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合集下载

急腹症诊断思路与方法

急腹症诊断思路与方法
汇报人:XXX
急腹症 是指腹腔内、盆腔和腹膜后组织和脏器发生急剧的病理变化, 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全身反应的一组临床综合 征。 急腹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危害大、病情重等特点 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患者进行有效诊断,则会对患者生命 造成威胁。
急腹症的病因 涵盖外科、内科及妇儿科疾病。常由腹腔内、腹腔外器官疾病 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从病理生理机制上看包括感染/炎症、机械梗阻(阻塞/扭转)、 穿孔/破裂/出血、血管病变、创伤等等, 最常见的是炎症和梗阻。
超声可用于急性阑尾炎、胆石症、急性胆囊炎、泌尿系结石、急性胰腺炎、腹腔内脓肿、 宫外孕、卵巢扭转等疾病的初步诊断。还有助于对腹主动脉瘤、动静脉瘘,动静脉血栓 形成或栓塞、血管畸形等的诊断,以及下腔静脉血管内容量的评估。
CT及MRI:虽然X线片及超声常作为首选检查,但当实质器官破裂出血、急性重症胆管炎、 重症胰腺炎、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或急需准确判断腹腔脏器病变的部位、范 围、程度时,应在病情允许下第一时间行腹部CT检查或结合使用MRI。
听诊:主要包括肠鸣音与腹部血管杂音,消化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往往可闻及肠鸣音活跃,一 旦出现肠鸣音消失,往往提示已经发生肠坏死或肠麻痹;中腹部的收缩期喷射性血管杂音常提示 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触诊:包括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各脏器触诊、液波震颤等,当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及反 跳痛三联征时提示炎症感染至壁层腹膜。外科急腹症的腹膜刺激症较内科急腹症明显,有扩大倾 向,患者腹痛拒按,当出现Murphy征阳性时常提示存在急性胆囊炎,当出现麦氏点压痛及反跳痛 常提示急性阑尾炎。
一般来说,腹痛部位与病变脏器的位置是一致的。
(4)腹痛的性质和程度
疼痛性质往往代表病变性质。
绞痛即痉挛痛,其特点是起病急骤,初起疼痛剧烈,呈阵发性,中间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 一般是腔道阻塞后痉挛收缩的结果,它可以反映出梗阻的性质和程度。如果开始为绞痛, 后来转成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多为在梗阻的基础上出现了血运的障碍。

8.超声治疗腹腔、腹膜后及盆腔实体肿瘤

8.超声治疗腹腔、腹膜后及盆腔实体肿瘤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问题
1、术后观察的注意事项? 2、术后的治疗方案主要有?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患者术后半月精神、食欲、睡眠恢复正常,大小便正 常,经复查增强CT示“右侧腹膜后肿瘤呈低密度影,增强 扫描无强化。”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后一月,患者在外食用海鲜后出现右下腹部间断 性隐痛,进食后加重明显。无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 正常。
HIFU前
HIFU后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问题
1、目前需要对该患者进行哪些体格检查? 2、考虑引起患者腹痛的原因主要有? 3、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最需要做的辅助检查是?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行腹部体格检查,腹部无隆起,无肠型及蠕动波,腹 肌稍紧张,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肝浊音界正常,移动 性浊音阴性,肠鸣音较弱。
《临床超声治疗学》
超声治疗腹腔、腹膜后及盆腔实体肿瘤 案例式教学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内容
◆掌握治疗前准备; ◆掌握治疗后处理; ◆熟悉疗效随访; ◆熟悉病理及临床表现; ◆了解治疗步骤; ◆了解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病例一
周某,女,43岁,因“右侧腰背部酸痛3天,腹胀伴纳差1天” 于2007年11月17日就诊湖北省某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右季肋区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肾区有 叩击痛,肠鸣音弱。行超声检查提示“肝肾间隙肿块,约 15*12*7cm大小”。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问题
1、患者术前需作哪些特殊准备? 2、术前风险评估需要给家属沟通的主要方面有?

