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

合集下载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名词解释1音乐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美学与音乐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具有哲学性质的音乐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既可说是用美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音乐美和审美的部门美学,又可以说是音乐美学中侧重于研究音乐艺术基础规律与特征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音乐美学的特点在与美学与音乐的结合。

2巴洛克美学:是继文艺复兴之后西方音乐美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这个时期的艺术具有一种共同的美学特征,即:着重表现激情的状态并为加强这种表现的力度而有意识突破固有的平衡与协调。

3浪漫主义情感论美学:是西方哲学、美学领域中的一种将感情表现视为音乐艺术本质所在的美学思想。

4自律论音乐美学: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基本观点,用汉斯立克的话来是说,就是认为“音乐美是一中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

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与乐音,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

填空:1四种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色、音长。

2,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墨家创始人墨子。

其音乐美学思想集中反映于:《非乐》,也散见于《三辩》、《公孟》等篇可慨称为“非乐“思想。

其要点有三:承认音乐能使人快乐给人美感,但认为作乐、赏乐应以“事成功立,无大后患”为前提(〈三辩〉);认为当时“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天下不得治,而音乐“”非所以治天下“(〈三辩〉),于政治、生产无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无补,故不具备“事成功立,无大后患”的条件,不能作乐、听乐;认为音乐无益,而且有害,享受音乐就会劳民、伤财、误政以至亡国,故应“乐之为物不可不禁而止”(〈非乐〉)。

有不合理的一面即是否定休息、娱乐的积极意义,无视音乐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视音乐为无益有害之物,提出音乐亡国论,主张禁止音乐。

这是一种狭隘功利主义的音乐美学思想。

1、音乐美的三个基本条件组成:足感性、有序性、丰富性。

2、音乐学一半从领域划分来讲一般侧重:音乐学和历史音乐领域3、萌芽时期春秋末年人先奏〈国语〉〈左传〉史书涉及:A关于音乐美的构成,B关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C关于音乐与社会的关系D关于音乐的审美准则。

音乐的美学价值及其欣赏方法

音乐的美学价值及其欣赏方法

音乐的美学价值及其欣赏方法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拥有独特的美学价值,通过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使人们沉浸其中,获得身心灵的愉悦。

本文将探讨音乐的美学价值以及欣赏音乐的方法。

一、音乐的美学价值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同于绘画和雕塑等静态艺术,它以声音为媒介,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表达情感和思想。

音乐的美学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情感表达:音乐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情感,通过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变化以及节奏的跳动,表达出各种情感,如欢乐、悲伤、愤怒等。

音乐可以让人们共鸣,引发共情,帮助人们释放情感,获得情感的宣泄和治愈。

2. 美感享受:音乐的美感来自于其和谐的旋律和和声,以及节奏的有序变化。

音乐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平衡和完美的感觉。

通过欣赏音乐,人们可以沉浸在美的世界中,获得心灵的满足和愉悦。

3. 精神启迪: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享受,它还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哲学性。

有些音乐作品通过其深刻的主题和隐含的思想,能够启迪人们的思维,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音乐可以帮助人们思考人生、探索宇宙,为人们提供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体验。

二、欣赏音乐的方法欣赏音乐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欣赏音乐的方法:1. 专注倾听:欣赏音乐时,需要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

关闭外界的干扰,用心去感受音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

通过专注倾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

2. 多样化的音乐体验:不同类型的音乐有不同的美学特点和表达方式。

为了拓宽音乐的欣赏范围,可以尝试听听不同风格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

通过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可以发现不同音乐之间的美学差异和共通之处。

3. 了解音乐背景: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

通过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理念,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美学价值。

4. 与他人分享:音乐是一种社交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与他人分享音乐的欣赏体验,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得更多的音乐灵感。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一、学科的建立:1美学学科的建立:1750年德国出版了该国学者鲍姆嘉通的著作《美学用“aesthetics”命名。

