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设计 复习资料XX3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期末复习资料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选择部分1、下列(A)属于宏观物流。
A. 国民经济物流B. 企业物流C. 生活物流D. 生产物流★考核知识点: 物流的分类,参见讲稿章节:1-1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在人们常提出的物流活动中,下述若干物流应属于宏观物流,即: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
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物流所要“流”的对象是一切物品,包括有形物品和无形物品B. 只有物品物理位置发生变化的活动,如运输、搬运、装卸等活动才属于物流活动C. 物流不仅仅研究物的流通和储存,还研究伴随物的流通和储存而产生的信息处理D. 物流只是指从制造企业原材料的供应、储存、搬运、加工、生产直至产成品的销售整个过程★考核知识点:对物流概念的理解,参见讲稿章节:1-1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对物流的理解:物流中的物,泛指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物质材料,有物品、物体、物质及相关信息等含义。
物流中的流,是泛指物质的一切运动状态,有流动、移动、运动的含义。
物流又同时表现为空间状态的变化和时间锁行的转移,所以物流过程不改变性能和形状,只改变时间和空间状态。
3、下列物流系统的特征不正确的是(C)。
A. 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B.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C. 物流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系统D. 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考核知识点:物流系统的特征,参见讲稿章节:1-2考核知识点内容详情:物流系统的特征: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客观题1、层次分析法原理及步骤原理:AHP方法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要素,又将这些要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成递阶层次结构。
在每层次按照某一规定准则,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建立判断矩阵。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对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得出该层要素对于该准则的权重。
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层次要素对总体目标的组合权重。
然后综合有关人员的判断,确定备选方案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
步骤: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建立判断矩阵——单排序权重计算——层次总排序权重计算2、物流系统网络设计的主要内容(1)物流节点的规划与设计(2)物流线路的规划与设计(3)信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4)物流网络组织的规划与设计3、中心问题与反中心问题中心问题:根据使得被选择设施位置离最远需求点的距离(或成本)集合中取最小的原则。
(军队、紧急情况、公共部门)反中心问题:根据一定区域内使得被选择设施位置离最近需求点的距离(或成本)集合中取最大的原则。
(有害设施,如废水处理厂、垃圾回收站等)4、单一物流节点选址模型重心法(重心法模型、精确重心法模型)、交叉中值模型其他选址方法:图解法、因素评分法5、多物流节点选址模型多重心法、覆盖模型(集合覆盖模型、最大覆盖模型)、P-中值模型(精确法、启发式算法)、鲍摩—瓦尔夫模型、奎汉—哈姆勃兹模型、CFLP模型其余常用方法:多准则决策方法、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模拟退火算法、蚁群算法、仿真方法6、效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效益型指标:指标值越大越好(如:利润、客户满意率、货物完好率、货物及时配送率等)成本型指标:指标值越小越好(如:运输成本、货物耗损率、客户抱怨率)7、平衡计分卡评价指标客户导向、内部运作、未来发展、财务价值8、不合理运输(1)与运输方向有关的不合理运输:对流运输、单程空驶(2)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迂回运输、过远运输(3)与运输货物有关的不合理运输:重复运输、无效运输(4)运力选择不当的不合理运输:违反水路分工、铁路短途运输、水运的过近运输9、物流节点的类型(1)转运型物流节点:公路货运站、铁路货运站、公铁联运站、港口、水陆联运站、空运转运站、综合转运站(2)储存型物流节点:储备仓库、营业仓库、货栈等(3)流通型物流节点:流通型仓库、集货中心、分货中心、加工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10、系统的分类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黑色系统、白色系统和灰色系统、小系统、大系统和巨系统、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11、物流战略的分类(1)战略对象:社会物流战略、企业物流战略(2)目的和功能:时效性战略、资产生产力战略、技术战略、关系战略(3)战略行为:扩张型物流战略、稳定型物流战略、收缩型物流战略(4)战略重点:生存战略、经营战略、发展战略12、物流需求预测方法(1)定性预测法【中长期的预测】:德尔菲法、市场调查法、小组意见法、历史类比法、综合评估法(2)时间序列分析法【短期预测】: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一次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外推预测法(3)因果关系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非线性回归预测法)、弹性系数预测法、投入产出模型、先行指标法13、重心法的基本假设(1)需求量集中于某一点上(2)选址区域不同地点物流节点的建设费用、运营费用相同(3)运输费用随运输距离成正比增加(4)运输线路为空间直线14、SLP法(系统布置设计)15、物流需求预测的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相关原理、误差原理16、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物流节点的规划与设计、物流线路的规划与设计、信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物流网络组织的规划与设计17、配送中心的功能集货转运功能、储存保管功能、分拣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信息提供功能、商品展示与交易功能18、单回路运输和多回路运输(1)单回路运输:TSP模型(旅行商问题)、最近邻点法、最近插入法(最近插值法)(2)多回路运输:VRP模型(车辆路径问题)、扫描算法、节约里程法名词解释1、物流系统物流系统是指按照计划为达成物流目的而设计的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统一体。
