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英语教学的本土化

浅谈中国英语教学的本土化

- 1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浅谈中国英语教学的本土化宁夏大学/李娜一、引言随着英语在世界的传播,也带来了它的本土化,并且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许多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英语变体。

中国英语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摩擦与碰撞而形成。

中国英语以标准英语为核心,但是吸收了汉语的社会与文化特色。

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带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这给中国英语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中国英语教学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与此同时,人们对英语教学质量也越来越不满意。

英语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过时的课程、僵化的教学方法、应试体系等。

中国英语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1.过度强调标准英语。

中国学习者首先学习母语,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很难摆脱。

然而,中国的英语教师总是要求学生说英语时不要用汉语的思维方式。

他们选择标准英语,即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作为他们的教学模式。

因为他们认为有汉语特色的英语是一种违背标准英语的、低级的、野蛮的语言。

为此,教师们从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中努力消除这种英语。

在中国,我们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材料方面采用的是外生的(exonormative)模式。

也就是说,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作为我们的英语教师。

学生们可以从英语本族语者这里学到“最好”的英语,但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不容忽视的。

例如,它降低了学生的信心。

因此,在说英语时,中国学习者应该遵循标准模式这一理念是不切实际的。

更重要的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

2.中国文化失语症。

目前,中国的英语教学忽略了双向文化交流的功能,在教学中很少关注本土文化。

很多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用英语交往时,大多时候都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

这就是“中国文化失语症”,它严重阻碍了中国人在国际交流中的有效交际。

由于本土文化的忽视,中国学生可能有很强的能力表达西方文化,却少有能力表达中国文化。

英语全球化与中国英语教学

英语全球化与中国英语教学
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因为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 得
格局将出现重组;英语不再属于英美诸国的专利 而是属于世界; 它的发展和未来取决于把它作为 第二语言或者外语使用和学习的人们等等。这一
论述实际上指出了一个值得广大英语教学和科研
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即英语正在随着经济的全球 化而全球化, 这一趋势的结果之一是英语继续对 全球非英语国家的通用语言进行“ ’另外一 人侵, 3 个必然的结果就是英语的日 益本土化, 也就是说 各种英语将在发展中得到壮大并且成为相对独立 的语言变体, 中国英语、 如, 新加坡英语、 马来英 语、 本英语等, 日 除了公认的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 之外, 越来越多的非英语国家将宣布自己的英语 “ 独立" 。(杜瑞清, 姜亚军, 2001:37)
concentric circles: The inner Circle, o uter Circle the
改变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并使中国英语教学
日 臻完善。 二、 英语全球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主要语言的“ 全球影响力指数表” ) (1995
语种 影响力 指数 英语
10 0
德语
42
法语
33
日语
32
西班 牙语
31
汉语
22
阿拉 葡萄 伯语 牙语
8
5
马来语 俄语
4 3
印度语/ 乌尔都语
0. 4
孟加
拉语
0. 09
媒、 视听市场、 卫星电视、 互联网络, 及新技术转让
治、 经济发展的反应。事实上, 英语是非常年轻的
语言, 只有 150 年的历史。著名语言学家 Ot 。 0 t
Jespersen 曾 预计讲英语的 人数 1500 年为400 万,

英语全球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启示

英语全球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启示

习阶 段 的 需求 而定 制 。 因而 . 提 高 英 语 教 师 的 专业 素 质 和 技 能 , 并 严 格 化 英语 教 师 资 格 认 定 标 准 就 成 为 了 中 国英 语 教 育 领 域
中重 点 关 注 的 问题

