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商品价值和价格(一)
经济学中商品价值和价格

⒈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劳动二重性并不仅仅是针对商品而言。劳动二重性是具有普遍性的,任何劳动都具有二重性。不仅商品劳动具有二重性,凡是劳动产品都包含劳动二重性。既然劳动产品都包含劳动二重性,当然商品中就包含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在“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命题中,强调的不是商品,而是劳动二重性。我们不能把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劳动二重性仅仅理解为商品特有的,或者专指商品社会。因而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仅仅理解成商品劳动价值论。这段话恰恰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逻辑起点不是商品劳动,而是一般劳动。
二、交换价值二重性:抽象交换价值和具体交换价值
在《资本论》第一章,马克思举出塔糖与铁的平衡的例子,借以说明麻布与上衣交换的关系。并以塔糖与铁平衡的重量关系类比麻布与上衣交换的价值关系。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举出了“20码麻布=1件上衣”这个形式。这的确是个具有谜一样的形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都包含在这个形式之中。
回到商品,道理也是一样,商品价值一旦采取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形式,它的其他使用价值就与商品的价值毫无关系,它的任何方面的使用价值例如食用价值、衣用价值、运输价值和居住价值等等,都不再与商品价值发生任何关系。
作为一般使用物品,它可以具有许多使用价值,但是惟独不具有作为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它可以不具有任何别的使用价值,但是惟独具有作为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
⒉马克思所说的“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也是在一般劳动产品使用价值意义上讲的,并不是专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当然这个论断也适用于商品使用价值。
⒊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的学说,虽然是一般性的论述,但在这里却落在商品上,因为《资本论》是从商品开始的。是劳动二重性这样的一般性命题在商品中的应用。
⒋商品劳动相对于人类社会一般劳动它是具体劳动,不是抽象劳动。商品劳动同样具有二重性,它的抽象性是商品社会的人类一般劳动,它的具体性是商品社会的交换劳动或者说是特殊目的的劳动。
价格理论-经济学基础

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能 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能 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供需曲线的交点决定市场均衡
供需曲线的变动规律
当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市场达到 均衡状态,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对应 的数量为均衡数量。
当影响供需的因素发生变化时,供给曲线 或需求曲线会发生移动,导致均衡价格和 数量发生变化。
政策法规
政府的政策法规通过规定价格 上限或下限,影响市场价格水 平。
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
价值决定
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市场价格围绕价 值波动。
信息传递
市场参与者通过信息传递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 致的价格预期。
竞争均衡
在竞争过程中,价格会逐渐调整到均衡状态,即 供求相等的状态。
交易达成
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价 格。
在市场分割的基础上实行价格歧视,需要企业具备 较高的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能力,以准确判断不同 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状况。
05
价格政策与政府干预
价格政策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价格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特定经济目 标而制定的关于价格的指导原则和措 施。
详细描述
价格政策通常包括固定价格、支持价 格、限制价格、价格自由化等不同类 型,其目的是为了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价格对供需关系的影响
价格上升导致供应增加
当价格上涨时,生产者或供应商的利润增加,可能 会增加供应量。
价格下降导致供应减少
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或供应商的利润减少,可能 会减少供应量。
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小
一般来说,价格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较小,消费者 对价格的变动有一定的适应性。
价值与价格

什么是价格,什么是价值,价格和价值的区别和联系价格是商品同货币交换比例的指数,或者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
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产品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基本因素之一。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比例相交换,如1只羊之所以会有20尺布的交换价值,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
这种共同的、可以比较的东西就是商品生产中的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
无差别的人类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就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表明:①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存在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由抽象劳动而不是具体劳动形成的,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才成为价值。
