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状鉴定

合集下载

107个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术语

107个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术语

107个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术语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基原,品种繁杂、形态各异。

历代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把鉴别中药真伪优劣的经验,概括成形象生动、易懂易记的专业术语,是值得珍惜的一份宝贵财富。

一、植物部分1.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2.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征之一。

3.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故称“雁脖芦”。

4.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5.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6.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

党参等。

7.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

如防风。

8.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

9.点状环纹:指天麻全体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

10.肚脐眼: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肚脐眼”,故名。

11.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2.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悬殊,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之中露出部分,似新月形,故称“怀中抱月”。

13.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4.马牙状:指色白炉贝,形似“马牙”者。

15.玉带腰箍:指毛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玉带腰箍”。

16.扫帚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具纤维状的毛,形似扫帚,如红柴胡、禹州漏芦等。

17.穿蓑衣:指藜芦的顶端残留有棕毛状维管束,形如蓑衣。

故有藜芦“穿蓑衣”之谓。

18.戴斗笠:指禹州漏芦顶端具有许多丝状物(为叶柄维管束残存),故有“漏芦戴斗笠”之称。

19.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

20.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光滑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中药的性状鉴定研究

中药的性状鉴定研究
器 分 析 手段 的不 断增 加 与进 步 , 比如 扫 描
电 子显 微镜 、 磁 共 振 、 子生 物学 技 术 、 核 分
海金沙易点燃 后会 发 出爆 呜声 以及 出现 闪光 ; 烧雄 黄后 其会 融化 成红紫色 的液 燃
体 ; 止 品 沉 香 放 置 在 火 上 燃 烧 , 仅 会 将 不 有 浓 烟 出现 , 会 伴 有 强 烈 的 香 气 溢 出 , 还 随之 会 渗 出黑 色 的油 状 物 , 如 果是 伪 品 而 是 不 会 出现 这 种 现 象 的 ; 烧青 黛 时 会 有 燃 紫 红 色 的烟 雾 产 生 等 。 水 试 : 些 药 品 可 以 利 用其 在水 中 发 一 生 的特 殊 现 象 来 进 行 鉴 别 。 比如 , 黄 用 牛 清水 调 和 后 涂 在 指 甲上 可 以将 指 甲染 成 黄色 ; 正 品 的 麝 香 粉 末 取 少 放 入 热 水 将 中 , 不 会 马 上 溶 化 , 且 水 会 呈 现 出 微 它 而 黄色 , 果 将 其 澄 清 , 液 的 气 味 就 会 发 如 溶 出浓 郁 的芳 香 味 , 水 面 是 没 有 油 珠 出 现 而 的等 。
中药 的 性 状 鉴 定 研 究
该是: 黄芪子粒最大 , 沙苑子粒 中等 , 沙打
魏 华
药 材 质 地 的软 硬 以及 手 感 的 滑 腻 或 粗 糙 程 度 。 比如 , 品 的 鹿 茸 毛 是 光 滑 的 ; 正 天 仙子用手握是有黏性的 ; 肉桂 被 水 浸 湿 后 用 手 摸 的感 觉 是 粗 涩 的 ; 白芷 、 瓜 用 手 木 抚 摸 表 面 感 觉 是 硬 的 , 用 手 捏 会 有 软 而
用 的方法 。比如 , 常被混 淆 的薄荷 、 经 泽 兰和佩兰这 3种药材 , 其实都是可 以用 鼻

