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对表演艺术的启示分析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首先,现代音乐美学认为,音乐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是一种较深层次的艺术形式。
它以严谨、科学、美学为基础,将音乐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因此,音乐家们在音乐的创作和表演中,需要注重细节,创造出更具深度和思想性的音乐作品。
其次,现代音乐美学认为,音乐是由声音体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音乐家们可以通过声音的各种颜色和质感,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在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家们需要注重声音的造诣和掌控,以便更好地向听者传递音乐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现代音乐美学强调了音乐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每个音乐家都有自己的音乐语言和风格,这是音乐成为独特艺术形式的重要因素。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家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塑造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以便更好地为听者带来独特的音乐体验。
第四,现代音乐美学认为,音乐是一种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艺术形式。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音乐特点和风格,因此,音乐家们应该密切关注时代的变化和音乐的发展趋势,不断充实自己的音乐素材和掌握新的技巧和技能。
最后,现代音乐美学认为,音乐表演艺术是一种与听者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艺术形式。
在音乐表演中,音乐家们需要考虑听者的感受和体验,使得音乐更加符合听者的品味和需求。
因此,在进行音乐表演时,音乐家们需要注重与听者的交流和互动,推动音乐表演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现代音乐美学为现代音乐的创作和表演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指导。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音乐家们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个性,注重声音的细节和掌控,与听者进行交流和互动,推动音乐表演的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音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随着现代音乐美学的发展,它对音乐表演艺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启示。
现代音乐美学关注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结构与内涵,对音乐表演的要求也更加注重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
现代音乐美学强调音乐表演的技巧。
在现代音乐美学中,演奏者的技巧是表现音乐作品的关键,因为音乐作品常常充满了复杂的音乐结构和技术性难度较高的乐段。
演奏者需要通过持续的练习和提高技巧来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现代音乐美学注重音乐表演的表现力。
音乐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演奏者需要通过自己的表现力来传达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现代音乐美学认为,演奏者应该将自己的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通过独特的表演方式来展示出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
现代音乐美学强调音乐表演的创造性。
音乐作品是创作者的精神和灵感的结晶,而演奏者则是将这种创造性再次体现出来的人。
现代音乐美学认为,演奏者应该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个性去演绎音乐作品,而不只是单纯地模仿原作。
演奏者需要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灵感,通过自己的表演方式赋予音乐作品更多的个人特色。
第四,现代音乐美学鼓励音乐表演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现代音乐美学认为,音乐作品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视觉艺术等)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表演形式。
演奏者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结合,以打造出独特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主要包括注重技巧、表现力和创造性,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这些启示使得音乐表演艺术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同时也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多展示自身才华和艺术见解的机会。
