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
校园植物群落配置方案

校园植物群落配置方案
在校园中进行植物群落配置,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1. 规划草坪区域:在开阔的区域规划草坪,选择耐草踏踩、耐旱或耐阴的草种进行种植,同时设立适当的路径,方便学生和教职工通行。
2. 构建花坛和景观区:在校园的主要道路或校门入口处规划花坛和景观区,选择各类花卉和观赏灌木进行种植,使校园更加美观。
3. 建造绿化墙和垂直花园:在建筑物的外墙或阳台上建造绿化墙和垂直花园,利用垂直空间增加植物数量,增加校园的绿化覆盖率。
4. 设立校园林荫带:在校园的主要道路两旁或庭院内规划树木,选择乔木种植在林荫带,为校园增添自然气息,起到遮阳、降温的作用。
5. 建设花海和湿地区:在较大的空地上规划花海和湿地区,种植适应湿润环境的花卉和湿地植物,提供校园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6. 建立草木综合运动区:在校园内规划草坪和运动设施,为学生提供户外运动的场所,促进身心健康,同时增加校园的绿化景观。
7. 培育中药材园和蔬菜园:在校园内规划中药材园和蔬菜园,培育各类中草药和蔬菜植物,为学生提供健康食品,同时增加校园的绿色环境。
以上是校园植物群落配置的方案,可以根据校园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细节设计,以达到美化环境、丰富生态、提供休闲娱乐等多重目的。
高校教学区绿地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教学区作为高校的核心区域,其环境品质直接关系到师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质量。
本方案旨在为高校教学区打造一个生态、美观、舒适的绿地环境,提升校园整体形象。
二、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以生态环保为前提,充分利用本土植物资源,构建和谐的自然生态系统。
2. 美观实用:注重景观视觉效果,同时满足师生休闲、交流等功能需求。
3. 灵活布局:根据教学区地形、地貌和功能分区,合理规划绿地布局。
4. 持续发展:注重绿地维护管理,确保绿地长期稳定发展。
三、设计方案1. 绿地布局(1)中心绿地:位于教学区核心区域,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
以大型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为主体,形成生态景观带,为师生提供休闲、交流的场所。
(2)庭院绿地: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建筑周围设置庭院绿地,面积为每栋建筑约1000平方米。
庭院绿地以小型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为主,营造安静、舒适的学术氛围。
(3)道路绿地:在教学区道路两侧设置道路绿地,面积为每侧约200平方米。
道路绿地以低矮灌木、地被植物为主,形成连续的景观带,美化校园环境。
2. 植物配置(1)乔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如银杏、白皮松、国槐等,营造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
(2)灌木:选择耐寒、耐旱、耐修剪的灌木,如紫叶李、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等,丰富绿地层次。
(3)地被植物:选择适应性强的地被植物,如麦冬、草皮等,保证绿地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3. 景观设施(1)座椅:在中心绿地、庭院绿地等区域设置休闲座椅,方便师生休息、交流。
(2)步道:采用环保材料铺设步道,引导师生在绿地内漫步、观赏。
(3)景观小品:设置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如雕塑、喷泉等,提升绿地艺术氛围。
四、绿地维护管理1. 制定科学的绿地养护计划,确保绿地内植物生长良好。
2. 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绿地生态平衡。
3. 定期修剪、整形,保持绿地美观。
4. 加强绿化宣传,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教学楼景观植物设计方案

一、设计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学楼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设计不仅关系到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还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
本方案旨在为某高校教学楼打造一个生态、美观、实用的景观植物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实现植物群落自然演替。
2. 美观原则: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营造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
3. 实用原则:满足师生的休闲、交流需求,提高教学楼的使用效率。
