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翻译概论解析

合集下载

machine translation

machine translation

1.An overview of MT1.1 definition of MT1.2 the evolution of MT1.3 the types of MT2.the evaluation of MT2.1 the avantages and disavantages of MT2.2 comparison between human tranalation andmachine translation2.3 prospect of MT3.conclusionRule-based MT(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它以词典和语法规则库为基础构建知识库(许钧,2009:337)Corpus-based MT(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它以充分利用语料为核心,通过给标注语料库来构成翻译知识库(许钧,2009:337)translation itself is a complicated activity人工翻译的过程是人工译者集理解、分析、选择及再创造为一体的综合过程, 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过程。

the complexity of human language①ambiguity(歧义)eg:自动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自动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自动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

②polysemy(一词多义)limitations of the machine1940s—1950s20世纪30年代,法国科学家阿尔楚尼提出用机器进行语言翻译的想法。

1946年,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美国工程师韦弗(Weaver)设想利用计算机翻译语言1954 年,美国乔治敦大学在IBM 公司协同下,用IBM-701计算机首次完成了英俄机器翻译试验,拉开了机器翻译研究的序幕。

1960s—1970s美国科学院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会(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简称ALPAC)公布了一个题为《语言与机器》的报告该报告全面否定了机器翻译的可行性,并建议停止对机器翻译项目的资金支持70 年代以来, 由于翻译需求量的增加、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发展从而使MT 进入了复苏和发展期。

第1节 翻译概论解析

第1节 翻译概论解析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 时期:
代表人物是林纾和严复。林纾不 懂英文,是由他人口述给他听, 然后由他笔录整理出来。这些译 作可读性强,使中国读者接触到 西方文学作品,同时也打破了章 回小说的旧格式,对中国文学的 创作有很大影响。
严复的译作多为西方政治和经济学 说,向国人介绍西方进步思想,因 此他又被称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其主要译著有《天演论》、《原富》 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 译标准,流传至今仍为许多译者所 推崇,足见其强大生命力。
在中国翻译史上,你最喜欢 哪一位翻译家的作品?为什 么?你读过他的哪一些翻译 作品?然后到图书馆找出该 译作的原著,仔细研读一两 章,并按照你目前对翻译的 认识来评价译作。
1.4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之争由来已久,“文质 之争”、“直译意译之争”、“归 化异化之争”,不一而足。
让我们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两汉至唐宋的译经时期:
伴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印度的 哲学、文学艺术对我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翻译活动以宗教传播 为主。鸠摩罗什、真谛和玄奘被 称为“译经三大家”。
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时期:徐光启 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 《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书, 标志着中国译著的方向性转变。西 方几何、测量、算学、农业、水利、 机械、哲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 书籍被翻译成汉语,使这些知识在 民间得以传播。
第五次: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 半叶
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 而且对近代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 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 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 译品也陆续问世。
第六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1)翻译范围从传统的文学、宗教作 品扩大至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 业领域;(2)翻译成为一项专门的职 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 事翻译,而且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 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各式各样 的翻译任务;(3)兴办高等翻译教育, 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打破 传统方式并发展机器翻译。

翻译概论 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 知识点总结

翻译概论知识点总结翻译概论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翻译理论、翻译原则、翻译方法、翻译接受者的认知过程、翻译技术、翻译评价等方面。

在翻译概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翻译的定义、分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对等关系,可以研究和分析翻译的规律和特点,可以探讨翻译活动的内在逻辑和思维过程,可以探索翻译技术和工具的应用,可以评价和分析不同翻译作品的质量和成就,可以洞察翻译行为的伦理和社会责任等等。

从学科发展的历史来看,翻译概论起源于古代的翻译实践和文学批评,发展于19世纪的语言学和社会学研究,成熟于20世纪的应用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研究。

而在当今世界,翻译概论已经成为了独立的学科体系,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壮大。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加强,翻译概论必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研究前景。

翻译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翻译概论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学习到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观点,可以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思维广度。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验证和检验相关理论和假设,可以获取和积累实际的翻译数据和资料,可以分析和总结不同翻译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比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发现翻译活动的规律和差异,可以评价和比较不同翻译作品的优劣,可以揭示和阐释翻译活动的内在机理和外在效果。

