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歌妓对诗词的贡献
唐宋诗词与歌妓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歌伎的最早起源,可以上溯至先秦的女乐,也就是当时的歌舞女艺人。
其后随着乐籍制度的建立和教坊的成立,歌伎群体逐渐庞大,歌伎制度也日渐稳定。
“歌伎制度在经历了先秦女乐,汉代倡乐和魏晋乐户的发展之后,到了唐代,逐渐形成其相对稳定的结构形态。
官妓的活动进一步组织化和制度化,家妓私妓也十分普遍。
”(李剑亮《唐宋词与唐宋歌伎制度》)。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歌伎制度最昌盛的时期,不仅人数多,而且艺术素质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唐宋诗词的发展。
正如武舟在《中国妓女文化史·修订版后序》中所言,“作为妓女,正宗的艺妓曾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
”这里所言的艺妓,也就是歌伎。
因而,我们在研究唐宋诗词时,绝不能忽略歌伎的重要作用。
唐宋诗词是我国几千年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诗词在唐宋时代,本是一种诉诸视听的音乐文艺。
诗词的兴起与繁荣,都与歌伎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诗词与歌伎的关系,成为诗词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环。
纵观近些年来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歌伎与诗词的创作,歌伎在诗词传播过程的中介作用,文人与歌伎的交往,歌伎诗词的创作内容与特点,歌伎对词风的影响等。
一、歌伎与诗词的创作唐宋两朝歌舞酒宴极其普遍,城市酒楼歌馆亦空前发达。
而唐是诗的王朝,宋是词的国度,能诗善词的文士就与能歌善舞的歌伎发生了密切联系,诗词就产生于这样一个急管繁弦、玉盏频传的环境之中,但引起创作冲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求而作。
文人作诗词供歌伎演唱歌舞侑觞增添娱乐,歌伎慕名请文士写诗题词,以此抬高身价。
如《北里志》记唐乐伎颜令宾“见举人尽礼袛奉,多乞歌诗以为留赠,五彩笺常满箱箧”。
柳永“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
”李白、苏轼等大家都曾应求为歌伎填写新词,留下了许多佳话及优美的词曲。
至于宫廷盛宴,文士朝臣应制而作的诗词就太多了。
二是有感而作。
文人在宴会或秦楼楚馆中与歌伎接触,常触发其情而形于歌咏,这种情形较为复杂,也使这方面的诗词题材更为多样化。
诗词的产生 诗词产生的社会背景

诗词的产生诗词产生的社会背景今天给各位分享诗词的产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诗词产生的社会背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在开始吧!古诗词的来历古诗词的来历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劳动,先民在劳动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疲劳,增加劳动的乐趣,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用歌唱的形式直接孕育了最原始的诗歌。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歌内容越来越丰富,种类也越来越多,诗人们自然也越来越多,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下面从各个时间段对这些诗歌与流派进行划分。
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扩展资料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诗中有戏剧,戏剧中有诗)诗一定是杰作,再不就是绝无存在价值的东西,诗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烧的字。
常说的诗又指《诗经》。
《诗》三百,始终于周,《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
中国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
统称为诗歌。
按故事情节又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语言韵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诗词诗词的由来诗词的由来诗”在中国文字出现之时就有了,但“古诗”诗词的产生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诗十九首》中,即南北朝时代。
而如今,凡是1840年以前的诗歌都可以称为“古诗”。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诗词的由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词的由来篇1大多数人都因《诗经》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将《诗经》中的诗看做最早的诗,但早在周代以前诗歌就已经产生。
一般认为先民的劳动创造了诗歌。
《毛诗序》就曾言诗词的产生:“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宋词的职业传播者——歌妓的产生原因及作用分析

好 , 名 妓 柳 如 是 “ 学 好 古 ” 宋 代 一 名 如 博 。 妓 以“ 操” 琴 为名 ( 琴操 ” 字 原 出 自蔡 邕 “ 二 所撰 的《 操 》 书 ) 可 见 琴 操 的 才 气 绝 琴 一 , 非 一 般 。 精 通 音 律 , 棋 书 画 样样 精 通 . 她 琴
群 体 的 价 值 观 念 和 审美 标准 的词 作 . 才
能 进 入 传 播 的 渠 道 。 选 择 谁 的 词 进 行 传
唱 , 择 什 么 样 的 词 歌 唱 。 么 样 的 词 最 选 什
终 能 与 听众 见 面 . 很 大 程 度 上 取决 于 歌 在 妓 的爱 好 、 情 、 活遭 遇 , 等 。所 以 此 心 生 等 时期 的词 大 多使 用 俚 俗 语 言 ,通 俗 易 懂 .