4. 节约原则:合理规划植物布局,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三、设计内容1. 植物种类选择(1)乔木:选择生长快速、树形优美、耐修剪的树种,如香樟、广玉兰、银杏等。
(2)灌木:选择花色丰富、花期长、耐修剪的灌木,如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紫叶李等。
(3)地被:选择耐阴、耐踩踏、生长旺盛的地被植物,如麦冬、紫罗兰、翠绿草等。
2. 植物布局(1)入口景观:在入口处设置一组雕塑,两侧种植香樟、广玉兰,形成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2)主入口广场:采用硬质铺装,中心区域种植银杏、红叶石楠,四周布置地被植物。
(3)教学楼前空地:采用高低错落的植物配置,形成层次感,种植香樟、广玉兰、紫叶李等。
(4)教学区周边:在建筑物周边种植耐阴、耐踩踏的地被植物,如麦冬、紫罗兰等。
(5)休闲区:设置座椅、亭子等设施,周围种植花卉、灌木,营造舒适的休闲环境。
3. 植物配置(1)季节性植物配置: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植物配置,如春季种植樱花、桃花等。
(2)色彩搭配:运用不同色彩的植物,如红色、黄色、紫色等,营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3)层次感:通过高低错落的植物配置,形成层次感,增加景观的立体感。
四、后期维护1. 定期修剪:保持植物形态美观,提高观赏效果。
2. 水肥管理: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合理施肥、浇水。
3.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五、总结本方案以生态、美观、实用为原则,为教学楼打造一个宜人、舒适的景观环境。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浅析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浅析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优良的校园植物景观营造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有助于提髙学生自身修养,陶冶情操。
本文对丽水学院的校园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对典型区域植物配置实例进行分析,并对今后高校校园植物景观配苣提出建议。
以期对髙校景观合理配置植物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景观髙校校园校园区域优势与不足建议1.引言高校是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高校校14植物景观的营造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业的同时受到来自自然给予的精神享受,优美的校园植物景观能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提高自身修养。
校园有不同的区域,进行植物景观配置时要结合不同区域特征、功能,有规划、有目的的进行配置,要显现每个区域各自的特色,又要凸显各区域之间的差别。
本文就丽水学院的校园植物景观营造从不同的校园功能区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了其中的优秀案例和欠佳案例。
2.丽水学院校14植物景观分析2.1校园植物景观优秀案例经过对丽水学院的调査,发现有些区域植物景观配置比较优秀,植物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协调,避免了种类的单调,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的季相变化,近似自然风光。
2.1.1植物景观搭配协调,有景可赏。
丽水学院四区校门口广场区一处,樟树、红枫、金枝千头柏三种树种配植层次分明,红枫的红色配上樟树、柏树等树木的绿色,远远望去形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使此处景观更富有生机。
2.1.2植物分割区域,更加自然。
丽水学院莲花厅西而运动区,用植物绕成一片围墙,对空间进行了分割,用植物分割空间更显自然,让学生有亲近自然之感;植物之间留有空隙,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也方便学生的进入运动区,同时便于路过此处的学生观看体育比赛:运动区四周设有大片草坪,方便学生休息、交流。
2.1.3运用垂直绿化,实用美观。
丽水学院东校区广场一处,木质棚架配植紫藤,紫藤主干垂直而下,对地而植物起到了呼应,繁茂的枝叶填充棚架,夏天可遮阴,既实用又美观。
高校园林植物设计的艺术手法

的要求 , 高校校 园植物的布局设计以及改造和完善 , 这个过 程本身就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 , 从而发挥其作用。高校植物 园林的规划布局要生动活泼 , 美观优雅, 朝气蓬勃的气氛。 通 过高校园林建设也可 以将积极向上的碑牌建设在园林 中, 用 其他植物和鲜花以及池塘增添校园中大 自然气息 , 同时作为 学生文化和艺术修养 , 与此 同时在校园的园林里放置例如纪 念碑 、 塑像等体现学校优 秀传统的景致 , 增加了高校校园的 景致 , 增添师生的艺术修养 , 高校园林植物绿化要遵循育人
33 香 景 艺术 .
2 高 校 园林 植物 的选 择原 则
21 以地 方特 色植 物为 主的 原则 .
