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洞庭湖江豚生存环境恶化亟待保护

合集下载

保护江豚的倡议书作文

保护江豚的倡议书作文

保护江豚的倡议书作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站在这里,发表一份特殊的倡议书,呼吁我们共同保护江豚这一珍稀的生物资源。

江豚,作为我国特有的淡水鱼类,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江豚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威胁,因此我们有义务采取行动,保护这一物种。

首先,江豚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和破坏。

由于水污染、河道改造和过度捕捞等因素的影响,江豚的栖息地逐渐减少,威胁到了它们的生存。

为了保护江豚,我们需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共同保护江豚的生存环境。

其次,过度捕捞是威胁江豚生存的重要因素。

江豚作为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它们的消失将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了保护江豚,我们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在江豚栖息地周边建立禁捕区域,限制渔船捕捞数量,保证江豚的食物供应和繁殖生态链的稳定。

此外,我们应加强江豚保护科研和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江豚的习性、繁殖等生态习惯,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学校和社区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和社区居民了解江豚的重要性,从小树立保护江豚、关爱生态的意识。

最后,保护江豚不仅仅是保护一种生物物种,更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江豚的生存环境改善不仅对江豚有益,也将带动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

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保护江豚的行动,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江豚得以在我们国家的河流中自由畅游,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让我们拿起保护江豚的旗帜,传递保护生态、保护物种、保护我们共同家园的理念!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江豚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保护江豚倡议书的作者:你的名字。

【课外阅读】洞庭湖江豚连续死亡环境恶化或系主因(图)

【课外阅读】洞庭湖江豚连续死亡环境恶化或系主因(图)

洞庭湖江豚连续死亡环境恶化或系主因(图)
[导读]专家初步认为,江豚死亡的真正原因还须进一步检测,但航运业、渔业、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江豚死亡的四大主因。

4月1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的专家在解剖死亡的江豚
死亡江豚的尾鳍已经乌黑僵硬(摄于2012年4月17日)近一个月来,湖南洞庭湖连续发生江豚死亡事件,据当地渔政部门介绍,自2012年3月3日至今,已有10多头江豚死亡。

4月1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所的专家对其中两头死亡江豚的样本进行了解剖。

专家初步认为,江豚死亡的真正原
因还须进一步检测,但航运业、渔业、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江豚死亡的四大主因。

洞庭湖湖边居民对珍稀物种江豚的认知度调查

洞庭湖湖边居民对珍稀物种江豚的认知度调查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1.当地居民对江豚的基本认识(1). 当地居民没有看到过江豚的很少,而且其中大部分人经常看到江豚,并能详细描述出江豚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有47.01%的居民说自己经常看到江豚,35.90%的居民表示偶然看到过,没有看到过江豚的居民只有17.09%。

在调查的过程当中我们了解到,经常看到江豚的人绝大多数是常年在湖里捕鱼的渔民或航运工人。

这表明鹿角村范围内的湖区是江豚经常出没的地方,这一带对江豚的保护至关重要。

(2).当问及到江豚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时,将近一半的人回答不知道,只有35.90%的人回答是“二级保护动物”,在回答知道的人当中也有部分人是猜测性的回答;更有15.38%的人回答是“一级”。

可见鹿角村当地居民对于江豚这一在洞庭湖特有的濒临物种的珍贵性和濒危性还不是很了解。

当地居民对江豚的基本认识频率百分比1.您看到过江豚(江猪子)吗?经常看到55 47.01% 偶然看到42 35.90% 没有看到过20 17.09%2.您认为江豚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一级18 15.38% 二级42 35.90% 不知道57 48.72%2.当地居民对江豚的深入了解(1).本次问卷的第3题是“您知道江豚的生存现状吗”,回答不知道的居民人数高达63.25%,30.77%的居民对江豚的生存现状比较了解,也略知一二;只有5.98%的居民回答“很清楚”,据调查员之后的分享,这一部分人中大部分是有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渔民,他们能够比较详细且准确地说出江豚的生存现状。

可见,虽然江豚对于当地的居民并不陌生,但是江豚是什么样的生存状况,当地居民并不知道,更有甚者认为江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湖区有成千上万只江豚,江豚并不会灭绝。

