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变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变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一、结构特点1.外壳设计:变速器箱体一般采用铸造或冲压成型,外形通常为长方体或类似形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性,以承受来自传动系统的力和冲击;2.强固连接:变速器箱体与发动机和车辆底盘连接,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安全性,以防止漏油和传动失效;3.内部空间布局:变速器箱体内部布置着齿轮、轴承等传动部件,需要合理布局以确保传动效果和可靠性;4.散热设计:由于变速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箱体需要设计适当的散热结构,以保证变速器稳定工作;5.附件安装:变速器箱体上需要安装一些附件,如油温传感器、油位传感器等,以监测油温和油位,对变速器进行保护和维护;6.润滑油路:变速器箱体内部需要设计合理的油路,以保证传动部件的润滑和冷却,延长使用寿命。
二、技术要求1.强度和刚性要求:变速器箱体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以承受传动系统的力和冲击,并确保正常工作;2.密封性要求:变速器箱体需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油液泄漏,保持正常润滑状态;3.加工精度要求:变速器箱体需要进行精确的加工,以保证传动部件的配合精度和传动效果;4.散热性能要求:变速器箱体需要设计合理的散热结构,以保证变速器的稳定工作温度;5.附件安装要求:附件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需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监测和维护;6.表面处理要求:箱体表面需要经过防锈处理和涂层处理,以提高抗腐蚀性和美观度;7.油路设计要求:箱体内部的油路需要合理设计,确保润滑油顺畅循环,并及时冷却传动部件;8.可拆卸性要求:变速器箱体的设计应考虑到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需要,需方便拆卸和装配。
总结起来,变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包括外壳设计、强固连接、内部空间布局、散热设计、附件安装、润滑油路等方面。
这些要素旨在确保变速器箱体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性、良好的密封性、散热性能、附件的安装和油路的正常工作,以保证整个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汽车变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

汽车变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摘要】自动变速嚣的特点。
液力自动无级变速嚣也存在不足,如传动效率较低,蛄构复杂等。
但因其无比优越的性能,自动无级变速器的应用仍相当普及。
【关键词】变速器;结构;组成原理1.变速器的结构特点自动变速器的特点。
液力自动无级变速器也存在不足,如传动效率较低,结构复杂等。
但因其无比优越的性能,自动无级变速器的应用仍相当普及。
目前,国内大多数汽车采用手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因采用机械传动,故传动效率高、工作可靠、结构简单。
但是,因其动载荷大,易使零件过早地磨损。
特别是手动变速器要求驾驶员在外界条件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频繁地操纵离合器和换挡,增加了驾驶员的负担,使驾驶员易于疲劳,也不利于安全行车。
自动变速器能进行繁复的加速、减速变速器换挡等功能,具有变速平滑、驾驶轻便等优点。
可以根据发动机的工况和车速情况,自动选择挡位,而且具有下列显著特点:1.1良好的行驶性能自动变速装置的挡位变换不但快而且平稳,提高了汽车的乘坐舒适性。