英 语 全 球化 对 中 国英 语 教 育 的 响 层 面 在 英 语 重 点 普 及 的 同 时 . 学 英 语 热 潮 却 也 同 时 带 来 了 困扰 换 个 角 度 讲 . 在 语 言 维 护方 面 . 英
1 . 在现如今 的中国. 英 语 仍 然 是 大 部 分 高 校 的 必 修 课 然
而. 很 多 非英 语 专 业 大 学 生 反 映 在 英 语 上 花 的时 间有 时 甚 至 比
专 业课 都 多 。 近年来 。 英 语 不 仅 占据 大 部 分 大学 课 堂 . 而 且还 走 进 了小 学课 堂 。资料 显 示 : 2 0 0 1年 1 O月 。 全 国所 有 城 市 小 学从 三 年 级 开 始 学 习英 语 . 并将 其指定为必修课 . 甚 至 在 条 件 状 况 好的城市 . 英 语 学 习 提前 到 了一 年 级 2 . 功 能 主义 对 教 学 法 的 影 响 很深 从 上世 纪 七 十 年 代 末 引 进后 , 交 际 法 在 功 能课 标 的 指 导 下 , 经 过 三 阶段 的发 展 . 最 终 在 中 国 英 语 教 学领 域 中 占据 了主 导 地 位 。全 身 反 应 法 、 语 法 翻 译 法 、直 接 法 和 听说 法 等 教 学 理 论 遭 到 了专 家 们 的一 致 否定 . 而 交 际 法 却 得 到 普 遍认 可 和倡 导 , 大受 欢 迎 。 然而 . 在 交 际法 的影
色 的语 言 。C r y s t a l 研 究认 为英 语 的角 色 得 到 了 全球 的公 认 由 于 其 在 全球 应 用 的广 泛 程 度 , C r y s t a l 得 出 结 论 :即 英 语 在 外 语

本土化语境下英语教学探究

本土化语境下英语教学探究

本土化语境下英语教学探究摘要:全球本土化的思潮和趋势对我国当前英语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探讨如何在当今形势下,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本土化实践。

在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本土意识的培养和本土文化的素质教育,也为本土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本土化英语教学本土化策略1.英语语言的全球化和本土化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

本土化概念与全球化概念紧密相关,它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国际品牌的全球扩张战略下出现的。

本土化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不是族群的对立,而是放眼国际,展望未来。

它包含语言、风俗、习惯、教育的本土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据英国学者David Crystal(1997)统计,全世界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对英语的掌握程度达到流利或熟练的程度,到20世纪90年代,已达12亿至15亿人之多。

美国语言学家Kachru(1993)提出了三个同心圆学说,分别是内圈国家( inner circle),外圈国家(outer circle) 和扩展圈国家(expanding circle ),英语势力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球的每个角落。

英语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在其传播地生根发芽,并受当地的语言、文化、习俗等的影响,逐渐变化发展,形成了独具本地特色的各种英语变体(varieties of English),如南非英语、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其名称也由单一的English变成了World Englishes (Kachru, 2001)。

这导致了对英语的标准的争论,Kachru(1991)认为认可和承认不同变体的合法地位并不会导致变体之间的互不相通,因而坚持多标准英语;而Quirk(1990)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标准的存在是人类所特有的,在任何地区标准的缺失都会使人们感到疏远和混乱,因而坚持以标准英国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英语学习的标准。

35882789

35882789

域特色的英语不断产生和发展,各种英语变体纷纷 l 并正视这种本土英语的地位和作用 , 而不 是绝对或盲 “ 独立” 中国英语( h aE gs) 。 C i nlh是英语在全球化过 } n i 目地加以否定 。换句话说 , 就是我们在英语教 学过程
程 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 是客观存在 的事 一 中应 摆脱 “ 标准 英语 ” 的束缚 , 立 “ 树 全球英 语 ” 的概
家的人。这就是说 , 在全球化背景下 , 日本英语 、 中国 l 中具有 中国特色的本土英语也必须 占有一席之地 。
达 这 说s E的人并不太 多 。显然 , 每一个地方都有 自己认 : 试 卷 上 所一 可的S , E 如标 准英 国英语 、 准美 国英语 、 标 标准澳 大 l 的不完 善有关 , 与 目前“ 味强调 目标语文化 的
《 学与 管理 》 教
21 00年 1 月 2 1 0日
英语全球化、 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⑩ 山西财经 大学经 贸外语 学院 薛福平 ⑩ 山西财 经大学环境经济 学院 薛艳芳
英语 的全球化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 , 各种带有地 l日益成为一种 可能或必然。因此 , 英语社会应该 承认
的很多解释都有时代局限性 。Cyt(95认 为 , l r a 19 ) sl 标 为他们不 知道每天早上吃的“ 稀饭” 馒头”豆浆 ”油 “ “ “ 准英语有 以下五个特 点 :1S () E是英语 的一个变体 ; 等如何用英语 表达 。张为 民曾对清华 大学非英语 l 条”
( )E 的 语 言 特 征 主 要 是 语 法 、词 汇 和 正 字 法 t 2S 专业不 同年级 的学 生用英语陈述具有 中国特色事物
R ci d Pou ca o , eev rn n iin 曾被认 为是标 准 的 , 至是 : 哑 巴英 语 ” e t 甚 “ 的产 生 。

