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类物质在地球碳循环中的作用_成绍鑫

合集下载

腐植酸应用技术论坛【6】:生化腐植酸

腐植酸应用技术论坛【6】:生化腐植酸

腐植酸应用技术论坛[6]:生化腐植酸作者:成绍鑫2008-05-31 19:41:58采用微生物降解生物质的方法制取腐植酸类物质,一直是化学家和生物学家颇感兴趣的课题。

此方法不仅将废物转化为有用资源,而且生产过程无“三废”排放,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化学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

6.1 概况植物生物质(简称生物质)一般指农林废物(包括秸秆、树皮、锯末、杂草、落叶等)、动物粪便以及造纸、制糖、制酒等发酵工业、食品工业下脚料等,分布极广,可以说俯拾皆是,而且数量巨大,我国仅秸秆就有6.7亿吨/a,畜禽粪便3亿多吨/a,都是宝贵的可再生天然资源。

近十多年来,我国生物质无害化处理技术和循环利用工作有很大进展,其中生化腐植酸(BHA)和生化黄腐酸(BFA)的生产和市场开拓有长足的发展。

如上海通微公司、河北深州盛华公司、福建诏安公司、中国农科院等单位都有此类产品,经济社会效益很好。

初步测定,某公司的BFA产品中总腐植酸60~64%,其中FA 48~50%,氨基酸9~10%,还有核酸、糖类、维生素和肌醇等物质。

尽管产物的确切组成结构及许多生化反应机理不是很清楚,但基本思路、发展方向以及应用效果是不容置疑的。

6.2 基本工艺过程实际上,传统的沤肥方法就是生物质腐植化制取腐殖质的过程。

生物质高温堆肥化(高效腐植化)生产腐植酸类物质是多种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

基本过程是:1)发酵菌种的筛选和培养:将适宜的纤维分解菌种、营养液放在试管或种子罐中,将其安装在摇床上,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育;2)发酵:将菌种、水、秸秆、木屑、树皮、麸糠、糖(酒、烟、茶)渣、玉米粉、谷粉油脂等(有的还放入肥料)等放入发酵罐或发酵池中,在适宜条件下(一般55℃,C/N=25:1 ~30:1,通气流量0.6~1.8M/d·kg,15天~3个月);上述物料大致比例是,有机废料:油脂:玉米粉(或谷粉):水=80:6:8)。

3)固液分离:用抽滤和压榨法进行固液分离,适当加水洗涤,再分离。

施用腐植酸类肥料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施用腐植酸类肥料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施用腐植酸类肥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变暖是未来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经济领域和公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为此,通过施用腐植酸肥料,贮碳于土壤、生物体,减少土壤碳素挥发损失,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不减少温室气体效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施用腐植酸类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贮碳于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现阶段地,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使得森林、湿地破坏,耕作退化,破坏了土壤碳循环的平衡,增加了有机质的矿化作用,使土壤呼吸量增加,土壤碳库含量降低。

因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能达到固碳效果,减少土壤碳素挥发。

施用腐植酸类肥料或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腐殖质的组分和结合形态,贮碳于土,减少大气中CO2含量。

作者曾采取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1988年建立的蔬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基地中不同施肥处理的土样,对保护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质组分和结合态腐殖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配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只施无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而且随着施用有机肥年份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也在逐年增加。

经过9年施肥处理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最多的可达34.61%,最少的也达到26.67%,每年土壤有机质增加量达3.00%~3.85%,说明每年保持地土壤固定大气中的碳达到1.74%~2.23%。

长期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中,可提取的腐殖质含量、胡敏酸含量比不施有机肥处理的二者含量最多高出40.95%和48.32%。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张继舟等在腐植酸对设施土主的研究的养分、盐分及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中发现,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施用腐植酸改良剂的有机质含量增加较多,达到显著水平。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武志杰等采用施入有机物料与浅翻深耕松土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措施,对黑龙江省八五农场岗平地白浆土障碍层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白浆土层松动部分的有机碳含量增加53.4%~140.2%。

腐植酸的作用及功能

腐植酸的作用及功能

腐植酸的作用及功能
腐植酸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中的有机物质,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腐植酸的作用及功能。