通过液体传动和擞电脑控制换挡,可以消除或降低动力传递系统中的冲击和动载,这对在地形复杂、路面恶劣条件下作业的工程车辆、军用车辆尤为重要。
试验表明,在坏路段行驶时,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传动轴上,最大动载转矩的峰值只有手动变速器的20%~40%。
原地起步时最大动载转矩的峰值只有手动变速器的50%~70%。
且能大幅度延长发动机和传动系零部件的寿命。
1.2操纵简单只需设置液压工作阀的位置,自动变速器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加挡和减挡,省去了起步和换挡时踏离合器、更换变速杆位置和放松油门等复杂的操作规程,大大减小了驾驶员的劳动强度。
1.3高行车安全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必须根据道路、交通条件的变化,对车辆的行驶方向和速度进行改变和调节。
以城市大客车为例,平均每分钟换挡3—5次,而每次换挡有4—6个手脚协同动作。
正是由于这种连续不断的频繁操作,使驾驶员的注意力被分散,而且容易产生疲劳,造成交通事故增加;或者是减少换挡,以操纵油门大小代替变速,即以牺牲燃油经济性来减轻疲劳强度。
变速器壳体基础特征设计原则

变速器壳体基础特征设计原则摘要: 变速器壳体是变速器上关键的零部件,他将变速器中轴、齿轮、轴承、拨叉等有关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并保证相互之间的正确位置,按照一定的传递关系传递动力。
本文主要从变速器壳体的基本尺寸及结构、合箱螺栓的布置、加强筋及拔模角度、降噪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为变速器壳体结构设计提供借鉴方法。
关键词:变速器壳体、基本尺寸、拔模角、降噪1 前言:变速器壳体尺寸对整个变速器设计及整车的搭载而言至关重要。
壳体在变速器部分的基本尺寸决定于齿轮旋转运动和控制机构运动的有足够大的刚度,同时需要匹配安装各种零部件的接口结构,用来保证轴和轴承工作时不会歪斜并且各零部件正常协同工作。
若壳体尺寸选用不合理会影响壳体刚度,工作过程中壳体变形严重使内部运转中的齿轮啮合不充分,导致齿面磨损严重甚至造成齿轮断裂使变速器失效。
2 变速器的基础设计特征及原则壳体的基础特征设计主要有:壳体壁厚设计、合箱螺栓位置的设计,加强筋的设计、圆角的设计以及壳体铸造拔模角度的选择等。
2.1壳体壁厚设计2.1.1壳体的壁厚设计壳体整体壁厚不宜过大,超过临界壁厚的壳体,容易产生缩孔等质量问题,壁厚应尽可能均匀,避免金属堆积(常见金属型铸造壳体的壁厚如下表)。
2.3加强筋的设计当正常壁厚的壳体,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时候,需采用加强筋来确保壳体的强度和刚度,避免壳体的塑性变形,而且加强筋可以防止或减少铸件收缩变形,避免工件从模型内顶出时发生铸件变形,铝液填充时用以辅助回路。
筋的宽度要合理的选取,如果太薄,会导致壳体易弯曲,且工艺性差;太厚,会导致壳体重量大,容易产生缩孔,壳体加强筋的设计可参考以下原则:1)宽度:大致等于0.5-1倍的壁厚;2)高度:壁厚<高度<5倍的壁厚;3)加强筋的间距大致等于5倍壁厚;4)方向尽量与拔模方向相同,筋的厚度要均匀。
2.4圆角的设计压铸件上壁与壁的连接处设计成圆角,圆角的作用是有助于金属的流动,减少涡流,避免零件产生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可以延长模型的使用寿命,不致因尖角的存在而导致崩角或开裂。
变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变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变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变速器箱体形状复杂,壁薄、呈箱形(图1),其表面具有多处加工部位,如箱体上的轴承孔、叉轴孔、定位削孔、螺钉连接孔以及各种安装平面直接影响着变速器的装配质量和使用性能。
因此,变速器箱体加工具有严格的技术规格要求,如:轴承孔的尺寸精度一般为IT6~IT7,表面粗糙度Ra1.6~0.8μm,圆度、圆柱度为0.013~0.025mm,轴承孔之间的平行度为0.03~0.04mm,箱体连接面的平面度要求为0.05~0.08mm。