物流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怀化学院物流规划复习资料1、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要素组成:(1)物流系统的资源要素:人力资源、物流设备、物流设施、管理模式、信息资金(2)物流系统的网络要素:点、线(3)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系统(4)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5)物流系统的支持要素:体制和制度、法律和规章、物流标准体系、行政命令2、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的内容:物流战略规划、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设施平面布局规划、物流设备选择与布置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物流运作系统规划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常用方法:系统最优化技术、网络计划技术、系统仿真技术、分解协调技术4、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的分类:(1)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国家级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城市级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2)从企业物流运营的角度: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4、物流节点根据不同的分类:(1)转运型物流节点:公路货运站、铁路货运站、公铁联运站、港口、水陆联运站、空运转运站、综合转运站(2)储存型物流节点:以存放货物为职能(3)流通型物流节点:以组织物流快速流转为职能5、物流系统网络基本结构:1)按结构复杂程度分类:点状结构、线状结构、圈状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2)按货物从供货地到需求地的连接形式分类:(1)直送网络结构模式(2)利用“送奶线路”的直送网络模式(3)通过配送中心中转的物流网络模式(4)通过配送中心使用“送奶路线”配送与集货模式(5)多枢纽节点的LD-CED模式6、轴辐式网络模式:单一枢纽站纯轴辐式网络模式、单一枢纽站复合轴辐式网络模式、多枢纽站多分派轴辐式网络模式、度枢纽站单—分派轴辐式网络结构模式7、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物流节点的规划与设计(物流节点的数量和种类、物流节点的设置地点、物流节点的功能配置、分配物流节点服务的客户群体、确定各物流节点间的运输方式)、物流路线的规划与设计、信息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物流网络组织的规划与设计8、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的主要步骤:物流系统现状分析、资料搜集整理、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初步方案、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案评价、确定物流系统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9、物流节点选址的距离衡量方式:交叉中值模型、重心法、精确重心法、成本-利润-产量定址分析、优缺点比较法、加权因素法、因次分析法10、不合理运输的几种形式:a.与运输方向有关的不合理运输:对流运输、单程空驶b.与运输距离有关的不合理运输:迂回运输、过远运输c.与运输货物有关的不合理运输:重复运输、无效运输d.运力选择不当的不合理运输:弃水路走陆路、铁路短途运输、水运的过近运输11、物流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适用范围公路运输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主要承担近距离、小批量的货运铁路运输主要适用于长距离、大数量的货运和没有水运条件的地区的货运水路运输承担大数量、长距离的运输;并在内河及沿海,担任补充及衔接大批量干线运输航空运输主要适用于对时效性要求高的高价值货物的运输管道运输主要适用于大宗流体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煤浆、矿石浆体等11、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运输成本、速度与运距、运能、适运性、污染、可靠性12、设施布置的原则:整体综合原则、移动距离最小原则、流动性原则、空间利用原则、柔性原则、安全原则13、生产设施的基本布置形式:固定式布置、产品原则布置、工艺原则布置、混合布置:成组原则14、生产设施的5种基本的流动模式(流动模式可以分为水平和竖直):直线形、L行、U形、环形、S形15、SLP方法有5个基本要素:P-产品和物料,包括其变化和特性;Q-每种物品的数量;R-生产路线(工艺过程顺序);S-辅助部门(包括服务部门);T-时间(时间安排)16、SLP法工厂总平面布置主要步骤:1.对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分析,包括物流和非物流的相互关系,2.经过综合得到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相关图),3.根据相关图中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决定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的远近,安排各作业单位的位置,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4.将各作业单位实际占地面积与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结合起来,形成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5.对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进行修正和调整,得到数个可行的布置方案;6.最后对各方案进行评价择优,并对每个因素进行量化,得分最多的布置方案就是最佳布置方案。