腹部超声诊断简介可修改文字

腹部超声诊断简介可修改文字
脾炎症性病变:脾脓肿、脾结核。 脾外伤: 脾血肿、脾破裂。 脾血管疾病: 脾动脉瘤、脾梗塞、脾静脉阻塞
综合征等。
胰腺疾病
超声诊疗胰体癌旳精确性与CT相近,对胰头癌和 胰尾癌则不如CT。CT显示胰腺癌对周围器官和血 管旳侵犯、压迫以及肝脏和淋巴结等转移优于超 声,但超声显示胆管扩张较CT简便、有效。
超声诊疗仪主要由换能器(探头)和主机两部分构成。 超声波旳发生与接受均由换能器来完毕。当进行超 声检验时,主机供给一定频率旳交流电讯号作用于 换能器,换能器中压电晶体发生震动产生超声波。
超声波在体内传播过程中,多种组织旳声学界面产 生不同旳反射波,其中部分可返回换能器,再由换 能器将声能转换成电能,并由主机接受
检验胸腔、腹腔、心包腔、睾丸鞘膜腔等腔隙积 液旳存在及鉴定积液量。
检测心血管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反应器官组织 旳血流灌注,其功能相当于“无创性血管造影”。
测定脏器功能,如观察心脏旳收缩舒张功能、胆 囊收缩功能、膀胱排尿功能等。
介入性超声诊疗和治疗。在超声波引导下进行细 针定位、穿刺、活检或引导导管置入引流、注药、 并进行多种介入性手术治疗等,这种措施是微创 或无创性旳。
检验简便且诊疗精确性较高,能够以便自如地取 得多种方位旳切面显像,对病灶能精拟定位、定 性,并能测量其大小。
报告迅速,能即刻取得成果。
可反复性强,能反复屡次地进行动态观察,对危 重病人可做床边检验。
可检测脏器旳生理功能,如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 血流量、胆囊收缩功能和卵泡发育。
与其他影像诊疗设备比较,检验费用相对较低。
原发性:如腹膜间皮瘤、肠系膜肿瘤等。 转移性:如腹膜转移癌、腹膜假粘液瘤等。 介入性超声旳应用: 超声引导腹腔脓肿穿刺抽脓 和置管引流、腹膜肿瘤穿刺细胞学和组织学活检。

腹膜及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

腹膜及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

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的分区: 上腹腔:
右侧:肝上间隙、肝下间隙、肝裸区 左侧:肝上前间隙、肝上后间隙、肝胃陷凹、脾肾陷凹、 脾外侧间隙、网膜囊 下腹腔: 右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左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盆腔: 男性:直肠膀胱陷凹 女性: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 腹膜后间隙: 双侧肾旁前间隙、双侧肾周间隙、双侧肾旁后间隙、中线 大血管区域、腹膜外间隙
定位: 1、腹膜后器官受压向前移位 2、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静脉 3、脾静脉、胰腺、升降结肠向前移位 4、有部分较大病变定位困难
脂肪肉瘤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硬化性脂肪 肉瘤)、粘液性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圆形细 胞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但多种亚型共存的混 合型多见。脂肪瘤样脂肪肉瘤基本为脂肪,表现为脂 肪密度/信号,内见少许纤维条索影,粘液性脂肪肉瘤 为脂肪及液体混合密度/信号,多形性脂肪肉瘤、圆形 细胞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含脂肪少或不含脂肪, 与其他腹膜后恶性肿瘤影像鉴别困难。
检查方法: 腹膜:CT为主,平扫及增强扫描,阅片时务必调窗;MR。
检查方法: 腹膜后:CT、MR各有所长及不足,平扫及增强扫描。
腹膜及腹膜腔
正常表现:大部分腹膜结构不可见。
腹膜占位性病变: 1、转移瘤 2、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3、腹膜假性黏液瘤 4、腹膜间皮瘤 5、肠系膜肿瘤 ……
腹膜后淋巴瘤
可同时累及腹膜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密度/信号均匀, 轻度均匀强化,较少融合,少部分可见坏死区,包绕血管而 不侵犯,“三明治”征,广泛累及上下腹部 。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密度不均匀,环形强化,主要累及上腹部,可 相互融合成“多房状”。
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原发病史,强化较明显,不均匀或环形 强化。

