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和尚没水喝”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启示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像极了当今企业,这种模式让企业人效翻倍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像极了当今企业,这种模式让企业人效翻倍“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首儿歌,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后面的故事,却很少人知道。
故事所描述的现象,像极了我们当下很多的企业现状...从“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企业很多怪相。
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情,最后越搞越复杂,机构臃肿,流程繁琐,人效低下,业绩下滑...很多企业,就是这样被拖垮。
对于中小企业,最忌讳的就是不干事的闲人太多,当管理大于经营,企业距离倒闭不远。
“收入-成本=利润”,一个企业,要想追求利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增加收入,另一种就是降低成本。
营销是企业的堡垒,而成本是一个企业的大后方,成本降低10%,利润就翻一番,减成本就是减风险。
最近公司各部门一直在做成本管控,也很有成效。
砍掉成本,杜绝浪费,就要慧眼识刀,把成本当成恶魔杀死,通过总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砍预算首先要设立预算制度,预算要有法律效力,重压之下,必有勇夫,预算被逼出来之后,利润也随之而出。
2.砍机构砍机构,要快刀斩乱麻,不要一个人站在高处,要做全员瘦身运动,瘦身是一场大革命——全员意识变革,要与能力强的人合作,要巨人不要侏儒。
通过“我能创造多少利润,我能为客户做什么”的大讨论,引入“利润导向,客户导向”的理念;按照客户导向、利润导向的原则,通过学习和研讨,重组企业的三大流程,即产品研发流程、销售流程、订单交付流程;根据新的业务流程设计新的利益机制。
3.砍人手一本书上说,三个员工只有一个是创造价值的,所以每个员工都要配把砍刀,人人头上一把刀:不管任何员工,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必须有可以量化的数字;具有挑战精神;要合理,不能脱离实际。
砍人手,要做到10-1>10。
4.砍库存设定最低库存标准,要市场不要工厂,做到零库存。
降低企业库存的细则:直接送到生产线;循环取货;与供应商保持信息沟通;通过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确保优先送货;转移库存。
三个和尚没水喝给公司成长的启示

三个和尚没水喝给公司成长的启示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开始只有一个和尚,这个和尚每天到山下的井里挑水,过得悠然自在的生活(企业刚开始人不多的时候总是比较自由,经营压力也较小,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一年后,来了一个外地和尚,经过协商,两人决定一起抬水,因为有了团队,挑水的效率也提高了,于是2人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整理庙里的内务(开始注重企业内部管理),让生活的环境更加干净和舒适(企业经营在逐步改善);又过了一年,又来了一个云游和尚(企业总是在一年又一年中开始扩大规模),反而谁也不挑水,谁也不抬水了,最后变成了谁都没水喝(效率在下降,效益也在下降)。
但毕竟没水喝是不行的,于是三个和尚坐下来协商(开始注重团队沟通),最后决定,每天轮流抬水,每次2人,比如:第一天甲和乙,第二天乙和丙,第三天丙和甲(建立了初步的管理机制),当天不抬水的和尚负责给大家煮饭(企业工作和岗位开始细分)。
这样相安无事一个月之后,新的问题出现了,乙和丙比较偷懒(管理中人性坏毛病开始暴露),每次他们俩抬水的那一天总是不够水喝。
于是,三人再次进行协商(遇到了问题,团队需要反复进行沟通),并制定了一条惩罚和奖励的措施:如果不能抬填满能够满足大家一天喝水的固定水缸容量(制定明确的目标),那么当天负责抬水的2个和尚只能享受和抬水量相应比例的伙食,如果抬得多的则得到相应的奖励,比如:可以多得一个馒头。
(为了保障企业的顺利运转,开始建立了标准清晰的绩效奖惩制度)。
再经过一个月运行之后,新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因为丙煮饭的水平特别烂,每次轮到他煮饭的时候,大家都没法吃,而丙也不爱煮饭。
于是,经过3人再次协商(团队定期沟通),共同决定以后丙主要负责挑水,而甲乙轮流配合丙挑水。
(企业根据员工的专长、爱好进行不同岗位的安排)这样相安无事的经过了一年,突然有一天,又来了3个云游和尚,也在山脚下盖了一座庙,他们因为离井近,所以,每次挑水都比山上的和尚来得方便,也挑得多,因为井水是有限的(客户容量在特定时间内总是相对固定的),每次等山上的3个和尚下来抬第二次水时,井水往往见底了或者只能抬到带有污泥的不干净水(市场来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造成竞争加剧,造成客户流失或者客户的质量在下降)。
从三个和尚的故事,看团队的管理与发展

从三个和尚的故事,看团队的管理与发展“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相信大家对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都不陌生。
故事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团队管理与发展的道理。
在这个故事中,最初只有一个和尚的时候,因为没有其他人可以依靠,为了生存,他只能自己去挑水。
这时候,他的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保证自己有水喝。
所以,他有着明确的动力和方向,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挑水的任务。
