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合集下载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云母试板(1/4λ) ---颜色的变化时针对矿物薄片的干涉色。 光程差为147nm,干涉色为一级灰白; 使矿片的干涉色升、降一个色序。 如矿片为一级紫红,升高变为二级蓝,降低变为一级橙黄。 晶体干涉色为二级绿(800nm),升高变为(947nm)二级橙黄,降低变为(653nm)二级蓝色 适用于干涉色级序一级、二级和三级的晶体。
3.影响光程差的因素有哪些?
R=V0(tg-tp)=D(Vo/Vg-Vo/Vp)=D(Ng-Np)=D*△N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tp、tg:快光、慢光通过厚度为D的薄片所需要时间; VP、Vg:光在晶体中的传播速度;
N:晶体的双折射率。 决定光程差的因素是薄片的厚度和晶体的双折射率值。
问题:影响干涉色的因素有哪些?
1.干涉色只决定于光程差,于晶体的颜色无关;
决定光程差的大小因素是薄片的厚度(D)和切面方位中的双折射率(Ng-Np),薄片的厚度和切面方位中的双折射率决定了干涉色;
α角的大小只影响干涉色的亮度而不影响干涉色本身的颜色;
干涉色:正交偏光下用白光观察时,非均质体矿片呈现的各种颜色。 随着光程差的逐渐增加,产生了一系列有规律变化的干涉色序。为了将光程差不等而颜色相同的干涉色区别开来,用特征色将干涉色分级,每级内干涉色均按照一定的次序出现,称为干涉色级序。 第一级序(0~560nm):暗灰—灰白—浅黄—亮黄—橙—紫红 第二级序(560~1120nm):蓝—蓝绿—绿—黄—橙—紫红 第三级序(1120~1680nm):蓝绿—绿—黄—橙—红 第四级序(1680nm以上):粉红—浅绿—浅橙- 高级白:更高级序各色光波混杂形成一种与珍珠表面相似的亮白色。

正交镜间晶体光学性质课件

正交镜间晶体光学性质课件
某一定光程差,只可能相当或接近于部分单色光半波长
的偶数倍,使该部分单色光抵消或减弱;同时该光程差又 可能相当或接近于另一部分单色光半波长的奇数倍,使另 一部分单色光不同程度加强。
不同程度加强的单色光混合,构成与该光程差相应的混
合颜色,它是白光通过正交镜间矿片后,经过干涉作用形 成的,故称为干涉色。
干涉色不是矿物本身的颜色,与单偏光镜下矿片显示的
正交镜间晶体光学性质课件
17
⑴如果光源为单色光时,在正交镜间45°位置插入 石英楔,视域内将逐渐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带。
正交镜间晶体光学性质课件
18
明暗条带间距取决于单色光的波长。红光的波 长最长,其明暗条带间距也最大,紫光的干涉条 带间距则最小。
正交镜间晶体光学性质课件
19
⑵若光源为白光时,除R=0外,任何一光程差都 不可能同时等于各个单色光半波长的偶数倍,所以 不可能使七种单色光同时抵消而出现黑带。
具体表现为干涉色级序降低(比原 来干涉色级序高的矿片降低,不一定 比原来干涉色级序低的矿片降低)。 若R1=R2,则R=0,此时矿片消色 而变黑暗。
正交镜间晶体光学性质课件
36
补色法则的应用:
在两个晶体切片中,如果有一矿片的光率体椭 圆半径名称及光程差为已知,当它们在正交镜间 45°位置重叠时,观察干涉色级序的升降变化,根 据补色法则可以确定另一个矿片的光率体椭圆半径 名称及光程差。
正交镜间所呈现干涉色的互补色。
例如R为550nm时,在正交镜间呈现一级紫红干涉色, 而在平行偏光镜间则呈现黄绿色干涉色。
❖薄片鉴定中,平行偏光镜间的观察较少。一般可用于区 分一级灰白与高级白干涉色。正交镜间的一级灰在平行 偏光镜间则变为暗橙红色,而高级白仍为白色。