现代音乐美学对表演艺术的启示

现代音乐美学对表演艺术的启示
表演艺术是一种通过舞台表演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现代音乐美学的影响下,表演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启示,不仅在创作过程中受益匪浅,还在表演风格和表达方式
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
以下是现代音乐美学对表演艺术的启示:
1. 表演的个性化
现代音乐美学强调每个音乐家和表演者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人理解。
在表演
艺术中,这个理念被引申为每个表演者都应该有自己的表演风格和独特的演绎方式。
表演
者不应该简单地照搬前人的表演方式,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个性特点,发展出属
于自己的表演风格。
2. 表演的自由发挥
现代音乐美学鼓励音乐家和表演者对音乐作品进行自由演绎,不拘泥于传统的演奏方
式和习惯。
在表演艺术中,表演者也应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仅仅是简单地按照剧本和
导演的要求来表演,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活用表演技巧和创造力,去展现一个更
加真实和深入的角色形象。
4. 表演的动态变化
现代音乐美学也注重音乐作品的动态性,即作品中的速度、节奏、力度等要素的变化。
在表演艺术中,表演者可以通过声音的改变、肢体动作的变化等方式来展示角色的内心世
界和情绪的起伏变化。
这种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角色,也使得表演
更加丰富有趣。
现代音乐美学对表演艺术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个性化、自由发挥、情感表达、动态变化
和互动性等方面。
这些启示让表演艺术更加丰富多样,也让观众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体
验艺术作品。
浅析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浅析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影响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情感共鸣。
而音乐表演,则是将音乐作品呈现给听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美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它探讨音乐的审美价值、审美体验以及音乐与人类情感、文化和社会的关系。
对于音乐表演者来说,深入理解音乐美学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诠释作品,提升表演的艺术水准。
首先,音乐美学有助于音乐表演者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内涵。
每一部音乐作品都蕴含着特定的情感,可能是喜悦、悲伤、激昂或者宁静。
表演者若要将这些情感传达给听众,就必须先深刻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通过对音乐美学的研究,表演者能够了解不同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如何共同作用来营造情感氛围。
例如,在一首悲伤的乐曲中,缓慢的节奏、低沉的旋律以及暗淡的和声可能共同表达了深深的哀愁。
当表演者明白了这些元素的情感指向,他们就能更精准地在表演中展现出作品的情感,让听众产生共鸣。
其次,音乐美学引导表演者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诠释。
尽管音乐作品有着作曲家赋予的原始意图,但每位表演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为作品赋予新的生命。
音乐美学为这种个性化诠释提供了理论支持。
它让表演者明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自身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对作品进行独特的处理。
比如,在演奏一首经典的钢琴曲时,有的表演者可能会强调力度的对比,以突出作品的戏剧性;而另一些表演者可能更注重音符之间的细腻连接,展现出作品的抒情性。
这种个性化的诠释,使得同一作品在不同的表演中呈现出多样的魅力,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再者,音乐美学影响着音乐表演的技巧运用。
表演技巧是实现音乐表达的手段,而音乐美学则为技巧的选择和运用提供了指导。
表演者需要根据作品的美学特征来决定使用何种技巧,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例如,对于一首节奏明快、富有活力的乐曲,表演者可能会运用灵活的指法和快速的音阶跑动来展现其欢快的氛围;而对于一首抒情的慢板作品,可能更注重运用细腻的触键和微妙的力度控制来表达深情。
《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作用与意义

《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作用与意义《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作用与意义一、引言音乐一直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音乐表演则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
