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合集下载

发酵工业培养基及原料处理

发酵工业培养基及原料处理


对于生产氨基酸等含氮的化合物时,它的发酵培养基除供
给充足的碳源物质外,还应该添加足够的铵盐或尿素等氮素化合物。
• (2)发酵培养基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应尽可能高些,这样在同 等或相近的转化率条件下有利于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利用率,增 加经济效益。
• (3)发酵培养基需耗用大量原料,因此,原料来源、原材料的质 量以及价格等必须(bìxū)予以重视。
霉素G的含量,深入研究发现玉米浆含有苯乙酸,苯乙酸是青霉素 G的侧链,即苯乙酸是青霉素G发酵的前体物质。 不同青霉素的侧链不同: 青霉素V--- ---苯氧乙酸 链霉素--- ---肌醇、甲硫氨酸、精氨酸 红霉素--- ---丙酸、丙醇、丙酸盐、乙酸盐 ……
精品资料
七、促进剂和抑制剂
1、促进剂:并不是前体或营养物质,但却能提高产量的物质。 作用方式: 或影响微生物正常代谢;或促进中间产物的累积;或 提高次级代谢产物量。
第三章 发酵工业培养基 及原料(yuánliào)处理
精品资料
• 发酵工业培养基是工业发酵微生物生长和分 泌发酵产物的营养基质(jī zhì)。发酵工业培 养基的设计、原料处理和配制是发酵工程的 重要操作单元之一。
精品资料
本章(běn zhānɡ)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发酵营养基质的组成 • 第二节 工业发酵中营养基质的种类 • 第三节 培养基的确定和优化 • 第四节 原料的选择及工业发酵中
New Biofuel technology using sunlight and micro-organisms could change the industry
精品资料
二、碳源
功能:碳源物质是组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之一,因为碳源物质在 微生物细胞中的含量(hánliàng)很高。占细胞干物质50%。 碳源 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 、组成菌体细胞成分的碳架、构成代谢产物。 常用的碳源物质包括糖类、脂类、有机酸、低碳醇。

【发酵工艺学总论】第三章_工业发酵原料与处理2(工业发酵无菌技术)

【发酵工艺学总论】第三章_工业发酵原料与处理2(工业发酵无菌技术)

N0:初始活芽孢数。
33

培养基中含有大量的不耐热的微生物和 相当数量的耐热性微生物时的灭菌残留 曲线
∴在 T 相同时,对数与非对数定律的灭菌 时间t不同。
2017/7/10
34
3. 灭菌温度和时间的选择

培养物质受热破坏也可看作一级反应:
dC k ' C dt
式中C: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浓度;k’:分解速度常数; k’的变化也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
罐压接近空气压力
夹套或蛇管中通冷水
2017/7/10
培养基降温到所需温度
39
2. 灭菌时间的估算

升温、冷却两阶段也有一定的灭菌效果,考虑 到灭菌的可靠性主要在保温阶段进行,故可以 简单地利用式
㏑(N/N0) =-kt
来粗略估算灭菌所需时间。ຫໍສະໝຸດ 2017/7/1040
2. 灭菌时间的估算

例1:有一发酵罐内装40m3培养基,在1210C温度下实 罐灭菌,原污染程度为每1ml有2×105个耐热细菌芽孢, 已知1210C时灭菌速度常数k=1.8min-1,求灭菌失败机 率为0.001时所需时间。 解:N0=40×106×2×105=8×1012(个) Nt=0.001(个) k=1.8(min-1) ㏑(Nt/N0)=-kt t=2.303/k[lg(N0/Nt)]=2.303/1.8[lg(8×1015)] =20.34(min) 由于升温阶段就有部分菌被杀灭,特别是当培 养基加热至1000C以上,这个作用较为显著,故实际保 温阶段时间比计算值要短。

