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编辑:
海绵城市指的是一种以“海绵”(吸水释放水的结构)为基础,
集成灌溉、水污染控制、洪水改道及湿地保护等功能的智慧型环境,
目的是控制和缓解城市洪水。
海绵城市的建设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城市环境可持续进步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建设思路。
海绵城市的典型案例—以南京市为例,为应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
洪涝灾害,2015年7月,南京市发布了《南京市海绵城市实施方案》,从城市立体结构和水系构建两个方面,结合城市空间结构等,推动南
京市结合本地特点,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打造海绵城市服务社区、基
础设施和洪水管理体系三个体系,形成洪水控制治理和资源保护的综
合措施,帮助改善南京的社会、经济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南京市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建立了城市林网体系、绿地系统、生态
控水系统、排水系统、涵洞和渗滤地等一系列控制洪涝的技术设施,
既可以改善人居环境,也可以抑制洪水的涌动,缩短洪水的应急时间,促进南京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海绵城市的建设为保护城市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以全面、
有效地减轻洪水的扰动,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借由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希望南京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宜居
程度的提高,使人们居住在安和宁静的环境中。
海绵城市的经典案例

海绵城市的经典案例那我得给你说说新加坡的碧山宏茂桥公园,这可算是海绵城市的一个超棒案例呢。
你想啊,新加坡本身地方不大,但人口还挺密集的。
这个碧山宏茂桥公园以前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公园,一下大雨就积水,搞得大家都很头疼。
后来啊,他们就把这个公园打造成了海绵城市的样板。
那里有好多绿色的屋顶,就像给房子戴了顶绿色的帽子。
这些绿色屋顶可不是光为了好看,它们能像海绵一样吸水。
下雨天,雨水就被屋顶上的植物和土壤给吸收一部分,就不会一下子全流到地上造成积水了。
公园里还有好多的生物滞留池。
这名字听着有点拗口,其实就是一些小池子。
这些小池子就像是一个个小水库,但是又特别自然,周围长满了各种植物。
雨水流到这里面,植物的根系就像小爪子一样,把水里的脏东西抓住,还能吸收一部分水分。
而且这些滞留池里的水还能慢慢渗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呢。
还有啊,公园里的步道也很有讲究。
它不是那种硬邦邦的水泥路,而是那种有很多缝隙的透水砖铺成的。
这样一来,雨水就可以从这些缝隙里渗下去,就像给雨水开了很多条小通道,让它们可以乖乖地到地下去,而不是在路面上到处流。
再说一个咱们国内的例子,江西萍乡的海绵城市建设也很厉害。
萍乡以前也是逢雨必涝,排水系统那叫一个不给力。
后来他们开始搞海绵城市建设,到处都是亮点。
比如说他们把一些老旧小区的地面都改造了。
以前小区里一下雨,地面就跟小河似的,现在呢,地面改成了那种能渗水的材料,而且还在小区里建了一些小小的雨水花园。
这些雨水花园就像一个个小花坛,里面种满了花花草草。
下雨天的时候,雨水先流到这里,花草把雨水过滤净化一番,多余的水再慢慢排走。
还有萍乡的公园,像鹅湖公园,他们在湖边设置了很多的生态驳岸。
这可不是普通的湖岸,它是用一些石头和植物搭配着弄的。
石头之间有缝隙,植物的根也能帮助稳固湖岸,而且下雨的时候,雨水能顺着石头缝和植物根部渗到地下或者流到湖里,既不会造成湖边积水,又能让湖水得到补充。
这就像是给公园穿上了一件既漂亮又实用的海绵外套。
杭州建设海绵城市之若干案例分析及前景探讨

杭州建设海绵城市之若干案例分析及前景探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的开发,改造与维护面临巨大的挑战.而随着气候变化、城市下沉等问题的出现,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解决城市工程排水及自然保护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对杭州若干海绵城市项目的案例分析,探讨这些城市项目的特点、成效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雪堰塘综合服务区雪堰塘位于杭州西湖区凯旋路一侧,该区域因路面排水问题引起了业主及周边居民的关注。
响应国家建设美丽村庄与美丽城市的要求,雪堰塘在2016年开工建设,致力于打造海绵城市、绿色示范区等。
项目主要包括生态旅游商铺、水体修缮、雨水沉淀池、绿化等。
其中,针对雪堰塘成为小绍兴“新十景”中的代表水乡,项目从保护和修缮水体出发,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进行生态园林和河道绿化、清淤清污工程、改善河道生境等。
同时,针对当前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和排放,项目还提出了废弃物分类处理的建议,以推广低碳环保的理念,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二、绿岛湖公园绿岛湖公园是杭州滨江区首个海绵城市项目,也是杭州完全自主开发的首个海绵城市项目,该项目以杭州滨江保护区为背景,首次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一个城市公园中去,为城市生态发展提供示范。
项目主要包括绿岛湖景观园林、雨水花园、雨水湖泊、板块式沉积池、浸渗池等。
为了实现海绵城市的平衡效应,项目充分发挥了湖泊的污染减缓作用。
在项目中,湖泊起到了减缓和调蓄雨水、减少城市洪涝的作用,同时使绿岛湖充满生态活力,更适宜各年龄、各人群的健身活动。
三、三里亭公园三里亭公园项目位于萧山区兴浦街道,该项目创新性的将城市公园与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起来,通过植树造林、土壤修复、绿地雨水渗滤及储水,使得城市公园中的雨水达到循序渐进的处理。
项目主要包括景观绿化、道路排水、雨水花园等,特别是对于雨水的收集、渗透和回收创新研究。