1-4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1-4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k2 k2
A
k2 p p
k1
k1'+k2' k1
A
k1
3.干涉色 干涉色
4象和干涉色
1 光 程 差
.
2.干涉原理 干涉原理
out from sample out from Polariser p entering sample p =2nλ /2 k2
=(2n+1)λ/2 A A
entering analyser
k1
k2 k1 k1'+k2'
一、正交偏光镜的特点
所谓正交偏光显微镜 正交偏光显微镜,是指 正交偏光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含有两个互相垂 两个互相垂 直的偏光片,用PP代表下偏 直的偏光片 光镜的振动方向,AA代表上 偏光镜的振动方向。 由于自 然光通过下偏光镜后,就成为 振动方向平行PP(下偏光镜的 振动方向)的偏光,至上偏光 镜时,因与上偏光镜的振动方 向AA互相垂直,自然光完全 不能透过,因此整个视域呈现 黑暗。
第三章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XPL (crossed nicols Observations with the polariser and analyser) )
一、正交偏光镜的特点 二、正交偏光镜间矿片的消光现象及消光位 三、正交偏光镜间矿片的干涉现象和干涉色 四、消光角、延性符号、双晶的观察 消光角、延性符号、
二、正交偏光镜间矿片的消光现象及消光位
1.消光现象: 消光现象: 消光现象 (1) 全消光 ) (2) 四次消光 )
2.消光位: 消光位: 消光位
在正交镜间矿物晶体处于消光时的位置 称消 光位。此时, 光位。此时,矿片的光率体椭圆半径必定与上下偏 光镜振动方向AA、 平行。 光镜振动方向 、 PP平行。 平行 3.45度位置:消光位转45度时的位置。 度位置:消光位转 度时的位置 度时的位置。 度位置

正交镜下光性

正交镜下光性

▲若入射光为白光,则七种单色光的干涉现象相互混合就形成了干涉色。
白光干涉色色谱 光程差 R
0 550 1100 1650 2300 nm
七种单色光的干涉条纹及白光干涉色色谱
干涉色级序
▲干涉色色谱:当入射光为白光时,随光程差由 0 逐渐加大而出现的干 干涉色色谱: 干涉色色谱 涉色系列称干涉色色谱。 ▲干涉色级序和色序:在干涉色色谱中,按光程差由0开始往后,以红色 干涉色级序和色序: 干涉色级序和色序 干涉色为界而划分的区段就构成了由低到高的干涉 色级序;相邻两种干涉色构成一个色序。
正交偏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
◎正交偏光镜下矿物主要光学性质: 正交偏光镜下矿物主要光学性质: 最高干涉色
1、最高干涉色 、 要熟记1—3级干涉色的色彩特征,观察矿物最高干涉色时就能做到一目了 然,特别要熟记一级紫红、二级蓝和三级绿的特征;也可用试板帮助确定。
消光类型和消光角
延性
双晶、 双晶、环带和波状消光
θ θ k21 θ
k11
k
k22
重要结论:矿物处在消光位时, ★重要结论:矿物处在消光位时,其椭圆切面长短轴分别与上下偏光振
动方向(即目镜十字丝)重合。 动方向(即目镜十字丝)重合。
▲全消光:正交镜下旋转物台,矿片一直是黑暗的现象称全消光。 全消光: ○全消光的意义:全消光时,矿片光率体切面一定是圆,即矿片 全消光的意义:全消光时,矿片光率体切面一定是圆, 为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垂直OA的切面。 的切面。 为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垂直 的切面
干涉色级序
▲高级白:五级及其以上干涉色称为高级白干涉色。 高级白: 高级白 ▲异常干涉色:除干涉色色谱以外的特殊干涉色,如砖红、墨水蓝、 异常干涉色: 异常干涉色 锈褐等等。 ▲干涉色可受较深颜色的影响或被其覆盖。 干涉色可受较深颜色的影响或被其覆盖。 干涉色可受较深颜色的影响或被其覆盖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正交偏光镜下的晶体光学性质.