箱体加工的工艺分析箱体属于薄壁类零件,在装夹时容易变形,因此在加工时,不仅要选择合理的夹紧、定位点,而且还要控制切削力的大小。
由于箱体上孔系的位置度要求较高,连接孔、连接面较多,故在加工时需要采用工序相对集中的方法。
这种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决定箱体加工中,加工中心是最优化的选择。
以前后合箱变速器前壳体加工采用加工中心生产线为例,分析其加工的工艺流程:□ 由专用铣床粗铣前端面;□ 采用专用铣床粗铣与中壳体连接面;□ 如图2所示,在立式加工中心上,完成半精铣、精铣前端面,钻、攻前端面与离合器壳体各连接孔,钻、铰叉轴孔和各种油孔;□ 如图3所示,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完成与中壳连接面及连接孔、叉轴孔的加工,粗、精镗轴承孔、叉轴孔;□ 如图4所示,采用卧式加工中心粗精铣顶盖连接面、标牌平面、侧取力面及各面连接螺纹孔;□ 采用摇臂钻床钻斜油孔。
上述工艺过程的安排,具有如下特点:1、粗加工与精加工分开进行,可以消除零件加工时的内应力变形、提高加工效率。
2、用作精基准的部位(前端面及两个工艺孔)优先加工,这样使后序部位的加工具有了一个统一的工艺基准,简化了后序的设备工装,减少了工件的定位误差。
3、与传统的组合机床加工线比较,工艺路线大幅缩减,由原来的30多道工序缩减为6道工序,减少了机床的占地面积,减少了零件搬运过程中的磕碰伤。
汽车变速箱原理、结构特点参考资料

汽车变速箱原理、结构特点一、汽车传动系中设置变速器的原因和变速器的作用由于汽车发动机的转矩和速度变化范围较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求汽车的牵引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
为解决这个矛盾,在汽车传动系中设置了变速器。
变速器的作用是:①、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功率较高而油耗率较低)的工况下工作;②、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③、利用空档,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启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二、变速箱的工作原理①、发动机通过离合器把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变速箱一轴上;②、一轴(输入轴)通过滚针轴承与输出轴联接。
在输出轴上的各前进档和倒档齿轮通过滚针轴承能在输出轴上空转;③、与输出轴平行的副轴(中间轴)通过常啮合齿轮与一轴啮合,中间轴与输出轴一样有相对应的各前进档和倒档齿轮,这些齿轮通过键、花键与中间轴连为整体或者直接与中间轴作成整体。
因此,中间轴上的齿轮都与中间轴一起同步转动;④、中间轴上的各档齿轮各自与输出轴上的各档齿轮啮合,使输出轴上的各档齿轮保持空转;⑤、从输出轴上空转的齿轮中选择需要的转速的齿轮啮合,使输出轴得到所需要的输出转速;⑥、为了平顺地换档,变速箱中具有被称作“同步啮合”的机构,用此机构,把与输出轴联接的齿轮和选择的空转齿轮啮合。
通过这种啮合,使一轴的回转传到中间轴,然后驱动输出轴,再由输出轴传递到传动轴;⑦、因输出轴的转速和选择齿轮的转速不同,所以采用了摩擦传动的原理使其转速达到相同,对此工作原理在以后部分进行介绍。
三、变速器的结构1、变速箱的结构(具体结构见附件1总成展开图)变速箱为三轴式机械变速器,采用带超速档的5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的形式,5个前进档是全同步机构,倒档采用常啮合式。
●变速箱壳体是刚性高的铸铁件,第一轴盖(前罩)采用与离合器壳体成一整体的铸铝件。
●变速箱右侧装有铸铝件的变速控制机构,其内部装有换档及选档机构。
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变速器是一种通过改变汽车发动机输出的转速和扭矩的装置,以适应不同的行驶条件和速度要求。
它由多个齿轮和相关的传动机构组成,可以根据驾驶员的需要进行手动或自动变速。
