等少数几个,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