当来了第二个和尚,他们选择了抬水,虽然看似效率有所提高,但也为后来的问题埋下了伏笔。
因为此时,团队的规模开始扩大,两人之间需要协调和合作。
但这种合作相对简单,目标也还比较明确,就是共同完成抬水的任务,以满足两人的用水需求。
然而,当第三个和尚加入后,情况就变得复杂起来。
原本简单的两人合作模式被打破,新的团队成员加入却没有形成新的有效的合作方式。
每个人都期望其他人去挑水,自己能够坐享其成,结果导致大家都没有水喝。
这反映出了在团队管理中,如果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划分,就容易出现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问题。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团队管理中的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明确的目标设定。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无论是小型团队还是大型团队,都必须有清晰明确的共同目标。
就像三个和尚,如果他们能够明确共同的目标是确保寺庙里所有人都有水喝,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那么就能够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方向和动力。
其次是合理的分工。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管理者需要善于发现这些特点,并根据工作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分工。
比如,有的和尚力气大,可以负责挑水;有的和尚心思细腻,可以负责管理水资源的分配。
只有分工合理,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
再者是有效的沟通。
三个和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每个人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没有从团队的整体利益出发。
一个良好的团队应该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让成员能够及时交流想法、反馈问题,共同解决团队面临的困难。
三个和尚没水喝

“三个和尚没水喝”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公司陈鸿昱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众人皆知,人们从中得到了启迪,从许多方面引发了不少的思考。
如果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分析这个古老的故事,我们又会有什么收获呢?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方法告诉我们:“没有差劲的员工,只有失职的管理者”。
如果说三个和尚没有敬业精神的话,拿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却是长老的失职,它没有起到一个管理者应该起的作用。
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的行为动机是合法利己的。
所谓“合法利己”就是通过合法的途径去获取个人最大的利益,去满足个人的各种需要,在此同时,也给别人带来收获和满足。
但我们并不排除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总会有一些人会“损人利己”,也有一些会“无私奉献”。
这三种人的数量是呈正态分布的,中间多,两头少。
所以如何激发“合法利己”人群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在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中,如果年长的长老不是“睁只眼,闭只眼,只念阿弥陀佛”的话,也就不会造成没水喝的局面了。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问题,管理者应该从规范化和人性化管理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规范化管理:第一,将需要做的事情全部列出来,如挑水、扫地、念经等等,然后规定值日制度,规定每人多长时间轮换一次挑水。
这相当于目标管理。
第二,规定每天必须挑水多少担,同时对水桶大小以及水量多少作出规定。
这相当于岗位分析,编写工作说明书。
第三,在建立了这样的制度后,就必须对所有负责某件事的和尚进行检查、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如表现优秀者可以放假去山下玩。
这相当于薪酬福利和绩效考核。
各组织内部人员的管理和长老对和尚的管理从本质上说是一样的,必须在组织内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和淘汰,明确工作职责,进行绩效考核。
虽然惰性、逃避责任等都是人性弱点的表现,但如果组织将合法利己作为主流价值观予以大力提倡和鼓励,根据马洛斯的需求理论,员工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努力工作。
因此,如果有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员工也完全按照其要求做了,就应该使其得到相应的需求福利。
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喝经济学书读后感

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喝经济学书读后感篇一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喝经济学书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喝”的经济学书,真的是让我脑洞大开啊!你说这三个和尚,本来吧,各顾各的,都觉得自己能偷懒,结果谁都没水喝。