首先,腐植酸具有改善土壤质量的作用。

腐植酸可以与土壤中的矿物质结合形成团聚体,提高土壤的结构和通透性,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并增加土壤肥力。

此外,腐植酸还能够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和渗透,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供给。

其次,腐植酸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腐植酸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并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腐植酸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增加作物产量。

此外,腐植酸还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增强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减少农药的使用。

除了对土壤和植物的作用外,腐植酸还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腐植酸可以吸附和稳定一些有害物质,减少其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

腐植酸还可以吸附和解毒重金属离子,减少其在土壤和水体中的积累和迁移,保护地下水和水源的安全。

此外,腐植酸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腐植酸可以中和自由基,减少细胞氧化损伤,延缓衰老过程,并对人体健康有益。

腐植酸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总之,腐植酸在土壤改良、植物生长促进、环境保护和人体健
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功能。

在农业、园林、环境和健康等领域中,腐植酸的应用潜力巨大,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腐植酸的合理使用,避免过度施用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腐植酸的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制,为其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腐植酸本源性功能肥料可持续发展

腐植酸本源性功能肥料可持续发展

2013-01-13
腐植酸本源性功能肥料可持续发展
3 腐植酸肥料可持续发展
3.2 融合多元
中:腐植酸与中量元素Ca、Mg、S通过化合、 吸附、螯合以及生物刺激等作用产生的集成效果, 既突出了中量元素肥种的特质,又优化了肥料结 构,对环境友好。
2013-01-13
腐植酸本源性功能肥料可持续发展
3 腐植酸肥料可持续发展
腐植酸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复杂高分子芳香 羟基羧酸,由黄腐酸、棕腐酸和黑腐酸三个组分构成, 是一种亲水胶体,分子量小到几百,大到几百万。
2013-01-13
腐植酸本源性功能肥料可持续发展
2 腐植酸肥料功能化所指
2.3 腐植酸的多维空间
速效:小分子黄腐酸(102~103)与肥料结合 后能迅速通过植物细胞膜,进入植物体内,到达作 用部位,被作物利用,达到速效目的。
2013-01-13
腐植酸本源性功能肥料可持续发展
1 土壤腐植酸本源性所指
1.3 土壤腐植酸二重性
表1 土壤腐植酸二重性认识演变过程
二重性 第1阶段 第2阶段 第3阶段 第4阶段 第5阶段 自然属性 暗色物质 腐殖质 腐植酸 团粒素 生命核 社会属性 察色观 自然观 腐熟观 核心观 价值观
注:腐植酸是土壤的“核心”物质。人类在“第3阶段”之前, 自觉补充土壤腐植酸;进入第3阶段,人类开始工业化利用腐植酸 补充土壤。
缓效:是由中大分子棕腐酸(103~104)与高 分子黑腐酸(104~106),与肥料结合后,经过土 壤微生物作用,把它们结合的肥料释放出来,延长 了肥效,适合作物生长发育需要。
2013-01-13
腐植酸本源性功能肥料可持续发展
2 腐植酸肥料功能化所指
2.4 腐植酸功能化利用

腐植酸应用技术论坛【29】:腐植酸的低碳环保效应

腐植酸应用技术论坛【29】:腐植酸的低碳环保效应

腐植酸应用技术论坛[29]:腐植酸的低碳环保效应成绍鑫2010-12-09 11:05:45腐植物质(Humic Substances)是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合成的一种缩合大分子芳香族羟基羧酸的复杂混合物,习惯上简称为腐植酸(Humic Acids,代号HA),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腐烂动植物残体以及低级别煤(泥炭、褐煤和风化煤)中,对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学家把HA誉为地球碳循环的“缓冲器”、生物圈的“保护者”和生态环境的“净化器”,并非夸大其词。

从以下3个方面可说明HA的低碳环保作用。

1、维护地球碳汇地球生物圈中共有3.55万亿吨有机碳(C),其中土壤中就有3万亿吨C(其余的C 在植被中)。

在这些土壤C中,存在于HA中的C就达2.4万亿吨(占土壤总C的80%),在森林、草原和耕地中分别占46%、23%和12%,成为生物圈的三大“碳贮存库”,简称碳库(Carbon Pool)。