本文将探讨《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作用与意义。
二、音乐表演的定义与形式1、音乐表演的定义音乐表演是指以演奏、歌唱、舞蹈等形式将音乐表达出来的艺术形式。
2、音乐表演的形式- 独奏表演:以一个乐器或声乐为单独演奏的形式,突出演奏者的技巧和个人表达。
- 合奏表演:多个演奏者一同演奏,通过和声和协商展现多重音响效果。
- 歌剧表演:结合音乐、戏剧和舞蹈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音乐表演来展现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 乐团表演:由管弦乐团演奏的形式,包括交响乐、室内乐等。
三、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作用1、音乐美学对演奏技巧的研究音乐美学通过探讨演奏技巧的规律和原理,提高演奏者的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的美感。
2、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审美思考音乐美学通过对音乐表演的审美思考,帮助观众理解和欣赏音乐表演中的美学价值,从而提升音乐表演的观赏体验。
3、音乐美学对表演艺术的创新音乐美学通过对音乐表演艺术的研究,推动表演形式的创新和演出技巧的改进,为音乐表演注入新的艺术魅力。
四、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意义1、丰富音乐表演的内涵音乐美学的研究使得音乐表演具有更多层次的内涵,丰富了音乐表演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2、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音乐美学的运用使得音乐表演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提升了观众的审美体验,增强了观众对音乐表演的参与感和共鸣感。
3、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音乐美学的研究帮助传承和发展音乐文化,使得音乐表演艺术在历史的延续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附件:本文档附带一份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案例分析,以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指保护原创作品的创作权、署名权、修改权、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法律规定。
2、演出合同:指演员或乐队与演出场所签订的约定演出时间、报酬和其他相关事宜的合同。
现代音乐美学对表演艺术的启示

现代音乐美学对表演艺术的启示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美学也在不断地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现代音乐美学不仅影响着音乐本身,还影响着表演艺术。
本文将从现代音乐美学的角度探讨其对表演艺术的启示。
现代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表演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创新现代音乐美学强调音乐要创新,要不断地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创意。
这对于音乐表演而言同样适用。
表演者需要在音乐作品的演绎过程中不断地寻求新的表达方式和创意,从而呈现出更加生动、立体、鲜活的演出效果。
在现代音乐的演出中,常常会出现舞台上的身体语言、动作设计、舞台布景等,这些都是在音乐表演中不断地寻求创新的体现。
2. 强调实验和探索现代音乐美学强调实验和探索,这对于音乐表演而言同样重要。
表演者需要在演出过程中不断地实验和探索,探索不同的演出方式和技巧,寻求最佳的演出效果。
在表演中,演出者还需要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与观众的互动、现场互动、即兴演出等,从而在演出中呈现出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演出体验。
3. 强调形式多样性现代音乐美学强调形式多样性,这同样适用于音乐表演。
表演者需要在演出形式上进行变换和尝试,不断地探索不同的演出形式,并寻找最佳的形式来呈现作品。
在现代音乐的演出中,常常会出现表演与舞蹈、映像、戏剧、文学等多种形式的结合,这些都是实现形式多样性的体现。
二、对于戏剧表演的启示1. 强调表演的心理感受现代音乐美学强调表演的心理感受,表演者需要通过表演来传递情感,表达所想所感。
这对于戏剧表演而言同样适用。
表演者需要在演出中深入角色,体验戏剧作品中的情感,将其完整地传递给观众。
在现代音乐的演出中,常常会出现表演者在舞台上的情感表达、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入解读等,这些都是表演者通过表演来传递情感的体现。
现代音乐美学强调表演技巧的多样性,表演者需要在演出中不断地尝试不同的表演技巧和手法。
这同样适用于戏剧表演。
演员需要不断地尝试不同的表演技巧和手法,以达到更生动、更真实的表演效果。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讨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讨一、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价值观影响现代音乐美学强调音乐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主张在审美实践中既要注重音乐的技术层面,又要关注其情感表达和内在意蕴。
