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定线

合集下载

道路勘测第七章 定线

道路勘测第七章 定线
❖ 在相邻两条边各取2个点坐标,再用相邻直线 相交的解析法计算交点坐标。适用于交点前 后直线方向和位置限制较严的情况。
❖ 已知交点前直线上两点:(x1,y1)和(x2, y2),交点后直线上两点:(x3,y3)和 (x4,y4),则交点坐标(x,y)为:
x k1x1 k2 x3 y1 y3 k1 k2
an
2
2
LJD
M
(R1
p1
)
t
an
1
2
(R2
p2
)
t
an
2
2
AB
❖ 1)复曲线中间缓和曲线LF上任一点坐标 ❖ 复曲线中间有缓和曲线,该缓和曲线仍然采
用回旋线,但它的曲率不是从零开始,而是 截取曲率为1/R1~1/R2的一段作为缓和曲线。
❖ 如图,缓和曲线AB的长度为LF,A、B点的 曲率半径分别为R1、R2,M为缓和曲线AB上 曲率为零的点,AB段内任意点的坐标从M点 推算。
第七章 定线
❖ 1.定义:定线是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 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或叫定线走 廊)的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 综合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合理安排,确定 并通常实地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的过程。
❖ 2.定线方法:纸上定线和直接定线
❖ (1)纸上定线:适用于技术标准高或地形、 地物复杂的路线。定线过程是先在大比例尺 地形图上室内定线,然后把纸上路线敷设到 地面上。
❖ 4.回头曲线
❖ 回头曲线的圆曲线 半径R和缓和曲线Ls 一般为已知,可参 照双交点设置回头 曲线。则基线长AB 为
❖ 求得AB后,平行移 动T1或T2或二者同时 移动保持αA和αB不 变,使JD1A和JD1B 间的距离等于AB, 则回头曲线位置确 定。

道路定线设计

道路定线设计

道路定线所谓道路定线,就是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除红线设计内容外,还包括路面结构方案、沿线小桥涵造型以及其他构筑物的大致安排、工程量估算等)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性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图。

道路定线是道路设计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

它不仅要解决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对如何使道路与周围环境相配合,以及道路本身线形的美观等问题都要在定线过程中给予充分的考虑。

基本任务道路定线的基本任务是在选线布局完成后,按照既定的技术标准和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或叫定线走廊)的范围内,结合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具体定出路线中线的确切位置。

要求在平面上定出路线的交点、转点和平曲线半径;在纵面上定出坡点及设计坡度;在横面上定出中心填挖尺寸及边坡坡率。

定线程序1、在城市的总体和地区规划中,在交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道路网规划,初步确定道路的大致走向,明确道路的功能、性质、路幅宽度或横断面布置。

2、在详细规划阶段,进行各条道路的红线设计。

道路红线就是规划的道路用地边线。

红线设计就是具体确定道路红线的平面位置和主要控制点标高,有的还确定广场和交叉口的总体布置。

道路及路上的管线设施,沿路建筑物,都要根据红线位置在空间上相互协调地进行建设;各种建筑物不得侵入红线。

图同)。

右图2所示,沿路线走向转动两脚规依次在等高线上截点前进,如图上的1,2,3各点。

按此法从A点到O点(见图1)依次放坡。

如放到D点时位置和标高均接近D点,说明按此方案布线坡度可行。

如所放坡度高程达不到D点,则根据图上等高线可看出所余高差值的大小,于是采取加大平均坡度或延长路线的办法来克服此高差;相反则采用减小平均坡度或缩短路线的办法解决。

连结这些点所构成的折线叫坡度线,如图1中的A,a,b,c,d,D各点的连线。

3、用上法作出的坡度线,由于涉及到等高线稀密变化的影响而成为一系列短折线,如把折线转折处都布置成交点,显然不能满足平面线形的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26-7-3_定线

《道路勘测设计》26-7-3_定线


2)S型曲线计算方法
已知两圆心坐标为M1(xm1,ym1),M2(xm2,ym2),半径R1,R2 (反向),计算确定缓和曲线长度Ls1、Ls2。

Q1
N αQ
N M2(xm2,ym2)
D1 R1
β1
p1
q1
D2 D
αm
ε
β2
R2
q2
p2
D3
Q2
ε
M1(xm1,ym1) q1+q2

