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设计基本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防火设计知识点总结

防火设计知识点总结

防火设计知识点总结在建筑设计和规划中,防火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它旨在保护建筑的安全,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和蔓延。

以下是一些与防火设计相关的知识点的总结。

一、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1.1 建筑材料的分类建筑材料根据其防火性能可以分为非可燃材料、难燃材料和易燃材料。

其中,非可燃材料和难燃材料是优选的选择,而易燃材料应尽量避免使用。

1.2 建筑材料的防火标志和级别不同的建筑材料根据其防火性能会有相应的防火标志和级别,如A级、B级等。

防火标志和级别的了解和正确的使用,对于选择和设计建筑材料至关重要。

二、防火分区与消防间距2.1 防火分区的划分与设置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建筑物需要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以隔离和控制火灾的蔓延。

不同的防火分区需要根据建筑规范和安全要求进行设置。

2.2 消防间距的确定消防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或者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安全距离,用于保障消防车辆和人员的通行,以及消防设备的使用。

消防间距的合理确定对于预防火灾蔓延至关重要。

三、防火门和防火卷帘3.1 防火门的作用和分类防火门是用于隔离防火分区之间的重要设施,其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要求,防火门可以分为A 级、B级等不同防火等级。

3.2 防火卷帘的应用和特点防火卷帘是一种可以在火灾发生时有效隔离防火区域的装置。

它具有自动感应、自动启动和自动关闭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

四、逃生通道和安全疏散4.1 逃生通道的设置和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逃生通道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撤离。

逃生通道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人员疏散的速度和容量。

4.2 安全疏散的安排和预案安全疏散是指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有序地将人员从火灾现场安全撤离。

建筑设计中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疏散预案,并提供必要的安全疏散设施和指引。

五、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5.1 自动火灾报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自动火灾报警系统是用于感知火灾并及时发出警报的设备。

建筑设计防火知识点

建筑设计防火知识点

建筑设计防火知识点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防火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正确的防火设计不仅可以保护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还可以减少火灾对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防火知识点。

1. 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应选择具有良好防火性能的建筑材料,例如不燃材料、难燃材料和阻燃材料。

同时,应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如木材、塑料等。

2. 隔离带的设置隔离带是指建筑物内部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间距,其主要作用是减少火灾蔓延的速度。

在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和面积等因素,合理设置隔离带。

隔离带的宽度应满足相关的防火安全标准。

3. 防火分区和疏散通道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和疏散通道是重要的防火设计要素。

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用途,应将建筑物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以限制火灾扩散的范围。

同时,需要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可以迅速、安全地从建筑物内部逃生。

4. 消防设施的设置消防设施是建筑物防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栓等设施。

同时,需要确保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易于使用,以提高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能力。

5. 电气设计与防火要求电气系统在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引发火灾,需要在设计中遵循相关的防火要求。

例如,应正确选择电气设备,设置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装置,合理安装电缆线路等。

总结起来,建筑设计中的防火知识点包括建筑材料的选择、隔离带的设置、防火分区和疏散通道的规划、消防设施的安装以及电气设计与防火要求等。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遵循相关的防火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性。

通过正确的防火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威胁,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防火设计与规范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建筑防火设计与规范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建筑防火设计与规范消防安全常识大全建筑防火设计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消防安全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本文中,将为大家介绍建筑防火设计的相关知识以及规范消防安全的基本常识。

一、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性建筑防火设计是为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防止火灾蔓延,给人员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减少财产损失。

二、建筑防火设计原则1.防火材料的选择:防火材料是建筑防火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的材料,如钢结构、石材等。

2.隔离防火:建筑物的各个功能区域应该合理划分,设置防火墙、防火隔离带等,阻止火势蔓延。

3.合理布局消防设施: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保证消防设备的可用性。

4.合理设计逃生通道:建筑物应设置合理的逃生通道,保证人员疏散的安全性和迅速性。

三、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要求1.建筑物应符合国家相关防火法规的要求,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2.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火措施。

