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数学四下《小数加减法 例2》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结合现实情境,在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利用竖式进行小数加减运算,在互相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正确竖式计算小数位数相同的十进制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原理。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价值,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书面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小数,大家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用到小数?(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师生交流后明确在超市购物时经常会用到小数。

)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71页购书情境图:小丽购买了《数学家的故事》和《童话选》;根据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挑出例1的两个问题进行教学。

(2)解决问题1:小丽买这两本书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式:6.45+4.29。

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独立计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演如下:6.45+4.29=10.74(元)(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的算法,并说说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师生沟通后明确,小数点对齐的话,同样的数字也会对齐,这样就可以相加了。

(3)解决问题二:小林购买了《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

师:你能算出小林一共花了多少钱吗?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学生表演的时候,老师再一次重点引导学生对齐小数点,也就是对齐相同的数字。

部编人教版四下数学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例2)》教案精选全文

部编人教版四下数学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例2)》教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二课时小数加减法(例2)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例2教学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

通过小精灵的提问“百分位上如何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计算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思考,并归纳和概括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二)核心能力通过尝试计算、交流讨论、概括归纳的过程,总结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归纳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归纳概括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被减数小数位数比减数少的减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计算并对比下面两组题,你有什么想法?8千克+5千克=()千克8吨+5千克=()千克3个0.1-2个0.1=()3个0.1-2个0.01=()(二)课堂设计1. 复习导入(1)口算。

0.5+0.3 4.8-2.6 3.5+1.5 0.18-0.12(2)列竖式计算3.87+4.68 11.62-0.97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交流课前作业。

为什么8吨加5千克时,8和5不能直接相加呢?为什么3个0.1减2个0.01时,不能直接相减呢?怎么解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熟悉计算方法,同时在交流课前作业的活动中,产生矛盾冲突,提出新的问题,唤起相关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学习例2。

(数位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法①直接出示例题(1)。

②观察算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③估一估,大约花了多少钱?④实际花了多少呢?学生尝试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小数的数位及其对应的计数单位,了解小数点的位置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2.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掌握小数点对齐、进位、借位等基本技能。
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小数加减问题,例如购物、计算身高、体重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调整作业难度和量,确保作业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5.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典型题目的分析、拓展,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对齐,进位借位等基本技能。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小数点对齐: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在加减法运算中的位置关系,发现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
2.计算方法:教师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强调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方式,并通过板书示范,使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过程。
3.算理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对齐后,各位上的数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从而加深对运算规律的理解。
2.难点: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关系对运算结果的影响,以及在复杂小数加减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设计有趣的生活情境,如购物找零、计算身高体重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五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优质教案范文一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例1及做一做。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

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引入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重点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点应对齐的问题,突出计算的算理理解。

为进一步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二)核心能力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培养迁移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1.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小数加减法(例1)》名师教学课件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想一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你任意写出几个一位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二)课堂设计1.复习导入(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5+0.9=1.2-0.5=7.8+1.6=4.7-2.8=11.7+2=8.6-5.3=1.2+0.8=7.5-2.5=(2)列竖式计算3685+279=3685-279=师:你能说一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预设: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例1、例2及“做一做”,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研究的。

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过程和方法:(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研究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认真刻苦的研究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的算理,即小数点对齐,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

四、教学过程1、复旧知1)口算:18+70、125+6、27+15.2)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235+48=、783-359=。

师:同学们,这两道是什么算式?(学生回答)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学生独立计算)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点一名学生说说预设:(1)相同位数要对齐,从低位算起。

(2)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做减法时,被减数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当作十,前一位退了一,就少了一。

师:看来同学们的整数加减法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加减法的新知识。

2、情境导入师:三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同学们对小数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经常能够用到小数?生1:商店和超市里商品的价格。

生2:测量身高的时候用到小数。

师:用的最多的地方是哪里?生:超市和商店里。

师:的确如此,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经常用到小数。

在购物过程中,我们不但会遇到小数,还会遇到小数的计算。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教课方案篇一:《小数的加减法》教课方案[《小数的加减法》教课方案](《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小数的加减法》教课方案。

)教课内容:教材95—— 97 页的例 1、例 2 及“做一做”。

教课目的:1、自主研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课重、难点:研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课过程:一、教师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整数的加减法计算大家都很熟习,那么小数的加减法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1、自主研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三、出示自学提示(课件)1 、自学 95—— 97 页的内容,依据例 1 两个表格中所供给的信息各提出一个或几个数学识题,并解答。