e

o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产生双折射现象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产生双折射现象
纸面
双 折 射
光 光
方解石 晶体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产生双折射现象
纸面
双 折 射
方解石 晶体
光 光
当方解石晶体旋转时,产生双折射现象
纸面
双 折 射
4.孔径光阑中心调节 推入勃氏镜或取下目镜,观察物镜后焦面亮圆,缓缓开孔径
光阑,观察光阑与亮圆的同心度,如有偏移,可调节聚光镜 中心调节螺钉而达到两者的重合。
4.实验步骤
5.正交偏光观察 调好像后,由于起偏镜一直处于光路中,此时为单偏光状
态,再推入检偏镜,使其刻度处于零位, 起偏镜刻度也必 须对准零位,此时,两偏振镜处于正交,即检偏镜偏振方 向为南北向,起偏镜为东西向。
下偏光 上偏光
3.实验原理
1)消光现象
全消光、四次消光
3.实验原理
2)干涉现象
光的干涉条件:两束 光振动频率相同,均 同一平面内振动,且 存在光程差。
PP:下偏光方向 AA:上偏光方向 α:光率体主轴与下偏光交 角 K1、K2:透过晶体后的 偏振光 K1’、K2‘:透过上偏光镜 的光
3.实验原理
3)干涉色及色谱表 单色光的干涉
R=(2n+1)λ/2时,sin(Rπ/λ)=1,视域最亮 R=nλ时, sin(Rπ/λ)=0,视域最暗
3.实验原理
白光的干涉
3.实验原理
干涉色等级
一级:0-560nm 各色光具一定亮度,有一级白,无蓝色与绿色。 二级:560-1120nm 颜色鲜艳,色带之间界限较清楚。 三级: 1120-1680nm 颜色不如二级鲜艳,色带之间的界限不清楚。 四级:1680nm以上 色调很淡,色带之间逐渐过渡,无明显界限。 级以上,呈高级白。

2.3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光学-田琳

2.3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光学-田琳
• • • • 干涉的条件: ①两条光线频率相同 ②处于同一平面 ③存在光程差 R P Vg Vp P S Np Ng A
A
Ng Np
第三节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OD OB cos OE OB sin OG OE cos OB sin cos OF OD sin OB sin cos
A
P P S
第三节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A 小结:①均质体和非晶体一定是 全消光;②非均质体或者四次消 光,或者全消光;③出现四次 消光的一定是非均质体。
消光位:非均质体除了垂直光 轴以外的任何切面,在正交偏 光镜下处于消光时的位置称为 消光位。 A
P
P S
第三节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 三、干涉现象 • 非均质体的任一椭圆切面, 处于一般位置即与上下偏光 斜交。下偏光通过晶体后发 生双折色,光线再通过上偏 光后发生干涉。

R
) sin 0
n是整数,即

2 )

n

R 2n (
光程差等于
半波长的偶数倍 A 2 0 时,此时视域里黑暗,但不是 消光而是干涉的结果,干涉色最暗。
d (N g N ) p 2n 1 2
④同理 sin(

) sin(
) 1

R
第三节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垂直光轴的切面,双折射率等于0, 不显干涉色,全消光; 二 轴 晶 平行光轴面的切面,双折射率最大,
具有最高干涉色;
其他方向的切面,双折射率介于最大和最 小之间,干涉色介于最高和最低之间。
第三节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3、干涉色色谱表 R d (N g N ) 根据 所做的图表,已知其 p 中的两个条件,查找第三个值。

正交偏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

正交偏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

思索题(1)
1. 单偏光和正交偏光下所观察到旳晶体“颜色” 有何区别?
2. 一般辉石为正光性晶体,在正交偏光下其最高 干涉色为二级黄(R=880nm),⊥Bxa 切面具 有一级亮灰干涉色(R=210nm),设 NgNm=0.019,求薄片厚度。
3. 斜长石旳Ng=1.563, Nm=1.555, Np=1.511, 薄片 厚度为0.03mm,问它在正交偏光镜下应有旳干 涉色(光程差)怎样?
同名轴平行
340nm
900nm
1460nm
(b) 云母试板
产生147nm旳光程差,一级灰白干涉色, 为黄色光波长旳四分之一,升降一种色序, 云母试板合用于鉴定一、二、三级干涉色, 不适于鉴定四级以上干涉色。
二级蓝
二级绿
二级橙黄
异名轴平行
147nm
147nm
同名轴平行
653nm
800nm
947nm
(c) 石英楔
sin 2
2 sin 2 (R
/ )
R=(2n+1)λ/2时,sin(Rπ/λ)=1,视域最亮
R=nλ时,
sin(Rπ/λ)=0,视域最暗
白光旳干涉
干涉色等级
第一级:0-560nm 各色光具一定亮度,有一级白,无蓝色与绿色。 第二级:560-1120nm 颜色鲜艳,色带之间界线较清楚。 第三级: 1120-1680nm 颜色不如二级鲜艳,色带之间旳界线不清楚。 第四级:1680nm以上 色调很淡,色带之间逐渐过渡,无明显界线。 五级以上,呈高级白。
9. 双晶
简朴双晶、聚片双晶、联合双晶、格子双晶
5.锥光镜下晶体光学性质 (1)锥光镜旳装置
在正交镜基础上,加聚光镜,换高倍物镜。 去掉目镜(或保存目镜+勃氏镜)