3.建筑物的主要通道、公共区域以及重要功能区域应采用耐火材料进行装修。

4.建筑物应根据消防规范设置相应的灭火设施,如灭火器、自动喷水系统等。

5.电气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严禁乱拉乱接电线,并定期进行维护检查。

四、消防安全常识1.灭火器使用方法:灭火器的使用分为拔锁、顺时针回转、挤压把手、喷射枪头等步骤,使用者应熟悉操作方法。

2.火灾自救:发生火灾时,如无法迅速逃生,可找到较为安全的位置,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免吸入有毒烟雾。

3.电气安全:在使用电器时,应检查电源插头是否牢固,禁止乱拉乱接电线,并定期检查电气设备。

4.禁止乱扔烟蒂:烟蒂易引发火灾,应注意将烟蒂投入指定的烟灰缸。

5.定期检查火灾隐患:建筑物内部应定期进行火灾隐患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

以上是关于建筑防火设计与规范消防安全的一些常识与要求。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防火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以下是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一、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要求:1. 建筑材料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防火规定的要求,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

2. 纳入防火设计范围的建筑材料应经过防火认证和测试,达到相应的防火等级要求。

3. 建筑物的构造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火性能,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承受一定的高温和火焰冲击。

二、防火分区和隔离:1.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防火等级要求,合理设置防火分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火隔离。

2. 防火分区的隔墙、隔板等构件应符合相应的防火等级要求,并设置相应的防火门、防火窗等设施。

三、防火通道和疏散设施:1. 建筑物内应设置合理的防火通道,确保人员疏散的通道畅通无阻。

2. 防火通道的门应符合相应的防火等级要求,门窗应设置门闭器和门锁,以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自动关闭。

3. 建筑物内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合适位置的疏散楼梯,楼梯的宽度、坡度、踏步、扶手等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四、建筑物内部装饰和设备的防火要求:1. 室内装饰材料应具备一定的防火性能,尽量选择不燃或难燃的材料。

2. 室内设备和管道应符合相应的防火等级要求,对于易燃物品应设置合适的防火措施。

3. 确保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可靠,防止因电气设备故障引起火灾。

五、消防设施和设备的设置:1. 建筑物内应设置合适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箱、消防水池等,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火灾。

2. 安装自动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备,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及时报警和灭火。

3. 建筑物周边应设置合适的消防通道和水源,方便消防车辆和人员的进出。

总之,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在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筑师和设计师应遵守相关规范,合理设计,确保建筑物的防火性能达到要求,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同时,建筑所有人和用户也要认真履行消防安全责任,加强火灾防控意识,及时处理消防隐患,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防火工程设计与施工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防火工程设计与施工消防安全常识大全

防火工程设计与施工消防安全常识大全防火工程设计与施工对于建筑物的消防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防火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一些基本常识,以帮助大家了解如何确保建筑物在遭受火灾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一、防火工程设计1. 建筑物使用分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防火要求,将建筑物分为住宅、商业、工业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于防火工程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

2. 防火分隔建筑物内部需根据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各区域之间需要设置防火墙和防火门,以减少火势蔓延到其他区域,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3. 防火材料在建筑物的结构、装修和设备中使用防火材料,如阻燃型材料、防火涂料等,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火性能。

4. 灭火设备和疏散通道设置根据建筑物的规模和布局,合理设置灭火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并确保疏散通道顺畅,以方便人员疏散和救援。

二、施工消防安全常识1. 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要严格执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

例如,及时清理工地垃圾,不得乱丢烟蒂等易燃物品。

2. 用电安全施工现场的电力使用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电线、电缆等电气设备应选择阻燃性能良好的材料,并按照正确的安装方法进行施工,以减少电气火灾的发生。

3. 烟尘排放与防护施工现场产生的烟尘要通过合理的处理措施进行排放,避免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施工人员也要佩戴防护口罩等安全装备,以防止吸入有害物质。

4. 定期检测与维护施工完成后,要进行定期的消防设备检测与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施工人员也要加强对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结语防火工程设计与施工是保障建筑物消防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正确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防火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建筑物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防火设计知识点

防火设计知识点

防火设计知识点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火设计在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防火设计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提高对建筑防火安全的认识和理解。

