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摘要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它相对于无线电数据通信具有功耗低、价格便宜、低电磁干扰、高保密性等优点,目前发展迅猛,尤其是在近距离无线数据通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主要介绍基于51单片机的红外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原理.在硬件设计原理的介绍中,主要分析了系统中NE555数据调制电路、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DS18B20温度传感器电路、单片机外围电路以及声光报警电路。
在系统软件设计的介绍中,我们主要分析单片机串口通信协议、控制温度传感器采集数据、对数据的编解码;而液晶显示部分软件则是为了具有更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通过调试后,本系统基本达到预期要求,1、正确实现双机通信功能,在2400波特率下通信距离达到7米左右;2、具有在超时通信不畅的情况下进行报警提示功能;3、具有自动搜寻一帧数据起始位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干扰;4、通过串口可以与PC机实现正确通信,可以作为计算机的红外无线终端,完成数据的上传和下放.因此本系统具有广阔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AT89S52单片机;数据采集;红外通信;调制解调;串口通信Abstract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is a wireless data transfer method that uses infrared as a transmission medium, Compared with the radio data communication,it has many advantages in power consumption, Production costs,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and the confidentiality. At present,this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In particular, It is widely used in short—range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s,In this paper,we are introduced infrared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theory that based o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51. In the hardware design principle introduction,We mainly analysis the system's data modulation circuit of NE555, infrared transmitter,IR receiver circuit, DS18B20 temperature sensor circuit,microcontroller peripheral circuits, as well as sound and light alarm circuit。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

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姓名:班级:学号: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1、课题名称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摘要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光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红外数据传输,使用传输介质――红外线。
红外线是波长在750nm~1mm之间的电磁波,是人眼看不到的光线。
红外数据传输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75~25um之间。
本实protel软件辅助设计,分析并设计了红外通信系统的发射电路与接收电路,实现了红外信号的无线传输功能和音乐信号的收发功能。
3、关键词红外线、收发系统、音乐芯片3、设计任务要求;1、基本要求:(1)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器,f≥1kHz,Uopp≥3v;(2)所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作为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发送端的输入信号,在接收端可收到无明显失真的输入信号;(3)要求接收端LM386增益设计G=200;(4)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求实际搭建),用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PROTEL)及印制电路板图(PCB)2、提高要求:利用音乐芯片产生乐曲,调制LED后发出,接收端接收信号利用喇叭将发送的乐曲无失真的播放出来。
3、探究环节:探索其它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的应用实例,数字调制的解决的方案,给出应用方案。
4、设计思路、总体结构框图;1、设计思路系统主要由信号产生电路,红外光发射系统,红外光接收系统三个模块完成基本实验要求,其中信号产生电路分别由信号发生器和音乐芯片代替,电信号经过发生系统转化为红外光信号,经接收系统接受后,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喇叭将其转化为语音信号,实现红外光通信的全过程。
首先主要用信号发生器发出电信号,微弱的电信号经过一个分压式共射电路适当放大,并通过LED红外发送管转化为光信号发送。
信号经接收管接收后,通过运放电路得到较高的输出功率,驱动喇叭发出声音。
利用放大器LM386,调节电位器改变其增益,驱动喇叭得到所需功率。
红外模块通信协议说明

