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如果”暗示我,主旨无处躲

合集下载

行测填空

行测填空

行测利用“暗示法”巧解选词填空题 2010-12-22 来源:浙江公务员网【字体:大中小】在国考行测试卷中,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一模块分为两个部分,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

很多考生认为选词填空题较片段阅读而言,方法性不强,选项之间的区分度不大,难度较大,争议题较多,与省考相比,更加侧重考生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作者遣词用意的能力,而不是简单考生词语的搭配组合。

那么面对这样的题型,如何准确选出正确答案呢?其实是要通过上下文语境——这一作者给定的“暗示”来选择。

这里,华图教育就从近年国考行测真题入手,向考生介绍利用语境暗示巧解选词填空的技巧一、对应解释对应解释即通过上下文语境中对于空格处词语作出暗示性的解释说明。

分为上文语境暗示和下文语境暗示两种。

这是国考选词填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境暗示。

【例1】(2010年国考15题)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_________地营造自己的生活、生育中心,它的巢是一个_________的纸房子,蔡伦如果在改进造纸术之前目睹过胡蜂的建筑过程而受到启发,无疑便是世界上最早的仿生学家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独具匠心名不虚传B. 自然而然货真价实C.兢兢业业巧夺天工D. 无师自通名副其实【解析】本题的给定暗示是——胡蜂在本能的作用下。

本能的解释是本身固有的、不学就会的能力,故选择“无师自通”,属于上文解释。

后中强调蜂巢与纸之间的高度相似,属于下文解释,“名副其实”更符合要求。

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

【例2】(2010年国考37题)城市的_________化发展使城市的文化个性正在逐渐消解,并失去城市的文化竞争能力。

每个城市都试图以摩天大楼林立、水泥立交纵横作为现代化城市的_________,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城市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生态也正在悄然消解。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单一目标B. 机械符号C. 模式标志D. 无序要素【解析】本题的给定暗示是——发展使城市的文化个性正在逐渐消解,为下文暗示,故可以排除B和D,再看第二个空,“摩天大楼林立、水泥立交纵横”只能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标志”,“目标”一词显然不妥。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如何寻找主旨类试题的中心句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如何寻找主旨类试题的中心句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答题技巧:如何寻找主旨类试题的中心句京佳教育周翰飞在公务员考试中,阅读理解一直是很多考生头疼的题目。

特别是阅读理解中的主旨类试题,要求考生阅读文段后总结文段的中心思想,事实上就是寻找文段的中心。

文段的中心一般体现在一个句子上,由此可以看出,寻找中心句便是回答这类题的一个核心。

那么,如何寻找中心句呢?这就需要对文段的层次有所了解。

文段的层次有以下几种:记叙文(包括散文)的结构特点1.抓住时空变化划分。

时间、地点是记叙文的主要因素,许多记叙文都是按时空的变化组织材料的。

2.抓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3.按照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按逻辑关系划分。

5.还可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方式来划分。

议论文的结构特点1.按逻辑思维划分,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2.按篇章结构划分,常见的结构有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

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说明文要按一定的顺序对事物、事理进行说明,故说明的结构受说明的内容、说明的顺序限定。

1.以时空变化为顺序的说明文,一般按层进式的结构来行文。

2.说明事理和事物结构的说明文,一般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观察顺序安排结构。

3.揭示事物发展过程的说明文,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进程来安排结构。

4.有的说明文采用分类说明的方式,故其结构层次往往是并列式的。

下面我们通过两道例题来带领大家分析文段的层次。

例1.尽管黄金的地位已今不如昔,但魔力依然不减。

纸币在通货膨胀面前无能为力,而黄金天生具备保值功能,在通货膨胀时代尤为耀眼。

美元和黄金价格犹如跷跷板的两端,在美元持续贬值的背景下,黄金价格会自然走高。

在股市风险加大时,黄金市场会成为避风港,最近国际市场金价走高,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股市震荡不无关系。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预测黄金市场未来的走势B. 解释黄金受到追捧的原因C. 说明影响金价的各种因素D. 分析黄金投资的国际环境【京佳解析】文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提出现象,即黄金的魔力依然不减。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隐藏的主旨你找得到吗.doc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隐藏的主旨你找得到吗.doc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隐藏的主旨你找得到吗行测作为公务员的考试科目之一,有些题型需要你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这让许多考生很是摸不着头脑,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隐藏的主旨你找得到吗?”,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言语理解技巧:隐藏的主旨你找得到吗?我们在做行测言语理解主旨观点题目的时候,会努力地去找到一个主旨句,用以概括整个文段或者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而选项基本上就是主旨句的同义转述。