下面将详细介绍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一、变速器的结构1.齿轮系统:变速器的核心部分是齿轮系统,齿轮有不同的大小和齿数,通过啮合组成不同的传动比。
一般来说,变速器包括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主动齿轮由发动机提供动力,被动齿轮驱动车轮。
2.副离合器:变速器还有一个重要的部件是副离合器,用于传递发动机动力到变速器,并控制传动过程中的断开和连接。
副离合器由离合器主轴、离合器闸片和压盘等部件组成。
3.换挡机构:变速器还包括一个换挡机构,用于选择不同的齿轮组合。
换挡机构通常由换挡杆(或电子控制开关)、换挡叉和同步器等部件组成。
4.控制系统:现代汽车中的变速器还配备了先进的控制系统,用于监测车速、发动机转速和驾驶员的输入,并根据这些信息来实现自动变速。
二、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变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不同传动比的齿轮组合来改变驱动轮的转速和扭矩。
下面是变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一档:当汽车起步时,发动机提供的扭矩较大,需要一个高传动比来转动车轮。
此时,变速器将发动机输出的扭矩通过多个齿轮的组合传递给驱动轮,以提供足够的牵引力。
2.二档:当车速逐渐增加时,发动机的转速也相应增加,此时需要一个适中的传动比来平衡驱动力和燃油经济性。
变速器会通过换挡机构切换到二档,并调整传动比,以满足要求。
3.高速档:当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转速较高,此时需要一个较低的传动比来降低发动机负荷和油耗。
变速器会根据车速和转速的变化自动调整到相应的高速挡。
需要注意的是,自动变速器在车速和转速的变化过程中会根据控制系统的指令自动切换档位,而手动变速器则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换挡杆。
此外,变速器还配备了离合器机构,用于在换挡时断开与发动机的连接,以实现平稳的换挡。
离合器主要由离合器主轴、离合器衬片和压盘等部件组成,当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时,离合器才能断开,并允许换挡。
变速器构造

同步器
作用 摩擦式的组成及分类 1、锁环式
2、锁销式
直 接 拨 动 式
变 速 器 盖
CA1091汽车六档变速器操纵机构
1 五、六档拨叉; 2 三、四档拨叉; 3 一、二档拨块; 4 倒档拨块; 5 一、二档拨叉; 6 倒档拨叉; 7 倒档拨叉轴; 8 一、二档拨叉轴; 9 三、四档拨叉轴; 10 五、六档拨叉轴; 11 换档轴; 12 变速杆; 13 叉轴拨杆; 14 五、六档拨块; 15 自锁弹簧; 16 自锁钢球; 17 互锁销;
传动比
倒挡
传递路线:输 入轴→倒挡 主动齿轮→ 惰轮→一、 二挡同步器 →输出轴→ 驱动桥 传动比
总图(视频)
1 输入轴;2 输入轴一档齿轮;3 输入轴二档齿轮;4 输入轴三档齿 轮;5 接合套;6 输入轴四档齿轮;7 输入轴五档齿轮;8 变速器壳 体;9 输入轴倒档齿轮;19 输出轴;20 半轴
(2)齿轮轮齿破碎 主要是由于齿轮啮合间隙不符合要求,轮齿啮合 部位不当或工作中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所致.若 轮齿边缘有不大于2mm的微小破碎,可用油石 修磨后继续使用;若超过这个范围或有3处以上 微小破碎,则应成对更换。 (3)常啮合齿轮端面磨损 常啮合的斜齿端面应有0.10-0.30mm的轴向 间隙,以保证齿轮良好运转,若齿端磨损起槽, 可磨削修复,但磨削量应不超过0.50mm。 (4)常啮合齿轮轴颈 滚针轴承及座孔磨损,成啮合齿轮座孔与滚针 轴承及轴颈三者配合间隙应为0.01-0.08mm, 否则应予更换。
变速器动力传递简图
