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腹膜后
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 ]肖海 , 2 张荣 良, 金祥 , . 林 等 电视胸 腔镜 手术治疗导管 未闭. 中华外
科杂志 ,96,4 2 :2 19 3 ( )8
[ ]崔会丽 , 3 张维 , 贾红. 胸腔镜下心脏手 术围术期患者 的护 理. 电视
护理研 究 ,0 3 1 ( )9 0 20 ,7 8 :5 ( 收稿 日期 :0 6 1- 2 20— 12 ) ( 本文编辑 : 张楠 )
临床 资 料
1 .心理护理 。术前针对患者产生的多种复杂心态 , 采取
1 一般资料 。本 组 10例 , 4 , 6 例 , . 1 男 9例 女 1 年龄 1 6— 6 7岁 , 平均年龄 5 6岁。肿瘤大小 08—5 m, . . c 肿瘤位 于左 肾 5 上腺 6 , 于右 肾上腺 4 例 。 3例 位 7 术前诊断原发性醛 固酮增 多
质功能不足 5例 , 表现为心慌 、 头痛及 呕吐等症状 , 给予氢化 可的松 10m 0 g加入 5 %葡萄糖 5 0m 中静脉滴 注 ,0mi 0 l 5 n后
等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及范围内腹腔镜手术能提供一个更清 晰、 更直接的手术视野 , 使传统开放手术 中显露 困难或创伤较
大的手术 , 肾上腺 , 如 能在腹 腔镜手术时得到充分 显露 , 减少 手术创伤 , 越发显 出腹腔镜的独特优势。 因此腹腔镜 肾上腺手 术 已逐步成为标 准术式 … 。我科 2 0 04年 5月 一 0 5年 7月 20 对 10 例行腹膜后 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的患者 ,实施 全 1
症 6 例, 5 皮质 醇症 3 4例 , 无功能腺瘤 1 例 。 1
2 手术方法。 . 气管插管全麻后 , 患者取健侧卧位 , 腰部垫 高 。于腋 中线髂棘上 2c A点 ) 开皮肤约 2c 用血管钝 m( 切 m,
腹膜后间隙教学

02
腹膜后间隙的疾病
腹膜后间隙肿瘤
总结词
腹膜后间隙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是由于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 因素引起的。
详细描述
腹膜后间隙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区域内的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而恶性肿瘤则可能迅速扩散并危及生命。
腹膜后间隙感染
总结词
腹膜后间隙教学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CONTENTS
• 腹膜后间隙概述 • 腹膜后间隙的疾病 •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腹膜后间隙手术 • 腹膜后间隙病例分析
01
腹膜后间隙概述
定义与位置
定义
腹膜后间隙是指位于腹膜壁层与 腹内筋膜之间的潜在间隙,是人 体解剖学中的重要结构。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其他腹膜后间隙疾病
总结词
除了上述几种疾病外,腹膜后间隙还可能发生其他多种疾病,如囊肿、脓肿等。
详细描述
除了肿瘤、感染和出血外,腹膜后间隙还可能发生囊肿、脓肿等其他疾病。这些 疾病通常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03
腹膜后间隙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通过腹部超声、CT或MRI 等影像学检查,观察腹膜 后间隙的结构和异常病变 ,为诊断提供依据。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尿液等实验室 检查,了解全身及腹膜后 间隙的炎症反应和代谢状 况。
