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史之大同史

合集下载

山西大同城及其门楼以前是这样的

山西大同城及其门楼以前是这样的
7 } l 5 , 此 可 见 .仃 炎 以 旧 土 城 南 半 部 而 扩 建 的 记 载 可 以信 赖 虽 说 是 洪 武 “ 年 扩 建 的 ,这 可 能 是 规 划 或 荷 是 开 r 的 时 间 ,我 东 门 、两 门 发 现 了 很 多刻 仃 洪 武 六
年宁样的砖 所 以城墙的完 成是 洪武六 年或 荇是翌 年=总的来说 是侄洪武六 年以后 .不 _ l 『 能在此之前 另外 城墙一 卜 还发现 丁小少辽金时 代的砖 .城墙 的贴 砖多使 I _ } = I 辽 代的大城砖 可 以相信明 初的 1 日士城包
的角楼雄 伟牝 大 上边 的匾额 为 : 乾楼
除此之 外还
柯5 4 个望楼, 9 6 个窝铺 , ” 以此 足以推测 f 1 J 当时的模样 H I 此 可知 ,明初 的城墙 是 元 代土城 的基础上建 的,这通 过城 内 的上 ’ F 华严 寺 、善化 寺 f 原普恩 寺 ) 、 钟楼 、关帝庙等都 有几代 以前 的建筑要 素,这 已被认 定 的事实也能推 断 来 这些建筑 大 多 城 中的南半
到 的, 之后经过 1 0年 的今 日. 看 到损坏得越来越严重的痕迹 。 感到 无能 为力 但是 从另一方 面讲,破坏 的速度 比想象的慢 城 门门楼的平面 陶为 凸字彤 , 并广 Ⅱ 】 外凸:但 在门楼 的前方 , 瓮城 的 中央还有 一个楼 。它 的平 面网 也是 一个 凸字形 ,不 同
重 修 多 处 城墙 ~
下面 列举要点 : 1 . 景 泰年 问 ( I 4 5 0年 一 1 4 5 6年 ) 年当
巡 抚 建 了 城 北 的 小 城 , 周 长 6里 。2 . 大 顺年 问 ( 1 4 5 7
县志 的记 载到此 为止 :以后 的修 复资料虽然 没钉 i 己 载. 但 是小型 的修 复丁程 断,大型 的丁程可 能没 ,从 城墙 的 内外现状 可 以做 } I J 判断 在 城墙 的外边有 像碉馒 似的建筑 .

大同历史简介

大同历史简介

大同历史简介
大同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2年左右,从那时起,这个地区就开始有人类的活动。

在早期,大同是由匈奴族控制的地方,后来逐渐成为北方边疆的重要城市。

到了公元7世纪末,大同成为北魏的都城,此后几个朝代相继统治该地,包括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

唐朝时期,大同经历了长时间的繁荣,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然而,随着唐朝的衰落,大同逐渐失去了它的地位。

从10世纪开始,辽朝、金朝和元朝相继统治该地,大同成为北方边疆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明朝时期,大同重新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不过,在明朝晚期,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同再次陷入困境。

到了清朝,大同成为山西的省会。

清朝统治期间,大同逐渐恢复了一些繁荣,但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战乱和灾难,城市的面貌也多次改变。

20世纪初,大同成为山西重要的火车和煤炭运输枢纽,这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同逐渐成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近年来,大同不断加大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投入,努力改善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水平。

大同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总的来说,大同历史悠久,见证了中国北方地区的历史变迁。

从古代的都城到现代的工业城市,大同一直在努力适应时代的变化,并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同文化

大同文化

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久远的历史,瑰丽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