(11分)题79图所示某乘用车两轴式五挡变速器传动示意图。已知倒挡齿轮的 齿数Z13为10齿、Z14为35齿、Z26为11齿。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 江 苏 问题: (1)计算变速器倒挡传动比iR。 (2)若车辆挂入倒挡处于直线行 驶状态,发动机转速n1为 600 r/min,发动机输出扭 矩M1为100 N· m,不计传动效 率损失,计算此时变速器输出 轴的转速n2和输出扭矩M2(保 留两位小数;计算时忽略离合 器打滑,变速器输入轴转速等 于发动机转速)。 1-变速器前壳 2-输入轴 5、23- 一挡齿 (3)当同步器9向——移动(填 轮 6-变速器后壳 7、21-二挡齿轮 “左”或 “右”),变速器实 8、20-三挡齿轮 9、15、22-同器 10、 现三挡(1分)。 18-四挡齿轮 11、16-五挡齿轮 13、14、 26-倒挡齿轮 19-输出轴 24-主减速器 (4)在图中画出变速器三挡动力 主动锥齿轮 25-倒挡轴 传递路线(2分)。
汽车变速箱箱体工艺分析

汽车变速箱箱体工艺分析变速箱箱体的主要作用是支承各传动轴,保证各轴之间的中心距及平行度,并保证变速箱部件与发动机正确安装。
因此汽车变速箱箱体零件的加工质量,不但直接影响汽车变速箱的装配精度和运动精度,而且还会影响汽车的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
本文对变速箱箱体尺寸、几何、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箱体加工时的基准面的选择进行确定,促进其生产质量。
标签:汽车变速箱;技术要求;工艺分析1、汽车变速箱概述汽车变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之一。
它通过每档位的不同传动比,实现不同的转速,如低速行驶时用低传动比,高速时用高传动比,大轴转速高于发动机转速,降低牵引力获得更高速度。
从而使汽车能适应非常复杂实际使用情况,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下工作。
还能使汽车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情况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以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档或进行动力输出。
2 变速箱箱体技术要求分析由汽车变速箱箱体零件图可知。
汽车变速箱箱体是一个簿壁壳体零件,它的外表面上有五个平面需要进行加工。
在前后端面上支承孔系和一系列螺纹孔。
因此可将其分为三组加工表面。
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其分析如下:(1)以顶面为主要加工表面。
有一组加工表面,它主要包括:顶平面、、,其中顶面表面粗糙度为,8个螺孔均有位置度要求为,2个工艺孔也有位置度要求为。
从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来看,顶面采用铣削加工;螺孔先钻底孔,再攻丝;然后再进行工艺孔的加工。
(2)以支承孔为主要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2个、2个和1个的孔;尺寸为的与、的4个孔轴线相垂直的前后端面;前后端面上的3个、16个的螺孔,以及4个、2个的孔;还有另外两个在同一中心线上与两端面相垂直的的倒车齿轮轴孔及其内端面和两个的螺孔。
其中前后端面有表面粗糙度要求为,3个、16个的螺孔,4个、2个的孔均有位置度要求为,两倒车齿轮轴孔内端面有尺寸要求为及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速器箱体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变速器箱体形状复杂,壁薄、呈箱形(图1),其表面具有多处加工部位,如箱体上的轴承孔、叉轴孔、定位削孔、螺钉连接孔以及各种安装平面直接影响着变速器的装配质量和使用性能。
因此,变速器箱体加工具有严格的技术规格要求,如:轴承孔的尺寸精度一般为IT6~IT7,表面粗糙度Ra1.6~0.8μm,圆度、圆柱度为0.013~0.025mm,轴承孔之间的平行度为0.03~0.04mm,箱体连接面的平面度要求为0.05~0.08mm。
箱体加工的工艺分析
箱体属于薄壁类零件,在装夹时容易变形,因此在加工时,不仅要选择合理的夹紧、定位点,而且还要控制切削力的大小。
由于箱体上孔系的位置度要求较高,连接孔、连接面较多,故在加工时需要采用工序相对集中的方法。
这种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决定箱体加工中,加工中心是最优化的选择。