这像不像咱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比如说,一个团队里,大家都想着等别人干活,自己轻松,最后啥成果也没有。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人性的自私嘛。
但我觉得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可不仅仅是自私的问题。
这背后可能隐藏着资源分配、激励机制等等一系列复杂的东西。
就像在市场上,企业之间也会有竞争,也会出现类似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
但那些聪明的企业,它们会制定合理的规则和激励措施,让员工们都积极干活,为公司创造价值。
书里还提到,三个和尚要想有水喝,得学会合作,得明确分工。
这让我想起了咱们的班级活动,有时候大家一起做一件事,乱糟糟的。
要是能像书里说的那样分工明确,可能效果就大不一样啦!我就在想,要是这三个和尚生活在现代社会,他们会不会用什么高科技的玩意儿来解决喝水问题呢?比如说搞个自动送水系统啥的,哈哈,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了?不过话说回来,这本书真的让我对合作和资源分配有了更深的思考。
也许以后我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呢!篇二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喝经济学书读后感哇塞,读完这本关于“三个和尚如何有水喝”的经济学书,我这心里那叫一个波涛汹涌啊!你们说,这三个和尚咋就那么笨呢?一开始居然都喝不上水!但仔细想想,咱们自己在生活中不也经常犯这样的迷糊吗?从经济学的角度瞅,这就是典型的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机制。
可能有人会反问了:“那咋建立这机制啊?” 我觉得吧,首先得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利益,不能让大家都稀里糊涂的。
比如说,一个和尚负责挑水,一个和尚负责烧水,还有一个和尚负责打扫水缸。
这样分工明确,大家都知道自己该干啥,也许就能有水喝啦。
这让我联想到了学校里的小组作业,有时候就是因为分工不明确,大家互相推诿,结果作业做得一塌糊涂。
“三个和尚没水吃”折射出的管理困境

“三个和尚没水吃”折射出的管理困境“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寓言。
每每想到这个寓言,总是不禁自问:“为什么和尚多了反而没水吃了,毛主席不是说过人多力量大吗,人的力量为何随着人数的增加反而变小呢?”。
看似简单的小故事其实折射出大部分企业普遍面临的管理困境:如何有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套用冯小刚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可见现代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只有充分发挥人的力量,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是每个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更是一道难题。
三个和尚为何会没水喝?可以从组织论、经济学、激励理论以及企业文化四个角度来分析。
首先,“三个和尚没水喝”最直观原因就是这三个和尚无组织无纪律,未形成强有力的组织。
庙未明确三个和尚的工作职责,导致职责空缺,人浮于事,三个和尚即使没水喝,也没人去挑水。
人力资源利用处于最差的状态,其原因就是未开展工作分析,形成有效的组织。
所谓工作分析就是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工作的职责,以及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工作分析用于确定工作的内容、职责、工作范围等,有利于避免或消除工作职责的重叠、职责的空缺等负面问题。
工作分析在企业管理中有很多应用:一是可以优化组织结构,了解企业组织结构上的弊端,提出改进方案,适应企业战略的变化;二是可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在流程中的角色与权限,消除流程上的弊端,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可以改进工作方法,优化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四是可以完善工作相关制度和规定,通过明确的工作流程,工作职责以及绩效标准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定,为员工提供工作标准和行为规范。
其次,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一个理论就是边际效应理论,所谓边际效应就是在不增加其他要素投入的前提下,持续增加某一种要素单位投入,带来产量的增长是递减的,投入超过某个程度,产出就是负值。
三个和尚引发的管理学思考

其他方面分析方法差不多 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三、 将三个和尚组成一个团队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
以一种创新的视角,从 三个和尚的寓言故事出发, 深入分析故事情节发展背后 所蕴藏的各种管理问题, 依据管理创新的四个重要领域(战略创新、 组织创新、 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进行相关理论阐述, 提出解决这些管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寓管理于故事,深入浅出, 最后得出四大创新领域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企业发展 的重要性。
终于喝光了最后一滴
