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成名之原因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探秘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背后的秘密

历史趣谈探秘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背后的秘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探秘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背后的秘密导语:提起古代四大美女,我们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我们只知道她们才貌双全,却不知道在这些女子背后还隐藏着其它的秘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身提起古代四大美女,我们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我们只知道她们才貌双全,却不知道在这些女子背后还隐藏着其它的秘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身在战乱年代的美女,自然也会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闻。

一般最常见的说法,按照四位美女的历史出场顺序,分别是:西施(东周越国)、王昭君(西汉)、貂蝉(三国)、杨玉环(唐初)。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实际上,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褒姒,西施,妲己,杨玉环。

并称为:“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杨妃”。

第三个版本是:我国最早出土的木刻年画上面记载的(1909年在甘肃发现的南宋平阳木刻年画《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也称为《四美图》),上面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人。

此年画的原版现存于莫斯科博物馆。

西施的事——沉鱼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今浙江绍兴诸暨),有个美女姓施名夷光,别名西子,是个浣纱的女工。

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的身影,鱼在水里看见她的倒影,结果太美了,鱼都忘了游泳了,失去浮力,渐渐地沉到河底。

这就叫“沉鱼”。

西施除了用外貌“捕鱼”外,还做了什么有意义的大事吗?相传吴国打败越国后,越王勾践被俘作了人质,得赦回国后,选范蠡为相,卧薪尝胆,图谋报仇,复兴大业。

后来范蠡想到,可以使用美人计针对吴王。

有一天,范蠡就遇见了自幼聪慧西施。

越国灭国后,她常在浣沙溪边唱歌:“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见春,浣沙水清清,难洗亡国恨。

”生活常识分享。

谁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四大美女”?

谁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四大美女”?

谁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四大美女”?文/越楚“沉鱼”原型:毛嫱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古典“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之所以在民间人气最旺,原因有二:一则是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西施舍身助越亡吴,昭君忍辱出塞“和亲”,貂婵以色离间董吕,玉环酿成“安史之乱”;二则是在世人的一片惋惜与同情声中,有关她们的各类文学作品千古不绝,“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古典美女的代名词。

因而古典“四大美女”承载更多的是一种人文负荷!其实,“沉鱼”的原型并非西施,与西施同时代的毛嫱应该比她更完美无缺;王昭君应该只是汉宫中的一般美女,不太可能在宫中鹤立鸡群而被皇帝忽视;貂婵本无其人,只是一个虚拟的文学形象罢了;杨玉环是古代的歌舞艺术家,其形貌大抵符合具有北方胡人血统的李唐人之审美观。

中国古代真正的“四大美女”应该另有其人,或曰可作另类制榜。

那么,究竟谁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四大美女”?本人提供的古代“四大美女”另类榜单是:毛嫱、夏姬、李祖娥、张丽华。

窃以为,春秋末期的毛嫱应该是中国古代、至少是色冠先秦时期的“第一美女”。

毛嫱其人,史书上并无专门记载,只知她是春秋末一代霸主越王勾践的爱姬,大致与西施、郑旦年龄相当。

但我们仍可以从后人对她的赞美中知晓,她才是最初人们心目中美的化身与象征。

毛嫱是“沉鱼”的原型。

“沉鱼落雁”源自《庄子·齐物论》中的“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

”庄周的本意是指无论像毛嫱、丽姬那样公认的绝色美女,鱼与鸟是不懂得去欣赏的,面对倾城倾国的美妹,它们照样或沉入水底自游,或高高地飞翔着。

庄周以此说明天地万物齐一。

后来唐朝诗人宋之问有诗云:“鸟惊人松萝,鱼畏沉荷花。

”于是,世人便以“沉鱼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

故原始的“沉鱼”是指“毛嫱”。

在后人对美女的赞颂中,凡同时出现毛嫱、西施的,大都是毛嫱居前、西施断后。

《韩非子·显学》说:“故善毛嫱,西施之美,无益吾面,用脂泽粉黛,则倍其初。

为何选定西施等人做四大美女

为何选定西施等人做四大美女

为何选定西施等人做四大美女中国传统观点认为四大美女乃是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现在有人爆出一种观点,为何武则天不是四大美女之一,其实这种观点是对传统观点的挑战。