③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只有在商品交换中,通过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相互对等、相互交换的关系才能表现出来;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④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商品价值和商品价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是商品的货币表现,由于受价值规律支配和其它因素影响,从某一次具体交换看,商品价格和它的价值往往是相脱离的;但从较长时间和整个社会的趋势上看,商品价格仍然符合其价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表现价值在不同社会形态里情况是不一样的。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价格更多地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受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外,还要受国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进行宏观调控的约束。
商品,价值,价格

市场供求变化,导致与“由价值决定的价格” 相背离的市场价格回到“由价值决定的价格”, 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以实现。当某种商品的市场 价格高于“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时,这个生产部 门的生产规模就会扩大,这种商品的供给就会增 加,其市场价格就会下降;直至该商品的市场价 格等于“由价值决定的价格”。相反,当某商品 的市场价格低于“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时,这个 生产部门的生产规模就会缩小,这种商品的供给 就会减少,其市场价格就会上涨;直至市场价格 等于“由价值决定的价格”。
第九小组
组长:xxx 组里成员:xxxxxxxxxxx
(以姓氏首字母为序)
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的关 系如何?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商品
>>>商品>>>
• 作为外界的对象,商品首先是一个依 靠自身属性来满足某种需要的物品。 当然,商品体本身的有用性,也就是 使用价值,同人们取得这种性质所耗 费的劳动的多少是没有关系的。因此, 考察商品使用价值的时候,也就是在 使用或消费中,总是以一定量为前提 的。
交换
在交换中,当一种商品的 价值经常表现在许多其他 商品上时,它的相对价值 形式就被扩大了。被扩大 的价值形式不能有统一的 价值表现,也不能充分体 现一般人类劳动。图上农 妇们携带者大量的物品。 各种不同的物品包含了各 种形式的具体劳动,如果 没有一个固定的物品简单 统一地表现这些物品的价 值,那么这次交换将是繁 琐而艰巨的。
市场供求机制的作用,导致了市场价 格围绕着“由价值决定的价格”上下波 动。这正好说明了商品的价格本质上是 由价值决定的。正是这种市场机制作用 所导致的市场价格围绕着“由价值决定 的价格”波动,使价值规律得以实现。
均衡价格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主 流理论,用供求均衡来说明价格决定。 然而,均衡价格理论仅涉及价值价格理 论上的一个特殊层次:市场价格。均衡 价格理论在描述和分析市场价格及其运 行上,有许多合理的内容。但是,由于 均衡价格理论没有研究价值价格本质和 价值价格实体等深层次的内容,因而, 它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
第一章 价值与价格 PPT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价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是一特殊商品
。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围绕平均价格上下波动。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 商品价格指数可以度量商品价格水平。
本章关键术语
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价值 商品价格,市场价格 均衡价格,平均价格 货币,价格指数
商品的价值指的是凝结在商品中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经济发展的相 当长时期内,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体力劳动者劳动支出在商品中凝结。 在知识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表现为科技劳动等创新劳动者劳动支出 在商品中凝结。在商品价值中,体力劳动支出所占份额越来越少,科 技劳动支出所占份额越来越多。似乎机器在创造价值。
本章要点
【马克思论述】
“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丢开来看,它们就还只留下一种属性, 那就是劳动生产物属性。”在劳动生产物这个残留物中, “不外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物。人类劳动又不外是人 类劳动力的支出,而不问它的支出形式。所以,此等物不过 表示,在它们生产上,曾有人类劳动力被支出,有人类劳动 积累着。当作它们同有的社会实体的结晶,它们便是价值— —商品价值”
(一).商品价值形态
1.物物交换 2.从相对价值形态到扩大价值形态 3.从扩大价值形态到一般的价值形态 4.从一般的价值形态到货币形态 5.商品价格表示商品价值的货币度量
(二).商品价格特点
【商品市场价格故事墅故事】
(二).商品的价格
【马歇尔,F 论商品价格】
当供求均衡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 量可以叫做均衡产量,它的售价可以叫做均衡价格。 这种均衡是稳定的均衡;这就是说,如价格与它稍 有背离,将有恢复的趋势,像钟摆沿着它的最低点 来回搖摆一样。我们将会看到,所有稳定均衡都有 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均衡状态中,需求价格 大于供给价格的那些数量,恰恰也就是小于均衡数 量的那些数量,反之亦然。
经济学对价格和物价的解释

经济学对价格和物价的解释价格和物价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市场机制、供需关系以及货币政策等多个方面。
经济学对价格和物价的解释可以从供求关系、货币供应、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等方面进行理解。
一、供求关系的解释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解释价格和物价变动的基本理论。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愿意以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能力;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均衡价格的产生。
当供大于需时,即供给过剩,价格下降;当需大于供时,即需求过剩,价格上涨。
这个过程被称为价格调节机制,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市场可以自动调整价格,实现供需的平衡。
二、货币供应的解释货币供应是价格和物价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货币供应量的增减,会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货币流通速度和价值。
当货币供应增加,流通的货币数量增多,人们购买力增强,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从而推动物价上涨;相反,货币供应减少则会导致人们购买力下降,需求减少,物价下降。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供应。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手段,中央银行可以控制货币的发行量,从而影响物价水平。