《物流系统设计方案》复习内容

《物流系统设计》复习要点第一章物流系统设计概述重点掌握物流系统各个子系统的组成;一般掌握物流系统分析步骤、设计的程序;理解物流系统分析的一般原则、分析技术和物流系统定位及组织结构的确定;理解系统标准化和设计方案实施与评价;了解物流系统的概念、目标、构成、分类和特征。
具体内容包括<一)物流系统概述★1.物流系统的概念2.物流系统的目标3.物流系统的构成4.物流系统的分类5.物流系统的特征<二)物流系统分析1.物流系统分析的一般原则2.物流系统的分析技术3.物流系统分析步骤<三)物流系统设计1.物流系统定位及组织结构的确定2.物流系统设计的程序3.物流系统设计4.系统标准化5.设计方案实施与评价第二章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学习目的重点掌握组织结构的定位以及战略联盟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掌握三种物流组织结构的选择;理解三种组织结构的取向和跨组织管理的思想;了解物流组织的含义、发展过程及其人员组成,物流活动的组织,组织机构的选择,组织结构的取向,组织结构的定位,跨组织管理,战略联盟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具体内容包括(一)物流活动的组织1.物流管理组织的含义2.物流组织机构存在的必要性3.物流组织机构的发展4.物流组织的人员组成<二)组织机构的选择1.非正式物流组织2.半正式物流组织3.正式的物流组织<三)组织结构的取向1.生产战略2.市场策略3.信息战略<四)组织机构的定位★1.分散式管理与集中式管理2.直线式管理与咨询式管理3.大公司与小公司<五)跨组织管理1.超组织理论2.冲突管理<六)战略联盟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1.战略联盟2.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第三章物流设施与设备规划设计学习目的掌握托盘的承载性;托盘的类型,托盘的选择、装载和堆垛,集装箱的标记,叉车的选用;理解仓库合理化布局的途径。
具体内容包括<一)物流活动的组织1.托盘★2.集装箱<二)物料搬运设备1.搬运车辆2.输送机3.起重机械4.垂直搬运机械5.配套设施与设备<三)储存设施与设备1.仓库的分类2.仓库布局合理化3.储存货架<四)运输设备1.普通货车2.箱式货车第四章物流中心的设计学习目的掌握物流中心的狭义概念,物流中心的设计方法,物流中心相应的选址方法;理解物流中心的设计原则,物流中心的运营目标,综合物流中心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物流中心的分类。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第一章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系统:物流设施、物料、物流设备、物料装载器具及物流信息等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1、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是什么?(P16)运输功能、仓储功能、包装功能、搬运与装卸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处理功能2、简述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
(P24)(1)得到良好的服务性;(2)实现良好的快速反应能力;(3)获取强大的信息功能;(4)实现物流服务规模化;(5)充分利用物流资源;第二章物流战略:(P31)是指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则与保证。
物流网络规划:(P63)就是确定产品从供货点到需求点流动的结构,包括决定使用什么样的设施;设施的数量;设施的位置;分派给各设施的产品和客户;设施之间应使用什么样的运输服务;如何进行访问;这种网络设计的问题包括空间问题和时间问题。
物流中枢:是指设置于主要的和换装、中转地点,控制货物的销售、集中与发送的基地。
物流战略规划:是指确定区域或城市在物流发展的方向、发展模式等方面的目标与措施的过程。
3、简述物流战略的影响因素。
(P32)(1)现代物流正在从单一企业范畴向更大的活动范围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物流合理化。
这种从物流全过程合理化追求物流费用节约,其影响力是长远而深刻的,同时也是相对稳定的。
(2)现代物流系统依托思想与技术上的革新。
(3)第三方物流依赖与支持原材料、物品等从最初供应者到最终用户间运动的各个要素、环节组成的网络组织结构,因而必须要拥有驱动这一组织运转的动力及相应的机制。
(4)物流追求的是协同运作效益,即在整个物流系统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有利于各组织单位成员效益目标的实现。
2、物流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38)(1)物流的发展模式的定位及中长目标的确定;(2)物流基础平台的布局与规划;(3)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制定;3、简述物流系统分析的原则及步骤。
物流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方案3:准备的空仓量为200;方案4:准备的空仓量为250;
方案5:准备的空仓量为300。
请用后悔值法进行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决策。
三、大连港要采购一台装卸设备,现有5种设备可供选择,这5种设备的性能比较如下:
设备A1的性能是设备A2的性能的2倍;设备A2的性能是设备A3的性能的0.5倍;设备A3的性能是设备A4的性能的3倍;设备A4的性能是设备A5的性能的1.5倍。请用连环比率法确定这5种设备的性能的权重。
四、试比较平滑预测技术和回归预测技术的不同之处。
五、下图所示的线路网络,代表一个工厂有6个车间V1、V2、V3、V4、V5、V6。欲将这些车间连成网,已知各车间之间的距离,请用破圈法确定线路总长为最小的架设方案。
六、试论述系统评价的含义、原则与步骤。
七、试求解如下图所示网络的中国邮递员问题。
一、简答
1、简述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制约关系。
2、简述物流成本复杂性的表现形式。