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 25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研究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宁夏大学/何雪宁【摘要】英语全球化的过程亦是本土化的过程,本土化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英语本土化有其深厚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原因。

中国英语是英语全球化过程中,英语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是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

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大背景既是中国英语发展的机遇又是挑战。

中国的英语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摒弃唯“标准英语”马首是瞻的态度,接受并肯定中国英语的地位,真正使英语为本国人所用。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 本土化 中国英语一、英语全球化与本土化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已成为一门世界通用语。

据统计,全球有57个国家以英语为第一语言,人口约4.5亿;67个国家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人口约为3.5亿;而在一些延伸圈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以英语为外语并具有相当水平的人达12至15亿。

因此不难看出,以英语为外语的人数远远超过以英语为第一和第二语言的人数。

英语全球化伴随政治,经济全球化而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有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因此英语的国际地位不是语言本身所赋予的,而是它所依附的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决定的。

英语全球化发展的同时,英语的本土化也相继而生。

英语本土化即英语在传入到其他国家时,受当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的影响,形成的带有当地特色的,能够反映当地人需求的英语。

中国英语就是带有典型的中国特色,用来表达中国社会与文化,满足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使用需求的英语。

中国英语的概念最早由葛传规先生提出,并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肯定,其中以汪榕培,姜亚军,贾冠杰,杜瑞清,李文中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是世界英语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规范的,合理的使用型变体。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我们有必要使自己的语言具备话语权。

显然,目前全球只有英语一门通用语,这里的英语既包括标准英语,又包括各种可理解的英语变体。

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

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影响英语的全球化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各种带有地域特色的英语不断产生和发展,各种英语变体纷纷“独立”。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既给中国英语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也给中国的英语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英语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个大形势,及时转变思路,主动理解和接受英语全球化及本土化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改变对待所谓“标准英语”和各种英语变体的态度英语全球化进程使英语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SE)这一概念的内涵随之也发生变化。

比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Received Pronunciation,曾被认为是标准的,甚至是至高无上的或唯一可以接受的。

当时,美国英语被认为是不标准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因而总逃不脱被人嗤笑的厄运。

据麦克阿瑟(NcArthur,1998)统计,自18世纪以来,对sE的定义就有64种之多。

当然,其中的很多解释都有时代局限性。

Crystal(1995)认为,标准英语有以下五个特点:(1)SE是英语的一个变体;(2)SE的语言特征主要是语法、词汇和正字法(orthography);(3)SE是一个国家中地位最高的英语变体;(4)SE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机构,如政府、法院和传媒使用的标准语言;(5)听得懂sE的人很多,但是说sE的人并不太多。

显然,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认可的SE,如标准英国英语、标准美国英语、标准澳大利亚英语、标准加拿大英语等等。

坚持英语的多元标准就是尊重文化现实,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英语本土化之后形成的各种英语变体是英语与当地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现实,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对各种英语变体是接受还是排斥,实际上就是对它们反映或代表的文化是接受还是排斥。