翻译概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自然语言、人文文化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从自然语言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语言范畴和语言现象非常丰富,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

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和共性,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差异和共性,促进不同语言之间的互译和互补。

从人文文化的角度来看,翻译概论涉及到的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非常广泛,而翻译概论就是要研究和理解这些领域的内涵和外延,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机器翻译中的语义理解

机器翻译中的语义理解

机器翻译中的语义理解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种自然语言的文本自动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翻译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要实现高质量的机器翻译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语义理解。

语义理解是指理解文本中隐含的意义和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形式。

在机器翻译中,语义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基于规则和统计方法的机器翻译系统主要关注句子表面结构和单词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忽视了句子中蕴含的深层次语义信息。

这导致了许多常见问题,如歧义消解、指代消解、上下文处理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方法的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NMT)系统。

NMT系统通过学习大量平行语料库中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对应关系来实现翻译过程。

与传统方法不同,NMT系统可以更好地捕捉句子的语义信息,从而提高翻译质量。

在NMT系统中,语义理解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源语言句子的语义信息转化为机器可以理解的表示。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编码器-解码器框架。

编码器将源语言句子编码成一个固定长度的向量表示,解码器则将该向量表示转化为目标语言句子。

编码器可以是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或者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

在编码阶段,RNN通过逐个处理源语言句子中的单词,并通过隐藏状态传递上下文信息。

而CNN则通过卷积和池化操作来提取局部特征,并利用堆叠多个卷积层来获取更高层次的特征表示。

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捕捉到源语言句子中单词之间的上下文关系和依赖关系。

然而,在翻译过程中,仅仅依靠单一向量表示可能无法完全表达源语言句子中丰富多样的语义信息。

为了进一步提高翻译质量,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方法。

【最全笔记整理】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论

【最全笔记整理】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论

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论笔记(合集)一、引言什么是CAT? (4)翻译三大障碍 (5)翻译工具概述 (6)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进行翻译 (7)搜索引擎工作的基本过程和要点 (8)使用诱导词进行搜索 (10)利用学术数据库进行翻译 (12)学术数据库四大特征 (13)应用学术数据库——一般流程 (14)学科数据库使用——注意事项 (15)利用语料库进行翻译 (15)引导 (15)语料库发展回顾与展望 (17)语料库的特点 (19)语料库建设的基本问题 (19)现代语料建设的两个主要方向 (19)语料库的用途 (19)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学研究 (20)CAT层面的语料库使用 (20)常用的语料库检索工具 (20)语料库在翻译实践中的 (21)二、CAT全新探索——电子辞典、工具书与翻译实践电子工具书的综述 (22)辞典、工具书的主要用途和目的 (22)辞典、词典的分类方式 (22)辞典、工具书能查到什么 (23)辞典工具书的更新周期 (23)辞典、工具书的互动性 (23)电子词典 (24)如何选择电子词典 (24)总结 (24)工具概述 (24)原则和技巧 (25)三、翻译记忆第一部分:翻译记忆概述 (26)第二部分:翻译记忆若干关键问题(上) (27)翻译记忆存储单位——翻译单元 (27)第二部分:翻译记忆若干关键问题(下) (27)翻译记忆的存储和使用 (29)句子之间的相似度计算 (29)翻译记忆工具的优缺点 (31)四、翻译实践中的术语术语管理 (32)术语表的整体建设 (33)相关术语工具列表 (33)五、翻译服务、本地化服务与质量控制翻译项目一般流程 (34)翻译服务中的文件管理 (34)翻译项目操作中的思考 (35)时效与质量 (35)保证本地化产品质量的细节 (36)翻译标准的探讨 (37)翻译校对与质量审查软件 (38)QA校对软件的相关概述 (38)六、机器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机器翻译的历史与挑战 (39)机器翻译的主要实现方法 (42)本地化工程概论 (43)本地化到底在是做什么的? (44)软件本地化要点概述 (45)参考源(不分先后顺序) (47)一、引言什么是CAT?中文名是:计算机辅助翻译Wiki的英文解释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or CAT is a form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in which a human translator uses computer software to support and facilitate the translation process.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machine-assisted, or machine-aided, translation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machine translation).进行一下关键信息提取1、人类译员为主语(主动方)2、使用电脑软件3、支持、优化翻译流程简单的说,就是找个助理,在翻译过程中,为你提供帮助。

