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简介
项羽简介——精选推荐

项⽻简介 项⽻,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物。
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项⽻简介有关知识,欢迎⼤家查看。
项⽻(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古⼈对其有“⽻之神勇,千古⽆⼆”的评价。
项⽻早年跟随叔⽗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分封制,封灭秦功⾂及六国贵族为王。
⽽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项⽻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破刘邦,但项⽻为⼈不忍,⼜猜疑亚⽗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刎⽽死。
项⽻乌江⾃刎 项⽻⾃忖不能脱⾝,就部下说:“我从起兵到现在已经⼋年,经七⼗余战,抵挡我的⼈都被我攻破,我打击的⼈都表⽰⾂服,未尝败北,遂称霸天下,现在困于此,不是我不会打仗,⽽是天要亡我!今⽇是要决死战了,我要为诸君痛快地⼀战,必定要胜利三次,为诸君击溃包围、斩将、砍旗,让诸君知道,是天要亡我,⾮我不会打仗。
”于是他分骑兵为四队,此时,汉军围困数重,项⽻对他的骑兵们说:“我为你们杀掉对⽅⼀将!”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向⼭下冲,约在⼭东⾯会合。
项⽻⼤呼驰下,斩杀⼀汉将。
⾚泉侯杨喜追项⽻,项⽻⼤喝⼀声,杨喜的⼈马俱惊,退后数⾥!项⽻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
项⽻飞驰⽽出,⼜斩杀⼀汉将,同时杀近百⼈,再会合骑兵,仅损失两骑,项⽻问:“怎么样?”骑兵们钦佩地回答:“和⼤王说的⼀样。
” 项⽻⼀路逃到乌江,遇见乌江亭长,亭长劝项⽻可以回到江东以图东⼭再起,但项⽻以⽆颜见江东⽗⽼为由拒绝,并将⾃⼰坐下马赐予亭长。
项⽻于是下马步战,⼀⼝⽓杀了汉兵⼏百⼈,⾃⼰也受了⼗⼏处的伤。
历史上项羽是谁

历史上项羽是谁项羽作为出名的武将,同时也是号称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一生中杀人无数,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项羽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项羽的简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等人齐名。
身死东城载于史书。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更为明确:“汉五年……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 年兵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乌江边自刎。
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源自项羽。
项羽的生平故事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即率诸侯军向关中挺进。
不料,刘邦军已经捷足先登,进入咸阳了。
原来,当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主力鏖战时,刘邦率领另一路义军利用秦军主力胶着于巨鹿之机,过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克宛城(今河南南阳),入武关,顺利地进军霸上(今西安市东南),迫秦王子婴投降,抢先占领了咸阳。
刘邦占据关中后,派兵闭关据守,阻止项羽入关。
项羽见状,一气之下,破关而入,进驻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
刘、项两军剑拔弩张,矛盾迅速激化。
当时,项羽拥军四十余万,刘邦则不足十万。
项羽有心以优势兵力,消灭刘邦军队,以独占关中。
谋士范增也劝他“急击勿失。
”就在项羽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他的叔父却把行动企图泄露给刘邦。
刘邦自知不敌,便一面拉拢项伯,请为调解,一面亲赴鸿门表示诚意。
项羽是个缺乏战略头脑的人,经不住刘邦几句好话,便改变了灭刘的打算。
在招待刘邦的宴会上,不管范增怎样暗示,项羽始终下不了擒杀刘邦的决心。
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果严重,便又召来项庄,让他借舞剑助兴,刺杀刘邦。
刘邦发觉后借故逃脱。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鸿门宴”。