这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

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

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

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

大同历史

大同历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史上曾经一度繁华的城市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直到顺治九年(1652)府县才复还故址,从附近移民逐渐复兴。在以后的二百多年间里,大同又陆续重修与新建了楼阁寺观和街道。清世祖顺治十三年(1656)对大同城进行全面修治”顺治八年(1651)重修云冈石窟。清世祖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农历七月清政府下令,恢复北岳恒山在大同浑源 的祭祀,纠正了在河北曲阳恒山之假说。康熙二年(1663)建圆通寺;八年(1669)建马王庙;二十二年(1683)建武成王庙;康熙三十五年(1696)亲征厄鲁特噶尔丹,冬十二月回銮,九日幸石窟寺,题“庄严法相”匾。十日幸大同。嘉庆十年(1805)建灵感白衣寺、海藏寺;二十二年(1817)建清凉寺;道光年间建龙王庙、太平寺、天尊庙及火神庙等。明清大同寺院林立,庵堂相望,俨然是个佛国世界。“大同可为福地宝城”。 中华民国 元年(1912年)大同府废府留县,大同县属北路观察使。民国2年5月置雁门道,治大同,辖雁北13县、忻县地区13县,共26县。后晋北镇守使在大同驻扎。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后,大同为县,直属山西省。( 1937年9月13日,日军侵占大同。10月15日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统辖雁北13县。1939年改为伪"晋北政厅",隶属为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3年又改为伪"大同省公署"。隶属伪“蒙古自治邦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大同农村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以北同蒲铁路和京包铁路为界,建立了东西大同县。东大同县属晋察冀边区,西大同县属晋绥边区。 解放战争时期,大同为国民党政府所统治,成立卫戍司令部和城防司令部,建立雁北"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大同领导组",管辖雁北10县,分第十、十一两个专署。1947年军政分家改为"八、十、十一"三个专署,大同为“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雁北专员公署"、"雁北防卫司令部"驻在大同城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这座塞上古城从此获得了新生。析大同县,置大同市,隶属察哈尔省。全市划为5个区。1952年11月,察哈尔省撤销,大同划归山西省,为山西省省辖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1982年2月16日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1993年的7月,原雁北行署撤销,原雁北地区所属七县,划归大同市。

大同介绍

大同介绍

- 现任:市长 耿彦波
-
- 现任:市长 李俊明
简介
-市辖区:城区、矿区、南郊区、新荣区(大同 市新的市辖区规划为平城区、御东区、口泉区、 新荣区(近期),平城区、御东区、口泉区、新 荣区、西坪区(远期))
-市辖县: 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 左云、大同县
- 总面积 14176 平方千米 - 市区 2080 平方千米; - 建成区(2010) 120 平方千米
庙是中国存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元代建筑之一,运城解州那个是
清顺治年间的。)

●明:名称——大同府,属山西省;(九龙壁,鼓楼,雁塔,古城
墙和遍布全市古老的宅院、以及绝大多数的传说都是明代留下的。
)

●清:名称——大同府,属山西省;

●民国:名称——大同县,属雁北道;

●1949:名称——大同市,属察哈尔省;
概况
• 旧称:平城,代京,云中,辽代根据《 礼运-大同》篇称为大同,并一直沿用至今。
行政
-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 省:山西
- 行政级别:地级市 较大的市 (国务院 1984年批准的第一批全国13个较大的城市 之一,有地方立法权)特大城市
- 设市:1949年5月1日
- 现任:市委书记 丰立祥
➢(见于《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
历史
₪大同最早为代京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 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 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 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 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 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山 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大 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 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