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机械英语汉译探析

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机械英语汉译探析

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机械英语汉译探析第一篇范文: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机械英语汉译探析变译理论,作为一种翻译方法,旨在传达原文的核心意义,同时使译文在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等方面更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

在机械英语汉译过程中,运用变译理论有助于提高译文质量,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变译理论的视角,对机械英语汉译进行探析。

一、变译理论概述变译理论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翻译学者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和形成的。

该理论主张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适当调整,使之更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等。

变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变中求同,同中求变”,即在保持原文基本意义不变的前提下,对译文进行创造性的转换。

二、机械英语汉译的挑战机械英语作为一种专业术语丰富的语言,其在汉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机械英语的专业术语繁多,需要译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其次,机械英语的表达方式往往较为直白,缺乏文学性,这对译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机械英语中的某些概念和表达在汉语中难以找到恰当的对等词,这也给汉译带来了困难。

三、变译理论在机械英语汉译中的应用1. 术语翻译在机械英语汉译中,术语翻译是关键环节。

运用变译理论,译者可以在充分理解原文术语的基础上,寻找汉语中的对等概念,或根据汉语表达习惯进行适当调整。

例如,将“mechanical engineering”译为“机械工程”,在尊重原文意义的同时,使译文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2. 表达方式转换机械英语的表达方式往往较为直白,缺乏文学性。

运用变译理论,译者可以在保持原文核心意义不变的前提下,对表达方式进行转换,使译文在语言风格上更符合汉语的特点。

例如,将“The function of a gear is to transmit power.”译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

”,通过使用更加简洁、优美的汉语表达,使译文更具文学性。

3. 文化差异处理在处理机械英语中的文化差异时,变译理论具有指导意义。

机器翻译行业分析报告

机器翻译行业分析报告

机器翻译行业分析报告机器翻译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一种语言的文本进行自动翻译,输出另一种语言的文本的过程。

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一种应用。

二、分类特点根据翻译任务的不同,机器翻译可以分为三种: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统计机器翻译和神经机器翻译。

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是根据语言专家将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翻译规则放入计算机内部,同时通过规则库和字典实现对文本的翻译。

统计机器翻译是一种基于数据的机器翻译技术,利用大量的双语语料库和配对翻译句子,通过计算模型中的参数来翻译输入文本。

神经机器翻译是运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机器翻译。

其与统计机器翻译不同的是,神经机器翻译直接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并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来训练该网络。

三、产业链机器翻译的产业链可以分为计算机硬件厂商、语音处理软件供应商、机器翻译平台服务商、语言处理软件开发厂商、企业服务提供商和专业翻译公司。

四、发展历程机器翻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自动语言处理项目(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Project)开始研究机器翻译技术。

1966年,美国国防部出资成立了机器翻译项目(MT项目),享有“潜艇翻译”之称,用于研究以潜艇为代表的军事领域的机器翻译应用。

1970年代,机器翻译逐渐向商业应用领域转化,开始涉及诸如国际贸易、金融、法律、科技等多个领域。

随着翻译技术和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升,机器翻译逐渐向商业和个人领域渗透。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国家重点智能产业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加强机器翻译和多语种语音识别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发,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六、经济环境机器翻译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翻译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根据机构预测,到2024年,全球机器翻译市场规模将达到2亿美元,并以每年10.1%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宗成庆机器翻译概要