以前后合箱变速器前壳体加工采用加工中心生产线为例,分析其加工的工艺流程:
□由专用铣床粗铣前端面;
□ 采用专用铣床粗铣与中壳体连接面;
□ 如图2所示,在立式加工中心上,完成半精铣、精铣前端面,钻、攻前端面与离合器壳体各连接孔,钻、铰叉轴孔和各种油孔;
□ 如图3所示,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完成与中壳连接面及连接孔、叉轴孔的加工,粗、精镗轴承孔、叉轴孔;
□ 如图4所示,采用卧式加工中心粗精铣顶盖连接面、标牌平面、侧取力面及各面连接螺纹孔;
□ 采用摇臂钻床钻斜油孔。
上述工艺过程的安排,具有如下特点:
1、粗加工与精加工分开进行,可以消除零件加工时的内应力变形、提高加工效率。
2、用作精基准的部位(前端面及两个工艺孔)优先加工,这样使后序部位的加工具有了一个统一的工艺基准,简化了后序的设备工装,减少了工件的定位误差。
3、与传统的组合机床加工线比较,工艺路线大幅缩减,由原来的30多道工序缩减为6道工序,减少了机床的占地面积,减少了零件搬运过程中的磕碰伤。
4、柔性化程度更高,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加工多个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5、高刚性、高切削速度硬质合金刀具的广泛使用,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
钻削加工的切削速度可达120m/min,铣削加工的每齿进给可达到0.3mm、切削深度可达6~8mm。
表1所示为,加工中心(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和普通组合机床(使用高速钢刀具)在效率、精度以及刀具成本等方面的对比。
可以看出,加工中心刚性好、各主轴电机功率大,采用硬质合金刀具替代组合机床上常用的高速钢刀具,可以提高加工效率3~5倍,并能大幅提高加工精度。
在大批量生产时,可以完全满足产品和工艺的要求,虽然单件刀具成本略有提高,但是从人工成本、设备折旧和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等多方面考虑,其总的费用大幅度降低。
6、机床具备自动测量和刀具磨损补偿功能,使其在精镗轴承孔等精加工工序中,批量加工精度等级稳定在IT6级以上。
加工中心的选择
每台加工中心都有一定的规格、一定的功能和最佳的使用范围。
加工中心分为卧式和立式两种,卧式加工中心适于加工箱型零件,如泵体和箱体等;立式加工中心适合加工板类零件,如上盖、盖板、突缘等。
相同规格的加工中心卧式比立式价格上便宜约一半,使用效率也稍差,因此,完成相同的工艺内容,采用立式加工中心比卧式加工中心更经济,但是卧式加工中心的工艺性比较广泛。
因此,综合考虑价格和加工工艺的需要,通常在生产线中的加工中心卧式和立式的数量比约为2:1,基本上实现比较平衡的生产节拍。
1、机床规格的选择
机床最主要的规格有工作台尺寸、运动轴数量、运动轴行程、主轴的功率和转矩、刀库容量以及工作台的额定负载等。
以伊顿变速器厂生产的最大箱体为例,该箱体基本尺寸为
520mm×320mm×430mm,为了安装夹具留出足够的空间,选取工作台尺寸为
630mm×630mm的卧式加工中心,X、Y、Z轴行程分别为1000mm、800mm、810mm,主轴输出功率不小于20kW,最大转矩466Nm,较高的功率和转矩是机床提高切削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箱体上加工孔系较为分散,所以机床工作台具备360°分度功能,另外,采用双交换托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通常在立式加工中心中,刀库容量不低于20把;卧式加工中心中,刀库容量不低于40把。
刀库容量不宜太大,因为大容量的刀库成本高,机构复杂,刀具管理复杂,每更换一种新的产品,机床调整人员就要根据工艺要求对刀具进行整理。
2、机床精度的选择
根据箱体类零件关键部位的加工精度选择机床的精度。
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反映了各运动部件的综合精度,尤其是重复定位精度,它反映了该轴向在有效行程内任意定位点的定位稳定性,这是衡量数控轴能否稳定可靠工作的基本指标。