但还有一些文段不一样,这类文段作者观点并不明确体现在文段的某一句话中,而是隐藏在文字之下,需要我们去提炼。

也就是说,文段本身没有明确的观点句,我们要自己凝练一句。

用我们提炼的这句来表达作者观点。

这就是隐性主旨。

举个例子: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

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

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氧化状态,为蓝藻的爆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A.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B.蓝藻爆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C.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暴发的根本措施D.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氧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解析:我们先分析一下句间关系。

第一句话是提出了一个问题,蓝藻形成水华是有危害的。

第二句话向我们介绍了蓝藻形成水华后的危害。

第三句向我们介绍了蓝藻为什么会形成水华。

文段了解完,我们需要思考一下——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仅仅想向我们介绍一下水华的危害吗?不是的。

作者是想通过对于水华危害的介绍,让我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让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对于这道题而言,作者是想让我们不要产生水华。

那如何不产生呢?我们就要思考一下水华是怎么产生的,根据它产生的原因,来找让它不产生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如何准确把握作者意图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如何准确把握作者意图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如何准确把握作者意图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如何准确把握作者意图,大家可以学习一下!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考试中去!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如何准确把握作者意图行测片段阅读中的主旨观点题在行测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比较高,而且无论是题干还是选项的阅读量比较大,并且大家的做题的时候会发现主观性特别强。

那么,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如何更好地跳出主观性,使得我们的答案更客观,更符合作者的意图呢?接下来小编带着大家去找重点中的重点,教你准确把握作者意图。

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潮流的今天,对文化阵地尤其是青年文化阵地的争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当前,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青年文化建设。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深刻认识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B.青年文化阵地的争夺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C.青年文化建设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青年文化阵地的争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分析】通读这段话,首先说的是在今天对文化阵地的争夺很重要,关系到执政地位。

接着说正是它很重要,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认识这个对战略的意义,而且还要把握前进的方向与时俱进的特征,坚持马列等重要思想。

我们会发现最开始告诉我们的是青年文化阵地很重要,紧接着在这个很重要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所以此时可知重点在于后面的做而不是说重要,所以基本上可以把B和D排除。

其次我们会发现在后面的做法里面,也有涉及到两个选项,此时就需要我们在重点中找重点了。

最后面的做法其实是告诉我们要认识到战略意义,还明确告诉我们要如何去做。

那其实我们可以去想,如果当我告诉你说要对考试有高度的认识,而且可以从提高言语方面去获取高分。

在这两句话中其实重点想要去说明的是可以从言语方面提高。

2024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

2024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

2024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省直)(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童红宁团队联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发现水稻关键基因(),从基因层面揭示了复粒稻"三粒一簇"的遗传机制。

A.BRD3B.BRD2C.RBD3D.BDR4【答案】:A2.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力争用2至3年时间,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性的基层就业服务网点。

A.《关于推动公共就业人员致力基层的意见》B.《关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意见》C.《关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联动基层的意见》D.《关于推动高校就业服务下沉基层的意见》【答案】:B3.2024年3月6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全国首个电动汽车智慧充换电示范区日前在江苏建成,能通过()三方高效互动,实现从“车等待桩”到“桩匹配车”转变。

A.新能源汽车、加油站、加气站B.充换电站、加油站、城市电网C.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油站D.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城市电网【答案】:D4.财政部消息,2018年至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567亿元,年均()。

A.增长6.15%B.增长6.4%1/ 15C.增长5.4%D.增长6.2%【答案】:B5.2024年2月25日,福建海警组织舰艇编队在金门附近海域开展执法巡查。

下列哪项不属于巡查期间,海警舰艇采取的措施?A.识别查证B.警戒护渔C.喊话警告D.独立航行【答案】:D6.《红楼梦》中海棠诗社倡导人是()。

A.薛宝钗B.探春C.林黛玉D.迎春【答案】:B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D.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答案】:D8.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聚焦主旨化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聚焦主旨化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理解聚焦主旨化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考试大纲在题型命制上仍然沿用以往的叫法,其中包括阅读理解、逻辑填空和语句表达这三大部分。

虽然题型依旧沿用以往的叫法,但是研究发现近几年公考题目的难度越来越大,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的命题也出现了复杂化的趋势,这种复杂化主要表现在各部分的命题都出现了“主旨化”趋势。