一、防火分区和隔离建筑物通常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以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性。

防火分区之间的隔离墙、隔离门等设施能够有效阻止火灾的传播,保护人员疏散和安全疏散的时间。

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防火分区和隔离措施,确保其满足消防法规的要求。

二、防火墙和防火门防火墙是指能够耐火一定时间的墙体结构,其主要作用是将火灾隔离在特定区域,阻止火势进一步扩散。

防火墙通常由具有一定耐火性能的材料构成,如砖墙、混凝土墙等。

此外,防火门也是阻止火灾扩散的重要设施,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和自动关闭功能。

三、疏散通道疏散通道是指建筑物内部设置的供人员疏散逃生的通道。

在设计中,应保证疏散通道的宽度满足人员疏散的需求,同时要考虑通道的火灾安全性。

疏散通道通常需要设置防火门、防火楼梯等设施,以保证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安全、快速地撤离现场。

四、消防设备良好的消防设备是防火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常见的消防设备包括消防栓、灭火器、消防喷淋系统等。

在设计中,要合理布置这些消防设备,并确保其位置明确、易于操作和保养。

此外,定期维护和检查消防设备的工作也至关重要,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应对火灾。

五、可燃物和阻燃材料设计中选择适当的可燃物和阻燃材料对防火安全至关重要。

可燃物的选择应符合消防法规的要求,尽量减少建筑物内的可燃程度;阻燃材料能够降低建筑材料燃烧的速度和火势,减小火灾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设计中,合理使用阻燃材料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

六、紧急疏散和逃生通道建筑物中合理设置紧急疏散和逃生通道是防火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逃生通道应具备明显标识、明亮照明和易于识别的特点,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找到逃生出口。

此外,应设置紧急疏散指示标志和喇叭等设施,加强人员疏散的指导和组织。

设计防火知识点总结

设计防火知识点总结

设计防火知识点总结防火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安全知识,掌握相关的防火知识不仅能够保护我们自己的财产安全,更能保护生命安全。

本文对设计防火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设计中考虑防火措施。

一、建筑设计中的防火知识点1. 建筑材料的选择:在设计中应选择阻燃性能好的材料,如防火板、阻燃涂料等。

同时,要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如木材等。

2. 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应考虑火灾时的承重能力和疏散通道的设置。

建筑物的主要结构部分应采用防火材料,增加火灾蔓延的时间。

3. 防火隔离带: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防火隔离带,以阻止火势的蔓延。

隔离带应由防火墙、防火门等构成,能够有效地阻挡火势对周边区域的扩散。

4. 自动灭火系统:建筑物中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如喷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

这些系统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进行灭火,有效地控制火势蔓延。

5.独立报警系统:在建筑物中设置独立的火灾报警系统,并与消防部门联网,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通知消防人员进行处理。

二、装饰设计中的防火知识点1. 选择防火装饰材料: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应选择防火性能好的装饰材料,如防火涂料、防火窗帘等。

避免使用易燃材料,如塑料制品等。

2. 注意电气设施的安装:在装修过程中,电气设施的安装要符合相关的防火要求。

电源线路与易燃材料的距离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引发火灾。

3. 安全用电:合理使用电器设备,不随意插拔插头,确保插座的安全使用。

不过载使用插座,避免导致电线过热引发火灾。

4. 安全用火:在生活中使用明火时,要确保有足够的通风条件,避免造成火势蔓延。

炉灶、燃气灶等明火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关闭。

三、人员防火安全知识点1. 定期演练火灾逃生:在办公建筑和住宅区等场所,应定期组织火灾逃生演练,让员工和居民熟悉逃生通道和逃生方法,提高应对火灾的能力。

2. 灭火器的正确使用:在火灾初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

但使用灭火器时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浪费或者因错误使用引发更大的火灾。

建筑防火设计知识

建筑防火设计知识

建筑防火设计知识1. 引言建筑防火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旨在确保建筑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火势扩散和人员伤亡。

本文将介绍建筑防火设计的基本原则、常用的防火措施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2. 建筑防火设计的原则2.1 防火分区原则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内的空间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之间通过防火墙或阻火带隔离。