“美”是“感性”中的一种。

2。

1806年德国出版了是诗人、音乐家舒巴尔特的《音乐美学的思想》。

3。

19世纪中叶开始,从汉斯力克《论音乐的美》(1854)至里曼《音乐美学要义》(1900)等专著相继问世,标志着音乐美学学科的成熟。

4。

1920年蔡元培在刊物上发表介绍西方音乐各个学科的文章时列举了“美学”。

二、学科的性质:1。

音乐美学史音乐学的分支,也是美学的分支;是音乐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

2.音乐美学是基础理论学科。

三、研究对象:1。

听觉感性需要极其满足的规律。

2。

实践中的没学问题。

3。

相关历史:音乐美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音乐美学学科的历史。

四、研究方法:1。

哲学的方法2。

社会学的方法3。

心理学的方法4。

音乐学分析的方法五、音乐美学概要:“自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就在形式之中,音乐美否由音乐自身决定,“他律论”认为,音乐的内容在形式之外,音乐美否有音乐自身决定。

“他律”、“自律”主要是理论概括上的划分,实际情形存在着明显可以划分的类型,也存在着综合的类型或难以明确归类的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特别是对中国或其他非西方地区的音乐现象,避免生搬硬套。

六、艺术功能:表现功能和呈现功能。

在艺术功能中,任何音乐构成非功利的关系,音乐史直接被需要的东西,是“目的物”。

1。

表现功能:音乐是被用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时,具有表现功能。

它包括难以言传的感悟或自由思想的表达、情绪的渲染、情感的表达或寄托等等。

因此,音乐是人的精神家园之一。

2。

呈现功能:指向的是音乐自身包含的内容。

呈现性音乐只有音乐形式中所包含的内容,而没有音乐之外的内容。

Y艺术的精神并不在于模仿外界事物,音乐尤其如此。

七、实用功能:音乐被用于狡猾、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人与音乐发生的就是功用关系,音乐自身不是作为目的被需要,而是作为工具被需要的。

音乐美学知识点归类总结

音乐美学知识点归类总结

音乐美学知识点归类总结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的美的学科,是审美学的一部分。

它主要探讨音乐艺术的美学特征、美学规律和美学价值。

在音乐美学中, 既包括音乐的美学理论,也包括音乐的美学实践,它与音乐学、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学科有一定的联系。

音乐美学知识点包括音乐的审美对象、音乐的美学特征、音乐的美学规律和美学价值等。

在音乐的美学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类总结。

分类1:音乐的审美对象音乐的审美对象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所面向的对象,包括音乐作品、音乐演出和音乐表演等。

音乐的审美对象不仅包括音响艺术、舞蹈音乐、戏剧性音乐等,还包括音乐的创作、演奏、指导、评价、审美态度等。

音乐的审美对象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音乐的美学特征和价值。

1.1 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是音乐的审美对象之一,在音乐美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来了解音乐的构成要素、风格特征、表现形式和美学规律等。

音乐作品的审美对象包括乐谱、音乐符号、音乐形式、音乐结构等,同时音乐作品还包括作曲家的意图和创作理念。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审美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音乐的创作过程和音乐的美学特征。

1.2 音乐演出音乐演出是音乐的审美对象之一,对于音乐演出的审美研究可以从演奏者、演奏技巧、演出场所、音响效果、观众反应等多个方面来考察。

音乐演出不仅包括音乐家的个人魅力和表现力,还包括音乐演出的情感传递、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等。

通过对音乐演出的审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演艺术和音乐的审美特征。

1.3 音乐表演音乐表演是音乐的审美对象之一,它包括音乐表演者、音乐表演形式、音乐表演效果等。

音乐表演不仅包括表演者的歌唱和演奏技巧,还包括表演者的台风、表演手法、音乐表演情感等。

通过对音乐表演的审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表演艺术和音乐的审美特征。

分类2:音乐的美学特征音乐的美学特征是指音乐作品所呈现出的美的特点,包括音乐的形式美、色彩美、节奏美、和声美、旋律美、情感美等多个方面。

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

1音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最初提出的,知、情、意!2《论音乐美学的思想》的书是舒巴特写的沿用了音乐美学这个概念。

3 《论音乐的美》是汉斯立克写的。

4音乐美学的这种双重属性,说明它是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特点在于美学与音乐学的结合。

5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奠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成熟的标志是提出“中和”、“礼乐”。

6《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①对音乐本源问题的深入探讨;②对音乐特征问题的深入探讨;③提出成熟形态的“天人合一”音乐美学思想;7《声无哀乐论》的作者是嵇康。