武则天的有没有资格当选四大美女之一。

其实不知道,入选四大美女是谁确定的,为何要选择她们,而不是别的女人。

其实中国的美女何止千万,前有苏妲己、褒姒、夏姬、喜妹诸人,似乎都有倾国倾城之容,后有李师师、陈圆圆,董小宛,也有闭月羞花之貌。

与她们相比,西施、貂蝉、王昭君、杨贵妃似乎一点不比他们强。

那么为何千百年来一直选定他们做四大美女,江湖以为她们入选,有以下原因玉成:其一,她们都很漂亮。

外表美是入选四大美女的首要原因,长期引来,流传下来,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贵妃羞花,老百姓通过大千世界最美好的事物与她们相比,都自惭形秽,来尽情讴歌他们的美丽。

其次,她们都有自我牺牲的伟大精神大敌当前,她们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保全自己的国家,甚至要瓦解对方的斗志。

所以西施祸乱吴国,引诱吴王享乐;貂蝉麻醉董卓,拉大与吕布之间的关系;王昭君依然出塞,但其和亲的重任;杨贵妃在安史之乱后,选择自缢,想为大唐王朝苟延残喘另外一些时间。

第三,都是悲剧色彩。

西施把吴国给灭亡以后,不知所终,也有的说是被越王沉入湖水中;貂蝉挑起董卓与吕布的内讧后,也找不到下落,有的说是被关羽杀害;王昭君千里独行,远嫁他乡异国;杨贵妃极尽大起大落,马嵬坡下孤独憔悴,烟消玉殒。

第四,都有不平凡的爱情经历。

西施先与范蠡关系不同寻常,再与吴王假意成双入对;貂蝉本来是虚构的人物,先和吕布假意承欢,又与董卓同床共枕;王昭君和汉元帝因为毛延寿的画像,和汉元帝仅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事实;杨贵妃先嫁给儿子寿王李瑁,再和儿子的老子匹配,极尽荒唐之举。

第五,后面都有巨大的推手。

西施成名得益于《吴越春秋传》或《东周列国志》,貂蝉成名无异于《三国演义》的传播,王昭君和当时的和亲的故事有关,见于《西京杂记》,还有两宋时期欧阳修、王安石等人诗歌的推崇吟诵;杨贵妃她的故事太多,比较著名的就是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

古代四大美女形象与女性地位变迁

古代四大美女形象与女性地位变迁

古代四大美女形象与女性地位变迁1. 引言1.1 概述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四位被誉为“四大美女”的女性形象,分别是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和西施。

这四位美女不仅具备绝世的容貌与风华绝代的才情,更因其对当时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探讨这四大美女形象与女性地位变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展开讨论。

引言部分进行了概述和文章结构的介绍。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古代四大美女形象,包括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和西施。

然后,第三部分将探讨女性地位变迁的背景与原因,包括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女性教育与知识普及以及法律与制度改革对女性地位的影响。

接着,第四部分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关系分析,即美女形象对女性地位的塑造和影响以及女性地位变迁对古代四大美女形象的演变和解读。

最后,第五部分将对研究内容和发现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女性地位变迁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古代四大美女形象与女性地位变迁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古代女性地位变迁与美女形象塑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关系。

同时,通过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动因,探讨社会环境、教育、法律以及制度改革等因素对女性地位产生的影响。

希望通过此文探讨,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为今后促进性别平等、保护妇女权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古代四大美女形象:2.1 貂蝉:貂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传说中的美女形象,她被誉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据说,貂蝉在王莽时期出生,相貌极美,有着令人倾慕的容颜和娇柔的性格。

她成为了曹操的宠姬,并且被称为“国色天香”。

许多文艺作品都描述了貂蝉无比动人的形象,比如《西游记》中所描写的。

2.2 王昭君:王昭君是汉朝时期的美女,也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于匈奴部落,后来被汉朝使者挑选为贵族与和亲,并成为了贵妃。

王昭君以其高雅端庄、明丽姿态而闻名,被称为“河伯神仙”。

历史趣谈花开花落 中国古代最有争议的四大美女艳史

历史趣谈花开花落 中国古代最有争议的四大美女艳史

花开花落中国古代最有争议的四大美女艳史导语:杨玉环的红颜杨玉环在四大美女中独树一旗,前人们形容她美艳无比,风情万种,而且能歌善舞,智慧过人,聪颖异常。

杨玉环是薄州永乐(今山西杨玉环的红颜杨玉环在四大美女中独树一旗,前人们形容她美艳无比,风情万种,而且能歌善舞,智慧过人,聪颖异常。

杨玉环是薄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她是隋梁郡汪氏的四世孙,父亲杨玄琰。

16岁时,她被聘为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后被玄宗不贪色忘礼,横刀夺爱,成为自己的贵妃。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杨玉环专宠后宫,玄宗在宫中称她为娘子,仪体规制等同皇后。