红外模块通信协议说明一、引言红外(Infrared)通信技术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红外线的辐射和接收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红外模块作为红外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信协议的制定对于实现稳定、高效的通信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红外模块通信协议进行详细说明,包括红外模块通信原理、通信协议的格式和功能等。
二、红外模块通信原理红外模块通信是通过红外光源发射与接收器接收的红外光信号传输数据。
发射器将数据转换为红外光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光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进行解码。
红外模块通信的原理基于红外光的特性,利用不可见的红外光波进行通信,具有低功耗、稳定性高的优点。
三、红外模块通信协议格式红外通信协议是指红外模块通信时数据传输所遵循的规则和格式。
常见的红外模块通信协议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起始码(Start Code):起始码是一段特定的红外光脉冲序列,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开始。
通常采用连续的高电平信号作为起始码。
2. 数据码(Data Code):数据码是指要传输的具体数据内容。
不同的通信协议有不同的数据码格式,可以是二进制码、十进制码或其他类型的码。
3. 校验码(Checksum):校验码是为了检验数据的完整性而添加的,用于验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通常校验码采用奇偶校验、CRC校验等方式实现。
4. 结束码(End Code):结束码用于标识数据传输的结束,通常采用连续的低电平信号作为结束码。
四、红外模块通信协议功能红外模块通信协议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传输:红外模块通信协议能够实现可靠、高效的数据传输。
通过合理设计的通信协议格式,确保数据在红外通信中的准确传输。
2. 遥控功能:红外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遥控器等领域,能够实现对电视、空调、音响等设备的控制。
通过遥控器发送特定的红外信号,与接收器进行通信,实现对设备的开关、调节等功能。
3. 数据识别:通信协议中的起始码和结束码能够帮助接收器识别数据的开始和结束,从而准确获取要传输的数据。
红外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红外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作者:张少晨来源:《消费电子·理论版》2013年第10期摘要:红外通信模块技术在现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被普遍应用及采用的在较短范围内使用的无线通讯技术。
红外通讯模块运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一种点对点的方式,这种方式也是现在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线传输技术。
文章中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红外通讯模块的运作预案理,并且介绍了红外通讯模块和红外数据组织(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IRDA的使用规范及协议,完整地介绍了红外通信接受及发射器等硬件的电路设计及他们在接受与发射信号时的工作原理,作者在文章最后画出了红外通信模块程序的大概运作流程图,同时提出了在红外通信模块设计时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文章中主要研究的红外通信模块运用程序主要是指在两台有红外模块的开发箱中间进行红外通信的程序设计。
本章将详细在红外通信模块的基本运作原理、红外通信模块的基本结构及设计、上位机的程序设计和实现以及下位机的程序设计和实现等发现进行论述,详细论述见下文。
关键词:红外通信模块;设计;实现中图分类号:TP31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2红外通信模块是当今国际上已经被广泛运用的无线传输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是被利用在日常生活的家用电器、手机、电脑、汽车飞机显示器或仪表、医用仪器甚至是军队武器设备等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当中,这种先进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不知不觉中开始涉及到人类的生活及工作当中,而在这种高科技嵌入式的操作系统当中红外通信模块技术及蓝牙通信技术是被运用的最为广泛的,文章中提到的红外通信模块主要是运用两点之间数据传输模式,这种红外通信模块的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0.80um至30um之间,通讯距离一般在1到3米之间,它的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可见光,由于这种通信方式具有可靠性高、保密性好、设计成本低、连接方便、简单易用、结构紧凑等特点,在电子产品中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红外通信模块程序主要是由两部分组织而成的,它们分别是上位机程序以及下位机程序,上位机程序以及下位机程序又可以称作为红外通信的基础程序与红外通信的控制台程序,上位机程序也就是红外通信基础程序一般是在PC机上进行运作的,而下位机程序也就是红外通信控制台则是在开发箱上进行运作的[1]。
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实验报告2篇

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实验报告2篇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实验报告第一篇:一、引言通信技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外通信作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无线、隐蔽、低功耗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以验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红外通信的原理和规范。
