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解释

国学经典解释
国学经典解释

《千字文》节选解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玄,天也;黄,地之色也;洪,大也;荒,远也;宇宙广大无边。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金子生于金沙江底,玉石出自昆仑山岗。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最有名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果子中最珍贵的是李和柰,蔬菜中最看重的是芥和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海水咸,河水淡;鱼儿在水中潜游,鸟儿在空中飞翔。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祸害是因为多次作恶积累而成,幸福是由于常年行善得到的奖赏。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一尺长的璧玉算不上宝贵,一寸短的光阴却值得去争取。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供养父亲,待奉国君,要做到认真、谨慎、恭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对父母孝,要尽心竭力;对国君忠,要不惜献出生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谨慎;要早起晚睡,让父母冬暖夏凉。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能这样去做,德行就同兰花一样馨香,同青松一样茂盛。

川流不息渊澄取映

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仪态举止要庄重,看上去若有所思;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

《弟子规》节选解释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三字经》节选解释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14、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115、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解释】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116、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117、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

【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

118、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国学经典语录摘抄_国学的经典语录100句

国学经典语录摘抄_国学的经典语录 100句 【--感恩节】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下面是为您收集整理的国学语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学的经典语录100句 1.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

2.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3.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4.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5.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6.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7.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9.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10.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唐.刘禹锡.望洞庭) 1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12.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宋.徐元杰.湖上)

1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4.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15.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6.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7.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18.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中考必考100句国学经典

《论语》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就是君子吗?” 0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得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就是好学得了.” 03、有子曰:“礼之用,与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得应用,以与谐最为重要。" 0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0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就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0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0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就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0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瞧见贤德得人就要想着向她瞧齐,瞧见不贤德得人就要反省自己。”

0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得过错,就像日食与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瞧见了;改正得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得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得人与她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得人不如喜爱它得人,喜爱它得人不如以它为乐得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得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得人都应就是兄弟。"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得事得到了财富与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得人;我选择其中好得并且向她学习,瞧到其中不好得就改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国学经典作业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70.0分) 1.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以()为代表 (10.0分) ? A:?诗经? ? B:?国风? ? C:?楚辞? ? D:?离骚? ? 2. 屈原投江是在农历(10.0分) ? A:八月初五 ? B:五月初五 ? C:八月十五 ? D:三月初三 ? 3. 以下不属于民间纪念屈原的方式的是(10.0分) ? A:吃月饼 ? B:赛龙舟 ? C:包粽子 ? D:插菖蒲 ? 4. ?天问?是屈原作品当中第几首长诗(10.0分)

? A:第一首 ? B:第二首 ? C:第三首 ? D:第四首 ? 5. 楚辞代表了祖国古代()文化(10.0分)? A:黄河流域 ? B:珠海流域 ? C:长江流域 ? D:松花江流域 ? 6. 屈原担任左徒一职的条件包括(10.0分)? A:出身贵族 ? B:明于治乱 ? C:博闻强识 ? D:以上都是 ? 7. 以下不是唐诗发展的源流的是(10.0分)? A:?离骚? ? B:?楚辞? ? C:屈原

? D:李白 ? 判断题(30.0分) 1. ?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乃至于世界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部政治抒情诗(10.0分)? A:对 ? B:错 ? 2. 楚辞的出现续写了先秦诗歌发展的历史(10.0分) ? A:对 ? B:错 ? 3. 屈原只是诗人不是政治家(10.0分) ? A:对 ? B:错 单项选择题(70.0分) 1. 香草,美人实质是用来比喻(10.0分) ? A:情投意合 ? B:门当户对 ? C:君臣遇合 ? D:传统美德

?正确答案:C 2. ?湘君??湘夫人?是以()的故事为题材(10.0分)? A:牛郎、织女 ? B:舜帝、二妃 ? C:唐太宗、杨贵妃 ? D:林黛玉、贾宝玉 ? 3. ?国殇?,殇是指(10.0分) ? A:有主之鬼 ? B:无主之鬼 ? C:悲伤 ? D:伤痛 ?正确答案:B 4. ?九歌?中有()篇作品(10.0分) ? A:九 ? B:十 ? C:十一 ? D:十二 ? 5. 屈子精神是(10.0分) ? A:为理想而求索

国学经典古诗文100篇

1.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 画鸡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3.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鸢。 7.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小池 (南宋)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0.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回乡偶书 宋叶绍翁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2.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3.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5.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6.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7.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8.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9.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019必读的国学经典语录100句

2019必读的国学经典语录100句 古往今来中国最经典的,真的挺好的,先存下,抽空儿慢慢领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9必读的国学经典语录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必读的国学经典语录100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国学经典名句句

国学经典名句100 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孔子说:“君子胸怀宽 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31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 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3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43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44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58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 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国学经典习题全部收录