英语全球化与中国英语教学

英语全球化与中国英语教学

英语全球化与中国英语教学With the increasing globalization and the dominance of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the rol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has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than ever.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English globalization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It will also discus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arise from this phenomenon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in the country.IntroductionEnglish has emerged as the predominant global language due to factors such a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As a resul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have gained immense importance worldwide. China, as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country and a major player in the global economic arena, has recognized the necessity of English proficiency for its citizens. This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repercussions of English globalization o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Globalization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1. 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As English has become the lingua franca of the worl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in China has shifted from a focus on American or British English to a more inclusive approach. Chinese learners now need to be proficient in understanding various accents and dialects of English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on a global scale.2. Cultural Awarenes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Globalization has led to increased cultural exchange, requir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a to emphasize cultural awareness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ents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ustoms, traditions, and values of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o engage in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s.3.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have revolutionized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With the advent of online learning platforms, mobile applications, and virtual classrooms,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a have more tools at their disposal. These resources enable them to enhanc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activities.Challeng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1. Proficiency Gap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there is still a significant proficiency gap among learners. Many individuals lack the necessary language skills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in English, especially in spoken English. This gap hinders their ability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dialogues and collaborations.2. Overemphasis on Exam-oriented EducationThe 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places a strong emphasis on standardized exams, such as the Gaokao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is focus on exam-oriented education often results in limited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holistically. Students aremore concerned with memorizing vocabulary and grammar rules instead of focusing on practical language usage.3. Lack of Qualified TeachersThe demand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a has surged along with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proficiency. However, there is a shortage of qualified English teachers, particularly those who possess bot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pedagogical expertise. This deficit hampers the qualit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ountry.Opportunities for Enhancing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1.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To address the shortage of qualified English teachers, China should invest in comprehensive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s. These programs should focus on equipping teachers with both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effective pedagogical strategies, enabling them to deliver quality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to their students.2. Curriculum ReformReform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is essential to ensure its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in a globalized world. The curriculum should emphasiz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skill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critical thinking to foster well-rounded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in China.3.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Leveraging technology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can enhance learning outcomes and engagement. The integration of interactivemultimedia, online resources, and virtual classroom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uthentic language input and opportunities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Conclusion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s the English language becomes more globally intertwined, educators in China must adapt their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to meet the demands of a globalized world. By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s and embracing the opportunities presented by English globalization, China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language instruction and empower its citizens to effectively communicate on a global stag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全球化论文中国英语教学论文:英语全球化\本土化对中国英语
教学的影响
英语的全球化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各种带有地域特色的英语不断产生和发展,各种英语变体纷纷“独立”。

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与中国特有文化相融合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英语的全球化及本土化既给中国英语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机遇,也给中国的英语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英语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这个大形势,及时转变思路,主动理解和接受英语全球化及本土化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改变对待所谓“标准英语”和各种英语变体的态度
英语全球化进程使英语产生了深刻的变化,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SE)这一概念的内涵随之也发生变化。

比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Received Pronunciation,曾被认为是标准的,甚至是至高无上的或唯一可以接受的。

当时,美国英语被认为是不标准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因而总逃不脱被人嗤笑的厄运。

据麦克阿瑟(NcArthur,1998)统计,自18世纪以来,对sE的定义就有64种之多。

当然,其中的很多解释都有时代局限性。

Crystal(1995)认为,标准英语有以下五个特点:(1)SE是英语的一个变体;(2)SE的语言特征主要是语法、词汇和正字法(orthography);(3)SE是一个国家中地位最高的英语变体;(4)SE是一个国家的主要机构,如政府、法院和传媒使用的标准语言;(5)听得懂sE的人很多,但是说sE的人并不太多。

显然,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认可的SE,如标准英国英语、标准美国英语、标准澳大利亚英语、标准加拿大英语等等。

坚持英语的多元标准就是尊重文化现实,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英语本土化之后形成的各种英语变体是英语与当地文化接触、融合的结果。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现实,同时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对各种英语变体是接受还是排斥,实际上就是对它们反映或代表的文化是接受还是排斥。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英语学习者的交际对象除英国人、美国人外,更多的是说其他英语变体的国家的人。

这就是说,在全球化背景下,日本英语、中国英语等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成为一门独立的英语已经日益成为一种可能或必然。

因此,英语社会应该承认并正视这种本土英语的地位和作用,而不是绝对或盲目地加以否定。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摆脱“标准英语”的束缚,树立“全球英语”的概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确立中国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目前,中国英语的强势发展已经使如何准确定位中国英语成为中国英语教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现在,虽然中国英语被许多学者和教学工作者认同,但还没有人把它引入课堂教学。