8.18世纪的欧洲音乐论坛,以法国为中心,曾发生过三起重大的争论:①马泰松是“旋律派与和声派之争”;9黑格尔的音乐美学观念在浪漫主义音乐家李斯特那里得到进一步的诠释。

10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有哪些主要特征?①强调实证,重视逻辑思辨,②注重音乐本体研究,善于理论联系实际;③由古至今,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④积极抛弃传统,不断开拓创新;⑤崇尚理性,忽视感性。

10音乐的功能①艺术功能:音乐被用于非实用性的审美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时,具有艺术功能。

②实用功能: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11音乐的价值①音乐自身的独有价值: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满足人们的听觉审美感性需要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②音乐作为特殊工具的价值:音乐在实用中所具有的价值是特殊工具的使用价值。

由于所有的实用目的都在音乐之外,因此音乐作品是作为工具发挥实用功能的。

③音乐多种价值的混合:音乐的审美价值往往跟其他价值混合在一起。

12为什么要回唤音乐的美?①音乐的美是人的本质需要,只要是美的音乐,就必须满足感性、有序性、丰富性、这三个基本条件,所以审美在将来一定要提高。

②音乐艺术发展的生态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类型,它需要优化文化生态才有利于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⑴其一,音乐作品个性特点的合理张扬;⑵其二,音乐各种功能功用的并存并举。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

浅谈音乐美学中音乐存在“三要素”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美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其中音乐的三个要素是指音乐的声音、时间和空间。

这三个要素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单位,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和结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

音乐的声音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

声音是音乐的载体,通过声音的发出和传播,才能使音乐作品被听众感知和欣赏。

声音的特点包括音高、音色、音量、音节等,不同的声音组合和排列方式形成了音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

声音能够直接触动人的感官,给人以美的享受,是音乐表现力和情感传递的重要手段。

音乐的时间是音乐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

音乐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展现其发展和变化过程,时间的划分使得音乐的结构和形态得以体现。

时间决定了音乐的节奏和节拍,使各个声音和声乐表现在不同的时间点上。

音乐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也是通过时间来体现的,包括音乐的起承转合、高潮和结束等。

时间的运用使音乐得以有机地展开,给人以动态和连贯的感觉。

音乐的空间是音乐存在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音乐通过声音的传播和扩散在空间中形成一定的位置和分布,这样才能被听众感知和接受。

音乐空间的特点包括音乐的声场、音响效果和谐波分析等,通过空间的运用,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出音响的立体感和深度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三个要素是互相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缺一不可。

声音是音乐的基础和核心,时间是音乐的流动和发展的基础,空间是音乐的载体和传播的基础。

它们相互促进和制约,共同构成了音乐的世界。

在实际的音乐创作和欣赏中,对于这三个要素的处理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是在声音、时间和空间的综合运用下取得的。

音乐创作者需要通过对声音的选择、时间的节拍和空间的安排来创作出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而音乐欣赏者则需要通过对声音的感知、时间的感受和空间的理解来领略音乐所传递的美和情感。

浅析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浅析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浅析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情感共鸣。

而音乐表演,则是将音乐作品呈现给听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美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它探讨音乐的审美价值、审美体验以及音乐与人类情感、文化和社会的关系。

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深入理解音乐美学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诠释作品,提升表演的艺术水准。

首先,音乐美学有助于音乐表演者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蕴含着特定的情感,可能是喜悦、悲伤、激昂或者宁静。

表演者若要将这些情感传达给听众,就必须先深刻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对音乐美学的研究,表演者能够了解不同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如何共同作用来营造情感氛围。

例如,在一首悲伤的乐曲中,缓慢的节奏、低沉的旋律以及暗淡的和声可能共同表达了深深的哀愁。

当表演者明白了这些元素的情感指向,他们就能更精准地在表演中展现出作品的情感,让听众产生共鸣。

其次,音乐美学引导表演者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诠释。

尽管音乐作品有着作曲家赋予的原始意图,但每位表演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为作品赋予新的生命。

音乐美学为这种个性化诠释提供了理论支持。

它让表演者明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自身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对作品进行独特的处理。