中药鉴定专项技能—性状鉴定技术

中药鉴定专项技能—性状鉴定技术

二、性状鉴定内容
(4)表面特征
珍珠 表面具特有的彩色光泽
白头翁
根头部有白色毛茸 (叶柄残基)
二、性状鉴定内容
(4)表面特征
金毛狗脊
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色 绒毛;
切面浅棕色,近边缘1~ 4mm处有一条棕黄色 隆起的环纹或条纹。
二、性状鉴定内容
(4)表面特征
乌梢蛇
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
二、 中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珍 珠 (样 石光 决泽
明( )彩
光 )
皮部红棕色
木部黄色
(防风)
二、性状鉴定内容
(3)色泽
色泽为药材质量的重要标志 药材的颜色若为复合色调,描述的颜色应以后一种色调为主,前一种为辅 自然光线或日光灯下观察
二、性状鉴定内容
(4)表面特征
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环节、毛茸、鳞叶或 其他附属物等。
(5)质地
质地系指用手折试药材所感知到的特征。 一般用坚韧、疏松(或松泡)、黏性、粉性、致密、油润、绵性、 角质等术语加以描述
粉性:指含有多量的淀粉,折断时常有粉尘散落 油润:指其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
角质:指质地坚实,断面略呈半透明状或有光泽 黏性:指含有黏液质,嚼之显黏性,如石斛。
二、性状鉴定内容
红如血; • 海金沙撒于火焰上可发出爆鸣声及闪光,而松花粉及蒲黄无此现象,可资区别。
二、性状鉴定内容
其他
➢ 用“磁石召铁”以鉴定含铁类药材; ➢ “琥珀拾芥”,即指琥珀经摩擦可产生静电引力,可吸引芥子; ➢ 龙骨、龙齿、天竺黄以舌舔之有吸力等。 ➢ 染甲(挂甲)鉴别;对光照视法鉴定;熔化试验;条痕鉴别
➢ 形状 ➢ 大小 ➢ 色泽 ➢ 表面 ➢ 质地

中药的性状鉴定方法

中药的性状鉴定方法

中药鉴定学——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这些方法包含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性状鉴定和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

性状鉴定包括以下内容:1.形状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

叶和花类药材多皱缩,须先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2.大小应观察较多的样品,得出比较正确的药材的大小数值,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3.颜色药材的颜色各不相同,药材的色泽一般应在日光下观察。

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大部分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二种色调组成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以棕色为主。

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

5.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毓松、致密、黏性或粉性、角质样等特征。

有些药材因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

6.折断面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等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

应注意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或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等。

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鉴别药材。

7.气利用药材的特殊香气或臭气鉴别药材,如麝香。

对气味不明显的药材,可切碎后或用热水浸泡后再闻。

8.味是口尝药材的实际滋味,每种药材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药材的味感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如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尝药时要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尝味时要取少量在口里咀嚼约1分钟,使舌头的各部分都接触到药液。

对有强烈刺激性和有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要少,尝后应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9.水试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黏性、酸碱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

10.火试是利用药材在火烧时,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来鉴别药材的方法。

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

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

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中药鉴定是中药产业中的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确定中药材的真实性、质量和完整性。

以下是中药鉴定的基本程序,包括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基因鉴定、综合评价和结果报告。

1.样品采集在进行中药鉴定之前,必须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应来自具有合法资质的供应商或生产商,并按照国家药品标准进行采集和保存。

在样品采集时,应注意记录药材的生长环境、采收时间等信息,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2.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是中药鉴定的基础环节,包括对样品的清洗、干燥、破碎、研磨等步骤。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续的鉴定工作,同时防止杂质、水分等因素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3.性状鉴定性状鉴定是利用感官和简单的工具对中药材进行观察和检验,以判断其外观特征和内在质量。

鉴定内容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通过观察和描述,可以初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优劣。

4.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等工具对中药材进行微观结构的观察和检验,以确定其真伪和来源。

显微鉴定包括对植物细胞、组织结构、细胞内含物等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利用显微化学方法对药材进行成分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5.理化鉴定理化鉴定是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对中药材进行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这些方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通过理化鉴定,可以确定药材中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进而评估其质量和药效。

6.基因鉴定基因鉴定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中药材进行基因水平的鉴定。

通过对药材的基因组DNA进行提取、扩增和测序,可以确定中药材的种属、品种和亲缘关系等信息。

基因鉴定具有准确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已成为中药材来源和质量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

7.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根据以上各个鉴定环节所得结果,对中药材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估。

评价内容包括真伪、产地、采收时间、药用部位、含水量、杂质含量、农药残留量等方面。

综合评价是中药材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可为中药材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药鉴定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一、药材性状鉴定1.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的特点。

2.质地鉴定:根据药材的质地,如脆性、韧性、酥性等,进行鉴别。

3.气味鉴定:根据气味的强弱、特点及气味的性质,如芳香、腥臭等,进行鉴别。

4.味道鉴定:根据药材的味道,如甘、苦、辛等,进行鉴别。

5.触感鉴定:将药材用手触摸,感受其表面光滑、粗糙、湿润等特征进行鉴别。

二、组织结构鉴定1.细胞形态学: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细胞的形态、大小、排列等特征进行鉴别。