国学经典多项选择 1 (B)和(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康有为 2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韩愈《进学解》)也就是说“勤”要做到(BCD)A.善于思考B.手勤C.口勤D.脑勤 3 《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A.量力而精B.因材施教C.知行合一D.学贵自得 4 《大学》强调的是(ABCD)的统一。A.知B.情C.意D.行 5 《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ABCD)A.预防B.适时C.顺序D.观摩 6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ABCD).A.审问之B.慎思之C.明辨之D.笃行之 7 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的主张是(ABCD)A.尽早施教,严格教育B.注重环境习染C.处理好家庭关系D.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和注重道德教育 8 关于师德师风,黄宗羲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ABC)A.真才实学B.品行端正C.身体力行D.不干预政治 9 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BCD)A.虚心务实B.博习广见C.勤勉惜时D.相互切磋 10 韩愈不仅是一位着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CD)等着作中。A.《师说》 B.《张中丞传后叙》 C.《进学解》 D.《原毁》 11 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ABC)A.勤学致知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D.讨论辩难 12 君王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根本明显?(ABCD)A.很谨慎地对待奉承天意之事B.用修明的教育感化人民C.辨证法度是否适宜,区别上下使有秩序D.以上都正确 13 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BCD)三个部分。A.生产劳动B.道德教育C.文化知识D.技能技巧培养 14 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D.以欲忘道 15 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D.以欲忘道 16 梁启超主办过的刊物有(ABCD)A.《时务报》B.《清议报》C.《新民报》D.《新小说》 17 伦理道德是(AB)A.政治的核心B.教育的根本C.社会的风气D.教育的过程 18 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B)A.人伦教育B.道德教育C.权术教育D.法律教育 19 孟子施教的目标是培养(ABCD)的君子。A.明人伦B.修身齐家C.治国D.平天下 20 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张之洞 21 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张之洞 22 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孟子》B.《论语》C.《学记》D.《荀子》 23 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A.《孟子》B.《论语》C.《学记》D.《荀子》 24 天下的道理除了君臣关系之理,还有(ABCD)。A.父子关系之理B.夫妇关系之理B.兄弟关系之理C.朋友交往之理 25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A.论性与习B.论学与思C.论知与行D.论教与学 26 王夫之的着作有(AB)A.《习性诸论》B.《书院》C.《学校》D.《取士上》 27 下列话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有(BC)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 28 下列话语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D)A.不陵节而施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 29 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AC)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C.一壶道人D.饮冰室主人 30 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ABCD)A.习成而性与成也B.学非有碍于思C.行可兼知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 31 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ABCD)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D.以上都对 32 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ABCE)同等的地位。A.天B.地C.君D.神E.亲 33 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ABCD)A.注重“积”“渐”B.闻、见、知、行结合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34 研究乐可以提高内心修养,可以产生(ABCD)之心A.平易B.正直C.慈爱D.诚信 35 以下哪些是黄宗羲的教育思想(ABCD)A.力学致知B.学贵适用C.学贵独创D.穷经经士 36 以下哪些言论是孔子讲学的内容(ABC)A.为政以德B.以礼治国C.有教无类D.事异则备变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附译文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

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小学阶段,孩子必学会的100句国学经典名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国学经典名句释义

国学经典名句释义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准;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著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国学经典名句100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3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43、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44、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弟子规》 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5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5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60、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 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6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63、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6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6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7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国学经典有哪些

国学经典有哪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关于什么是国学文化经典 关于什么是国学文化经典 国学理念把人的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特点。 “幼儿养性”指的是为孩子奠定优美的人格。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在零至三岁时形成的,后来虽然有变化,但整体特点没有质的改变。心理学证明,零至三岁是人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的阶段,正是教育的黄金时期。很可惜,多数的父母大都轻易错过了。如何在纯净的白纸上绘出最优美的底案,建构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石,是天下父母应该关心的重要课题。心理学认为,良好的习性一旦养成则终身受益不尽,反之将受害无穷。幼儿阶段几乎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其纯净的心

灵对外界信息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此时的教育都依赖父母亲主动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童蒙养正”指的是用圣贤智慧陶冶孩子的情操。幼儿四岁后,慢慢地学会了应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学习能力也在逐渐增强,此时应该把“童蒙养正”教育提上日程。“养正”是指培养孩子端正的心性及行为习惯。四至六岁儿童理解能力弱,学习生活中依赖父母之处尚多。此时也是孩子心性依然纯净,记忆力最强的阶段。父母选择四书五经及老庄等重要经典为主要教材,以历代优美古文诗词等为辅佐教材,来教导儿童反复熟读,进而鼓励其背诵,充分发挥其记忆力的特长,背诵最有价值的经典,趁心性纯净时,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经典的价值也将随伴其人生成长,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克服人生逆境有着重要作用。 “少年养志”是指鼓舞孩子追求崇高理想,培养远大志向。孩子告别幼儿园,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国学经典名句100条 正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值得终身背诵的经典国学100句

值得终身背诵的经典国学100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国学经典必背100句论语

《论语》 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0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0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0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0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0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0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0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0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译文】孔子说:“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犹如浮云一样。”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 18、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 【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19、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阔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论语》 【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 2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2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译文】孔子在河岸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译文】孔子说:“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在下者也不会服从。” 24、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5、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26、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27、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9、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假如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经典名人名言100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刘备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2.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1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7.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9.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2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21.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24.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国学经典弟子规原文加解释

国学经典弟子规原文加解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国学经典弟子规原文加解释,我们来看看。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