(1)线形元素连接点坐标计算 D | M1M 2 R1 R2 | ( xm2 xm1 )2 ( ym2 ym1 )2 R1 R2
Q M (90 ) tg
q1 q2 R1 R2 p1 p2

公切点D2坐标计算:
X D2 X M 2 LD2 cos M 2 D2

圆心M1到公切点D2的方位角: M1D2 Q D2点的坐标:X D2 X M1 LD cos M1D2 YD2 YM1 LD sin M1D2
A12 A16 A14 p1 q1 3 24R1 2 R1 240R15
4 2 6 A2 A2 A2 p2 q2 3 5 24R2 2 R2 240R2
设A1 kA2

用牛顿求根法可解出A1,A2ຫໍສະໝຸດ (3)两同向曲线连接(卵型)
两圆心间距:

M1M2 R1 R2 D (xm2 xm1 )2 ( ym2 ym1 )2
p1
GQ
p2
q1 q2

建立方程:
M1M 2 (R1 R2 p1 p2 )2 (q1 q2 )2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定线

道路勘测设计第六章  道路定线

第二节 实地放线
n 一、穿线交点法
n 穿线交点法是根据平面图上路线与施测地形时
பைடு நூலகம்
敷设的控制导线(以下简称导线)的关系,把纸上路
线的每条边逐一而独立地放到实地上去,延伸这些直
线支出交点,构成路线导线。
n 1.支距法
2.解析法
第二节 实地放线
n 一、穿线交点法 n 穿线交点法是根据平面图上路线与施测地形时 敷设的控制导线(以下简称导线)的关系,把纸上路 线的每条边逐一而独立地放到实地上去,延伸这些直 线支出交点,构成路线导线。 n 1.支距法 n 2.解析法

1.直线型法(传统法);

2.曲线型法。
纸上定线是在已定修正导向线的基础上,按
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最后定线,具体操作有 两种做法:
• 1)直线型法:在修正导向线上,按照弃少就多,保证 重点的原则,先用直线尺绘出与较多地形相适应的各个 直线段,然后用半径适当的圆曲线把相邻直线连接起来。 当地形复杂、转折较多或弯道处控制较严时,也可先确 定圆曲线,然后用直线把圆曲线连接起来。
第一节 纸上定线 ▪ 纸上定线:在大比例尺(一般以1:1000
为宜)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 过程。
▪ 越岭线纸上定线的方法: ▪ (一)定导向线 ▪ 1.确定路线方案。
B
第一节 纸上定线 ▪ 纸上定线:在大比例尺(一般以1:1000
为宜)地形图上确定道路中线的位置的 过程。
▪ 越岭线纸上定线 的方法: ▪ (一)定导向线 ▪ 1.确定路线方案。 ▪ 2.绘均坡线。
P d θ
DDi
第三节 实 地 定 线
道路实地定线
• 一、概述 1、任务: 在路线总体布局和逐段安排的基础上, 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及 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 面因素,合理安排、定出路线中线位置。 内容: 确定交点、曲线定线