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临床对比分析

经腹膜后与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侧位肾上腺手术临床对比分析

S u r g e r yCl i n i c a l Co mp a r a t i v e
F A N GJ i e— q u n , HU A NGJ i a n— s h e n g, X I A OK e 一 , 皤( D e p a r t m e n t o fU r o l o g y , e P e o p l e S H o s —

时间为 5 8 m i n ; 出血量为 1 5— 9 5 I n l , 平 均出血量为 3 1 m l ; 术后患者的住 院时 间在 3 - 6 d ; 有2 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患者经腹膜
1 5 d ; 有4 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结论 : 腹腔镜下 肾上腺手术需要根据患者 的实 际情 况选择合适 的方法 , 腹 腔入路合适肿瘤 较
t i mR s w i t h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r 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s u r g e பைடு நூலகம் y t r e a t me n t t i me wa s 4 5—1 8 5 mi n, me a n o p e r a t i v e t i me w a s 7 1 mi n; b l o o d l o s s
[ 关键词] 经腹膜后 ; 经腹腔入路 ; 腹 腔镜 ; 肾上腺手术
大、 肾蒂前 内方的患者 , 腹膜后适合其他一些患者。
An a l y s i s o f Ap p r o v i n g b y Re t r o p e r i t o n e a l 、 t h t h e La p a r o s c o p i c Ab d o mi n a l Ca v i t y i n t o t h e Ro a d S i d e Ad r e n a l

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出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对比

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出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对比

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出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发表时间:2017-05-17T15:17:34.83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5期作者:黄其伟[导读] 探究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出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人民医院 415700【摘要】目的:探究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出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54例,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7例,参照组施行经腹腔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出术,研究组施行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出术。

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对比P>0.05。

但在并发症方面有所差异,对比P<0.05。

结论: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出术均可治疗输尿管结石,两种方式无明显差异,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输尿管结石是泌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壮年的发病率较高[1]。

输尿管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绞痛和血尿[2],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常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和输尿管镜取石,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工作中越来越成熟,腹腔镜下输尿管结石取石术已经在泌尿外科普遍使用,主要的治疗入路就是经腹腔和经腹膜后。

为了探究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结石取出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选取我院54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分析,现将详细研究资料总结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1.1一般研究资料: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54例,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标准。

分组前均剔除和研究无关的干扰。

知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7例,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龄在25-64岁,平均年龄为(34.23±4.12)岁;病程在2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28±1.56)年;结石直径在10-34mm,平均直径为(12.45±4.26)mm。