临床诊断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 体征以及影像学和实验室 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做出临床诊断。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腹膜后间隙疾病的病因和病 理生理机制,选择适当的药物进 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镇
腹腔镜治疗腹膜后妊娠1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 年 Surg,July 2021,Vol. 21. No. 7
好的培训,熟练掌握腹膜后解剖,并准备在出现大出 血等并发症时改为开腹 手 术,必 要 时 多 学 科 协 同 手术。
参考文献
1 Martinez-Varea A, Hidalgo-Mora JJ, Paya V, et al. Retroperitoneal ectopic pregnancy after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Fertil Steril,2011 , 95 (7) :2433 . e1 - e3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 年 7 月第 21 卷第 7 期 Chin J Min Inv Surg,July 2021,Vol. 21. No. 7
·671·
图 1 术前腹部 CT A. 腹膜后混杂密度影,其下方压迫之下腔静脉上端显示欠清;B. 右肾周筋膜增 厚、模糊;C. 双侧髂总静脉增宽 图 2 术前 超 声 A. 腹 腔 妊 娠 囊,其 内 可 见 卵 黄 囊;B. 子 宫 内 膜 增 厚伴宫腔积液 图 3 腹腔镜所见 A. 右输卵管缺如,右卵巢正常,右侧阔韧带后叶及卵巢悬韧带 ( 无损伤钳处) 外侧之腹膜可见大片蓝染( ROV - 右侧卵巢,U - 子宫) ;B. 腹膜后血肿;C. 血 肿 破 裂 后,其内可见绒毛组织 图 4 术后病理:( 腹膜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表面) 见绒毛组织( HE 染色 × 100)
声区 52 mm × 65 mm × 38 mm,其 内 见 妊 娠 囊 样 结 构,可见卵黄囊;子宫内膜厚 22 mm,其内见不规则 液性暗区 31 mm × 18 mm;双附件无包块,盆腔无积 液。 结合 右 侧 腰 腹 痛 病 史、 右 肾 叩 击 痛 体 征、 血 hCG、CT 及彩超结果,高度怀疑“ 腹膜后妊娠” ,全麻 下行腹腔镜探查术。 术中见:子宫大小及外观正常; 左卵巢正常,左输 卵 管 表 面 略 迂 曲、 水 肿; 右 输 卵 管 缺如,右卵巢正常;右侧阔韧带后叶及卵巢悬韧带外 侧之腹膜可见大片蓝染,盆腔未见明显血块及游离 血;十二指肠下方大网膜上可见新鲜血液,部分呈凝 血块样;暴露十二指肠下方之后腹膜,见腹膜后直径 4 ~ 5 cm 囊性物,表面腹膜完整,其向外向下之后腹 膜明显蓝染;打开囊性物表面腹膜,见囊性物左下侧 紧贴于肠系膜下动脉,下方紧贴腹主动脉及下腔静 脉表面。 根据探查结果,“ 腹膜后妊娠” 诊断明确, 行腹腔镜下腹膜后妊娠物切除术,病灶于分离过程 中破裂,内见绒毛组织( 图 3)。 全面清除局部暗血 块及妊娠物,常规止血、关腹。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 2 h。 术后病理:(腹膜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表面) 见绒 毛 组 织 ( 图 4 ) 。 血 β-hCG 术 后 第 1 天 5095 mIU / ml,术后第 8 天 213 mIU / ml,术后第 37 天降至 正常。 术后 40 天月经来潮,月经正常。
后腹腔镜下腹膜后神经鞘瘤切除术4例报告

本组 4例 ,均 获 得 成 功 ,肿 瘤 直 径 4 6 . . ~8 3 c 平 均 5 9c 手术 时 间 7 ~ 1 0mi, 均 1 0 m, . m; 5 5 n 平 2 mi;出血量 3 - 1 0m , 均 5 。术 中血 压 无 n 0 0 l平 5ml
全麻 后 , 侧 卧位 , 健 升高 腰桥 , 常规 消毒铺 巾, 取 患侧 腋 后 线 1 2肋 下 1c 切 口, 约 2 c 切 开皮 m 长 m, 肤、 皮下组 织 , 管 钳 钝 性 分 离 肌 层及 腰 背 筋膜 , 血 手 指 向 内推 开腹 膜 , 露 肾周 间 隙, 显 置入 自制 气囊 , 注 入 空气 5 0ml 持 3 n 取 出气 囊 , 0 , 维 ~5mi, 分别 于 腋 前线肋 缘下 1c 和 腋 中 线髂 嵴 上 2c 穿 刺 , 入 m m 置