这对音乐表演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音乐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的精湛,更要注重情感的表达和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音乐表演中,演奏者要有深厚的音乐素养,同时要有对音乐作品艺术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以便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的美学意义。
在舞台表演中,要注重舞台的氛围营造和情感交流,使观众能够在音乐表演中获得审美享受和情感体验。
二、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创新启示现代音乐美学提倡创新和实验精神,主张音乐的发展要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
这对音乐表演艺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音乐表演者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表演方式和手法,不断挖掘音乐作品的潜在魅力,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形式。
在音乐演奏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演奏技巧和风格,使音乐作品焕发新的生命力和魅力;在舞台表演中,可以尝试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跨界合作,创造出具有新鲜感和震撼力的音乐表演节目。
四、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市场启示现代音乐美学提倡音乐的市场化和大众化,主张音乐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使音乐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这对音乐表演市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音乐表演者要关注市场需求和观众喜好,瞄准目标受众,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音乐表演节目。
在音乐演奏中,要注重音乐作品的选择和编排,使其符合受众的口味和审美需求;在舞台表演中,要注重舞台效果和表演手法,使观众能够获得更好的观赏体验。
还要关注音乐表演的营销和推广,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宣传推广,吸引更多观众参与音乐表演。
结语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体现在审美价值观影响、创新启示、教育启示和市场启示等方面,对提升音乐表演艺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音乐表演者和教育者应当深入理解现代音乐美学的理论原理,将其运用到音乐表演实践中,不断提升音乐表演艺术水平,为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在现代音乐美学的影响下,音乐表演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启示。
这股潮流如同春风拂面,将音乐表演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以下,让我们一同探寻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
音乐的灵魂,源于创作者的灵感与激情。
现代音乐美学强调音乐作品与表演者之间的默契,使得音乐表演不再仅仅是音符的组合,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音乐表演者需要具备更加敏锐的感知力,以捕捉音乐作品中的微妙情感,让听众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心灵触动。
首先,现代音乐美学启示我们,音乐表演艺术应注重个体表达。
在传统的音乐表演中,演奏者往往遵循乐谱,追求音准与节奏的精准。
而现代音乐美学则鼓励演奏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作品。
正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言:“音乐是自由的,它不受任何束缚。
”音乐表演者应敢于突破常规,展现自己的艺术魅力。
其次,现代音乐美学强调音乐表演的即兴性。
在传统的音乐表演中,即兴表演被视为不严谨的行为。
然而,现代音乐美学认为,即兴表演是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它能够激发演奏者的创造力,让音乐表演充满活力。
正如爵士乐大师迈尔斯·戴维斯所说:“即兴表演让我在音乐中找到了自由。
”音乐表演者应学会在即兴中寻找灵感,让音乐表演更具魅力。
再者,现代音乐美学倡导音乐表演的跨界融合。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音乐表演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风格与形式。
跨界融合成为了音乐表演艺术的一大趋势。
音乐表演者应具备广泛的音乐素养,将不同风格的音乐元素融入表演中,让音乐表演更具包容性。
正如美国音乐家约翰·柯川所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我们应该用音乐来打破国界。
”此外,现代音乐美学注重音乐表演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音乐表演中,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