2. 学习使用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
3. 能够正确设置收发模块的参数。
4. 进行距离测试,评估系统的通信距离性能。
5. 进行干扰测试,确定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三、实验设备1. 硬件设备:北邮红外通信收发模块、电脑。
2. 软件设备:PC机控制软件、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驱动程序。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硬件设备:将北邮红外通信收发模块通过串口线与电脑连接。
2. 安装驱动程序:根据实验要求,在电脑上安装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驱动程序。
3. 配置参数:在PC机控制软件中,设置收发模块的参数,包括通信速率、校验方式等。
4. 进行距离测试:设置一个合适的通信距离,发送一条特定信息,观察接收端是否成功接收并显示该信息。
5. 进行干扰测试:在通信过程中引入干扰信号,观察系统是否能正确识别并过滤干扰信号。
五、结果与分析1. 距离测试结果:根据实验设置的通信距离,收发系统能够成功传输信息,并且接收端能够正确接收和显示该信息,表明系统具有较好的通信距离性能。
2. 干扰测试结果:在引入干扰信号的情况下,系统能够正确识别并过滤干扰信号,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北邮红外通信收发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通信距离性能和抗干扰性能,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同时,本实验也深入理解了红外通信的原理和规范,对于今后的通信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篇:一、引言红外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无线、隐蔽、低功耗等特点,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红外遥控发射毕业设计

红外遥控发射毕业设计红外遥控发射毕业设计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无线遥控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红外遥控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无线遥控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系统中。
而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学生,我选择了红外遥控发射作为我的毕业设计课题。
红外遥控发射是指通过红外线来控制设备的操作。
它的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将指令通过红外线信号的形式传递给被控制的设备,从而实现对设备的遥控操作。
这种遥控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我的毕业设计中,我主要关注的是红外遥控发射的硬件设计和信号传输的优化。
首先,我需要设计一个红外发射器的电路,包括红外发射二极管、电源电路、信号调制电路等。
通过对这些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我可以实现对红外信号的稳定发射和调制。
其次,我需要研究和优化红外信号的传输方式。
红外信号的传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遮挡、干扰等。
因此,我需要通过合理的信号调制方式和传输协议,提高红外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同时,我还需要考虑红外信号的传输距离和角度范围,以确保遥控操作的有效性。
在设计过程中,我将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思路,将整个红外遥控发射系统划分为几个模块,包括红外发射电路模块、信号调制模块、传输协议模块等。
通过模块化设计,我可以更好地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独立性和可替换性,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在实际应用中,红外遥控发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系统中。
比如,家用电器中的电视遥控器、空调遥控器、音响遥控器等都是采用红外遥控发射技术。
此外,红外遥控发射技术还被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无人机等领域。
红外遥控发射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遥控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被其他无线遥控技术所替代。
其次,红外信号的传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遮挡、干扰等,这对红外遥控发射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要求。
总的来说,红外遥控发射作为一种常见的无线遥控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反应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系统中。
红外通信系统设计

X0输出60KHz的正弦信号Vsin;而当VD=1时,选
通输出端口X1,端口X0无信号输出,通过这样的方 式起到了ASK调制的作用。所以,键控后输出的ASK 信号间接的包含了温度信号的信息。
二、红外发射部分——反向求和电路
这是反向加法求和电路。设计时,
R7、R11与反馈电阻R4选用相同电阻
值,电路完成语音信号VA2与ASK调
制信号VD*Vsin2的反向求和,即
VOUT = -( VA2 + VD*Vsin2 )
二、红外发射部分——红外发射电路