上腹部腹膜后及腹腔肿物影像定位难点

上腹部腹膜后及腹腔肿物影像定位难点
笼 ” 生 长 , 过 肝裸 区延 伸 到 腹膜 后 者 亦 不 少 见 。 器 的关 系 是粘 连 还是 推压 移 位 , 而准 确 地 鉴 别 肿 式 通 从 如视 频 中第 3个 病例 , 肿物 位 于下 腔静 脉 后方 , 将 物 的来 源 。腹膜 后肿 物 的 C 并 T表 现 多 伴邻 近 器 官 受 下腔 静脉 向前 推移 、 高 , 部 受 压 变 窄 , 而 定 位 压 移位 , 声可 以动 态观察 是 否存在 矛盾 运动 。 抬 局 从 超 来源 于 肾 上 腺 肿 物 。从 这 个 病 例 分 析 误 诊 原 因 : 超声对右 侧腹 膜后 肿 物误诊 的原 因主 要 是 : ( ) 国 患者 腹 内脂 肪 较 少 , 受 压 肾周 脂 肪 间 隙 1我 稍 () 1 过度 注意 下 腔 静 脉 前 移 抬 高 。 ( 超 声 扫 描 视 2) 不容 易显示 。 ( ) 2 当肝肿 物 呈 “ 挂灯 笼 ” 向下 生 长 野局 限 , 能 包 括 大 肿 物 的全 貌 及 确 切 解 剖 关 系 。 式 不 时, 肿瘤 与肝 脏相 连 的层面少 , 成肿 物 与肝 之 问有 造 () 3 与操作 者对 疾 病 的认 识 和 对解 剖 的熟 悉尤 其是 脂 肪 问隙 的假 象 。 ( ) 物 通 过肝 裸 区延 伸 到腹 膜 3肿 右上 腹 的特殊 解剖 区域 有密 切关 系 。 后将 下腔 静脉 抬高 , 过分 注意 下腔 静脉 前移 。 要注 意 的是 : 1 肝 后 部 的肿 物 可通 过 肝 裸 区 () 肾上腺 肿 物压 入 肝 内形 成 弧 度 大 而 深 的压 迹 , 伸人 到 肾周 间 隙 , 似 腹 膜 后 肿 物 。 ( ) 肝 肿 物 拟 2当 而肝本 身肿 物 形成 的弧 度 较 小 而 浅 , 样 的影 像 在 这 “ 挂灯笼 ” 向下 生 长 时 , 式 肿瘤 与 肝 脏 相 连 的层 面很 C T扫 描时 能直 观的显 示 。I 医师 在 阅读 C 临床 T片 时 少, 易造 成 有 脂 肪 间 隙 的 假 象 。 ( ) 膜 后 的 肿 物 3腹 要 全 面 , 别应 该 注意 肿 瘤 与 非 瘤 肝 实 质 问 的 移 行 特 与肝 脏 贴邻 时可 压人肝 脏 , 由于肝脏 质 软 , 压 与 自 外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

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超声检查的探讨*导读:在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诊断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无放射性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比较经济实用的显像方法。

……在淋巴结影像学检查中,超声诊断技术已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无放射性辐射、无需对比剂且比较经济实用的显像方法。

胆道感染、肝炎常引起肝十二指肠韧带处淋巴结肿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表现系膜上淋巴结肿大,阑尾炎引起回结肠淋巴结肿大,由于其固有的淋巴分布,超声可在相应的位置查寻,以上各病所致的淋巴结肿大特点:淋巴结数量少,体积小,无明显膨胀感,多呈卵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内部回声尚均匀,淋巴结门部髓质增宽,皮质变薄,中央见髓质的线条状强回声,其周围组织结构清晰,间质回声无增多, CDF I示血供不明显。

转移性及恶性淋巴瘤的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的声像图与癌细胞浸润生物学行为相关性:肝癌、胃癌、恶性淋巴瘤等淋巴结特点:较早时期的转移淋巴结数量较少、体积小,也无明显膨胀感,与炎性淋巴结在图像上很难说出与炎性淋巴结的明显区别点。

转移性继续增大的淋巴结特点:体积增大饱满,回声增强,呈非对称性,宽径增大更明显,这与淋巴结受癌细胞浸润其结构改变有关; 淋巴结边缘分界清晰不规则,包膜增厚不完整,这与肿大淋巴结同周围组织的阻抗差增大有关,淋巴结向周围组织浸润有关; 淋巴结门部髓质变窄呈细线状或消失,皮质非均匀增宽,癌组织浸润门部导致淋巴结门被破坏变形消失。

淋巴结周围的间质组织明显增多, CDF I 示间质内血供丰富,这与淋巴结增大相应的营养供给有关。

腹腔及腹膜后恶性肿大淋巴结生长部位与原发灶及转移途径的相关性:胰腺、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大多来源于上腹部脏器,如胃、食道、肝、胰腺、胆囊内的原发癌灶; 髂血管附近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大多来源于下腹部,如前列腺、子宫附件的原发灶。