当发生火灾时,防火分区可以阻止火势的扩散,为人们的逃生提供充足的时间。

2.2 防火分离原则防火分离指的是将建筑内的不同功能空间之间通过防火隔墙、防火门等设施进行分离。

这样即使某个空间发生火灾,也可以减少火势向其他空间传播的可能性,减小火灾造成的损失。

2.3 防火围护原则防火围护是指以防火墙、防火板等材料对建筑结构进行包围,形成有效的阻挡火势的屏障。

这样可以阻止火势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并为人员疏散提供更多的时间。

2.4 防火材料的选择在建筑防火设计中,选择适用的防火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防火材料包括防火板、防火涂料、防火玻璃等。

这些材料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可以降低火灾的蔓延速度和烟气的释放量。

3. 常用的防火措施3.1 防火墙和防火隔墙防火墙和防火隔墙是防火设计中常用的措施。

它们通常由具有较高防火性能的材料构建而成,能够有效地阻隔火势的传播。

防火墙一般位于建筑的重要部位,如楼梯间、电梯井等。

而防火隔墙则用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3.2 防火门和防火玻璃防火门和防火玻璃是建筑中常见的防火设施。

防火门通常由具有一定防火时间的材料制成,能够阻挡火灾蔓延的速度。

防火玻璃则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能,能够有效地隔离火灾现场和其他空间。

3.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及时监测到建筑内的火灾情况,并发出警报。

这对于提醒人们及早疏散具有重要意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常包括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器和控制主机等设备。

3.4 疏散通道和逃生楼梯疏散通道和逃生楼梯是建筑防火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建设防火设计基本知识之一)建筑是三维构成提供给人们活动的空间,所有建筑在地面上反映出的竖向尺度就是建筑高度。

一定的高度划分为若干层,形成建筑的层数。

建筑高度与层数客观反映了建筑物的固有特性。

防火规范以及技术措施许多方面由建筑高度与建筑层数所决定,因此有必要了解掌握建筑高度、建筑层数与防火设计的关系,与建筑设计技术措施的关系。

这里主要谈与防火设计关系,与技术措施关系涉及面较广,只作稍带。

一、建筑高度、建筑层数的设计意义1.建筑消防划分多层建筑与高层建筑的依据。

设计中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建规)还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通称高规)的依据。

2.确定建筑间距,满足日照要求,满足建筑的采光、通风、视觉卫生等要求。

3.设置电梯的依据。

4.建筑墙身抗震限高要求。

5.控制名胜景区,特殊地段或街道景观高度要求。

建筑高度必须符合道路退让和景观分析确定的建筑控制高度或建筑限制高度。

6.航空线路、微波通道对建筑限高要求。

在机场、电台及其他有净空限制的地区,新建建筑物高度必须符合有关净高限制或高度控制的规定。

二,建筑高度H的计算1.建筑消防认定: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明确:坡屋面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平屋面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

(浙30)2.建筑技术措施规定:坡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平屋面为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高度。

(技2.3.2)3.屋顶上的附属物如电梯间、楼梯间、水箱间、烟囱等,对于消防可不计入高度(建1.0.3);对于一般地区其总面积不超过屋顶面积25%,或高度不超过4m时不计入建筑高度之内(技2.3.2);对于城市景观、微波通道则必须计入建筑高度;对于航线必须计入总高度,而且应计算到建筑最高点含微波天线,旗杆等构件。

4.结构墙身抗震取值:(技4.7.1)(1)多层砌体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2)有半地下室时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可以室外地面算起;(3)对带阁楼的坡屋面上部算至山墙的一半处;(4)当室内外高差>0.6时,建筑高度可适当增加但不应>1m。

(5)对于钢结构房屋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三、建筑层的几个术语1.自然层。

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住2.0.18)。

建筑防火设计认定的地面层不完全是自然层。

2.底层。

大多数房间地面与室外地坪高差最少的楼层。

3.中间层。

底层和最高入口层之间的中间楼层。

(住2.0.19)4.标准层。

平面布置相同的楼层(住2.0.9)。

对于居住、办公、宾馆之为建筑中间层多为标准层。

5.地下层。

(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超过房间净高一半者。

(高2.0.14)6.半地下层。

(半地下室)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度超过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

