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阅读含答案终审稿)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第5课《七律_长征》类文阅读含答案(2020年)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解释词语。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 “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七律长征的阅读答案篇一:五上语文《七律长征》作业本答案25 七律·长征1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红军不怕远征难(nán nàn ),万水千山只等闲(xié xi án)。
(2)更喜岷(mínɡmín )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jìnɡ jìn )开颜。
2 比一比,再组词。
征(征服)度(温度)崖(悬崖)证(证明)渡(渡河)涯(天涯)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
(×)(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
(√)(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
(×)(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
(√)4 品读课文,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毛泽东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全诗是围绕哪一句诗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2)诗中写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五岭山脉、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3)圈出画横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暖”表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表现了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
“暖”和“寒”相对照,突出了红军战士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红军的敬佩之情。
篇二:第九册七律长征试题及答案25 七律·长征轻松起步1 我会用一字组多词。
)()()())()()())()()()2 我能快速识别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没有错字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在错别字下用“”画出,并改正)(1)欣赏观赏赏月品赏( )(2)时候气候以候候鸟( )(3)版图黑版出版版本( )(4)积累积聚积极积攒( )3 对号入座(同音字填空)。
小学生语文课外素材文学素养:快乐读诗词:《七律·长征》(含练习,答案)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创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七律长征阅读含答案终审稿)

七律长征阅读含答案终审稿)七律长征阅读含答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译诗】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云崖——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g bó ní wán wū méng(逶迤)(磅礴)(泥丸)(乌蒙)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答案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以供同学们阅读、练习和参考,希望七律长征阅读答案对大家的练习有所帮助!二.阅读理解及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开颜——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
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
10.抒情七律11.C。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七律.长征》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用“/”画出朗读停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3、用“——”画出既是夸张又是对比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4、照样子写词语。
万水千山()()()5、第5、6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件大事?6、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7、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参考答案: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4、万水千山千辛万苦万紫千红5、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6、这既是红军现实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7、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后题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后题答案
1.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答:第一、二句诗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
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这两句诗写山。
“逶迤”“磅礴”原本是表现山之高大蜿蜒,可作者笔锋一转,这险峻的山,在红军看来,却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和脚下滚动的小泥球。
两句诗的前半句都是写自然条件的险恶,后半句都是写红军战士的主观感受,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战士的豪情壮举和英雄气概。
第三、四句诗的意思是: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
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这两句诗写水。
从中可以感受到“巧渡金沙江”时的喜悦、“飞夺泸定桥”时的悲壮。
“暖”字表现的是战胜困难时的激动,“寒”字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七律·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律·长征》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理解及分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磅礴——开颜——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
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参考答案】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
10.抒情七律11.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阅读含答案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
三、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逶迤——
磅礴——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
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默写一首毛泽东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g bó ní wán wū méng(逶迤)(磅礴)(泥丸)(乌蒙)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只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云崖暖: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
觉。
铁索寒: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三根铁
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3、诗人在诗中以点带面,写出了红军长征经历的“万水千山”,“万水”是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而“千山”则是以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
4、在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概括了
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件大事(请用短语概括):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表现了红军的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整句诗表现了红军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
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山势雄险
,这是实际的山;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渺小,这是红军眼里的山。
整句诗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长征是中共红军的一大历史壮举,其间经过十一个省,翻
越十八座大山,跨过二十四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你知道长征中有名的故事吗写出三则故事名称:《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倔强的小红军》
七、(一)
1.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全诗的诗眼是:。
(4分)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5分)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4分)
⑴?巧渡金沙江⑵飞夺泸定桥
11.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一、1.逶迤 2.磅礴
二、lǐng līn mín méng jǐn héng hèng
三、略
四、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庞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小小的泥丸在流动。
五、1.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
气势雄伟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2.红军不怕远征难
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抒情七律(近
体诗、旧体诗)5.C 6.略
六、1.ān lán hān è duò zhǔ 2.C 3.D 4.略
8.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眼:“不
怕”。
9.从山和水两方面写。
用字的赏析。
如“腾”“走”这
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
的外显。
又如:“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
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
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10.巧渡
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11.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
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七律·长征
1. 诗中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2. 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3. 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
”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
4.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物象。
表达了红军战胜自然险阻的豪迈精神
3.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闯过长征中一道又一道难关后喜悦的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乐观主义和革命必胜信心。
4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