可见,森林与草原HA碳库储存量大约占总有机碳的2/3。

值得注意的是,土壤HA中的C是大气中二氧化碳(CO2)中C的3倍多,对地球生态变化影响极大。

假如土壤HA多分解10%,大气CO2浓度就会增加30%。

正如一知名土壤学家所说:“土壤HA碳是CO2的主要来源,并作为环境和大气CO2浓度变化极敏感的碳聚合体。

”从生态学上角度来说,土壤HA是地球碳汇的重要物质基础。

所谓碳汇(Carbon Sink),是指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CO2的能力。

据测算,每公顷森林和草坪植被一昼夜分别从大气中吸收1000和900kg CO2,它们通过呼吸和凋落物又返还给大气同样数量的C。

在正常情况下,陆生植物和土壤通过呼吸作用分别向大气排放出500和600亿吨碳/年,而植物凋落物返回土壤600亿吨碳/年(其中约75%逐渐转化为HA),基本上与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的1100亿吨碳/年相平衡,使生物圈碳储量基本保持不变,大气中CO2浓度也不会有太大波动。

腐植酸应用技术论坛[43]:在选矿业中的应用

腐植酸应用技术论坛[43]:在选矿业中的应用

腐植酸应用技术论坛[43]:在选矿业中的应用2011-04-08 16:19:45 成绍鑫利用HA对各种金属及矿物的增溶、分散、絮凝、吸附、络合或螯合等作用差异,就有可能达到对不同矿物的选择性分离的目的,这就是HA作为某些矿物分选剂的理论基础。

比如,锌矿一般与Cu共生,由于HA-Cu的络合稳定性大于HA-Zn,故在浮选闪锌矿时加入HA-Na,使其优先形成可溶性HA-Cu络合物而使Zn得到分离;又如Fe与HA的络合稳定常数也很高,故在浮选铁矿时先用HA-Na与Fe或其水合氧化物反应形成稳定的不溶性络合物,抑制其分散。

然后再添加其他分散剂使非金属矿物分散和捕收,对铁矿反浮选和浓缩,从而获得高品位的铁矿。

1 作铁矿浮选抑制剂HA作为铁矿反浮选时的抑制剂的报道不少[119~122]。

在pH≈8时每吨矿石添加750g HA-Na就可将铁矿完全抑制,另加阳离子捕收剂ANP,基本上可以达到完全分离的目的。

我国江西铁坑、鞍钢齐大山、长沙矿冶所、阜新矿物局等单位[105,121~123]都进行过赤铁矿或磁铁矿的工业或半工业试验,统计结果显示,用HA-Na或HA-NH4作抑制剂使矿石品位由原来的30~35%提高到55~66%,几乎接近理论指标,回收率一般达80~90%,其抑制效果接近玉米淀粉,而成本却低得多[121]。

用HA-NH4、HA-Na(与NaOH、Na2CO3合用)作脱泥剂,经两次选择性脱泥、一次水洗,可从铁含量7~8%的矿浆制得品位62~65%、回收率72~66%的铁精矿[105,122]。

HA-Na用于锡/铁分离也有明显效果[105]。

广西大厂锡矿用HA-Na作黄铁矿抑制剂对混合粗精矿石进行浮选,使锡矿品位由原来的2.01~2.86%提到13.4~24.97%,半工业试验使锡含量达到37.24%,总回收率32~67%。

云南锡矿[125]用HA-Na做絮凝剂,用苯乙烯膦酸作Sn浮选捕收剂,对锡石-石英-赤铁矿进行分离,使Sn由5.4%浓缩到49.5%(回收率82.7%), 同时得到含Fe46.4%的铁精矿(回收率55.3%)。

腐植酸的作用是什么?专家来回答!

腐植酸的作用是什么?专家来回答!