项羽个人简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而后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项羽与其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期间虽然屡屡大破刘邦,但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又猜疑亚父范增,最后反被刘邦所灭。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
西楚霸王项羽的一生事迹简介
西楚霸王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领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楚国的郢都(今湖北江陵),自幼勤奋好学,精通武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之一。
项羽一生经历了许多战争和政治斗争,其中最著名的是与秦军的战争。
在公元前232年,项羽率领楚军与秦军作战,最终击败了秦军,建立了西楚政权。
此后,项羽继续与刘邦等人争夺天下,但在巨鹿之战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最终逃往彭城(今江苏徐州)。
彭城之战后,项羽前往洛阳,试图与刘邦联合作战,但被刘邦拒绝。
项羽随后前往广武山(今山东泰安)隐居,期间他继续思考着如何争夺天下。
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今安徽寿县)畔去世,享年31岁。
项羽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战争和政治斗争,但最终他失败了,被刘邦所击败。
但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项羽的故事100字左右

项羽的故事100字左右
摘要:
1.项羽的生平简介
2.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之争
3.项羽的英勇事迹与败因
4.项羽的结局与历史评价
正文:
千古传颂的楚霸王项羽,是我国秦朝末年的一位英勇杰出的军事家。
他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天生神力,勇武善战。
在秦朝灭亡后,项羽与刘邦展开了激烈的楚汉之争。
在这场争夺天下的战争中,项羽凭借其过人的武勇,多次取得辉煌的战果。
他领导起义军击败了暴虐的秦军,建立了西楚霸王国。
然而,项羽的败因在于其政治手腕不足,未能巩固统治,团结各方力量。
与刘邦的战争中,虽然他曾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却因失误而失去了天下。
项羽的结局令人唏嘘。
在与刘邦的最后一战中,他兵败乌江,悲愤自刎。
虽然败给了刘邦,但项羽的英勇事迹和人格魅力却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永恒的话题。
总的来说,项羽是一位具有极高军事才能的英勇战士,他的事迹体现了忠诚、勇敢、担当的品质。
然而,在政治斗争中,他的不足使得他最终败给了刘邦,退出历史舞台。
【精品文档】项羽个人资料简介-word范文模板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项羽个人资料简介项羽,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击破秦军主力。
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公元前202年兵败,在垓下乌江边自刎。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项羽个人资料简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个人简介中文名项籍国籍楚国出生地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逝世日期公元前202年主要成就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政权故都彭城别名项羽民族华夏族出生日期公元前232年(戊辰年)职业西楚霸王,军事家代表作品《垓下歌》基本介绍爵位:鲁公、西楚霸王身份:将门之后、义军首领(23岁,公元前209─公元前207)、诸侯上将军(25岁,公元前207——公元前206)、西楚霸王(26岁,公元前206─公元前202)生平: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项超的儿子,自小由叔叔项梁养大,楚国的贵族,因被封于项地,所以以地为氏。
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同叔父项梁在会稽郡斩杀郡守之后迅速崛起,举兵反秦。
巨鹿之战后,率军入关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威震海内。
秦亡,仗势分天下,册封十八路诸侯。
项羽不仅武勇出众、气魄盖世,还留下了千古名作《垓下歌》。
公元前203年12月项羽在垓下被韩信、彭越和英布合力打败,围困于垓下,他突围至乌江,自刎而亡,死时年三十一,死后,其遗体被王翳、吕马童等五人所得,刘邦以鲁公礼将项羽葬在谷城。