(高2.0.13)7.跃层。

住宅套内空间跨跃两楼层及以上时(参住2.0.17),跃层应按层计入自然层数。

8.错层。

建筑室内空间楼面处于不同标高时,其高差一般等于小于层高的一半。

9.复层。

住宅套内适当抬高层高局部形成两层较小居住空间,这种住宅俗称复式住宅。

复式住宅是从港澳引入,在用地十分紧张地区为扩大居住面积的一种手法。

10.架空层。

建筑底层除了柱、剪力墙落地外,只作为公共休闲、交通、绿化等使用,视线通透的开敞开放空间。

杭州市初定其层高应大于等于3m,架空层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

11.管道转换层,在高层建筑中,上层有较多管道无法直接落地,需在中间层集中转换而设置的设备层。

管道转换层层高≤2.2m时不计入建筑面积。

12.避难层。

建筑高度>100m的公建,每15层之间空一层,作为人员快速安全疏散及逃避烟火等使用的楼层。

(参高6.1.13)四、建筑防火设计层数N的计算1.层高>2.2m的地面自然层;2.建筑物地下(半地下)室(层)的顶板面高度≤室外设计地坪1.5m时不计入地面层(不计入容积率);该高度>1.5m时,应计入地面层。

(建1.0.3)3.住宅底层H≤2.2m的储藏室、自行车库,敞开空间等不计入地面层。

(浙31)4.住宅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可按一层计,(小高层11层可跃到12层)其他各层的跃层以及顶层为多于两层一套的跃层都应计入层数。

(浙31)5.屋顶上突出的局部设备用房、出屋面的楼梯间等不计入地面层数。

(建1.0.3)6.商住楼商场部分应按3m一层换算成纯住宅层数,不足3m按一层确定。

(浙2)7.底层商业服务网点层高>5m时,应按2层计算。

(浙7)五、建筑防火设计中几个重要高度值1.24m。

多层与高层的分界高度(1)H≤24m的民用建筑,不含住宅和单层公共建筑为多层民用建筑;特殊厂房、仓库除外。

(建1.0.3)(2)H>24m的公共建筑,不含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建,为高层民用建筑。

(高1.0.3)(3)H≤24m与高层相连的附属建筑为裙房。

(高2.0.1)(4)多层民用建筑执行“建设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及其裙房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a.裙房应设封闭楼梯间。

(高6.2.2)b.如果相连的多层面积较大,可以采用防火墙与高层完全(或部分)隔开方式特殊处理。

c.在高度或层数上有争议时,需经主管部门论证确定。

2.32m。

二类高层中设置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以及设置消防电梯的分界高度(1)H≤32m的二类高层建筑(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除外),应设封闭楼梯间或底层扩大楼梯间。

(高6.2.2)凡封闭楼梯间其门为乙级防火门(2)H>32m的二类高建,含塔式住宅,不含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或底层扩大楼梯间;应设消防电梯。

(高6.2.1、6.3.1、浙56)3.50m。

一二类高层的分界高度(高层分类依据之一)(1)H≤50m为二类高层。

(高3.0.1)(2)H>50m为一类高层。

(高3.0.1)(3)高层建筑的分类除了按建筑高度外,部分单项还视每层面积等内容(高3.0.1)如:a.商业、展览、综合、电信、财金楼,凡H>24m且S/层>1000m2时属一类;b.商住楼,凡H>24m且S/层>1500m2时属一类;c.H=24~50m,主体性质不明的公建,当主体建筑面积>1.8万m2时为一类;总面积≤1.8万m2时为二类;(浙29)d.图书馆、重要的办公档案科研楼、广电、电力楼等还视规模或级别,详高规,普通的办公、科研、档案楼、教学楼、旅馆仍按H分类。

(4)高层分类不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疏散安全口的布置、室内装修用材等级、消防电梯、给水、防排烟、配电等要求都不一。