本组这种病例很少,所以在此不做详细分析。

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在临床上的指导意义:(1) 在肝门区,右侧腹、脐周、右下腹发现淋巴结肿大,数量不多,体积不大,结合病史,一般可追踪随访,可指导临床医生免去不必要的损伤性检查; (2) 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患者该做仔细检查,查找原发病灶的来源、性质、部位; (3) 已知原发灶,可了解是否有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临床上最有用的观察肿瘤转移的指标; (4) 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证据; (5) 决定治疗方案:让临床医生了解腹腔及腹膜后的情况,给医生提供决定选择手术、化疗、放疗的依据; (6) 定期复查,判定原发疾病的转归及预后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膜转移性肿瘤
肝癌腹膜种植 T为肝右叶肝 癌,箭头指腹 膜种植结节, 同时合并肝硬 化、腹水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卵巢癌)大网膜转移(网膜饼)
卵巢癌大网膜受侵前 腹壁与结肠间大片软 组织影(饼状)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膜后间隙
• 腹膜后间隙:较广泛,位于后腹壁壁层腹膜后与
腹横筋膜间解剖间隙总称。分为肾旁前、后及肾 周间隙。
等 • 3.由腹膜及其系膜,韧带包绕及分隔成若干间隙,隐窝,
陷凹等,形成类“房中房”样模与腹膜后诊疗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膜腔韧带
1.镰状韧带: •肝前方,呈矢状走行,左与肝左三角韧带相延续,右与冠状 韧带上层移行,是左内、外叶及肝上左右间隙分界线。
2.冠状韧带、肝右三角韧带、肝肾韧带: •冠状韧带分上下两层,两层向外侧融合为肝右三角韧带,腹 膜在冠状韧带下层外份,向下内反皱形成肝肾韧带(连接肝 脏脏面-右肾上极及前面)。 •冠状韧带上层及肝右三角韧带前上为右肝上间隙、下层下为 右肝下间隙、其间为肝脏裸区(腹水不能达)。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膜后间隙解剖
• 肾周三层被膜:纤维囊、脂肪囊及肾筋膜。肾筋膜:12mm,局限或均匀大于2-3mm,则为异常。
• 急性重症胰腺炎渗液是腹膜后间隙的指示剂。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 肾旁前间隙:为后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的区域。在胰腺平面 两侧肾旁前间隙相通。肾前筋膜在肾上腺上方与肾后筋膜融 合后向上与膈肌筋膜融合,向下于髂平面与肾周脂肪囊及肾 旁后间隙相通。
与左肝上后间隙
分隔开,图中LR
为网膜囊下隐窝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盆腔积液
——子宫直肠窝积液

DP示子宫
直肠窝。
积液使直
肠略向右 后移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盆腔积液 ——直肠旁隐窝积液
子宫直肠窝积 液伸延至直肠 旁隐窝(↑), 它包绕直肠在 180度以上。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9.腹腔积气: 胃肠穿孔、腹部术后残气、术后感染、输卵管通气术后。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腔间隙疾病(二、炎症)
• 10.腹膜腔炎症及脓肿: • CT表现腹膜增厚(充血、水肿),腹腔积气及渗液。
– A、弥漫性腹膜炎:广泛腹膜增厚,胃肠外壁增厚、粘连,肠 郁张(扩张、积气)。
– B、局限性腹膜炎。 – C、腹腔脓肿:圆形肿块,有厚壁,密度不均,中央为低密度,
有积气者可确诊。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 3. 肝左三角韧带及肝胃韧带: • 肝左三角韧带较长,分界左肝上前、上后间隙;肝胃韧
带即小网膜(连接左肝上三角韧带后层、膈-胃小弯), 形成小网膜囊壁分隔大腹腔形成“房中房”。 • 4. 胃脾韧带及脾肾韧带: • 分别从胃大弯和左肾前外侧缘向外连接脾蒂。 • 胃脾韧带前为胃脾隐窝,后为脾肾隐窝。
• 11.肠系膜及网膜炎症: • 主要见于急性胰腺炎及后位阑尾炎穿孔延及:CT表现为
肠系膜及网膜增厚呈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腔脓肿
右肝下间隙脓肿 急性胆囊炎胆囊穿
孔致右肝脓肿(A )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腔脓肿
左肝上前间隙脓 肿溃入前腹壁
(↑)示左肝上前 间隙局限脓肿。 同时显示腹前壁 有另一脓肿(∧)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右肝上间隙积液
积液位于右肝上 间隙内,即: 镰状韧带右侧, 肝冠状韧带上 层上方。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右肝下间隙积液