身高:身高1.90米。
出生地:下相(今江苏宿迁市)故都:徐州(古称彭城)年少生长以及起兵地:会稽郡吴中(今苏州)爱姬:虞姬父亲:项超母亲:龙氏儿子:项隆(此人物存有争议,在《项氏族谱》老版本里,项隆是项庄之孙、项明的次子,而不是项羽之子,更没有项还、项迪这两个人)。
坐骑:踢云乌骓(青白色带黑毛的骏马)兵器:楚戟(演义为虎头盘龙戟,一或天龙破城戟)铠甲:乌金甲(在锻造中加入乌金强化坚固性,乌金甲为黑色)、虎皮红战袍特征:中国史书上记载项羽目有重瞳。
与项羽有关的典故成语

与项羽有关的典故成语摘要:1.项羽简介2.典故成语:破釜沉舟3.典故成语:四面楚歌4.典故成语:背水一战5.典故成语:沐猴而冠6.项羽的悲剧性结局正文: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秦朝末年领导起义军推翻了暴虐的秦朝统治,建立了西楚霸王国。
虽然最终败给了刘邦,但他的英勇事迹和悲剧性命运成为了后世许多典故成语的来源。
1.项羽简介项羽,字羽,公元前232年-前202年,楚国贵族后裔,秦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领导的起义军推翻了暴虐的秦朝统治,建立了西楚霸王国。
项羽英勇善战,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但因政治手腕不足,最终败给了刘邦,自杀身亡。
2.典故成语:破釜沉舟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源自项羽在渡过了宛水之后,下令破釜焚舟,表示他和他的部队已经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战斗到底。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下定决心,勇往直前,不顾一切地进行某事。
3.典故成语:四面楚歌四面楚歌这个成语源自项羽在垓下之战失利后,被汉军围困,楚军士气低落,四面八方都传来汉军的歌声。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处境艰难,孤立无援。
4.典故成语:背水一战背水一战这个成语源自项羽在巨鹿之战前,命令部队背水列阵,表示决心战斗到底,没有退路。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面临艰难困苦,决一死战。
5.典故成语:沐猴而冠沐猴而冠这个成语源自项羽在战胜秦军后,自封为西楚霸王,但有人讥讽他只是沐猴而冠,徒有虚名。
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表面上装扮得像样子,实际上并无真才实学。
6.项羽的悲剧性结局尽管项羽在军事上有着出色的才能,但由于政治手腕不足,猜忌部下,对盟友刘邦疏于防范,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失利,被迫自杀。
关于项羽的经典故事

关于项羽的经典故事摘要:一、项羽简介二、项羽与刘邦的关系三、项羽的经典故事1.乌江自刎2.垓下之战3.赐封诸侯4.楚汉之争四、项羽的性格特点五、项羽的影响和评价正文:一、项羽简介项羽,姬姓,项氏,名羽,字籍扬,号称霸王,是中国战国末年楚国贵族和军事家。
他出生于楚国贵族家庭,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武艺和胆识。
二、项羽与刘邦的关系项羽和刘邦都是楚国贵族,两人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结为盟友。
然而,在楚汉之争中,两人成为竞争对手。
最终,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
三、项羽的经典故事1.乌江自刎项羽在楚汉之争中失利,被困乌江边。
面对刘邦的追兵,他选择自刎,结束了自己年仅31岁的生命。
乌江自刎成为千古传颂的英勇事迹。
2.垓下之战垓下之战是项羽与刘邦之间规模最大、最为关键的一场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项羽军队被刘邦军队击败,楚军士气受挫,为后来的败局埋下隐患。
3.赐封诸侯项羽在推翻秦朝后,曾赐封诸侯。
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楚国的地位,但也引发了各诸侯间的矛盾和纷争,为后来的楚汉之争埋下伏笔。
4.楚汉之争楚汉之争是项羽和刘邦之间为争夺天下而展开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项羽凭借出色的武艺和英勇的气概,一度占据上风。
然而,由于战略失误、内部矛盾等原因,最终败给了刘邦。
四、项羽的性格特点项羽性格刚毅、果断,具有强烈的领导力和感召力。
他擅长武艺,勇猛善战,被誉为“霸王”。
然而,他也有过于自信、刚愎自用的一面,导致在战争中犯下失误。
五、项羽的影响和评价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和军事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事迹和性格特点成为后人传颂和研究的对象。