天宝初年,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

杨玉环何以如此迷人,令玄宗神魂颠倒,这当然有原因。

杨玉环不仅姿容出众,体态丰腴,肌肤细腻,且面似桃花,是个令人谗涎欲滴的美女。

杨玉环还擅长歌舞,通晓音律,善解人意。

玄宗极为喜欢,渐渐迷恋,不能自拔。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杨玉环如何使玄宗如此迷恋于她呢?一种是她的天生丽质,肌肤白皙如“凝脂”。

不有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态;再有就是她的羽服霓裳,能歌善舞。

玄宗熟悉音律,会作曲,能舞蹈,杨玉环身美体丰,娇艳若花,又擅长旋律快速的西域舞蹈,有记载说杨玉环是个琵琶名手,古书记载:有一次,玄宗倡议用内地的乐器配合西域传来的5种乐器齐奏,当时玄宗兴致勃勃,手持羯鼓,杨玉环弹奏琵琶,轻歌曼舞,昼夜不息。

对于玄宗而言,当然精于音律的杨玉环就显得格外有魅力。

另一种意见认为玄宗会迷恋上杨玉环,固然有杨玉环的一些魅力在起作用,而更主要的应是当时社会环境与皇家小家庭的变化在起决定作用。

值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当朝皇帝骄纵奢侈,温饱思淫欲,难免以声色代替求治世之心。

玄宗当上皇帝大权在握,对政治逐渐失去兴趣,对政事也产生厌倦怠慢,在宰相与宦官的迎合和奉承下,很快就“高忱无忧”倦怠政事,后来玄宗就任由李林甫等专权擅政,自己落得清闲。

同时他这样就有了时间纵欲享乐声色犬马了。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及其历史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及其历史影响

谒昭君墓
董必武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貂蝉是以男性为人 物主体的《三国演义》 之中出场的少数几位女 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 性形象。可以这样说, 正是由于貂蝉的出现, 才有了司徒王允巧施连 环计的佳话,才有了吕 奉先大闹凤仪亭的风波, 才有了凶横无忌权倾一 时的董卓宫门前的被戮, 才有了儿女情长武功盖 世吕布的白门楼上的殒 命。
王昭君的真实面目到底如何呢?
• 范晔《后汉书》有如下记载: •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 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 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 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 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 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 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南匈奴传》)
有评话这样叙述:吕布死后,貂蝉被曹操带回许昌,作 为侍女留在丞相府中,关羽屯土山约三事暂时降曹之 后,曹操为了笼络关羽之心,特赐美女十人,貂蝉便是 其中一位,当关羽听到貂蝉报出姓名之后,感其胆识, 撩髯称了一声“好”之后,闭目不言挥手令去,貂蝉听 后,明白关羽全其名节之意,回房后遂自尽而亡。
间谍?
VS
卧底?
• 貂蝉形象存在的意义就在于, 在这个清一色男人争霸的世界 里,成功地显示出了一个绝色 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 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 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 代的结束,促成了一代雄才曹 操、刘备、孙权等人的崛起, 从而使已经风雨飘摇的汉室江 山得以继续延续。
出身与结局
• 昭君为南郡秭归人,与大诗人屈原同里,她 出身“良家子”,为出身清白的平民,并非 知府或御史大夫之类豪门。入宫之后,她未 得召幸,尚未有级别,只是待诏掖庭的普通 宫女,她被稀里糊涂地赐给呼韩邪单于时方 光 耀汉庭,可是这时汉元帝后悔 已晚,只好如约行事,成就这 美艳凄惋的千古美事,使这一 民族团结的使者永垂史册。

西施之美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西施之美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西施之美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施,古代中国四大美女之一,闻名于世。

她的美丽不仅令人倾倒,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形象。

本文将从她的容貌特征、成为美女的原因以及她对古代艺术和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西施的容貌特征是她被后人称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她既有俏丽的五官,又有婉约的气质。