内蒙古医学杂志 InrMo g l dJ2 1 n e n oi Me 0 2年第 4 a 4卷第 5 期
63 0
及 四肢为 多 ,其次 为 胃、 纵隔 、 腹膜 后 。神 经鞘 瘤 占 所有 神经 鞘瘤 的 0 7 . %~2 7 占所 有 腹膜 后 肿 . %u , J 瘤的 0 5 ~1 % 。神经 鞘瘤通 常 无症 状 且生 长 .% 2 J 缓慢 , 多为 良性 ,少有 恶性 变 l 。发 生 于腹 膜 后 , 大 3 ] 尤 其 靠近 肾上 腺部 位者 ,易与 肾上 腺无 功 能性 肿 瘤 相 混淆 。 国内外 文 献 报 道 ,该病 多 见 于 2 ~5 0 0岁 成 年人 ,男 女发 病 接 近 。 临床 上 因 肿 瘤生 长 缓 慢 , 多 数患 者起 初 一般 无症 状 , 在体 检 时 无 意 发现 。 当 肿 瘤生 长到 一定 程度 压迫 神经 时 , 出现 腹痛 、 背 可 腰 痛及 下肢 放射 痛 或 酸 胀 麻 木感 , 沿 神 经 分 布 出现 并 触 电感 。肿 瘤 若 侵犯 临近 器官 出现 血 尿 、 骨痛 等 症 状 , 考虑 为 恶性 神经 鞘 瘤 。 则 对腹 膜后 神 经鞘 瘤 , 像检 查有 一定诊 断价 值 , 影 但 缺乏 特 异性 , 组 4例术 前影 像检查 未 明确诊 断 。 本 C T在肿 瘤较 小 时表 现 为 实 性 , 瘤体 较 大 时 , 发 当 常 生 黏液变 、囊 性 变 、 出血 或 坏 死 , 现 为 囊性 或 囊 表 实 性 。T k tr 等 J a aea 总结 日本 文献 报 道 的 1 3例 腹 3 膜后 神经 鞘 瘤 , 现 有 6 %可有 囊 性 变 。 C 还 可 发 6 T 以准 确判 断肿 瘤 大 小 、 位 及 有 无 周 围脏 器 和 重 要 部 血管 浸 润 等 。 本 组病 例 均 行 彩 超 及 C T检 查 , 囊 无 性变。 腹 膜后 神经 鞘 瘤 好 发 于脊 柱 两 侧 、 盆腔 骶 前 等 神经 组织 丰 富部 位 ,呈 圆形 、 圆形 或结 节 状 , 卵 边界 清 、 实 、 膜 完 整 ,可 将 神经 干 包绕 其 中 ,表 面呈 质 包 红褐 色 。肿 瘤 切 开 呈 鱼 肉状 , 白或 灰黄 色 , 透 灰 略 明, 可见 漩 涡状结 构 , 常伴 有黏 液变 、 囊性 变 、 死及 坏 出血 , 时囊 壁 可见 乳 头状 肿 瘤 组 织 。镜 下神 经鞘 有 瘤细 胞 呈 梭 形 , 集 , 胞 核 位 于 中 心 ,圆 或 短 棒 密 细 形 , 仁不 清 , 核 胞质 淡染 , 胞排 成栅栏 状或 旋涡 状 , 细 此型 称之 为 束状 型 ( tn A 型 ) 网状型 (A tn Ano i ; no i B 型 ) 织结 构疏 松 , 质含 水量 高, 组 基 细胞 多形 性 , 边界 不清, 为细 蜂 窝状红 染 基质 所 隔。两型 可并 存 , 也可 单 独 存 在 。瘤 体 较 小 时 以 A tn 型 多 见 ,常 为 no i A 实性 ; 瘤体较 大 时则 以 Ano i tn B型 为 主, 为 囊 性 。 多 肿 瘤有 包膜 ,容 易发 生黏 液变 或囊 变 。免 疫组 化 检 查 瘤组 织 S 一1 0 Vi ni 0 、 me t n可为 阳性 。 以往 , 神经 鞘瘤 以开放手 术切 除为 主 , 随 着腹 但 腔 镜技术 的成熟 ,后腹 腔镜 下腹 膜 后神 经 鞘瘤 切 除 手 术 已逐 渐开 展 。本组 经腹 膜后途 径腹 腔镜 下 成功 切 除神 经 鞘 瘤 4例 ,肿 瘤 直 径 4 6 . m, 均 . ~8 3c 平 5 9c . m。腹 膜后 途 径避 免 了对腹 腔脏 器 的接 触 ,从 而缩 短 了手术 时 间, 少 并发 症 的 发 生 。后 腹 腔 镜 减 手 术主 要并 发症 是 血管 或邻 近器 官的 损伤 。并发 症 的发生 与肿 瘤大 小 、 与周 围组 织粘连 程 度密切 相 关 。 其并 发症 的 发 生 率 为 0 ~1 . % 。H ny等 % 2 9 J e r 指 出 腹 膜 后 途 径 不 适 合 肿 瘤 直 径 > 5c 患 者 。 m R bn ti 【 指 出腹 膜后 途径 可 以通过 利 用 天 然 u is n等 7 e ] 的解剖平 面 来 弥补 空 间不足 的缺 陷, 腰大 肌 、 肾周 筋