“主旨化”指在片段阅读部分绝大多数文段都能看到主旨句或找寻文段重点信息题的影子,因此在解答时找出文段的主旨句或者重点信息无疑成了解题关键。

片段阅读通常是20道题,我们习惯上把片段阅读分为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态度观点题、细节理解题、语句理解题、标题填入题和代词指代题。

我们拿细节理解题来举例,有的同学在看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这样的题干时,首先反应出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然后想起做题方法就是将四个选项拿回原文进行一一对比、排除,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如果还是沿用这样的方法来解2013年的考题,那么恐怕会“得不偿失”,因为这样解题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还不能保证正确率。

【例】周庄旅游收入已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

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

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

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赠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

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B.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C.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D.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解析】这是一道细节理解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文段主旨。

根据文中的信息,我们可知周庄旅游收入非常高,原因就在于以陈逸飞的画作为一个契机将周庄介绍给中国和世界,因此正确答案为A,体现了文化传播能够推动城镇发展的重要作用。

可以发现A项就是对文段含义的概括总结,属于“主旨化”的细节理解题。

2024行测测试题(附答案)

2024行测测试题(附答案)

2024行测测试题(附答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2024年3月6日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全国首个电动汽车智慧充换电示范区日前在()建成。

A.江苏B.安徽C.湖南D.浙江【答案】:A2.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完成2577家网站和App、超过()台国产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的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A.1.4亿B.1.29亿C.1.25亿D.1.16亿【答案】:A3.粤港澳大湾区的齿菌新物种——(),生长于壳斗科植物和马尾松混合的树林中。

A.红笼头菌B.红星头菌C.小果齿菌D.红佛手菌【答案】:C4.国家版权局消息,2023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总量达8923901件,同比()。

A.增长30.46%B.增长40.46%C.增长42.6%D.增长35.46%【答案】:B1/ 155.截至2024年3月18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以来,累计调水突破()立方米,提升了沿线大中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空间。

A.600亿B.400亿C.500亿D.700亿【答案】:D6.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是()。

A.保密文件B.机密文件C.秘密文件D.绝密文件【答案】:B7.关于抗日战争中某次会战有如下两点描述:①这是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的战役之一;②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据此分析此次战役是()。

A.百团大战B.长沙会战C.淞沪会战D.徐州会战【答案】:C8.“长江后浪推前浪”体现的哲理是: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只有通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答案】:A9.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抢劫罪的法定加重情形,应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A.丙抢劫银行的运钞车,共劫得50万元B.甲到白某家盗窃,被白某发现,白某将甲一直追出户外。

社区考试行测备考“假如……总是真心话

社区考试行测备考“假如……总是真心话

社区考试行测备考“假如……总是真心话主旨观点题作为行测考试中的高频考点,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文段时,又该怎样快速把握主旨大意呢?今天中公教育便以一类特殊的关键词——假设词,来给大家总结一下:【例】电子产品变得简单,才会有更多的人去使用,如果总是高屋建瓴地去谈市场战略,却忽略了产品上用户体验的细节,那这些战略最终会变成空中楼阁。

但是,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产品的改进上符合了用户本能的需要,那么这种改善如果持续下去,如果能放大,它就能变成一种巨大的颠覆力量。

类似的词还有什么呢?比如倘使、假设、要是能、若……看到这些假设词,我们就可以在后文找寻重点内容了,接下来我们来看几个例题:【例题1】外科手术和放、化疗对癌症治疗的效果可以肯定,但不满意。

由于存在对自身的损伤,加剧了正不胜邪的矛盾,给癌细胞复活繁殖以可乘之机,一旦复活,卷土重来,而自身正气削弱殆尽,无力抵挡,导致复发率高,存活率低的结果。

若能与中医在理、法、方、药实际内涵上切实融合,杜绝形式上的凑合,定能弥补这种不满意,使正不胜邪转化为邪不胜正,则可望获得圆满结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例题2】一个重公德、讲卫生有礼貌的文明社会或文明城市,并不是靠“五讲四美”的群众运动或制定诸如吐痰罚款等措施所能建立起来的。

倘使每个公民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认为讲公德和自己的利益休戚相关,倘使没有这种公民意识的自觉,那么,无论依靠多么严厉的强制手段,也是无济于事的。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建设文明社会不能靠强制手段B.公民意识对建设文明社会至关重要C.公德与私利对于建设文明社会同等重要D.参与公共事务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途径【答案】B【中公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仅靠一些制度措施是建立不了一个文明城市,紧接着文段最后用两个假设条件的内容--“公民没有发自内心的需要”、“没有公民意识”,仅靠手段是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文段强调“公民的意识”对文明社会建设必不可少,因此体现此话题的只有B选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如果”暗示我,主旨无处躲主旨观点题目是行测考试中出现数量比较多的一种题型,并且题干内容长,主观性强,对于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都具有很高的要求。