据史书记载,西施的眉毛像远山,眼睛似明星,鼻子如悬胆,嘴唇红润,皮肤白皙而细腻。

这些特征使得她在当时的古代社会中成为了代表美丽的女性形象。

那么,西施为何能成为美女呢?首先,她的容貌无疑是天赋的恩赐。

然而,仅凭容貌还不足以使一个女子成为美女。

西施还具备优雅、自信的气质和修养,这使得她在古代社会中赢得了众人的赞美。

她懂得如何把握自己的仪态和言谈举止,以体现自己的独特魅力。

此外,西施还具备一颗善良热心的心灵,她常常为他人着想,以及对人友善,这也增添了她的魅力。

西施作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不仅仅是一个容貌美丽的女子,她也对当时的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她的时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西施的美丽成为了绘画、文学和音乐等艺术形式中的重要题材。

她的形象被广泛地绘制在壁画、陶塑和字画上,流传至今。

她也成为了很多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众多诗文都以她为题材或赞美她的美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施的美丽也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她被视为美的化身,她的形象不仅仅是美的体现,还具有启迪人心的作用。

西施的美丽成为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榜样。

总之,西施作为古代中国四大美女之一,以其绝世的容貌和独特的气质成为了古代社会中备受赞美的女性形象。

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貌的表现,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她的形象被广泛地呈现在艺术作品中,成为了文人墨客们创作的灵感之源。

她也为后世留下了美丽的传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西施之美永远地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古代四大美女

古代四大美女

古代四大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

他们的故事也是流传千古,她们都具有倾国倾城之美貌,但之所以这么闻名,更是因为她们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她们每单方面都在都留下了浓重的色彩,我们此刻人也常常用他们的名字来形貌一单方面的相貌,她们的美是被人们所印记的美。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西施出现最早,是春秋末期越国的一个卖柴人家的女儿,当时吴越大战,越国打败,国君被俘,几进灭国。

国家将亡之际,范蠡把女友西施献给吴王,请求吴国不要赶尽杀绝。

吴王夫差刚刚碾压越国得胜,西施长得漂亮,于是答应不灭越国。

虽然西施并没有参与武装斗争,但越国征服她绝对功不可没。

勾践成就大业以后,本想将西施支出后宫,西施不愿意,最终跟范蠡团聚,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浪迹天涯,隐居四海。

四大美女中立身最正的一位。

她出身贫寒,本是汉代一户平民之女,建昭元年,以民女身份被选入皇宫,成了一位宫女。

因为选进宫中的女子实在太多,帝王不可能一一欣赏,所以需要画师把她们的画像呈给帝王。

王昭君生性刚烈,不愿行贿赂之事,结果得罪画师,被画的巨丑无比,没被天子看上。

之后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来西安都城参见汉朝天子,并自请为婿,想求一位公主回去做老婆。

王昭君小为了汉匈两族的和平,毅然决然的去报了名,最终也真的被嫁往南匈奴。

三年后,呼韩邪单于病逝,昭君上书汉天子,请求归汉,结果得到了“从胡俗”的回诏,不得已又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株累单于。

又过十一年,株累单于逝,按照匈奴的习俗,昭君再次改嫁。

貂蝉跟西施差不多,也被当成美人计来使用,但她比西施悲惨的地方在于,她的生命中没有出现一个"范蠡"来真心爱她。

貂蝉被当做彻头彻尾的工具,离间了董卓和吕布这对干父子的关系。

貂蝉的结局并未被明确指出,但在戏剧里以往出现一些版本,有说被关羽挥剑夜斩的,还有说被曹操逼死的,也有说法被刘关张三兄弟救走,与吕布的儿女一齐隐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成名之原因摘要: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可谓光彩照人,他们的成名有其多方面的原因,本文总结了三点:美貌是她们成名的基本条件,对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和文人的演绎是他们成名最主要的因素。

关键词:四大美女;成名;原因;美貌;重大历史事件;演绎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关于“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人选,文学界至今仍有争议,但在众多的版本中,最具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当是“西施、昭君、貂蝉、杨玉环”,对此人们已几无异议。

本文就用这四位人物作为论述的对象。

四大美女因何成名?这疑问似乎觉得可笑。

美女自然因“美”而成名,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而笔者认为,她们的“美”只不过是其成名的一个基本因素,置身于家国兴亡的历史关头,她们对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和后代文人对她们的关注和演绎才是成就其美名的主要原因。

四大美女的美,民间有“西施浣纱、昭君出塞、貂蝉拜月、贵妃观花”的故事流传,这些故事经后世文人的润饰,使她们享有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誉。

西施位居“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美是有历史记载的。

东汉袁康的《越绝书》记载“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

吴王大悦。

”“东施效颦”的故事也使西施的美从侧面得到了印证;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

在《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传》中记载:“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貂蝉,古籍虽无记载,民间传说尤为动人,传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谢。