道路选线及定线

道路选线及定线

四、山岭区选线
1、 沿河(溪)线 1)路线布局 . • 沿河(溪)线的路线布局,主要应处理好河岸 的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者的关系。 (1)河岸选择 路线应选在地形宽坦,有台地可利用,支沟 较少、较小,水文及地质条件良好的一岸。
(2)路线高度
• 根据两岸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水流情况,结合路线等级标 准、工程经济、景观来确定沿河(溪)线的线位高低 • 低线一般是指高出设计水位(包括浪高加安全高度)不多, 路基临水一侧边坡常受洪水威胁的路线。低线的优点是平、 纵面线形比较顺直、平缓,易争取到较高标准,路基土石 方工程也较省,边坡低,易稳定;路线活动范围较大,便 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让不良的地形、地质;便于在沟口直 跨支流,必须跨越主流时也较易处理。最大缺点是受洪水 威胁,防护工程较多。 • 高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 它的优点是不受洪水侵袭,废方较易处理。但由于高线一 般位于山坡上,路线必然随山势曲折弯曲,线形差,工程 大;遇缺口时,常需设置较高的挡土墙或其他构造物;此 外如避让不良地质和路线跨河,都较低线困难。 • 一般讲,低线优点较多,在满足规定频率的设计水位的前 提下,路线越低工程越经济,线形标准也越高。
3、路线比选评价指标
技术指标 线长度及其增长系数
L γ= P 其中:γ为路线增长系数;根据地形条件,在1.05 − 1.2之间 L为路线实际长度; P为路线起、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转角数:全线转角数、转角数/公里 转角总和和转角平均度数:反映路线顺直程度 的指标 最小曲线半径及个数 回头曲线个数 与原有道路及铁路的交叉数目 限制计算行车速度的路段长度
五、丘陵区选线
• 丘陵区地形形态复杂,布线应注意: (1)要注意平、纵、横3方面协调,避免不顾地 形起伏,片面追求平面高标准或为追求纵坡平 缓使路线过于弯曲。 (2) (2)要注意横断面设计经济合理,注意纵向土石 方平衡,以减少借方和废方,减少破坏自然景 观。 (3)丘陵区农林业比较发达、水利设施较多,布 线注意与其密切配合。 (4)高速公路在横坡陡或沟谷狭窄的地段,为保 证路基边坡稳定,减少填挖工程,左、右路基 采用分离设置的方案,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道路工程 定线方法

道路工程 定线方法

公路偏角: i Ai Ai1
如果αi>0,路线为右偏; 如果αi<0,路线为左偏。
(2)逐桩坐标计算:
设交点坐标为 JD(XJ,YJ) 交点相邻直线的方位角分别为
A1 和 A2 则 ZH (或 ZY )点坐标:
X ZH YZH
XJ T YJ T s
cos(A1 in( A1
68.19860
DX 500 700 0, DY 1200 700 0
A2 180-2 111.8014。 转角 A2 A1 111.80140 450 66.80140 0
右转
2、计算ZH、HZ、YH、QZ点里程 先计算曲线要素
q

, 10m桩的里程及坐标。
解:1、计算 JD5 前后方位角

1 arctg
700 400 700 400
450
DX 700 400 0, DY 700 400 0
因此 JD4 JD5 的方位角 A1 1 450
2
arctg
1200 700 500 700

556.584

2

350
sin

90

234.033 350


cos
111.8014

90(234.033
350
60)


391.721
YQZ
YHY

2R
sin

90l
R


sin

A2

90(l Ls )
R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4部分(公路选线与定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4部分(公路选线与定线)

1. 概述
定义与作用
公路选线与定线是道路勘测设计中关键的阶段,它们决定了道路的最佳路径和布局。
基本原则
公路选线与定线按照设计要求、地理条件和交通需求等原则进行。
关键技术
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技术工具来支持公路选线与定线的决策过程。
2. 公路选线
1
影响因素
地形、土壤条件、交通流量、环境保护等因素对公路选线有重要影响。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4部分(公路选 线与定线)
#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4部分(公路选线与定线) ## 1. 概述 - 公路选线与定线的定义及作用 - 公路选线与定线的基本原则 - 公路选线与定线的关键技术 ## 2. 公路选线 - 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 - 公路选线的方法 - 直接选线法 - 多目标决策法 - 数学模型法 - 公路选线的评价指标 ## 3. 公路定线 - 公路定线的基本原则 - 公路定线的方法
2
方法
直接选线法、多目标决策法和数学模型法都是常用的公路选线方法。3 Nhomakorabea评价指标
公路选线的评价指标包括经济性、安全性、环境影响等多个方面。
3. 公路定线
基本原则
公路定线应遵循设计规范、地 理条件和交通需求等基本原则。
方法
经验定线法、数学模型法和直 接定线法是常用的公路定线方 法。
评价指标
公路定线的评价指标包括道路 等级、交通流量、地理条件等 多个因素。
4. 其他问题
1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 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
公路选线定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如地质难题、环境保护要求等。
通过实际案例和应用经验,深入探讨公路选 线与定线的实际应用效果。

第六章 道路定线(1)

第六章 道路定线(1)