加工中心数控系统的软件可以对控制轴的螺距误差和反向差值进行补偿,也可对进行传动链上各环节的系统误差进行稳定性补偿。
进给传动链中反向失动量也可以用反向间隙补偿功能来补偿,例如,一个数控轴正向给予的运动指令为40mm,实测移动距离为39.985mm,可称反向失动量为0.015mm,由数控系统补偿0.015mm 的运动量,便可使坐标移到原点。
对于由于各轴机械传动链、驱动伺服元器件工作特性差造成的重复性误差,无法用插补方法得到全部补偿。
3、机床的使用效率
在加工过程中,主轴转速是由被加工件材料所决定的,如加工有色金属,必须选择较高的转速。
影响加工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换刀时间,因为对于类似箱体类的复杂零件,每加工一个制件,大约需要更换40~50把刀具。
采用带机械臂的滚子凸轮式换刀机构(图5)相比斗笠式换刀机构(图6),换刀时间大为缩短,约为5.5s左右。
加工中心常用的刀具和夹具
1、夹具的选用
夹具是完成零件加工的重要保证,夹具设计合理,才能保证零件安装方便和满足加工精度要求。
因此,设计夹具时,需考虑下列因素:
(1)工件的定位基准和对夹紧的要求:加工中心是多工序集中加工,零件在一次装夹中,既要粗铣、粗镗,又要精铣、精镗,要求夹具既要能承受大切削力,又要满足定位精度的要求。
(2)夹具、工件与机床工作台面的连接方式:加工中心工作台面上要有基准T 型槽、转台中心定位孔、工作台面侧面基准等。
(3)夹具设计时,必须考虑刀具运动轨迹:夹具不能和各工序刀具轨迹发生干涉。
例如使用端铣刀加工零件时,在进刀轨迹和出刀轨迹处不能和夹具的压紧螺栓和压板发生干涉;由于钻头及镗刀杆等容易与夹具干涉,因此,箱体加工时,可以考虑利用其内部空间来安排夹紧装置(图7)。
(4)夹具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夹紧变形:零件在粗加工时,切削力大,需要夹紧力大,但要防止将工件夹压变形,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夹具的支撑点、定位点和夹紧点,压板的夹紧点要尽可能接近支撑点,避免把夹紧力加在零件无支撑的区域。
(5)夹具必须拆装方便:夹具的夹紧方式有液压夹紧、气动夹紧和手动夹紧。
在所加工零件毛坯尺寸合格的情况下,采用液压加紧和气动夹紧夹具可以提高拆装零件的效率。
(6)对批量不大,又经常变换品种的零件,应优先考虑使用成组夹具或组合夹具,以节省夹具的费用和准备时间。
2、刀具的选用
加工中心使用的刀具分为刀柄部分和刃具部分。
刃具部分和通用刃具一样,如钻头、丝锥、镗刀、铰刀等。
但是必须考虑刀具的直径、长度以及自重。
(1)刀柄的种类:不同的机床规格和不同的生产商,所选用的刀柄规格和系列各有不同。
常见的刀柄分为BT系列(常用)、CAT系列、DIN系列(德国常用)。
刀柄的规格又根据机床规格的不同分为30、40、50等多个品种。
(2)选择刀柄及刀具的注意事项:首先必须考虑刀柄的通用化,例如,伊顿变速器厂拥有30台加工中心,虽然生产厂家不同,但选择的刀柄仅有两种,卧式加工中心选用BT50刀柄,立式加工中心选用BT40刀柄,不仅增加了刀柄的使用率,还降低了刀具管理成本;其次,首选标准刀具,尽量减少特殊刀具的使用。
特殊刀具适用于大批量加工生产中,如复合刀具可以有效节省加工时间,但在目前汽车零部件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条件下,采用特殊刀具并不是经济的选择。
3、加工中心附件的选择
对机床的冷却、防护、排屑、主轴油温控制、冷却液温供控制等附件,要求可靠性高。
加工中心机床上冷却防护装置设计的合理性是衡量机床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
图8所示卧式加工中心的冷却液喷射采用多头、多管淋浴式冷却、冲洗,并且具有主轴内冷装置,使刀具具备内冷功能。
小结
与传统组合机床相比,采用加工中心加工箱体类零件,无论从提高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还是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效果都是显著的。
选用加工中心,必须考虑其加工经济性,也就是必须从机床规格、切削参数、工装夹具、工件材料、生产批量等多方面考虑。
另外,人员的素质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