到罗贯中《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刻划,影响颇大,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集美貌和胆识于一身的奇女子。

杨玉环,在《旧唐书》有这样的记载:“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每倩盼承迎,动如上意”。

白居易在其《长恨歌》里用极其生动和强烈的对比来描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使人仿佛看到杨贵妃一出场,娇艳无比,光彩照人,六宫三千佳丽一下子就黯然失色了。

这些传说、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虽不完全可信,但她们的经历验证了她们的美貌是不容质疑的。

正是因为西施的美貌,越国的“美人计”才得以成功;正是因为美貌,昭君才有了远嫁匈奴、出塞和亲的佳话;正是貂蝉的美貌,才使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也正是因为美貌,杨玉环才成为了唐明皇的宠妃。

总之,没有了美貌,就不会有她们后来的故事。

美貌是她们成名最基本的条件。

要名垂后世,光有美貌是不够的。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貌美之人恐怕远不止这四人,且不说国色天香、娇美绝伦的小家碧玉,更何况金屋藏娇佳丽成群的历代后宫,美女不可谓不多,但大多都没有留下她们的名字,试想,如果西施一直在苎萝村若耶溪边终老,而没有被送到吴国作吴王夫差的宠妃,她何以成名?昭君如果一直在香溪边弹琴,而没有出塞和匈奴和亲的经历,她何以成名?貂蝉如果没有被王允当作离间董卓和吕布的手段,她何以成名?杨玉环如果不是唐玄宗的贵妃,没有安史之乱,她何以成名?一句话,她们的成名必须是与当时的政治、历史有深刻的关系,她们的绝世姿容对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她们青史标名的一个重要因素。

西施生于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吴越交战,越败于吴,越王勾践被迫屈膝求和,被囚禁在姑苏虎丘为夫差养马,受尽屈辱。

为了报仇,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志。

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越国逐渐强盛起来,但军事实力还远远不敌吴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施的出现成为双方胜负转折的一个重要因素。

昭君的出现有着更深远的历史背景。

汉宣帝时,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这对于中原的意义非比寻常。

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并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之后汉宣帝还帮助呼韩邪单于摆脱了缺少粮食的困境,巩固呼韩邪单于的地位。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到长安要求和亲,但宫里的公主和宫女没有一个愿意远嫁匈奴,汉朝是否和匈奴和亲,不仅关系到大汉朝的和平,边防的稳固,更重要的是它会对汉朝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貂蝉生活在政局混乱的东汉时期,其时各地军阀割据,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朝中董卓杀死皇帝,另立陈留王,一手遮天。

东汉大臣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决心用计除去董卓,于是貂蝉身负使命,周旋于两个男人之间,成功的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最终吕布将董卓杀死,结束了董卓专权的黑暗时代。

杨玉环生于唐玄宗统治时期,被封贵妃,玄宗亲自为她谱了《霓裳羽衣曲》,玄宗曾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

杨贵妃的三位姐姐、兄弟甚至远房亲戚杨国忠,或应召入宫或赠赐高官,足见玄宗对她的宠幸。

但她和玄宗的享乐,已到了唐朝要发生“安史之乱”的火山口上,她的命运也要和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了。

四人所处的时代,都是在国家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历史把她们推上了政治的风口浪尖,她们的出现使事态发生了转折,这成就了她们,使她们名垂后世。

在这四人身上,美色、爱情、政治、战争、死亡,种种的文学因素无一不备,而她们虽拥有绝色的姿容,但又不是褒姒、妲己式祸国殃民的女性,她们本人并没有作恶,惟其如此,她们的故事才引起了后世无数诗人、小说家、戏剧家长达千年的创作兴趣,这使得她们非但没有被历史厚重的尘埃所埋没,相反,她们的故事经文人的演绎形象被塑造得越发光彩夺目。

历代的文人根据现实的需要,以史实为基础,在主题思想上融入了各个时代的思潮和观念,并以个人的视角在情节上进行了虚构和增饰,应该说,她们的故事之所以能世代流传下来并成为后世永不衰竭的热门题材与文人的欣赏和关注关系密切。

关于西施,历史上留下了众多关于她的评书、史传、小说、民间传说和戏剧,这些作品在情节上出入不大,但她的结局及世人对她的评价成为文人关注的焦点。

在大多数作品中西施被作为一个勤劳朴实、美丽动人和具有爱国情怀的妇女形象加以歌颂;但也有人持有“红颜祸水”的观点,把吴亡的根由归于西施的美色;还有许多作品是感叹她的结局的,唐代的宋之问、李商隐、皮日休等都写过类似的诗,对西施的命运表现出同情和惋惜。