同时,他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也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羽(前232年3月29日-前202年),名籍,字羽,以字行,楚国下相
(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战国末期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七岁后随叔父项梁迁吴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后被楚怀王封为“鲁公”,在前207年秦朝覆亡的决定性战役钜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楚汉战争时于垓下之战为刘邦所败。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
从古至今,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霸王”一词,通常专指项羽。
家世出身
项羽出生于前232年农历五月初二(公历前232年3月29日)。
楚国公子燕后裔,其先祖受封河南项城,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伐楚时期,国破以国号为氏,历代学武,项氏多人也是楚国将领。
项羽本人据载是重瞳,身长八尺,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史记·项羽本纪》说项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其叔父项梁因此不满他,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不教他读书与剑术,改教他兵法,但项羽略知大意以后,便不肯全部学完。
后来项梁因故杀人,躲避仇家,携项羽逃亡到吴中(项梁避仇的吴中在今天的苏州)定居。
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会稽郡吴中时,时年22岁的项羽跟项梁一起旁观皇帝出巡,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吓得项梁急掩其口,从此对项羽另眼相看。
该处一说名掩浦,一名项浦,位于湖州府城东北十六里弁山东,两名皆与此典故有关。
起兵反秦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发动大泽起义,开始反秦,到了九月,会稽郡郡守殷通打算追随反秦脚步,于是找项梁商议。
但项梁和项羽却趁机谋杀了殷通,打算自行起义。
史书记载当时项羽在会稽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的殷通府中杀了数十到一百人左右。
项梁在吴中自行举兵反秦,不久便招募了精兵八千人,俗谓“八千江东子弟”。
项梁自封为会稽郡守,项羽则任裨将,率领八千子弟,渡长江,得到一些反秦军队的归附,兵力增至六、七万人,进驻下邳。
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在民间找到楚怀王嫡孙熊心,立他为楚王,仍号“楚怀王”,以争取楚地民心,并消灭了自立为楚王的景驹势力。
钜鹿之战
项梁北伐秦兵,在定陶之战中遇秦兵主力章邯,阵亡。
章邯其后率军攻赵国,大败赵军,赵王赵歇退至钜鹿。
楚怀王迁都至彭城,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兵救赵,并封项羽为长安侯,鲁为采地,故项羽又称鲁公。
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宋义军到达安阳后停止前进,在当地停留了四十六日。
项羽建议进兵,但宋义不接纳,项羽便矫诏杀了宋义,楚军诸将拥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派桓楚禀报怀王,怀王被迫任命项羽为上将军。
前207年,项羽进兵钜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先遣英布、蒲将军两将率二万人渡河击秦军甬道,项羽随后率其余4万楚
军渡河,命令部下在渡河后砸碎锅子与凿沉船只,表明自绝退路,若不得胜便有死无生(后世称之为“破釜沉舟”,意谓豁出一切的意思);全军仅携带三日干粮,余者焚之。
最后项羽九战九胜,据司马迁《史记》记述,楚军无不以一敌十,大破秦军四十万。
当时带领援兵的诸侯仅作观战(即成语“作壁上观”),项羽辕门召见时,诸侯全部吓得跪行,无一敢抬头看项羽(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为各路诸侯军队的统帅。
次年6月,秦将章邯率所部向项羽投降,项羽担心降兵生变,于是命楚军在一夜间在新安城南(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二十里铺村一带)坑杀掉秦降兵二十余万人。
进入关中
钜鹿之战后,项羽继续向关中进军,但刘邦已经抢先占领秦都咸阳,并派军在函谷关阻止楚军入关,楚军以英布为先锋乃破关直入。
刘邦大惧,乃退出咸阳,扎营灞上。
刘邦的部下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向项羽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