宗成庆机器翻译概要

2 机器翻译的产生与发展
1964年,美国科学院成立语言自动处理咨询委员 会(Automatic Language Processing Advisory Committee, ALPAC),调查机器翻译的研究情况, 并于1966年11月公布了一个题为“语言与机器” 的报告,简称 ALPAC 报告,宣称:“在目前给 机器翻译以大力支持还没有多少理由”,“机器 翻译遇到了难以克服的语义障碍 (semantic barrier)”。从此,机器翻译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进 入低迷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翻译类似于解读密码的过程:当我阅读一 篇用俄语写的文章时,我可以说这篇文章 实际上是用英文写的,只不过它用另外一 种奇怪的符号编了码,当我阅读时,我是 在进行解码;
2 机器翻译的产生与发展
(2) 原文和译文“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因此, 当把语言A 翻译为语言B 时,就意味着, 从语言A 出发,经过某一“通用语言 (universal language)” 或“中间语言 (interlingua)”,然后转换为语言B,这种 “通用语言”或“中间语言”可以假定是 全人类共同的。
2 机器翻译的产生与发展
1947年3月, W. Weaver 给 N. Wiener 写信,讨论机 器翻译问题,但遭到了 N. Wiener 的反对。
1949年,W. Weaver 发表了以 ‘Translation’为题目 的备忘录,正式提出机器翻译问题。
2 机器翻译的产生与发展
Weaver 的两个基本观点:
机器翻译概论
宗成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邮编:100190
主页:/cip/cqzong.htm 邮件:cqzo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至于近来有人说“MT,不是machine translation的缩写,而是mad translation(疯 子的翻译)的缩写”。
• 虽然机器翻译历经了70多年的研究,机译的 译文质量确实还是不能令人满意。
从语言文化角度
•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文化的差异 形成于历史沉积,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 机器翻译在进行翻译过程中遇到英汉之间 文化差异和文化障碍,通过“ 金山快译”和 “ 东方快车”这两种常用的翻译软件来举 例说明:这是机器翻译的一个缺陷,也是其 重要的薄弱点。
数码相机
机器翻译:数の カ メ ラ *这里“数码相机”翻译成“数の カ メ ラ”, 日本人是不会懂的。 参考译文:デ ジ タ ル カ メ ラ
机器翻译的优点
• 机器翻译是科技翻译,尤其是各具体学科、 专业翻译的最佳途径。因为这类翻译句式 结构较为简单,专业词汇重复量大,而机器翻 译速度快、效率高,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大显 身手。
• 参考译文:He is two meters high.
从语言上下文联系角度
• 不胜惭愧。 • 机器翻译:It is ashamed very。 • 这句话的上下文若是为自己有缺点,做错 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此句应 译为“ I feel quite ashamed.” • 但其上下文若是受人赞扬而表示自谦,则 此句话只具备语用意义,应译为 “ I feel greatly flattered.”
• 基 于 语 料 库 的 方 法(Corpus-Based): 基于实例的机 器翻译EBMT( examp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 统计机器翻译SBMT(statistics-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如Google翻译引擎
机器翻译的缺陷
机器翻译方法分类
• (1)基于规则分析,就是对源语言语句 的词法、语义、语法和句法进行分析并进行判断 和取舍,然后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最后生成目标语言。 这一系列过程均是模仿人脑进行翻译的过程。
• 2)基于语料库技术,工作原理是利用统计学和 概率方法建立一个包含各种句型的双语对照语料 库。
• 基于规则的机器 翻 译(Rule-Based):直接翻译 法,即输入→形态分析→双语字典查询→词序调 整→输出;转换系统;基于中间语的机器翻译 逐词进行翻译,又称逐词翻译法:翻译效果差, 属于早期过时认识,现已无人采用: How are you ? 怎么是你? How old are you ? 怎么老是你?
• 目前有多种网络资源可以提供词汇、专有 名词、例句、文化背景等资料检索功能,大 大方便了翻译学习和研究,并为翻译教学提 供新的思路。 • 常见的资料检索渠道有搜索引擎、在线词 典(如金山在线)、在线百科全书(如维基百 科等)、双语平行语料库(如中国译网、句酷 等 )。
• 人类对自然语言的认识是无尽的,对机器 翻译的研究也是无尽的。不管怎么说,机 器翻译的速度却是无可置疑的,因此我们 必须相信机器翻译的质量将会越来越好, 越来越成熟。 • 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机器翻译,最多把机 器翻译当做一种参考,一份 “草稿”,再 进行人工翻译的思考与修改。
第十章
第一节 机器翻译概论