后世写西施的戏剧也比较多,最具有代表性且成就最高的是创作于明中后期的《浣纱记》,在内容上它远远超越了史实,以文学的形式借西施和范蠡爱情演绎了一出沉重的政治悲剧,在剧作中,作者梁辰鱼把西施的命运和国运的兴衰紧紧的维系在一起。

“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乃至极为崇高的政治品位,都是以爱情悲剧作为前提而铺展开来的……”在此作者也是借吴越的兴亡,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和对明朝内忧外患现实的担忧。

后世写昭君的作品最多,据不完全统计,从古到今反映昭君的诗歌就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故事的著名作者就有500人之多,古代的有鲍照、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杜牧、戴叔伦、苏轼、王安石、虞集、耶律楚材、王夫之等人,近现代的有郭沫若、老舍、翦伯赞、曹禺、田汉、费孝通等人。

这大概缘于后人对昭君的赞赏和爱戴以及对其历史功绩的肯定。

由于昭君远嫁匈奴有其曲折的原因,一直以来她迫不得已离开汉宫的怨恨和在匈奴的孤寂,成为古人写作昭君诗词的一个传统主题。

这样的诗很多,例如李白的《王昭君》:“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白居易的《王昭君》:“满面胡沙满鬃风,眉销殊熏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等等。

如果说大多数作品都是沿袭历史所记载昭君的故事的话,那戏剧《汉宫秋》就是独树一帜的一部作品,在情节上它一反正史的记载,把元帝时代的民族矛盾的形势描绘为匈奴强大、汉朝虚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是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现。

这使剧本的情节更生动、丰富,而且赋予了作品更深的思想内涵,也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民族情绪和国家兴亡的感慨。

应该说敢于突破历史的真实去写历史剧是《汉宫秋》的一大贡献。

貂蝉,是四大美女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女子,文学作品中关于她的描述很多,写她的戏剧也为数不少,如昆剧的《斩貂》、元杂剧的《关公月下斩貂蝉》、元代杂曲《连环计》、明剧《关公与貂蝉》,这些作品在内容和情节上都不一致,但都肯定了她在连环计中所起的作用。

到了《三国演义》,罗贯中把她塑造成一位舍身报国的可敬女子,她为了挽救天下黎民,为了推翻权臣董卓的荒淫统治,毅然加入到这场由男人主导的政治利益的角逐中,表现了一个绝色女子的胆量与智慧,正是这种非凡胆量的展示与高度智慧的运用,加速了汉末军阀战乱时代的结束,罗贯中笔下的貂蝉是他在《三国演义》塑造的少数几位女子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它为后世写作貂蝉的故事定了基调。

后世写杨玉环的作品也很多。

有诗歌,如李白的《清平调词》、杜牧的《过华清宫》和白居易的《长恨歌》。

戏剧有元朝白朴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明朝有屠隆隆的传奇《彩毫记》、吴世美的传奇《惊鸿记》,清朝有洪升的传奇《长生殿》,京剧有《百花亭》、《贵妃醉酒》、《马嵬坡》等,其它地方剧种也有许多演杨贵妃的故事,数不胜数。

小说有《杨太真外传》、陈鸿《长恨歌传》等。

在这些作品中,值得一提的当属白居易《长恨歌》,它“一举奠定了李杨情缘的悲剧基调,后来的作者纵然使出浑身解数,却再也跳不出它所划定的框架”就是被历代学者奉为经典之作的《梧桐雨》和《长生殿》也毫不例外。

所不同的是《长生殿》的前一部分写实,写李杨爱情的悲剧,后一部分写幻,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情,唐明皇和死后的杨贵妃在虚幻的世界里交流、忏悔,最后明皇飞升到月宫,与杨贵妃相会,实现了他们在长生殿上立下的“生生死死共为夫妻”的盟誓。

“这就将《长恨歌》里无法实现的幻景化做了幻想中实现了的美好愿望,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历代的作品,作者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根据所处时代和个人的经历、观点的不同,围绕着四大美女的历史故事分别进行了演绎,这种演绎使得她们的故事在后世不断的得到阐发并源远流传。

应该说,历代文人的演绎成就了她们的美名。

参考文献:[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110-111.[2]张国风.无意中的贡献[j].文史知识,2010,(1):91.[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2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