求和信号经过电容C6滤除直流、电路噪声 后,进入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高频小功率三极管 8050 搭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实现了对微弱
语音电信号幅度的15倍放大。随后,发射管D3
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进行传输。 补充: 红外发射管是一种发光二极管,这 种管子通过电流时会发光是由于电子与空穴直接 复合而放出能量的结果。主要用途是电光转换。
语音信号采集电路:实现将人声在空气中 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 语音采集部分利用声音驻极体传感器,实
现了将人声在空气中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
分压式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第一级电压 放大,在温度变化时静态工作点Q基本不变。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第二级电流放大,输
随后,信号经过阻容耦合的两级放大电路:
出语音模拟信号VA1。
向偏置状态下运行,且反向电流与照度成正比。
三、红外接收部分——低通滤波电路
语音信号的频率范围约300Hz-
3.4KHz,设计一个二阶有源低通滤
波器,从混有语音信号和ASK调制信 号的接收信号中,提取出语音信号。
三、红外接收部分——同相放大电路
提取出的语音信号较微弱,直接收 入功放电路后声音比较微弱,现象不是
红外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践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红外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摘要语音和音乐等低频电信号一般不适合直接远距离传输,而是通过调制加载到光或者高频信号上传输出去。
本次试验的内容,就是设计一个合适的红外收发电路,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是光通信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采用红外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来进行和目前世界上所采用的骨干通信网的光纤通信系统是有相同之处的,唯一重要的差别就是它们二者所采用的传输媒质不用,一个是大气,一个则是光纤。
关键词红外发送红外接收滤波信号放大1)实验目的1、掌握简单的红外通信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理2、掌握通信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电路设计的方法3、熟悉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4、掌握PCB设计电路装配和调试的方法2)实验所用仪器1、函数信号发生器2、示波器3、晶体管毫伏表4、万用表5、直流稳压电源3)所用元器件及测试仪表清单1、8050 X 12、红外发送管303 X 13、红外接收管302 X 14、LM386 X 15、可变电阻器(10k,100k)各16、电阻(2k,2.7k) X 17、电阻(20,51)各18、电阻(10 ) X 19、电解电容(100uf,33uf,250uf)各110、电解电容(10uf) X 211、电容(0.047uf,0.01uf)各110、喇叭 X 112、kd9300 X 113、发光管 X 14)设计思路及分块和总体结构设计思路及总体结构框图如下:红外设计的总体构架上图是一个简单的红外通信系统的构造图,通过实验应该能进行模块化的设计,当然整个商用的红外光通信系统是相当复杂的,这里我们只考虑最基础和最必要的部分来完成整个红外光通信收发系统的设计。
(1)信号的产生这里利用了音乐芯片KD-9300或是LX9300来完成。
信号产生也可以用RC振荡器构成,信号的幅度不宜过大。
(2)红外光发送模块的设计设计原则主要是考虑红外发送管的工作电流,电流过小,传输距离短,电流过大有容易毁坏发光管红外光发送电路(3)红外光接收模块的设计红外光接收电路(4)高通滤波器红外接收的二极管都是光敏二极管,这样普通灯光也对其都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还要在信号输出端加入高通滤波器,消除恒定的外接低频信号的干扰,这样接收效果和灵敏度将显著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rialComm Imp l: : SerialComm Imp l ( QW idget 3 parent) : SerialComm ( parent) , outputTimer ( this) , keyRepeatTimer( this)
收稿日期 : 2009209201 作者简介 :许继彦 (19792) ,女 ,吉林榆树人 ,助教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 。
50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第 19卷
也没有必要实现整个红外协议栈 ,只需要根据实际的 需求有选择地实现自己需要的协议和功能即可 。
{ UCON2 =UCON2&0x7fc; / /禁止接收 UCON2 =UCON2&0x7f3; / /禁止发送 / 3 bit [ 6 ] Determ ine whether or not to use the
Infra - Red mode.
0 =Normal mode operation 1 = Infra - Red Tx / Rx mode3 /
第 10期 许继彦 ,等 :红外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
都要简单一些 ,其运行界面如图 3所示 。
图 3 上位机程序控制界面
该控制台程序窗口的左面有三个显示部件 :上 面的是 QTextB rower部件 ,用于显示从串口收到的 数据 ;中间的是 QL istBox部件 ,用来实现显示控制 台的输入数据 ;最下面是 QL ineEdit部件 ,用于进行 用户输入 。窗口的右面提供了串口设备 、波特率 、数 据位 、奇偶位 、停止位 、握手信号和时间延迟等相关 串口通信的一系列参数设置 。以上所有部件的设计 都可以很容易地通过 linux系统里带的 Q t Designer 软件来进行设计 。 4. 2 上位机代码实现
/ /调用 SerialComm 父 类 的 构 造 函 数 , 初 始 化 QTimer类型的对象 outputTimer和 / / keyRepeatTimer
{...