(2).问卷的第5题涉及到湖区内江豚数目,一半以上(约65.81%)的居民回答说“不知道”,能够准确回答出是“约100头”的居民只占13.68%;另外,回答“约200头”和“约50头”的居民各占9.40%、11.11%;对于江豚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数量不足2000头,而且在洞庭湖内江豚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这一事实,大部分的当地居民表示不知道。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调查地点:洞庭湖沿岸岳阳县鹿角镇1)调查背景1.1江豚分类地位及分布江豚(finless porpoise)是一种小型齿鲸类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近岸水域。

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中的江豚被称为长江江豚(Yangtze finless porpoise),它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亚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长江江豚的数量约为2700头,但是目前其种群数量已下降至不足1400头。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

据历史资料记载和对当地渔民访问,长江江豚在湖口及其相邻水域曾广泛分布,江豚不但能在湖口水域进行大规模集群,而且能自由地通过该水域从长江干流进入洞庭湖,长江江豚在湖口水域大规模集群表明该水域鱼类资源丰富、栖息地条件良好。

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和洞庭湖之间自由移动表明湖口水域不存在影响江豚移动的生态障碍和人类活动。

江豚的江-湖间移动对维持湖口及其相邻水域江豚群体结构稳定,以及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区江豚种群自然增长有重要作用。

1.2江豚体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江豚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

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

眼睛较小,很不明显。

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

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

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

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

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

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

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生态功能是长江流域极重要的调蓄滞洪区 , 其辅助生态功能还
包括 长江 中游水域生态平衡的重要功能区 ; 国际重要湿地和珍
稀候 鸟越冬栖息地 ; 重要农 副渔业生产基地或重要经济 区。但
是, 近年来 由于湖泊萎缩 、 过度捕捞和湖水污染严 重 , 导致洞庭
湖调节江湖洪水 能力下降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湖泊 湿地动植物 资源利用状况也令人担忧 。 近年来 , 湖南省立法机关 、 省人民政 府、 企业及相关学者努力寻求应对洞庭湖生态保护 问题 的最佳
的2 6 2 5 k m , 减少了近 4 0 %; 湖泊容积也 由 2 . 9 3 X 1 0 - O m, 减少 到
目前 的 l I 6 7 X 1 0 1 0 m , 减少了约 4 3 %。I l l
或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 洞庭湖湿地 的主导
洞庭 湖湿地 生 态环 境 管理 面临 的 问题及 对策
污染物使洞庭湖湿地污染严重 , 湿地生态系统遭 到破坏 。加上 农业大量使用 化肥农 药 , 造 成湿地水质 日益恶化 , 水生生物 大 量死亡 , 重金属等有 害物质在水生生物体 中聚集 , 水体富 营养 化现象严重等。 这些污水 经过水生和陆生两大生态系统的循环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为了贯彻“ 预防为主” 方针 、 从源头 防 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的一项重要环境行政管理制度 , 与经济
由于洞庭湖湿地在自然地理上属一个湖泊其生态系统结洞庭湖湿地资源开发战略与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与构和功能相近但由于行政区划的界定洞庭湖区被常德益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的方法体系它是对洞庭湖湿地开发的重个地级市的19个县市区所分割导致湿地保大政策规划或计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将洞庭湖湿地资源进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对湿地管理保护和开发利行开发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纳入战略的一种手段通过战用缺乏统筹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未能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统略一环境影响评价新的战略的循环方式使战略与环境影一管理保护的能力较弱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在湿地保护利用响评价成为一体相互协调补充与完善将洞庭湖湿地开发政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行其事严重影响了湿地策的决策建立在科学体系框架中尽可能地将洞庭湖湿地生态的科学管理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它的北面有长江的太平、藕池、松滋三口流入,它的西南面有沅、澧、湘、资四水入湖。

它平均有3126亿m3的过湖水量,有26.28万km2的流域总面积,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1]。

洞庭湖的湿地内的动物、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拥有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10多种。

洞庭湖对于当地和附近省、市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之生态问题如水域面积不断缩减、自然生境破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愈来愈严重。

一、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污染负荷加重,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①在工业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有: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安康造纸有限公司、津市造纸厂、西洞庭湖纸厂、芙蓉纸业有限公司、沅江造纸厂、汉寿县氮肥厂、岳阳康神药业集团和氮肥厂等39家企业[2],它们分别分布在西洞庭湖16家、东洞庭湖18家、南洞庭湖5家。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湖区污染的重点行业,其排放的BOD5和COD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9.13%和81.71%。