①经济性控制点
这类点,主要在路线穿过斜坡地带, 这类点,主要在路线穿过斜坡地带,考虑横向填挖 平衡或横向施工经济(有挡土墙及其它加固边坡时) 平衡或横向施工经济 ( 有挡土墙及其它加固边坡时 ) 因 素而确定的小控制点。 II---II中线位置 ---II中线位置, 素而确定的小控制点 。 如 图 7-1 中 II---II 中线位置 , 使挖方面积和填方面积大致相等, 使挖方面积和填方面积大致相等 , 这时的线位即为经 济控制点。 济控制点 。 由于这类点仅从横向施工经济出发控制线 它只能作为穿线定点的参考位置。 位,它只能作为穿线定点的参考位置。
穿线定点
注意保证行车视距。确定交点位置时, (3)注意保证行车视距。确定交点位置时,应尽量避免 交点正对山嘴或其它障碍物。 交点正对山嘴或其它障碍物。 注意力求平面线形指标均衡,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4)注意力求平面线形指标均衡,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长直线尽头应尽量避免设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尽头应尽量避免设小半径曲线 ; 路线绕避障碍 物时,要及早转向,以使线形舒顺均衡。 物时,要及早转向,以使线形舒顺均衡。 路线平面弯曲要与纵面起伏相适应协调。 (5)路线平面弯曲要与纵面起伏相适应协调。在定线中 既要防止由于路线平面过直使纵面起伏很大, 既要防止由于路线平面过直使纵面起伏很大 , 造成大 填大挖现象,又要避免只求纵面平缓, 填大挖现象 , 又要避免只求纵面平缓 , 而使平面随弯 就弯线形很差现象。在复杂地形地段, 就弯线形很差现象 。 在复杂地形地段 , 可结合纸上移 线来求得平、纵面协调的线形。 线来求得平、纵面协调的线形。 长下坡尽头应避免急弯,以利行车安全。 (6)长下坡尽头应避免急弯,以利行车安全。 定线应同时考虑纵面线形指标, (7)定线应同时考虑纵面线形指标,尽量少用或不用极 限纵坡,越岭线要避免反坡。 限纵坡,越岭线要避免反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坡
⑴控制坡度 ①按平均坡度放坡5.0~5.5%。—对整个路线起控 制作用。 ②放真坡:按真实纵断面放坡。 ⑵放坡 工具—花杆、手水准。10=1.75% 30=5.25% 2052=5%
放坡原理
i1
h2
i2 h1
放坡步骤
手水准定好角度-指挥另一人跑插旗-得到导向线
放坡应注意几个问题
①放坡者要有距离的概念和实地测定距离的能力。 测距法: a.目估法 b.用手水准读视距 c.用花杆量距 d.步测 ②放坡者要有线形的概念 a.合成坡 b.沟、山嘴的跨越 ③要根据地形、地质情况,长短坡、大小坡结合。
调整坡度线产生导向线
穿线交点,定出交角点
穿线交点法是根据平面图上路线与施测地形 时敷设的控制导线(以下简称导线)的关系, 把纸上路线逐一而独立地放到实地上去,延 伸这些直线交出交点,构成路线导线。由于 放线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支距法和解析法。
测角 支距法:量支距—放支距—穿线交点 解析法:计算夹角—计算距离—放线
平面导线布设完成,量出交点转角(宜采用正切法),确定交 点圆曲线半径。计算曲线诸要素再量取交点间距后,推算路线 里程桩,加设中线各桩。绘制路线平面图完成平面设计成果。
纵断面设计 根据平面中线各桩桩位在图纸上的标高,点
绘纵断面地面线进行纵坡设计、竖曲线设 计。绘制纵断面设计图,完成纵断面设计成 果。
第七章 道路定线
本章主要内容
一、纸上定线 二、实地定线 三、曲线定线方法 四、航测及CAD
设计任务
在选线布局完成后的“走廊”内根据既定的技术标准 和路线方案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从平、纵、横三方 面综合考虑具体的定出合理的路线。
一、纸上定线
适用情况
1.路线等级高,地形复杂的二阶段测设或纸上定线实地定线的 一阶段测设。 2.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以1:1000为宜)
分段安排路线
根据道路总体布局要求,根据选线所拟定的路线布 设位置,再进一步检查、分析控制点间路线的布置 安排在技术标准、路基稳定、地形与地势的利用、 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及障碍物避让等方面是否合理, 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找到路线布置的合理 方案。对于定线人员,经过实地的调查、踏勘后应 做到:全线布局明确,分段安排合理,整体线形协 调,局部措施得当,使定线工作有的放矢。
5.量偏角(或计算) 6.敷设曲线 7.钉桩量距 8.纵断面高程读取 9.横断面读取
二、实地定线
适用情况
1.线位明确 2.路线等级不高的阶段测设。
基本步骤
1.分段安排路线—根据选线结果定出控制点, 逐段确定路线方案。 2.放坡 3.调整坡度线产生导向线 4.穿线交点,定出交角点(打木桩) 5.测角:⑴测偏角⑵测视距⑶打转点 6.中桩:⑴曲线设计⑵中桩丈量钉桩⑶曲线敷 设 7.水准测量 8.横断面测量
平距。以地形图的比例尺展开脚规开
度a,从某一固定点A开始,沿各种可
能走法在等高线上依次截取a,b, c,……等点,如最后一点的位置与标
高均接近于另一固定点D时,说明此方
案成立,否则,应修改走法或调整iA,
直至方案成立为止。
a h 等高线间平距 i均
(3)定导向线:连接Aabc……D各点,分析 研究该条折线在利用地形、避让地物及工程 艰巨程度方面的合理性,从而选择出应穿或 应避让的特征点作为中间控制点。如图示, 折线从C处陡崖中间通过,B处利于回头的地 点也未利用上,如调整一下B、C前后路段的 坡度,即能避开陡崖和利用有利的回头地点, 因而可把B、C定为中间控制点。然后再分段 仿照类似方法截取a′,b′,……各点,连 接A a′b′……D的折线,示出路线将经过的 部位,称为“导向线”。
(1)先直线后曲线。根据地形、地貌情况在控制点间先穿出 直线段,确定导线交点位置。在交点处布设适宜的平曲线。 (适合于平原微丘地区)
(2)先曲线后直线。对于地形曲折复杂的情况,在地形曲折 处或路线弯道处受限制的路段,先布置好平面曲线,再将直线 段与曲线顺适地连接,完成平面导线定出交点。(适合于地形、 地物复杂的丘陵、山岭地区)
基本步骤
1.定导向线 2.修正导向线 3.定线 4.设计纵断面
定导向线
(1)拟定路线方案:研究控制点的地形、地质情况,选 择有利地形(如平缓、顺直的山坡)便于回头,拟定路线 各种可能走法。
(2)定匀坡线:根据等高线间距h及 选用的平均坡度iA(5.0%~5.5%,视
地形曲折程度而定),计算等高线间
tg 1 YB YA XB XA