岁 就 开 始 学 习 歌舞 。 歌 妓 作 为 传 播 者 。 当 时具 有 很 高 的 在
素 养 , 们 大 多 有 较 高 的 文 学 、 乐 艺 术 她 音 修 养 , 的 甚 至 有 着 文 人 化 的特 质 。 她 们 有 在 “ ” “ ”“ ” “ ” 才 、色 、艺 、情 等方 面都 有很 高 的造 诣 。 “ ” 即 是 歌 妓 在诗 词 书 画 方 面 才 , 的 素 养 ;色 ” 即 指 容 貌 体 态 :艺 ” 指 在 “ , “ 是
音 乐 、 蹈 方 面 的 技 艺 : 情 ” 建 立 在 广 舞 “ 是
妓是 宋 词 传 播 过 程 中最 重 要 、 活 跃 的 一 最 个 因素 。
门人 ’ 的个 人 意 见 . 信 息 或 商 品 是 否 被 对 允许 进入渠道 或继续 在渠道里 流动作 出 决 定 。” 宋词 的传 播 过 程 中 , 要想 得 到 在 词 歌 妓 的 歌 唱 来 传 播 . 必 须 适 合 歌 妓 的需 就 要 。 歌 妓 作 为 “ 关 人 ” 只有 符 合 歌 妓 这 把 ,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

略论歌妓在宋词传播中的作用廖修成摘要: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一个高峰之一,产量巨大质量极佳。
那么,在那个时代是什么促进了宋词的发展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在这个时代的我们要探究这样的问题本是极难的,不过根据一些史料和留存的一些故事,诗词,笔记,加上人们的推测也不难窥探其中一二。
经专家们研究,在那个时代的传播领域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却是一群让人“不耻”的歌妓,她们有极高的文艺素养和文化修养,对宋词的传播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关键词:歌妓;宋词;传播宋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主要功能便是侑殇劝酒。
是中国文学史的高峰之一。
宋词的用途极为广泛,可以用来庆典、送行、结交、祝寿等,极深的融入了社会生活和朴质的情感,是宋代文化生活极不可缺少的部分。
宋代词文学的发展不外乎下面几个原因:一,宋代经济富足,市民大大增加,为其享乐提供了经济条件,宴饮增加,燕乐越加流行起来。
二,宋太祖为了巩固政权,以声色之娱减少大臣们的权利欲望,并鼓励他们:“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之利,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三,歌妓对宋词的传唱扩大了其影响范围,加速了传播速度。
宋代歌妓根据其妓籍和服务对象不同,大体分为官妓,家妓,市井妓三大类。
[1]官妓包括朝廷教坊妓,军中歌妓和地方州郡歌妓,她们由各级专职官吏管理,其服务场合是王公贵族酒宴,官员迎送酒宴,各级政府酒宴。
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家庭蓄养家妓,用来歌舞娱乐,炫富摆阔,娱宾遣兴。
有许多繁华城镇中的歌楼妓馆、瓦市茶坊、青楼妓院,拥有数量更为庞大的市井妓(又称私妓)。
那么这些数量众多分布范围极广才艺双全的歌妓是如何影响宋词的发展呢?歌妓的职能本就是以歌舞演唱的形式劝茶延客,侑觞劝酒,歌舞娱宾,礼仪交际的应酬,正是歌妓这种演唱场合,演唱方式影响了词的传播。
说及歌妓对宋词的影响,若是依曹先生所的分三类歌妓分别阐述其影响,是不全面的也是不能将其概括的,若将她们合起来说也是不够准确的。
因此,我们既要说歌妓对词普遍影响的共通之处,有须得找出各自较为特殊或突出的特点来。
唐代乐伎

1绪论(一)选题意义乐伎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个特殊阶层,到了思想、文化相对活跃的唐代,更成为了一个颇具规模且引人瞩目的社会群体,自然也成为了文人关注与表现的对象。
笔者这里所说的乐伎诗有两重含义:一是唐诗中描写乐伎的诗;二是唐代乐伎创作的诗。
笔者据中华书局《全唐诗》1及《全唐诗补编》2做了初略统计,在近五万首的《全唐诗》中,有关乐伎的诗篇多达两千余首,唐代诗人大多创作有与乐伎有关的诗。
如白居易就有近百首诗歌咏乐伎或在诗中提到乐伎或乐伎的活动。
其他诗人这类的诗作也为数不少,如李白22首,刘禹锡20首,杜牧15首,元稹13首,李贺11 首,李商隐10首,温庭筠10首,韦庄7首,孟浩然6首,宋之问5首,杜甫4首……可以说,乐伎是唐代诗人主要描写的对象之一。
此外,唐代人数众多的乐伎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全唐诗》专列“妓女”卷,收录乐伎的诗作二十一人共一百三十六首。
如薛涛诗87首,关盼盼、张窈窕、赵莺莺、王苏苏、史凤等20人诗49首。
具体情况见附录。
此外,其它各类文献中散见的乐妓所作之诗,以及以乐伎为描写对象的诗,数量亦是不少,由于资料受限,本文未统计在内。
以上材料说明,唐代乐伎与文学特别是与诗歌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她们对唐代的诗歌风貌产生了重大影响。
