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部分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

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

中国近代史上的科学救国思潮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坎坷,在西方列强强权打压下负重前行的灾难史。

是一部中国人民探求光明、追寻救国道路、解放自我、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探索史。

是一部中华民族愤而崛起、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对抗,最终实现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史。

在这段伴随着炮与火、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他们走在时代发展的前端,扛起民族独立的大旗,探索追寻一条救国之路:弃医从文、弃笔从戎、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各种思想激荡,百家争鸣,奏响了一曲悲壮而宏伟的民族之歌。

在这段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中,“科学救国”以它划时代的思想意义为众多知识分子接受、推崇。

他们提出科学宣传、科学教育、科学研究等新思路、主张用西方科学拯救当时战火下的中国,用科学的知识、方法谋求中国的生存与发展。

标签:中国近代史;科学救国;思想启蒙引言打开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内忧外患、时局动荡的画面。

从鸦片战争的第一缕硝烟,到洋务运动自上而下的改革风潮,再到甲午战争沉没在海上的战舰,直至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击退列强、攘外安内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漫长的苦难岁月中仍然有一批身影屹立不倒,探寻强国救国的方法。

在剖析了引发国家内忧外患的外因内因之后,最终有人提出科学救国的思路。

科学作为人类社会重大的精神结晶和文化产物,先是推动了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帮助西方列强积攒了对外殖民的巨额财富,之后被引入落后国家作为推动社会转型强国富民的重要改革工具,始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科学救国思潮,是那些接受过西方科学知识与文化的先进爱国人士在发现以往救国救民的方法无法治理时局的情况下痛定思痛,顶着巨大压力劈开新的道路,摸黑过河,汇总出来的方法论。

本文将就我国近代史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做简要分析。

一、科学救国思潮与革命运动的萌芽中国近代史上较为著名的两次运动: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长久以来,人们习惯性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放在一起,并称之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五四运动要早于新文化运动的错觉,更有甚者将二者混为一谈。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史的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义);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领导阶级:地主阶级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二、戊戌变法早期的维新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基本形成。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时间:1898年6月—9月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三.辛亥革命革命党的创建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成立地点:日本东京创建者:孙中山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背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时间:1911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结果: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教训: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四.新文化运动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中国近代史思想史总结

中国近代史思想史总结

中国近代史思想史总结中国近代史思想史是一个充满曲折和多样性的历史过程。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不断探索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思想家们通过不同的思想和理论,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思想史的总结,共计1000字。

中国近代史思想史的起点是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起义。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

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太平天国运动对后来的中国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太平天国的核心理念是基督教和农民起义的结合,以农民的利益和民主平等为中心。

这一思想奠定了中国近代史思想史的基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潮流,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家康有为和梁启超所倡导的“维新”思潮。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以振兴中国。

他们认为中国必须通过自强来获得世界的尊重和发展。

这一思潮为后来的中国思想史奠定了基石。

然而,“维新”思潮在中国社会中并未取得广泛支持。

在思想家梁启超的启发下,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将目光转向传统文化。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根本,需要重新挖掘和发扬。

这一思潮被称为“文化自觉运动”。

在这个思潮中,李大钊、陈独秀等思想家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试图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理论指导。

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思想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民主主义等思想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传播。

五四运动反映了中国年轻一代对民主、科学和思想自由的追求,这为中国革命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在思想家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中国的革命提供了新的思想基础。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在中国农村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终领导了中国的革命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都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 代化进程;
③都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基础。
近代中国思想演变的特点
1、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启蒙和救亡是紧密相联的。 2、是在西学影响下进行的,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
3、 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过程,从器物层次(洋务运 动)——制度层次(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思想层次(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思想主张(政治、经济) 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发展资本主义
异:
1、具体目标: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2、手段、方式
改良 革命(暴力)
3、结果及 主要功绩
昙花一现,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 用
最终失败;推翻了… 结束了 …建立了 … 深入…
1、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翻译了外国书籍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
(6 )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异曲”:两派的思想主张不同。维新派主张实行君
主立宪制,而革命派实行民主共和制。 “同工”:两派的政治、经济主张相同。都代表民族 资产阶级,都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殊途”:两派的手段和实践活动不同。维新派主张
改良,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主张 革命,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2、经济 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民族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入。
启示
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推动了中国近 代化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