/ /建立 GU I部件的信号和槽函数之间的联系
connect( connectPb, SIGNAL ( clicked ( ) ) , this, SLOT ( connectTTY ( ) ) ) ;
tle2end) buffer 3 / 由 bUART ( x, Nb)宏定义可以得到串口 x的基
地址 ,再加上 oURXHL 这个小端系统的接收缓冲区 地址 ,就得到了对应串口的存放其所接收到的数据 的地址 ,程序只需要从该位置读出数据就完成了读 的功能 [ 4 ] 。
主控函数模块也就是用户利用系统所提供的上 述串口编程接口进行红外通信应用程序设计的地 方 。整个红外通信应用程序都在这里得到实现 。该 main主函数通过调用 ARM TargetInit ( )来先对开发 板进行初始化工作 ,然后进入主循环 ,从而开始红外 通信的主选择菜单 。程序将打印出菜单的提示信 息 ,选择 1即表示进入红外接收模式 ,选择 2即进入 红外发送模式 ,选择 3即退出程序 。
4 上位机程序设计与实现
4. 1 上位机界面设计 为了更好地控制下位机通信 ,我们设计了上位
机控制台程序 ,它是基于 L inux系统的 KDE开源图 形桌面环境的 ,使用 Q t图形库 ,在 Q t Designer开发 环境下用 C + +语言来编写完成 。其功能类似于 W indow系统下的超级终端 ,或者类似于 linux系统 下的串口控制程序 m inicom ,只不过功能上比它们
下位机红外通信基础程序由五个功能模块所组 成 : ARM 开发板初始化模块 、红外接收模式模块 、红 外发送模式模块 、串口驱动模块 、主控函数模块 。
在主程序中调用 ARM TargetInit ( )函数来实现 整个开发板的 CPU、串口 、系统时钟和总线时钟等 相关开发板硬件初始化 ,而在该函数中调用了 s3c2410_ cpu _ init ( ) 来进行相关 CPU 的初始化工 作 ,然后进行串口 0和串口 2的波特率设置 。
ULCON2 =ULCON2 | (1 < < 6) ; / /红外模式
hudelay (100) ; / 3 从串口 2发送 infrared数据 3 / UCON2 =UCON2 | (0x01 < < 2) ; / /允许发送
} infraredR ( )函数用来实现红外接收方式寄存器 的设置 。 在串口驱动模块的编码中 ,由于设计的红外通 信是基于 IrDA 1. 0,即 SIR 协议标准的 ,而 SIR 是基
在编写红外收发模式功能模块的过程中 ,根据实 验箱的使用说明 ,在配置红外模式或进行红外的发 送、接收模式切换时都要先关闭发送和接收功能 ,防 止因为配置状态的改变影响数据的正确收发 。另外 在配置状态改变时要给予充分的状态改变时间 ,因此 就有了如下形式的发送代码以及相类似的接收代码 。
void infraredT ( void)
红外协议栈与 TCP / IP 协议栈一样 ,管理整个 通信过程 。它被划分成如图 2 所示的几层 ,各层除 有自己的一套管理职责外 ,还与上下层之间联系紧 密 ,可以互相调用 ,将各协议层叠起来就成了协议 栈 。 IrDA 是一套层叠的专门针对点对点红外通信 的协议 。
图 1 红外通信原理
对于发送端来说 ,当无红外脉冲发射时 ,发送的 是二进制数据“1 ”; 而有红外脉冲发射时 发 送的 是
由于该红外控制台程序相对于红外通信程序来 讲也是一个独立的程序 ,其依然是从主函数 main开 始运行 ,只不过该主函数是由 Q t Designer自动生成 的 。在整个控制台程序中 , Q t Designer为设计的界 面自动生成一个类 SerialComm ,然后公有继承该类 , 从而生成 SerialComm Imp l类 ,在 SerialComm Imp l类 中实现了相关部件的一系列槽函数 。
图 2 红外协议栈
红外数据通信协议簇由必要协议和可选协议两 部分组成 ,必要协议包括物理层 、红外链路建立协 议 、红外链路管理协议和信息获取服务 ,依据各种特 殊应用需求可选配流传输协议 、对象交换协议 、模拟 串口层和局域网访问协议 [ 2 ] 。
整个红外协议栈是非常庞大复杂的 ,在嵌入式系 统中由于微处理器速度和存储器容量等限制不可能
1 红外通信原理
红外通信利用 950nm 近红外波段的红外线作 为通信载体来进行通信 [ 1 ] 。