三、生产成本的解释生产成本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设备成本等。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生产者为了保持盈利,会考虑提高售价,从而导致价格上涨;相反,生产成本下降则会导致价格下降。
生产成本的变动通常受到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的影响。
供给因素包括原材料价格、劳动力市场情况等;需求因素包括市场需求变化、消费者购买力等。
四、市场竞争的解释市场竞争是价格和物价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市场存在完全竞争时,各个生产者之间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而降低价格,导致物价下降。
反之,如果市场垄断或存在寡头垄断情况,价格会被压低,导致物价上涨。
市场竞争也涉及到供求关系,如果市场供给充足并且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会相对稳定;相反,如果供给不足或者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波动会比较大。
大一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2、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
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4、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5、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来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6、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7.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不断的运动中谋求自身增值的价值。
8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9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他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值。
10固定资本: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11流动资本:以原料、燃料动力、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以及用于购买劳动力那部分生产资本。
(其周转速度是资本活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表现)12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只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的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以自然分工为基础,主要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
13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分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14市场经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
15个别劳动时间:是个别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
1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就是该种商品的社会价值,17货币乘数: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供给与最终形成的社会货币的流通量之间存在着倍数扩张或收缩的关系。
第一章 商品和价值

具体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 值即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
3.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 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动。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 值的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形成商品 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 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返回பைடு நூலகம்一节
第二节
价值量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 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就 是个别劳动时间。
丙 乙 甲
8 小 时
10 小 时
12 小 时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两种含义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 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
返回第一节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上述商品的二因素和二重性都是与劳动相联系的,也就是使用价值与 价值的矛盾来源于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也就是来源于劳动的二重 性。 ①具体劳动: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也即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 是生产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②抽象劳动:是撇开了具体特点的劳动,都是人类脑力、体力的社会意 义上的耗费,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也叫做一般人类劳动,作为抽象劳动 形成价值。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生产关系发挥作用的过程。 理解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政治经经济学的枢纽。
案例