突出地方特色 , 多种植本地特色的植物。高校园林植物 不仅要多样化 ,更要根据当地的特色进行园林生态建设 , 特 别是重点书中和骨干树种 , 不仅仅代表某个高校当地的景观 特征, 而且也要具有抗病虫能力强、 便于成活、 便于栽培管理
用和优雅的气氛。
3 高 校 园林植 物的设 计 艺术 高校园林植物的造景分为 自然式、 混合式以及 自由式等
形式。 这些形式各有不同, 分别制造幽雅的情调和人文气氛。 高校园林植物建设艺术 , 是园林 的精髓 , 园林植物建设有如
下几种 艺术 手法 。
31 意境 艺术 .
高校园林的建设是一项艺术性和系统性较强的工作 , 园 林绿化方案要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 , 考虑各个校园布局方面 条件 ,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 高校的园林绿化也具有艺术
1 对师 生情绪 的调 节作 用 . 1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作者:黄敏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21期摘要:针对高校校园的植物景观设计,结合江西农业大学的校园植物景观配置现状,分别从配置原则、不同功能区植物配置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对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江西农业大学;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10027021引言大学校园是一个多功能的场所,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
如今,各所大学也更加注重校园服务设施的建设,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在进行校园植物景观建设的同时考虑校园植物配置基本原则,使各种绿化植物生长良好,达到美化校园空间的效果。
2高校植物配置原则2.1 因地制宜原则依据校园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特点,结合校园的总体规划布局,选择适宜校园环境的绿化植物,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营造丰富的校园植物景观。
2.2 因时制宜原则依据植物的季相变化特征,选择在不同季节能够观花、观果、观叶、观型的植物品种进行合理配置,达到能够全年观赏到多姿多彩的植物景色,提升校园绿化层次与观赏效果的目的。
2.3 因景制宜原则依据校园的景观特点与布局,结合不同建筑物、雕塑、亭、桥、水体等景观进行植物品种的配置,切忌品种单调乏味。
3江西农业大学不同功能区植物配置分析江西农业大学位于南昌市西北郊,毗邻梅岭—滕王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优美,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生态校园。
学校被志敏大道分为南北两个校区。
北区历史较为悠久,园内大树参天,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江西农业大学范围广阔,包括北部大片面积的山林以及实验农田,为便于论文的开展,本文主要分析包括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的植物景观规划(便于讨论,下文将江西农业大学简称为“江农”)。
3.1教学区教学区范围包括教学楼前绿地空间、行政楼前绿地空间、各院系楼前绿地空间以及图书馆前绿地空间等。
位于江农北区的老图书馆前花园,在布局上采用的是规则式布局手法,整个花园中心为一个喷泉,喷泉周边种植茶梅并根据不同季节种植开花植物,如虞美人、孔雀草、一串红、三色堇、羽衣甘蓝等,保证不同季节都有花可赏;花园内大面积种植结缕草草坪,视野开阔,同时草坪也为师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冬日里很多学生在草地上进行看书、交流、晒太阳等各种活动;在中心喷泉的旁边,一棵冠幅饱满树形优美的香樟孤植于草坪上,为整个花园带来一片阴凉。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

评估绿地景观是否满足校园内师生的使用需 求,如休息、交流、学习等。
生态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对校园生态环境的贡献,如空 气净化、噪音降低、雨水收集等。
美学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的视觉效果,包括色彩、形态、 空间布局等是否具有美感。
文化性评价
评估绿地景观是否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与校 园历史、传统相据校园功能分区和学生活动特点, 合理规划绿地布局,提高绿地的使用 效率。
01
02
增加绿化种类
引入更多具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的 植物种类,丰富绿地景观的层次和色 彩。
03
完善设施配套
在绿地中增加座椅、灯光、标识等设 施,提高绿地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展望未来发展
关注校园绿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结 合新技术和新材料,推动绿地景观设 计的创新和进步。
人文关怀
人性化设计
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 需求,提供舒适、安全、 便捷的校园环境。
文化传承
将校园文化融入景观设计 中,体现学校的历史、传 统和特色,增强校园文化 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互动与参与性
创造互动性强、参与度高 的绿地景观,满足师生交 流、休闲、娱乐等需求。
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
