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第18课《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18课教案(精选5篇)

二年级语文18课教案(精选5篇)二年级语文18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朗读,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词卡,学生认读。
上节课我们在美好的春色中认识了这些生字,学会了这些词语。
老师也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
二、学习生字是人陶醉于春色,也就是诗中的春烟。
运用拆字法学习因和烟,因: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烟:形声字,依据火字旁,了解它的本义,主意它的书写。
学习学生交流识记的方法。
放:主意反文旁的书写。
三、背诵古诗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
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
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
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四、课堂练习1、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2、指导课后练习。
读一读;多音字“长”读写词语五、作业书写生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年级语文18课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会本课8个一类生字,会认17个二类生字;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记忆绳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朗读课程,了解*大意;多种方法识记本课一类生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赞美母爱的伟大,教育学生尊敬母亲,爱戴母亲,理解母亲。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的一类生字,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母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习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妈妈的爱》,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鹅妈妈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领读一、二类生字。
3、教师领读课文。
4、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文中的一二类生字。
一类生字用圆画出,二类生字用三角号画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胡兰的英勇事迹。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通过讲述刘胡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刘胡兰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刘胡兰英勇事迹的了解与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学习与认读。
-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教学难点:- 理解刘胡兰英勇事迹的精神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出刘胡兰的故事。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小组交流讨论。
3. 课堂讲解- 讲解生字词,分析词语的意思。
- 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4. 课堂讨论- 分组讨论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引导学生感悟其精神内涵。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刘胡兰的精神品质。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刘胡兰2. 生字词: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等。
3. 课文内容:刘胡兰的故事梗概。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刘胡兰的故事。
3. 结合刘胡兰的精神品质,写一篇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改进等。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刘胡兰事迹的理解等。
总结:本节课通过学习《刘胡兰》,让学生了解刘胡兰的英勇事迹,感悟其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效果。
作业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设计这堂课。
一、教学内容我选择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刘胡兰同志英勇就义的故事,体现了她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刘胡兰的革命精神;2.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刘胡兰的生平事迹,生字词的学习。
难点:理解刘胡兰的革命精神,学会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教材。
学具: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播放刘胡兰的英勇事迹短片,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刘胡兰的精神风貌。
2. 课文朗读:我会指导学生们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们感受课文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我会挑选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讲解它们的含义,并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
4. 讲解课文:我会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刘胡兰的革命精神。
5. 课堂讨论: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分享他们对刘胡兰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6.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刘胡兰英勇就义革命信念共产主义精神七、作业设计(1)刘胡兰同志为什么会被敌人抓住?(2)刘胡兰同志在就义前说了什么?(3)你认为刘胡兰同志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 答案:(1)刘胡兰同志被敌人抓住是因为她参与了革命活动,被敌人盯上。
(2)刘胡兰同志在就义前说了:“我是共产党员,我不怕死,你们不要害怕。
”(3)刘胡兰同志的精神告诉我们,要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对刘胡兰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还会组织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地,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革命精神。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 第18课 刘胡兰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
【教学反思】
《刘胡兰》是这篇课文记叙了刘胡兰严守党的,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坚贞不屈,最后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歌颂了刘胡兰忠于党,忠于人民,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这是多年后重新回到小学生视野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学材,今天孩子会比较陌生,年代的久远使学生在感受革命烈士的伟大形象造成一些不便。
因此,在课堂上我牢牢把握课文的主脉,推荐一些珍贵的影像材料拉近历史的距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角色朗读中对比人物的不同语气,进而淋漓尽致地感受刘胡兰的英雄形象。
当然,由于课上时间比较短,日常朗读训练不够扎实,对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意思的重点突破还不够充分。
在以后的每一节语文课上,都需要进行这方面的能力训练。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8刘胡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8 刘胡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刘胡兰》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刘胡兰》这篇课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刘胡兰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受她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胡兰烈士的伟大精神。
3.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坚强”“勇敢”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刘胡兰烈士的精神品质。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会用“坚强”“勇敢”等词语造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生字词卡片3. 课文朗读录音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请大家齐声朗读课文《刘胡兰》的开头部分。