腐植酸的作用是什么?专家来回答!很多人不知道腐植酸是什么东西,这又被人们称为胡敏酸,这是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大分子有机物,腐植酸的运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农业、化工业、石油行业、建材行业都有着重要用途,除此之外,腐植酸在医药卫生行业的运用也很广泛。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提倡绿色无污染,比如绿色食品、环保、无公害等词汇经常被提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腐植酸非常受推崇,可以这么说,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腐植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天然腐殖酸的7大作用:腐植酸包括天然腐植酸(泥炭、褐煤、风化煤)、氧化再生腐植酸、生化腐植酸、菌类腐植酸、土壤腐植酸等,是含羧基、酚羟基、醌基等多种官能团非均一的有机高分子物质。

天然腐植酸主要是动、植物遗骸,是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地球化学的过程造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类有机物质,有“植物转化”“化学聚合”“细胞组织自溶”“微生物合成”四种科学假说。

天然泥炭腐植酸与植物的主要化学组成区别是蛋白质消失。

依据植物生理代谢和生长是氧化-还原的周期循环规律,天然腐植酸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利用自身的活性功能团醌基-酚羟基的氧化还原转变,调节植物生长。

(2)利用非醌羰基、硝基、醇羟基、氨基也可进行新陈代谢的氧化-还原反应。

(3)作为H的受体影响植物的氧化还原,促进糖的积累。

在缺氧条件下,天然腐植酸能促进三磷腺甙(ATP)的合成,或作为多酚供应源,起呼吸催化剂的作用。

(4)含有甾类、萜类、α-萘乙酸、琥珀酸、肉桂酸、香豆酸、苯乙酸、阿魏酸等13类植物内源激素。

(5)通过其羧基官能团,形成腐植酸钾、腐植酸磷、腐植酸锌、腐植酸硒、腐植酸硼、腐植酸钙、腐植酸铁等构成可控释植物的有机-无机复合营养。

(6)运用其胶体、聚电解质、表面活性等物理性能作为固定化酶的载体,提高靶标酶活性,起到抗逆、渗透、保水、促进新陈代谢,保持植物营养的动态平衡。

(7)光作用下,天然腐植酸分子中存在的自由基可与不少环境化合物(农药、化肥、金属离子、矿物等)作用,可对除草剂解毒,增加肥效等。

腐植酸对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意义重大报告

腐植酸对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意义重大报告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 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WTO),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世贸组织与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 (IMF)、世界银行 (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 发展的三大支柱。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其第 143个成员。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3) 节能减排的实现形式就是低碳经济
速度:在全球反思经济模式的今天,低碳经济不但是未
图2 低碳经济可作为生态、环保、绿色、有机、天然的共有交换平台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2 低碳经济是人类可持续 发展的共有约束机制
2.1 人类发展历程
人类继“农业文明(革命)”“工业文明(革命)” 之后,现在面临着“生态文明(革命)”的建立。亦将 前者称之为“黄色”“黑色”“绿色”三种革命形态。
“生态文明”不同于前两者,没有国界。人类共 享一个地球村,谁也离不开谁。穷国也好,富国也好, 穷人也好,富人也好,都共享一个蓝天,共吸一口空 气,共饮一口净水……谁也别想逃避责任。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2.3 低碳经济—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或唯 一)形式
“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重要的技术选择。科 学家早在1827年就提出温室效应理论。
(1)生态文明的特质是保护环境 (2)保护环境的主要任务是节能减排 (3)节能减排的实现形式就是低碳经济 (4)低碳经济将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有约束机制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1) 农业文明——《联合国宪章》(1945年)
“农业文明”时期主要是指现代印刷术发明前的一段 时间,即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之间的时期。(文明标志 是什么?)