事实上,正是因为在这一点上难以取得突破,所以中国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缺乏自主性,以至成为对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简单模仿——只重学习,不重实用,完全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费
时低效”与“哑巴英语”的产生。

笔者认为,我国英语教学忽视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是新哑巴英语的罪魁祸首。

比如,我们的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却连“What do you usualLv have for breakfast?”这一简单问题都回答不上来,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每天早上吃的“稀饭”“馒头”“豆浆”“油条”等如何用英语表达。

张为民曾对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用英语陈述具有中国特色事物的能力做过测试,测试的题目涉及食物、民俗和历史名胜古迹三个方面。

然而,测试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超过一半的被测试者不能用英语完整地表达试卷上所列的项目。

这种现象与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不完善有关,更与目前“一味强调目标语文化的传授,而对中国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的传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密切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确立中国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途径。

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英语以规范英语为核心,表达中国社会文化诸领域特有事物,不仅为英语带来了不少新的语汇、表达法、新的视野等,丰富了英语的表现力,还对传播中国传统思想和现代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在“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英语教学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英语也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确立中国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进行中国英语教学,应该是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步。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文化输出与日俱增,中国英语
已经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更是中国向世界传播-辛国文化的主要载体。

其次,英语学习及运用本来就不应该丧失自己的文化身份,在这方面中国英语可以保证使用者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立场,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维护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特征,提高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不仅如此,多元文化语境下,只有通过使用能传承中国文化的中国英语,才能借助中国英语这种特殊的交际工具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与优良传统展示给外国人,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从这一角度讲,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不断研究中国英语的特点,使其表达方式更加规范、更加系统,进而使其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以便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

三、充分认识中国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英语教学的目标应该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意识的能够以中国人的身份用英语得体、有效地同世界各国朋友交流与合作的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英美等主流英语语言被动的模仿者、追随者或使用者。

学习英语,一是要借助其了解和研究西方文化,进而懂得如何和外国人用英语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二是要学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精髓,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文化习俗、民族价值观等,让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然而,我们时下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主要是对英语国家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等各个层面的精神文化内容进行介绍,而对作为交际主体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
化及其英语表达,却采取忽视或漠视的状态。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介绍中国文化的材料在英语教科书里所占的比例非常小。

这就使学生根本不能就中国文化的相关话题进行顺畅的英语表达,也很难达到跨文化自由交流的实效——既不懂如何用汉语表达英美文化,也不懂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

毋庸置疑,我们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但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中国文化,才可以利用英语向外国朋友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

笔者认为,随着英语的全球化和英语在中国与日俱增的重要性,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重新编写英语教材。

具体地讲,就是其内容不应只包括英美等“内圈国家”的文化概况,而是既要有全球性,又要具有中国英语的本土风格,适当增加一定量的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语言材料,让我们的学生不仅对世界有所了解,还要通过中国英语了解中国文化。

显然,这样的教材既适合中国学生在中国人文环境下学习英语,又能帮助他们在国际环境下使用英语。

除此之外,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入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指导学生时刻留心、积累有关民族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树立学习中国文化、掌握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这就是说,教学中广大英语教师要立足于自己是中国人,引导学生从中国文化特有的视角去审视西方文化,进行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比较“异同”,而不是评价“优劣”。

换言之,就是中国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掌握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英语,以便适应不同民族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

当然,这种交往必须既包括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又
包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表述。

从另一个角度讲,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无疑会使学习者在国际交往中丧失自己的话语立场。

中国的英语教学只有将中国文化与英语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才能保证中国人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立场,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维护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特征。

不仅如此,在英语教学中注入中国文化的因子,还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进而提高中国学生在国际交往中的交际能力。

由此可见,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中国学生进行“中国英语”教学,是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补充,因为其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克服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呼唤中,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英语的国际化和本土化,摆脱“标准英语”的束缚,树立“全球英语”的理念,正确认识中国英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是加快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为祖国培养更多能自如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优秀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