而现代音乐美学则强调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使音乐表演成为一场心灵碰撞的盛宴。
音乐表演者应学会倾听观众的心声,以自己的表演回应观众的情感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美学对表演艺术的启示分析摘要:音乐美学是研究如何将音结构和音乐规律完美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声音上的艺术品。
也就是说其是结合音乐审美而形成的理论学科,对现实的音乐表演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而现代音乐美学,理论翻新,说法不一,但是围绕的仍然是音乐是否受情感影响,即音乐自律和与音乐他律,现如今的音乐表演艺术主要受这两个流派影响。
本论文针对现代音乐美学两个流派对音乐表演艺术启示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相互交流。
关键词:现代音乐美学;音乐表演艺术;音乐的本质一、音乐美学和音乐表演的关系音乐美学和音乐表演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
具体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要依据音乐美学具体地使用声音、节奏、技术,让自己的表演富有创意,使自己的音乐再创作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好评。
这也就要求现代音乐艺术表演者要精通音乐美学,或者说音乐表演艺术要符合音乐美学,要以感情为基础,科学地加入创造性元素。
二、传统音乐美学和现代音乐美学(一)传统音乐美学传统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的理论,主要目的就是研究如何让音乐变得更感人更好听,增加音乐意境美,提升音乐的想象空间。
节奏性、技术性、创造性、艺术性、理论性,是传统音乐美学具有的特点,其承认音乐必须先有节奏,并加入一定技术性,合成声音,创造声音,使其符合艺术标准,最终形成一个理论体系。
其本意是音乐艺术表演受表演者的音乐审美、音乐技术以及表演时的情感影响。
(二)现代音乐美学现代音乐美学分成两派,一派直接否定了音乐它律性,认为其不受任何情感影响,也不会制造情感,音乐就是音乐。
而另一派则秉持传统音乐美学,并加大了技术性、创造性和艺术性,使作品更加优美动人。
显然,从倾向性来看,传统音乐美学是赞成音乐它律这个说法的。
爱德华汉斯立克是音乐自律性的典型代表,他指出音乐不受感情支配,也不会表达感情,音乐的美就是源于音乐本身。
而浪漫时期的一些知名作家都是音乐他律的支持者,他们统统认为音乐是人类情感的抒发,音乐只有符合人们听觉规律,能够愉悦人的身心,或者引导人类的情绪才会有无尽的生命力。
(三)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本质是真、善、美,即充满真情、拥有善良、让人产生意境美。
所以笔者认为音乐是有情感的,因为制作它的人本身就是在某种情感下创造了它。
不敢相信一个没有感情的人能够创造出音乐。
或者说如果音乐是自律性的,那么世间的一切自然的声音都叫音乐,比如风声、水声,或者在没有情绪掺杂没有任何目的情况下发出的声音,比如刹车声、敲打声,都可以叫做音乐。
自然之声还好一些,因为其产生的很多声音的确让人产生愉悦,比如蝉鸣、风声、流水声,让人心旷神怡。
但是它们却不具有音乐美,完全受倾听者情绪影响,如果倾听者人逢喜事,任何声音都是那样的悦耳动听,但是如果哦倾听者烦恼愤怒,则这些声音变成了噪音。
就更别提不带感情没有任何节奏的噪音,其绝对可以让人发狂。
也就是说,没有经过人为处理,没有添加任何感情因素的声音,其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音乐,因为它不符合音乐所具有的规律性、节奏性、艺术性、技术性、创造性的特点。
(四)音乐的结构如果音乐是自律性的,是不以人的情绪为转移的,同时也不会表达感情和情绪,那么音乐也就无所谓结构。
因为这种所谓的音乐抹杀了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不需要他的感情,他也就不会让自己的感情附注其中,自然会导致音乐作品中的乐音混杂毫无规律,也就没有什么规律和结构。
因此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的音乐结构,是建立在音乐它律性基础上的。
音乐是音和声的艺术。
音,指的是有节奏的声,是声的一种特别表现。
而声则是物理敲打而形成的声波。
因此最初的音乐便是人类高低声配合敲打器物,两者形成的有规律的声音。
比如过去打夯号子声配上有节奏的夯击声。
号子声和夯击声彼此搭配,形成了一种和谐听觉感受,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似乎看到了劳动场景。
所以说,音乐结构是建立在音和声之上,比如钢琴和吉他的和弦,就是其追求几种声音达成的最和谐的最舒适的那种听觉感受。
和弦彼此搭配可以让人心情舒展,让人沉浸在一种情境当中。
不过和弦也可以以几个跳跃的,不和谐的和弦组成一段音乐作品,其形成了一种紧张的感觉,往往这种音乐艺术出现在一些电影的桥段中,以辅助性推进剧情。
三、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艺术表演的启示音乐艺术表演是音乐在创造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人为加工配合一定的乐器,让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核充分释放出来。
也就是说,音乐艺术表演需要表演者拥有丰富的情感以及强大的处理技术水平。
不过在笔者看来,音乐自律性的积极借用,可以让音乐情感或者意境变得更加真实。
(一)音乐自律结合音乐他律约翰凯奇是音乐自律派的铁杆支持者,他的《4分33秒》最开始只是演奏者哑剧般的表演,一次次地打开琴盒再关上,然后退场过段时间又上场,通过这种反复表演,最终使得观众出现了窃窃私语,继而质疑声,最后是叫骂声。
对于《4分33秒》而言,真正的声音却是观众席上传来的窃窃私语、质疑声和叫骂声。
这看起来非常不可思议,设置于笔者为听众而感到不值。
不过音乐自律性也并非一无是处。