l ( X 2 X M)2 (Y2 YM )2
Y2 YM

X2 YB

XM YM
Y2 Y1 X2 X1
YB YA
X B X M X B X A
修正导向线
1)参照导向线进行平面试线,注明平曲线半径, 量出地形变化特征点桩号及地面标高,绘制纵断 面图,参照地面线设计理想纵坡,量出各桩的初 略设计标高;
2)在平面试线各桩的横断面方向上点出与初略设 计标高相应的点子,这些点的连线是具有理想纵 坡且不填不挖(挖方过大降低高程;填方过大升 高高程)的折线,称为修正导向线;
3)在修正导向线各点的 横断面图上,用路基模板 逐点找出最经济的或起控 制作用的最佳路基中线位 置及其可以活动的范围, 如图中的②、③示。根据 最佳位置点的性质分别用 不同符号点在平面图上, 这些点的连线是一条理想 纵坡、横断面上位置最佳 的平面折线,称为二次修 正导向线。
定线
根据拟定路线方向及路线位置,参考控制点要求。按照技术标 准中的各项指标规定在地形图上进行平面线形的定线工作。常 用做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横断面设计 根据平面图绘出道路中线各桩的横向地面地
面线,由纵断面设计成果和标准断面设计布 置情况,设计绘制横断面设计图,完成横断 面设计成果。
纸上定线的基本步骤
1.定控制点,安排线 位
2.放坡 ⑴工具—圆规
⑵原理:二维平面等 高线
⑶步骤
3.调整坡度线→导向 线
4.穿线交点(以点连 线,以线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