北大方正又叫北京大学新技术公司,成立于1986年。当时,北大 从教学科研经费中挤出40万元作为发展基金,两间办公室,开始创 业。这点钱在企业行为中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1987年,一个偶然 的机会,北京玉潭乡给方正注入了420万元的资金,靠这420万元和 北大作担保,方正从银行贷出1000万元。这样,有了这1400多万元, 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服务,方正很快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阶段,并组建成为企业集团,今年,他们可望创产值8亿元。到目 前为止,北大方正已向学校上缴了2500万元,是当时投资的62.5 倍,他们上缴投入开发的费用,等于国家10个实验室的总投资。 方正集团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也遇到了不少股份制改造企业 所遇到的难题,即国家股的问题。是资本投入创造价值,还是劳动 创造价值?有人提出,方正是学校投资40万起步的,不管现在是4 个亿,还是8个亿,都是原先的40万投资创造的。方正总裁在同记 者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如果说资本创造价值,那方正近千名职工 都干什么啦,我们就不创造价值吗?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资本和劳 动同时创造价值。这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就一直扯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中商品价值和价格(一)
本文的目的在于辨析交换价值、价值和价格的内在关系,揭示交换价值二重性,说明它在连接价值和价格中怎样发生关键作用。
一、交换价值的根本属性是使用价值
任何使用物品都具有价值,例如,牛肉具有价值,它的价值是可以食用;汽车具有价值,汽车的价值是可以运输;上衣具有价值,上衣的价值是可以穿用;别墅具有价值,别墅的价值是可以居住。
任何使用物品的价值都是抽象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价值必须通过使用价值才能表现出来,使用价值是使用物品的价值形式。
例如,牛肉的价值,是通过它的使用价值即食用价值表现出来的。
食用价值是牛肉的价值形式。
1公斤牛肉的价值是通过它的食用价值表现出来的,这种食用价值表现为它是2个人1天的食物,或1个人2天的食物。
一种使用物品的价值,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表现为不同的使用价值。
例如牛肉的使用价值,牛肉的使用价值可以表现为食用价值,也可以表现为化学价值,由它提取氨基酸。
上衣的价值可以表现为防寒,也可以表现为遮丑。
汽车可以表现为运人,也可以表现为运货。
别墅可以表现为居住,也可以表现为身份。
商品和其他使用物品一样,其价值也表现多种使用价值,例如作为商品的牛肉具有食用价值,上衣具有保暖价值、别墅具有居住价值、汽车具有运输价值、青霉素具有医疗价值、电影具有娱乐价值、书籍具有科学价值、货币具有流通价值等等。
但是,上述这些价值并不是商品独有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在非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物品或产品也都具有这些价值。
在这些使用价值中,任何使用价值都不具有商品特征,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产品具有上述相应的使用价值就说它们是商品。
商品是历史的产物,是交换和分工的产物。
交换是商品的特殊属性。
没有交换任何使用物品或产品都不能叫商品。
商品除了上述那些相应的使用价值,还有其特殊的使用价值,这就是交换价值。
能够表现商品价值的使用价值却只有一种,那就是交换价值。
此外的一切使用价值例如食用价值、衣用价值、运输价值、居住价值等等都不具有表现商品价值的使用价值,原因只有一个,它们都不是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的唯一属性。
不具有排他性,产品即使不是商品也可以具有这些相应的使用价值。
所以只有交换价值才是商品属性的使用价值。
作为商品特殊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与商品的其他具体使用价值统属使用价值,与食用价值、衣用价值、居住价值和运输价值一样都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交换价值的根本属性是使用价值,明确这一点对于澄清劳动价值论的许多疑惑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的许多争论,往往是根源于对交换价值本质属性的认识不清。
使用物品例如牛肉的价值如果采取了食用价值,那么我们就说食用价值是牛肉的价值。
这时,牛肉的其他使用价值例如提取氨基酸的价值,就不能代表牛肉的价值。
反过来如果牛肉的价值采取了提取氨基酸的使用价值,那么作为使用价值的食用价值,就与牛肉的价值毫无关系。
回到商品,道理也是一样,商品价值一旦采取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形式,它的其他使用价值就与商品的价值毫无关系,它的任何方面的使用价值例如食用价值、衣用价值、运输价值和居住价值等等,都不再与商品价值发生任何关系。
作为一般使用物品,它可以具有许多使用价值,但是惟独不具有作为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它可以不具有任何别的使用价值,但是惟独具有作为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
正是因为交换价值具有这种特殊性质,马克思才把它从一般使用价值中单列出来,特殊地定义为商品“价值”。
以上就是商品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简单说,商品和任何使用物品或产品一样,都具有价值。
它们的价值通过使用价值表现出来。
任何使用物品其价值都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形式。
但是作为商品,具有特殊的属性,这就是交换。
所以只有交换价值才能反映商品价
值,因为它既是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又反映了商品的本质特征。
当商品价值采取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形式时,商品价值就不再与其他任何使用价值形式发生关系,商品价值不含任何其他使用价值例如食用价值、衣用价值等等使用价值因素。
二、交换价值二重性:抽象交换价值和具体交换价值
在《资本论》第一章,马克思举出塔糖与铁的平衡的例子,借以说明麻布与上衣交换的关系。
并以塔糖与铁平衡的重量关系类比麻布与上衣交换的价值关系。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举出了“20码麻布=1件上衣”这个形式。
这的确是个具有谜一样的形式。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都包含在这个形式之中。
论交换价值二重性:商品价值和价格
根据这个形式,马克思论证了商品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以及它们的关系。
在这个形式中,如何理解交换价值则是问题的关键。
在以往的争论中,意见的分歧就在于没有阐明交换价值的性质。
首先是没有看到交换价值是属于使用价值范畴,这在上面已经论述过了;其次是没有看到交换价值的二重性。
没有从交换价值的二重性来分析价值的本质,分析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在20码麻布=1件上衣的关系式中,马克思首先告诉我们的就是,20码麻布能够交换1件上衣,说明它们背后有相同的可比的东西。
马克思还用塔糖与铁平衡的例子,来与上述例子类比。
在塔糖与铁的平衡形式中,说明塔糖与铁的重量相等;在上衣与麻布的交换形式中,说明20码麻布的价值与1件上衣的价值量相等。
正如马克思所说:“类比只能到此为止。
在塔糖的重量表现中,铁代表两个物体共有的自然属性,即它们的重,而在麻布的价值表现中,上衣代表这两种物的超自然属性,即它们的价值,某种纯粹社会的东西”。
“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交换价值好像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