《联合国宪章》被认为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1945 年6月26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签署了 《联合国宪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增加 0.5%。如果按此速度增长, 21 世纪末 CO2 浓度将达到 650~700 ppm(v) 。CO2 浓度的变化, 显然是地球碳循环失衡的表观现象,其深层的原 因,除了工业燃烧的因素外,主要与地球生态变 化有关。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 C 储量约 4 6 % 在森 林中,2 3 % 在热带和温带草原中,其余依次在耕 地、湿地、冻原、高山草地和沙漠中。可见, 森林和草原的 C 占了总储量的 69%(约 2.4 万亿吨), 是大气 C(0.75 万亿吨)的 3 倍多。“牵一发而动全 身”,这些大碳库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大气 CO2 浓度 造成很大影响,何况现代经济建设中毁林、毁 草、粗犷耕作日益加剧,可用数字具体说明。
(2) 草原、湿地的退化。全球草原 32 亿公顷, 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总 C 储量的 23%,其中 92% 在土壤腐殖质中。草原被开垦后,促进了土壤呼吸 作用,加速了腐殖质的分解。草原转为农田后,土 壤 C 损失 30% ~50% ;过度放牧也使土壤 C 加速向 大气释放,如内蒙锡林河40年来由于放牧使表层土 壤 C 储量减少了 12.4%。泥炭、沼泽和各种湿地中 的 C 占陆地生态系统总碳的 12% 左右。湿地逐年减 少也是不争的事实,显然也影响着生物圈碳平衡。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组织都按(2)式完全 分解。在一定条件下,相当一部分植物残体在微 生物作用下被腐殖化,形成腐植酸类物质。如果 继续覆水、缺氧并处于酸性介质中,植物残体就 可能通过泥炭化阶段向煤炭转化,还有一些低等 生物残体会转化为腐泥煤、石油和天然气。这实 际上是把太阳能储存在地壳中了。腐植酸、煤通 过微生物或纯氧化 - 降解过程,转化为 CO 2 、CH 4
壤腐殖质又是陆生系统中储量最大、作用最敏感 的碳储库。因此,保护土壤腐殖质,维护腐殖质的 动态平衡,合理利用天然腐植酸类物质,既是增加 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食品安全的需要,更 是维护地球碳储存、缓和大气 CO2 浓度升高和“温 室效应”的重要举措。
目前,人类企图扭转碳失衡的局面应采取两项 措施。
气中积累(即附加的那部分 CO2 浓度),还有 23 亿吨 C 不知去向,科学界称后者为“未知碳库”(有各种猜
测,正在研究)。近期的全球碳循环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全球碳循环示意图 Fig. 2 Sketch map of carbon cycle on the earth
大气中 CO2 浓度增加,不仅扰乱了地球碳循环 和生态平衡,也直接影响了生物和人类的正常生存 与身体健康。诸多研究认为,地球的“温室效应”也 与 CO2 浓度增高有关。近年来的平均气温比 20 世 纪初提高了 0.3~0.6 ℃,并且还有增长的趋势。海 面升高、灾害频发和疾病增多可能也与全球变暖有 关。气温升高,反过来又增强了土壤呼吸作用和加 速了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形成生态恶性循环。当然 气候变暖的根源很复杂,不少学者一直在考证,仍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 CO2 排放量的增加不能不
专题评述
腐植酸类物质在地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成绍鑫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太原 030001)
摘 要:阐述了生物质和腐植酸类物质的碳和能量转化历程,指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腐殖质是巨大的碳库, 对地球生物圈碳循环、大气 C O 2 浓度变化以及生物健康有重大影响,认为土壤“碳截留”、“碳补充”和发 展腐植酸绿色产业对维护地球生态和碳平衡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 碳循环 腐殖物质 生态环境 温室效应 中图分类号:TQ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1 - 9 2 1 2 ( 2 0 0 6 ) 0 2 - 0 0 0 1 - 0 5
3 腐植酸对生物碳平衡的影响因素
据报道[11],陆生生态系统中约有 5% 的 C 与大 气进行循环,即陆生植物和土壤通过呼吸作用向大 气排放出 C(其中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即异 氧呼吸作用占 50%~70%,其余为根系呼吸和自养 呼吸)为 500 亿吨 / 年;而植物凋落物返回土壤的 C(即植物“生产能力”)为 600 亿吨 / 年,这两项 之和基本上与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的1100亿 吨 C/ 年相平衡。在正常生态平衡状态下,由于植 物代谢和土壤呼吸的调节,生物圈净 C 储量基本不 变,大气中 CO2 浓度不会有太大波动[12]。但事实 是,从世界工业革命伊始就打破了原来的平衡:大 气 CO2 浓度由 1850 年的 285 ppm(v)增加到 1998 年 的 367 ppm(v),增加了近 30%;最近 10 年平均每