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

中国古都 天下大同

恒 山
恒山


“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北岳恒山位于大 同市浑源县境内。山脉叠嶂拔峙,横亘于塞上, 大气磅礴,有“绝塞名山”之美誉,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游览胜地和道教重要发祥 地。 恒山风景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 景观、英才传说等等无不卓然成景,奇趣盎然, 景色独具魅力。左右对峙的东壁天峰岭和西壁 翠屏山,断崖绿带,岩层清晰,美如画卷;两 壁之间的金龙峡,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 青天,最窄处不足三丈,历来便为绝塞天险, 交通要冲。大字岭间的4棵迎客松,风格别致, 形状奇特,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 气势不凡;同时,山间的果老岭、姑嫂岩、飞 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又充满 了玄奇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恒山景区内的人文景观亦是星罗棋布,且 多有传说。北岳主庙恒宗大殿,其脚下为一座 崇高的山门。山门两侧有青龙、白虎二殿。入 山门,劈面103层台阶,举目仰望,大殿崔嵬, 气势宏大,不禁令人整襟恭行。此外,山上碧 霞宫、凌云阁、斗姆官、纯阳宫、太乙庙等无 不见证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踏临恒山之巅,群峰耸立,孤屏如削,夕 阳返照,云成紫雾,犹若帷幕,挡住了尘世的 喧嚣,只留下了“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 苍烟屯”浩渺美景。 景点旅游提示 门票:进山费加门票55元/人 到达方式:大同市内乘坐直达浑源的空调快巴, 交通十分便捷。从太原至恒山,交通也很便利。 内部交通:缆车26元/人 开放时间:09:10到16:50
Fra bibliotek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 被誉为“塞外名城”的大同市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处在内外长城之间,是山西第二大城市。这 里三面环山,桑干河的支流御河纵贯南北。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同的认识止于煤都的富饶、云冈 的瑰丽、华严寺的雄浑,其实,早在1982年,大同市就与北京、承德等24个城市一起首批入列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山西唯一一座首批入列的城市。那么,大同这座城市究竟承载了怎 样的历史和文化,使它得以获此殊荣呢? 第一点,大同的历史确实悠久,准确的说两千多年,大同的历史是有了,而且在这个历史长河中, 它建过一次都—首都,做过两次陪都。 第二项就是文化,一个句注山(雁门关)一隔,我们的太原、晋南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句注山以 北,如果勉强说的话,就是桑干河流域文化,那么这两个文化大不相同,这两个文化的差异点在 什么地方呢?我觉得这么来看,句注山以南是中原的农业经济文化,句注山以北是游牧文化与农 业文化相结合的文化,那么这地方的文化特点就出来了,它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正是由 于少数民族文化给大同的文化带来了特色,高不能算高,但是它有特色,特色就可贵呀! 第三条就是都城,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里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建过都的,比如西安、洛阳、北京、 南京,这都是几朝的都城,而且时间也很古,特别西安、洛阳这是古都嘛,那么大同作为都城, 仅仅是一朝,北魏,而且是南北朝分割的时期,它是北方的一个都城,但是准确的说,有九十七 八年的历史,在这个地方建都,在这九十七八年中,这个都城有过一段辉煌,这个辉煌的状况, 那还是文献记载不多,通过近年的研究,那还是可观的,都城加上遗址加上它的历史,加上它的 文化,使大同成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之无愧。 大同古称平城、云中,辽代改称大同。历史上这里是中原的汉民族和塞外的游牧民族争夺天下的 古战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大同绵延数千年的战争史和民族交融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赵 武灵王就是在这里摈弃汉人笨重的战车长袍,推广轻便的胡服骑射,从而成就了一代霸业。汉朝 时,刘邦率军抗击匈奴,在平城白登山被困七天七夜,后来用陈平的计策,贿赂匈奴单于的妻子 阏氏,才得以突围。这一次战争失利使西汉政府改变了对匈奴的策略,与匈奴结下了和亲之约, 也就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 一座历史名城,总是与一些傲视古今的历史名人联系在一起的。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 的鲜卑族首领拓拔圭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 族王朝。北魏定都平城,就是今天大同市内的东北部。直到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止,平城作为北 魏的都城近百年之久。 “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经过近百年的苦心经营,平城成为当时北 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书写了大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章。

家乡山西大同介绍

家乡山西大同介绍
• 建造历史 • 发展时期
历史沿革
建造历史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 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
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臣重 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亨四年 (673年)终于石室"。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
04 大同文化
生旺火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 联系。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 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 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 之意。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点燃后,火苗 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孩子们围起一 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 天”。通常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 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 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分窟介绍
七至十一窟
•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 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 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
•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 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遗产价值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 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 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 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 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 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 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 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 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 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 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古都大同

古都大同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 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 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的西面,有一座独具风格的 普贤阁,它是一处重檐九脊顶方形楼阁……
文庙即孔子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唐朝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其庙为文宣王庙。 元明以后省称为文庙。文庙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大多已塌毁,仅存 大成殿、过殿、东配殿和西配殿……
栗毓美陵墓是山西省的一处珍贵历史文物,座落在浑源城的东北隅,面对恒山, 北依浑河,总面积约7740平方米。其内,建筑肃穆壮观,布局严谨对称;尤其 是丰富多彩的汉白玉石刻,更是清陵石刻中的精品和瑰宝,被游人赞赏,专家 垂青……
从大同市区驱车往东南方向大约走15分钟的路程,即可看到一处动静融合、四 季如春的美景,这就是智家堡森林公园。智家堡森林公园南临城区规划青年路, 北接开源东街,东起御河西路,西至规划支路,占地30万平方米,其中绿地、 绿化面积达84%,水系面积达6600平方米,大小休闲广场10多处,面积1万多 平方米。园内种植油松、国槐、新疆杨、五角枫、柳树、丁香、黄刺玫、珍珠 梅、连翘等植物近50种……
大同法华寺白塔坐落在大同城内东北部的塔寺街。是明朝修建的一座建筑,明修建 时叫新寺。后废弃。现在存有一塔,叫法华寺塔。塔是宝瓶式塔,塔高18米,塔座 设在2米高的砖石方形台基上,周围建有花栏墙,台座西部建有窟洞,洞门上雕有" 小洞天"三个石刻大字,洞窟南北两侧设有门洞,可登级而上直通塔级外部。塔的上 部为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塔刹似鲜桃色瓶盖,刹顶饰以相轮宝珠,整个 造型典雅,色调和谐优美……
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 历代都对悬空寺做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 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地方史之大同史
大同,山西省省辖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