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 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 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将 他们赖以生存的寺庙焚毁了,三个和尚发现的早,逃 出来了,但老主持就没那么幸运,被大火烧死了。
这是一个富于悲剧色彩的寓言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管理学方面 的知识呢? 一 、把老主持当作寺庙的管理者 浅谈其管理的漏洞 1 分工不合理; 当几个和尚出现相互推诿的时候,作为他们的管理者,老主持并没有进行干预。
( 3) 理论拓展: 上面的故事和分析中, 可以看出,和尚们之所以弄得连水都没 得喝, 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 他们对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 各行其是, 没有想 到合作对他们生存和修行的重要性, 也没有好好想想他们三个所面临的是一 个怎么样的寺庙、 怎么样的环境。
在企业管理中, 经营者也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不论是新进入市场的 企业, 还是致力于拓展自己经营领域的发展中的企业,都需要一种新的有效 的发展思路指导企业的前进, 而这些工作都得仰仗战略创新。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告诉你如何管理一个团队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告诉你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协作是一个团队能否成功、一个公司能否发展的大事!不管公司现在有几个和尚,能不能喝到水才是关键!就如小时候大家都听过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人多了自然摩擦增多,沟通困难加大,事情反而很难办成。
但是同样,独自一人,不可能拥有多角度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可能将多件事情做的面面俱到。
如果将和尚喝水看成公司的发展,显然一个和尚,代表着创业初期的公司决策时老板全权负责,公司规模及制度还没成型,凝聚力比规范的制度约束更适用,需要灵活性更强的办公系统支持。
二个和尚,像是从创业后期过渡到发展中期的小公司决策时老板参与,负责人建议,人尽其能。
并且公司规模开始慢慢变大,团队岗位也渐渐增多,除了需要内部协作沟通灵活,更需要开始慢慢建立规范化的规则制度。
三个和尚,则像是从发展后期过渡到成熟期的公司人浮于事情况普遍,决策时老板参与,权利下放,但是职、权、责、利四者难统一。
公司部门增加,人员渐多,更有发展异地业务,这个时候需要统一、规范、透明的办公系统来辅助企业管理与办公。
故事中的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因为他们把目标从喝水转移到不能吃亏上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多:缺乏上下级沟通,缺乏有效管理,缺少实施监督等等,导致整体目标(喝水)难以实现,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市场竞争比较残酷,公司如果没有优秀的管理方法,很可能都会面临没水喝的现状!成功的公司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呢?一个和尚——创业初期的公司如何用最合理的成本,在初创阶段做更灵活更有效的内部办公与团队管理呢?创业不易,在创业阶段团队最重要的是齐心协力,因为在初创阶段不但常常需要一个人承担多项工作,而且在工作过程中随着项目的发展,工作也会灵活多变。
这个时候团队更需要争分夺秒快速发展,工作任务也会比较繁多。
因此,这个时候需要的办公系统要求更灵活、工作计划推进性更强、性价比更高。
使用泛微eteams云OA,初创公司所有成员集中在一个平台办公协作,每个阶段的短期目标和具体事务都能通过项目管理、任务计划中心等应用来做好推进,保持团队成员目标的统一,大大提升初创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和尚没水喝”给我们的企业管理启示
作者:马然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第06期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实现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需要加强管理。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阐述企业的管理模式,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进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模式和谐发展
“一个和尚挑呀么挑水喝,两个和尚抬呀么抬水喝,三人和尚没水喝没呀没水喝,嘿嘿,你说这是为什么呀为呀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那么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企业管理知识呢?今天笔者就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重新阐释这首儿歌,希望借此让大家更好的理解一些基本企业管理理论。
在故事开头,一个小和尚甲无意中发现了某座山上的某座寺庙以及山下的某口水井,并住了下来。
他每天都要挑着两个水桶去山下井里打水,以维持正常的生存。
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比较自由。
(注:在企业初创期,一般都是创业者个人或极小规模的创业团队通过敏锐的市场嗅觉或者在无意中进入该市场,但由于资金、人才、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市场占有率较小,企业盈利也很少;在初创期,由于人数较少和企业运作的稚嫩,基本不存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企业主以及追随者比较自由。