工程设计初始,首先应给高层分类,方便各专业工作。

(5)高层分类只对高层建筑而言,多层没有分类。

高层分类与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概念上分清。

4.100m。

高层与超高层的分界高度(1)H>100m的公建,通称超高层。

应设避难层;(高6.1.13)(2)H>100m且S/标准层>1000m2的公建,屋顶宜设置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

(高6.1.14)(3)H>100m的高层建筑(除塔式住宅外)不得设置剪刀楼梯。

(浙58)5.250m。

一般高层与特殊高层的分界高度(1)H>250m的建筑,建筑设计应采取特殊防火措施,H>250m的建筑暂称为特殊高层;(2)特殊高层的防火设计应专题研究论证。

(高1.0.5)六、居住建筑按层数分类1.N=1-3层为低层住宅,如别墅;2.N=4-6层为多层住宅,如排屋;3.N=7-9层为中高层住宅,中高层还是归属多层;4.N≥10层为高层,10层是多层与高层的分界层数;(住1.0.3)5.N≤11层俗称小高层,含第12层跃层,归属高层建筑。

6.居住建筑以层数划分多层与高层:(1)N≤9层为多层。

(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1.0.3)(2)N≥10层为高层(包括首层设置商业网点的住宅),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1.0.3)7.居住建筑以层数划分高层一二类:(1)N≥19层为一类,(含高级住宅);(2)N=10~18层为二类普通住宅。

(高3.0.1)七、与建筑高度相关的防火设计要点1.H≤5m(进深≤4.0m)裙房,为高层建筑登高面条件之一,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高4.1.7)2.H>10m的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应设有通至屋顶的室外消防梯,但不能面对老虎窗,并宜离地面3m起步,宽度≥0.5m;(建7.4.6)3.H≤24m的高层裙房应设封闭楼梯间;(高6.2.2)4.H≤24m的大中型商业建筑中,各防火分区有屋盖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最狭处宽度B≥6m,H>24m时B≥13m;(商4.1.6)5.H≤24m的公建室内疏散楼梯宜设置楼梯间;(建5.3.7)6.H>24m公建和N≥10层住宅每幢楼通向屋面的楼梯≥2座,且不穿越其他房间,通向屋面的门应外开;(技8.2.7)7.H>24m的高层库房应设封闭楼梯间(建4.2.7)8.H>24m的塔式高层,两座疏散楼梯独立设置有困难时,可设剪刀楼梯。

但应分设防烟前室或分别正压送凤;(高6.1.2)9.H≤32m的二类公建(除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外)应设封闭楼梯间;(高6.2.2)10.H>32m的二类公建含H>32m的高层车库(除单元式、通廊式住宅外)应设防烟楼梯间;(高6.2.1)11.H>32m的二类公建,应设消防电梯;(高6.3.1)12.H>32m,人/层>10人的高层厂房,宜设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建3.5.5)13.H>32m设有电梯的高层厂房,第防火分区内应设一台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建3.5.6)14.H>32m高层库房应设消防电梯(建4.2.11)15.H>50m的高层建筑(含所有一类建筑)应设防烟楼梯间;(高6.2.1)16.H>50m的公建(含所有一类公建)应设消防电梯;(高6.3.1)17.H>50m的公建楼梯间,应设机械排烟;(技8.2.6)18.H≤10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井应独立设置,采用耐火极限≥1h不燃烧体,并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H>100m时应每层分隔;(技11.4.1、高5.3.3)19.H>100m的住宅,楼梯间应设机械排烟。

(技8.2.6)八、与建筑层数相关的防火设计要点●多层1.N=1层敞开式菜市场,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浙6)2.N=1层公建(幼托除外)S≤200m2,人数≤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建5.3.1)3.N>2层有闷顶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在每个防护隔断范围内应设置老虎窗,间距≤50m;(建7.3.3)4.N≤2-3层的公建(医院、疗养院、幼托除外),一二级耐火等级,当S/层≤500m2,第二三层人数之和≤100人时设一个安全出口;(建5.3.1)耐火等级小于二级详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