专题评述
图1 地球各碳库中碳的循环周期[7] Fig. 1 The carbon cycle period of different carbon pool
on the earth
生物圈的碳库主要在陆生植物和土壤有机质 中,其中土壤储存的有机碳(3 万亿吨)中 80% 左右 (2.4 万亿吨)是腐殖质碳[10],是陆地植被碳的 4倍 多、大气 C O 2 碳的 3 倍多。假如陆地土壤中的腐 殖质多分解 1 0 % ,大气中的 C O 2 浓度就会增加 30%,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足见土壤腐殖质对 碳平衡影响之大。正如 Schnitzer[10]所说,土壤腐 殖质碳是 CO2 的主要来源,并作为环境和大气 CO2 浓度变化敏感的碳聚合体。
在地壳含有的 84 种主要元素中,碳(C)的总重 量仅占 1.28%。生物组织中的 C 平均含量在 50% 左 右(干物重),C是生物体维持生命的主要元素之一。 生物质的 C 来自地球表层和大气,受益于地球系统 的碳循环。因此,碳循环对人类生存发展和地球环 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地球碳循环是从大循环进入小循环的。大循环 也称地质循环,是指 C 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 物圈之间以 C O 3 2 - 、H C O 3 - 、C O 2 、C H 4 、R C O O H (有机酸)形式互相转换和迁移的过程。小循环即生 物碳循环,主要在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进行,即生 命物质(主要是植物)与大气 CO2 进行交换的过程。 与生物和人类关系最直接的是生物碳循环[2]。
(3) 耕作方式的改变。全球耕地面积 17 亿公 顷,其 C 储量占世界土壤总 C 的 14% 左右。由于人 类耕作方式的改变(如机械操作、深耕、多耕、不科 学施肥等) ,使腐殖质加速分解释放,这也是大气 CO2 浓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1 8 5 0 年 全球耕地 C释放量为4亿吨,1980年达8 亿吨,1990 年上升到 17亿吨,其中1/3是由于开垦导致的腐殖
一是“碳补充”,就是在土壤中添加腐植酸类物 质,包括腐植酸类改土剂、有机 - 无机复混肥料、 泥炭营养基质、可降解有机地膜、有机堆肥等,改 良土质、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提高食品 安全,这就是目前腐植酸行业正在做的工作。
The Role of Humic Substances in Geo-carbon Cycle
Cheng Shaoxin (Institute of Coal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aiyuan, 030001)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carbon and energy in biological and humic substances, and indicates that humus in the land ecosystem is a large carbon pool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arbon cycle of the biosphere, change of CO2 density and the health of living being. It suggests that the conservation and supplement of humic substances in soil, as well as developing humic acid industry will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on protec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arbon equilibrium of the earth. Key words: carbon cycle; humic substanc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reenhouse effect
1 生物碳和能量的交换历程
在讨论生物碳循环之前,应先了解一下植物碳和能量的简单转化过程。
太阳光辐射到达地球大气层的能量约 5 6 ×
10 23 J [3] ,植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 阳能。
植物中叶绿素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从大气中吸收 C O 2 ,合成植物自己的组织,放出 O 2 :
于是,植物组织就积蓄了太阳能,也就是说 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这些能量在植物死亡和分 解后又回到大气中,放出能量:

专题评述
质流失。100 多年来大气中 7% 左右的 CO2 是耕地 腐殖质矿化释放而来的。
粗略估算,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以上 3 项陆地生态原因导致大气中增加 C 为 16 亿吨 / 年, 再加上工业燃烧释放的 C 约 63 亿吨 / 年,总计排入
大气中的 C 每年增加 79 亿吨(约折合 290 亿吨CO2)。 其中约有每年23 亿吨 C 被海洋吸收,33 亿吨 C在大
(1) 森林的毁坏。占陆地面积 28% 的林地,储 备着 80% 的陆地植被碳和 40% 的土壤腐殖质碳,因 此,森林在碳循环中起着“缓冲器”和“阀”的作 用[7]。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森林损失达 1.8 亿平方千米,其中森林退化的速度比毁林速度快 好几倍[ 7 ] ,仅每年因毁林( 滥伐、改农田、火灾 等)而释放的 C 约 10 亿~20 亿吨,其中很大一部分 是由于森林被砍伐后使土壤 C(腐殖质 C)暴露而加 速分解造成的,比如森林转为农田、草地和轮作地, 土壤中 C 分别损失 25%~40%、20% 和 18%~27%, 成为大气 C O 2 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