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护理查房

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护理查房首先,在术后第一天的护理检查房中,护士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
首先要检查患者的手术部位,观察术后伤口是否干净、无渗液、红肿。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评估并给予必要的镇痛措施。
护士还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护士还应观察患者的排尿情况,尽量引导患者多喝水,促进尿液排出。
如果患者出现排尿困难或无法排尿的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评估处理。
另外,护士还要给予患者必要的护理措施,如术后护理,避免伤口感染等。
其次,在术后第二天的护理检查房中,护士需要继续观察患者的术后情况。
护士要主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根据医嘱给予适当的饮食,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护士还要关注患者的大便情况,是否有便秘或腹泻的情况发生。
此外,护士还要检查患者的伤口,观察是否有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护士还要继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包括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
护士还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最后,在出院前的护理检查房中,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保患者能够平稳出院。
护士要检查患者的伤口情况,确认伤口愈合良好、无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
护士还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是否能够自理、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护士还要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康复锻炼等。
护士还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用品,如伤口敷料、止痛药等,并向患者说明正确的使用方法。
总之,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护理检查房的重点是观察患者的伤口情况、疼痛程度、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护士还要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措施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出院。
腹膜及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影像诊断

腹膜腔及腹膜后间隙的分区: 上腹腔:
右侧:肝上间隙、肝下间隙、肝裸区 左侧:肝上前间隙、肝上后间隙、肝胃陷凹、脾肾陷凹、 脾外侧间隙、网膜囊 下腹腔: 右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左侧:结肠下间隙、结肠旁沟 盆腔: 男性:直肠膀胱陷凹 女性: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 腹膜后间隙: 双侧肾旁前间隙、双侧肾周间隙、双侧肾旁后间隙、中线 大血管区域、腹膜外间隙