1.机器翻译 2.机器翻译的应用
概念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又称机译(MT), 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 种自然语言的过程。用以完成这一过程的 软件叫做机器翻译系统。
国外机器翻译历史
• 国外机器翻译的发展历史: • 20纪3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G B阿尔楚尼最早提 出机器翻译的设想。 • 1946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工程师在1949年出版 了《翻译备忘录》一书。 • 1954年 年,美国乔治敦大学和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 首次联合试验使用电脑机译系统,并将 由250个词组成的简单的俄文材料译成了基本上 可以接受的英文。 • 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机器翻译系统的真正诞生。
• She is a fox. • 机器翻译:她是狐狸. • 机器翻译对这个句子进行了直接字面翻译,似 乎没有错。在中英文中, “狐狸”一词都可以与 狡猾或诡计多端的人联系在一起。 • 但是“当 狐狸”一词与女性联系在一起时, 汉语与英语却分别具有了不同的色彩和暗示。 • 按照中国人的心理 “狐狸”形容女性是贬义, 指“ 狐狸精”,这无疑是错误的,因为在英语中 “FOX ”形容女性是指时髦迷人的女子。 • 如果直译为“: 她是只狐狸”,便容易在中国读 者心中唤起一种传统上遭到贬斥的形象。
• 他有两米高。
• 机器翻译:He has two meters high. • 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 Chinglish ( 中式英语)现象,机 器翻译也同样出现了这种问题,只懂得按字面意思翻译。
• have (has) 是“ 有”的意思,表示拥有某物,具有所属的 关系。但是汉语中的 “有”不能完全等同于 “ have (has)” 。 他“有”两米高表示他的特征,本身所具有的属 性,不能按照字面进行直译。
• 参考译文:她是位时髦迷人的女郎。
•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机器翻译:No ivory issues from the mouth of a dog. • 在汉语中有关狗的词语往往带有贬义色彩,然而 在英语国家中,狗被普遍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 友,对狗的忠诚大加赞赏,因此如果在这个句子 中,把狗直译为 dog,会产生文化色彩的变异。 • 在这里机器翻译忽略了“ 狗”( dog)在中英的 特殊文化意义。对这个句子大家比较接受的翻译 为:A filthy mouth can’t utter decent language.
• 1. These tests determine if the subsystem has a problem. • 机器翻译:这些测试确定子系统是否有问 题。
• 非文学出版物的机器翻译一直在进行,产品说明书、 天气预报等一些基于专业语料库的材料的翻译效 果还是不错的。例如,蒙特利尔大学研制的英法翻 译系统进行天气预报的自动翻译,多年来每天自动 翻译1,5002,000份天气预报材料,具有很强的实用 性。 • 世界上有70%以上的网站都是用英文编写的,而只 有12%13%的网站是由汉语编写而成的。 • 互联网以及与计算机相关材料的翻译很大一部分 依赖机器翻译。机器翻译在这方面发挥着机器辅 助翻译1956年我国开始研究机器翻译。 • 1987 年中国军事科学院成功研制出“科译 4 号”,这标 志着我国机译系统从无到有。 • 1967-1976年的沉寂期 • 1997 年底,东方快车以“智能汉化”为口号,在国内掀 起翻译软件的高潮。 • 1988年是中国翻译软件最红火的一年,国内出现了通译、 译星、朗道、即时通、汉神、Internet宝典等几十种翻译 软件。
从语言语法角度
• We don‘t read books for amusement. • 机器翻译:我们为了消遣而不读书。 • 原文中的 not位于 read 前,形式上是否定谓语,而在实际意 义上是否定后面的 for amusement,原文的正常语序应 是:We read books not for amusement. • 但英语中习惯把 not提到前面去,这叫“ 否定前置”。又如 我们常说的“: 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活 着”,译为英语就是:We do not live to eat but eat to live.原 译单纯在形式上与原文相对应,但意思却完全错误。 • 参考译文:我们读书不是为了消遣。
• 天有不测风云 • 机器翻译:A wind and cloud may arise from a clear sky . • 汉语中的 “风云“ 一词如果照字面直译为英语中 的 wind and cloud,那么英语读者是很难体会出 “ 风云”一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 • “风云”一词在汉语中可以用来比喻 “不安定的, 多变的局势”,比如 “风云变幻”,“ 风云突变” 等词组中的 “风云”都包含有这一层的含义。为 了便于英语读者的理解,应当根据其真正的文化 意义来真实再现原文信息: • 参考译文:Something unexpected may happen any ti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