乐伎通过自己的活动,在音乐歌舞的传播,沿承,雅俗的沟通乃至艺术的创造诸方面,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乐伎诗中表现的内容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审美追求、价值观念、心理态势乃至于唐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具有极大的探讨和研究价值。
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正统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男子拥有占绝对地位的话语权,导致世人总带着异样眼光看待乐伎,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情感世界和现实处境。
目前,学术界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研究,尽管也不乏有探讨深入且具启发意义的见解和观点,但总的看来,深度与广度还远远不够。
尤其在深入发掘乐伎的心灵及其与唐诗的关系方面,笔者认为,已有研究成果大都从史的角度来探讨乐伎的发展和演变,未就其更深层的发展演变规律及人文内涵作更深入的研究,研究深度有待加大。
论宋代歌妓词

论宋代歌妓词说到“歌妓”人们大多会想到现在的那些不务正业,违法的妓女,然而在宋代歌妓的演唱对当代的宴请、文人的生活以及文人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是最为重要的传播方式。
在当时歌妓数量非常多,各级官府中有数量不等的官妓,她们一般在正式场合表演,达到劝酒、消遣的目的,有时甚至只能在台后演唱。
由于表演场合、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她们会受到严格的管理,不允许与官场人士发生私情,否则会受到惩罚。
条件好一点的士大夫家养有家妓,。
欧阳修、苏轼、晏殊家中也都配有,家妓不像官妓那么正式,她们流动性比较大,主人有时候将其相互赠送。
在酒楼、茶楼、青楼妓院歌妓数量就更为多了,她们是盈利的方式。
但是无论是在官府还是在私人家庭或是酒楼,歌妓不仅要长得漂亮,而且还须能歌善舞。
若再加上对名词的演唱可能还会闻名于世,所以她们也十分注重曲目的选择,她们大多会选择名人名作进行演唱并且作为首唱,就像我们唱流行歌曲一样,会比较受欢迎,如果表演的好,整个宴会就成功了一半。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歌妓的词,他长期流连作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有时不免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以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态度对待她们,认为她们“心形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少年游》)欣赏她们“风肌清骨,容态尽天真”(《少年游》)赞美她们“自小能歌善舞”(《木兰花》)的高超技艺,柳永词真切的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切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的欣赏趣味。
不过,其中也有些低级趣味的色情描写,这是他常常受到后人指责的原因之一。
歌妓们也对柳永怀着深厚的友谊,把他当作朋友,给他寄来书简。
柳永将书简藏起来,时时拿出来拜读,可见他欣赏的已不仅仅是她们的体态和容貌,更多的是她们的才华和品格。
“结前期。
美人才子,合是相知。
”(《玉蝴蝶》)“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玉女摇仙佩》)。
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感情很深。
在作《八声甘州》里,大家都注意到柳永在词中将“何事苦淹留”的郁闷和“想佳人”的苦痛相思揉合在一起。
歌妓对宋词的影响

歌妓对宋词的影响摘要:歌妓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仅是一种有色事业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存在。
在宋代,歌妓作业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宋词的传播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宋词歌妓传播媒介艺术魅力创作制约宋代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对歌妓业的提倡,歌妓业因此特别兴盛。
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句子长短自如,既受文人的喜爱,也备受歌妓的青睐。
文人的词在歌妓的演唱过程中得到了传播、完善,词人也在歌妓的反复演唱词的过程中得到了灵感,从而导致宋词的繁荣。
一,歌妓是词传播的最好媒介。
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都市随之繁荣,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繁荣也拉动了娼妓业的兴盛。