3、简述物流系统的层次。
4、简述物流要素集成的动机。
5、简述物流系统分析的准则。
二、根据以往资料,一条集装箱船每个航次从天津至厦门港所需的仓位数可能是下面数量中的某一个:100、150、200、250、300,而其概率分布未知。如果一个仓位空着,则在开船前24小时起以80美元低价运输。每个仓位预定的运价是120美元,每个仓位的运输成本是100美元。假定所准备的空仓量为所需要量的某一个。关于准备的仓位数,此集装箱船有方案如下:
物流系统规划与及设计-总复习知识

评价的指标体系
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层次分析法
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对各层因素进行比较和判断,得出评价结果。
模糊综合评价法
基于模糊数学的评价方法,通过构建模糊隶属度函数,对物流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一种降维评价方法,通过将多个相关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简化评价过程。
发展趋势
技术更新换代
物流系统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物流系统在处理大量数据的同时,需要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客户的隐私。
人力成本上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物流系统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竞争激烈
市场上众多的物流企业使得竞争非常激烈,物流系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信息网络设计
综合考虑节点、线路、信息网络,形成完整的物流网络。
综合设计
物流网络设计
04
物流系统优化
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原则
整体最优、局部适应、技术先进、经济可行。
方法
数学规划、启发式算法、仿真模拟、人工智能。
技术
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云计算。
评价实践案例
06
物流系统发展趋势与挑战
物流系统将更加依赖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运作。
智能化
绿色化
定制化
全球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物流系统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采用绿色包装、清洁能源运输等措施。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物流系统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

题型1.单选(10题 20分);2.多选(10题 20分);3.判断(5题 10分);4.计算(4题 20分);5.简答(10题 20分);6.案例(1题 10分); 第一章1. 物流系统的概念(也可参考书上P4的)所谓物流系统,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物流诸环节及其涉及的物品、信息设施和设备等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目标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物流活动所需的机械、设备、工具、节点、线路等物质资料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2. 物流系统的特征(书本P5~P6)=基本特性+特点1) 系统的基本特性:① 整体性;②层次性;③相关性;④目的性;⑤适应性;⑥集成性;2) 物流系统的特点物流系统具有一般系统所共有的特点,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同时还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众多等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
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资料【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是一个可分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3.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一般要素+网络要素+功能要素+支撑要素+物质基础要素)1)物流系统的一般基本要素由三方面构成:①劳动者要素:它是所有系统的核心要素、第一要素。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是建立一个合理化的物流系统并使它有效运转的根本。
②资金要素: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
实现交换的物流过程,实际也是资金运动过程。
同时物流服务本身也是需要以货币为媒介,物流系统建设是资本投入的一大领域,离开资金这一要素,物流不可能实现。
③物的要素:物的要素包括物流系统的劳动对象,即各种实物。
缺此,物流系统便成了无本之木;物的要素还包括劳动工具、劳动手段,如各种物流设施、工具,各种消耗材料(燃料、保护材料)等。
2)网络要素(书本P8~9)物流系统的网络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即点、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物流系统设计复习要点
(加*的知识点参考课本)
(条件) P1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组成,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物流系统环境要素包括市场、技术、资源、制度、法律、政策、文化、自然等。
2、企业物流系统的结构 P7
网络结构:节点、线路
节点:仓库、车站、码头、货场、配送中心、零售店等,包装、装卸、分拣、保管等物流功能要素在节点上完成。
线路:运输线路、运输方式、运输量及运输成本等----多样性:线路是一种抽象表达,公路、水路等都是线路的具体存在形式。
----连通性:不同类型的线路必须通过载体的转换才能连通。
----层次性:分为干线、支线,各自的干线和支线又分不同等级。
3、企业物流系统设计的目的、原则、内容及步骤P10-11,P14-16
目的:最优服务、最大利润、最大竞争优势、最小投入
原则:系统性、可行性、经济性(连续性----物流要素在物流运作中流动的顺畅性、柔性化、协同性)、社会效益原则(考虑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社会资源节约等)