3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3正交偏光镜下晶体的光学性质

设一非均 质体矿片的光 率体椭圆半径为Ng′、Np′, 光波通过此矿片后发生双 折射,分解形成两种偏光, 所产生的光程差为R1。另 一矿片的光率体椭圆半径 为Ng″、Np″,产生的光程 差为R2。 将两个矿片重叠于正交 偏光镜间,并置两矿片于 45°位。光波通过两矿片后 所产生的总光程差为R。总 光程差R是增大还是减小, 取决于两矿片重叠的方式
干涉色级序的高低, 取决于相应的光程差大小, 干涉色级序的高低 , 取决于相应的光程差大小 , 而 光程差大小又取决于矿片的厚度和双折射率的大小, 光程差大小又取决于矿片的厚度和双折射率的大小,双 折射率的大小又与矿片的性质和切面方向有关。 折射率的大小又与矿片的性质和切面方向有关。 在同一岩石薄片中, 在同一岩石薄片中 , 各种矿物颗粒的厚度基本相同 同一矿物因其切面方向不同,可显示不同的干涉色。 ,同一矿物因其切面方向不同,可显示不同的干涉色。
某些颜色浓的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 某些颜色浓的矿物,如黑云母、角闪石等,干涉色常受到 颜色的干扰和掩盖,不易看清其应有的干涉色级序。 颜色的干扰和掩盖,不易看清其应有的干涉色级序。
§4.6 补色法则 和补色器 一、补色法则 在正交偏光镜间 ,两个非均质体任 意方向的切面(除 垂直光轴的切面外 ) , 在 45° 位重叠时 ° ,光通过此两矿片 后总光程差的增减 法则(光程差的增 减表现为干涉色级 序的升降),称为 补色法则。 补色法则。
二、干涉色级序及各级序的特征
当用白光照射时, 当用白光照射时 , 在正交偏光镜间随着石英楔的 慢慢推入, 光程差逐渐增大, 慢慢推入 光程差逐渐增大,视域中出现的干涉色将 由低到高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由低到高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 这种干涉色有规律的 变化就构成了干涉色级序。 变化就构成了干涉色级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变为一级黄(413nm)。 适用条件:当干涉色超过二级黄,无效。晶体的干涉色
级序越高,效果越差。
⑵ 云母试板(1/4λ) ----颜色的变化时针对矿物薄片的干涉色。 光程差为147nm,干涉色为一级灰白; 使矿片的干涉色
升、降一个色序。 如矿片为一级紫红,升高变为二级蓝,降低变为一级橙
黄。 晶体干涉色为二级绿(800nm),升高变为(947nm)二
英楔观察视域内出现紫红色的次数; ⑦干涉色级序即为紫红色出现的次数加一。 ⑷ 高级白干涉色的鉴定方法
将矿片置于视域中心,转动载物台使矿片消光,再转45° 加入石膏试板或云母试板,干涉色不变为高级白。
3 、未知矿物双折率的测定(不精确,误差较大) 根据 R=d(N1-N2)测定,而且要测定最大双折率才有意
λ:入射光的波长
R:光程差。
5.矿片干涉结果的明亮程度的因素?
A2