常用的有通过脉冲宽度来实现信号调制的脉宽 调制 ( PWM )和通过脉冲串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实现 信号调制的脉时调制 ( PPM ) 两种方法 。发送端将 二进制数调制成某一频率的脉冲序列 ,并利用该脉 冲序列驱动红外线发射管以光脉冲的形式向外发射 红外光 ;而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脉冲信号转换成电 信号 ,再进行放大 、滤波 、解调处理后还原成二进制 电信号 。原理图如图 1所示 。
摘 要 :介绍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 ,基于北京博创公司的 S3C2410 - S ARM9实验箱的红外模块 TFDU4100实现红 外通信下位机程序 ,并调用 Q t图形库 、使用 C + +语言在 linux系统下实现可视化的上位机程序 。 关键词 :红外通信 ; Q t; C + +
中图分类号 : TN9191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 3907 (2009) 10 - 0049 - 03
0 引 言
从家用电器﹑手持通讯设备﹑仪器仪表﹑汽车 到航天航空﹑军事装备等各个领域 ,嵌入式系统已 经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 、生活中 。在嵌入式系 统中往往使用红外 、蓝牙等无线通信技术 。本文基 于北京博创公司的 S3C2410 - S ARM9实验箱的红 外模块 TFDU4100实现红外通信下位机程序 ,并调 用 Q t图形库 、使用 C + +语言在 linux系统下实现 可视化的上位机程序 。
二进制数“0”。而对于接收端来说 ,没有接收到红 外光 ,则认为是“1”;接收到则认为是“0”。
简而言之 ,红外通信的实质就是对二进制数字 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 ,以便利用红外信道进行传输 ; 红外通信接口就是针对红外信道的调制解调器 。
2 红外通信协议体系结构
IrDA 协议栈是红外通信的核心 ,它规定了进行 红外通信双方从硬件到软件的统一通信规范 ,使各 个提供红外通信相应产品的厂商遵守统一的规范来 生产产品 ,从而促进红外通信的发展 。
于 HP - SIR开发出来的一种异步 、半双工的红外通 信方式 。它以系统的异步通信收发器 UART为依 托 ,通过对串行数据脉冲的波形压缩和对所接收的 光信号电脉冲的波形扩展这一编码解码过程 ( 3 /16 EnDec) ,实现红外数据传输 。所以在本红外程序设 计中 ,完成了红外通信模式的寄存器的设置之后 ,还 需要实现对串口的各种操作函数 ,也即串口的驱动 , 包括对串口的初始化 、读和写以及串口缓冲寄存器 的清空等操作 。
第 19卷 第 10期 2009年 10月
长 春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 IVERSITY
Vol. 19 No. 10 Oct. 2009
红外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来自许继彦 1 , 杜钦生 2 ,
(11长春大学 旅游学院 , 吉林 长春 130122; 21长春大学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 吉林 长春 130022)
3 下位机程序设计与实现
3. 1 硬件资源描述 选择用两个 S3C24102S ARM9实验箱的红外模
块 TFDU4100,在红外通信的有效距离范围内实现 红外通信 。由于 S3C24102S的 UART支持红外通 信 [ 4 ] ,只要将 ULCONn线控制寄存器的红外模式位 设置为 1,并插好实验箱上的相应红外跳线 ,其它相 关的串口寄存器的设置同普通串口实验一样 ,因此 实现起来相对容易 ,故选择了这种基于串口的符合 SIR标准的红外通信实现方式 [ 3 ] 。 3. 2 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