综上所述,杭州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杭州生态与环境的改善,珍爱城市的生命力做出了不朽贡献。
海绵城市案例

海绵城市案例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利用自然系统和人工设施,模拟海绵的原理,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达到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洪排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下面以中国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为例,介绍一下海绵城市的实践案例。
珠海市香洲区是中国最早提出并实施海绵城市概念的地区之一,该区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注重通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来应对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
香洲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止城市内涝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首先,在城市规划方面,香洲区注重融入生态要素,将绿地、湿地、水体等自然要素纳入城市规划。
在新建项目中,要求设立有效的雨水收集系统,以便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同时,在城市绿化中,选择耐旱、适应性强的植物,减少水的使用。
其次,在城市建设方面,香洲区注重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增加土地的自然渗透能力。
将雨水收集装置和雨水花园纳入建筑物中,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此外,还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和升级,提高了排水能力,防止城市发生内涝。
最后,在城市管理方面,香洲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海绵城市管理体系,包括对雨水收集设施的有效管理、对城市水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区内的小区、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共同维护好海绵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
通过以上措施,珠海市香洲区成功实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要素的融入,保护了自然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增加了绿地和湿地面积,提高了城市的水源涵养能力;在城市管理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促使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结来说,珠海市香洲区的海绵城市实践案例证明了海绵城市建设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不仅能够减少水资源浪费和防止城市内涝,还能够增加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希望珠海市香洲区的经验能够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海绵城市建设旨在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通过综合性的水文工程和自然环境工程,建设城市防洪排涝、水资源回收利用、城市生态修复等功能。
其建设目标是实现城市雨洪水的“自净、自保、自用、自养”,以建设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为目标,使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融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 深圳市南山区阳光新居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阳光新居,是一项集综合居住、商业、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
其特点是全面建设地下综合管网和高效海绵工程系统,构建城市宜居、生态、环保的新型社区。
2. 北京市石景山区清河湾社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清河湾社区,是一项由中央政府投资的综合性改造项目。
该项目建设了大型生态水系,提供城市雨洪水的自然排涝,同时对污水进行收集和净化,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回收。
3. 杭州市萧山区市政中心位于杭州市萧山区的市政中心,是一个以政府机构为主要建设内容的综合性项目。
其特点是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了高效排水和景观绿化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实现了城市公共空间的生态修复和提升。
4. 上海市金山区漕泾镇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漕泾镇,是一项集住宅、商业、公共设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
其特点是建设了大规模的河湖水系和生态公园,通过自然排涝、雨水收集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实现了城市雨洪水的治理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5. 广州市番禺区龙穴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龙穴岛,是一项新城建设项目。