OB2
s in 2
2 sin2 ((Ng'Np')
)
(1)当切片为均质体或非均质体垂直于光轴的切片 时,ΔN=0,此时,旋转载物台一周,正交镜下始终 保持N≠0,当α=0°、90°、 180°、 270 °时, A+=0,视域内全黑,即旋转载物台360 ° ,出现四 次全黑的现象,即出现了四次消光。
明亮。
问题:如何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情况?
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单色光做光源,45 度位插入石英楔,随着石英楔的慢慢推 入,视域内依次出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 带。亮带代表增强,暗带代表减弱。
注意:明暗条纹间的距离取决于单色光的 波长,红色光的波长较长,其间距也较 大。
2.白光的干涉情况(干涉色的形成):
④当级序很大时,各色序之间的 界线基本上已不存在,各色光波 混杂形成一种与珍珠表面相似的 亮白色,即高级白。
(3)干涉色色谱表:根据R=d(N1-N2) 制成的图表, 反映光程差、矿片厚度及双折率之间的关系。
异常干涉色: 某些矿物呈现不同于色谱表的反常干涉色. 绿泥石:正常一级灰,异常为柏林蓝或绣褐色。
1. 矿物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为什么变黑 暗呢?
2.什么样的矿物会出现全消光? 3.什么样的矿物会出现四次消光?四
次消光的消光位有何特点?
问题:
1.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自然光通过下偏光镜后转变 为振动方向为PP的偏振光,如果矿片的光率体椭 圆半径与上、下偏光的振动方向平行,光线通过 矿片其振动方向不发生改变,由于于上偏光镜AA 的振动方向垂直,而不能透过,所以使目镜视域 呈现黑暗。
4、干涉色级序及各级序特性 (1)干涉色:正交偏光下用白光观察时,非均质体矿片呈现
的各种颜色。
随着光程差的逐渐增加,产生了一系列有规律变化的干涉色 序。为了将光程差不等而颜色相同的干涉色区别开来,用 特征色将干涉色分级,每级内干涉色均按照一定的次序出 现,称为干涉色级序。
第一级序(0~560nm):暗灰—灰白—浅黄—亮黄—橙— 紫红 第二级序(560~1120nm):蓝—蓝绿—绿—黄—橙—紫红 第三级序(1120~1680nm):蓝绿—绿—黄—橙—红 第四级序(1680nm以上):粉红—浅绿—浅橙高级白:更高级序各色光波混杂形成一种与珍珠表面相似的 亮白色。
级橙黄,降低变为(653nm)二级蓝色 适用于干涉色级序一级、二级和三级的晶体。
⑶ 石英楔(云母和石膏试板不起作用时使用)
光程差为0至1680 nm,在45°位置时依次产生一 级到三级干涉色。同名半径平行,干涉色不断升高。 异名半径平行时,干涉色不断降低。
六、消色法则的应用 非均质体矿片上光率体椭园半径方向及名称的测定
5.干涉色高低的影响因素
干涉色高低取决于光程差
矿物性质 矿物的切 面方向
矿片厚度
平行光轴或光轴 面最大 垂直光轴没有光程差
其余在两者之间
R=d(N1-N2) R—光程差, d—矿片厚度, N1-N2—双折率 鉴定晶体时,最高干涉色才有意义。
五、 消色法则及补色器
1、消色法则 消色:两块具有干涉色薄片叠加后,两者干涉色消失,视域
(2)干涉色级序的特征有: ①每个级序的顶部色均以紫红色或红色为标志; ②一级干涉色有灰黑色、灰白色而无蓝色、绿色,二级 以上干涉色有蓝色、绿色而无灰黑色、灰白色; ③二级以上干涉色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基本上为蓝、 绿、黄、橙、黑,所不同的是随着级序的升高,干涉色 的鲜艳程度降低、各色序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PP偏光透过薄片而不能透过上偏光镜使视域 呈现黑暗的现象。 2.全消光 :转动物台360°,矿片的消光现象不 改变,即矿片一直处于全黑状态的现象。 3.四次消光:转动物台360°,矿片有四次处于 消光位的现象,即矿片四次处明暗交替的现象。
4.消光位:四次消光的晶粒处于消光状态 的位置。
问题:
假设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我们观察一个非均质体,其光 程差R=100nm,显示干涉色为一级灰,我们应该怎样进 行轴名的测定呢?
1.选定补色器:石膏试板; 2.旋转载物台,使晶体处于45 °位, 使晶体最亮; 3.从45 °位插入石膏试板(光程差 560nm),观察其干涉色的变化; 4.如果是同名轴平行,光程差相加, 则总光程差为660nm,显示的干涉色 如图二级蓝;如果是异名轴平行,总 光程差为460nm,显示的干涉色为一 级橙黄。 5.根据干涉色的变化,画出其轴名。
呈现黑暗的现象。 在正交偏光镜间,两个非均质体任意方向的切片(除垂直 光轴以外的),在45°位置重叠时,两矿片光率体椭圆半 径同名半径平行,总光程差等于原来两矿片光程差之和,表 现为干涉色升高。异名半径平行时,总光程差等于原来两矿 片光程差之差,其干涉色降低(比原来高的干涉色降低, 比原来低的干涉色不一定降低)。 当异名半径平行,且光程差相等就出现消色现象,这就是 消色法则。
(3)当α=45°、135°、 225°、 315 °时,视域 内最亮 。
四 干涉色
1.单色光的干涉情况:
A2