定位: 1、腹膜后器官受压向前移位 2、包绕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肾静脉 3、脾静脉、胰腺、升降结肠向前移位 4、有部分较大病变定位困难
脂肪肉瘤
高分化型脂肪肉瘤(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硬化性脂肪 肉瘤)、粘液性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圆形细 胞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但多种亚型共存的混 合型多见。脂肪瘤样脂肪肉瘤基本为脂肪,表现为脂 肪密度/信号,内见少许纤维条索影,粘液性脂肪肉瘤 为脂肪及液体混合密度/信号,多形性脂肪肉瘤、圆形 细胞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含脂肪少或不含脂肪, 与其他腹膜后恶性肿瘤影像鉴别困难。
检查方法: 腹膜:CT为主,平扫及增强扫描,阅片时务必调窗;MR。
检查方法: 腹膜后:CT、MR各有所长及不足,平扫及增强扫描。
腹膜及腹膜腔
正常表现:大部分腹膜结构不可见。
腹膜占位性病变: 1、转移瘤 2、原发性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 3、腹膜假性黏液瘤 4、腹膜间皮瘤 5、肠系膜肿瘤 ……
腹膜后淋巴瘤
可同时累及腹膜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密度/信号均匀, 轻度均匀强化,较少融合,少部分可见坏死区,包绕血管而 不侵犯,“三明治”征,广泛累及上下腹部 。
鉴别诊断
淋巴结结核:密度不均匀,环形强化,主要累及上腹部,可 相互融合成“多房状”。
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原发病史,强化较明显,不均匀或环形 强化。
腹腔及腹膜后病变的CT诊断

病例一:男性,70岁,纳差、乏 力、皮肤发黄2年。
病例二 患者男性 75岁 进行 性排尿困难5年
腰大肌脓肿
急性腰大肌脓肿多继发于肾及肾周间隙感 染。慢性腰大肌脓肿,多来源于脊柱结核。
CT:1腰大肌肿胀,增宽,中心低密度 区。值水样密度 2肾周筋膜增厚,脂肪 间隙消失。3肿块边缘强强化。
腰大肌脓肿
低分化脂肪肉瘤 鉴别诊断 畸胎瘤 脂肪瘤
患者 女 38岁 上腹疼痛半年, 查体:左腹部包块
腹膜后纤维化(RPF)
腹膜后少见疾病,发病率约1/20万。retroperitoneal fibrosis,RPF 病因:①特发性:大多为原因不明非特异性炎症②继发性:可能与恶性肿瘤、
外伤和手术、药物、炎症、放射线治疗、腹主动脉瘤等因素有关。继发性以 恶性肿瘤最多见,多为转移瘤,如淋巴瘤、结肠癌、乳腺癌、腹膜后的肉瘤 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肿瘤局部产生的5一羟色胺及其他代谢产物有关。 病理:特发性通常只发生于肾门水平至髂动脉分叉的腹主动脉周围,常伴有 明显的主动脉粥样硬化。RPF病变累及输尿管可致其狭窄,进而引起肾盂、输 尿管积水为本病的特征。严重者可伸延至腹腔内的组织和器官,如肝脾被纤 维组织包裹旧;少数可穿越膈肌至纵隔,累及硬膜外腔者更为罕见。良恶性 纤维化从大体病理上无特征性,恶性斑块除上述病理表现外,可见散在恶性 细胞。 临床:患者可有非特异的腰骶部钝痛、下腹痛、全身疲乏不适、厌食、恶心、 呕吐和体重下降等。下腔静脉受累狭窄至一定程度科出现下肢及阴囊水肿或 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本病最易受压的器官是输尿管,约占75%。 CT表现:平扫 腹主动脉周围软组织肿块,部位为;双侧及前方。增强轻 度强化或不强化,延迟强化。
腹腔及腹膜后病变的 CT诊断
概述
解剖:腹膜腔分成肝上间隙、肝下间隙、 左膈胃底间隙、小网膜囊、结肠旁沟、膀 胱直肠窝等 腹膜后腔由前肾旁间隙、肾周 间隙、后肾旁间隙
腹膜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 东南大 学 医学院 附属 江 阴 医院 , 苏 江 阴 2 4 0 ) 江 14 0
[ 要 ] 目的 探 讨 腹 膜 后 腹 腔镜 下根 治性 肾切 除 术 的 围 手 术 期 护 理 。 方 法 选 择 肾 癌 患者 1 摘 2例 , 腹 腔 镜 行