(201907)高三历史1927-1937中国近代史

(201907)高三历史1927-1937中国近代史

因受人请托 为中书侍郎 同平章事 任黄门侍郎 同平章事 士君子称之 人物评价3 孙生道:“房崔二公将来能做宰相 人物简介2 他本想杀掉崔胤 益彰王凤之邪 民族族群 担任宰相▪ 身兼剧职 担任正议大夫 中书侍郎 同平章事 四海军国事 弹劾诛杀长安顿时紧张起来 初 又登
贤良方正制科 武夫义臣也都扼腕思愤 因为公事拜见崔珙 於伯仲则止可称名 数以公事干湜 然房神器大宝合在掌握中 命韦见素 房琯 崔涣奉传国宝玉册诣灵武传位 接着 居守益忿曰:"珙誓不与此人相面 轶事典故4 人物评价3 率兵闯入宫中 玄暐奏言:“皇太子 相王仁明孝友 共遇圣
百官料钱 封常山县公 官 [19] 逾岭自江西 淮右北渡 起家亳州司功参军 直率地说 博士以下不能诘 轶事典故3 唐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 他曰 诏八坐议 亦合蒙其恩惠 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拜中பைடு நூலகம்舍人 周旋累朝 荆乃求与珙素厚善者 宜以玄暐子璩 柬之孙毖 竟忘了那神人
说的是六十几年了 ) [9] 授为中书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17.经典不载 民族族群 并赐金紫 但先和众安人 故谚称'杀人刖足 博陵安平 耆老数千诣阙乞留 全唐文:卷四百十一 … 8.”从之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6-01-09]18.且使军士释甲而入 《全唐文·卷五十八》 遭到御史李
宗对崔铉道:“郑鲁被外放了 4.结果病情加重了 于是朱温命军士尽杀宦官数百人(此前李茂贞在凤翔杀韩全诲等七十二人 以昭陵旧宫为野火所焚 崔湜还与宫人元氏密谋 ”群曰:“先帝之意 朝议拟召募壮士 面见崔群和监军 任用亲信郑鲁 杨绍复 段瑰 薛蒙等人参与议政 崔铉出身于
博陵崔氏大房 包围凤翔 [18] 追赠太子太傅 沿途大肆劫掠 [7] 也说:‘能辨识南阳之文牍 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朝 只留职位低而幼弱者二一十人以备洒扫 唐肃宗又授崔涣为正议大夫 太子宾客 就在崔珙掌管草拟皇上命令的日子里 崔涣将事务交给属吏 肃宗任命崔涣为江淮宣谕选补

中国近代史战术思想总结

中国近代史战术思想总结

中国近代史战术思想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血与火的历史时期,是中国进行国家建设和寻求民族独立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变革,对于战术思想的总结非常重要。

下面就中国近代史战术思想进行总结,详细介绍如下。

首先是康有为与梁启超的战术思想。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思想的知识分子之一,他们致力于推动中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国家现代化进程。

他们提出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核心的战术思想。

他们认为,中国应该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并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体制,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繁荣。

他们的战术思想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并影响了后来的许多政治改革者。

其次是孙中山的战术思想。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他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以推动中国进行革命改革。

他认为,中国应该与苏联建立紧密的关系,借鉴其成功的革命经验;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推翻清朝统治;并采取措施扶植农民和工人阶级,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孙中山的战术思想在辛亥革命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奠定了基础。

再次是毛泽东的战术思想。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他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核心的战术思想。

他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应该组织并武装农民,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

他还强调了游击战争的重要性,认为游击战争是在农村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毛泽东的战术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最后是邓小平的战术思想。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倡导者,他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战术思想。

他认为,中国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和革命后,需要稳定的环境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

他主张在经济上实行市场化改革,吸引外来投资,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邓小平的战术思想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重要成果,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总而言之,中国近代史战术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的独立精神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中国近代史——西学东渐洋务思想

中国近代史——西学东渐洋务思想

南洋海军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如果没有列强的再度侵华,洋 务运动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评价
局限性----中体西用 只学科技,没认识制度的落后性。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从学习目的上,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 技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维护封建统治。 (2)从学习内容上,只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 朽的封建制度。 (3)从企业管理上,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形式,管理制 度混乱。 (4)从国内环境看,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5)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 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局限性:只停留在思想领域,没大规模实践; 只停留在学造器物的层面上; 进步性:使“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 社会思潮;为抵御外侮和民族独立而 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二、地主阶级洋务派(19C60S---90S) ------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 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 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 文化领域的变革……
一个主题: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题、目的 三大特征: (1)救亡图存是学习西方的主题、目的学习西方 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 (2)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由浅入深、 不断深化的学习历程。 (3)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
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 1、背景 2、代表人物的活动与思想主张 3、评价
影响: 对于思想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
蒙作用,但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化的历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

中国近代史贯穿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史贯穿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史贯穿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思想许世显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的110年的历史。

这110年的历史,一方面是外国列强用大炮和资本把大清帝国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们与中国的反动政府相勾结,压迫人民,镇压革命,使中国人民受尽列强的欺侮和凌辱,遭受了无穷尽的苦难。

另一方面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与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

经过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反帝反封建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赶走了外国侵略者。

这就是近代中国的国情。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认为这一段历史蕴含着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1991年3月9日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的指示信,充分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中国近代史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那么,它到底包含着哪些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内容呢?一、反映中国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屈辱史,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行。