2. 深入学习课文1. 刘胡兰烈士为什么被敌人抓走?2. 刘胡兰烈士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精神?3. 讨论交流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刘胡兰烈士的精神品质,并用词语来形容。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朗读指导现在,请大家跟着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气、节奏和情感。
5. 生字词学习6. 造句练习现在,我们来练习用“坚强”“勇敢”等词语造句。
请大家先想好句子,然后说出来,再一起写在黑板上。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刘胡兰板书内容:1. 刘胡兰烈士的事迹2. 刘胡兰烈士的精神品质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课后把课文《刘胡兰》背诵给家长听。
2. 用“坚强”“勇敢”等词语造句,写在日记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刘胡兰烈士的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她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刘胡兰烈士的精神,做一个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人。
拓展延伸:1. 同学们可以课后查找更多关于刘胡兰烈士的资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迹。
2. 可以参观当地的烈士纪念馆,了解其他烈士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伟大精神。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优质教学设计

课题:18 古诗二首【教学要求】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3)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②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下面是我分享的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4篇(小学课文雷雨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小学语文雷雨教学设计1小学语文《雷雨》说课稿一、今天我说的《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
课文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年段的学生。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会认“压、乱、垂”等四个生字,会写“垂”字。
2、技能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
3、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能写观察日记。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联系生活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二、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自主学习”、“课堂展示”三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集中注意力,能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满足他们的探究欲、表现欲。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我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
通过读,学生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培养着学生的语言的感觉;通过读,课文规范的语言储藏在学生的头脑中。
学生学着,读着,感悟着语言,仿佛置身与那场雷雨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18古诗二首《夜宿山寺》教课目的:1.训练学生行行朗诵,字字思虑,斟酌诗文的意思;启迪学生到处想象,推测诗的境界,领会诗人的感觉。
2.指导朗诵,要求在朗诵中传达出对诗意的理解,对诗境的感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研究题意,自读自学1.出示课题。
启迪学生从课题确立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址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划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画简笔划的目的是指引学生进入诗的境界,教给学生据文想象的方法,为理解诗意确立基础。
为了充足运用课文插图,板画构图力争与插图相仿。
】2.让学生察看板画,再赏析插图,而后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用“高” ,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自感觉;全诗四行诗句,都是环绕着“高”来写的。
3.教师:依据老师下边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频频朗诵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诵);(2)仔细想一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虑);(3)而后依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到处想象)。
【是个频频朗、步步深入的程。
教要有目的地行个指。
初,思虑字,理解内容;再,想,前后系,入境界,一步表明朗打下基。
切抓住一,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沟通商讨,求悟1.教:我逐行研究,看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情景明“高”。
先看第一行。
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
教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数。
教:(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的楼?“危”字怎么解?学生《新词典》,危:① ;② 害;③高。
从三个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
教:人站在高峰上寺里的高楼中(教黑板画的加楼),瞭望窗外,会有什么的感?学生:(想象后)高极了,真高啊,仿佛站到了天一⋯⋯:第一行先写楼高,写——学生:“危楼高百尺”。
教:要出楼的高。
学生提升嗓音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主题:自然风光
课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张巧灵/荥阳市崔庙镇马寨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读出古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读出对美好大自然的赞叹。
(3)基于口语交际: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学情分析
基于识字写字: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二年级学生能够熟练地借助拼音认读生字,也掌握了不少识字方法。
仍需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学生可以在仔细观察左右结构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对比后再练习书写。
基于阅读:读出古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基于口语交际,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追求情景
交融的美妙意境,让学生领略到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时,要让学生能先充分理解诗句,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充分想象画面,最后再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这样的画面描述出来。
3.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围绕“美丽的大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
本文是两首古诗,《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描绘了山寺和山巅的非凡气势,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时身临高处的感受。
古诗都描绘了美丽的大自然,全文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诵读古诗,凭借画面展开想象,感悟大自然不同的美。
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12个生字。
2.学写汉字“危、敢、惊、阴、似、野、苍、茫”。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古诗内容,借助画面想象,感悟诗的意境之美。
评价任务
1.通过自读、互读等形式,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通过老师范写学习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3. 通过配乐朗诵等形式,能正确流利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通过评价检测识字以及朗读课文,了解学生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