)
过了一段时间,又来了一个小和尚乙,这时两个和尚就每天下山抬水喝,但不久他们就发现现在两个人抬的水还没有以前一个人挑的水多,每个人的需水量却没有减少。
这时有两个办法,一是俩人每天轮流挑水,二是换一个比较大的水桶。
最终他们决定换大桶。
(注:随着企业发展,会有新的成员加入,这时就要进行财务核算,企业的盈利是否可以支撑新增加的人力成本。
往往创业者在这时会忽略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之前饱受寂寞的折磨,特别期待能有同行者。
在企业开始始时大家不习惯严格的分工和等级制度,而是仍然习惯于一块处理某些问题。
在企业人数增加后,不仅仅是要考虑团结协作,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新进入者为企业创造利润。
)
随后,这座寺庙又来了一个和尚丙。
但是关于打水问题,大家产生了矛盾,大家都不想自己去打水,而是坐在寺庙里念经。
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一致,三人两两组合,甲乙、乙丙、甲丙组成团队分别下山打水。
(注:随着团队人员的增加,就需要制定简单的管理制度,避免扯皮)
但随后问题又出现了,每当乙丙俩人下山打水时,往往水桶的水都不太满,而且耗时较多。
而当甲丙俩人下山打水时,就比较快,水也比较满。
经过商议,大家决定谁打水又快又多
给予奖励,反之给予处罚。
这样一来,大家都比较满意,打水的积极性和效果也越来越好。
(注:在企业逐渐变大和员工数量逐渐增多时要注意员工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大家都在忙着打水,对打水很积极,但是对于寺庙的卫生、烧香、诵经等事项就没有那么积极,导致寺庙香火逐渐不是那么旺盛。
针对这件事,大家决定要进行分工。
因为大家发现乙和尚身体瘦弱,虽然他也在很努力的配合打水,但是却往往力不从心。
而丙和尚长的人高马大,但是性格却比较粗糙,对于诵经、烧香的兴趣不是那么大。
于是大家决定,由乙专门负责寺庙的烧香、诵经以及做饭,乙负责打水,甲则负责寺庙卫生以及协助寺庙的对外业务。
(注:人与人的个性与特长不同,在企业管理中要注意人尽其才,不能搞一刀切。
所对应的激励制度也要适应不同的岗位要求。
)
不久大家发现打来的水不再那么清澈,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原来,是山下又来了一群和尚,他们人多,离水井也近,每天当他们打完水后,当天水井里的水就不太多了也比较浑浊了。
山上的和尚在经过分析后,决定由乙每天仍然坚持打水,而甲和丙每天则从山上往山下铺一条水管。
(注:在同一市场一般会存在大量的竞争者,他们与本企业相比会有这样那样的优势,尤其是具有高起点的后发者,例如本例中的山下和尚团队,他们人多势众,且接近水井,也就是有些后发企业在看到这个市场前景后,会携带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进入市场,对之前的企业形成一定的冲击。
在案例中,山上和尚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予以反击。
)
在水管修好后,山上和尚基本不用愁喝水问题了。
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发现水管的水又开始不像以前那么清澈了,而且水流量也渐渐变小。
他们下山查看,发现山下的和尚也铺了一条水管,而且比他们的还要大还要深。
他们不禁诧异,是谁教会山下和尚铺水管的呢?因为这条水管的铺设技术是他们花大价钱从国外引进的。
他们又要怎么应对呢?原来,是山下的和尚偷偷收买了山上的和尚乙,乙和尚认为自己的功劳很大,但是却要听从甲的指挥,心里很不舒服,恰巧山下和尚来找自己,许诺只要乙投靠他们,就让他当山下寺庙的副主持。
事情弄清楚后,山上和尚经过一场激烈的会议,决定开除乙。
同时,他们又招聘了一些和尚,进行了寺庙文化培训、纪律培训,并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应的合同。
针对水源问题,他们与山下和尚进行了谈判,形成了一定的妥协,按一定的规则共同使用井水。
(注: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内部会发生矛盾,尤其是关于企业管理权的争夺。
这时要注重企业的文化建设和法律制度建设,同时要注重对开国元勋们的安置;现实中常常会发生商业间谍窃取商业机密的事情,企业要特别注意企业商业机密的保密措施,在发生问题后,要果断处理,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同时,在市场中,有些企业会结成一定程度的联盟,比如在产品价格、人才流动等方面形成协议,我们要注意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尽量不孤立,形成好的行业形象和企业关系)
又过了一段时间,山下的水井逐渐枯竭了,山下的和尚也逐渐搬走了。
山上的和尚经过分析,目前只有两条道路,一是和山下的和尚一样选择退出;二是在井水枯竭之前找到新的水源。
经过分析,他们选择留下来,因为他们十分了解这个地方,也有深厚的感情,而且他们觉
得这么大一座山肯定不会只有一口水井。
于是,除了留下负责基本烧香打扫的几个和尚外,其余全部出动寻找水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新的水源,而且这是一条小溪旁边还有温泉,从此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在这里。
(在企业发展的中后期,由于企业增多市场萎缩等原因,企业往往面临转型。
这是企业攸关生死的大事,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死亡。
案例中和尚们倾全力寻找水源,终于找到了属于他们的蓝海,从此他们又可以悠然的生活一段时间了。
)
参考文献:
[1]张明杰.论企业的管理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1).
[2]李晶.试论提高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创新策略[J].价值工程,2012(11).
[3]李燚.企业管理创新浅析[J].改革与开放,2010(12).。