但是对于现在我们大多数考生来讲,阅读能力都是我们的短板,甚至出现不想读题,读不进去等阅读问题,造成主旨观点题目的正确率一直无法提高。

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讲解。

如果想做对主旨观点题目,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所谓的主旨观点。

主旨观点不是我们的读后感,而是通过阅读和思考题目的文段,我们要体会作者通过这段话最想告诉我们什么内容,他想通过这段话让我们知道什么。

所以有些词语,在冥冥之中就已经暗示着主旨句所在的位置,我们大家经常关注的词语比如:总之、因此、但是、所以、应该等等,这些其实都有提示作用,也是我们比较了解的,但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我们可能平时不太在意的词语,它们也对主旨内容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那就是假设句的标志词“如果”。

对于条件句的标志词“只有”我们都不难理解它强调的是必要性,但是对于“如果”这种假设,很多考生不太容易理解。

比如,“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可持续发展,未来经济和生态的发展都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度”这句话,是在假设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话,会带来的积极意义,主要意图是想让我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即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

所以“如果”二字后面的是主旨内容。

再比如“如果我们不能坚持可持续发展,不仅经济发展会遇到瓶颈,大自然也会对我们进行惩罚”这句话,是在假设如果我们不做某事,会带来的危害,所以意在强调的是我们为了避免这样的危害,应该做此时,即坚持可持续发展。


以“如果”二字后面的内容的反面是主旨内容。

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发现,出现“如果”二字,也可能暗示我们后面是主旨内容,但是我们要区分后面的内容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果是“积极”的,那主旨内容就是“如果”后面的内容,如果是“消极”的,主旨内容就是“如果”后面的内容的相反面。

【例1】爱、敬畏、献身精神、同情心、辨别善恶的能力以及将理想付诸行动的执行力,这些素质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

过去,孩子们是从他们所处的文化中、生活的内容里接受了这些品质。

现在我们却目睹了所有这些品质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崩溃。

如果不想让孩子们失去培养这些人类宝贵品质的机会,就必须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

A.教育对培养品格的重要性
B.人类品质的崩溃对孩子的影响
C.孩子们是如何学会人类品质的
D.人类的诸多品质已渐渐本崩溃
【中公解析】这道题目文段第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些素质反映了人的品格,随后说明孩子们在文化生活里接受了这些品质。

第三句话通过转折点出这些品质在大部分地方崩溃,引出问题。

最后一句点明主旨,告诉我们要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来避免危害,即要靠教育去培养孩子们的品格,正确答案为A。

我们可以发现最后一句中有“如果”一词,提示我们后面应为重点内容,而“不想让孩子失去培养这些人类宝贵品质的机会”属于我们想达到的效果,做法是“必须”一词后面的内容,即靠教育去培养孩子们的品格,所以选择A项。

【例2】任何技术的价值观,说到底还是人的价值观。

技术中立不代表对技术的使用时无害的,失去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就会有碰触底线的危险。

一方面,
对于商业组织来说,即使有抱有保护个人数据的使命感,然而一旦出现商业利益的冲突,仅靠自律是否足够?另一方面,政府组织也会在各类公共服务中采集大量个人数据,这部分个人数据的敏感程度往往较高,如果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监管体系严防其被滥用、盗用,那么也将使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暴露在较大风险之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商业组织的自律有助于保护个人数据
B.人的价值观决定了技术使用的利弊
C.技术中立给个人数据带来风险
D.个人数据的收集需要监督
【中公解析】D。

文段前两句指出技术虽然中立,但对其不恰当使用仍可能造成危害,所以应对其进行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后文分别从商业组织和政府两个角度说明,如果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监管体系,个人数据信息暴露的风险很大。

由此可知,“加强对个人数据信息收集等技术的监管”应是文段主旨。

选项中提到“监管”这一关键词的只有D。

故本题选D。

另,文段最后一句出现“如果”一词,后面内容为“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监管体系严防其被滥用、盗用”是消极内容,所以文段重点应该在于提醒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所以同意转述,选择D项。

相关推荐:行测备考|申论备考|公基备考|专业知识备考|面试备考|考试热点|考试题库
更多考试信息请查看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了解社区工作者考试时间、社区工作者考试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