箭头指示肝
肾韧带,它
使积液居
于其后方,
即右肝下
间隙后份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左肝上前间隙积液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小网膜囊积液

箭头示胃肝韧带
(小网膜),它
包绕网膜囊小陷
窝(UR)将后者
腹腔间隙疾病(一、积液)
• 8.间隙及隐窝积液或脓肿:

A、右肝上间隙(右膈下间隙)积液

B、右肝下间隙积液

C、左肝上前间隙积液

D、小网膜囊积液

E、结肠下间隙积液

F、子宫直肠陷凹积液

G、直肠旁隐窝积液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腔大量及胸腔少量积液
右肝上间隙、 左肝上前间隙、 左肝下间隙积液 双侧胸腔积液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小网膜囊结构(矢状位)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5.胃结肠韧带、横结肠系膜、大网膜: •大网膜四层腹膜。 •6.小肠系膜: •从左上向右下斜行其左、右分别为左、右结肠下间隙,左结 肠下间隙向盆腔开放。升、降结肠及其系膜外侧为结肠旁沟。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腔间隙解剖 7. 腹膜腔及盆腔:腹腔积液是腹腔间隙的指示剂 • A、上腹腔
– 右侧:肝上间隙 、 肝下间隙(与肝脏前侧可相通) – 左侧:肝上前间隙、肝上后间隙、胃肝隐窝、胃脾隐窝、脾肾
隐窝、网膜囊
• B、下腹腔
– 右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 左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 C、盆腔:膀胱直肠隐窝(女性为膀胱子宫隐窝及子宫直 肠隐窝)、膀胱旁隐窝、直肠周围隐窝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膜肿瘤
• A、腹膜壁、脏层肿瘤表现为壁层腹膜或内脏表面结节状 软组织影,可多发,多见于间皮瘤及转移性肿瘤,多合并 腹水,恶性者常合并血性腹水。
• B、系膜、韧带及网膜肿瘤:实性、囊性及小结节性。 • 腹膜肿瘤扩展方式:沿腹膜扩散、种植。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膜肿瘤
横结肠系膜肿瘤 M为何杰金氏病横结 肠系膜肿块
• 肾旁后间隙:肾后筋膜与腹横筋膜之间。其内为脂肪组织, 无脏器。通过腹前相通。
• 肾周间隙:肾、肾上腺及肾周脂肪囊。下端向盆腔开通。两 侧在下腰份,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前相通 。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急性胰腺 炎肾旁前 间隙积液
急性胰腺炎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急性胰腺炎
• 肾周间隙为未 受累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 肾筋膜
腹腔及腹膜后CT诊断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膜腔CT检查注意事项
• 1.为显示腹膜肿瘤及炎症宜作增强扫描。 • 2.为显示系膜及韧带需选择适当窗技术。 • 3.扫描范围应包括部分下胸腔,以便区分胸腹水。 • 4.扫描前半小时服造影剂1000ml。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腹腔解剖
• 1.腹腔由腹膜包围而成。 • 2.腹膜分壁层,脏层及反褶于壁脏层之间的系膜,韧带
腹膜后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急性胰腺炎
• 肠系膜根部 受累
腹腔与腹膜后诊疗
两侧肾周间隙相通
阿米巴肝脓肿 病例溃入肾周 间隙然后于较 低平面见左侧 肾周也受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