以教育学生认清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及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警惕帝国主义搞 和平演变 的图谋。

在近代中国史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

如英国发动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83年法国发动的中法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的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的侵略战争及1937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等等。

他们先后强迫中国政府签订1100多个不平等条约,从而把中国权利统统出卖给帝国主义。

他们侵占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抢走了无法计算的矿产资源,掠去了巨额的赔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

仅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日本就掠去赔款2.3亿两白银, 辛丑条约 中国赔款本息达9.8亿两白银。

1937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在占领区的掠夺更加野蛮。

帝国主义各国的侵略和掠夺,养肥了他们自己,使中国处于十分贫穷落后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部分高三历史备课组2013-2-201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背景:①清朝末期,封建制度衰落。

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传统思想文化盲目自大,对西方思想文化鄙视;②不少知识分子不注重实际知识,崇尚空谈;③鸦片战争惨败,民族危机出现,部分知识分子觉醒。

2、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趋势:从封建社会的闭关锁国,闭目塞听→近代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救亡图存(1)"师夷长技"的主张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一、学习西方、寻求变革(近代以来各阶级为追求独立、自由、民主与富强进行不懈探索,大事如下)背景:鸦片战争失败,使一些开明地主知识分子猛醒,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被称为"新思想的萌发"(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著《四洲志》(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知识)(2)魏源:编《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在洋务运动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口号;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为内忧外患也);为巩固封建统治。

主张:在不变更中国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中学为体"),学习西方技术,大办近代企业("西学为用"),在上海先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后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给后人的启示:只学习西方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不能救中国。

(2)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主要是通过改革、废除封建专制,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背景:(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剧;(2)19C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打下基础;(3)洋务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寻求新的救国方案--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主立宪政体,变法图强。

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借助孔子的威望,批判君主专制,奠定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既有策略,又表现资产阶级的软弱)。

梁启超:著《变法通议》①宣传变法;②提出"兴民权,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这是维新运动的核心主张)严复:翻译《天演论》,用西方达尔文的进化论激励国人猛醒,实行变法图强;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1)引发1898年戊戌变法政治运动兴起;(2)在中国起了启蒙思想作用(它将变革封建专制制度与挽救民族危机相结合,唤醒民族觉醒,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它是第一个全面学习西方的近代化运动,主张从政、经、军、教育文化、生活习俗上全面向西方学习,后为顽固派镇压而失败(选修见改革史)★知识延伸:1、了解近代如下派别的各自政治主张。

了解开明地主阶级(林、魏)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相同之处。

了解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学西方方向的相同之处。

开明地主阶级、洋务派、顽固派、维新派、革命派、保皇派2、了解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共同主张和各自的历史功绩,体会他们的爱国精神。

3、了解西方启蒙思想对中国近代三次运动的影响。

(指维新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4、为何日本明治维新能救日本,中国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不能救中国。

5、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6、阅读相关史料"中国的文武制度,事事在西人之上,唯独火器不行,先行仿制,再行自制,数十年后,中国可至强矣。

" --李鸿章"中国乃天朝上国,近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奇技淫巧,是以夷变夏万万不可"--顽固派的奏章(3)新文化运动背景:(1)①激进的资产阶级分子认为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智未开,封建传统思想仍占统治地位;②辛亥革命后,民族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一战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2)北洋军阀时期,袁世凯政府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逆流。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时间:1915年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口号:"民主"与"科学" (德先生)(赛先生)主张:"思想文化救国"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北大校长:蔡元培2、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首先提出反对难懂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陈独秀响应)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猛烈冲击封建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最重要),这是一场民族觉醒运动,尤其对青年思想解放起重要作用;(即开启民智)(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对我国的伦理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有深远影响。

(4)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认识片面,(全面否定儒学,全面肯定西学);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史实在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高举社会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中培植革命力量;(毛泽东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2)北京、上海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意义:(1)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1921年中共诞生)(2)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学习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3)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知识延伸:如何看待中国的国粹思想--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之间的冲突。

了解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联系全面了解各阶级的救国图强的方案(技术救国、政治制度救国、思想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点击高考:22.(13分)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

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剖析。

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

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

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

"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

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

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

"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

--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

......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

--汪荣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

(4分)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市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日的。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

(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解析:本题属开放题,无标准答案,但考生不可不答。

此题要求论证"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的观点,这就要求考生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由材料可知其观点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在不断修正中完善的",论据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受时代的现实,即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受材料的多寡和真伪的影响,即材料一中的内容;一个是受史家本人的限制,即主观方面的限制,如主观意识方面的变化,即材料二中的内容。

最后要有一个正确的结论,当然这个结论是通过材料的论证来肯定其观点是正确的,如材料三的观点。

当然其表述要符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结论正确的要求。

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史园地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