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民生新闻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发表时间:2009-04-02T11:56:45.670Z 来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芸[导读] 民生新闻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民生新闻的出现为中国电视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有人提出民生新闻的出现是中国电视发展的第三次革命。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民生新闻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关键词:民生新闻现状发展

一、民生新闻概述

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有则改之、无则效仿”,推出全新的直播类新闻栏目,几乎形成了一股热潮。作为开山鼻祖的《南京零距离》更是率先提出了“民生新闻”的理念,并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作为栏目的价值取向,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

在报道内容方面,“民生新闻”注重报道贴近受众的动态新闻,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体现了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从传播模式来看,民生新闻颠覆了传统的“传者——受者”传播模式,确立了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观众,给了公众发表真实言论的勇气与机会,彰显民生新闻的亲民倾向;从传播方式来看,民生新闻借助现代电子科技的手段,不断增强丰富性、开放性、参与性和互动性;从报道语言上看,新闻节目主持人尽显个性风采,在节目中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新闻内容本身所含的新奇、欣喜、伤痛、愤慨都可以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但是,在民生新闻繁荣的背后,我们还应该清醒的看到,民生新闻目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与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民生新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题材狭窄,信息负面。许多新闻只是停留于孤立地报道单个事件,不对题材进行筛选,对新闻发生的社会背景也缺乏深入的挖掘和理性的评判,更缺乏对现象规律性的把握和核心化的剖析,让人觉得所谓民生新闻不仅琐碎而且肤浅,不能带给人们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此外,许多民生新闻节目为了提升收视率,故意增加负面新闻的数量,但却无意中忽视了媒体对受众舆论引导的职责。我国60%的受众文化层次较低,他们对信息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容易受表面现象的误导。如果新闻媒体不在舆论上进行客观引导,较多的负面信息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一些学者曾经对此境况十分担忧,即如果把观众的简单注意力和由此带来的短期经济利益作为民生新闻惟一的价值追求,那么民生新闻则会走上和“民生”的精神品质相悖的道路。(二)形式雷同,竞争同质。有人将民生新闻比做一块又香又大的蛋糕,大家都来抢,结果蛋糕迅速被摊薄,陷入了无序竞争的状态中。从报道效果看,同样一个现场,同样一条新闻,由于记者角度不同,有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解读、不同的声音,结果报道的效果有可能会是南辕北辙,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有一家省级单位将员工缴纳的一万元善款,捐给一所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当时有两家民生新闻栏目的记者对此事进行了采访,结果是一方说单位员工很有善心;一方却说单位搞硬性摊派。经过这样一番效果截然相反的报道,媒体的公信度可想而知。

(三)方言包装,自我认同。为了在国内外强势媒体的夹击下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迎合本地观众的收视心理,在摸索新闻本土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电视台已经大胆地直接使用本地方言土语进行新闻报道。然而,新闻“本土化”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本地话”,我们也不能将方言新闻单纯视作是对本地信息的深度挖掘。有专家认为,方言新闻的走红,其实反映的不是观众对新闻本身的认同,而是当地人对自我的一种认同,一种对本地文化与方言的呼应。三、民生新闻未来的发展

(一)拓宽民生新闻的内容。事实上,民生一词所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民生”一词涉及到的方面同马斯洛的人类需求五个阶段有着本质的契合。它说明,百姓对信息的需求是具有层次性,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也决定了民生新闻的内容也应该是有层次的,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只停留于浅层次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拓宽思路,挖掘同民生关系紧密的各种政策法规、时政新闻等等,从而扩大民生新闻的容量,增加民生一词的厚度。

(二)提升民生新闻的品格。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的新闻,但它又不同于日常衣食住行的简单报道。这就要看选题是否具有深层意义的信息,是否有话语空间。车祸、火灾、家庭矛盾、水管爆裂、公物受损和打黑揭丑等这类选题每天充斥民生新闻并形成一种模式,尽管吸引眼球,但对提高市民的知识修养和能力素质并无多大帮助。提升民生新闻的品格,并不是一概排斥社会新闻,而是要对社会新闻进行有选择的报道。这就要求在追求新闻可看性、贴近性、服务性的同时,更注重新闻的价值。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优化民生新闻报道结构,应力求在前瞻性、贴近性、服务性上为受众提供全方位的资讯解读和更多、更广、更深的资讯视野,只有这样的新闻才能真正满足市民对信息的需求和对知情权、话语权的渴求。(三)建立民生新闻的品牌。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要想发展壮大,应该加快品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惟有如此,电视民生新闻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步入理性的发展轨道。要使民生新闻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经常给观众以新鲜感,就必须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来审视定位,走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不断在节目内涵和表现手法上有新的突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进而打造属于自己的栏目品牌。参考文献:

[1]吴文虎.传播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周纪宣.追寻新闻美学价值[M].新华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