种子扩大时期染菌:
易染菌、应灭菌后除去,并对种子罐、管道进行检查和彻底灭菌。

发酵前期染菌:
应迅速重新灭菌,补充必要的营养成分,重新接种

发酵原料及其灭菌

发酵原料及其灭菌

二.常用的氮源原料
• 无机氮源:氨水、铵盐或硝酸盐等 • 有机氮源包括玉米浆、豆饼粉、花 生饼粉、棉籽粉、鱼粉、酵母浸出 液等。 • 玉米浆、豆饼粉等既能作氮源又能 作碳源。
三.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 微生物对无机盐的需要量很少, 但无机盐含量对菌体生长和产 物的生成影响很大。
生长因子
• 谷氨酸产生菌为例。 • 生物素:影响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 • 大量合成谷氨酸所需要的生物素浓 度比菌体生长的需要量低,即为菌 体生长需要的“亚适量”
第三章 发酵原料及其灭菌
• 第一节 发酵工业产用的原料 • 第二节 发酵培养基的灭菌 •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的设计
第一节 发酵工业产用的原料
一.常用碳源原料 二.常用的氮源原料 三.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四.前体物质、促进剂、抑制剂
一.常用碳源原料
• 葡萄糖、蔗糖、玉米淀粉,也 使用其他谷物,如马铃薯、木 薯淀粉。 • 甜菜或甘蔗糖蜜、麦芽。
积分并取对数
2.303 N0 t lg k Nt
N0:开始灭菌时原有菌体数 Nt:灭菌结束时残留菌体数(Nt =0.001)
积分并取对数
2.303 N0 t lg k Nt
对数残留定律
营养细胞的热死表现出典型的对数死亡速率
细菌芽孢的热死表现出非对数死亡速率
3 反应速率常数 k
• K是判断微生物受热死亡难易程 度的基本依据。
• 随微生物种类和灭菌温度而异。
• P79
二. 灭菌温度与时间的计算
P 83
• 培养基:40立方米, • 污染程度为2*105个/ml • 121度,灭菌速度常数为1.8min-1 • 求灭菌失败机率为0.001时所需要 的灭菌时间。

发酵培养基及制备

发酵培养基及制备
kA2>kA3>kA1,所以可断定A2为A因素的优水平。
同理,可以计算并确定B3、C3、D1分别为B、 C、D因素的优水平。四个因素的优水平组合 A2B3C3D1为本试验的最优水平组合,即酶法 液化生产山楂清汁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加水量 50mL/100g,加酶量7mL/100g,酶解 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1.5h。
• 根据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的不同要求选择 • 根据经济效益分析选择培养基
–价廉、来源Βιβλιοθήκη 富、运输方便、就地取材、无毒二、发酵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
•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是不同 的,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就需要了 解生产根据不同生产菌种的培养条件、生 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 等确定培养基。
3
2
1
3
2
1
3
18
3
3
2
1
42
不考察交互作用的试验结果分析
(1) 确定试验因素的优水平和最优水平组合
分析A因素各水平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A1 的影响反映在第1、2、3号试验中,A2的影响反映在第4、5、 6号试验中,A3的影响反映在第7、8、9号试验中。
A因素的1水平所对应的试验指标之和为
度。Rj越大,说明该因素对试验指
标判的断影因响素越的大主。次根顺据 序。Rj大1小. ,计可算以
Kjm,kjm
极差分析法-R法
Rj 因素主次
2. 判断 优水平
优组合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因素
液化率
A
B
C
D

1
1
1
1
0
1
2
2

3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2

3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2
在工业生产中,将淀粉水解为葡萄 糖(glucose)的过程称淀粉的糖化,制 得的溶液叫淀粉水解糖。
17
一、淀粉相关知识
1、淀粉通常以颗粒状态存在,颗粒大小随不同淀粉而异 谷类淀粉颗粒较小,如大米淀粉颗粒直径3-8um 薯类淀粉颗粒较大,如木薯淀粉5-35um
Wheat starch
Potato starch
32
淀粉酶解法分两步:
(1)液化:用α-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 (2)糖化:用糖化酶(又称葡萄糖淀粉酶)将糊精
和低聚糖转化为葡萄糖。
33
1.酶水解特性
酶 水解位置
液化 淀粉酶 1,4糖苷键
水解次序
无先后次序
糖化 糖化酶 1,4和1,6 糖苷键
从非还原性 末端开始
水解产物
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 异麦芽糖、低聚糖
须的营养物,又非前体,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 量的添加剂。
13
添加剂 Tween (0.1%)
大豆酒精提取物(2%) 植酸质(0.01%-0.3%) 洗净剂LS (0.1%) 聚乙烯醇 苯乙醇(0.05%) 醋酸+ 维生素