比如,在演奏一首经典的钢琴曲时,有的表演者可能会强调力度的对比,以突出作品的戏剧性;而另一些表演者可能更注重音符之间的细腻连接,展现出作品的抒情性。

这种个性化的诠释,使得同一作品在不同的表演中呈现出多样的魅力,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再者,音乐美学影响着音乐表演的技巧运用。

表演技巧是实现音乐表达的手段,而音乐美学则为技巧的选择和运用提供了指导。

表演者需要根据作品的美学特征来决定使用何种技巧,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例如,对于一首节奏明快、富有活力的乐曲,表演者可能会运用灵活的指法和快速的音阶跑动来展现其欢快的氛围;而对于一首抒情的慢板作品,可能更注重运用细腻的触键和微妙的力度控制来表达深情。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

音乐美学部分重点内容

√绪论1、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既是美学——艺术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特别把音乐的本质和特性,音乐的形势和内容,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音乐的功能,音乐的美和审美作为研究对象。

2、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课题:1 关于音乐的本质的研究2 关于音乐的本体的研究3 关于音乐的美和审美的研究4 关于音乐的功能的研究5 关于音乐的实践的研究6 关于音乐史学的研究3、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1 哲学法2 心理学法3 社会学法4 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美学在研究方法上的新拓展√第一章1、音乐的感性材料:指并不直接作用于人们的物质需要,不是作为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必需品而存在的物质材料,最明显的特征是非实用性,与人的心理行为发生直接的关系,我们把这种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叫做感性材料。

[一种艺术媒介]2、音乐艺术的感性材料——声音3、音乐感性材料的基本属性:1 非自然性——创造性(与自然声音相比)音乐的声音是非自然性的,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音响,一种创造性的声音EX:自然界的乐音排列出规律的顺序→重新排列找到音的倾向性并解决→单声部音乐到复调音乐→和声→曲式学/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自然声音有时也出现在音乐作品中,西方先锋派,美国埃德加瓦利《电离》使用汽笛声2 非语义性——表情性(和语言比较)音乐的声音不同于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各种社会交往活动,音乐声音仅仅限定在艺术范围内只作为一种艺术交往而存在,如《梁祝》小提琴大提琴对答3、音乐的音响与某些语义性内容共同的表达因素:表情音调,通过高低,大小,刚柔,粗细等音调变化表达EX: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在楼台相会——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对答,情人离别时内心表达4、音乐感性材料的非对应性特征(音乐中所体现出的自然声音或语言含义与这些自然的和语言的声音本身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音乐的声音和它的含义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因素,它促使人们去想象和联想,以沟通艺术与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叫做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音乐美学?
答:音乐美学可以说是一门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基础性的理论学科。

美学与音乐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基本特点在于美学与音乐学的结合
二、音乐美学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研究课题?
答:1.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2.关于音乐本体的研究,关于音乐实践的研究,关于音乐功能的研究。

三、音乐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答:1.哲学基础(哲学为音乐美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立场和方法,它是研究这门学校的理论基础)2.心理学的方法3.社会学的方法4.20世纪现代音乐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心扩展(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四、音乐的声音与现实中的自然声音及语言表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答:是非自然性,非语义性和非对应性的声音。

五、音乐材料的表现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表现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等。

六、怎么样理解音乐材料的现实基础?
答:①声音现象的现实基础:1.音乐音响与自然音响之间的联系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基础方面,还体现在审美因素和艺术素质方面。

2.表情音调给音乐音响的表情性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②音响运动的现实基础1.音乐的运动不是客观物质运动的直接再现
,而是作曲家对这些客观物质运动的艺术概括。

2.音乐不但能表现客观现象的运动,而且也能通过艺术概括的作用,表现诸如社会力量的冲突、人的思想斗争等复杂的矛盾运动。

七、音乐形式基本要素有哪些?为什么?
答:音高(振动频率为440赫兹,钢琴上中音区的A音定为标准音高,与节奏结合就构成了音乐最具表现力的旋律,不同的音高具有不同的表现力,低音深厚、沉重,中音宽广、温和、高音明亮。

)、音强(音高单位:分贝。

任何一个具有很强表现力的旋律都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力度变化)、音色(不同乐器具有不同的音色)、时间(时间是音乐的存在方式)八、浅述音乐基本组织形式的基础。