当时项羽统率四十万军队,而刘邦只得十万人。
范增游说项羽铲除刘邦,项羽在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宴请刘邦,范增于席间命项庄借表演剑术为名,意欲刺杀刘邦,但项伯起身保护刘邦,又加上张良命樊哙冲进来游说项羽,项羽起了妇人之仁,使刘邦平安地离去,后世称此宴为“鸿门宴”。
前206年,项羽进入咸阳后,杀秦降王子婴,焚秦宫(不是阿房宫),大火维持三个月,他经过的地方“无不一片废墟”,关中人民对他大为失望。
自立为王
这时韩生劝说项羽留驻关中,可成就霸业。
项羽没有留在关中的打算,当时秦宫皆以烧而残破,又思东归,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此为成语衣锦还乡和锦衣夜行的由来。
韩生则因为项羽不留关中,批评项羽:“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羽听说后烹杀了他。
之后,项羽尊怀王为楚义帝,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楚九郡,定都彭城。
他把华夏大地分封给有功的部下和其他反秦军将领,故秦关中之地,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秦朝降将,将刘邦封到汉中郡、巴郡、蜀郡、武都郡、广汉郡当汉王。
不久项羽把义帝流放至长沙国郴县,暗命英布在半途杀死他。
同年齐相国田荣起兵自立为齐王,又派兵支援陈余击败常山王张耳,陈余复立代王赵歇为赵王。
楚汉战争
前206年,汉王刘邦终于反叛,出兵占领关中,项羽因为正在讨伐田荣,因而无暇分兵。
前205年,汉军联合五国诸侯军队共五十六万人进攻楚国,占领彭城,项羽闻讯自齐地率三万精兵回救,在彭城之战大败汉军,汉军阵亡士兵二十余万人,睢水中的尸体甚至堵住了江流,刘邦被楚将丁公放走,侥幸逃脱。
项羽率兵向西追击,汉军坚守荥阳,令楚军无法再向西前进。
前204年,荥阳危急,汉将纪信扮成刘邦出城投降,刘邦趁机西逃,项羽知道中计后大怒,烧死纪信,楚军不久攻占荥阳。
占领荥阳后,项羽捕获城守周苛,向之劝降,惟其对汉王刘邦忠心不二拒之,因而遭项羽下令烹杀。
项羽百战百胜,所向披靡,但这些仅算作战术上的胜利。
在战略上,刘邦采纳袁公的建议,采取正确的战略,成功以自己吸引楚兵主力,派出将领不断的侵袭楚军后方,实行了“疲楚”之计。
同时派韩信别领一支汉军消灭北方列国,分化拉笼项羽阵营的九江王英布等,完成了对楚的战略包围。
项羽始终无法有固定的后方补给,粮草殆尽,故项羽虽百战百胜,但是形势越来越不利。
鸿沟和约
前203年,楚、汉订立《鸿沟和约》,以鸿沟为界,西归汉,东归楚。
是为楚河汉界,止干戈,罢纷争。
和约订立后,项羽信以为真率军东归。
后刘邦接受张良、陈平建议,撕毁和约出兵攻楚。
刘邦约定韩信及彭越合击项羽,可是二人却按兵不动,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得大败。
刘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以事成后裂土封王利诱韩信及彭越出兵,终于使他们带兵会合刘邦。
垓下歌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乌江自刎
前202年初,汉军三方约六十万在垓下与粮食不足的楚军(约10万)展开决战,并在会战胜利后包围了楚军,而后让士兵以楚地方言唱歌,让楚军误以为汉军已渡江占领了他们的家乡,楚国已亡。
这“四面楚歌”心理战术,使项羽的军队军心涣散。
项羽和他爱人虞姬在此际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后,虞姬自杀,项羽率剩余精锐骑兵突围。
项羽率八百余人突围,汉将灌婴带五千骑兵紧追不舍。
渡过淮水以后,项羽的骑兵只剩下百人。
项羽在阴陵迷路,向路边的农夫问路,农夫谎报路径,使项羽军迷失在大泽当中。
项羽到达东城时只剩二十九骑,被汉军骑兵追至。
项羽对部下表示战败乃天意,并非是自己作战不力的责任,然后带领骑兵突击,杀死了汉军的一个将领,汉军的骑将“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由于项羽把骑兵分成三队,汉军不知道项羽真正的位置,只能分散军队包围。
项羽又突然冲下去,杀死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伤近百人,自己的二十九人只损失两个,以此作为自己强悍战力的证明。
项羽突至长江北岸的乌江渡,乌江亭长预备了船给他渡江,但项羽说他以前带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如今竟无一人生还,无颜见江东父老,因此拒绝渡江。
又眼看自己大限将至,终会命丧汉军手中,却不忍座下乌骓跟自己同落战死沙场的结局,便将此名驹赠予亭长。
已无坐骑的项羽命随从兵士也下马步战,最后楚军全部战死,项羽独自力战汉军,杀数百人,身受十余创。
这时他看到故将吕马童,便说“听说刘邦用千金的价格、万户侯的地位悬赏我的人头,我就做个人情给你罢!”,然后自刎而死。
项羽的尸体为吕马童、王翳等五人所得,他们各自得到奖赏。
因项羽曾封鲁公,故鲁地(今山东曲阜一带)不肯降汉,直到汉军出示了项羽首级,并答允礼葬项羽才肯投降。
之后,汉王刘邦在谷城(今山东省济南平阴县)以鲁公礼安葬项羽,并亲为发哀,哭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