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节约土地、 水、能源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
游戏设施
设置沙坑、攀爬架、滑梯等儿童游乐 设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望。
自然教育
种植果树、蔬菜等,让孩子们了解植 物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 践能力。
互动空间
创造开放式的草坪、花坛等空间,鼓 励孩子们自由奔跑、交流互动,培养 他们的社交能力。
05
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评价与优化
设计评价方法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空间营造初探——以佳木斯大学校园景观为例

摘
要: 植 物空 间的 营造 是校 园景观 营造的重要 内容 , 由植物组 织或 围合 而成的空 间有 别于枯燥的人 工建筑形成
的空间 , 它 以多样 的姿 态组成丰 富的轮廓 , 以不 同的 色彩构成 美丽的景观 , 使枯燥 的人 工建 筑群 充满生机与 活力。
综合应 用多种 造景手法 , 满足不 同类型人群 的需求, 创造人与 自然和谐共 生的校 园环境 。
又达到 了简洁 明快 、 增加 景深 的效果 , 还体 现 了高 等学府 的
历史文化感 。
1 植物空间营造的必要性
植 物与其它建筑 、 山水 等构景要素一样 , 具 有分割空间 、 引导游览的作用 。植物又不 同于其它构景要素 , 主要 表现在 植 物具有生命力 , 具有更高 的观赏性和生态效益 。应用植 物
环境 是校园物质与精神 的一个侧 面反 映 , 植物作为 唯一 具 有生 命 的构 景要素 , 在环 境 营造方 面 占有 重要地 位 。 植 物空间营造不仅要 以艳丽 的色彩 丰富校 园景 观 , 更要 为师 生提供精 神交流 的外部空 间。本文 以佳 木斯 大学 校 园景 观 为例 , 深入探讨 了植物在空 间营造 中的造景手法 。
o r s u r r o u n d e d b y p l a n t wa s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e d r y a  ̄i i f c i M b u i l d i n g s p a c e .I t ma d e d u l l a ti r i f c i a l c o mp l e x f u l l o f v i g o r a n d v i t a l i t y .I t s g r e a t v a r i e t y o f c o n t o u r s c o mp o s e d wi t h a v a r i e t y o f a t t i t u d e, a n d i t s b e a u t i f u l l a n d s c a p e c o n s i s t e d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o l o r s .I n t e g r a t e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a n y k i n d s o f l a n d s c a p e ,i t me t t h e n e e d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p e o p l e ,a n d c r e a t e d h a r mo n i o u s c a mp u s e n v i r o n me n t b e t we e n h u ma n a n d n a t u r e . Ke y wo r d s : C a mp u s l a n d s c a p e; P l a n t l a n d s c a p e; S p a c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设计
摘要:大学校园的植物配置是营造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的关键。
园林绿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而植物造景又是园林绿化要素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大致从大学校园植物配置原则、各功能分区绿地景观设计要点等方面分析大学校园内各功能区域的植物景观设计。
关键词:高校校园;植物景观;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05-01
合理的大学校园环境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方面。
校园环境景观主要观赏对象是师生,对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个性、人格和心里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不过它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
由于每个区具有不同功能属性,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植物景观的设计不仅应该满足不同功能区的需要,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校园文化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
一、校园植物配置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是校园植物配置中至为关键的一条理念,具体来说就是指植物配置“应该适应校园主体人群的思想和行为”[1]。
现代校园植物配置趋向不仅专注合理配置园中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各种植物,以凸显出它们物质形态(包括颜色、大小、材质)的可观赏性功能,更在于创造出校园主体即师生与整体