答:节奏(节奏的表现力,舒缓的节奏使人沉静,激越的节奏使人振奋)、节拍、旋律(良好的旋律必须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表现,良好的动力三个基本特征。

)和声、复调、调式与调性、配器(对比关系的要求、平衡感的要求)、曲式(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结构是受人们审美心理规律制约的)
九、音乐形式美的法则有哪些?它们与人的审美心理关系怎样?
答:连贯性原则(求同)、对比性原则(求异)、新颖性原则(适应)、平衡性原则(回归)十、简述音乐内容的基本含义。

答:音响音乐的本质上来说是在时间总共展现的,存在于时间中的声音。

音乐的音响组织形式与它表现的对象之间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通过什么中介转换的基本环节来达到表现内容的目的的。

”内容”的概念就是指音乐音响之外的表现对象。

①“非空间造型性”②“非语义符号性③非自然性
十一、音乐作品从形式到内容有哪些心理转换机制?
答:①、”符号对应“:伴随的音响、场景音乐、音乐成语②“直觉类比性”与“痛构联觉”:高音,明亮的感觉;低音,黑暗的感觉③对应关系:a.空间、方向-高低b.程度、幅度-强弱c.节奏、速度-快慢频率d.紧张度-张弛
十二、音乐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音乐中的绘画性内容-大自然2.音乐的情感性内容-人类3.音乐中的哲理性、戏剧性内容-人与事物之间的矛盾
十三、音乐为什么能表现情感?音乐表现感情有哪些特征?
答:音乐之所以能表现情感1.由于人的感情的情绪变化引起人的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运动形态;2.又由于人的情感具有一种宣泄释放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外部表现正是人的表情动作,其中语言表情与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它通过表情动作向音乐音调的移置和翻译,构成了音乐具有表情性的基本根据。

举例:格式塔心理学也为音乐之所以能表现感情提供了理论依据。

运动形态上都存在着高低起伏、节奏的张弛、力度的强弱、色彩的浓淡等,格式塔心理学把这种共同性叫“同构关系”,由于感情的运动形态与音乐的运动形态之间存在着同构、同态与同形的关系。

特征: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类型与个性的统一
十四、文学性因素在音乐中的含义怎样?音乐表现文学性内容有哪些主要手段?
答:过程(文学展开的是客观世界的过程,音乐展开的是主观世界的过程。

文学作品所揭示的故事情节,音乐所展示的是一种建立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基础上的表现过程,它所表现的主要是人的内心世界)、冲突(文学主要通过突如其来的事件的闯入,音乐的冲突是通过音响中包含的情感力量之间的对比形成。

音乐中的冲突无法展示文学冲突中的敌对关系,但却能暗示这种敌对关系相持的形态;它无法告诉人们是什么事件闯入,但却能暗示这种事件的意思不到的力量)、抒情(文学抒情主要表现在表达感情、描写感情、借景抒情。

往往有具体的对象,运用的语言表达也同样清晰明了;音乐的抒情没有明显的主观表达,也没有绝对的客观描述,介于两者之间。

又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达,特别是纯器乐曲,它似乎是作曲家所有生活感受和艺术经验的集中体现。

音乐的抒情比任何抒情的语言更富有内含,在它的概括性中包容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这是文学语言所不能代替的。


十五、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歌曲是音乐与诗歌的结合。

(选择、判断题)
十六、绘画性因素在音乐中的含义怎样?音乐表现绘画性内容有哪些主要手段?
答:①1.线条:音乐中的线条体现的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运动方向,是一种抽象的线条,人们不可能从音乐的线条中感受到某种具体的形象。

2.色彩。

3.造型:音乐的造型是一种无形的音响造型,其造型所占据的空间并不是真实的,而是由于音响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而造成的一种感觉,它不可能化为清晰的视觉形象,只能永远存在于人们的内心体验中②手段:1.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以暗示某种画面2.通过渲染情绪气氛象征某种情景3.通过音响色彩象征或暗示某种景象4.通过音响运动状态象征某种视觉形象5.通过音响造型象征或暗示某种视觉形象(音响造型的象征手段有两种不同的体现方式,第一通过音响移位象征实际的空间移位,第二通过不同的音响层次象征和暗示多层次的画面和错综复杂的视觉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