下根 治性 肾切 除 术 。结 果 1 2例 均 获 得 成 功 , 术 时 间 9 手 0~15m n 平 均 10mn 术 中 出血 6 4 0m , 均 2 0 3 i, 1 i, O一 2 L 平 5
了 置管 的 成 功率 , 强 护 理 减 少 了 留 置 胃管 的 并 发 症 , 应 激 加 如
原 因 。 每 天 更 换 固 定 于 管 道 与 鼻 部 的胶 布 , 洁 鼻 部 的 皮 清
肤, 如有 必要 , 用 能 去 除 胶 布 痕 迹 的 试 剂 , 果 胶 布 下 的 皮 使 如
・
4l 7 0・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nert rdt nl h eeadWet nM dc e 0 1D c 2 ( 6 dr ra o t a dTa ioa C i s n s r e in 1 e , 0 3 ) o I g e i n e i 2
物 应 当每 日更 换 消 毒 。 13 3 鼻 部 的 护 理 .. 舒 适 度 的 改 变 是 患 者 自行 拔 管 的 主 要
容易通过咽喉部 , 置管过程 中能做到刺激性小 , 顺应性好并缩
短 了 时 间 , 不 影 响 食 管 闭 合 状 态 , 易 导 致 食 管 反 流 , 高 还 不 提
舒适度可使用保湿膏 。
2 结 果
[ ] 朱 安 琼 .长 期 留 置 胃管 病 人 护 理 方 法 的 探 讨 [ ] 3 J .四 川 医 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膜孔
左肝下后间隙 (网膜囊)
(小网膜和胃分) 左肝下前间隙
第6页/共53页
网膜囊 (小腹膜腔)
境界
网膜囊
上壁 肝尾状叶、膈下面的腹膜
下壁 大网膜2、3层愈着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2层
后壁 大网膜后2层、横结肠及其系膜、
覆盖胰、左肾和左肾上腺的腹膜
左界 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方 网膜孔
降结肠、 部分空肠、左肾下部
右髂区
腹下区
左髂区
盲肠、阑尾、回 回肠、膀胱(充盈)、子宫(妊娠)、 大部分乙状结肠、回
肠末端
左右输尿管、部分乙状结肠
肠
第4页/共53页
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
概念 脏、壁2层腹膜间的潜在腔隙 男性 密闭 女性 与外界相通 腹膜腔内有少量浆液 分区 以横结肠及其系膜分为
第9页/共53页
体腔-腹腔
结肠下区分部ຫໍສະໝຸດ 右结肠旁沟 (升结肠腰间隙)
左结肠旁沟 (降结肠腰间隙)
左肠系膜窦 (降结肠肠系膜间隙)
右肠系膜窦 (升结肠肠系膜间隙)
第10页/共53页
体腔-腹腔
结肠上、下区间的交通
体腔-腹腔
网 膜 囊 右肝上间隙 网 膜 孔 肝 肾 隐 窝 右结肠旁沟
左肠系膜窦 盆 腹 膜 腔 左结肠旁沟
第2页/共53页
腹腔 abdominal cavity
境界 顶为膈,下为骨盆界线。 分区 九分法
2条水平线 2条垂直线 左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左右外侧区和脐区 左右髂区和腹下区 组成 腹膜腔和腹膜后腔
第3页/共53页
体腔-腹腔
成人腹腔主要器官的投影
体腔-腹腔
右季肋区
腹上区
左季肋区
右半肝、部分胆 囊、部分右肾、 结肠右曲
结肠上区和结肠下区
第5页/共53页
体腔-腹腔
腹膜腔间隙
体腔-腹腔
结肠上区(膈下间隙)分部与交通
左 肝 上 间 隙 左肝上前间隙
肝 上 间 隙 (三角韧带分) (镰状韧带分)
左肝上后间隙
冠状韧带两层间肝裸区
(膈下腹膜外间隙)
)
(
结肝 肠为 上界 区
肝下间隙 (肝圆韧带分)
右肝上间隙
右肝下间隙 (肝肾隐窝)
大部切除手术时如何确定小弯、大弯及幽门的切口部位?
第1页/共53页
腹腔 Abdominal cavity
讨论
6. 胃癌病人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怎么会这样的? 7. 系膜三角在哪?小肠肠管切除术时肠系膜为什么要做扇形切除? 8. 阑尾炎病人检查时在什么位置出现压痛和反跳痛?手术时如何寻
找阑尾?阑尾末端常出现在哪些位置?化脓性阑尾炎出现膈下脓肿 和肝内脓肿原因一样吗? 9. 胰头癌的病人出现肠梗阻、阻塞性黄疸、腹水及下肢水肿的原因 是什么? 10. 腹膜后腔位于何处?可分为几层?各层的主要结构有什么?