而随着经济的繁荣,市民生活水平提高,文人们逐渐兴趣追求转移到了精神娱乐方面,这给文人提供了享受娱乐生活的条件,使他们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游去举行或者参加诗酒之会。
在这些诗酒之会上大都有歌妓唱词来侑觞劝酒、娱宾遣兴,这在宋代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
如晏几道《小山词自序》云:“始时,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有莲、鸿、苹、云,品清讴娱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诸儿。
吾三人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而已。
”所谓“每得一词,即草授诸儿。
”就是说,晏几道等人的词,其创作与传播是共时共地进行的。
这就使词的传播可以由歌妓直接从词人的词笺,通过歌唱传播给在场的听众。
在这里歌妓就充任词的第一传播者和首要传播者,便成为一种实际运作的传播方式。
再如,张先在《碧牡丹》中曰:“步帐摇红绮。
晓月堕,沈烟砌。
缓拍香檀,唱彻伊家新制。
”词中所写即是歌妓在晏珠招待张先的宴会上,歌唱晏殊新词的情景。
不仅仅在这些文人的宴会上,在一般的勾栏瓦舍及酒楼茶馆,歌妓为了给市民听众提供娱乐和消遣,也会在此种场合唱词。
这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周密《武林旧事》等宋人的笔记中都有十分形象、生动的记载。
《东京梦华录》称当时的东京“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所谓“新声巧笑”和“按管调弦”,即是指歌妓唱词的情景。
娼 妓 与 唐 诗

大家都知道,唐诗不但是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文明中最为灿烂的瑰宝之一。然而恐怕很少会有人知道,唐诗之所以能被世人及后人赏识,并能广泛流传至今,其主要原因之一还是要仰赖于唐代娼妓们的功劳。
说到娼妓,很多人就会自然的想到时下以卖淫为生的“鸡”,可是唐宋时期的娼妓,却与此没有多少关系。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该字典中有“倡”而无“娼”字。典中曰: “倡,乐也”意指从事歌舞的乐工艺人;“妓”与“倡”的意思也是一样的,而把“倡”称作“伎”或称作“女倡”、“女伎”,于是“倡伎”二字由此而生了,汉代“妓”字的含意也是与后世的“妓”字没有丝毫关联的,《说文解字》中曰:“妓,妇人小物也”,其实“女妓”的称呼是始于魏晋时期。《华严经音义》引魏时张揖著《埤苍》中曰:“妓,美女也”该书引隋时陆法言《切韵》曰:“妓,女乐也”。到了这一时期“妓”与“伎”就开始通用了,但此“娼妓”与专指卖淫女子之间的联系也还是不太密切的,通常指的都是容貌娇媚并以歌舞才艺为生的女子。(好像有点似现在的“小姐”二字的含意,有褒贬之分,看在什么时候用了。)《旧唐书·天竺传》中有曰:“百姓殷乐家有奇乐娼妓。”虽然唐宋时期的一些娼妓在出卖歌舞色艺的同时也开始出卖肉体,但并不占主流。真正以卖淫为生的娼妓业形成于明清时期,明人有一本书叫《五杂俎》,从该书中的这几句话中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今时娼妓遍布天下,其大都会之地,动以千百计。其它偏州僻邑,往往有之。终日依门卖笑,卖淫为活;生计至此,亦可怜矣。”正是因为明中叶以后的这种现象的蔓延,才使得“娼妓”二字失去了本来的含意。
文人来到妓院吟对成了一种时尚,妓女唱文人的诗也是一种潮流,四万九千余首的全唐诗,其中有关娼妓的就达二千多首,此外还收录了二十多名娼妓写的百余首诗。试想一下在没有印刷术和相应媒体的唐代,要是没有娼妓们对唐诗的传播,将有多少精美的诗篇会被岁月所淹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的形成,还要考虑词艺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他们的生存的时代环境这个重要因素。
有了文人参与和艺术消费者需求之两大催化剂,词这种融汇时调新声的艺术形式才脱颖而出。
2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以及文人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没有出路,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接近下层社会等等。
3艺术生产者由民间歌手、市井艺人为主,变为以文人知识分子为主,而沟通民间词文化和文人的重要途径,就是活跃于勾栏瓦肆、青楼歌馆、高堂华屋的歌妓艺人。
女伶的唱曲和作曲,对词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沟通了文人和民间的关系。
和歌妓交往的文人中,许多都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诗人、词作家大都活跃在秦楼楚馆与歌妓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易安词中激荡着大胆、强烈、真率的感情,易安词与佳统的词有所不同。