OB2
s in 2
2
sin2 ((Ng'Np')
)
(1)当用单色光做光
源时,当光程差为波长
的整数倍时,此时视域
内黑暗。
(2)用单色光做光源,
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
倍,干涉加强,视域内
2、干涉色级序的观察与测定
选切面 干涉色级序的高低与切面方向有关,平行光轴或光轴
面的切面干涉色最高,要选这种切面测定矿物最高干涉色级 序。 测定方法: (1)目估法:凭经验判断。 ⑵ 边缘色带法:利用晶体碎屑边缘的干涉色色圈判断干涉色
级序。
★ 楔形边法测定矿物的干涉色级序
干涉色级序:
晶体中部的干涉色为边部开始出现 的红色色圈数加壹。
决定光程差的因素是薄片的厚度和晶体的双折射率值。
4.影响两光波的合成振幅的因素?
根据同一平面内两平面偏光迭加的原理,可以求得正交
偏光镜下两光波的合成振幅:
A2

OB2
s in 2
2 sin2 ( R
)
OB:入射光强度;
α:晶体切片上光率体椭圆 半径与下偏光镜振动方向之 间的夹角。
1.光波的振动频率基本相同。 2.两束光波相遇时有固定的相位差。 3.光波的振动方向一致,在同一平面内振动。
问题:2.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为什么会 产生干涉现象?
1. K1`,k2`为同一束光线分解而成,故频率相同; 2.两者在同一平面(AA)内振动; 3.两者之间由固定的光程差,所以具有固定的相位
2.当矿物切片的光率体的切面为一圆时,光线经过矿片 不改变其原来的振动方向,即会发生全消光。所有 均质体(包括一切非晶质体的气体、液体、树胶、玻 璃体和等轴晶系的晶体)和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非均 质体切片。
3. 非均质除垂直光轴以外的切片,均会出现四次 消光。其处于消光位时,光率体椭圆长、短半 径与上、下偏光振动方向AA、PP平行。消光位 具体用消光角或者消光类型表示。
由于白光中不同波长的光线干涉后增强或减弱后 混合而成的颜色,所以为干涉色。
问题:影响干涉色的因素有哪些?
1.干涉色只决定于光程差,于晶体的颜色无 关; 2.决定光程差的大小因素是薄片的厚度(D) 和切面方位中的双折射率(Ng-Np),薄片 的厚度和切面方位中的双折射率决定了干 涉色;
3.α角的大小只影响干涉色的亮度而不影 响干涉色本身的颜色;
差。
3.影响光程差的因素有哪些?
R=V0(tg-tp) tp=D/Vp;tg=D/Vg
R=V0(tg-tp)=D(Vo/Vg-Vo/Vp)=D(Ng-Np)=D*△N
R:两束光到达人眼时的光程差; V0:光在空气中的速度; D:晶体薄片的厚度 tp、tg:快光、慢光通过厚度为D的薄片所需要时间; VP、Vg:光在晶体中的传播速度; Ng,Np:光线的在晶体中的折射率; △N:晶体的双折射率。
适用情况:矿物颗粒具有楔形边缘, 其边缘较薄,向中央逐渐增加,厚 度增大比较均匀,因而矿片的干涉 色级序也是边缘较低,向中央逐渐 升高。边缘色带应从一级灰白开始。
如最外圈为一级灰白, 向中央干涉色逐渐升高 而构成细小的干涉色色 圈或不连续的干涉色细 条带。其中经过一条红 带,则矿片干涉色为二 级;经过n条红带,矿片 干涉色为(n+1)级。
如果矿片边缘最外圈不 是从一级灰白开始,则 不能应用这种方法判断 干涉色级序。
⑶ 利用石英楔测定干涉色级序 ①将要测定的晶体置于视域中心,转动载物台到消光位;
②从消光位准确转动载物台45°,观察干涉色; ③从试板孔缓慢插入石英楔,观察晶体干涉色的变化; ④若干涉色逐渐升高,需转动载物台90°; ⑤若干涉色降低,继续缓慢插入石英楔至晶体出现黑带; ⑥取出薄片,视域中出现与晶体相同的干涉色,缓慢拉出石
三. 正交偏光镜间矿片的干涉现象
非均质除垂直光轴以外 的切片,在消光位以外的任 何位置,其光率体椭圆长、 短半径与上、下偏光振动方 向(AA、PP)斜交,光线 经过分解后具备了干涉条件, 必将发生干涉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