体腔-腹腔
肝门和肝蒂
肝的脏面
左纵沟, 右纵沟 横 沟 肝门(第一肝门), 肝蒂
第二肝门 腔静脉沟上部,肝左、中、右 V. 出肝处
第三肝门 腔静脉沟下部,肝右后下V.和尾状叶V. 出肝处
第13页/共53页
体腔-腹腔 肝门
肝的淋巴和神经
体腔-腹腔
淋巴
后组→膈上LD和纵隔后LD
膈面 左组→胃右LD
升干→纵隔后LD
胆总管
第15页/共53页
胆 囊 gallbladder
位置 胆囊窝 邻接
上为肝; 下后方为十二指肠和横结肠; 右为结肠右曲左为幽门; 前为腹前壁 分部 底 、体 、 颈 、 管 胆囊动脉 起自肝右A, 位于胆囊三角,常有变异
第16页/共53页
体腔-腹腔
胆总管 common bile duct
十二指肠上段 位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切开探查引流术在该段进行。
第11页/共53页
结肠上区的结构
肝、胆囊、胰、脾、胃和十二指肠上部等
一、肝 liver
位置 邻接
上面(膈面) 隔膈邻右肋膈隐窝、右肺底、 心脏下面。后缘与食管相接触;
下面(脏面) 胆囊窝内容纳胆囊、下腔静脉穿 腔静脉沟,邻右肾上腺、右肾、 十二指肠上部、结肠右曲、胃小弯
肝的体表投影
第12页/共53页
左界 脾、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 右方 网膜孔
围成 上 肝尾状叶 下 十二指肠上部 前 肝十二指肠韧带 后 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可通过1-2横指,是网膜囊的唯一孔道
第8页/共53页
体腔-腹腔
肝十二指肠韧带
位置 肝十二指肠韧带为小网膜的游离右缘、 网膜孔的前界;
内容 肝固有A(左前)、 胆总管(右前)、 肝门V(前二者后方) 临床应用 外伤性肝破裂,在此行快速 暂时压迫止血; 探查胆总管结石
围成 上 肝尾状叶 下 十二指肠上部 前 肝十二指肠韧 后 下腔静脉表面的腹膜
可通过1-2横指,是网膜囊的唯一孔道
体腔-腹腔
第7页/共53页
网膜囊 (小腹膜腔)
境界
上壁 肝尾状叶、膈下面的腹膜 下壁 大网膜2、3层愈着部 前壁 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2层 后壁 大网膜后2层、横结肠及其系膜、
覆盖胰、左肾和左肾上腺的腹膜
左右半肝的部分、胆囊、胃幽 左半肝小部分、胃贲
门部、胃体、十二指肠、胰、 门、胃底、部分胃体、
两肾、肾上腺、胆总管、肝A、 胰尾、脾、结肠左曲
门V、腹主A、下腔V
部分、左肾
右外侧区
脐区
左外侧区
升结肠、部分回 肠、右肾下部
胃大弯、横结肠、大网膜、左 右输尿管、十二指肠小部分、 部分空回肠、腹主A、下腔V
腹腔 Abdominal cavity
讨论
1. 结肠上、下区各有哪些间隙?其交通情况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2. 肝破裂的病人如何暂时性急诊止血?说出理由 3. 说说胆囊手术时怎样找到胆囊动脉?胆总管有几段,切开探查术
在哪段做? 4. 胃后壁穿孔为什么容易误诊为阑尾炎? 5. 营养胃的动脉有哪些?静脉回流到哪儿?淋巴回流情况如何?胃
十二指肠后段 位十二指肠上部后面, 行于下腔静脉前方,肝门静脉右侧。 经网膜孔可探查此段结石。
胰腺段 胰头后方,胰头癌常压迫该段, 导致阻塞性黄疸。
壁内段 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 与胰管汇合为肝胰壶腹(Vater), 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体腔-腹腔
Oddi括约肌 胆总管括约肌,胰管 括约肌,肝胰壶腹括约肌
浅组
右组→主动脉前LD
深组 降干→肝LD
脏面→肝LD,部分→纵隔后LD
浅深组均可回流到纵隔后LD,肝脏病变可累及纵隔
神经 左右迷走N和腹腔神经丛→肝丛 右膈N—感觉N. 右肩放射性疼痛与此有关
第14页/共53页
二、肝外胆道
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
输胆管道包括
肝左、右管 肝总管 胆总管
体腔-腹腔
胆囊管
肝右管 肝左管 肝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