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每课知识点总结发育:受精卵胚胎胎儿婴儿(1)青春期发育: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肺功能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性发育男性受雄性激素的调节,女性受雌性激素的调节第二性征的发育: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2)男孩第二性征:长喉结、变声、出胡须、出现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发育等。

女孩第二性征:乳房发育、臀部变圆、出现腋毛阴毛等。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遗精是指男子进入青春期后,有时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月经是指女子进去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4、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物质。

(膳食纤维为第七营养)(1)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维生素A:。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干眼症维生素B1: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维生素C: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a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3、小肠的结构特点: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知识点总结1第一节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生物圈向上可达10千米,向下可深入10千米的深处。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大气圈的底部,主要生物有大部分鸟类、可飞翔的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离海平面米的水层,主要生物有鱼类,水中的一些哺乳动物等;岩石圈的表面: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主要生物有大部分陆地不如动物,爬行动物等。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大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空气、水等。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捕食关系:如狮子捕食斑马、羚羊等;竞争关系:如同一块田中的庄稼与杂草争夺阳光和养料;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家族成员分工合作;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为确保实验结果,一般都设计对照试验。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鼠妇喜欢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依赖环境:鱼必须生活在水中,苔藓必须在阴凉处生存。

生物适应环境:仙人掌叶子退化成针,骆驼刺的根系非常庞大。

生物影响环境: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可以防风固沙、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生物和环境不断的相互影响,生物又在不断的适应环境,却又依赖一定的环境。

第四节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最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最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最新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种子必须是完整贮存充足营养,胚必须是活的、度过休眠期。

外界: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萌发需要水分,是因为种子在萌发以前必须首先吸足水分,使种皮变软,胚才容易突破种皮。

子叶或胚乳里贮藏的有机物,也必须在种子含水较多的情况下才能转化。

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是因为种子在不停地进行着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种子萌发的初期,呼吸作用十分旺盛,各项生命活动都在加紧进行。

这时候,种子吸进大量的氧气,可促使子叶或胚乳里贮藏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物(如糖等)容易溶解在水里,供给胚吸收和利用。

如果缺少空气,子叶或胚乳里的有机物就不能很好地分解,营养物质也就不能被胚很好地吸收和利用。

温度影响种子萌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温度过低的情况下,种子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大大降低,这主要表现在妨碍种子吸收水分,妨碍种子进行旺盛的呼吸,更重要的是妨碍种子里有机物的转化。

因此,种子即使得到充足的水分和空气,如果温度不适宜,还是不能萌发。

七年级下册的生物知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器官)、血管(器官)、血液(结缔组织)组成。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Hb 成分: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红细胞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2.三种血细胞比较3.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中含铁,所以呈现出红色。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CO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造成患者缺氧。

5.高原反应,简称“高反”,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梳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 人的由来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 1200多万年前,广泛分布于亚、非、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现代类人猿与森林古猿都适于树栖生活,古人类与人类在地面上生活。

2、四种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

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

4、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是古人类化石。

二、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 WL ,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密里,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3、生殖过程:输卵管一,细胞分裂 「 精子和卵细胞Q 十受精卵处上胚泡 in 口段隹一胎儿工“舞儿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卵黄;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胎儿在8周左右出现人形,40周发育成熟,共266天。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 过程叫做分娩。

三、青春期1、一般来说,男孩进入青春期比女孩晚两年。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肺 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发育 并出现第二性征。

男孩出现 遗精,女孩会来 月经。

(4)青春期禁止吸烟、喝酒。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六类营养物质。

1、糖类、蛋白质、脂肪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 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 身体的 重要原料。

也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 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

2、无机盐和维生素4、“第七类营养素”是 膳食纤维(人体无法消化,但其能促进胃肠蠕动。

)二、消化和吸收1、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 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2、人体内三大重要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

3、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水约占体重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维生素是不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提供能量,人体需要量很小,但不能缺乏,否则影响生长甚至患病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流向: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

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1900年,奥地利的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即血液分A、B、AB、O四型。

2、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输血是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P76表)。

一次失血﹥1200~1500毫升发生生命危险﹥800~1000毫升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400毫升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短期内会恢复正常。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

房室瓣左心室右心房肺动脉肺静脉动脉瓣心脏的结构心壁四个腔瓣膜防止血液倒流左心房右心室上下腔静脉主动脉由心肌构成——(四)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右心房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组织细胞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泡肺静脉上房下室向下通左右房室不相通 房连静脉室连动 静房室动不倒流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遗: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2、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P73图4-43):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尿道(排出尿液)。

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1、19世纪英国著名的进化论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有:大猩猩,黑猩猩,猩猩,长臂猿,营树栖生活。

与人类在三个方面有区别:运动方式、制造和使用工具、脑发育程度。

森林古猿由于环境改变,森林大量消失,下地生活的一支进化成人类300万年前的露西骨骼化石可证明此时的古人类可以进行直立行走,175万前的石器化石可以证明此时的古人类可以制作和使用工具。