纤维素酶 蔗糖酶 -葡聚糖 酶 木聚糖酶 淀粉酶 脂酶 右旋糖酐 酶 普鲁兰酶 蛋白酶 脂肪酶 蛋白酶 蛋白酶 糖化酶 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
629
3.2
3.3
4.6
0.4
0.6
1.0
0.7
0.5
2.4
2.4
3
1.1
1.1
0.9
1
0.3
2.5
1.5
2
0.9
3.4
2.2
3.1
0.1
2.9
1.6

发酵工业原料与其处理

发酵工业原料与其处理

丝氨酸 色氨酸 蛋氨酸
甘氨酸 吲哚、氨茴酸 2-羟基-4-甲基硫代丁酸
金霉素 红霉素
氯化物 丙酸、丙醇等
异亮氨酸 苏氨酸
D-苏氨酸 高丝氨酸
灰黄霉素
氯化物
青霉素G: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使用方法
普遍采用流加方法。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如苯乙酸,一般仅仅添加 0.07%。 前体相对价格较高,添加过多,容易引起挥发 和氧化。 流加也有利于提高前体的转化率。
大量产物。
(1)孢子培养基
常用的有麸皮培养基、小米培养基、大米培养 基、玉米培养基和肉汤培养基等。 碳源、氮源含量不要太丰富,特别是有机氮源。 含有生长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孢子大量形成。 注意培养基的pH值和湿度。
(2)种子培养基
营养相对丰富、完全,氮源和维生素含量 要高些。 要能维持稳定的pH。 最后一级种子培养基的成分应该能接近发 酵培养基。
微生物需钾量一般约为0.1g/L(以K2SO4 计)。
– 当培养基中磷盐配用1g/L K3PO4·3H2O时,同时 提供了钾,钾浓度为0.38g/L;
– 当培养基中磷盐配用1g/L Na2HPO4·12H2O时, 应另外配用KCl 0.3~0.6g/L,钾浓度为 0.35~0.7g/L。
4、生长因子(生长素)
– 无机氮源:氨水、液氨、尿素、硝酸盐、铵盐 等。
3. 无机盐
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都十分重要。不同 发酵对不同种类无机盐的需求不同。
4. 生长因子
发酵培养基中必不可少,但在某些发酵中 生长因子的量要控制适当。
5. 前体
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在生 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 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却能提高产物的产量, 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前体。 来源:

微生物工程(发酵)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微生物工程(发酵)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

3.3 培养基及设备的灭菌
3.3.1常见灭菌方法: • 加热灭菌 • 过滤灭菌 • 辐射灭菌 • 化学灭菌 • 熏蒸灭菌
1、高温灭菌
• 1)干热灭菌
烘箱内热空气灭菌 160℃,2小时
干)煮沸消毒
3)丁达尔灭菌 4)常规高压灭菌 121℃,15分钟; 115℃,30分钟;
类胡萝卜素高产菌Y11的培养基的优化
郭秒,食品与工业发酵,2004
类胡萝卜素的作用:色素、营养保健
原培养基:
初步确定可能的培养基成分(以碳源为例)
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以碳源为例)
考虑到成本:乙酸钠是较为合适的碳源 进一步:乙酸钠的浓度2%比较好
结果: 碳源:乙酸钠 0. 2% 氮源:氯化铵 0.2% 酵母膏0.03%
3.1.1.6 前体物质、抑制剂和促进剂
前体物质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彼 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合成到产物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 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 较大的提高。
青霉素:分子量356
苯乙酸:分子量136
• 前体一般都有毒性,浓度过大对菌体的生 长不利 • 苯乙酸,一般基础料中仅仅添加 0.07%
有些促进剂的作用是沉淀或螯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
抑制剂:能使酶的催化活性下降而不引起酶蛋白质 变性的物质; 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式去除;
在培养基中添加抑制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 同时会使另一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 的某一终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产物积 累起来;
3.1.2 发酵工业原料的选择原则
• • • • • • • •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营养丰富,浓度恰当; 资源丰富,容易收集; 易于储藏; 理化性质稳定,成分间无反应; 不影响通气、搅拌、产物分离,废物处理方便 不含毒副作用的物质 价格低廉