李清照为人,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之刻骨,怨之断肠,形诸笔墨,则是抒情大胆、强烈、真率。
对此,曾惹得一些性别守中庸的人大动肝火,大张挞伐,说她“出于小听狭慧,构于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之正”.与李清照同时代的王灼也说:“作长短句,……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夸张笔墨,无所羞畏”。
(《碧鸡温志》)而这恰恰从反面描述了易安词的特点:“肆意落笔”,乃才气豪纵;“无所畏羞”,乃真情喷薄,而“无顾藉”,当是易安为人之超迈尘俗。
刻骨的相思和浓重的愁怨,本是易安词的重要内容之一。
她词中所表现出的相思缠绵、离愁别绪,却于“季话中有骨”,而不似一些婉约词人陷入姚鼐所言的“颓废而幽”的境地。
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新来瘦,非干病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上忆吹箫》)
易安词又反映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超旷的情怀,因而构成了高远的意境。
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处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苟安之中,党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醉之感。
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弧傲的性格特征。
如“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寻里已知》)、“屈平陶令,风韵正相直”(《多丽、小楼寒》)显然,在这些词句中,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实际上都是词人自我写照。
从睥睨一切到弃脱尘俗只有一步之遥,精神上的优越感,使得她能轻视进而摆脱物质和精神的困境,丧现出超脱的襟怀。
如《多丽》词,一面“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一面却说:“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鹧鸪天》词,一面感叹“仲宣怀远更凄凉”,一面又说:“不如随分樽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由此可见,易安词所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其词中豪气正蕴于此。
李清照是诗、词、文都擅长的作家,而她的词成就最高,她的词近承二曼之高雅、秦观之抚媚、苏拭之清雄、周邦彦之丽密,陶铸熔冶,取精用弘,成为别具一格的“易安体”。
无论是写活泼的少女,青春的少妇,多愁善感的思妇,还是冷冷清清的嫠妇,都与过去词人笔下的妇女形象不同,他们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歌妓舞女,而是有了个性,有了气质,有了人格,有了对生活对理想追求的女子形象,在这些人物身上,自然带有她自己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影子,在思想上、感情上、性格上、情态上都烙印着李清照本人的痕迹。
这在李清照的“何况人间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晓梦》、《金石录后序》等诗文中也都有鲜明的表现。
李清照诗词文艺术技巧高超,而词独近于完美。
王士禄《神释堂语》说:“易安落笔即奇工”。
其词之“工”非如周邦彦、姜等着意雕琢,造语达情,而是肆意落
笔,而能尽情怀,达浑成地步,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易安词表现手法新颖巧妙,主要表现在:善于移情于物。
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爱揉合于客观景象中,使景物成了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富了词的意韵。
如《醉花阳》中的起拍,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中,巧妙地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1.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繁荣,为其奠定了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生活
3.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的形式更能表达作者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