2、(1)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2】卵巢,功能是产生【3】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2)精子与卵细胞在[5]输卵管结合形成【4】受精卵(一个卵细胞只接受一个精子),在输卵管中,受精卵开始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经过输卵管缓慢移动到【6】子宫中,最终植入【1】子宫内膜,这是怀孕的开始。

胚泡继续在子宫内发育成胚胎,胚胎发育约8周左右(2个月)后才呈现人的形态即胎儿,胚胎发育约38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7】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

受精的部位是【5】输卵管,胚胎发育的部位是【6】子宫(3)胎儿生活在[6]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脐带、胎盘经母体排出。

(4)“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完成受精并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母体子宫,完成胚胎发育。

人生殖过程中一些现象排序:受精、怀孕、分娩。

3、进入青春期后,形态方面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

另外,神经系统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但脑容量增加不多。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月经形成与【2】卵巢和【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女孩发育比男孩早两年。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1、人体需要的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命的奥秘1. 生命的定义及特征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结构及功能3. 分子是生命的基本组成部分,分子的种类与特征4. 生物界的分类,分类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生命的起源1. 太阳系和地球的形成2. 生命起源的可能途径3. 生命起源的条件和时期4. 生命起源的地点和时间第三章生物多样性1.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2. 动植物的分类及特征3. 动植物的生活适应性及其表现形式4. 区域自然资源的保护及其意义第四章环境与生物的关系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3. 环境与生物的适应性和互惠关系4. 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暖血动物的内部环境1. 动物内部环境的形成和调节2. 暖血动物的体温调节及其特点3. 暖血动物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4. 暖血动物的呼吸系统及其特点第六章冷血动物的内部环境1. 冷血动物的生活特点及其分类2. 冷血动物的体温调节及其特点3. 冷血动物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4. 冷血动物的呼吸系统及其特点第七章植物的营养与生长1. 植物的器官和组织结构2. 植物的营养成分及其吸收方式3. 植物的生长方式和周期4.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和调节原理第八章细菌的世界1. 细菌的形态和分类2. 细菌的结构和功能3. 细菌的繁殖和生存方式4. 细菌的应用和危害以上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总结,对于学习该教材的同学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掌握。

同时,在学习中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操作,从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人教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内生殖器: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

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下册结业考试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二、消化和吸收
1、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

2、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口腔: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初步消化淀粉 咽: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有机物
无机物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唾液腺:分泌(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
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 (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 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胆汁、胰液、肠液最终流到小肠中,在小肠中完成消化 3、小肠的结构特点: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等各种消化液 利于消化的特点 5-6米,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内表面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利于吸收的特点 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唾液淀粉酶 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 氨基酸 胆汁(肝脏) 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5、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空气;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和声带。

会厌软骨,呼吸时打开,使空气畅通无阻;吞咽时盖住喉口,使食物进上面覆盖着黏液,黏液可以粘附灰尘和细菌,随着纤毛的摆动,将粘着灰尘和细菌黏液推向咽部,形成痰。

呼吸道: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呼吸系统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由无数个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
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高浓度 低浓度)
外界空气 肺泡血液 肺与外界气体交换 肺泡内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位于消化道内
2、呼吸的实质:肌缩胸扩氧气来,肌张胸缩废气去
吸气:呼吸肌收缩(膈肌下降) 胸廓增大 肺内气压减小 气体进入肺部 呼气:呼吸肌舒张(膈肌上升) 胸廓减小 肺内气压增大 气体排出肺部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和保护 血浆 成分:水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红细胞:含血红蛋白(含铁) :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种类 形态特点 体积 细胞核 功能 病症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盘状 小 无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低 贫血 白细胞 圆球形 最大 有 吞噬病菌, 防御和保护作用 高 发炎 血小板 形态不规则 很小 无 止血和加速凝血 红细胞数量最多
二、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管壁
弹性
血流速度
功能
其他 血流方向 动脉 厚 大 快 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
体各处
静脉 薄


把血液从身体各处输送会
心脏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防
止血液倒流)
毛细
血管 最薄 最

最慢
连通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有利于物质交换 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心壁:由心肌构成 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心房心室动脉)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2、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 肺循环 起点 左心室 右心室



个腔
瓣膜
心脏
终点右心房左心房
血液变化动脉血变为静脉血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功能为组织细胞运来氧气和养料,
把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获得氧气把二氧化碳交给肺泡
联系在心脏处汇合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承担物质运输的功能
四输血与血量
1、血量:占体重的7~8%
2、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3、法定献血年龄18—55周岁。

4、人体失血1200ml-1500ml时可危及生命
人体失血800ml-1000ml时头晕、眼发黑、心跳加速、出冷汗。

人体失血400ml以下,2-3周可以得到补充而恢复。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途径:1)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2)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3、排泄不同于排遗:排遗是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左右各一,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排尿的通道
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四种液体成分的比较:
血液: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
血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尿液:水、无机盐、尿素
四、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
)结构 细胞体 突 起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膝跳反射的实验:
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效应器: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脊髓内的膝跳反射中枢
3.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脑干内,生来就有、永不消失
复杂的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后天获得、暂时的 例:惊弓之鸟、谈虎色变、鹦鹉学舌
四、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