2.细胞壁鉴定:根据细胞壁的厚度、层数等特征,进行鉴别。

3.组织构造:包括细胞组织的排列方式、细胞间的距离等特点。

三、化学成分鉴定1.色素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草药中的色素成分。

2.酸碱度鉴定:通过浸泡药材,观察其对酸碱指示剂的影响,判断药材的酸碱性。

3.挥发油成分: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分离提取挥发油,然后进行成分分析,鉴定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

4.醇酚成分:通过色谱、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分析鉴定。

5.生物碱成分:通过色谱等方法,确定药材中的生物碱成分。

四、药理作用鉴定1.体内药效学:通过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等方法,观察药材对动物体内的药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2.细胞实验:通过体外的细胞实验,观察药材对细胞的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3.受体结合实验:通过受体结合实验,验证药材对受体的结合作用,评价其药理作用。

4.酶活性实验:通过测定酶活性的方法,评价药材对酶的活性影响。

以上是中药鉴定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药材的性状、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鉴定与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药材的质量、药效及其合理应用。

这对于中药的制药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方法中的性状鉴定

中药鉴定方法中的性状鉴定

中药鉴定方法中的性状鉴定中药性状鉴定是中药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观察、记录和比较药材的形态特征、外观特征和组织结构等性状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中药性状鉴定包括外观性状鉴定和断面性状鉴定两个方面。

外观性状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形、色泽、气味、口感等特征来确定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常用的外观性状包括形态性状、色泽性状、气味性状和口感性状。

形态性状是指药材的整体外形特征。

形态性状鉴定主要包括观察药材的大小、形状、外观是否完整、是否受虫害、是否有破损等等。

例如,人参的形态应该为纤细圆形,外观完整,无病害,无虫蛀。

色泽性状是指药材的颜色特征。

色泽性状鉴定主要包括观察药材的颜色是否鲜艳、一致、没有明显的变色和变质现象。

例如,黄芩的药材应为金黄色,质地坚实,颜色一致。

气味性状是指药材的气味特征。

气味性状鉴定主要通过闻气味来判断药材的品质。

例如,当归的气味应具有特殊的香气,苦瓜的气味应特殊味。

口感性状是指药材在口中的感觉特征。

口感性状鉴定主要通过咀嚼或品尝药材的口感来判断其品质。

例如,花椒的口感应为辣味、麻味,仙茅的口感应为涩味。

断面性状鉴定则主要是通过切割药材的横截面,观察和比较其组织结构、断面形态等特征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断面性状鉴定主要包括断面的形态、颜色、纹理和组织结构等。

断面的形态是指断面的整体外形特征。

例如,当归的断面应为乌黑色,具有明显的条纹状纹理。

断面的颜色是指断面的颜色特征。

例如,茯苓的断面应为白色,质地坚硬。

断面的纹理是指断面的细微纹理特征。

例如,丹参的断面纹理应呈现明显的放射状纹理。

组织结构是指药材的不同部位在断面上的组织形态特征,例如细胞形态、细胞排列方式、组织密度等。

例如,川贝母的组织结构应为密集的纤维状细胞。

总之,中药性状鉴定在中药鉴定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药材的形态特征、外观特征和组织结构等性状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从而保障中药质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正确的性状鉴定也对于制定中药标准、鉴别药材、评价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的性状鉴定