内容:发展战略设计、系统网络设计、服务标准设计、业务流程设计
步骤:调查分析、需求预测、设计方案、设计评价、具体实施、绩效评估
4、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物流系统设计的要点P18-22
供应物流是企业物流系统的输入,销售物流为输出。
推动式生产不可避免会产生在制品库存,拉动式生产模式的在制品向“零库存”挑战。
商业物流直接与消费者相连接,面向商店或最终消费者,特点是品种多、数量少、频率大。
零售企业物流以零售商店或零售据点为核心,以实现零售销售为主体目标。
连锁经营企业大多以总部为中心,开展采购、
运输、包装、配送等活动。
(P27-2006《纲要》;P31-信用等级;P37企业分类)
2006年3月,《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表明物流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2007年5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为我国唯一一家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机构;A类---信用等级较好我国物流企业分为3类5级(按不同评估指标分为AAAAA级、AAAA级、AAA级、AA级、A级)。
6、企业物流内部条件分析所包括的内容(P50企业物流能力)
企业物流能力
职能领域的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财务能力、物流管理组织能力等)
跨职能领域的能力(学习、创新、战略整合能力)
7、物流供给的特性P55
个性化(不排斥标准化)、完整性、节约型、网络型
8、物流需求的概念与特性P56-57
概念:广义的物流需求包括潜在物流需求(企业自行承担的物流需求)和社会物流需求(由专门经营物流业务的企业[第三方物流]承担的来自社会各方
面的物流业务需求)
特性:派生性、广泛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部分
能战略的主要内容(P66;P67物流竞争战略P68经营战略的内容)
10、企业物流战略的实施模式
P77
改良式发展模式、渐进式发展模式、跨越式发展模
P90-91
运输节点、运输线路、运输工具及方式的选择、运输参与者(承运人—期望以最低成本完成运输任务,同时获得最大的运输收入)
*12、运输模式的选择P97;影响规划的因素P102
13、运输系统设计的内容及影响设计的因素P105
运输系统设计内容:运输线路设计、方式选择、过程控制
影响因素:运输成本、运输速度、运输一致性、与物流节点的匹配程度
14、不同企业的运输系统设计P106
生产企业比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对配送的要求低。
周转仓库是暂时存放待加工、待销售、待运输的物资。
按保管商品的特性分类:通用仓库(没有特殊要求的商品)、专用仓库(专门存放某一类商品)、特种仓库(特殊性能、特殊要求的商品)
*15、仓储系统决策P128;P130仓库类型、数量、规模决策
16、仓库内部布局设计(P134辅助生产区)辅助生产区:为商品储运保管工作服务的辅助车间或服务站,包括车库、变电室、维修车间等。
17、影响仓储机械设备选择的因素P135
因素:物品特性、存取特性、库房结构等
18、仓储系统设计合理化的标志P137
质量、数量、时间、结构、分布、费用标志。
分布标志:不同地区之间仓储数量的比例关系。
P139
P146
库存、资金、成本和效益、供应保障、社会运力节约、用户企业(仓库、供应、进货人力、物力节约)、物流合理化标志。
*21、配送中心的内涵P147;规划内容P153;P154选址原则;P157
选址方法、配送中心规
P172
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客户层
23、主要的物流信息技术P175
数据管理技术具有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
P178
P201
业务外包:联系物流需求和物流服务的重要体制形式。
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零部件、原材料的配送物流,制成品的销售物流。
26、物流企业的类型P203
《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将物流企业划分为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
*27、自营物流战略P208;P211决策模型28、物流企业的评价指标P213-215
物流成本指标: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订单处理成本和信息成本、存货成本
运作效率指标:准时交货率、交货完好率、顾客响应时间、交货柔性
经营效果指标:资金状况、知名度、信誉度
技术水平指标: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加工技术、信息技术
人员素质指标:
操作服务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的素质
容及实施步骤P226-228
*30、物流企业物流系统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P237
二、简答题(参考课本)
1、企业物流管理组织一般可归纳为哪三种组织结构形态,各种形态下物流管理活动的特点有哪些?P51
2、企业物流战略调整的途径有哪些?P79
3、简述配送中心设备配置的原则。
P166
4、简述物流业务外包的优势和不足。
P206
5、简述自营物流的优势和不足。
P208
6、简述国际货物运输的特点。
P113
7、请问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程结构模式有哪几种?P182
8、简述企业物流运输模式选择的依据。
P98
9、配送中心的运营模式有哪些?P148
10、简述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企业的主要特征。
P218
三、应用分析题涉及的知识点
1、物流系统目标、物流系统中的效益背反现象
2、物流外包
3、企业自建物流的优势和不足
4、如何进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筛选(物流企业的评价指标)
5、不同运输工具的特点
6、物流系统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2010年1月——蒙牛物流管理:打造快速物流系统2010年7月——海尔现代物流系统建设案例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1*15)
二、多项选择题(2*6)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3*6)
四、简答题(10*3)
五、应用分析题(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