其特点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了雨水花园、雨水花境、屋顶绿化等措施,实现了城市雨洪水的自净、自保和自用。
同时,通过河道修复和湖泊建设,提升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案例

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案例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地表面,使之具备高效的雨水管理能力,达到减轻城市内涝、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以下是海绵城市在实际应用中的十个案例:1. 北京市石景山区八大处公园改造项目:通过对公园进行改造,增加雨水花园、生态湿地、人工河流等设施,使雨水得到有效收集和利用,减轻城市内涝风险。
2. 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海绵城市试点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雨水湿地等设施,将降雨水分散收集、净化过滤和储存利用,提高城市的雨水利用效率。
3. 广州市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改造项目:通过改造地表面,采用透水铺装和雨水花园等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改善地下水资源状况。
4. 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修建雨水收集池、湿地公园等设施,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5. 南京市鼓楼区湖南路海绵城市改造项目: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和雨水花园等设施,有效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6. 杭州市滨江区江南星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改造地表面和建设雨水湿地、生态河道等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蓄滞和净化,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7. 广州市天河区棠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花园、蓄水池等设施,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8. 青岛市崂山区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湿地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减轻城市的洪涝风险。
9. 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北路海绵城市改造项目:通过改造地表面和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减少城市的雨水径流,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10. 上海市宝山区海沙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等设施,提高城市的雨水收集和利用效率,减轻城市的内涝风险。
这些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案例充分展示了海绵城市在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概况

国外海绵城市建设概况海绵城市是指利用城市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来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处理水资源、改善水环境、缓解城市内涝、保护生态环境的城市发展理念。
近年来,国外许多国家都开始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本文将就国外几个典型案例进行概括和分析。
1. 柏林,德国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前列。
这座城市将雨水利用作为重要的政策,注重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减少污水处理厂的负担,并改善城市内涝问题。
柏林的屋顶绿化率较高,不仅能够减少雨水径流,还能提供城市绿地和增加空气湿度。
此外,柏林还通过建设生物滞留池、湿地、雨水花园等方式,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供自然的水净化过程,减少污水处理的压力。
2. 多伦多,加拿大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典范之一。
该城市采用了多种措施,包括建设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湿地和雨水收集系统等。
例如,多伦多市政厅的绿色屋顶能够吸收和过滤雨水,减少径流,并在干旱季节提供额外的水源。
此外,多伦多还利用植物选择和土壤改良来促进雨水的透水性,减少城市内涝问题,并保护当地的河流和湖泊。
3. 伦敦,英国伦敦是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伦敦开始推行海绵城市建设,以改善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
伦敦市政府通过建设雨水花园、人工湿地和绿色屋顶等措施来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并净化雨水以供植物和城市冲洗等用途。
此外,伦敦还通过改善建筑物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增加城市的透水性和蓄水能力。
4. 悉尼,澳大利亚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海绵城市之一。
悉尼的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雨水收集和利用、雨水管理和透水性改善等方面。