中药的性状鉴定
中药鉴定的方法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4+1 鉴别方法 一、来源(基原)鉴定 二、性状鉴定 三、显微鉴定 四、理化鉴定 五、DNA分子鉴定(生物鉴定)
一、来源鉴定
又称基原鉴定,应用植(动)物的分类学知识确定中药的正确学名。 分三步: 采集实物,观察形态 核对文献,对照鉴定 核对标本,确定学名
断面特征:与结构有关 折断面 平 坦—— 纤维性—— 颗粒性—— 层片状——
问答题(共30分) 解释黄柏药材的层片状。(5分)
(2)横切面
双子叶根:形成层环;单子叶根:内皮层环
云锦纹? (何首乌) 罗盘纹? (商 陆)
气:闻到的气味,香气,清香,辛浊等
中药阿魏钓鱼何以收获颇丰?
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
檀香
沉香
降香
地骨皮?茄科枸杞的根皮。 香加皮?萝藦科杠柳的根皮
一股怪异的香气
味:口尝,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
的味道。 (乌梅、木瓜、山楂):要酸 (黄连、黄柏):要苦 (甘草、党参):要甜
尝试有毒的中药要注意: 南星、半夏、乌头、一支蒿
水试:用水浸泡药材,观察水的特征和药材本身的特征以及变化。
通过肉眼观察药材形状,形状一般较固定:
01
根、根茎类
02
茎、木类
03
皮类
04
叶类 各有其形状!
05
花类
06
果实、种子类
07
形状:
如鉴定太子参: 李时珍谓:“其形似人形者,谓之孩儿参。”
马头蛇尾瓦楞身 管状长吻眼凹深 躯干七棱尾四棱 口小无牙雄育儿
大小:一般药材的大小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以种子为例: 大的如海底椰:果实要6到7年才成熟。直径40-50厘米,重15-30公斤,里面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种子。 小的如葶苈子、菟丝子:1.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性状鉴定
性状鉴定是按药用部位的形态进行鉴定,以及老药工的经验鉴定。

药材中以植物类为最,其中又以种子植物为多,一般药用部分为根、根茎(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叶、花、果实、种子、皮、木、茎藤及全草类。

全草类可参照基原鉴定,其他各类则可根据器官形性进行观察。

每种药材,往往都有其特别之处,先人已经总结出诸多经验,或观其形,或辨其色,或尝其味,或感其质,或兼而有之,言简而赅,传神易记,不失为最简捷、实效之法。

性状鉴定主要根据形、色、气、味、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火烧、入水等特征。

(1)形状不同的药材,往往有其独特的外形。

如野山参“芦长碗密枣核芋,锦皮细纹珍珠须”;党参具“狮子盘头芦”;味连形如“鸡爪”,又有“过桥”;天麻之“鹦哥嘴”;防风根头如“蚯蚓头”;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粉防己形似“猪大肠”等,皆取其形也。

(2)颜色各种药材多有不同的颜色。

如黄连、丹参、紫草、乌梅、青黛、白芷、红花、金银花、黑白丑,皆取其色也。

(3)气味含挥发性物质的药材,多有特殊的香气。

如阿魏、丁香、鱼腥草、败酱、鸡矢藤,皆有嗅之难忘之气。

辛夷、甘草、五味子、苦参、盐附子,分别具辛、甘、酸、苦、咸五味,或兼而有之。

(4)表面指药材的表面是否光滑或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

如白头翁根头部的白毛(叶柄残基);羌活环节紧密似蚕;金毛狗脊表面密生金黄色毛茸;白芷有唇形皮孔等,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5)质地指药材的坚硬、松软、致密、粘性、粉性等特征。

如南沙参因质地泡松而称为“泡沙参”;粉性强者如粉葛根、天花粉、山药;质坚硬者如穿山龙、郁金等。

(6)断面药材有易折者,有不易折者。

自然折断之断面,有粉性者,如山药;有纤维性者,如黄芪;有胶丝相连者,如杜仲;有平坦而粉性者,如牡丹皮。

不易折断,或断面不平坦者,可用刀横切之而后观察,特别是切制之药材饮片,切面之特征更显重要,并有许多经验鉴别传著于世。

广防己之“车轮纹”,乌药、黄芪之“菊花心”,川牛膝之“筋脉点”,山柰之“缩皮突肉”,茅苍术之“朱砂点”等,都是形象的鉴别特征。

(7)入水、火烧有些药材可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鉴定。

如西红花入水,可见橙黄色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水被染成黄色;秦皮入水可显蓝色荧光;龙骨、天竺黄噬之粘舌;琥珀与帛摩擦可吸附纸屑;海金沙火烧可全部燃尽,并发出轻微的爆鸣声及火光;青黛微火的烧,有紫红色的烟雾等等。

如上种种、既是老药工的宝贵经验,又蕴含着科学道理。

此外,药材的产地、生活习性、生态环境,亦有助于鉴别。

如潞党参、滇三七、川贝母、西红花、阳春砂、关苍术,皆叙其产地所出;冬虫夏草、夏枯草、半夏乃指其生活习性;车前草、雪莲花,可知其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