笔者认为在音乐的再创作过程中,可以考虑音乐自律性和音律它律性结合,从而使得作品意境更好。
当然这里的音乐自律采用是和约翰凯奇不同,音乐自律部分也是经过人特别录制的,是那些来自于大自然的声音,比如火车鸣叫、风声、海浪声、动物鸣叫等等。
将这些声音有机地融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可以增加代入感。
比如张雨生的《大海》,歌曲开始前有海浪的声音,其主要就是为了先入为主,塑造一种大海的深沉感,从而紧扣主题,增加歌词内容的内涵,让整幅作品更具艺术性。
又比如刘鸿的《站台》,在歌唱的过程中出现了带着苍凉之意的火车吼声,顿时让整个作品的离别愁绪得到了升华,让听众听了心里发生颤动。
还有上个世纪的《雪山飞狐》主题曲《雪中情》一开始就是北风呼啸的声音,随着歌唱的推进,一种北国风雪里发生的故事不由自主地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还有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其中的那个水滴声效,一下子让整个作品变得特别静谧,充满了诗情画意。
自然声音也就是音乐自律性的运用,可以让一个充满它律性音乐作品变得更加唯美。
或者干脆说这是音乐作品使用自然声音而体现出来的一种情感塑造。
和约翰凯奇的近乎胡闹似的《4分33秒》相比,笔者认为这种音乐自律性介入是通过制作者主观利用技术、理论,最终形成的一种音乐创造。
(二)音乐审美对音乐艺术表演的影响凡是审美,是人与外界事物的一种情感联系。
因此音乐审美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音律自律性站不住脚的原因,因为音乐制作者是人欣赏的主体是个人,制造者也是人,他们都有情绪情感,如果音乐不存在情感,试问如何让二人产生联系呢?而音乐美学中,主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音乐审美。
其面对所有作品进行广泛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的影响音乐审美的因素的总结。
笔者认为影响听众对某个音乐作品的印象的主要因素为:第一,音乐艺术表演者以及聆听者的综合素养,或者说文化底蕴,这个主要着落在歌词上。
比如周杰伦的《青花瓷》《菊花台》从意境上就比《双节棍》等好,因为前二者拥有极强的文化艺术气息。
第二,音乐艺术表演者表演能力,也就是技术处理能力的高低。
很难想象一个连和声过渡都处理不好的表演者能将一个好的作品升华。
第三,他人对表演者的评价。
也就是现代社会所说的从众性。
一个原本很好的音乐作品,可能因为他人不良评价而导致主体改变评价。
第四,倾听者专业知识层次,专业程度越高对作品的要求越高,层次越低对作品的要求也越低,这就是有人听不懂歌剧、京剧,却对流行歌曲赞叹有加的原因。
因此在现代音乐美学之下,要结合社会大众或者既定的聆听对象的审美标准,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造。
当然,前提是音乐艺术表演者需要拥有良好的专业能力,结构处理的技术能力,最后才是创造力。
没有能力的创造,那是粗制滥造。
就如前文所述的翰凯奇的《4分33秒》,那是纯粹的一种行为艺术,虽然他是在表达无声也是音乐,但是其不符合音乐是声波传达的这一特性。
笔者认为,音乐的创造性,就是主观上要有机融合各种利于表达情感的因素,让情感获得足够的张力。
(三)音乐结构对音乐艺术表演的影响1.音乐结构影响因素之声音前文说过,音乐是音和声的艺术,是处理音和声的技术,是实现音声结合的创意。
音乐存在着不可视的结构,那就是音声的不同结合方式,也就是存在着不同的节奏、间奏。
音,歌唱、朗诵,来自于声带的震动。
声,来自于物理敲打形成的声波。
故此比较完整的音乐作品不是声乐,而是歌唱、朗诵以及物理弹奏声结合的作品。
现代社会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成熟,各种声音声效都可以制作出来,在很大的程度上拓宽了音乐的形式。
2.音乐结构影响因素之节奏另外节奏和结构也有紧密的关系,一个音乐作品是声音在一定节奏基础上实现的声音相合。
如果说音乐是可视的,声和音是具体的水泥、钢材等原材料,那么节奏就是设计图纸,通过它才实现了原材料的各就各位,最终达成一个雄伟建筑。
节奏上主要有主要有1/4、2/4、3/4、4/4、3/8、6/8等等。
这些拍子都有不同的听觉效果,让人产生不同的聆听感受。
3.音乐结构影响因素之时代现代音乐美学受现代人们生活方式影响,普遍认为那些快节奏的音乐更有市场,或者说现在的音乐人受现实生活影响,将现代急躁心理折射到了创作中导致了作品的快节奏。
对于音乐美学当中涉及到的结构进行研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音乐艺术表演能够更加遵从音乐结构,或者说能够打破传统音乐结构,形成一种比较有创意和突破的结构,使再创作的音乐作品较比原作品更具有时代感。
比如《梁祝》,在古代自然是古代乐器古代人能接受的节奏,而到了现代则出现了现代乐器以及现代人喜欢的节奏,导致同为《梁祝》但是表达出来的意境不同。
四、结语现代音乐美学中音乐自律和音乐他律说到底是关于情感元素的争论。
音乐表演艺术最高境界就是实现听众的心灵上的碰撞,其肯定了音乐它律性。
不过对于音乐表演可以有机地采用自然声音,实现音乐自律性和它律性结合,提升作品意境。
作为音乐表演艺术的主体,表演者要精通音乐美学,方能再现音乐所具有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1]张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01:37-42+36.[2]高拂晓.迈尔的音乐美学分析及对音乐表演的启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04:82-91.[3]惠芳.现代音乐美学促进声乐表演艺术发展的理论研究[J].音乐创作,2012,07:124-125.[4]杨兰.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J].北方音乐,2017,04:244.[5]颜锐.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分析[J].长江丛刊,2016,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