2、试着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学生按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检查五、交流报告1、指名报告提出来的数学识题及解答方法如:在第一轮竞赛中,中国队比加拿大队当先几分?53.40-49.80=3.60两轮竞赛结束后,中国队和加拿大队总分分别是多少?53.40+58.20=111.6049.80+49.20=99.00两轮竞赛结束后,中国队比加拿大队当先多少分?111.60-99.00=12.602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课件)(1)小数点对齐(2)同样数位对齐(3)得数的末端有 0,一般要把 0 去掉六、当堂训练(课件)1、计算下边各题,而且验算2.98+0.56 12.53+4.67 6.07+4.895.64- 1.78 7.2-6.45 5- 0.412、列式计算:(1)4.6 与 10.2 的和是多少?(2)从 80 中减去 10.65 ,剩下多少?(3)比 28.67 少 7.8 的数是多少?3 、一双运动鞋 38.5 元,一根跳绳 4.8 元,小学数学教课方案《《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一共多少元?爸爸付50 元,要找回多少元?4、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以下表名称白菜土豆萝卜收入元30.4520.619.75(1)、白菜比萝卜多卖多少钱?(2)、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识题?七、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课方案设计《我是少年阿凡提》音乐教课方案《小蜜蜂》《赤壁之战》教教案例《草船借箭》教课方案篇二:《小数的加减法》的教课方案《小数的加减法》的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 、使学生经历研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领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质问题。

小数加减法(二)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二)》教学设计第三组全体组员:吴丽、吴泉、黄月琼、蓝建钧、莫重平、莫庆林、梁兰勤韦睿、覃晓、赵粒芳、潘学高、雷海涛、檀自才、阮秋萍学习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2、“做一做”。

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掌握不同数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写出和下列小数相等的小数:0.6、6.30、10.800。

2.口算:2.4+0.6 5.6+1.3 12.5+5.4 0.15+0.261.5-0.8 4.4-2.5 9.6-3.2 0.87-0.153.解决问题:同学们交过电话费吧,小兰家一月份的电话费是37.35元,二月份的电话费是40.75元,两个月一共交电话费多少元?(1)学生自主列式计算并展示。

(2)追问:得数是78.10末尾的0怎么处理?活动方案活动一:探索计算方法,共享思考成果。

1、不同数位小数加法:(1)出示例2第(1)题: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数学家》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小组合作探究:(2)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3)仔细观察对比,和例题1有什么不同?(4)第二个加数的百分位上少了一个数字,那么百分位应该怎么加呢?列竖式解决。

(5)小组展示汇报,百分位上怎样计算?这里为什么可以添0?依据是什么?(6)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并且验算,小组内互相说说验算的方法。

2、不同数位小数减法:小组合作探究:(1)完成第(2)题:《数学家》比《大自然》便宜多少钱?(2)小组内展示交流,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在百分位上添“0”后再减。

(3)验算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并展示。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篇一」设计说明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属于小数加减法的第2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旨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明确在小数加减法中不能遵循末位对齐的道理。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以下特点:1.以旧引新,唤醒认知。

通过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的道理,唤醒学生的已有认知,在此基础上同化新知。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根据例题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例2时,结合具体情境,巧妙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发现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引导学生先尝试计算,再交流讨论,最后总结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数教学过程⊙以旧引新,唤醒认知回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小数加减法,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1.合作探究。

(1)课件出示例2中的两个问题,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

①6.45+8.3=②8.3-6.45=(2)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活动卡,先独立完成,再组内交流。

(见课堂活动卡)(3)学生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通过交流,发现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不能像整数加减法那样只要末位对齐就说明数位对齐了,而是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小组2:我们小组也同意他们的说法,比如列竖式计算6.45+8.3的时候,如果只考虑末位对齐,那就出现8.3的十分位和6.45的百分位对齐了,这就错了,所以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时候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小组3:我们小组在计算第二道题的时候发现,当被减数百分位上没有数,而减数百分位上有数的时候,要先在被减数的百分位上添0占位再进行计算,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知这样并不影响小数的大小。

《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例2)》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素养达标精品课(人教版)

-例子:3.25 + 0.4,3.5 - 1.28等。
2.应用题解答: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小数加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例子:小华买了一支铅笔0.85元,一支圆珠笔2.35元,一共花了多少钱?小华给了售货员5元,应找回多少钱?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数学运算能力:通过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运算,使学生掌握运算规则,提高计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小数点对齐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一些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但感觉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完全掌握。我考虑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再次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或实物演示来加深他们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相当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但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答案不够自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举例:3.25 + 0.4的计算步骤,先将0.4补全为0.40,然后进行对齐计算。
-小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小数加减法运算,包括:
-识别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需要进行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举例:小华购物的总价计算,需要将铅笔和圆珠笔的价格进行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
-小数点对齐问题:学生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时,常常难以正确对齐小数点,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
《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例2)》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素养达标精品课(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小数加减法(例2)》人教新课标

《小数加减法(例2)》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3页例2及做一做。

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例2教学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

通过小精灵的提问“百分位上如何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突出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