校园景观的关系,从深层内涵上体现大学校园特有的人文特色:浓厚的治学氛围与文化环境。
哈佛“革命者”之一罗斯曾说:“我们不能生活在画中,而作为画来设计的景观掠夺了我们创造生动生活区域的机会。
”
2.整体性原则
大学校园植物配置的第二个原则就是整体性,它是植物配置的基础。
这个特点主要通过对大学校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利用与开发而形成的大学校园内在和外在总体景观特征。
“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
[2]
3.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一方面是生态学特性的体现。
大学校园植物配置首先要适宜独一无二的校园自然环境,校园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是植物配置的基础。
我们在植物配置中应充分发掘校园基地的特质,与校园环境相适宜,以充分发挥树种在相应立地上的最大生态效益。
保留原有自然环境的生态性,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持自然状态。
另外一方面就是植物配置要体现出校园景观综合功能的特点,“所选择的园林树种要与周围的建筑、平立面的色彩及其他园林要素相适宜。
合理的植物配置在空间上形成更加丰富的景致。
”[2] 二、校园各功能分区绿地景观设计要点
通常大学校园规划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区域,校园植物配置的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校区内,建设功能完善的多层次共享空间,通过与大学校园多功能的空间相配合来设置植物景观,使不同区域的空间更好地为师生服务,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休闲娱乐和生活居住的需要。
1.教学科研区
教学科研区域主要包括图书馆、教学大楼、各院系大楼、科研实验楼等,是全校师生教学、科研、实验和学习的地方,也是校园植物配置的重点。
其植物配置的核心就是处理好植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树木的高低、规格、色彩都要和建筑物的体量大小、造型、颜色相协调。
建筑物周围绿地植物种植,要控制高度,不要影响室内的通风采光。
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为师生营造一个既可以静怡的读书和小型交流的空间,又具备开敞简洁的空间,便于较大规模的学生活动。
在植物的配置上,就要“选择树形优美,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来种植,力求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减少师生们的视觉疲劳和学习压力,忌栽植飞扬花絮的树木和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植物。
”[3]
我们以清华大学数理楼的植物配置就是一个佳例。
清华大学数理楼是对称式的建筑结构,“配合较为古朴的建筑风格,植物配置也较为简单而典雅,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垂直绿化、草坪、绿篱植物种类有野牛草、五叶地锦、大叶黄杨、棣棠、龙柏。
建筑柱廊的外墙上种植五叶地锦,而柱廊外整齐的种植棣棠和龙柏,显得庄重
又不失生机。
”[4]
2.宿舍居住区
学生宿舍居住区主要有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浴室等生活设施,是学生生活和休息的地方,故此,这一区域的植物配置应以美化环境、适宜观赏为目的,其目标就在于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休息和生活环境。
这一区域植物配置要体现出休闲舒适的风格,“以植物造景为主,多采用自然式手法,营造出轻松、惬意、积极、向上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生活氛围。
设计时要注重色彩的应用,不要过于强烈而给人带来不适。
”[3]在植物的选择上,应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不同的植物,例如在我国北方风雪比较大的地区,多选防火、防风、防雪效果好的植物。
宿舍居住区使用量较大,植物配置还应该考虑到为学生提供适当活动空间。
同时由于学生宿舍区每一栋建筑都很相似,还“可通过不同的代表性植物或不同的配置来区分地方。
建议在不同的地方(如男生公寓、女生公寓、研究生公寓等)前使用不同的代表性植物,这样达到景观丰富,识别性增强的效果。
”
以北京林业大学宿舍楼间小广场为例,“其主要植物应用类型有林阴树和草坪,植物种类有鹅掌楸、水杉、山楂、紫藤、小叶黄杨、鸡爪槭、海棠、锦带花。
这一区域的景观以硬质铺装加条形座椅为主,使用较为高大冠幅较大的树木起到了较好的遮荫效果,较为简单的植物配置减小的人为破坏的可能性,也使学生的活动空间更加安全与卫生。
”
3.休闲娱乐区
校园的休闲活动区是学生们课余活动的场所,是大学校园的最具活力的地方,集中展示了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这一区域一般远离教学区和宿舍区,不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作息时间。
这一区域的植物配置应利用地形、建筑、水体、植物园林小品等自然景观创造出幽雅宜人的自然环境,莘莘学子徜徉其间,涤荡心灵,陶冶情操。
如武汉大学东湖环绕下的珞珈山,山水地形富于变化,为武大师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散步读书、锻炼身体的场所。
参考文献:
[1]章瑾,肖宇.文化与生态意识下的大学景观设计[j].防护林科技,2003:134.
[2]刘颖.高校植物景观配置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243
[3]阎凤霞,车代弟.高校校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