悉尼的许多建筑物都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储存起来供后续使用,包括植物浇灌、冲洗和供暖等。
此外,悉尼还大力推广绿色屋顶、透水路面和排水系统改造等措施,以提高城市对降雨的适应能力和减少径流。
福州海绵城市典型案例

福州海绵城市典型案例在福州说起海绵城市的典型案例呀,琴亭湖那可必须有姓名。
以前呢,这琴亭湖周边一到下大雨的时候,那场面就有点“惨不忍睹”。
雨水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路面上全是积水,一不小心就踩一脚水,就跟踩地雷似的。
而且这些雨水带着各种垃圾、泥沙就一股脑儿地往低处冲,还会造成内涝,附近的居民和过往的车辆都苦不堪言。
后来呀,咱们福州就开始打造海绵城市,琴亭湖就迎来了它的华丽变身。
首先呢,湖周围种上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那些植物就像一个个小卫士一样。
像芦苇啊,它的根系超级发达,就像一张大网在地下铺开。
当下雨的时候,雨水落下来,一部分被芦苇的叶子和茎秆拦截住,就像被小卫士们伸出的手臂给抱住了。
然后顺着叶子和茎秆慢慢流到地面,这时候芦苇的根系就发挥作用啦,它就像海绵一样把雨水吸住,不让雨水一下子就跑走,这样就减少了地面的径流量。
琴亭湖本身也被改造得更加“聪明”了。
它的湖岸不再是那种硬邦邦的水泥岸,而是有很多缓坡和湿地。
当雨水带着泥沙冲过来的时候,湿地就像一个天然的过滤器。
泥沙会沉淀在湿地里,水就变得清澈一些再流进湖里。
而且这些湿地还能储存不少雨水呢,就像一个隐形的大水库。
如果遇到连续的暴雨,湖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一下子就满得要溢出来,因为它周围的这些“海绵设施”都在帮忙分担。
现在的琴亭湖啊,不仅仅是一个能蓄水防洪的地方,还变成了一个超级美的景点。
周围的居民没事就来湖边散步,看看那些在湿地里嬉戏的小鸟,还有各种漂亮的花草。
这琴亭湖的改变就像一个缩影,让我们看到福州在海绵城市建设上的智慧和成果呢。
咱再来说说福州的金山公园,这也是海绵城市建设里特别棒的例子。
金山公园那可是福州的一片大绿洲。
以前公园里的排水也有点小问题,一下雨有些地方就积水,弄得大家想在公园里散步都不方便。
现在可不一样啦。
走进金山公园,你会发现地上的路都很有讲究。
那些步道不是普通的水泥路,而是用透水砖铺成的。
这种透水砖就像一个个小嘴巴,雨水落上去的时候,就“咕噜咕噜”地把水吸进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外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29
(十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体育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项目............... 31 (十二)美国西雅图市 HighPoint 社区自然排水系统建设项目 ....................33 (十三)德国柏林波茨坦广场........................................................................... 35 (十四)日本的城市排水设施........................................................................... 37 (十五)美国霍伊特公寓雨水花园................................................................... 39
机动车道
绿化带
非机动车道
环保型PE雨水集水检查井
种植土壤
溢流管 DN300 中砂保护层
复合防渗膜 土工布 PP蓄水模块
图 1-1 道路生态沟渠示意图
3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4.综合效益
图 1-2 道路生态沟渠实施效果
(1)改进后的新型路面排水方式极大地改善了路面雨水排除效果,有效降低道
路排水压力,提高了原市政雨水管渠的综合排放标准。
工程新建旱河路两侧雨水管渠将香泉环岛的雨水引入南旱河和金河,并将金 河与北坞村砂石坑连通,同时在南旱河河底建设卵石渗井和砂基渗井,增加南旱 河的下渗能力。建成后的砂石坑有效调蓄容积约15万立方米,下渗能力3.8万立 方米/天。
据监测,2008年~2010年汛期,该工程极大地缓解了香泉环岛及周边的积水 问题,减轻了金河下游的排水压力;平均年雨水综合利用量28.7万立方米,全部 入渗地下,补充了地下水,其中通过砂石坑下渗21.5万立方米,河道下渗7.2万立 方米。
III
目录 IV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一、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1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2
北京地区海绵城利用工程
1.项目概况
未来科技城地处昌平区小汤山镇和北七家镇境内,规划范围北至顺于路西延、 东至京承高速路和昌平区界、南至规划二十八路、西至北七家中心组团东边界, 规划用地面积约 10km2。本工程为未来科技城北区外部市政道路工程,共包含 12 条道路,总长 25km。
根据2009年监测结果,奥运中心区降雨量456毫米,雨水综合利用量为40.2 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高达98%,削减雨洪外排效果也非常明显。
透水地面
灌溉
透水地面
雨水管
蓄水池
渗滤沟
图 1-3 透水地面雨水下渗收集利用示意图
图 1-4 下沉花园雨水利用工艺流程图
5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三)双紫园小区雨水利用工程
图 3-1 小区雨水利用工艺流程
图 3-2 透水地面
6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图 3-3 雨水灌溉绿地
7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四)香泉环岛雨洪利用工程
香泉环岛雨洪利用工程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境内,工程主要目的是解决香泉 环岛积水问题,削减通过金河排入昆玉河的雨洪峰值和水量。工程控制流域面积 11.9平方公里。