最后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计算过程中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思考,并归纳和概括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二)核心能力通过尝试计算、交流讨论、概括归纳的过程,总结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培养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归纳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归纳概括出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会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被减数小数位数比减数少的减法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计算并对比下面两组题,你有什么想法?8千克+5千克=()千克8吨+5千克=()千克3个0.1-2个0.1=()3个0.1-2个0.01=()(二)课堂设计1. 复习导入(1)口算。

0.5+0.3 4.8-2.6 3.5+1.5 0.18-0.12(2)列竖式计算3.87+4.68 11.62-0.97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交流课前作业。

为什么8吨加5千克时,8和5不能直接相加呢?为什么3个0.1减2个0.01时,不能直接相减呢?怎么解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熟悉计算方法,同时在交流课前作业的活动中,产生矛盾冲突,提出新的问题,唤起相关知识经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学习例2。

(数位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1)小数加法①直接出示例题(1)。

②观察算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③估一估,大约花了多少钱?④实际花了多少呢?学生尝试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法: 8.3-6.45=1.85
8.30
- 6.45
1.85
(3) 讲清算理
师:同学们,小数加减法如果小数部分位数不同,我们又该如何计算呢?
生: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生2: 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在位数少的小数末尾添“ 0 ”,使小数的位数相同后再相加 减。
(出示错例,学生交流找出病因。)
( 1 )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 2 )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有几种算法,在相互交流的前提下,学生达成共识,得出正确结论。)
加法: 6.45+8.3=14.75 6.45+8.3=7.28 6.45+8.3=72.8
6.45 6.4 5 6.4 5
8.30 8.3 8.3
14.75 7.28 72.8
二、新授
探究一:提出问题
1 、引出主题:
师:小林也买了两本书,你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数学家的故事》每本 6.45 元,《神奇的大自然》每本 8.3 元。小林买了这两本书。
2 、 提出问题 :
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些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 根据学生的回答, 出示 相应的问题 和 算式 )
三、巩固练习
1 、教材 P74 做一做
2、 教材 P75 练习十 第 8 、 9 题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购买足球和排球,使学生体会组合的思想方法,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计算女子田径项目的中国纪录和世界纪录的差距,体会我国要赶超世界一流水平,还需付出更大努力。分工合作增强学生团队精神,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
2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两位小数:(口答)
0 . 5 = ( ) 30 = ( ) 1 . 2 = ( ) 4 = ( )
师:刚才两大题的练习,依据是什么?
生:小数的性质
师:请同学口述一下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去掉 0 , 小数的大小不变 。
3 、口算:
2.5+0.9= 7.8+1.6= 0.39+0.15= 1.2-0.5= 4.7-2.8=
4 、 在方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师:在填方格里的数时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好方法?(组内交流 )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填写方格里的数,促使学生用逆推的方法思考,同时也起到验算的作用。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本领?
五、作业
教材 P75 练习十七 第 5 题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1 )小数点要对齐,也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当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加减,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才能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探究三:探究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 1 )出示: 9-0.41=
师:这道题和我们前面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被减数是整数,整数减小数。
( 2 )学生尝试计算,并与同桌交流算法。
9-0.41=8.59
( 3 )个别展示,集体订正。
( 1 )买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6.45+8.3 =
( 2 )《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元 ? 8.3-6.45 =
探究二:例 2 :探索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 、自主探索,感悟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会解决吗?让我们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尝试列竖式算一算。
师:将上面这题进行验算。
9-0.41=8.59
验算:
师:我们探究了这么多小数加减法的题目,无论是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还是位数不同的,或是整数与小数相加减,你们觉得在计算时关键是什么?
小结: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设计意图说明:此环节通过探究,让学生尝试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减小数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同时也很好地突破小数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减小数这一教学难点。
师:说说是怎样算的?
小结: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再进行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知道在计算中要注意的问题,今天我们将联系实际生活,通过进一步计算,由你们来归纳出小数加减法计算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回忆算理,突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为本节课总结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人教数学四下《小数加减法 例2》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P74 例 2 《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创设情境,在合作活动中总结小数加减计算的一般方法,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2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3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人民币、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进
行小数计算,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法则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化简下列各数:(口答)
7 . 150 = ( ) 3 . 060 = ( ) 0 . 200 = ( ) 240 . 00 = ( )
( 2 )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 3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4)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时一般要把0去掉。
( 4 )小组讨论:被减数是整数,数位怎样对齐?
小结:当被减数是整数,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先在这个整数右下角先添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 0 ”。
( 5 )验算:
师:小数加减法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呢?
生:加法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或用和减去另一个加数来检验。减法可以用差加减数,或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时一般要把0去掉。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自主提问,罗列出小数加减法的多种情况,经过计算提出值得注意的地方,再由学生自己概括总结出小数加减法计算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上节课竖式计算的深化。
探究四: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一些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在计算中大家都说到了许多注意的地方, 我们把这些要注意的地方归纳起来也就是小数加减法计算的一般方法,谁愿意来概括一下。(小组交流,个别汇报)
(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点要对齐,也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