实为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且扼晋、冀、内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辽、金陪都,是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

大同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国家重化工能源基地,神府、准格尔新兴能源区与京津唐发达工业区的中点,素有“中国雕塑之都”,“凤凰城”和“中国煤都”之称。

而大同这座有着独特自然地理条件的城市,历经多年的投资与建设,城市绿化与园林覆盖取得明显效果。

2014年1月14日,大同市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大同地区为北狄所居。

北狄系指以狩猎为生的游牧部落林胡、楼烦。

商汤封同姓于此地,代子立国。

战国时期初为代国,后并入赵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分封制,立郡县,全国设36郡,今大同境内为雁门郡、代郡之地。

西汉沿袭秦郡县制,其地仍为雁门郡、代郡之地。

东汉各州置州牧,后改州牧为刺史。

晋大同北部为鲜卑族领地,南部为雁门郡地,其时郡已迁至广武。

北齐天保元年东魏被北齐所代,大同为北恒州、北朔州地,属县未有大的变化。

隋开皇元年重新统一中国后,改诸州为郡,其地为马邑郡、雁门郡之地。

唐初依隋实行州县制。

贞观元年发天下为13道,云、蔚、朔等州属河东道。

唐末,以浑源川为名,置浑源州;五代其地为后唐所占,区划未有大的变动。

辽后晋天福二年辽进占云州。

初为大同军节度,重熙十三年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置大同县,为辽之陪都。

宋为路、州、县三级制,全国设15路。

金辽保大二年仍以大同为西京,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府治、县治未变。

元初大同仍称西京。

元划为省、路、府(州)县四级制,至元二十五年改西京道大同府为大同路。

明行政区划为省、府、州、县四级制,洪武七年改大同路为大同府,隶属山西行中书省,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清大同府治大同县,初因明治,领州四县七,隶属山西布政司,后改为山西省。

清末大同县辖580村,城东194村,城南177村,城西91村,城北118村。

旅游景点——
作为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美誉,特别是以云冈石窟、北魏悬空寺为代表的北魏文化;以华严寺、善化寺、观音堂、觉山寺塔、圆觉寺塔为代表的辽金文化;以边塞长城、兵堡、龙壁、明代大同府城为代表的明清文化,构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概括为平城文化、边塞文化和佛教文化。

截至2013年,大同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4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300余处。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古建筑188处,古墓葬38处,古遗址66处,石窟寺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
及代表性建筑23处(其中革命文物18处),石刻及其他22处。

大同市共有馆藏文物9.7万余件。

文化风俗——
方言
大同方言属于晋语。

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

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

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

民俗
生旺火:大同地区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它与当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发生各种联系。

因此,煤的作用远在古代就已渗透到风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当地的一种风俗习惯。

每逢春节除夕晚上,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祝贺全年兴旺之意。

等到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点燃后,火苗从无数小孔中喷出,状若浮图,既御寒,又壮观。

大人孩子们围起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来烤火,以图“旺气冲天”。

通常谁家的火堆大,着的旺,谁家的旺气也大。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同特有的一项民俗活动,始于明朝,每年的正月初八当地百姓家都会扶老携幼,聚集在寺庙和道观里,祈求来年的健康和平安。

有着“游八仙,去百病“的说法。

在大同市街头,滚滚人流遍布大街小巷,市民走出家门感受春节期间的欢乐。

市区内的华严寺和圆通寺内,上香拜佛祈求一年平安的市民络绎不绝地出出进进,将寺院挤得水泄不通。

工艺
大同铜器
大同铜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

历史上有“五台山上拜佛,大同城内买铜”之说。

大同铜器已有25大系列,235个品种,458个花色,主要有铜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铜牌匾等。

大同铜器不仅在国内各地受欢迎,而且还畅销于日本、马来西亚、德国以及港澳地区。

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曾以大同铜火锅相赠。

广灵剪纸
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力、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与染色、精细的包装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