从 2000 年开始,北京市制定了多项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工作的 对策措施,其中包括雨水利用设施建设。随后,《新建建设工程雨水 控制与利用技术要点(暂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雨洪控制与利 用工作的意见》、《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试行)》 等政策更加有力地推进了北京的城市雨洪资源综合利用。同时,其他 城市包括西安、昆明、镇江、广州等地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与法规来 推进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及低影响开发系统建设。
9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五)杜仲公园雨洪利用工程
1.工程概况
杜仲公园雨洪利用工程是朝阳区2013年绿隔地区雨洪利用工程之一。工程通 过改造杜仲公园内下沉式雨水广场和新建调蓄设施,解决双桥路白鹭司段积水问 题,同时综合利用雨水资源。
2.工程主要内容
(1)雨水收集管线工程 设计道路雨水口24座,接入公园内方沟,方沟设计长度140m、设计迫降0.1%, 雨水汇集后介入Φ1200的管线,进入雨水池。 (2)雨水综合池工程 雨水综合池工程容积2200m³,采用C30W6F150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内布置 沉淀池、过滤池、清水池等,其功能包括雨水的初期沉淀、雨水沉淀、溢流排放、 过滤处理及供水管线接口,实现雨水的收集、利用、调蓄排放功能。 (3)下沉广场与入渗设施 采用阶梯形式雨水下沉广场,自广场底向上每一米为一阶,每阶宽度 3.5-4.5m,其中绿化范围3.0m,阶梯挡墙顶宽0.5m。下沉式广场底部设置雨水渗 沟,渗沟内填级配碎石,经碎石过滤后雨水进入收集管,通过收集管排入雨水渗 井,渗井深度设计为22-25m。采用渗井群方式入渗,布设渗井36座,日入渗能 力2200m³,2年一遇24小时降雨条件下(6118m³),可实现两天全部入渗。
双紫园小区位于海淀区北洼路西侧,总占地面积 2.3 万平方米。小区雨水利 用措施包括建设下凹式绿地 5700 平方米、铺设透水地面 5000 平方米、屋面、道 路与庭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收集雨水经地下 600 立方米蓄水池蓄存后回用。
工程建成后,明显降低了小区外排径流系数。据监测,2005 年小区地面全 部透水铺装后,小区雨洪外排量大幅减少。年综合利用雨水近 5000 立方米,其 中回用 1000 立方米。2011 年 6 月 23 日暴雨,当地 1 小时雨量高达 73.6 毫米, 小区路面无积水,外排雨水量不到 20%。
10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图 5-1 杜仲公园阶梯型雨水下沉广场
3.工程投资及效果
工程投入900万元,工程实施后,可解决双路桥白鹿司段积水问题,年收集 雨水可灌溉2万m³,回灌补给地下1.6万m³。
11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功能调蓄公园项目
1.项目概况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某多功能调蓄水体项目所在地块规划面积 7.6 hm2,原 为沙坑及垃圾堆填区,杂填土较多且厚度不均,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建设用地。遵 照经济开发区水资源和水环境发展战略,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区域排水防 涝水平,本着充分利用现状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拟将该地块建成为集雨水资源化 利用、径流峰值流量调节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多功能调蓄水体公园。
4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二)奥林匹克公园中心景观区雨水利用工程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景观区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公共区域,总面积约84.7万 平方米。
奥林匹克公园中心景观区雨水利用工程包括17万平方米透水铺装地面、10 个地下雨水收集池(总容积8200立方米)、下沉花园蓄洪涵(7000立方米)、树阵 绿化带下凹式绿地、中轴路雨水集水沟等。其收集雨水主要用于绿地灌溉。
2011年6月23日暴雨,香泉环岛区域无积水,砂石坑调蓄下渗雨水近8万立方 米,效益显著。
增渗设施
季节性河道
河道下渗
砂石坑
图 4-1 雨洪利用原理示意图
图 4-2 南旱河卵石渗井
8
北京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图 4-3 砂石坑进水口 图 4-4 砂石坑雨水入渗 图 4-5 2011.6.23 暴雨后砂石坑(摄于 6 月 24 日 16 时)
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案例 汇编
前言
前言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 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 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自 2015 年 4 月武汉、常德、南宁、重庆等 16 城市被列入“海绵城市” 试点以来,海绵城市越来越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
2.设计标准
(1)重现期 P=1 年条件下,道路径流雨水安全调蓄排放; (2)设计降雨量 45mm,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大于 85%。
3.设计方案
取消路面排水口,路面雨水通过路缘石缺口(宽 1m,设置间距 20m)流入 绿化带中,经过绿化带内植物、土壤的吸附、过滤处理后,洁净的雨水通过高于 生态沟底部约 100mm 的环保型 PE 雨水口和环保型 PE 雨水井箅子进入雨水收集 系统,大颗粒污染物经过截污筐和过滤网进行过滤,部分雨水自雨水口/井底部 和侧壁渗透入土壤;部分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道流入绿化带内埋设的 PP 组合模 块式储水池内储存,在储水池的适当部位装设环保型 PE 雨水取水井,并通过潜 水泵将雨水加压抽出供绿化、冲洗道路使用,也可作为市政用水的取水点。每处 储水池均设置溢流管道与市政雨水管渠系统衔接,负责排除超量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