这些工业企业的大量排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

如氮肥厂和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排人东洞庭端的废水每天多达2万t,造成鱼类和鱼卵的大量死亡,接近1.8亿粒。

②在生活源污染方面:洞庭湖两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虽然大都县级城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处理厂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洞庭湖内,没有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这些加重了洞庭湖污染负荷,特别是居民生活过程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湖区的富营养化。

在洞庭湖内从事捕鱼、挖沙般、游客船接近6000多艘,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的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都没有经过处理或安装收集装置,特别是动力冷却水、压舱废水的石油含量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洞庭湖区的污染。

洞庭湖的环境问题和措施手写作文

洞庭湖的环境问题和措施手写作文

洞庭湖的环境问题和措施手写作文今天咱们聊聊洞庭湖的环境问题吧,这可是个关系到咱们生活的“大事”。

洞庭湖,听起来是不是很宏伟?确实,这里曾经是个美丽的地方,湖面宽阔,水鸟飞翔,渔民们在湖里撒网捕鱼,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惬意。

不过,最近这几年,这个美丽的湖泊可就有点“闹心”了。

首先,洞庭湖的水质问题真是让人头疼。

你知道,湖里的水现在变得有点“脏兮兮”的,尤其是夏天的时候,水面上漂浮着不少漂浮物,甚至连水草都跟着变成了“绿色的炸弹”。

我有一次去湖边散步,看到湖里漂着几个塑料袋,差点以为自己到了垃圾场。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看到我这个表情,乐呵呵地说:“哎呀,小伙子,不用担心,这都是‘湖中漂流物’,水清了它们自然就走了。

”再说了,这湖边的湿地也被填了不少。

原本湿地是个好地方,像个天然的净水器,不仅能过滤水,还能给鸟儿们提供栖息的好地方。

不过,现在这些湿地成了开发商眼中的“宝地”,建筑项目一个接一个,湖边的生态环境也是一天天在变差。

老奶奶每天去湖边打太极,看到这些变化,她直摇头:“以前这儿绿树成荫,现在变成了高楼大厦,空气都没那么新鲜了!”环境问题这么严重,那我们得怎么办呢?别急,办法是有的。

最近,咱们的环保部门可是没闲着,开始实施一些措施来治理环境问题。

他们提出了“湖泊保护规划”,目标是保护湖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听说,有一部分资金已经用来清理湖面上的漂浮物了,还有专门的团队去监测水质,确保水不再变成“毒药”。

这招可真是有点“高科技”,希望能见效。

有的市民也积极参与到保护洞庭湖的行动中来。

比如,有一群志愿者,背着大包小包的工具,趁着周末到湖边捡垃圾。

他们的口号是:“今天你捡一个,明天我捡十个!”看到他们,我心里也是一阵感动。

不过,也有朋友调侃:“你们真行,跟清洁工抢饭碗了!”大家一起笑笑,氛围轻松了不少。

总的来说,洞庭湖的环境问题虽然让人心烦,但只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相信这片湖泊一定会重新恢复它的美丽。

正如我在湖边看到的一幅画,上面写着:“湖水清清,才是人间天堂。

洞庭清波整改方案

洞庭清波整改方案

洞庭清波整改方案一、现状分析。

1. 洞庭湖水污染问题。

周边一些工厂偷偷排放污水,这些污水就像黑暗中的小怪兽,悄咪咪地钻进洞庭湖里,搞得湖水又脏又臭,好多鱼儿都不开心了。

生活污水的处理也不太到位,就像大家都把脏水随便乱倒,没有一个好的管理。

2. 生态破坏情况。

过度捕捞像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把湖里的鱼啊虾啊捞得太多了,一些小鱼苗还没长大就被抓走,生态平衡的天平就开始倾斜了。

湖边还有一些违规的围垦,就像有人在湖的地盘上乱搭乱建,把湖的面积都变小了,湖的“家”被侵占了一部分。

二、整改目标。

1. 短期目标(1 2年)让湖水的脏臭味减轻,就像给湖水洗个澡,让它至少闻起来不再那么刺鼻,水质指标能有初步的改善,鱼儿能在相对干净点的水里游来游去。

把那些明显的违规围垦拆除一部分,还湖一点空间,就像把湖被霸占的小角落给它夺回来。

2. 中期目标(3 5年)湖水水质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标准,能让湖边的居民可以放心地看着湖水,而不是捂着鼻子。