第三章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第三章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 工业生产中常用有机氮源有:黄豆饼粉、花生饼粉、 棉子饼粉、麸皮或麸皮水解液、玉米浆等。 无机氮源有:氨水、硝酸盐、铵盐和尿素等。
(3)无机盐
• 无机盐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有重要影响, 是发酵培养基的必须成分之一。
• 磷对微生物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 • 在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发酵培养基中必须加
入硫源; • Mg、Zn、Co、Cu、Mn等微量元素是某些酶
• 发酵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利于调节 产物的形成,而并不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这些物质包括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
前体
• 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
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
而其自身的结构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产物的产
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 如:在青霉素生产中加入玉米浆,青霉素产
• 优点: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20min), 设备生产能力大
• 缺点:高温高压下进行,设备要求耐腐蚀、耐 高温、耐高压,副反应多,对原料要求严格, 淀粉颗粒不宜过大,淀粉乳浓度不能过高。
淀粉酸水解的工艺流程
中和脱色
水 淀粉
冷却
调浆
盐酸
酸水解
过滤除杂
糖液
1.酸的种类和用量:
• 盐酸:催化效能为 100 • 硫酸:催化效能为 50.35 • 草酸: 催化效能为 20.45 • 一般用盐酸,其量占干淀粉的 0.6-0.7%,
• 在酶法糖化时, -淀粉酶很难进入 老化淀粉的结晶区起作用,使淀粉 很难液化,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 措施控制糊化淀粉的老化。
2.糖化酶的水解作用
• 糖化酶对底物作用从非还原末端开始将 -1, 4 和 -1, 6糖苷键水解,也能水解麦芽糖。
• 必须控制糖化酶的用量和液化液DE值。 • 糖化的温度和pH值决定于所用的糖化剂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一、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
葡萄糖是碳源中最容易利用的单糖, 淀粉水解后可获得葡萄糖; 淀粉质原料是发酵工业最常用的原料之一。
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淀粉 的糖化,所制得的糖液为淀粉水解糖。
凡是淀粉质原料都可用于制备淀粉水解糖。 水解方法有:酸水解法、酶水解法、酸酶结合水解法。
4.生长因子:
为发酵培养基必不可少的组分 对量的控制要适当,如生物素亚适量法的谷氨酸发酵。
5.前体:
概念:有些化合物被加入培养基后,能够直接在生物合成过程中 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自身的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 却能提高产物的产量,这类小分子物质被称为前体。
前体使用浓度要适当,浓度过高对菌体有毒害作用,一般采用
湿热灭菌的优缺点
优点: 1)蒸汽具有很大的潜能、放热; 2)蒸汽具有强大的穿透力; 3)蒸汽来源容易,操作费用低廉,本身无菌; 4)蒸汽输送可借助本身的压强,调节方便,技术 管理容易。
缺点:设备费用高;不能用于怕受潮的物料灭菌。
3.辐射灭菌法 利用高能量的电磁辐射与菌体核酸的光化学反
应造成菌体死亡。
2.氮源:
在发酵培养基中的含量因发酵目的产物不同而不同。 目的产物是否含有氮元素。
(1)分类:
I. 有机氮源: II. 豆粉、花生饼粉、棉子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
粉、 III. 鱼粉等 II. 无机氮源 III. 氨水(液氨)、硝酸盐、铵盐。
3.无机盐:
发酵培养基的必需成分之一 主要有磷、硫、铁、Mg、Zn、Co、Cu、Mn等。
二、淀粉酶水解制糖
分两步:液化和糖化,又称为双酶水解法。 相对于化学法的酸水解法,采用专一性的酶制剂作催
化剂,反应条件温和,副反应较少,可提高原料 的转化率和糖液浓度,改善糖液质量; 缺点是反应周期长。 (1)液化酶又称为α-淀粉酶,是内切型淀粉酶,任 意切开α -1,4糖苷键。 (2)糖化酶,是外切型淀粉酶,从末端依次水解α 1,4糖苷键和α -1,6糖苷键,产生β-葡萄糖。
流加方式,减少一次加入量。
二、工业上常用作碳源的淀粉质原料
淀粉质原料含淀粉量高,而且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淀粉质原料及其水解液是发酵工业常用的碳源;
使用最广泛的淀粉质原料是工业淀粉、谷类、薯类; 工业淀粉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
三、工业上常用作氮源的蛋白质类原料
发酵工业上常用的蛋白质原料主要有豆粉、花生饼
第一篇 工业微生物和发酵工业原料
第三章 发酵工业原料及其处理
第一节 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第三节 发酵培养基灭菌
第1节 发酵工业原料的种类和成分
一、发酵培养基中各种成分的定量
1 概念: 发酵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大量产物的
培养基。 (1)要求:
① 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菌体过早衰老; ② 利于产物的合成。
适于灭菌后要求保持干燥的物料和器具; 应用实例是灼烧灭菌。
2.湿热灭菌法 借助蒸汽释放的热能使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 酶和核酸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受到破坏,引起不 可逆的变性,使微生物死亡。
在有水分存在时,蛋白质更易受热而凝固变性。
适用于培养基和发酵设备的灭菌; 100oC,40~60 min或121oC,30 min。
常用的有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酵母水 解液等。
五、发酵生产的前体物质和促进剂、抑制剂
1.前体多在氨基酸、抗生素、核苷酸发酵中添加使用
AB
C
E D
2. 促进剂
作用是改善细胞环境:增加渗透性、增强氧的传递速度等。
如表面活性剂、甲醇、EDTA。
3.抑制剂
作用是抑制某些途径而使代谢向所需要产物的途径转化。
生异常; ④ 杂菌有可能分解产物; ⑤ 染菌严重者造成“倒罐”(“颗粒无收”)或污染
噬菌体,导致细胞裂解,使生产失败。
引出灭菌和消毒的必要性,杀死所有非生产用微生物。
1、灭菌与消毒
灭菌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 所有微生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环境中的病原 微生物,但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 细菌的芽孢。
常用的射线:紫外线、高能量的电磁波或粒子辐射。 其中,紫外线最常用。
第3节 发酵培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灭菌
一、消毒与灭菌的原理和方法