鱼类的数量开始慢慢增多,生态系统开始自我修复。

全面清理违规的捕捞行为,让湖中的生物有个安稳的生长环境。

3. 长期目标(5 10年)把洞庭湖打造成一个清澈、美丽、充满生机的大湖。

让它成为鸟类、鱼类等各种生物的天堂,就像一个超级大的生态乐园。

而且周边的经济发展也能和洞庭湖的生态保护和谐共处,互相促进。

三、整改措施。

1. 水污染治理。

对于那些乱排污水的工厂,我们要像警察抓小偷一样严格监管。

定期检查它们的污水处理设备,要是发现偷偷排放污水,就重重地罚款,让它们知道破坏环境是要付出大代价的。

完善生活污水的处理系统,就像给每家每户的脏水都安排一个好的去处。

在湖边的城镇多建一些污水处理厂,把污水都处理干净了再排放到湖里或者其他合适的地方。

2. 生态修复。

设立禁渔期和禁渔区,这就像给湖中的生物放个假。

在禁渔期间,严禁任何非法捕捞行为,派专人在湖上巡逻,就像湖的守护者一样。

同时,投放一些鱼苗,帮助鱼类种群恢复,就像给湖的大家庭增加新成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反映洞庭湖江豚生存环境恶化亟待保

近期,洞庭湖连续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湘江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
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江豚死亡事件,江西鄱阳湖、江苏、广东等地,近期也发现有江豚死亡事件。

随着洞庭湖水生环境的改变,江豚现在的黑熊数量比大熊猫还少,江豚将步白鳍豚后尘,面临灭绝
危险。

此次洞庭湖江豚集中死亡事件又一次在社会上形成了为保护江豚、保护环境鼓与呼的热潮。

水鸟主要就生存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
一、水域运输频繁。

目前,受多方因素影响,洞庭湖水位下降,
且过往船只较多,航道占据湖面的比例增大,对江豚的自由游动造成
了巨大的安全。

二、过度捕捞。

近年来,洞庭湖非法捕鱼屡见不鲜。

过度捕捞,
减少了湖里的鱼类数量和种类,造成江豚食物匮乏,毁坏了江豚的生
物链。

而且电打鱼还可破坏海鸟江豚的生育能力,影响江豚的繁殖。

三、水质污染严重。

目前,洞庭湖澧水水水质污染现状仍然十分
严峻,生存环境仍在不断恶化,非常容易造成江豚中毒或得病。

同时,由于近年来,过度挖沙,造成河床的破坏等因素都一步步蚕食了江豚
生存的空间。

为此,基层建议:
一、加速江豚保护区的建设。

当前洞庭湖江豚保护区由于各各方
面原因没有通过农业部验收,一直没有经正式投入运作。

国家和地方
国家要积极筹措部分资金,落实江豚风景区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
保护经费,尽速使保护区得以正常运转。

要学习湖北迁地为保护江豚
三须的经念,选择一块生态系统状况良好、适宜江豚生存的洞庭湖特
定区域,实施江豚迁地保护工程,给江豚提供安全的生存能力,以保
存和扩大江豚种群保留数量。

二、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综合治理。

要发生改变极差目前江豚恶劣的生存环境,需要摒弃部门、地域的界限,站在流域的高度,部门与社会携手,洞庭湖水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综合治理,更好地保护环境洞庭湖生态环境。

要多个部门联手,对非法采砂行为、非法捕捞行为、非法排污言行予以严厉打击,航运社会秩序予以严厉整治,在洞庭湖江豚分布核心内容区域做到“禁渔、禁沙、限速、拆围”,并控制整个洞庭湖的污染。

同时,需在岩组洞庭湖三江口生态区域规范航运,为满足洞庭湖和长江中的长江江豚种群交流的需求,留出“生态走廊”。

三、尽快设立江豚相关机构保护救助机构,对发生病险情的江豚展开全方位的应急救治。

更新管理、救护江豚的手段和设施,提高保护效能。

并利用现有保护区和渔政管理系统的条件,建立鄱阳湖江豚保护网络体系,对重点湖区进行监测,提高湖区居民生态意识,鼓励当地居民全力支持积极参与保护行动,组建江豚保护志愿者队伍,形成“政府+科学家+湖区群众”的综合保护体系,给江豚留下可长久生存繁衍的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