发酵过程中
求 只有生产菌的存在 发酵采用纯种培养
不能有任何杂菌
纯种培养的必要性
杂菌污染所致的危害/不良后果(p73)
① 消耗营养成分; ② 分泌代谢产物,或改变培养液的某些理化性质,影
响产物的提取分离; ③ 大量繁殖的杂菌改变反应介质的pH,使生物反应发
因原料产地、加工方法、原料品种等不同,营养物 质的含量也随之变化,因此对发酵有较大影响。
四、发酵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1.磷酸盐是某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部分; 磷酸盐有缓冲作用。
2.硫酸镁镁是许多酶的激活剂,硫为含硫蛋白提供硫源。 3.钾盐、钠盐一般以磷酸盐的形式供给 4. 微量元素以有机碳氮源时可不单独添加 5.生长因子发酵工业一般以农副产品原料提供
粉、棉子粉、玉米浆、蛋白胨、酵母粉、鱼粉等。 黄豆粉可分为:全脂黄豆粉、低脂黄豆粉和脱脂黄豆粉。 玉米浆是用亚硫酸浸泡玉米所得的浸泡液的浓缩物(固形
物含量在50%以上) 蛋白胨由各种动物组织和植物水解制备;有血胨、肉胨、
鱼胨、骨胨等。 酵母粉由水解啤酒酵母和面包酵母制得。 以上各种蛋白质原料均是由天然原料加工而成,成分复杂;
(2)成分种类: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 前体、促进剂、抑制剂。
1.碳源:
在发酵培养基中的含量远大于其在种子培养基中的含量。
(1)作用
I. 提供合成细胞物质所需碳素; II. 提供目的产物中的碳; III. 合成产物的能源。
(2)种类
淀粉、淀粉水解糖、糖蜜、有机酸、低碳醇、脂质、 烃类。
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要求,而灭菌则可达到消 毒的目的。
灭菌方法
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 射线灭菌 过滤除菌 化学药品灭菌
1.干热灭菌法 利用高温产生的干热对微生物有氧化、蛋白质 变性和电解质浓缩引起的中毒等作用而杀灭微 生物。
其中,氧化作用是导致微生物死亡的主要依据。
微生物对干热的耐受力比对湿热强得多,因此干 热灭菌所需要的温度较高、时间较长。 如121oC,需过夜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